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3 19:2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监测
语文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4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古诗中的情感丰富多彩。有物我两忘的超然:“ , ”(《饮酒》)这是陶渊明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怀;有移情于物的感伤:“ , ”
(《春望》),这是杜甫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有喜忧交错的感慨:“ ,
”《浣溪沙》),这是晏殊表达生命短暂、时光不再的淡淡闲愁。
(2)大美中国,山河锦绣。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表现了傍晚时的美景的句子是“
, ”;郦道元《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
, ”。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这只惟恐来得太晚,碎步向粪块赶来的是什么虫呢?它那长腿像是被装在肚子里的一个机xiè装置推动着,生硬而笨zhuō地移动着;红棕色的触角像扇子似的张开着,这表明它担心强烈的贪欲不能满足而惴惴不安。它来了,它挤倒一些捷足先登者,来到了大餐桌前。这浑身黝黑、粗大异常的家伙,便是大名鼎鼎的食粪虫——A,现在它跟它的同事们入席排排坐了。它用巨大的前爪,一抓一抓到一旁,平静地享受劳动成果。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机xiè( ) 笨zhuō( ) 惴惴不安( ) 黝黑( )
(2)画线句子“红棕色的触角像扇子似的张开着”中的谓语是_______。(2分)
(3)文中的“A”指的是 ,其典型的生活习性是_______。(3分)
(4)假如你要向朋友推荐《昆虫记》,请说说推荐的理由。(3分)
3.复兴学校开展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阅读下面新闻,完成下面小题。(6分)
2024年12月15日,【甲】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进校园,文化共传承》展示展演活动在复兴学校举行,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非遗视觉盛宴。
在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纷纷动手尝试,亲身体验了面塑的塑形、花布的印染、粽编的编织等技艺。【乙】通过亲手实践,他们不仅在心灵深处种下了对非遗的敬畏与热爱的种子,更锻炼了动手能力。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将伴随着他们茁壮成长,成为他们人生中宝贵财富。
①用对偶句给上面的新闻拟一则标题,不超过16个字。(2分)
②【甲】句中的标点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③【乙】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2)下面是李华同学观看“变脸”时拍摄的照片,他准备发布一条朋友圈,请你替他配文,要突出“非遗”的概念,不少于15个字。(3分)
(3)下面是活动中,李华同学与宣纸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张老师交流的片段,根据情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4分)
李华:请问,【甲】 ?
张老师:传统的宣纸制作,皮和草都要经过三四次蒸,分别处理成燎皮和燎草。而且蒸所用的碱,前面用石灰,后面用纯碱,相对的来说它们都是比较弱的碱,这在学术上叫“弱碱多级蒸煮”。
李华:请问,【乙】 ?
张老师:宣纸可以分为生宣和加工宣。就生宣来说,最大的特性不仅在于通常大家理解的纸寿千年,更重要的在于它的墨韵万变,它可以让看起来只是黑色的墨呈现多种多样的变化。生宣的独特性,最起码在目前是其他的手工纸没有的。
二、阅读(55分)
【一】爬山虎(22分)
●沈轶伦
植物给人的感觉总是被动。会攀援的是例外。
一旦闻到了“空”,藤类的生物就立刻竖起雷达,像鲨鱼闻到海水里的血腥气一样,不论多远都能灵敏地游弋来。
单位窗外一排老房子,最靠东的一栋空了出来。起先有人来装修,先后拆掉了大门和阳台门,又从窗框里拆掉了所有玻璃,一包包水泥和装修材料搁在院子里,一副要大干一番的架势,但后来不知怎么工人就不来了。空置的屋子闲在那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件家具,没有一个人影,偶然麻雀从北面钻过来,竟能一下子穿到南阳台,连小鸟们自己都有些惊愕的意思,因为熟悉的阻隔都不在了。
好像有谁通知了似的,爬山虎攀援了过来。
起初只是试探地在屋角展开一些叶片,然后伸出一条长长的枝条,向上登楼,后来是一组一组雁阵般的队列,大军压阵一样,覆盖了墙壁上的裂纹。每天看看它们,都是毫无变化,但一年过去,爬山虎的经络已经布满了高处阳台的扶手和屋顶的遮雨檐,然后向室内延伸铺陈,在装修未完成的房间,以植物的审美,完成了一场对建筑内外的改头换面,宣布了占领。
我有时在阳台向它眺望,它紧挨着几栋一模一样的三层楼小屋,那几栋住着人的屋内走动的人影,透露着三餐四季的烟火,按时令晒出的衣服,呼应季节的变化。而同样的时间落在这幢爬山虎之屋上,就如雨点落在沙漠里,失修的断壁颓垣上被轻轻砸出无数小坑洞,空洞的立面回复以沉默。人间的节奏好像对此无可奈何,因为它现在被纳入植物的辖区。风吹来时,爬山虎绿色的小手纷纷鼓掌,像一汪泛出涟漪的湖,一整面被竖起来的湖。
小时候,校园的围墙也是这样一面湖,把世界隔绝成我熟悉的和未知的。我记得有那么一个傍晚,因为参加社团活动,我被允许在放学后留在学校里。我愉快地跑去操场,平时要排队玩的游乐设施现在全属于我,我正玩得不亦乐乎,忽然一只球从我身后滚了出来。我站起来诧异于眼前的不可思议——我很清楚此刻操场里只有我一个学生,直到脚步声响起。
