保密★启用前
202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期末押题卷(统编版)
语文
考试范围:八上全册 考试时间:100分钟 分值: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语文老师组织同学们阅读诗歌,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下面是某班同学阅读《艾青诗选》写的读后感,请你阅读完后,完成下面的任务。
艾青的诗,较多地将个人的悲欢①____时代的悲欢里,②____着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现实的生活和斗争,并由此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真切自然,毫无③____。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走投无路的战乱岁月,还是在④____的太平年代,kè▲守自我本真,写作已然成为了他的生活方式。伟大的抗日战争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形销骨立的他所创作的长诗《向太阳》和《火把》,不为世俗折腰,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焕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激越、奔放的笔触讴歌光明,让反动派自惭形秽▲;建国后,他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他的“归来”之歌,思想更为浑厚,内容更为广泛,情感更为深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的“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正如他自己所言,____。
1.请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歌颂人民 礼赞光明
2.请为拼音写汉字和给文段中加点字标字音。
①kè 守 ②自惭形秽
3.请你帮他选出空格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①融入 ②反映 ③矫揉造作 ④政通人和
B.①融入 ②反应 ③附庸风雅 ④风平浪静
C.①溶入 ②反映 ③矫揉造作 ④政通人和
D.①溶入 ②反应 ③附庸风雅 ④风平浪静
4.划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国后,他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他的“归来”之歌,思想更为浑厚,内容更为广泛,情感更为深沉。(把“内容更为广泛”放到“情感更为深沉”后面)
B.建国后,他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他的“归来”之歌,思想更为浑厚,内容更为广泛,情感更为深沉。(把“一如既往”改为“一反既往”)
C.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的“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把“的诗歌美学”去掉)
D.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的“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在“诗歌美学”后加“主张”)
5.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意识地避免用华丽词藻来掩盖空虚
②以全部力量去完成自己所选择的主题
③不含糊其词,不写为人费解的思想
④以一个意象来表明一个感觉和观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采用现场特写的手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B.《美丽的颜色》节选自《居里夫人传》,该书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作者艾芙· 居里曾先后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C.《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写的一篇散文,捕绘了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山水画。
D.《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写,描绘了一幅美丽月色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7.选出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 )
①阅读过程中,即便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如果整理出反对的原因,这个过程也是有益的。
②一本书值得阅读,那么拿到书的第一件事,是做“快速通读”。
③过多纠缠细节,反而会错过一些大原则。
④如果觉得这本书确实有价值,那就要做“分析阅读”,这一步重点是分析。
⑤这个过程主要是把书从头到尾快速翻阅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过多停留。
A.①⑤②③④ B.①②⑤③④ C.②⑤③④① D.②③⑤④①
请和小海一起对以下诗文中的“豪词风骨”进行梳理。
整理单
风骨 诗句 理解
坚定志向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①____,____ ,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虽年老,却不忧( qī)____,反而想要挽弓劲射,报效朝廷、建功立业。
了却君王天下事,②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
③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写出了作者思家不能回,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
⑤____ ④____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半生漂泊,依然用酒来慰藉(A.jí B.jiè)自己的内心,心怀希望。 (选字母)
坚守自我 二者不可得兼,⑥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 生命固然宝贵,但义是更高的追求,为义舍弃生命方显伟大。
⑦身不得,____;心却比,⑧____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雨晴二首(其一)① 苏轼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②。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③,独自殿④余春。 【注】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②“海棠”二句:言海棠花已谢,梅子初熟。③木芍药:牡丹花。④殿:在最后,结尾,收场。 ⑨你觉得这首诗的文眼是哪个字?请结合诗文内容阐述你的观点 A.闲 B.独
