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姓 名 学 校
年 级 高一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学习领域/模块 必修第三册Unit 8 Green living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主题 Unit 8 Green living
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的主题是倡导绿色生活。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提升环境保护意识,投身到环境保护的洪流中,做力所能及之事,为改善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单元中的每一课都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单元主题的内涵,深化主题的意义。首先,Topic Talk呈现了一段对话,简要介绍与绿色生活相关的基本概念、知识和生活方式,激活学生对绿色生活和环境保护的原有认知,在话题和词汇方面做铺垫。单元第一课是阅读说明文。文章介绍了由著名黑猩猩研究专家珍 古道尔教授倡导建立的“根与芽”( Roots& Shoots)环保组织。其主题意义在于让学生通过了解该环保组织,认识到每个人都能够在环境保护方面有所作为,人们共同的行动一定能够改变世界。本课从行为的层面为读者指出了参与环保事业的方向。单元第二课主要内容为一段演讲和演讲的问答环节。在第一篇演讲中,演讲者讲述了易解放克服重重困难创立非赢利环保组织“绿色生命”,坚持在内蒙古沙漠植树造林的故事。易解放在经历丧子之痛后,为完成儿子的遗愿,将几乎全部个人资产和精力奉献给了植树造林、抵御荒漠化的环保事业。在第二篇听力中,演讲者回答了几位学生提出关于易解放的问题。第二课用易解放的事迹,进一步诠释了第一课中珍 古道尔提出的“人人都能为环保做贡献,组织起来更有力量”这一信念的内涵。单元第三课是阅读说明文。文章介绍了阿姆斯特丹“白色自行车”( white bikes)的前世今生,“白色自行车”的理念如何“骑向世界”( pedalled its way around the world),以及“白色自行车”在我国以“共享单车”的形式落地生根。本课的主题是绿色出行,意义重大而路修远。绿色出行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科技的支持,更需要每一个人的行动。本课从另一个侧面介绍了绿色生活的方式和可能性。Writing Workshop要求学生根据一份共享单车使用情况的数据图表,写一篇报告。在此之前,本课提供了一篇关于某市居民对环境保护态度的报告,供学生阅读、分析和模仿。本课的主题是环境保护,人人可为。学生通过书写调查报告,强化和提升绿色生活意识。 Viewing Workshop通过视频介绍了太阳能的意义、用途和价值。主题是绿色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本课从绿色能源的层面提升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供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 Reading Club1包括两篇说明文,文章分介绍瑞典和非洲大陆对废物的回收利用以及启示。Reading Club2是一篇说明文,文章介绍地球环境面临的三大问题:空气污染、全球变暖、垃圾山。主题是环境问题刻不容缓,呼吁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地球负责。本课通过阅读文本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践行绿色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深的思考。学科核心素养与单元学习内容的关联分析【语言能力】本单元的重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包括: 1.积累关于绿色生活的词汇和词块,学会使用paint,place,record等多义词,学会使用数据的分析和表达方式。2.能理解并使用强调句,学会提出问题,学会使用动词-ing形式和动词-ed形式做宾补、定语和状语。3.通过听、读、看,识别演讲稿和说明文的基本结构;读懂并口头介绍“根与芽”组织的基本理念和主张;听懂并口头介绍和评价易解放的事迹;读懂“白色自行车”的发展历程,并对共享单车的未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书面报告关于共享单车使用情况。【文化意识】绿色生活具有丰富的内涵,涵盖人类生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认识到“自我中心主义”( Just-me-ism)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和危害,认识到环境保护不仅仅要依靠国家的政策,个人或组织的努力,更要靠社会中的每个个体,人人都应该并能够有所作为。人们应该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提升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一起投身保护环境的伟大事业中。保护环境可以从绿色出行开始,从植树造林开始,从垃圾的回收利用做起。青年人更要积极思考如何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保护好我们的地球母亲。【思维品质】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听、读、看关于绿色生活的语篇,反思个人环保意识和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思考如何采取低碳的生活方式,通过说和写,有逻辑地表达关于环境保护的话题和个人行动的选择。【学习能力】学生学会在听和读的过程中,提取关键词,记录重要信息;掌握阅读事件的策略,学习使用思维导图梳理、提炼事件发展的逻辑过程,如开始、结束、前因后果; 学生能够进行同伴口头评价和书面表达。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提出,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着力提高学生学用能力。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借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积极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在读中和读后环节依次设计了以下活动:阅读梳理篇章大意并获取关于“白单车”起源、发展与影响的事实性信息(学习理解层面),创设“博物馆讲解员”的真实语境,让学生根据所学复述介绍“白单车”的“前世今生”(应用实践层面),思考北京“白单车”的现存问题与解决方案,探究中国共享单车的未来将如何更好地发展。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了他们的思维深度,促进学生对本课话题知识的迁移应用与创新,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与社会参与感。