那个和我差不多大的男孩说,他是翻过围墙进来的。“我就在隔壁小区,”他说,“经常翻进来。”他毫不在意地拍拍落地时粘在他膝盖上的跑道煤渣屑,跑了几步去捡回他的球,然后回到沙坑,和我一起挖了一会儿沙。三十年前的事了,我不记得我们聊了什么,不记得他的名字和长相,对我来说,那一个钟头,就好像是和一个绝不可能出现在这个场域的外星人在玩耍。仅仅是他的存在本身,就让我感到破次元。那个傍晚,时间过得飞快,天色暗下来时,他说他要回家了。他用下巴和胸膛夹住皮球,然后攀援着长满爬山虎的墙三两下就翻了上去。在跳回他的世界前,他和我说,下次再一起玩啊,再会。我不知道他的名字,我也再也没有见过他。但我后来每天早上出早操的时候,沿着跑道经过这一面墙的时候,我总会多看一眼背阴处的墙的尽头。
童年像一个梦,也许一切都是一段梦。真实仅仅是存在于接受梦境时的感受。如冬季来临,爬山虎叶片落尽时,你发现眼前的只是一面水泥墙,平平无奇。
我记得那天这个小孩临走时,把一小段新鲜扯下来的爬山虎的藤蔓按照其蜷曲的造型缠在我们操场的秋千上。我也记得后来其他同学发现这段藤蔓时的大呼小叫“明明没有根,这里怎么会长出爬山虎”。同学们招呼我去看的时候,我也表示啧啧称奇。我不想告诉他们为什么。
爬山虎收拢红色的壁虎般的小爪子,正躲在那里酣睡,这个片段是只属于我的秘密。
(选自2024年12月11日《新民晚报》)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时候校园围墙上的爬山虎和现在被爬山虎覆盖的房子互相映衬,回忆与现实交织
B.空置的房屋在人类活动中显得空洞无物,表达出对城市里荒芜的房子影响到市容的不满。
C.“用下巴和胸膛夹住皮球”“三两下就翻了上去”的动作显示出男孩灵活、自信、勇敢。
D.文章中间和结尾都提到爬山虎的手,形成了前后呼应的结构,增强了文章的整体感。
5.文中详细描绘了爬山虎的生长和攀援过程,请结合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6分)
阶段 具体表现
① 在屋角展开一些叶片,伸出一条长长的枝条,向上登楼。
大规模覆盖 ②
③ 不仅覆盖了建筑的外部,还向室内延伸铺陈。
6.为什么“我”不想告诉同学们无根的爬山虎的来历?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猜测其中原因。(4分)
7.从修辞方法角度赏析下面句子。(4分)
风吹来时,爬山虎绿色的小手纷纷鼓掌,像一汪泛出涟漪的湖,一整面被竖起来的湖。
8.文中男孩翻过围墙到学校操场玩耍的事与爬山虎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5分)
【二】(17分)
材料一
苏州园林寻求形式多变,即使是同一种建筑,个体之间也呈现出“犯中求避”的差异。中国古代建筑平面多为奇数,三五开间居多。而拙政园海棠春坞为大小不等的两开间,留园揖峰轩为两间半。拙政园远香堂周围,东面是山、亭、墙组成的早园,西面却是由水、廊、轩连成的水院,这种布局类似于中国的山水画,追求自然之趣,别有洞天。
以屋顶为例。留园明瑟楼屋顶西为硬山顶,东为歇山顶,形式别致,却和周围建筑相协调。亭子一般建攒尖顶,有四角、六角、八角、圆形等,但也有卷棚歇山顶,或者卷棚庑殿式等。亭子的顶部基本上是单檐,但拙政园天泉亭却独用重檐,这又打破了同一,显得园林建筑结构奇巧,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可谓集中国古典建筑之大成,这是国内其他地方园林以及西方园林不可比拟的。
(选自高桃芝《苏州园林甲天下》《科普时报》)
材料二
苏州园林,好就好在它的“虚”。
人们都想了解事物的“实”,所以赞美一个人时,习惯用实在、踏实、诚实等带有“实”字的词语。苏州园林就不一样了,常追求“虚”,以“虚”为美。一潭水似一幅画,水中月与水中柳相映成趣;一阵风来,石影、树影、人影随之摇摆,连亭台楼阁也灵动起来。苏州园林善“借景”,明明是别处的景,它却能巧妙地借过来,无论是假山、名木还是宝塔、桥廊,都成为自家的一部分,虚得别致、虚得得体。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虚实实,苏州园林多变而不可捉摸,却又在意料之中。
(选自柳袁照《山水尽在想象之间》《北京晚报》)
材料三
始建于明代的拙政园,是当今苏州面积最大的园林,由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人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上拓建而成。名著《红楼梦》的诞生与拙政园不无瓜葛,相传康熙年间曹雪芹出生于园内,少年时常在园中徜徉,书中大观园的许多景致描写便取材于拙政园。
站在最能代表拙政园特色的中花园内,能见以挖池堆山方式筑成的三座小岛,水流潺潺,树木层登,给人“曲径通幽”之感。拙政园管理处副主任程洪福表示,拙政园东西向较长,而南北直线距离仅50米,造园者通过石桥、水面、小岛等细节,将整个园林分割成多个空间,由此实现“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效果。
拙政园内诸多庭院以白色墙体为背景,点缀少许竹子和石头,留下或多或少的空白。而在相隔不远的古城园林集聚地带,坐落着由知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步入其间,仿佛也能感受到观园之趣。
(选自《咫尺乾坤:邂逅苏州园林的“诗与远方”》《新华每日电讯》)
材料四
在众多苏州园林中,几乎都有楼阁,它们对景观的构成起着突出的作用。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园林中就有大小楼阁24座。这些楼阁造型各有特色,从平面看,以长方形居多,典型的有拙政园见山楼、狮子林问梅阁等;也有近似方形的,比如拙政园倒影楼、耦园藏书楼。
拙政园见山楼三面环水,高度较低,特别是它的二层,造型扁平,显得贴近水面,与环境协调,形成轻巧的特色。拙政园的浮翠阁也是个很有看点的阁,它的平面是八角形的,在苏州园林中只此一例。