8.根据表格补充横线处内容。
9.补充“理解”处字词及注音。
10.完成⑨处诗文的赏析。
6625名著阅读
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三项任务。
【任务一:把握采访行程】
11.阅读纪实作品,要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下面是同学整理的 1936 年 6 月至 10 月期间斯诺采访“红
色中国 ”的主要行程,请补全横线处的内容。
① (填地名) (填人名)
12.【任务二:感受红军精神】《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请你从下列困难中选择一项,结合相
关内容,参照示例,说说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在危机中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
A.极度匮乏的物资供应 B.部分少数民族的不理解
示例:我选择(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艰苦历程,沼泽地带经常大雨连绵 不断,没有树木遮阴,红军风餐露宿,几乎达到了人体所能承受的生存极限,许多人陷入沼泽之中牺牲,但红军 最后还是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们靠的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我选
13.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对周恩来的评价是:“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任务三:红军人物】请结合周恩来的人生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5G网络技术,不仅在数据速率方面会带来很大的提升,在时延方面以及连接质量方面也会带来巨大的改善。在工业领域,5G正在积极与时间敏感网络TSN进行集成,以满足工业现场超低延迟、精确实时性、高可靠性的需求。
材料二
5G会给老百姓带来什么?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委员这样描述:“清晨,5G路由器悦耳的声音叫醒你,智能床垫感知你的睡眠情况,然后连接咖啡机送上一杯浓淡相宜的咖啡……”在他看来,5G不仅快,而且非常智能,将改变行业,改变社会。
材料三漫画《飞得更高》
(1)请结合前两则材料的内容,用一段话介绍5G网络技术带来的影响。(采用总分结构。80字左右)
(2)请介绍材料三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90字左右)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坐姿里,有灵魂的样子
刘世芬
①有一次,作家周晓枫到河北作协开讲座。开讲前,主持人先做介绍,周坐在台下第一排座椅上,我就坐在她身后,此时的我,作为听众,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极为放松,可我前面的周晓枫,却没将身体向后倚靠,她自始至终将身体离开椅背两个拳头的距离,正襟危坐,从后面看,她的双臂应该是整齐地叠放于胸前,绝对是那种芭蕾舞演员的身姿,朴素安然,雕像般一动不动。
②这种坐姿,显现的是一种自律。这种自律唤醒我记忆深处的一个“孩子”。
③那个“孩子”,当时是西安某大型集团总裁助理,27岁,清瘦、文弱,眼神悠悠淡淡,声音细细微微,神情羞羞涩涩,一举一动,生怕惊动了什么。扎在叔叔阿姨辈的人堆里,特别是在那群德高望重的行业老前辈面前,“乳臭未干”这个词,像是为他定制。
④在周一例会上,我所带的实习团队一律坐到后排,观摩并等待集团为我们举行的欢迎仪式。那“孩子”与那群久经沙场的老前辈一起围坐,研讨上周工作,总结一周得失,言谈举止间,仍是静悄悄的青涩模样。
⑤如果不是仪式后他坐到后排时那个腰板笔直的姿势,我至多仅记住这样一个安静谦恭的背影。例会结束,欢迎会开始,我们的实习团队围坐到会议桌前,那“孩子”与集团领导则退居会议桌后面——只留三两个中层领导致欢迎词。
⑥前一分钟,他们还在汇报上周各自分管的工作,谁都明白,这一次的例会大有不同,因为后面坐着我们这些外人,他们虽非首次“登台”,可是有“观众”在场,毕竟有别于平时的“例行公事”,每人都极为“重视”,一板一眼,生怕在外人面前出错,此刻坐到后面,可以稍事放松,允许紧绷的状态分神懈怠。
⑦然而,我还是从会议桌对面一眼看到了他:就在一片静悄悄的松懈中,那“孩子”依然像国旗班士兵一样身姿挺直。能够让我牢记并心有所感,是因为这个姿势的唯一和抢眼。
⑧起初,我还以为他有过军旅经历,他的坐姿真的很“军人”,曾见过部队官兵们持帽端坐,那神情令人不由自主地心生庄严与敬畏,此刻的他,双腿笔直并拢,笔记本平摊其上,目光平视,而腰板和脊柱,就那么直直地挺立,自始至终,纹丝不动。
⑨这个坐姿,将我狠狠地“蜇”了一下。
⑩在我心中,如此一坐,“泄露”了自励与自持、功力与涵养,为一个初涉职场男孩的一生提供了一套绅士密码,这个姿势所涉极多:砥砺、坚韧、卧薪尝胆,还有表象背后不为人知的心灵熬炼和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成长。
这样的坐姿,看起来似乎缺少那么一点倜傥、洒脱,十足的青涩、懵懂,可是谁又敢说,青涩曾缺席自己的成长?只有青涩才不为世俗所囿滞,才能秉持梦想的鲜纯与清俊,他就是以这个姿势迎向未来,挺拔的身姿中,蕴含着令人心动的青春的蓄势待发。
十年后,我遇到几位西安作家,向他们打听那“孩子”。那大型集团在全国已如雷贯耳,而那“孩子”已成功甩掉“助理”二字,升任总经理。
不知他现在是否显得成熟了,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他的坐姿肯定一如既往。
是的,他和周晓枫的坐姿透露出的是自律。残忍的自律!我有时想,有这个必要吗?但同时我又明自,自律,让他们有一种“时刻准备”的姿势。自律以一种水滴石穿的韧性,成就其人生的辉煌。
而且,这样的坐姿,给人的感受,正与身陷绵软沙发时那种昏昏沉沉的感觉相反——那样正襟危坐的人,其心灵是清澈灵透的,其灵魂则是可以飞翔的。
(选自《青年文摘》)
15.下面对选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写“坐姿”,③④两段用大量笔墨写那个“孩子”的青涩,作用是欲扬先抑,为下文突出那“孩子”的坐姿和成就作铺垫。
B.第⑨段“这个坐姿,将我狠狠地蜇了一下。”蜇,本义是刺痛、刺伤。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的坐姿给“我”的感动之大,让我惭愧。
C.文中第②段“这种坐姿,显现的是一种自律”与第 段“是的,他和周晓枫的坐姿透露出的是自律”,第⑩段“这个姿势所涉极多:砥砺、坚韧、卧薪尝胆,还有表象背后不为人知的心灵熬炼和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成长”与第 段“但同时我又明白,自律,让他们有一种‘时刻准备’的姿势”,前后互相照应。
D.选文第 段交代十年后那“孩子”成功甩掉“助理”二字,升任总经理的结局,使故事情节更完整,并深化了文章主旨。
16.试概括第①段的内容?该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17.请赏析第⑧段的画线句子。
18.一个人的灵魂是不容易看到的,为什么作者说“坐姿里有灵魂的样子”,且“灵魂可以飞翔”?
