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过 秦 论
汉 代 贾 谊
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以及特殊文言句式;
3.学习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体会他劝谏汉文帝施行仁政
的良苦用心。
1.了解作者贾谊和作品背景;
一 、导入新课: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 李世民
『 前 事 之 不 忘
后 事 之 师 也 。 『
贾谊(前200年—前168年),西 汉 时 期雒luò 阳
(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由于是知名的学者,人 称贾生、当过长沙王太傅,故世称贾太傅、贾长 沙。
汉朝著名的政论家、思想家、文学家。其政 论文《过秦论》《论积贮疏》《治安策》等,在 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1.作者介绍:
18岁即以作诗属文闻于世人,年仅二十岁就被召为博士
(汉文帝时期)。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
贬为长沙王太傅。
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辅佐长
沙王吴著。至长沙赴任途中,贾谊对贬谪不满,又听闻长沙
气候潮湿多雨,以为自己会早死。他心情悲观失望,渡湘江
时作《 吊屈原赋》,在长沙度过三年多左迁生活。任长沙王 太傅三年时,有象征不祥的鹏鸟飞入房屋,贾谊有感而作
《鹏鸟赋》 。 (骚体赋代表作)
贾谊除太傅职责以外,主要写政论文来表达个人观
点,劝谏汉文帝, 《治安策》《论积贮疏》 是他这时的
代表作。
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不被重用,仍忧心朝事。后 为梁王太傅。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王坠马而 死,谥怀,史称梁怀王。贾谊认为自己没有做好辅导亲
王的职责,终日哭泣,于第二年忧郁而终, 终年33 岁。
李商隐〔唐代〕(为贾生不得重用而叹息)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后 世评价:
贾谊虽然早逝,但其文采与见识都深受后人赞叹。司 马 迁在《 史记》中 作《屈原贾生列传》, 《 汉 书 》也有《贾谊
传》。
后来的文人对他的评价极多,唐 代 裴 度 <寄李翱书> : “贾谊之文,化成之文也,铺陈帝王之道,昭昭在目。”
台湾作家柏杨在翻译《资治通鉴》曾写道:“治安策原文,
已不可得。司马光在残篇中,摘录他认为重要的部分,连 ‘六个长叹’,都不能完整。”
汉文帝时期,是封建时代的所谓“盛世”,
即旧史家艳称的“文景之治”前期。由于秦末衰 敝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 定,社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是一些统治阶级中的上位者横征暴敛,奢 靡享乐之风与日俱增,再加上刑罚苛重,导致民 不聊生。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现实而 写 ,他希望统治者(汉文帝)能吸取秦灭亡的教 训,推行“仁政”,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2.写作背景:
3 . 解题:《 过 秦 论 》
“过”:动词,指出过失。
“过秦”:指出秦的过失。
“论”:文章体裁, 一种论文文体。
“过秦论”:言秦之过,指责秦的过失的一篇史论文。
《过秦论》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是上 篇。
既没( mò )
甯越(nìng )
召滑(shào )
逡巡(qūnxún) 鞭笞( chī )
黔首 ( qián)
践华为城(huá ) 氓 隶( méng )
法度( dù )
合从(zòng
陈轸(zhěn )
乐毅( yuè )
乘便(chéng
蒙恬( tián)
锋镝( dí )
瓮牖(wèng yǒu
崤函 ( xiáo) 膏腴(gāo yú ) 为之谋(wèi) 翟景( zhái )
遗 镞( zú ) 系颈( xì )
隳名城(huī ) 劲弩( nǔ )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锄棱( yōu )
钩戟( jǐ ) 絜大( xié )
朝同列(cháo)
棘矜( qín )
长铩( shā ) 量力( liàng
作难( nàn)
将数百之众(jiàng 景从(yǐngcóng 且 夫( fú)
猗顿( yī )
阡陌(qiān mò
钴 ( xiān )
度长( duó )
墨翟( dí ) 行伍(háng )
中人(zhōng
蹑足( niè )
万乘(shèng )
2.速览课文,找出贾谊认为秦灭亡的原因。 (用原句回答)
核心观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孝公据崤 函之固,拥雍 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
卷天下,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 商君佐之,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三、精读课文,深入研讨
第一段
Iips: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是战国时期 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 公孙衍和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 相聚于赵而欲攻秦" ( 《战国策 · 秦 策》),公孙衍首先发起,由苏秦游说 六国推动六国最终完成联合抗秦。
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因此六 国 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后来秦
国由张仪提出自西向东与各诸侯结交, 自西向东为横向,故称“连横 ”。
甸奴 南下
光 跳
河
连横说
奴
蒸
中 山。 邯郸
东
益
戎
◎
Or
韩
前279年秦攻楚地
水
◎临淄
前341年齐、魏马陵之战
战国形势
长平
周◎
汉
江
知乎@会了么
吴
咸 阳 。
咸阳东北
◎
曹
前353年齐、魏桂陵之战
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
品
函 谷 关
大 梁
狮 0
海
东
筹套
杀
●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要地势,拥有雍州
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国家)来窥视周王室的权 力,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控制四海的意图,并吞八 方荒远之地的雄心。在那时,商鞅辅佐他,对内订立法 规制度,致力于(从事)耕作纺织,修治防守和进攻的 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相互争斗。于是秦人毫 不费力地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译 文 ;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君臣固守、商君佐之
周室衰微,群雄割据争霸
席卷;包举;囊括;并吞;“窥”
思考: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的原因。
地利
人和 天时 雄心
第 一段: 秦的兴盛是从秦孝公开始的。
先写秦国的地理优势和秦孝公的野心, 次叙在商鞅辅佐下的秦国取得的成果。
秦 之 兴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 西
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 会盟而谋弱 秦,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 下 之 士 ,合从缔交,相与为 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第二段