学习者分析 自然情况:授课班级为普通班,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阅读长文本困难较大,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在课堂展示环节通常缺乏自信。但是班级整体对英语学习有着一定的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等学习活动。已有知识:学生在必修二Unit 5 Humans and nature 中,已经接触了生态环境这一话题,学习了关于自然和自然灾害的初步知识,能够听懂、获取并整理人与自然、自然灾害等相关信息及观点。两个单元都是围绕着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这一主题展开。Unit 5 Humans and nature 主要侧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这一关系,帮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大自然并了解自然灾害及应对,以及现在珍贵的自然科考资料的来之不易。启发学生关注世界、关注自然。本单元在Unit5的话题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主要侧重在为践行环保而开展的积极行动,引导学生提升环保意识,尽自己所能为改善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发展需求及路径:学生现有的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比较零散,不成体系,需要以小话题为引领,在老师的引导下梳理整合,归纳总结,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形成对该主题的结构化知识;学生对长篇阅读感到困难较大,不能快速梳理篇章结构和段落大意,提取细节信息时倾向于逐字逐句寻读翻译,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带学生梳理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把握文章特定的写作逻辑和顺序等特点,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行文结构;学生了解共享单车的问题现状,但是缺乏透过现象,积极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给出共享单车使用的不文明行为的图片,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为共享单车在北京的更好发展建言献策。可能遇到的困难及问题解决:根据学生英语现有基础和平时课堂的表现分析,学生在复述环节根据板书提示词连词成句,完整准确地复述“白单车”的发展历程困难较大,在上台展示环节也很难脱稿,不能很好的体现创设情境的真实性,因此,可以由教师首先带领全班根据提示词复述一遍,在学生准备和展示介绍的环节发给他们带有板书提示词的手卡;学生可能不太会用英语描述共享单车存在的问题,可以在图片下给出英文提示词句;学生在提出建议时思考的角度可能不够全面,主要聚焦于个人和政府的做法,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和追问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和深入发展。
3.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单元总体学习目标:1.通过听、读、看,了解绿色生活的内涵和生活方式,思考自己如何行动起来保护环境;2.用本单元所学语言,发表自己对绿色生活的看法,表达自己环保的态度;3.口头汇报听、读、看到的内容;4.完成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单元学习重点:梳理并描述"Roots and Shoots"机构的信息,列举自己能为环保做出的改变,说服他人加入环保行动。介绍易解放及她创立的公益组织,评价易解放的行为; 谈论共享单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提出促进北京共享单车良性发展的措施; 介绍太阳能并阐释人类利用其进行生活生产的方式,论述该清洁能源的环保价值。完成一份关于共享单车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单元学习难点:学生能够借助思维导图介绍易解放及她创立的公益组织,评价易解放的行为。学生能够介绍太阳能并阐释人类利用其进行生活生产的方式,论述该清洁能源的环保价值。学生能够开展一项关于共享单车使用情况的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撰写报告。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
课时教学设计(在本单元内选择1-3课时进行撰写)
课题 Lesson 3 “White bikes” on the road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一、主题意义本课为本单元第三课,主题属于“人与自然”。文本旨在通过对“白色自行车”出现—遇到问题—改进这一过程的讨论,一方面体现人们在绿色出行方面的不断探索,另一方面反映出事物的发展总会经历曲折,人们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过程中前进,使得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意识到共享单车也是绿色出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要不断思考改进和完善的方式,才能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自行车之城”阿姆斯特丹地势平坦,有足够的单车停放处,大多数街道有专门的单车道,所以这儿的自行车使用率非常高。除了得天独厚的骑行条件,阿姆斯特丹还有积极推进单车出行的人们:20世纪60年代,骑行爱好者把好几百辆单车刷成白色放在街头,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骑行后可就地停放。但没过几周,“白单车”就被偷光了。1999年,“白单车”又回到了阿姆斯特丹街头,不过变成了鲜艳的颜色。为了防止丢失,骑行需要插入特制卡片,单车里有电子跟踪系统,使用结束后要停放在特定的停车点。现在,不仅阿姆斯特丹受益于“白单车”,世界各地的人们也开始效仿。例如,在北京,共享单车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节能减污、锻炼身体,便宜方便的途径,但人们也需要努力应对随之出现的乱停乱放、偷盗、毁坏单车的问题。三、文体结构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结构清晰。本文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采用“原因—结果”的信息组织结构方式,讲述了阿姆斯特丹适于骑行的三个原因,为下文“白单车”的出现与共享单车的流行提供了环境方面的条件。“自行车之城”成名的原因可以用以下图示呈现。 地理条件:地势平坦阿姆斯特丹—“自行车之城” 自行车行驶便利 足够的单车停放处行政管理层面: 专门的单车道第二部分介绍了“白单车”名称的由来,包括发起者的目的,活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初始阶段)、后续的改进(发展)和现在的影响(高潮)。整体介绍按时间先后顺序安排,阶段内部按“ problem-solution-evaluation”组织信息,影响部分按照从局部(阿姆斯特丹)到整体(全球)、再强调局部(中国)的顺序,梳理了“白单车”理念的发展与后续影响。