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
小
平
同
志(1904--1997年) 情景导入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_________。改革开放后,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邓小平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 ”。
2、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__________ 出发,建设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1987年他又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_______________理论,并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的__________,即___________。也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自主学习 3、20世纪末,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 ___”、姓“ ___”等问题的困扰。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途中多次强调关键是 _________ , ____________。
4、1992年,党的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 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_______,并形成了以 _______ 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__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
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邓小平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邓小平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党的十二大——“走自己的路”4、党的十三大——初级阶段的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三步走的战略部署1982年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已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 图片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邓小平南巡讲话2、邓小平理论3、党的十四大——指导地位的确立4、党的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抓住时机,发展经济。 1、伟大的改革开发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过程中遇了到哪些问题?党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的,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
面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面对姓“资”姓“社”问题,邓小平进行南巡讲话,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胆子要更大些,发展才是硬道理。 合作探究 2、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完成了伟大的转折。
提出“在中国实行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及基本路线和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提出了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真理标准
问题讨论十二大特色理论十三大
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十四大
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
邓小平
理论改革开放
强国之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立国之本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一届三
中全会
伟大转折 小结提升 一、选择题
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 (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2、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3、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针对( )
A、资产阶级自由化 B、姓资姓无的问题
C、两个凡是的错误观 D、姓资姓社的问题 巩固练习ACD 二、问答题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和两次历史性的飞跃。请回答:三次历史性的变化和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分别是什么?结合史实谈三次历史性变化的意义,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
—— 邓小平结束语课件20张PPT。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让我们先听一首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奇般地崛起座座新城……”大家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中的那位老人又是谁呢?他画了那个圈圈是现在的哪座城市?
情景导入 历史选择了
邓小平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①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 __________进行平反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__________方针。③关于____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使人们认识到,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内容:①思想上: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_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上:形成了以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自主学习 4、意义: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___。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______开端。
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_______ 的新时期。
二、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为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平反。
2、完善法律制度:①1982年,颁布了第____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意义:基本上形成了以________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逐渐向________的道路迈进。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背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背景: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2、目的: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3、性质: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4、结果和意义:
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恢复 了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销的全部职务。(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时间、地点:1978年2月,北京
2、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重要决策:
(1)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1978年,邓小平着重阐述了实事求是是
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1、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的一次伟大转折;
2、结束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
2、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合作探究 邓小平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第三次 毛泽东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新中国的成立第二次 孙中山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第一次 产生的伟人 结 果巨变刘少奇同志追悼会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背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召开:时间、地点、内容改革开放的提出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
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小结提升 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
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思想的束
缚
2、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
A、民主集中制 B、改革开放
C、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DC 巩固练习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B、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C、学习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
D、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4、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 )
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
决策B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 结束语课件19张PPT。第9课 改革开放 这段顺口溜说明农村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
集中劳动,吃大锅饭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情景导入 安徽凤阳小岗村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现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 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实施:
(1)安徽风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现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农村逐步实现以 为主的责任制。 自主学习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党的 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2、过程:
(1)建立经济特区: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________、_____、_____和福建的______建立四个经济特区。②后来又增设了 经济特区。
(2)开放沿海城市:开放了广州、上海等________个沿海城市,
(3)设立 开发区,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格局:已形成经济特区---_________-----_________---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1、开始:从1985年起,重点是__________改革。
2、第一阶段: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_________为主体的____________经济共同发展;
(2)对国有企业实行___________,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__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_并存的制度。
3、第二阶段: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____________以后,在大中型企业推行__________制、__________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单一等缺点,使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安徽小岗村包干到户红手印原件,成为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改革前后深圳的对比深圳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是经济特区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对外开放格局单一公有制经济政企结合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政企分开平均分配企业活力增强职工积极性提高国有企业改革(1985年)三十年来,海尔集团(前身为青岛电冰箱厂)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4年全球营业额1016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 海尔集团总部张 瑞 敏改 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农村:城市:开 放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小结提升 1、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
户,自负盈亏”的是( )小岗村农民。
A、安徽肥西 B、安徽凤阳
C、河北沧州 D、贵州关岭
2、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
的是( )
A、上海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巩固练习BB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邓小平结束语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的重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期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的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他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中设计师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难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三、【导学过程】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情景导入】
出示邓小平的图片及复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导入
【自主学习】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_________。改革开放后,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邓小平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 ”。
2、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__________ 出发,建设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1987年他又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_______________理论,并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的__________,即___________。也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3、20世纪末,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 ___”、姓“ ___”等问题的困扰。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途中多次强调关键是 _________ , ____________。
4、1992年,党的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 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_______,并形成了以 _______ 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__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
【合作探究】
1、伟大的改革开发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过程中遇了到哪些问题?党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的,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
2、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大会名称
召开时间
主要内容
十二大
十三大
十四大
十五大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2、中国共产党第三大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3、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针对( )
A、资产阶级自由化 B、姓资姓无的问题
C、两个凡是的错误观 D、姓资姓社的问题
二、问答题
1、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和两次历史性的飞跃。请回答:三次历史性的变化和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分别是什么?结合史实谈三次历史性变化的意义,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黄安年教授指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的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根据你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从两次改革的相似之外,你得到哪些启示?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时间、地点、内容、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的进展和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作出的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认识这次全会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
难点: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召开的内在联系。
三、【导学过程】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情景导入】
有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
【自主学习】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①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 __________进行平反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__________方针。③关于____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使人们认识到,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内容:①思想上: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路线;
②政治上: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_的伟大决策。
③组织上:形成了以_______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___。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______开端。
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_______ 的新时期。
二、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1、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为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平反。
2、完善法律制度:
①1982年,颁布了第____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②意义:基本上形成了以________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逐渐向_______ 的道路迈进。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
2、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纠正“文革”错误→人心所向
“两个凡是”的提出→阻挡纠错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思想
↓
奠定基础
2、召开(内容略)
3、意义
二、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
1、为刘少奇平反
2、法制建设的加强
【巩固练习】
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
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
2、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民主集中制 B、改革开放
C、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B、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C、学习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
D、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4、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 )
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5、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可以归纳成三点,即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现在,大家想一想,议一议在该会前后党和国家在这三条路线上政策有何
不同?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第9课 改革开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民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 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三、【导学过程】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情景导入】
【自主学习】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现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 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实施:
(1)安徽风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现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农村逐步实现以 为主的责任制。
4、影响:
(1)农民有了 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3)农村 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党的 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2、过程:
(1)建立经济特区: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________、_____、_____和福建的______建立四个经济特区。②后来又增设了 经济特区。
(2)开放沿海城市:开放了广州、上海等________个沿海城市,
(3)设立 开发区,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3、格局:已形成经济特区---_________-----_________---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1、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____________改革。
2、第一阶段: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_____________为主体的____________经济共同发展;
(2)对国有企业实行___________,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_____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_________并存的制度。
3、第二阶段: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后,国有企业加快改革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_______________制、________________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方式。
【合作探究】
1、毛泽东为什么发动文化大革命?
2、文化大革命被哪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他们灭亡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既然老一辈革命家反动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为什么错误在当时得不到纠正呢?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强国之路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
A、珠海 B、汕头 C、深圳 D、厦门
2、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引进外国的( )
①资金 ②先进科学技术 ③企业管理经验 ④思想意识形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1、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从______开始。
2、我国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后又增设了
3、农村改革中,随着农业向专业化______发展,农村__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