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Unit 8 LiteratureLesson 3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三册Unit 8 LiteratureLesson 3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5-01-11 14:2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三Unit 8 Lesson 3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教学设计
Part I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单元名称】
Unit 8 Literature
【单元整体分析】
【单元教学整体内容分析】
本单元围绕“Literature”(文学)的话题展开,以多种形式的语篇来讨论文学,呈现了不同类型的文学体裁如短篇小说、诗歌、科幻小说、童话、戏剧等, 属于“人与社会”的主题中的“文学、艺术与体育”。各课通过听、说、读、写、看等活动,围绕该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带领学生探究主题意义,学习文学语言,提升文学素养,最终促进个人发展。
Topic Talk 引入单元主题,该课包含两个听力语篇。第一个语篇讨论了文学的范围与类别、热爱阅读的原因和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第二个语篇呈现了图书馆的借书流程,并交流了对电子书、纸质书的看法。该课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起到了创设主题语境和激活主题知识的作用,为本单元后面的课堂教学做好了话题、词汇以及思维的铺垫。
Lesson 1 The Last Leaf 是一篇美国作家欧·亨利所著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本文描写了两位青年画家Sue、Johnsy和邻居Behrman之间的故事。Johnsy在寒冷的十一月里患上了严重的肺炎,在绝望中她失去了生存的意志:她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了藤叶,叶在人在,叶落人亡。作为她的挚友, Sue非常伤心却又无能为力,便把这件事情告诉了Behrman。 尽管Behrman并不是一位成功的画家,40年来也从未创造出他渴望的画作,但他却热心助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画了一片叶子,挽救了Johnsy的生命。读至最后,学生需要感受到Sue和Johnsy之间的真挚友谊、Behrman的牺牲精神以及最后一片叶子所蕴含的深远意义,还有属于作家所特有的、别出心裁的、让人意想不到的欧·亨利式的结尾。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获取并梳理该短篇小说的基本信息例如文体结构、情节发展的时间线等,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整合文本信息,完成思维导图;最后要以所养成的批判性思维来赏析小说的巧妙构思如“最后一片叶子”在情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提高小说鉴赏能力,并能就相关主题分享自己的观点。
Lesson 2 Poetry 的听力材料是两首诗歌。第一个听力语篇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雪夜林畔小驻》。全诗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夜行的旅者在树林边驻足欣赏大雪纷飞的景象,雪夜的静谧、幽暗、深远的意境深深地吸引着他,可他却不能在此停驻太久,因为他还要信守尘世的责任和义务。最后诗人反复吟唱“再走一程才能入睡”离开了雪夜树林,表达了他的不舍和无奈之情。全诗紧密围绕“人生即旅途”这一核心层层铺展开来。第二个听力语篇是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水仙花》。诗人在独自漫步时,忽然发现湖边一大片金黄色的水仙在微风中摇曳起舞。他寄情于景,不仅描绘了水仙花的可爱姿态,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流露出来的喜悦之情。水仙花这奇妙的美景成为了诗人的美好回忆,在他孤寂无聊的时候能够给予他安慰和快乐。对于本课不同的听力训练材料,教师要落实对学生从听力中获取与诗歌有关的事实性信息的技巧指导,引导他们学会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修辞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把握诗歌体裁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并深入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Lesson 3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为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一部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的节选部分。本文语篇讲述了“我”的海上遇险故事:我先在撞击中被抛入海里与仆人Conseil相依为命,待到体力不支就要沉入海底的时候被一个坚硬的东西撞了一下,随后被躲在“鲸”上的Ned拉出水面,最后三人开展探索、研究该人工机器的时候被蒙面人俘虏并带进了机器的内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初步了解作品内容,以时间线的叙事结构来了解作品中代表人物的形象及相关情节,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水平,并由此激发对名著《海底两万里》阅读的兴趣。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引下感受到作者非凡的想象力,感知作品中人物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从而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Writing Workshop A Continuation Of A Story 是第三课的故事续写。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拓展思维,让他们基于对写作范例的分析列出自己的写作提纲(基本行文结构),为续写提供帮助。学生在了解原故事的背景(setting), 人物形象(characters)以及情节(plot)的基础上,通过模仿写作完成自己有关故事续写的书面表达任务。