阅读
疫苗
①十八世纪末,免疫学之父英国医学博土爱德华﹒琴纳证实,接种牛痘疫苗能够让人获得对天花的水久免疫能力。这为免疫学的开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②疫苗是指用微生物或者毒素酶、人或动物血清、细胞等制备的生物制品,通过人体接种用于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疫苗(vaccine)一词就来源于当时最大规模的用牛制备的疫菌牛痘苗(vaccine vacca是指牛的意思),vaccine成了人类为研究及推广牛痘疫苗的贡献而创立的术语。
③疫苗的出现被誉为人类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已经出现了为预防天花而形成的人工种痘法。这也被认为是疫菌最早的起源。我国《左传》(公元前556年)就有“国人连瘛狗”的记载,至秦汉时已知应用病犬的脑部敷于被犬咬伤部位以预防狂犬病的方法。此外我国采用接种痘苗预防天花也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人工疫苗的成功范例。但真正进行应用的是英国乡村医生琴纳,他发现接触过牛痘病毒的挤牛奶女工不会患“天花”,于是改进了接种方法,并进行人体试验,取得了成功。由此开始,疫苗学与免疫学诞生。在此后200年间,疫苗家族不断扩大发展。到目前为止,可以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
④疫苗是将微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备而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变制制。疫苗保留了病原微生物制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其工作原理是当动物体触到这种没有伤害力的病源微生物(或代谢产物)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微生物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伤害。
⑤疫苗使人类健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帮助人类抓住了和疾病斗争的主动权。除了获取洁净、安全的饮用水之外,在预防传染病和降低传染病死亡率方面,没有任何其他手段能够同疫苗接种相媲美。疫苗成就了人类医学历史的传奇。通过预防接种,全球已经成功消灭了天花;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阻断了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野病毒传播;球因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和麻疹导致的发病、致残与死亡也显著下降。
⑥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后。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率不断上升,从而大大抑制了各种传染病的发展。通过接种疫苗,我国消灭了天花,并且自1995年以来没有了本土脊灰病例,麻疹、甲肝等传染病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疫苗的研发也被大力推进。疫苗,毫无疑问将是未来人类抗击疾病的重要武器,在未来人类健康事业中必将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19.本文围绕“疫苗”这说明对象,依次向我们介绍了
疫苗的概念和名字由来
疫苗的意义和作用
20.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1.下列这段文字如果要放在上文中,你认为放在哪段中比较合适?请说说理由。
近年来,我国推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小于五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67%降至2014年的0.32%因接种疫苗减少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3000多万人。
22.第三段划线句“到目前为止,可以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中,“到目前为止”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23.《出师表》VS《隆中对(二)》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一起)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最终)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确实)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被)之用,此可以为(把他作为)援而不可图(图谋,谋取)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地方),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用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联系两段文字看,乙段中的“将军”也就是甲段中的 。
(2)乙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 ; “身”的意思是 。
甲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5)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乙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甲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7)[乙]段中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原文回答)
(8)诸葛亮在答计中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从隆中对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9)文中写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话后,只说了一个“善”字,请你联系上下文,用第一人称描写一下刘备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10)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莫笑”表达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传递出农家殷勤待客的盛情。
B.颔联描写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又一村”写出自己的欣喜之情。
C.颈联写农人欢天喜地庆贺“春社”,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
D.尾联“闲乘月”“无时夜”写出了诗人走出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
2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了怎样的深刻哲理?
四、作文(50分)
2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林徽因说:“我们应该相信,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人间的,无论他多么平凡渺小,多么微不足道,总有一个角落会将他搁置,总有一个人需要他的存在。”我们寻找星辰,亦发现自己之光。请以“原来,我也会发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中华典籍浩瀚如烟,是古人思想的宝藏,是先贤智慧的结晶。《世说新语》带你知晓名士贵族的逸闻轶事;《水经注》带你感受沧海桑田,地理变迁……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跨越时空去采访中华典籍中的人物,你会采访谁?会与他/她发生怎样的故事?
请以“今天,我采访了他/她……”为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出一篇故事。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的真实姓名。
答案解析部分
1.歌颂人民 礼赞光明
2.恪;huì
3.A
4.D
5.C
(1)本题考查汉字的抄写。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构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构。标点符号各占一格。