沧浪亭的看山楼同样很有特点,它的底层是黄石假山堆叠而成的“印心石屋”,上层由歇山顶亭和二层重檐歇山式楼组合而成,造型自然、活泼。以前苏州城里没那么多高层建筑时,登上看山楼可以远眺西南面的上方山和七子山。
(选自詹永伟《苏州园林里有最美建筑》,苏州新闻网)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拙政园远香堂周围,东面是旱园,西面却是水院,这是因为追求自然之趣,个体之间也体现差异。
B.苏州园林善于借助别处的景,无论是假山、名木还是宝塔、桥廊等,使之成为自身多变而不可捉摸的风景。
C.曹雪芹出生拙政园内,少年时常在园中徜徉,《红楼梦》的灵感就完全由此而来,大观园的景致描写便取材于此。
D.沧浪亭的看山楼底层由黄石假山堆叠而成,上层由歇山顶亭和二层重檐歇山式楼组合而成,以前可以在此远眺上方山和七子山。
10.材料一第2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1.请结合材料三内容,解释“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含义。(4分)
12.苏州园林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6分)
【三】(16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①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②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④,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④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⑤,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释】①辎车:四面有帷、盖遮蔽可载物或坐卧其中之车。②罢:同“疲”。③大梁:魏国都城。④弊:同“毙”。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委而去之 委: (2)寡助之至 之:
(3)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 (4)魏果去邯郸 去:
1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其 后 魏 伐 赵 赵 急 请 救 于 齐。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2)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16.【甲】【乙】两文中都围绕战争展开,但在表达方式和主要内容方面却各有侧重,请说说【甲】【乙】两文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4分)
三、写作(55分)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邂逅”指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出自《诗经·国风》。
邂逅一个人,邂逅一个场景,邂逅一片美景……那些邂逅或许给你温暖,或许使你沉思,或许让你流连忘返,或许让你信心倍增……用心感悟,你会发现生命中许多邂逅都有意义,让你感受到人性的光彩、生命的斑斓。
请以“邂逅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不限;(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100
200
100
200
100
200
800字
100
100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监测
语文 试题卷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1)械;拙;zhuì;yǒu。 (2)张开
(3)圣甲虫(或食粪虫);滚粪球
(4)示例:《昆虫记》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科普作品,它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昆虫世界的各种奇妙现象和生物特性。这部作品不仅让我们对昆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同时,《昆虫记》的写作风格也非常独特,作者以人性化的视角来观察昆虫,使得昆虫的世界变得更加有趣和引人入胜。因此,我非常推荐《昆虫记》给朋友们阅读,相信你们一定会从中获得很多乐趣和收获。
3.(1)
①示例:非遗文化进校园,传承创新共成长
②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因为这里的“非遗进校园,文化共传承”并非一本书或一部作品的名称,而是活动的主题或口号,所以应使用引号而非书名号。)
③应将“不仅……更……”改为“既……又……”(因为原句中的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而非递进关系。修改后的句子应为:“通过亲手实践,他们既在心灵深处种下了对非遗的敬畏与热爱的种子,又锻炼了动手能力。”)
(2)配文:示例一:观看非遗“变脸”,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这张照片记录了我观看非遗“变脸”的精彩瞬间,那华丽的面具、多变的表情,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示例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变脸”不仅是一项技艺的展示,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让我们一起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吧!