Viewing Workshop Fairy Tales 是视听课,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了解童话故事的内容,思考其背后的寓意和道理,从而得到做人与做事的心灵启迪。视频中的三个故事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场景清晰,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此话题是对本单元主题的延伸,学生需要在本课的学习中学会向他人讲故事,也要注意到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语音语调、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此外,他们要在实践过程当中深入体会到童话故事生动形象的语言特征,以及修辞手法的使用魅力。
Reading Club 1 Romanticism In Poetry 本课介绍了浪漫主义的定义和表现方式。中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有李白和William Wordsworth,而本文语篇描述了他们的个人信息和诗风特点。
Reading Club 2 The Prince Of Denmark’s Death 本课选自世界著名悲剧《哈姆雷特》,讲述了哈姆雷特在复仇过程中手刃仇人,自己也身中毒剑而亡的剧本故事。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莎士比亚的这部作品,从中体会到主人公的命运和戏剧中多方面的人性:亲情舍离、别恨情仇、个人命运、家国前途。另一方面,学生需要了解戏剧的基本特征:“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学会学习和欣赏戏剧类的文学作品。
【主题语境和主题意义】
本单元的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单元内容围绕“文学”话题展开,通过短篇小说 “The Last Leaf” 、科幻小说“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的故事讲述,以及围绕“人与社会”话题的“Poetry”的听力训练和“A Continuation Of A Story”的故事续写写作训练,让学生了解 “文学”风格迥异的体裁形式和语言特点,从而在主题语境的学习中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单元学习目标】
【语言能力】
语言知识:掌握并运用与文学相关的词汇和表达,了解短篇小说的行文思路和结构特点,学习续写写作的语言风格。本单元的重点语言知识包括: 1). 积累关于文学话题的词汇和词块,学会使用stimulating, absorbing, dramatic等形容词; adventure, romance, setting, plot等名词。2). 掌握状态动词和动作动词的用法。3. 使用序数词first, second, third, fourth, finally及last连接内容,并学会使用如下句式…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e next thing is to..., after that等表现内容之间的逻辑性。
语言技能:通过阅读提炼文中关于“The Last Leaf”、“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A Continuation Of The Story”等主题语篇的主要信息,学习、归纳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语言特征和语言表达方式;听懂诗歌的所缺信息,通过填词和划出韵脚的语言学习任务,从中感悟诗歌的韵律、意境、情感之美;通过写作训练学习如何进行故事续写,分享自己基于原文语言特征的学习心得。
【文化意识】
思考人类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了解在当今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文学的不同类型、元素以及我们欣赏文学作品的方式和角度,感受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学生需要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与融合,体会文化的多样性,养成辩证看待事物的眼光并深入思考文学在人类文化生活中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由此来激发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思维品质】
通过书本课后练习中的时间线图表(Timeline)和思维导图 (Mind Map)的形式提炼和概括阅读文本的主要信息,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方式。蕴含作者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的阅读文章,可以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通过学习本单元有关文学的主题语篇,学生能够正确辨析中外文学作品的异同,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某个文学作品的看法,并初步具备运用英语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增强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意识。
【学习能力】
通过阅读后对各种任务的思考和讨论,学会小组合作和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听力课和续写训练活动带动学生进行同伴间或小组内的模仿练习、角色扮演以及同伴互评和小组互评,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后面的补充阅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课下拓展更多的相关知识。学生课后可以阅读小说《海底两万里》和《哈姆雷特》,体会小说鉴赏的魅力,他们也可利用这一过程体验探究性的学习方式,用语言去描述、介绍文学作品,并用所学进行创作,从中表现出学习的主动性。
【单元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课中,学生能够利用各项阅读技能和导学案快速梳理文章脉络,获得语篇的结构化知识,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在听力课上,能够运用听力技巧听懂核心语境的主要信息和细节信息;在写作课上,能够借鉴书中范文的续写模式来完成自己的故事续写写作任务。
