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取得的发展成就。
2.知道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
3.了解我国在世界中发回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4.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中国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4.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做负责人的大国。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
难点: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导学过程】
【情境引入】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她的发展对世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之路。虽然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让我们撷取几个重要时段,来感受祖国的发展成就吧!
自主学习:
学习主题一: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1、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最大的 国家,地域 ,人口 。
2、取得的成就:
时间
成就
1953年
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
1956年
中国第一辆 诞生,试制成功第一批 飞机
1957年
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和公路两用大桥-- 大桥建成
1978年
我国在广东的 、 、汕头和福建的 设立经济特区
21世纪
①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 国
②我国成功完成了 和 航天飞行
③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目前我国宫内生产总值超越 ,成为世界第 大经济体。
学习主题二: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1、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
2、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1)问题:我国 、 、 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着资源特别是 、 、 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2)措施:协调 ,建设 ,走 的道路。
3、区域发展不平衡:
(1)问题:主要表现为 、 、 部发展极不平衡, 与 以及 之间积极发展差距较大。
(2)措施:大力实施 大开发,振兴 等老工业基地、促进 地区崛起,推动 一体化。
4、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1)问题:在 和若干 归属上与有关国家存在争议。
(2)措施:遵循《 》和其他国际法,在尊重 的基础上,公平合理地解决。
学习主题三:做负责任的大国
1、我国用占世界不到 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上 的人口。
2、我国坚定 、发展、 、共赢的信念。
3、2005年9月,我国政府提出“ ”的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合作探究】
1、P102活动: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2、P104活动:了解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努力
【课堂小结】
国家领导人指出,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练习设计】
单项选择题
1、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B、乱砍滥伐,水土流失
C、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
D、科学种田,粮食产量增加
2、区域优势互补有助于区域共同发展,下列区域合作不合理的是( )
A、南水北调 B、西气东输
C、南煤北运 D、西电东送
3、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
A、经济全球化 B、经济独立化 C、经济区域化 D、经济自主化
4、某国生产某种型号的飞机,使用了十多个国家的零部件,这一现象说明的问题是( )
A、为了加强各国之间的联系 B、为了解决贸易顺差
C、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D、该国缺乏生产某些零部件的技术和能力
5、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的是( )
A、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不作考虑
B、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 ,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C、坚持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不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D、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6、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原因是( )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
B、土壤贫瘠,地域广大
C、人口密度较低,人均粮食数量大
D、地势高峻,海拔适宜
7、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 )
A、美国 B、俄罗斯 C、中国 D、加拿大
8、下列关于我国国情叙述错误的是( )
A、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B、经济建设成就巨大,但地区差异显著
C、东部地区水土资源配合不合理 D、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
9、近些年来,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迅速,被誉为亚洲经济发展中的“双子星”,受到世界普遍关注。两国发展经济共有的社会条件是( )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政策优惠 ④ 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⑤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10、下列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退耕还林 B、大气污染 C、水污染 D、水土流失
11、近年来我国倡导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大力发展地铁、轻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
B、把废旧电池丢弃到远离城市的地方
C、用太阳能发电系统为奥运会主会场“鸟巢”供电
D、对小汽车的废气排放量做出严格限制
12、下列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在云南西双版纳利用丰富的热量资源大量种植棉花
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利用众多的河湖发展淡水养殖
C、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发展畜牧业
D、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利用夏季高温的优势大面积种植热带水果
课件35张PPT。 义务教育教科书(RJ)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创设情景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她的发展对世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之路。虽然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让我们撷取几个重要时段,来感受祖国的发展成就吧!图释导学中国的国情1、疆域和行政区划领土广阔2、人口和民族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3、地形种类齐全总量大,人均少4、天气和气候5、自然资源气候复杂,季风显著6、农、工、交通、商、旅游经济建设成就巨大,但还是发展中国家7、区域地理各有特点,差异显著中国的国情领土广阔,山川壮丽;
自然环境多种多样,资源物产丰富;
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地区差异显著;
经济建设成就巨大,
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经济建设成就巨大,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前景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前景一、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
三、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做负责任的大国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土辽阔,地区差异大(东北平原)思 考想一想,我们的家乡能不能也按东北平原的方式发展,为什么?一、活动1
1、从景观图片中,我们能够得出东北平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哪些有利因素?2.你认为家乡有哪些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为发展家乡经济提出你的建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交通……) 尧治河村位于保康、房县、神农架三县(区)交界处,是保康县最偏远的一个村,距县城142公里。属高寒边远村,境内沟壑纵横,山高路陡,平均海拔1600多米。人们常用“四月雪,八月霜”,“挂起来的田,竖起来的路”,“上山碰鼻子,下山闪腿子”形容这里自然环境的恶劣。到1988年,这里仍然不通路、不通电、不通电话,是保康县出名的特困村。村里通往外界的是几条蜿蜒在悬崖峭壁间的羊肠小道。
3、读材料谈感想 尧治河村始终扭住特色资源,走以路促矿、以矿促电、矿电结合、转化增值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现有企业22家,村级固定资产6.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累计上缴国家税费1.5亿元,一跃成为保康首富村、湖北500强明星村和全国文明村。各地的经济发展条件不同,发展方向和途径也就不同。方法: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因地制宜。二、活动2
1、看图如何理解三北防护林的区域联系的意义?跨区域的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北煤南运2、你了解这些工程吗?这些工程的建设对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都产生了哪些影响?南水北调 1978~200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5%,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这个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高速的经济增长使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和国家实力获得极大提高。中国已经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经济大国,而20年前的意大利则远远强于中国,是中国GDP的2.3倍。20年前,中国、墨西哥、西班牙、印度、荷兰、
三、活动3 1、了解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利亚等国家的经济总量大体相当,如今中国的经济总量则分别是它们的2.5倍、1.6倍、2.3倍、2.3倍和2.1倍;20年前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1.87%,如今占3.28%;20年前中国只占世界头号强国美国GDP的7.45%,如今已上升到11.38%;20年的时间,世界GDP增长1.8倍,中国经济总量则奇迹般增长了3.9倍!