(3)【甲】传统的宣纸制作在工艺有何特点?
【乙】对于使用者来说,宣纸的独特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二、阅读(55分)
【一】爬山虎(22分)
4.B
【解析】B项错误在于对文章主旨的解读不准确。文章并没有表达出对城市里荒芜的房子影响到市容的不满,而是借由空置房屋和爬山虎的对比,展现了植物生命力的顽强和时间的流逝。因此,B项是不正确的分析鉴赏。
5.①初步试探 ②一组一组雁阵般的队列,大军压阵一样,覆盖了墙壁上的裂纹。 ③全面占领
6.示例:“我”不想告诉同学们无根的爬山虎的来历,可能是因为这段经历对于“我”来说是独特而珍贵的记忆,它包含了与那个翻围墙进来的男孩的短暂而神秘的友谊,以及那个傍晚的奇妙体验。这个秘密是“我”与那个男孩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联系,也是“我”童年生活中的一个亮点。告诉同学们可能会破坏这种神秘感和独特性,让这段记忆变得平凡无奇。因此,“我”选择保留这个秘密,让它成为自己内心深处的一段美好回忆。
7.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爬山虎的叶子比作“绿色的小手”,并赋予它们“鼓掌”的动作,形象地描绘出风吹动爬山虎叶子时摇曳生姿的景象。同时,将这一景象比作“一汪泛出涟漪的湖”,进一步突出了爬山虎覆盖墙面的广度和动态美。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8.文中男孩翻过围墙到学校操场玩耍的事与爬山虎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5分)
示例:一方面,爬山虎作为植物界的“攀登者”,它的生长和攀援过程与男孩翻越围墙进入操场的行为形成了一种隐喻关系。两者都展现了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勇敢前行的精神。另一方面,男孩翻越围墙的行为也象征着打破界限、超越常规。而爬山虎则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审美完成了对建筑内外的改头换面,同样打破了原有的界限和规则。因此,可以说男孩的行为和爬山虎的生长在某种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体现了对于未知和界限的挑战与超越。
【二】(17分)
9.C
【解析】C项中“《红楼梦》的灵感就完全由此而来”表述过于绝对,原文只说“相传康熙年间曹雪芹出生于园内,少年时常在园中徜徉,书中大观园的许多景致描写便取材于拙政园”,并未说《红楼梦》的全部灵感都来源于此。因此,C项是不正确的理解和判断
10.材料一第2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留园明瑟楼屋顶和拙政园天泉亭的屋顶形式,具体而生动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在屋顶形式上追求别致、协调,同时打破同一,具有奇巧的艺术魅力。这种说明方法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苏州园林建筑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读性。
11.示例:“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含义是指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景观。在材料三中,以拙政园为例,造园者通过石桥、水面、小岛等细节设计,将整个园林分割成多个空间,使得在有限的地域内展现出了无限的风光。这种设计手法使得园林在视觉上产生了扩大空间的效果,仿佛是在小小的空间内再造了一个天地乾坤。
12.形式多变,追求差异;以“虚”为美,善于借景;空间布局巧妙,分割成多个空间;楼阁造型各有特色。
【三】(16分)
13.(1)放弃。(2)到。(3)任命……为将领。(4)离开。
14.其后/魏伐赵/赵急求救于齐。
15.(1)翻译: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2)翻译:这样我们一举解救了赵国的围困,而又可从魏国收到(战胜后魏国)疲惫(的效果)。
16.【甲】文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阐述了战争中“人和”的重要性,即内部团结一致,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强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乙】文则主要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孙膑指挥田忌打败魏军、解救赵国的围困,来展示孙膑的智谋和战略眼光。
三、写作(55分)
17.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