【单元教学难点】
本单元主要的教学难点在于阅读语篇的篇章很长,信息量和长难句都很多,学生需要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层解读,读懂字里行间中的言外之意,才能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得到精神提升,进而迁移到学习生活中。此外,学生需要在完成本单元的学习之后,能够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学会分析、描述、阐释和评价文学作品。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单元整体框架图】
单元话题:Literature
Part II Lesson 3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教学设计
【基本教学信息】
【课时名称】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第一课时
【授课课型及时长】
阅读课,40分钟
【文本分析】
主题语境:人与社会——讲述“我”、Conseil和Ned海上遇险并被俘虏,带进 “人工机器”内部的故事
语篇类型:长篇小说的节选片段
【What】
本文节选于法国作家儒勒. 凡尔纳的长篇小说《海底两万里》,讲述了“我”、仆人Conseil和鱼叉手Ned Lan在海上追踪神秘海怪的过程中,船体受到撞击,“我”被抛入海里与仆人Conseil相依为命,待到体力不支就要沉入海底的时候被一个坚硬的东西撞了一下,随后被躲在“鲸”上的Ned拉出水面,最后三人开展探索、研究该人工机器的时候被蒙面人俘虏并带进了机器内部的故事。
【Why】
对于作者基于时间线的叙事顺序而作出的关于文本信息的布局和安排,学生需要整合相关内容并形成结构化知识,进而深化对小说情节发展行文特色的理解。此外,作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三人在海上历险中不同阶段的动作描写和语言特色,启发学生更积极地思考、推断人物的身份,感受他们的心理,并以此来分析人物性格,进而体会科幻小说语言的特色和魅力。在现今社会中,正能量的精神引领能起到一个激发人们直面困难、不断挑战和跨越障碍的重要作用,所以学生在阅读本文后除了要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之外,还要感知作品中人物不畏困难、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以此来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
【How】
从内容和结构上看,本文按照故事发展的时间线顺序大致分成四个部分:“I”fell into the sea “I”sank into the sea “I”explored the machine “I”was captured and taken into the machine。故事情节的发展因其步步延伸,环环相扣,文章结尾也因而设置悬念:三人被俘虏并被带进机器内部,命运如何?这一悬念极大地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并引发了他们进一步的阅读欲望。
从语言的特征上看,本文运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如“shouted, struggled against, drawn up to, grabbed, sank, collapsed”等,主要反映出“我们”求救的艰难和在海水中险些丧命的惊险。其次是对话描写,如Conseil在“我”精疲力尽的情况下,选择一人苦苦支持“我们”的重量,还坚决地说道: “Never! I would drown first.”从侧面烘托出他为人忠诚老实,对“我”忠心耿耿,甚至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性格特点。除外,本文描述性语言的表达也很精彩,作者对人物状态的描述,海上遇险场景的勾勒等都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充满了画面感,仿佛身处那个挣扎求生,要拼尽最后一线生机的黎明前的海上漫长黑夜。学生能够在精读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小说动人心魄的语言魅力。
由于文章选自长篇小说的某个片段,语篇篇幅较长,难词和长难句很多,因此本课的授课重点是以学生能大致了解《海底两万里》的故事大意为基础,课堂上先进行“我们”落水前的背景知识铺垫,然后利用本课故事情节发展的时间线顺序和导学案快速梳理文章脉络,让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从而把更多的学习和感知的时间放在精读理解的推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从而能深刻地感受、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
【学情分析】
1. 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授课对象为顺德区李兆基中学高二某班的学生,由于该课属于同课异构的借班上课性质,所以本人无法精确判断上课学生的具体学情,只能依照自己平时的一线教学工作经验来作出预判。依照本人的常规推理,李兆基中学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于我们学校,一般而言他们已经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大部分学生都能合理运用扫读、细读等阅读技巧进行自主学习,也能对文章大意进行基本把握。但他们对于如何分析课文的架构,如何从课文细节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目标,在现阶段仍然比较薄弱,因此在该方面的学习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引。此外,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于外校老师借班上课的教学活动,他们普遍会展示较高的学习热情,也能做到积极配合,但由于本文选自于长篇小说中的某个片段,他们会因此缺乏整体理解和情境铺垫的相关知识,因此仍需教师搭建适当“支架”,以此来让学生为“输出(production)”做好充分的准备。
此外,通过本单元Topic Talk的学习,学生们对于人与社会(Literature)的话题已经相对熟悉,但学生对小说语言的魅力之美虽然有一定的概念,仍缺乏深层理解。
2. 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需要通过参与各项阅读任务,能大致运用故事情节发展的时间线顺序来掌握文章大意,同时在精读任务和导学案的思维导图(Mind Map)的辅助下,进一步理清行文脉络和篇章结构,最后通过参与小组讨论,在合作学习和分享交流中得到情感提升。
