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 义务教育教科书(RJ)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九章 青藏地区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藏地区吗?你想领略世界屋脊的美丽,探究"雪域高原"的神奇吗?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走进美丽、神奇的青藏地区。(多媒体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片断,然后显示雪山画面。)图释导学世界屋脊昆 仑 山 脉阿尔金山脉祁 连 山 脉横 断 山 脉喜 马 拉 雅 山脉
新 疆四
川青 海西 藏内蒙古甘
肃一、自然概况面积占全国的25%
人口仅占全国1%世界屋脊聚宝盆高 称“世界屋脊”寒 终年积雪 冰川广布青藏地区自然特征:高 寒自然景观特征: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湖泊星罗棋布青 稞小 麦油 菜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重要农业区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青稞、小麦高原之舟
—— 牦牛青藏高原是全国重要牧区好客的藏族人民三、人口和民族布达拉宫民族:以藏族为主
宗教:藏传佛教(喇嘛教)
藏传佛教圣地:布达拉宫1、河流源头生态环境的保护四、自然资源江河源头2、珍稀动物的保护“高原精灵”藏羚羊最美丽的高山动物雪豹野驴野驴雪
豹 察尔汗盐湖柴达木盆地——聚宝盆3、能源钾盐储量世界第一拉萨--日光城太阳能 地热资源 羊八井地热电站寒冷高原上沸腾的温泉溜索过河青藏地区的邮递员 五、交通成都拉萨叶城西宁加德满都芒康拉萨青藏铁路——西宁至拉萨青藏铁路的修建有何意义?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新藏公路
滇藏公路
中尼公路
下关——芒康
拉萨——叶城
拉萨——西宁
拉萨——加德满都
拉萨——成都
学生先总结,教师后补充。课堂小结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出地理区域的名称:C:________ , D:________ 。
(2)A、B两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1月 ℃等温线、 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练习设计(3)C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本区域多 (内流/外流)河。
(4)D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在本区域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 农业。 “书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精神上的遗训。”
——赫尔岑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对青藏地区的学习,掌握学习分区地理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及渗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交通对本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本区是科研旅游的宝地。掌握学习分区地理的方法和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藏地区的“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
难点:青藏地区交通运输的发展对本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导学过程】
【情境引入】
歌曲激趣、营造情境
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藏地区吗?你想领略世界屋脊的美丽,探究"雪域高原"的神奇吗?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走进美丽、神奇的青藏地区。(多媒体播放歌曲《青藏高原》片断,然后显示雪山画面。)
设计意图:熟悉的旋律、动人的画面,多媒体营造探究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自主学习】
世界屋脊
读图求知,提升兴趣。
①由雪山引出青藏地区的山脉、范围、面积、人口,所含的省级行政单位及行政中心。
②请学生在“青藏地区”图上(多媒体显示)找出各大山脉、青海湖、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等地理事物。
③再由雪面引导学生得出青藏地区自然环境主要特征:高、寒
设计意图:学生们在强烈的兴趣下,能很快完成上述任务,教师加以表扬,提升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自然环境主要特征的得出为本课的探究确定了出发点。
【合作探究】
深入探究,掌握新知。
高和寒是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正是这独特的特征诞生了青藏神奇的自然景观、神奇的农牧业、神奇的民族风俗、神奇的宗教信仰……同学们有信心跟老师一起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吗?
探究Ⅰ、神奇的自然景观—“三江源地区”
①多媒体显示“三江源地区”范围,学生思考“三江源地区”是哪些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②多媒体显示三江源地区景观,教师阐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设计意图: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唤起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探究Ⅱ、独特的农牧业
高寒的自然特征决定了青藏奇特的自然景观,那在这种自然环境下进行哪些农牧业生产呢?
①多媒体显示探究题。
在本区高寒、缺氧、空气稀薄等较严酷的高原环境条件下,以下哪些农牧业能在本区大规模进行?
农作物水稻青稞甘蔗小麦豌豆
牲畜牦牛水牛藏绵羊太湖猪北京鸭
②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
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适合畜养的牲畜有牦牛,藏绵羊等。
③教师指出:
因为寒,所以只能种植一些耐低温的农作物,又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所以只能饲养耐寒、耐缺氧的牲畜。特别是牦牛,是青藏地区代表性的畜种,被称为“高原之舟”(多媒体显示)
设计意图:教师的指出是让学生领会自然环境与农牧业的因果联系,帮助学生在下面的探究中找准问题突破口。
探究Ⅲ、神奇的民族风俗
奇特的自然环境诞生了独特的农牧业,更孕育了神奇的青藏人民,他们的服饰是那么别具一格,他们的舞蹈是那么豪迈粗犷,他们的歌声是那么奔放高昂……(多媒体播放藏族民歌)
①通过所播画面让学生明确:青藏地区除青海省北部外,大部分地区人口以藏族为主。
提问:从刚才的画面上,同学们发现藏族同胞的服装有什么特点?他们的服装有一种怎样的特殊穿法?为什么这样穿?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吗?