(2)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3)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5)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重点在于理解并把握语境中的关键词和逻辑关系,以确保语句之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在修改内容时,我们应当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注重以下四个方面: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在修改过程中,需要确保语句的主语或主要话题保持一致,避免出现突然的话题转换或主语变换,以确保整体语境的连贯性。2.遵循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根据语境需要,合理安排语句的顺序,确保它们按照时间先后、空间位置或逻辑推理的顺序排列,以构建清晰、有条理的叙述。3.注意语句的对应关系:在修改内容时,应仔细分析每个句子的内容和结构,确保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当,比如前后文的呼应、因果关系的表达等。4.保持情景统一和音节和谐:在修改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整体情景的协调统一,避免产生突兀或断裂的感觉。同时,还要注意语句的音节和节奏,力求使其听起来自然、流畅,避免出现拗口或重复的情况。
1.本题考查学生的汉字抄写。注意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
故答案为: 歌颂人民 礼赞光明
2.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kè (恪)守 ;自惭形秽(huì)。
故答案为: 恪 ; huì
3.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①“融入”指有形物质的彼此融合,或者一种物质融入了另一种物质;无物质形态的融合,如一个人或群组从思想上和形式上融入了另一个群组,成为一个更大的群组,在用于人的范畴时,更多的是指精神层级的融合和接纳。这里指个人情感融入时代,所以应用“融入”。“溶入”指加入、投入,与此句不合。②“反映”指的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也就是一事物和其他事物发生相互作用时,通过自身的变化再现其它事物的某些特点,这里指他的诗再现时代特点,所以用“反映”;而“反应”指的是客观物质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发生一定变化,一般来说会分为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两种。③“矫揉造作”,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前面与“真切自然”呼应;“附庸风雅”,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与此句语境义不符合。④“政通人和”意思是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符合语境。“风平浪静”意思是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与语境不合。
故答案为:A
4.A.有误,正确的语序为: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
B.有误,“一如既往”没有错误。
C.有误,如果把“的诗歌美学”去掉,这句话就会缺宾语中心语。
D.正确。
故答案为:D
5.本题考查语句排序能力。此题可从前后对应的角度考虑,与前面那句中“朴素、单纯、集中、明快”四个词语一一对应的合子依次是“有意识地避免用华丽词藻来掩盖空虚”“以一个意象来表明一个感觉和观念”“以全部力量去完成自己所选择的主题”“不含糊其词,不写为人费解的思想”
故答案为:C
6.B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B作者艾芙 居里是居里夫人的次女。居里夫人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7.C
本题考查语序排列的能力。阅读文段可知,此题是有关“读书”的文段。②句首先指出“快速通读”,引出下文,故置于首位。⑤句论述了什么是“快速通读”。③句从反面的角度解析过多纠缠细节的危害,紧跟上句。④句从正面角度展开论述,强调要“分析阅读”。①句具体阐述“快速通读”的作用和意义。所以正确顺序应为:②⑤③④①。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排序能力。句子排列能力的考查,目的是通过语段结构关系的客观规定性考查考生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同时考查考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据语意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正反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
8.略
9.略
10.示例一:这首诗诗眼是“闲”。它展现诗人雨后闲适心境,与热闹蛙声、冷清秋千对比。统领情感基调,暗示生活状态,看似悠闲实则可能含感慨,自己虽被贬谪,孤寂感伤,依然要坚守自我的心志。示例二:这首诗的诗眼是“独”。它突出了花的孤独绽放,与冷清氛围相呼应,更体现诗人在孤寂中坚守自我的情感,反映其不随波逐流的心境,深化了诗的内涵。
(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3)本题考查品味语言特色中的“炼字”型。解答此类题目时基本思路应首先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意思(字面意思和实质意思)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最后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情感。
8.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酣。③通过“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两句词,作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思家不能回的无奈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这种复杂的情感在边塞词中尤为常见,既体现了词人对士兵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将士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故答案为: ① 西北望;射天狼; ② 赢得生前身后名 ;③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④ 酒酣胸胆尚开张; ⑥ 舍生而取义者也; ⑦ 男儿列 ; ⑧ 男儿烈
9.忧戚:yōu qì。忧戚指的是忧虑悲伤,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心情或情感状态。慰藉: wèi jiè。慰藉指的是安慰、抚慰,使人的心情得到宽慰和安抚。
故答案为:戚;B
10.在这首诗中,“闲”字作为文眼,展现了诗人雨后的闲适心境。首联“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描绘了雨后自然景象的生机勃勃,而诗人则在这种环境中,以“拄杖闲挑菜”的形象出现,显得从容不迫、悠然自得。这里的“闲”不仅指身体上的悠闲,更指心灵上的宁静与超脱。与热闹的蛙声形成对比的是“秋千不见人”的冷清场景,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的闲适心境。在孤寂中,诗人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在,这种心态在逆境中尤为难得。因此,“闲”字不仅统领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还暗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虽然被贬谪,但诗人并没有沉沦,而是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艰辛,坚守自我的心志;若将“独”视为文眼,则更能体现诗人在孤寂中坚守自我的情感。尾联“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中的“独”字,突出了牡丹花在春天即将结束时独自绽放的孤独与坚韧。这种孤独不仅指自然界的景象,更象征着诗人在逆境中的坚守与不屈。与冷清的氛围相呼应,“独”字更加深化了诗的内涵。诗人在被贬黄州期间,身处孤寂之中,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以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去面对生活的挑战。这种“独”的情怀,反映了诗人不随波逐流的心境和坚定的信念。
故答案为:示例一:这首诗诗眼是“闲”。它展现诗人雨后闲适心境,与热闹蛙声、冷清秋千对比。统领情感基调,暗示生活状态,看似悠闲实则可能含感慨,自己虽被贬谪,孤寂感伤,依然要坚守自我的心志。示例二:这首诗的诗眼是“独”。它突出了花的孤独绽放,与冷清氛围相呼应,更体现诗人在孤寂中坚守自我的情感,反映其不随波逐流的心境,深化了诗的内涵。