3. 学生的学习困难
一般而言,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比较强,思维敏捷,课堂表现活跃,但习惯于被动学习, 思维能力相对薄弱。所以,结合他们的个性及发展特点,教者应在培养学生逻辑概括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方面多加引导。而本课结合学生学情,着眼于更深层次的阅读。教者希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能勇于分享交流,从而形成关于本文语言特色和描述性表达在小说创作中重要作用的心得体会,得到情感提升,进而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学习生活中。
【教学目标】
⒈ 语言能力
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的重点单词及词汇,并基于前一晚的晚修作业(Reading for general idea)对本文内容进行充分预测,为课中文章学习做好铺垫;课中,学生通过完成精读任务和思维导图(Mind Map)的练习,整理文章脉络,为小组合作中通过口头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点做好准备;同时,课中所学知识亦为学生课后的小组合作写作任务做好知识上的铺垫,而课后书面写作的过程也训练了学生语言组织和运用的能力。
附:学生课前预习所需的重点词汇:violent, recollection, desperation, sink, ease, grab, nevertheless, preservation, drown, strike, chest, unconscious, being, whale, weapon, bounce, steel, evidently, solid, polished, construction, daybreak, utter。
2. 思维品质
在本课中,学生利用精读任务和思维导图(Mind Map)对文章内容和要点进行梳理和整合,从中提取出文章的关键信息,并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进行铺垫。在这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了发展。而在本课的学习中,教者也引导学生从大量的动作描写、人物对话和描述性语言的使用角度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客观地、合理地评价人物的性格和小说语言的魅力和特色,这也是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过程。而在课后的书面写作过程中,教者希望学生跳出文本,深化见解,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而这一个过程不光让学生运用了批判性思维,甚至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写作基于文本,却又高于文本,如何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言之有理,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及形成的观点文本化,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则是教者留给学生的“挑战”。
3.文化意识
教者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对于人物性格的特色和小说语言的魅力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并让这种认识成为推动他们今后在语言学习中丰富人文和科学知识的动力,从而促进认知和思维发展,并最终实现英语课程的育人目标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4. 学习能力
1) 理解能力: 学生能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和完成简单的阅读任务来对文章内容进行充分预测(Making Predictions); 快速阅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Skimming); 扫读文章,借助精读任务和导学案梳理来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Scanning);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的时间线顺序,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归纳小说故事情节开展的行文结构和语言特色,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
2) 表达能力:①口头表达能力: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结合导学案对文本进行分析,并且能大胆在课堂上分享个人观点,同时也能对他人观点作出准确且中肯的评价。②书面表达能力:学生能利用课上所学知识,并结合个人分析和读后心得,把自己所学所思进一步巩固,生成文本化材料,实现对所学知识夯实提升的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能利用各项阅读技能和导学案快速梳理文章脉络,理解语篇大意和掌握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时间线式写作结构。
【教学难点】
学生需要运用各项阅读技能和导学案对文本进行进一步分析,以此来捕捉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感受小说语言扣人心弦的表达力量,从而得到认知提升。此外,学生需要深化理解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时间线式结构特色,学会分析、描述、阐释和评价小说的情节发展、语言特色和作者意图,为进一步把从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及形成的观点进行文本化续写写作训练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目标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层次 学习效果评价 时间
课前预热 检测单词预习效果 Step 1: Words review The teacher gets Ss to have a words review of this lesson. Ss give answers together. 学生通过单词记忆检测来激活本课相关的词汇和短语,为他们进一步的语言输出做好准备。 感知与注意 学生能作出正确的回答。 2’