②从画面中认识藏族同胞服装的特点(肥腰、长袖、大襟长袍)根据画面中所显示的藏族服装的特殊穿法(脱出一个袖子,露出臂膀),探究服饰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③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
④各组代表发言后,请一位“幸运”同学点击鼠标出示参考成果:
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为长袖、长袍,袍袖宽大,既防寒保暖又便于起居旅行。白天气温上升时,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体温。久而久之,脱一袖的装束便成了藏族服装特有的风格。
设计意图:把知识由课堂引向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设计意图:以上的探究是本课的重点,紧扣自然特征与自然景观、农牧业生产,民族风俗的内在联系,由易到难地进行探究,符合由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探究Ⅳ、神奇的宗教信仰
独特的民族服饰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与地理的密切联系,而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也充满了神奇。
①学生阅读教材
②思考:藏族人民信奉藏传佛教。
拉萨的布达拉宫是著名的藏传教圣地。
现任藏传佛教最高领袖是 。
③教师小结:
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神奇的宗教在藏族人民心中有着神圣的地位,位于拉萨市的布达拉宫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多媒体显示),班禅是藏传佛教中的最高领袖,现任宗教最高领袖是十一世班禅。
成果运用、攻克难点。
探究Ⅴ:青藏的建设发展
教师回顾前面所探究的知识,提问:现在,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青藏的建设驶上了快车道,你愿意走进青藏,同青藏人民一起建设青藏吗?根据我们前面的探究,你认为怎样才能把青藏建设得更好呢?你将来能为青藏的建设做些什么工作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究,然后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知识的回顾是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启发学生从前面探究过的几个方面来考虑青藏的发展,为攻破难点作铺垫。
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爱国热情。
【课堂小结】
学生先总结,教师后补充。
【练习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
A.昆仑山和祁连山 B.秦岭-淮河
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横断山脉
2、下列地理现象,与青藏高原“高”和“寒”无关的是 ( )
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 D.城镇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3、下列省区中,位于青藏地区的是( )
A. B. C. D.
3、下列图片位于我国青藏地区的是( )
A.布达拉宫 B.万里长城
C.日月潭 D.窑洞
4、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 )
A.高、寒 B.干旱 C.湿润 D.炎热
5、青藏地区无污染的洁净能源有( )
A.太阳能、地热能、水能 B.石油、天然气、煤
C.核能、地热能、风能 D.生物能、风能、 太阳能
6、青藏地区主要农业类型是( )
A.灌溉农业 B.河谷农业 C.绿洲农业 D.基塘农业
7、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 )
A.青稞、高粱 B.小麦、甜菜 C.青稞、小 麦 D.豌豆、水稻
二、综合题: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出地理区域的名称:C:________ , D:________ 。
(2)A、B两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1月 ℃等温线、 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3)C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本区域
多 (内流/外流)河。
(4)D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在本区域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 农业。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江源地区及其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自然环境的保护:1.河流源头生态环境的保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长江、黄河、澜沧江)
2.珍稀动物的保护:藏羚羊、雪豹、野驴等。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
2.理解三江源地区的水源和湖泊、沼泽的调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环境问题及保护。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江源地区的水源和湖泊、沼泽的调蓄作用
难点:三江源地区的水源和湖泊、沼泽的调蓄作用
【导学过程】
【情境引入】
好玩的:青海湖鸟岛、浓郁而神秘的民族风情等。
好吃的:牛羊肉杂碎、醪糟、甜醅、锅榻
好看的:藏族歌舞、土族召安舞、互助县五群山的“花儿”、“热贡艺术”中华民族有两条母亲河,这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流经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长6300多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第一大河,黄河经过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长5500公里,是我国第二长河。长江中下游与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那么黄河、长江的源头在哪里,那里的自然环境又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吗?