这一部分信息组织方式可以用下图呈现。四、语言修辞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连接词呈现事件发展的逻辑关系与内容结构,如逻辑连接词 because、 because of、 therefore、thus、 however、 thanks to、 although、 fortunately;时间副词soon after、nowadays、50 years later等。文章还用了不少被动句解释“白单车”以及1999年改良之后的情况与使用方法,客观易懂。此外,作者还两次运用设问:第一次在第二段,Where did the idea of “white bikes” come from 介绍阿姆斯特丹适于骑行的环境并引出主题“白单车”,引发读者好奇逐步揭开“白单车”起源与发展的面纱;第二次在最后一段,Where will bike-sharing go in China 引发读者思考,并提出作者的观点You decide,认为单车的来取決于读者、取决于每个人的努力。五、作者意图作者希望学生通过了解阿姆斯特丹“白单车”的起源和发展,认识到普及绿色出行的意义和面临的挑战,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必然会经历一些挫折,人们要直面问题、坚持不地努力。绿色出行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科技的支持,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
学习目标确定在本节课结束时,学生将能够:按时间顺序梳理并介绍阿姆斯特丹“白单车”的发展历程针对北京共享单车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梳理总结阿姆斯特丹“白单车”的发展历程并进行小组复述归纳分析北京共享单车现存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学习难点:学生能够在新的情境下自信流畅地介绍“白单车”的发展背景、过程及影响学生能够具体分析北京的共享单车存在的问题,并从多角度思考解决办法
4.学习评价设计本课时的学习评价采用学生个人发言后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反馈与小组活动时将预期达成效果具化细化成评价标准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互为补充,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相结合。对学生的准确回答和新颖观点给予Wonderful/Terrific/Awesome/Impressive/Excellent/ Well done/Good job!等激励性评价反馈;对于不太准确完善的发言给予Good point but you can make it better/Thanks for your effort and you can do better. 对于回答不上来的同学可以说It doesn’t matter. You can think about it/listen to others’ opinions. 以此来肯定学生的思考成果,鼓励学生勇敢发言表达自己。学生回答后也可以适时邀请其他同学来评价并说明原因及改进方案,使学生能够从同学间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针对以博物馆讲解员为创设情境的复述环节,检测学生完成效果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四点:清晰洪亮的声音、讲解时必要的眼神交流、完整的内容要点、清晰的表达逻辑。本活动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上四点评价标准的角度进行点评及修改意见,以此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从而实现学生对文章的整体认识和把握。借助评价量化表,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评价标准指导本组活动的准备以及对其他小组展示结果的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内容和方式,学生将更加明确活动的指向性、目的性以及预期效果,小组活动才能够更加有的放矢,同时这样的评价标准也帮助学生实现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内化、理解和运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Warm-up预热
教师活动 1 教师课前两分钟播放一段外国人在北京街头采访行人对共享单车态度和感受的英文视频,询问学生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引出本课话题 学生活动 1 认真观看视频,尽可能多的获取视频中的信息,理解大意
活动意图说明:视频以北京街头学生熟悉的地点背景,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外国人们对北京共享单车不同层面的积极评价,快速吸引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环节二: Lead-in导入
教师活动 2 教师呈现几张学生们使用共享单车的照片,口头询问As the video shows, it’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to ride shared bikes in China. Have you ever tried shared bikes Why do you use it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教师询问Do you know in which city the idea of “shared bikes” was born Why was it born in that city 学生活动 2 积极互动,主动分享自己对共享单车优点的见解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
活动意图说明: 以学生自己的照片导入,学生会很激动兴奋,比较有代入感,愿意主动参与课堂。通过师生的问答互动,调动课堂气氛,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共享单车的背景知识。教师通过提问,吸引学生阅读兴趣,自然过渡到本篇文章的阅读和信息的获取上。
环节三:1st reading读中活动1—寻读“白单车”产生的先决条件
教师活动 3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第一段,寻找问题的答案:共享单车的创意是在哪个城市最先出现的?为什么会在这个城市诞生共享单车?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共享单车之所以诞生在阿姆斯特丹这个城市的原因——也就是阿姆斯特丹之所以被称为“自行车之城”的原因分别是地势平坦、有充足的停车位及自行车道。阅读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对于共享单车在阿姆斯特丹的出现与发展等有什么想要了解的方面,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生活动 3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第一段,获取并整合关键信息。学生归纳总结阿姆斯特丹之所以被称为“自行车之城”的三点原因。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说出在知道了共享单车诞生在阿姆斯特丹这一事实性信息以及阿姆斯特丹之所以被称为“自行车之城”的原因后,自己有什么想要了解的信息。