11.延安;彭德怀
12.选择A(或者:B);A彭德怀带领的部队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生活物资极度乏,红军病的病,饿的饿。当地农民鼓励红军,他们从地下挖出藏起来不让白军知道的粮食给红军吃。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能在危机中生存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或者:B共产党为了克服回民天生不愿与汉人合作的心理,向回民提出诺言,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协助成立回民自治政府,取缔征兵,保护回族文化等等。从而得到回民信任,有部分回民还参加了红军,共产党真心实意为百姓谋福利,赢得回民的拥护和支持,由此在危机中生存发展。
13.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从小就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他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在“五四运动”中,他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后来他去了法国,回国后与孙中山会和,准备发动国民革命,后来参加了北伐战争。蒋介石发动右派政变后,开始杀害激进分子,周恩来被列入头号黑名单,几经周折,他终于“突破封锁”,加入红色队伍。周恩来的人生经历就是知识分子投入革命斗争的实例。
(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名著作者的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还有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作品的大致主旨等。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读懂名著内容,理解名著大意。根据给到的选项,结合具体的情节,分析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在危机中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
(3)本题考查语句理解。读懂名著内容,掌握人物具体情节。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周恩来的人生经历分析其深层意思。
11.斯诺1936年6月初从北京出发,坐火车去西安府,离开西安府后,第二天到达延安。8月到达预旺堡,在这里采访了彭德怀。
故答案为:延安;彭德怀
12.A 红军爬雪山时,极度缺乏御寒物资。战士们从南方一路转战而来,衣着单薄,在雪山上靠吃辣椒、生姜御寒,许多战土被冻伤甚至牺牲。但红军们都坚信自己能克服困难,翻过雪山,到达目的地。他们靠的是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B 红军从金沙江迅速北移到四川境内,很快就进入骁勇善战的土著居民、独立的彝族区的“白彝”和“黑彝”的境内。彝族仇恨汉人历史已久,汉人军队经过他们境内很少有不遭到惨重损失或全部歼灭的。之后红军解救了一些被省里的军阀当作人质监禁着的彝族首领。这些首领获释回去后,自然大力称颂红军。刘伯承和彝族人谈判,并给了他们要求的武器和弹药,他们感到很意外。于是红军不仅迅速地而且安然无事地高高兴兴过了境。好几百个彝族人参加了“红’军,一起到大渡河去打共同的敌人。这些彝族人中有一些还一直走到了西北。红军靠的是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平等的、正确的对待少数民族同胞的政策。
故答案为:选择A.极度匮乏的物资供应。彭德怀带领的部队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生活物资极度乏,红军病的病,饿的饿。当地农民鼓励红军,他们从地下挖出藏起来不让白军知道的粮食给红军吃。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能在危机中生存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或者:选择B.部分少数民族的不理解。共产党为了克服回民天生不愿与汉人合作的心理,向回民提出诺言,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协助成立回民自治政府,取缔征兵,保护回族文化等等。从而得到回民信任,有部分回民还参加了红军,共产党真心实意为百姓谋福利,赢得回民的拥护和支持,由此在危机中生存发展。
13.结合周恩来的具体情节分析知识分子和造反者的内涵即可。
知识分子:周恩来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读的是私塾,后来到了沈阳受到了一些资产阶级新式教育,再到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后来投身到社会革命中,是“书生造反者”。
造反者:周恩来在南开大学读书时,参加一九一九年的学生运动,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在法国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四年回国与孙中山会合发动国民革命;准备北伐战争时,奉命去上海组织工人罢工。
他本是一知识分子,后来投身革命,就是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故答案为: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从小就表现出突出的文学天赋。他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在“五四运动”中,他作为学生领袖,遭到逮捕。后来他去了法国,回国后与孙中山会和,准备发动国民革命,后来参加了北伐战争。蒋介石发动右派政变后,开始杀害激进分子,周恩来被列入头号黑名单,几经周折,他终于“突破封锁”,加入红色队伍。周恩来的人生经历就是知识分子投入革命斗争的实例。
14.(1)5G网络技术,将全面改变我们的社会。在工业领域,它能满足工业现场超低延迟、精确实时性、高可靠性的需求。在生活方面,它能让普通人的生活更加智能化,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2)画面内容示例:画面的主体是一个象征网络时代的符号“@”,它伸展开了一双翅膀,左右翅膀上分别有“中国”、“5G”字样。@符号上站立着一名男子,张开双臂,衣服上印有“中国企业”四个字。寓意:中国企业将借助中国5G网络技术快速发展。
⑴材料一主要介绍的是5G网络技术在工业领域带来的影响,材料二主要介绍5G网络技术在生活方面给百姓带来的影响。根据”采用总分结构“的要求,前面应先用一个总括号,然后再分别从工业和生活两方面概括5G网络技术带来的影响,字数控制在80字左右即可。
⑵描述画面内容时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要兼顾”画“和”文字“,只需客观说明即可揭示。不要忘记揭示寓意,寓意要结合漫画的标题,语言要高度概括。
故答案为:⑴ 5G网络技术,将全面改变我们的社会。在工业领域,它能满足工业现场超低延迟、精确实时性、高可靠性的需求。在生活方面,它能让普通人的生活更加智能化,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⑵ 画面内容示例:画面的主体是一个象征网络时代的符号“@”,它伸展开了一双翅膀,左右翅膀上分别有“中国”、“5G”字样。@符号上站立着一名男子,张开双臂,衣服上印有“中国企业”四个字。寓意:中国企业将借助中国5G网络技术快速发展。
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能力。 做题时一定要在审清题的基础上,从前向后精读材料,并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把切题的信息提取出来。仔细阅读两则材料,概括 出5G网络技术带来的影响即可。
⑵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漫画的能力。概括画面内容,要做到语言简明,画面上有什么就描述什么,不要加入自己的看法,不宜进行想象虚构,只需把漫画内容客观地描述出来。揭示漫画寓意,要注意揭示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要看画面指向,对应相关现实。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画面思画外。语言简明讲究。
15.B
16.叙写作家周晓枫正襟危坐,朴素安然的坐姿。 这样开头,是为了引出作者的议论“这种坐姿,显现的是一种自律”,从而为下文回忆那“孩子”坐姿的故事做铺垫
17.外貌描写。描写那“孩子”军人般挺拔的坐姿,生动地表现其“蕴含着令人心动的青春的蓄势待发”,透露出自律,表达“我”心生庄严与敬畏。
18.①从坐姿的细节,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看出一个人是否自律,看出其自励与自持、功力与涵养 。 ②自律让人有一种“时刻准备”的姿势,以一种水滴石穿的韧性,成就其人生的辉煌。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大意。选择题注意在文章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作用包括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就是写了什么内容。结构上,就是开头、中间、结尾句的作用。开头: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中间: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结尾:点题、前后照应,总结全文。