创设语境 引入主题 Step 2: Lead in (1)The teacher presents the brainstorming questions. (2) Ss watch a short video 《Vera’s Recommendation For today》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3)The teacher shows some basic information before their falling into the sea. (4)The teacher shows the timeline of the text. (5) Ss master the structure of the article. 用视频创设话题情境,引入主题。激活学生脑中关于小说《海底两万里》的已有认知,并以相关背景知识的铺垫来引起学生对该课故事情节发展的阅读兴趣。 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 学生能通过视频中信息的提示,运用本课的重点词汇来预测、描述故事后续情节发展的内容。 5’
布置精读任务,深层解读文本,找出并梳理作者运用大量的动作描写和细节性描述的重要信息,并对这些语言特征进行辩证式思考,以及借助思维导图的帮助来归纳小说文体时间线式的结构特色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Step 3:Detailed reading The teacher announces the four tasks and the competitive rules for the group activities. Ss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nd find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for the four tasks on their worksheet individually in 15 minutes. Ss have a 5-minute group discussion to determine the final answers. Ss select the reporter in their group for the class presentation. 学生通过精读文本,分类梳理学案中四个阅读任务的细节信息,获得结构化知识,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进一步分析和理解文本。 概括与整合,分析与判断,内化 学生能够基于精读任务的细节信息,加深对于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理解,并能为小组合作展示活动做好相应的准备。 20’
分析、总结和归纳文章的细节信息、文体结构、作者意图并深化对小说语言特征的认识 Step 4: Group presentation activities (1)Ss give their answers and opinions for the four tasks. (2)The teacher checks the answers with Ss, providing help if necessary. 学生运用阅读技能和导学案指引来深入解读语篇,把握细节信息,归纳小说文体的结构特色、作者意图和语言特征,并就小说语言表达的魅力之美发表自己的看法。 梳理,描述与阐释,推理与论证,评价 学生能够就篇章中的细节信息来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发表自己对小说语言特征的看法。 8’
总结归纳 深化认识 Step 5: Summary The teacher guides Ss to summarize what they’ve learned in this lesson. 通过总结,让学生内化语言知识和结构知识,进一步深化对本课文体结构、细节信息和语言特征的认识。 概括与整合、描述与阐释、内化与运用 学生能运用他们在本课中所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分享自己有关小说行文结构的心得和表达自己对于小说语言特征的认识。 1’
评价小组合作的效度 Step 6: Self-assessment Ss finish self-assessment table. 通过自评、互评,引导学生反思本课表现,形成(形成性评价),并思考后期提高策略 评价 学生能对自己及同伴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 1’
引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Step 7: Reading improvement task The teacher introduces to Ss there are a lot more for them to explore in this fascinating novel and shows her four recommendation scenes in the book. Ss watch these pictures and develop their interest for further reading. 通过教师对于小说中四个精彩场景的推荐,引发学生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想象与创造 学生能激发自己对于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实现深度学习,促进能力向素养转化 2’
Step 8: Homework (1’) : A Group Report(Weekend Homework) You are welcomed to read the novel《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at home, then use what you’ve learnt in this lesson to write an article concerning one of four recommendations listed above. Please try to express your opinions and comments based on the teacher’s modeling in《Vera’s Recommendation For Today》while appl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lling a story. Join in the group discussion actively and determine who will give the final report to the whole class. We will choose the best group! Bonus points are waiting for you!