活动意图说明:此环节作为本课中导入与整体阅读间的衔接环节,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从学生的问题点(Why was the idea of shared bikes born in this city )着手,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知道了共享单车诞生在阿姆斯特丹这一事实性信息以及阿姆斯特丹之所以被称为“自行车之城”的原因后还会有很多兴趣点,比如,When and where did the idea come from Who came up with that idea Why did they come up with the idea Did the idea go smoothly in Amsterdam 等问题。 此外,本段主要讲述了阿姆斯特丹之所以能出现共享单车的先决条件,从而引出下文共享单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分开阅读这两部分,有助于学生快速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和篇章结构。同时,对于普通班学生而言,本篇文章较长,分开两部分阅读相对降低了其阅读难度。
环节四: 2nd reading读中活动2—梳理文章结构和大意
教师活动 4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余下全文,看看自己想知道的信息是否被解答。同时,让概括其主要内容,并思考该部分是以什么方式、顺序组织信息的。Now let’s read the rest of the text and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rt.In what kind of order did the writer organize all the information 教师引导学生将“白单车”在阿姆斯特丹的发展历程按时间节点划分为三个阶段并板书时间标志词;教师提示学生在梳理事件发展脉络时应重点关注时间标志词的阅读策略。 学生活动 4 学生阅读文章的剩下部分,利用the ___________ of “white bikes”句式概括主旨大意,思考文章的信息组织方式。学生说出一些时间标志词,划分“白单车”在阿姆斯特丹的发展历程的三个阶段(in the 1960s, in 1999, nowadays),同时了解理清事件发展脉络的阅读策略(skills for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events)
活动意图说明: 本活动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到篇章的结构和逻辑,同时为后续获取具体信息提供帮助。此外,引导学生了解到如何快速梳理某个事件的发展脉络,掌握相对应的阅读策略。(考虑到学情特点,没有直接让学生自己阅读概括段意,而是通过给出概括大意的句式,以及教师的提问和追问,引导学生梳理篇章的整体结构和逻辑。)
环节五: 3rd reading读中活动3—获取细节信息
教的活动 5 教师提出三个细节问题,1. Why did cycling fans come up with the idea of “white bikes” in the 1960s 2. Why could the “white bikes” return to Amsterdam successfully in 1999 3. What effects have “white bikes” had on Amsterdam 教师引导学生在刚才梳理出的篇章结构以及“白单车”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基础上快速提取关键信息;同时,教师通过追问“So based on such purposes, what did they do ”“What was the result Did it go smoothly ”“What was the computer tracking system used for ”“These are the effects on Amsterdam. How about the effects on the whole world ”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引导学生依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依次梳理其他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键词,引导学生画出反映“白单车”发展历程的流程图 学的活动 5学生带着问题重读文本,根据时间标志词快速提取获取相关信息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回答,并跟着老师一起梳理“白单车”发展历程
活动意图说明:该活动旨在通过阅读回答问题,提取细节信息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阿姆斯特丹“白单车”发展历程的具体情况。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以时间顺序清晰地梳理出“白单车”的出现、消失、回归、影响等一系列的发展历程,促进学生将众多细节信息加以整合,梳理其内在逻辑,形成结构化知识。
环节六: Group work读后活动1—创设情境,介绍发展历程
教师活动 6教师创设情境:假设你们学校将要举办一场倡导绿色生活的主题展览,你是其中共享单车板块的讲解员,请你为大家介绍阿姆斯特丹“白单车”的发展历程。教师说明具体要求(借助板书流程图,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负责一个部分)和评价标准(声音洪亮+内容全面+逻辑清晰+必要的肢体语言),提供该情境下必要的交际性用语以供参考。教师邀请一组同学上台展示,请其余同学根据评价标准发表评论 学生活动 6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介绍阿姆斯特丹“白单车”的发展历程,准备的过程中注意四个方面的评价标准。同学们上台展示,在该情境下合作完成对阿姆斯特丹“白单车”发展历程的介绍,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优点与有待改进之处。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创设“绿色展馆讲解”的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进一步渗透绿色出行的主题意义,达到进一步内化文本的目的。通过该活动,学生能够更加熟悉阿姆斯特丹“白单车”的发展历程,同时,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自信心。活动中贯穿的四个维度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思维的全面性和逻辑性,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意识。
环节七: Discussion 读后活动2—为北京共享单车的发展建言献策