沿袭前代的政策,向南攻取汉中,向西吞并巴、蜀,向东割取
肥沃的土地,向北占领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重要的地区。
诸侯恐慌害怕,会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不吝惜珍奇贵重的 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揽天下的人才,采用合纵的策 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 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
译 文 ;
秦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后继承已有的基业,
第二段
此四君 者, 皆明智 而忠信,宽厚 而爱 人, 尊 贤而重士,约从离衡
兼 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
列举如此多的人名,是为了以人才之重,突出 秦国的强大,难以攻伐。
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这四位君子,都明理聪慧、忠诚守信,待人宽厚、爱护百
姓,尊重贤能、敬重义士,他们相约为合纵,击破秦国的连衡 策略,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各国。于 是六国的士人,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这些人为他们谋划, 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这些人沟 通他们的意图,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
赵奢这些人统率他们的军队。
译 文 ;
尝以 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 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 敌,九国
之 师 ,逡 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 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追亡逐北,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 利乘便 , 宰 割 天 下 ,分 裂山河。强国请 服, 弱 国入 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 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第二段
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进
攻秦国。秦国人打开关门迎击敌人,九国的军队却有所顾虑而徘徊 不敢前进。秦国人没有一兵一卒的消耗,天下的诸侯便已精疲力尽 了。于是纵约解散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国有余力 利用他们的弱点制服他们,追逐败逃的军队,杀死百万人,流血多 得甚至能漂起大盾牌;秦国人凭借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 划分山河区域。强国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待到孝文王、庄襄 王依次继位,他们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没有什么大事。
译 文 ;
惠文王(前337——前331) 武王(前330——前307)
第2段:发展——五王的故事 昭襄王(前306——前251)
(90年) 孝文王(前250,仅3天)
庄襄王(前250——前247)
秦王朝势力的进一步扩张
— — 所向披靡
详略得当
条理清晰
思考1:第二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诸侯国如此强大的阵容
都被秦国打得落花流水,可 见秦国的势力非同小可,反 衬出秦国的强大,这是从侧
面来写秦国的强大,为后文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磅礴气势
做铺垫,由此可以看出,秦 国统一六国已成定局。
(人才济济
阵容强大 十倍之地
百万之众
(逡巡不进
失败惨重 从散约败 割地赂秦
新天下,分山天E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思考2:如何描写抗秦力量的强大 结局如何
九国
反 衬
秦国
思考3:贾谊在这里不厌其烦列举人名是否 过于繁琐
①铺叙(铺排)九国人才济济,实力强大,诸侯国如此强大的阵容都被 秦国打得落花流水;
② 衬 托出秦国的强大;
③为后文 秦始皇统 一 六国的磅礴气势做铺垫。
①运用铺叙 (铺排、赋)的写法,展现了秦国的 野心和强大的实力,使秦国的疆域日广。
② 渲染九国声势浩大,与之后来惨败形成极强的 对比 ,为后文秦始皇统一天下的磅礴气势做铺垫。
第二段: 秦王朝势力的进一步扩张。
秦 之 强
第三段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
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
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
敢弯弓而报怨。
用武力来统治各国,吞并东西二周,消灭各诸侯国,登上皇帝的
宝座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
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设置了桂林郡、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
颈上捆着绳子,把自己的性命交给狱官。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 长城,守卫边疆,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匈奴人再不敢到南边来 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到秦始皇的时候,他奋力发展六代(祖先)遗留下来的功业,
译 文 ;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 之 言,以 愚黔首; 隳名城,杀豪杰;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销锋镝,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以为固。良将 劲弩 守 要 害 之 处 ,信 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 自以为关中之固,金 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第三段
译 文 ;
于是废除先王的治国之道,焚烧各学派的著作,以便愚化百 姓;毁坏著名的城池,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 咸阳,销毁兵器,铸成十二位金人,以便削弱天下的百姓。然后 据守华山作为城墙,凭借黄河作为护城河,上据亿丈高的城墙
(华山),下临不可测的深渊(黄河),认为非常坚固。良将手执强 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卒摆开锋利的兵器 盘诘查问。天下已经平定,始皇的内心,认为关中的险固地势,
方圆千里的坚固城池,正是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
前 期 :
奋余烈,履至尊, 取百越,却匈奴
后 期 :
焚百家,杀豪杰, 弱人民,严控制
实行暴政,暗含危机,铺垫“过秦”。
思考1:第三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攻 守
秦国统一天下
然
思考2:第三段总写秦始皇的功业,涉及政治、军事、 文化、刑法、地理防务五个方面,尝试用文中的语句回