(3)本题考查语句赏析。从修辞手法、加点字、描写方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结构、五感、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注意一个句子,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要答全了。
(4)本题考查语句理解。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
15.B:错误。⑩在我心中,如此一坐,“泄露”了自励与自持、功力与涵养,为一个初涉职场男孩的一生提供了一套绅士密码,这个姿势所涉极多:砥砺、坚韧、卧薪尝胆,还有表象背后不为人知的心灵熬炼和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成长。强调他的坐姿给“我”很大的震撼,突出他的自律。坐姿没有让我感动,没有让我惭愧。
故答案为: B
16.第一段:可我前面的周晓枫,却没将身体向后倚靠,她自始至终将身体离开椅背两个拳头的距离,正襟危坐,从后面看,她的双臂应该是整齐地叠放于胸前,绝对是那种芭蕾舞演员的身姿,朴素安然,雕像般一动不动。写周晓枫正襟危坐,坐姿朴素安然,雕像般一动不动。
第二段:这种坐姿,显现的是一种自律。这种自律唤醒我记忆深处的一个孩子。第一段以周晓枫的坐姿引出第二段作者的议论“这种坐姿,显现的是一种自律”,为下文写记忆深处的一个“孩子”的坐姿的故事做铺垫。
故答案为:叙写作家周晓枫正襟危坐,朴素安然的坐姿。 这样开头,是为了引出作者的议论“这种坐姿,显现的是一种自律”,从而为下文回忆那“孩子”坐姿的故事做铺垫。
17.双腿、目光、腰板和脊柱,外貌描写,写了那个孩子像军人一样的坐姿。第十一段中“他就是以这个姿势迎向未来,挺拔的身姿中,蕴含着令人心动的青春的蓄势待发”强调那个孩子的军姿蕴含着令人心动的青春的蓄势待发。那个孩子的自律,让我感到震撼的同时也心生敬畏。
故答案为:外貌描写。描写那“孩子”军人般挺拔的坐姿,生动地表现其“蕴含着令人心动的青春的蓄势待发”,透露出自律,表达“我”心生庄严与敬畏。
18.找到对应句分析即可。
⑩在我心中,如此一坐,“泄露”了自励与自持、功力与涵养,为一个初涉职场男孩的一生提供了一套绅士密码,这个姿势所涉极多:砥砺、坚韧、卧薪尝胆,还有表象背后不为人知的心灵熬炼和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成长。人的坐姿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自励与自持、功力与涵养,看出一个人是否自律,所以作者说“坐姿里有灵魂的样子”。
那大型集团在全国已如雷贯耳,而那“孩子”已成功甩掉“助理”二字,升任总经理。 是的,他和周晓枫的坐姿透露出的是自律。残忍的自律!我有时想,有这个必要吗?但同时我又明自,自律,让他们有一种“时刻准备”的姿势。自律以一种水滴石穿的韧性,成就其人生的辉煌。写那个自律的孩子已经是成功人士了。自律的坐姿让人有一种“时刻准备”的姿势。自律以一种水滴石穿的韧性,成就其人生的辉煌。所以作者说“坐姿里的灵魂可以飞翔”。
故答案为:①从坐姿的细节,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看出一个人是否自律,看出其自励与自持、功力与涵养。 ②自律让人有一种“时刻准备”的姿势,以一种水滴石穿的韧性,成就其人生的辉煌。
19.疫苗的起源与发展;疫苗的制备和原理
20.举例子,列举了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通过预防接种疫苗,传染病死亡率降低的事例,具体地说明了疫苗使人类健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帮助人类抓住了和疾病斗争的主动权。
21.第⑥段中。这段文字主要列举了我国近年接种新生儿乙肝疫苗后所取得的成就,与第⑥段所说明的“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后,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率不断上升,从而大大抑制了各种传染病的发展。”相一致(相对应或相照应)。
22.不能,“到目前为止”从时间上进行限制,文中指可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只指文章发表之前,不包括之后,如果删去,就变成疫苗一直只有20多种,和客观事实不符。此处限制性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常考说明方法:举例子、引资料、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作假设。
(3)本题考查句子插入。读懂句子含义,理解文章每段大意,选择与句子含义相符合的段落插入即可。
(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说明文中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数量等的词语不可以删去,这些词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特点。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科学性、生动形。
19.③疫苗的出现被誉为人类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写疫苗的起源与发展。
④疫苗是将微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备而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变制制。写疫苗的制备和原理。
故答案为:疫苗的起源与发展、疫苗的制备和原理
20.通过预防接种, 已消灭了......阻断了......,......也显著下降。举例子,写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通过预防接种疫苗,传染病死亡率降低的例子,说明了疫苗使人类健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帮助人类抓住了和疾病斗争的主动权。
故答案为:举例子,列举了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通过预防接种疫苗,传染病死亡率降低的事例,具体地说明了疫苗使人类健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帮助人类抓住了和疾病斗争的主动权。
21.这段话是写新生儿接种疫苗,与第六段“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疫苗”相关,建议放在第六段。
故答案为:第⑥段中。这段文字主要列举了我国近年接种新生儿乙肝疫苗后所取得的成就,与第⑥段所说明的“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后,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率不断上升,从而大大抑制了各种传染病的发展。”相一致(相对应或相照应)。
22.到目前为止,指文章发表之前,可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后面可能还会有更多的疫苗。如果删去,就变成只有20多种,不符合事实,不可以删去,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不能,“到目前为止”从时间上进行限制,文中指可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只指文章发表之前,不包括之后,如果删去,就变成疫苗一直只有20多种,和客观事实不符。此处限制性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3.(1)先帝
(2)zhòu;亲自;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3)①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②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4)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5)对曹操“不可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
(6)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8)从曹操、孙权、荆州和益州的地理位置、民心所向及刘备的“思贤如渴”等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从他隆中对中对天下形势的冷静客观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有真知灼见,而且眼光长远的人。一个极有才能,富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
(9)太精彩了!孔明真是神人啊!真乃天助我也!有了孔明,不愁我大业不成!