【特色说明】
一、思维型阅读课堂。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去理解语篇,利用时间线(Timeline)和思维导图(Mind Map)的形式提炼和概括阅读文本的主要信息,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方式,也深度挖掘了小说的语言特征和人物形象及性格的意义所在,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知识输出的水平。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 了解文本基本信息(理解与辨析思维)
针对文章篇幅较长的编排特点,教者采用时间线(Timeline)和思维导图 (Mind Map)给学生搭建阅读理解的脚手架,把小说的文本结构设计为简单易读的时间线和思维导图,化繁为简,让学生能在导学案的辅助下,能够把时间留给课文文本的阅读和讨论,能迅速掌握文章大意、整理细节信息和归纳语言特征,实现本课的语言目标。
② 深入分析文本(分析与推断思维)
作者的写作语言体现了小说的文体特色,他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也隐含其中。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教者充分利用了课文文本,在Brainstorming Questions部分以教者的阅读心得分享进行示范(modeling) 和引入主题,先引发学生关于小说阅读的兴趣,然后以主人公落水前的背景铺垫自然过渡到学生精读文本的活动,再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进一步赏读文段,深化结构理解,以此来分析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色,达到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③ 批判性赏读文本(批判与创新思维)
学生完成文段赏读后,教者引导学生对小说语言表达的特征进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在此过程中,学生基于文本理解和细节分析,在问题的指引下,进一步思考和挖掘文本内涵,也训练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同时,教者通过作业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言学习和主题意义探究的活动中来,以完成课后书面写作的形式来升华本课德育主题,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教学评一体化课堂。
本课的设计特色更多在于“评”如何融入教与学之中。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因此,本节课的量化评价表涵盖了教学目标中的语言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小组活动中学生参与的积极程度。因此,本课量化评价表(见表1)可让学生对自己的阶段性学习成效作出评价,也便于他们更好地了解现阶段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
表1
三、富含青云中学“五环六化”教学特色的厚生课堂。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顺德区青云中学“五环六化”厚生课堂的教学特色为引领,以其中的教学环节“引、提、联、议、结”分别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其最终目标均指向了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我们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过程。其中,“五环”和“六化”既相辅相成,又彼此映衬:“引”的环节给学生创设了知识情境化的画面,使他们能够明确该课的背景设置,这是一个教师为他们搭建知识建构脚手架的过程;“提”的环节提出了本课的学习任务,以“问题”来统领课堂,用“活动”来推进学习,学生学习过程的推进就有了“情境问题化”的引领;“联”的环节是基于“问题任务化”的方向开展的,学生要在此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发挥自主学习的特点,并形成自己初步的学习心得;“议”的环节是“任务活动化”的具体体现,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等活动,交流心得,形成新知,同时个人自评或组内互评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积极学习、主动提高的参与度;“结”的环节是整体的教学活动“思维化”和学生的习得思维“可视化”的具体体现,该环节能总结整个教学活动的得与失,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开展提供反馈和反思的依据,能促进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活动朝着更良性化、更高效化的方向开展。课改,我们一直在路上。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作业设计的意图和功能】
本课的作业设计要体现以延伸性作业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作用,他们要基于本课的结构化知识进行输出和创新,力求在本课新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策略、观点和方法解决新问题,提升语言能力,建构跨文化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层层递进地帮助学生将语言、文化和思维有机融合,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习策略,形成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分析作业完成的情况,可以将此作为今后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指导的依据。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
通过作业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言学习和主题意义探究的活动中来,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明显提升搭建好脚手架。这样一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反过来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从而带来有质量的学习成效,形成积极的正向循环,从而激励他们今后取得更大的进步。
【作业设计的内容】
A Group Report For the Weekend Homework
You are welcomed to read the novel《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at home, then use what you’ve learnt in this lesson to write an article concerning one of the four recommendations listed above.
Please try to express your opinions and comments based on the teacher’s modeling in《Vera’s Recommendation For Today》while appl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lling a story.
Join in the group discussion actively and determine who will give the final report to the whole class. We will choose the best group! Bonus points are waiting for you!
【板书设计】
上课前写下以下核心词汇:
desperation n. 绝望 nevertheless adv. 然而 preservation n. 维持 strike v. 撞
unconscious adj. 不省人事的 polished adj. 擦亮的 construction n. 建筑物 daybreak n. 黎明
(以学生学案上的时间线图表和思维导图来呈现本课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
附:
选择性必修三Unit 8 Lesson 3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学生导学案中的时间线(Timeline)
选择性必修三Unit 8 Lesson 3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学生导学案中的思维导图 (Mind Map)
附:选择性必修三Unit 8 Lesson 3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课文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