教的活动 7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北京的共享单车蓬勃发展的同时有哪些问题存在,请学生分析这些问题并小组讨论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方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政府、个人、共享单车公司等多维度去思考,板书关键词 学的活动 7学生说一说他们遇到或看到的共享单车的问题有哪些,小组讨论出一些好的办法解决以上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拓思维,为共享单车在北京的蓬勃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活动意图说明:该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由文本学习迁移到生活实际,由阿姆斯特丹的“白单车”发展情况启示北京的共享单车现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学习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尽管共享单车目前发展阶段仍存在一定问题,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坚定绿色出行的信念,每个人都从我做起,共享单车在北京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环节八(备选): Discussion 读后活动3—挖掘题目内涵,体会文本主题
教师活动 8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讨论:What does the title “White Bikes” on the Road” mean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sentence “Where will bike-sharing go in China You decide.” 学生活动 8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体会文章标题的含义以及关键句子的内涵
活动意图说明: 该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标题的含义,同时通过对关键句子的分析,进一步挖掘主题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普及绿色出行的意义和面临的挑战,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必然会经历一些挫折,我们需要直面问题,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学生认识到绿色出行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科技的支持,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
作业布置:Please write an article about what we can do to help bike-sharing go smoothly in Beijing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perspectives:Government Bike-sharing companiesThe public
板书设计主板书:副板书: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本节课的特色学习资源主要是课前给学生播放的英文视频,该视频以北京街头学生熟悉的地点背景,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外国人们对北京共享单车不同层面的积极评价,快速吸引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导入本节课的话题,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展开讨论,分享自己认为的共享单车的优点。技术手段方面借助ppt播放课件,以此提示学生课堂活动内容、要求、评价方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参与课堂。
教学反思与改进 经验总结:本节课从阿姆斯特丹被称为自行车之城的原因入手,带领学生分析阿姆斯特丹诞生共享单车的先决条件,切入自然;而后通过教师与学生问答的方式梳理篇章结构和逻辑,使学生关注理清事件发展历程的相关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流程图的形式,根据时间顺序梳理并介绍“白单车”的发展历程。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整合归纳零散的碎片化信息,理清其内在逻辑,形成结构化知识。而后由文本所学迁移到生活实际,鼓励学生为解决北京的共享单车现存问题建言献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公民意识。最后回归到文章的关键句,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和体会文本主题,使学生意识到,绿色出行的顺利发展得益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积极努力。作业设计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将课上学到的观点和词句在主题下进行完整表达。不足与改进:对于普通班的学生而言,本节课所学内容较多,在新情境下介绍“白单车”发展史以及小组讨论为北京共享单车问题的解决建言献策两个环节都是对学生比较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都需要留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本节课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足,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表现。针对本班学情特点,在实际课堂中跳过了最后的备选活动——讨论文章标题和关键句的内涵意义的环节,在分析北京共享单车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之后,直接引导学生关注到文章最后一句话“Where will bike-sharing go in China You decide.”带领学生阐释本句话的含义,使学生意识到,尽管目前共享单车出行仍存在很多问题及有待改进之处,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支持绿色出行,遵守文明用车规范,共享单车在北京发展的前途将会更加光明。后续课时建议:本课第二课时可以由学生的作业(如何使北京的共享单车发展更加顺利)入手,请同学分享交流;同时可以进一步丰富“北京的共享单车”这一话题,补充北京共享单车的起源和发展方面的知识,第二课时作业布置为:给美国笔友写信介绍北京共享单车的基本情况,包括出现和发展、好处和问题、建议和态度等方面。此外,第二课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语言,从语言角度分析,体会时态语态对表达“白单车”不同阶段的功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