(10)①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 ②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③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
④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1)《隆中对》中将军是刘备,即《出师表》中的先帝。
(2)这属于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字词读音。学生注意掌握教材里每篇课文下面注音部分和“读读写写”部分。易错读音有“zhòu”。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翻译为: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身:亲自。
深入不毛,翻译为: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不毛: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3)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重点字”诚如是、兴、所以“。诚如是:如果真像这样。兴:复兴。所以:用来...的是。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4)找两篇文章中的共同目标,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概括即可。《出师表》原话: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翻译为:我应当勉励统率三军,北定中原,以便竭尽我拙劣的能力。扫除奸邪、兴复汉室、返还旧都。《隆中对》原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翻译为: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共同目标就是:兴复汉室、返还旧都。称霸的事业成功。
(5)隆中对如何“三分天下”,找到对应句概括即可。原文是: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既帝室之胄,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翻译为: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概括为:不可与曹操争锋。把孙权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占据荆、益两州,等机会。
(6)学生先理解给到诗句的含义,在文中找到含义相同的句子。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翻译为: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老臣竭尽忠心。【隆中对】主要讲应对对曹操,对孙权的策略,以及刘备自己如何定天下的策略,对应”天下计“。【出师表】主要讲这是诸葛亮如何报答刘备,即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在文中找到关于政治蓝图的句子,以及对应的策略。《隆中对》原文: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8)《隆中对》原文: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既帝室之胄,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翻译为: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诸葛亮冷静的从曹操、孙权、荆州和益州的地理位置、民心所向及刘备的“思贤如渴”等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并提出了可行的建议,可见其有政治眼光,有远见,有才能。
(9)刘备听完诸葛亮完美的分析及建议,内心必然很激动,这是遇到了人才啊。再注意下语言表达即可。
(10)诸葛亮典故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等。相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龙盘虎踞、七擒七纵等。名言警句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俗语有: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诸葛亮过长江——胸有成竹。诸葛亮战群儒——全凭一张嘴。
故答案为:(1) 先帝
(2)zhòu;亲自;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3)①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②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4) 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5) 对曹操“不可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
(6) 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 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8) 从曹操、孙权、荆州和益州的地理位置、民心所向及刘备的“思贤如渴”等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从他隆中对中对天下形势的冷静客观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有真知灼见,而且眼光长远的人。一个极有才能,富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
(9) 太精彩了!孔明真是神人啊!真乃天助我也!有了孔明,不愁我大业不成!
(10)①典故: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②成语: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名言警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④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事后诸葛亮;诸葛亮过长江——胸有成竹。
(1)本题考查文言文对比阅读之考查两篇文章中重合的人物,要求学生掌握课内文言文知识。通读课外文言文,结合作者、结合文中出现人物及能够表示人物身份的语句,分析信息,揣摩归纳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和文言实词掌握能力。字词读音,学生注意掌握教材里每篇课文下面注音部分和“读读写写”部分,尤其注意多音字。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课文上的重点字词一定要掌握,这是文言词汇的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生字词是额外发展要记住。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句子注意重点字、翻译原则和句式。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就是字词要翻译准确,语言表达要通达优美。文言文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4)本题考查文言文对比阅读之考查两篇文章的共同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课内文言文知识。通读课外文言文,在文中找到作者意图或者评价的句子,分析归纳,总结同一目标即可。
(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通读全文,根据题目要求,找到对应句,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诗句理解能力。题目给出一句诗,要求在两篇文言文中找到与此诗句含义相同的句子。学生先理解给到诗句的含义。通读两篇文言文,在文中找到含义相同的句子即可。
(7)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通读全文,在文中找到计谋相关的对应句,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注意看清题目,要求是原文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即人物形象分析。通读全文,在文中找到关于形势的句子,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人物形象从以下角度出发:人物言行举止;旁观者角度;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概括,尽可能四字词语答题。
(9)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及语言表达能力。刘备听完诸葛亮完美的分析及建议,内心必然很激动,这是遇到了人才啊。根据这个主题,注意下语言表达即可。
(10)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之历史名人。注意课本上出现的名人一定要掌握,包括与其相关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等。此外文学文化常识主要要求学生了解与课文相关的基本的古代文化常识,知道九个方面的古代文化常识,即:称谓、历法、地理、节气、职官、科举、宗法、礼俗、音律。日常注意积累即可。
【译文】