【自主学习】
学习主题一:江河的源地
1、地理位置:三江源地区位于 省南部,是 源区、 源区、 源区、的总称。
2、“中华水塔”: 总水量的25%、 总水量的49%、 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三江源地区,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3、河水的来源: 和 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和 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使 、 、 的水源源不断,流向大海。
学习主题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1、三江源地区的重要性: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尤为关键的地区。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 ,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 最集中的地区。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三大河流,是我国重要的 涵养地。保护好“中华水塔”,不仅对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 与 。
2、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1)自然因素:由于 , ,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 和 的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
(2)人为因素: 、 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其中, 、 、 、 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3、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 、全面禁猎、禁采砂金、 ,实施 和 保护工程等措施。
【合作探究】
1、P93活动:模拟科学考察,探寻黄河源头
2、P96活动:认识保护高原湿地的意义
【课堂小结】
三江源保护的重要途径是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事业作为一项世界性的新兴事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自然保护区的数量、类型、面积和管理现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自然保护事业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仅是区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21世纪整个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练习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被誉为“中 华水塔”的三江源头位于我国的 ( )
A、青藏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北方地区
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是指( )
A.长江、黄河、珠江 B.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C.长江、珠江、澜沧江 D.长江、黄河、澜沧江
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的重要性是 ( )
A、大量开发当地的资源,提高财政收入
B、可以增加牲畜的放养量,提高牧民的收入
C、改造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D、生态环境的改善使珍稀濒危动物得到保护,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得到可持续发展
4、关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三江源是指黄河、长江和雅鲁藏布江的源头地区
B.三江源被称为“中华水塔”
C.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
D.三江源的生态环境关系着三江流域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三江源地区曾是河湖密布、水草丰美的高原草甸区.目前,三江源地区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水土流失的面积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为改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 境,必须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B.修水平梯田 C.跨流域调水 D.种草植树
二、综合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特大地震,造成2 220人遇难,70人失踪。
材料二2010年4月16日至26日,恩施某考察团赴青藏地区进行了考察.他们目睹了前去玉树救灾的繁忙场面,领略了雪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 民族风情,所到之处他们拍摄了许多珍贵的照片。
(1)青藏铁路起止点的城市名称:A是西宁,B是
(2)在上图的四张照片中,最能说明自然特征的是第 张照片;被誉为“高原之舟”的优良畜种是 ;第3张照片B市宗教建筑被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它的名称是
(3)发生地震的玉树地区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的名称分别是:①是 ,②是 ,③是澜沧江
(4)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5)考察团来到青藏高原后,其大部分成员出现头痛、运动时呼吸困难、流鼻血等高原反应.出现这种反应的原因是:
(6)请你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玉树发生地震的原因:
课件31张PPT。 义务教育教科书(RJ)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第九章 青藏地区创设情景
好玩的:青海湖鸟岛、浓郁而神秘的民族风情等。
好吃的:牛羊肉杂碎、醪糟、甜醅、锅榻
好看的:藏族歌舞、土族召 安舞、互助县五群山的“花儿”、“热贡艺术”中华民族有两条母亲河,这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流经11个省、自治 区、直辖市,全长6300多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也是第 一大河,黄河经过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长5500公里,是我国第二长河。长江中下游与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那么黄河、长江的源头在哪里,那里的自然环境又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吗?图释导学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与湖泊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高原山地气候①大江大河发源地;(三江源、中华水塔)②高原湖泊星罗棋布。(咸水湖)——高、寒复习:青藏地区图片欣赏
更多图片“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境外称为湄公河)“三江并流”呢?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了解)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及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境内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 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其间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为66公里,与怒江不到19公里。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地,也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植物学界称其为“天然高山花园”。一、江河的源地 长江总水量的25%,
黄河的49%,澜沧江的
15%均来源于三江源。思考:
1.这里的年降水量为多少?
2.从干湿状况来看属于________地区。
3.为什么这里成了那么多江河发源地?
还提供大量的河水补给?半干旱被称为“中华水塔”的是我国__________地区,它位于
我国的________省南部。青海三江源雪山和冰川融水湿地的调蓄作用形成江河之源中华水塔 长江源头澜沧江源头黄河源头三江源
1、本区为什么会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海拔高,雪山冰川融水提供河流水源)
2、本区雪山冰川众多的原因是什么?
(海拔高)
三江源地区的世界之最世界上海拔最高
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淘金挖矿树木砍伐源区污染冰川消融虫鼠破坏过度放牧 讨论:三江源如果遭到严重破坏,会对我国长江、
黄河中下游带来哪些影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萎缩,导致湖泊、湿地面积缩小;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生态环境的恶化;
其中水土流失、草地沙化、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突出。解决措施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沙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 保护三江源,需要我们一起行动! 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目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退耕还草(林),
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
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评价园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三江源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B.三江源大面积的湿地是长江、黄河水源的保证之一
C.三江源水源地的环境破坏不会对长江中、下游造成影响
D.我国已经开始重点保护三江源C梳理归纳(本课笔记) 1、位置和范围2、三江源地区的水源3、三江源地区的环境问题4、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三江源保护的重要途径是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事业作为一项世界性的新兴事业,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仅是区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21世纪整个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课堂小结1、被誉为“中 华水塔”的三江源头位于我国的 ( )A、青藏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北方地区
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是指( )
A.长江、黄河、珠江 B.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C.长江、珠江、澜沧江 D.长江、黄河、澜沧江
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的重要性是 ( )
A、大量开发当地的资源,提高财政收入
B、可以增加牲畜的放养量,提高牧民的收入
C、改造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D、生态环境的改善使珍稀濒危动物得到保护,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得到可持续发展练习设计4、关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三江源是指黄河、长江和雅鲁藏布江的源头地区
B.三江源被称为“中华水塔”
C.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
D.三江源的生态环境关系着三江流域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三江源地区曾是河湖密布、水草丰美的高原草甸区.目前,三江源地区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水土流失的面积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为改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 境,必须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B.修水平梯田 C.跨流域调水 D.种草植树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