答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统一天下前国势极盛 统一天下后 暴政治民
文 化: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隳名城,杀豪杰,销锋镝,以弱天 刑 法 :下之民,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良 地 理 防 务 :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
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政 治 :吞二周而亡诸侯
南取百越之地 …
军 事: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却匈奴七百余里。
愚民
弱民
防民
第三段: 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情况。
国势达到极盛,暴虐也达到极点。
秦 之 盛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 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 子 ,氓隶之人,
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 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
之富 ;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 将数百之众,
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 响 应 ,赢粮而景从。山
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第四段
译文 ;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的地方。可是陈涉不过是 个用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扇的穷人,是地位低贱的百姓,而且是被征 发去守边的戍卒;他的才能不如平常人,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 没有陶朱、猗顿那样的财富;他置身于戍卒的队伍中,兴起在田野间, 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卒,带领着数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朝;砍 下树木做武器,举起竹竿做旗帜,天下的人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如同回 声似的应和他,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东方诸国的英雄豪杰就一 齐起事,灭掉了秦朝。
余威震于殊俗
出 身-迁徙之徒
才能-不及中人
兵力-数百疲敝
武器-斩木为兵
天下响应,并起亡秦
始皇
陈涉
结果
思考1:第四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 秦 之 、
1)呼应前文始皇的所作所为: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 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因此陈涉才能低劣、武器粗陋、兵力微弱正是始皇所致。
思考2:作者描写了一个怎样的陈涉 是何用意
地位卑微
才能平庸 兵力弱小 装备低劣
《史记 · 陈涉世家》
陈涉
以弱衬弱,强大的九国之师联合攻秦,结果是一败涂地;弱小的陈涉之
师却能“亡秦族”,揭示秦朝覆灭的原因:
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
一般人的陈涉却能在灭秦中起到很大作用,与上文秦国的力量作对比, 衬
托出秦灭亡之易——用暴政自杀。
2) 点明论点。前面写诸侯强大,本段写陈涉弱小,前者以强衬强,后者
贾谊铺叙陈涉地位卑微、才能平庸、兵力弱小、装备低劣, 一个不及
且夫天下非小 弱也,雍州之地 ,崤函 之固,自 若也。陈涉之位,
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 棱棘矜, 非钴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 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
第五段
况且一统天下的秦朝并不弱小,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
谷关的险固,还是像原来的样子。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
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尊贵;农具木 棍,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因有罪而被征调去守边的士卒, 并不能匹敌九国的军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策略,也比 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
译 文 ;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
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一夫 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 势异也。
第五段
译 文 ;
然而条件好的失败了,而条件差的却能成功,功业完全相反, 这是为什么呢 假如拿东方诸国跟陈涉量量长短、比比大小,比 较权势、衡量实力,则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是秦国凭借着它小小 的地盘,发展到兵车万辆的国力,统理八州,使六国诸候都来朝 见,已有一百多年了;然后将天下作为自家产业,用崤山和函谷 关作为宫殿; 一个戍卒起事而宗庙毁灭,自己也死在人家手里,
被天下人耻笑,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就是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和 守的形势不同了啊。
3、陈涉VS 秦朝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4、秦朝前期VS 秦朝后期 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仁 义 不 施 而 攻 守 之 势 异 也
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极 弱 极 强
陈 涉 〈 九 国 〈 秦 国 〈 秦 朝
地位非尊,武器非話
兵力非抗,战术非及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序八州而朝同列
1、陈 涉VS九国-
2、九 国VS秦国-
思考:第五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 秦
照应全篇,指出秦王朝的过失,归纳中心论点。
第五段: 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亡 之 因
《过秦论》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欲抑先扬,
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 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这是从史实中提 炼观点。
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 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施行仁义,与 民修养生息,以稳固西汉王朝的统治。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