【甲】宫禁中的侍卫、各府署的臣僚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有所不同。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不应该有所偏爱,使宫内宫外执法不同。 侍中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去咨询他们,然后施行,必能弥补缺失,集思广益。 将军向宠,心性品德善良平和,又通晓军事。过去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去咨问于他,必能使军队和睦,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良的忠臣,远离奸佞的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汉朝后期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的做法,没有一次不叹息并且感觉到痛心和遗憾。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乙】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亲密起来。
24.D
25.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1)本题考查古诗词内容理解。读懂古诗词,理解古诗词内容。选择题注意在古诗词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古诗词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2)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读懂古诗句,理解古诗大意。抓住古诗中的关键字,如动词、形容词、意象、颜色词等,理解景物特点及表现的作者情感,分析诗中体现的哲理,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24.D:错误。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没有“失意与孤独”。
故答案为:D
2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启示人们面对困境也不放弃,咬牙坚持可能会出现豁然开朗的情况,会有新的出路,能绝处逢生。
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故答案为: 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人生就能绝处逢生。
26.题目一:
原来,我也会发光
我一直是个平凡的女孩,就像沙滩上那不起眼的一粒沙,没有夺目的光彩,也没有迷人的风姿。在学校里,我总是默默地坐在角落,看着同学们在舞台上、赛场上绽放光芒,心中满是羡慕,却又自卑地觉得那是我永远无法企及的远方。
学校要举行演讲比赛,同学们都踊跃报名,而我只是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可不知为何,老师竟点了我的名字,让我参加。我受宠若惊,更多的却是害怕。我能行吗?我连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都会紧张得脸红心跳。
准备演讲稿的日子里,我无数次想要放弃。每写一个字,都仿佛有一个声音在嘲笑我的不自量力。但老师那信任的眼神,让我坚持了下来。我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从最初的结结巴巴到后来的顺畅自如,从毫无感情到饱含深情。那些清晨和夜晚,我独自在房间里与自己的怯懦斗争。
比赛那天,我紧张得手心冒汗,双腿发抖。看着台下那一双双眼睛,我几乎要落荒而逃。这时,我看到了老师在台下向我竖起大拇指,那温暖的鼓励像一束光照进我慌乱的心。我深吸一口气,开始了演讲。
演讲的过程中,我仿佛忘记了一切,只沉浸在自己的故事里。当我讲完最后一个字,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看到了同学们眼中的赞许,老师脸上的欣慰。我在那如雷的掌声中走下舞台,心潮澎湃。
原来,我也会发光。我就像一颗被尘土掩盖的星星,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拂去尘埃,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芒。这光芒或许并不耀眼夺目,但它足够温暖我曾经自卑的心,让我有勇气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可以继续发光。
题目二:
今天,我采访了李白
今天,我采访了他——古代伟大的诗人李白。我手握时空穿梭机的遥控器,心中激动万分,因为我终于可以实现长久以来的梦想。按下启动键,一阵光华闪过,我便来到了盛唐时期的长安城。繁华的街道,热闹的市集,还有那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让我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盛世之中。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路线,我直奔李白的府邸。
走进府邸,一股淡淡的书香扑鼻而来,只见一位身着长袍,手持酒杯的中年男子正站在窗前,吟诗作对,他正是李白。
“在下乃千年后的学子,特来拜访先生,不知可否有幸与先生交谈一二?”我拱手行礼道。
李白转过身来,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微笑着说道:“原来是千年后的来客,幸会幸会!请坐。”
我坐下后,李白亲自为我斟上一杯酒,说道:“来,先饮此杯,我们再谈。”
我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感受着那醇厚的酒香在口中回荡。随后,我便开始采访李白。
“先生之诗,风格豪放,意境深远,令人叹为观止。请问先生在创作时,是否有什么特别的灵感来源?”我问道。
李白笑了笑,说道:“灵感嘛,自然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我时常游历名山大川,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中汲取灵感。当然,还有那些生活中的点滴感悟,也是创作的重要源泉。”
我又问道:“先生的诗中,常有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权贵的蔑视,这是否与先生的性格有关?”
李白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我生性豁达,不拘小节,不喜欢受到束缚。在诗中表达自己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权贵的蔑视,也是我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
采访结束后,李白亲自送我到府邸门口。临别时,他赠给我一首诗,并嘱咐我要好好珍藏。
我按下时空穿梭机的返回键,一阵光华闪过,我又回到了现代。手中紧握着李白赠给我的诗,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佩。这次采访,不仅让我更加了解了李白,也让我更加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题目一:此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第一,审题立意。我原来,我也会发光。写你在经历一件事后发现自己的优点,因此有了自信心。写作时要围绕这点,写自己的感悟和收获,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写。
第二,选材。写记叙文。我们可以写学校即将举行演讲比赛,我主动申请参赛。虽然我之前并没有参加过演讲比赛,但是我每天放学后都会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去请教老师,去体育馆练习演讲,尽量让自己的演讲更自然流畅等。最终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优点,会为了目标而奋斗。总之,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抒写“我也会发光”的故事或理由,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要有描写,开头结尾简洁明了,字数在600~650之间。
题目二:此题考查学生自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第一,审题立意。以“今天,我采访了他/她……”为开头,注意采访对象及采访问题。强调采访对象身上的精神对你的积极意义和引导作用。写作时要围绕这点,写自己的感悟和收获,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来写。
第二,选材。写记叙文。我们可以写采访孙悟空,询问500年的被困生活是如何度过的,在采访中从中感受到孙悟空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也可以采访苏轼,询问他在黄州的具体感受,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下还写出好诗好句。总之,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抒写“采访中华典籍中的人物”的故事或理由,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要有描写,开头结尾简洁明了,字数在600~650之间。
题目一:这是一篇高分作文。开头写我很自卑。之后写我被老师点名参加演讲比赛,遐迩我在准备过程中的努力,写我在比赛现场的具体表现和我获得的感悟。结尾强调我也会发光,写我在比赛中获得了自信,并发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期盼。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取材于日常生活,用人人都会有的自卑和胆小来感染读者,写我最终获得自信,升华了中心。
题目二:这是一篇高分作文。开头写我采访了李白。之后具体展开双方的交流,写李白邀请我喝酒,讲述他创作的灵感来源,强调他会在诗中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并在采访结束后给我写了一首诗,丰富李白的性格特点。结尾写我回到现代,强调这次采访让我更了解李白,让我更热爱中华传统文化。文章开头结尾相呼应,结构严谨。并在字里行间突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欣赏。跨越时空,想象力丰富,吸引读者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