中国奇迹震惊世界,举世瞩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华尔特·罗斯托在其新作《世界经济:历史与未来》中这样描述:在整体作为现代化的迟到者的亚洲,日本作为第一航班已飞上云霄;亚洲“四小龙”作为第二航班紧随其后;中国则已经登上了21世纪的新航班,它将开辟新的航线,并且一飞冲天。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布热津斯基认为,世界舞台的下一个巨人将是中国。
发展中的大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逐渐提高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思 考2、为了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对内要求我们要在不同区域间进行有效的合作;对外我们如何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在世界中求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中国历经15轮谈判终于在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为什么中国经过千辛万苦一定要加入WTO呢? 首先,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从自身的发展需要来看,加入WTO,融人世界,发展本国优势,对外开放,可促进祖国的发展;其次,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加入WTO,加强与世界其他区域的合作,是发展的途径;(读图9.2)第三,加入WTO,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促进世界的和平、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是时代赋予我国这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重大责任。为世界的发展作出贡献(参加东南亚海啸灾难的救援)(中国维和部队海外执行任务)(中国维和部队海外执行任务)中国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等诸多领域的现实力量和潜在力量之总和,它是反映国家盛衰、强弱的战略性指标。
A值是对经济、军事、科技教育、资源等因素的综合评价。
B值是在综合A值基础上,参考政治、社会、国际影响力等因素获得的综合国力值。人均排名世界排名110位国家领导人指出,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课堂小结单项选择题
1、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过度放 牧,草场退化
B、乱砍滥伐,水土流失
C、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
D、科学种田,粮食产量增加
2、区域优势互补有助于区域共同发展,下列区域合作不合理的是( )
A、南水北调 B、西气东输
C、南煤北 运 D、西电东送
3、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
A、经济全球化 B、经济独立化 C、经济区域化 D、经济自主化练习设计4、某国生产某种型号的飞机,使用了十多个国家的零部件,这一现象说明的问题是( )
A、为了加强各国之间的联系 B、为了解决贸易顺差
C、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D、该国缺乏生产某些零部件的技术和能力
5、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的是( )
A、充分利用有利 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不作考虑
B、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 ,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C、坚持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不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D、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原因是( )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
B、土壤贫瘠,地域广大
C、人口密度较低,人均粮食数量大
D、地势高峻,海拔适宜
7、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 )
A、美国 B、俄罗斯 C、中国 D、加拿大
8、下列关于我国国情叙述错误的 是( )
A、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B、经济建设成就巨大,但地区差异显著
C、东部地区水土资源配合不合理 D、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9、近些年来,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迅速,被誉为亚洲经济发展中的“双子星”,受到世界普遍关注。两国发展经济共有的社会条件是( )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政策优惠 ④ 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⑤市场广阔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10、下列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退耕还林 B、大气污染 C、水污染 D、水土流失11、近年来我国倡导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大力发展地铁、轻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
B、把废旧电池丢弃到远离城市的地方
C、用太阳能发电系统为奥运会主会场“鸟巢”供电
D、对小汽车的废气排放量做出严格限制
12、下列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在云南西双版纳利用丰富的热量资源大量种植棉花
B、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利用众多的河湖发展淡水养殖
C、在黄土 高原地区大力发展畜牧业
D、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利用夏季高温的优势大面积种植热带水果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