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名师测控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教学课件: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名师测控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教学课件: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18 06:38:53

文档简介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导学过程】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情景导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讽刺了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纵情享乐。他们那醉生梦死、奢侈豪华的生活也印证了当时杭州的繁华、江南的富庶。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自主学习】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 ,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太湖流域的 、 ,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 ”的谚语。
2、棉花的种植,由 、 扩展到 流域。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蜀地丝织品“ ”。从海南兴起的 ,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 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 ,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宋朝的造船业局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 、 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那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
和 。杭州改为都城 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2、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
3、北宋前期, 地区出现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 最后完成。
?
【合作探究】
1、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的科举放宽了尺度,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形者”应举,这说明了什么?
2、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运用列表法,归纳总结本课知识。
类别
发展成就
农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
商业的繁荣
商业都市
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巩固练习】
1、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 苏湖熟,天下足。 D、无徽不成镇。
2、两宋时,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下列哪一个国家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 )
A、越南 B、朝鲜 C、印度 D、日本
3、北宋时,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指的是什么地方( )
A、四川 B、江西 C、江苏 D、浙江
4、有位文物商人向你推销一件冰裂纹瓷器,你推测该文物最早可能出自( )
A、唐代刑窑 B、宋代哥窑 C、唐代越窑 D、北宋景德镇
5、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A、交子 B、会子 C.美元 D、英镑
6、从魏晋到南宋,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B、南方战乱较少
C、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 D、“苏湖熟,天下足”
7、南宋时,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他抵达泉州后应道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都护府 B、宣政院 C、市舶司 D、理藩院
8、假设你回到了北宋时期,下列哪些事情是你可能遇到的( )
①夜间酒楼、商店营业 ②在四川用交子买东西
③酒店里的用具有精美瓷器 ④在饭馆中,看到了一个大汉吃了三大碗米饭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10、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最早应该创作于下列哪个朝代(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
课件26张PPT。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五代开始南方的农业生产超过了北方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人口南迁经济萧条经济发展经




移 情景导入 耕获图 自主学习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
北方人民的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
的技术
自然条件的优越条件:一、南方农业发展表现:1、品种增多,引进占城稻。          
2、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3、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4、棉花种植推广到长江流域
5、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水稻的推广江南丘陵的茶园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纺 织 业:
制 瓷 业:
造 船 业: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 棉纺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江南成为制瓷业的重心 浙江哥窑的冰裂纹瓷器 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名冠天下的蜀锦、蜀绣《纺车图》(局部)定窑白瓷哥窑冰裂纹碗 孩儿枕汝窑莲花温碗景德镇白瓷宋船模型三、南方商业的繁荣出现了大都市:开封、临安(最大)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
              
纸币--交子的出现:四川地区
          北宋前期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  隋唐时期,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的科举放宽要求,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这说明了什么? 合作探究 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宋朝的纸币北宋交子南宋会子农业的发展
???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
?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的发展
?? ?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
? 杭州是最大的商业都市; 广州、泉州是大商港
对外贸易范围扩大;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小结提升 1、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
经济重心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苏湖熟,天下足。” D、“无徽不成镇。”
2、两宋时,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下列哪一个
国家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 )
A、越南 B、朝鲜 C、印度 D、日本 巩固练习CA3、北宋时,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指的是什
么地方( )
A、四川 B、江西 C、江苏 D、浙江
4、有位文物商人向你推销一件冰裂纹瓷器,
你推测该文物最早可能出自( )
A、唐代刑窑 B、宋代哥窑
C、唐代越窑 D、北宋景德镇
5、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
A、交子 B、会子 C、美元 D、英镑
BAA6、从魏晋到南宋,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
成,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B、南方战乱较少
C、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
D、“苏湖熟,天下足”
7、《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DB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结束语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史,提高认识和改进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创造性地改进物质文化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于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服饰和瓦子
难点:宋朝的服饰变化反映了当时民族融合的历史现象,“瓦子”是当时商业繁荣的产物。
三、【导学过程】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情景导入】
导入: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阐释社会生产的进步促使人民的日常生活发生新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宋朝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进步基础。
【自主学习】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北宋初年,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普通百姓只能穿 两色的衣服。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劳动者多穿 。 的陋习也逐渐传开。
2、北宋的肉食中以 为多,南宋的羊肉价格较高,一般人吃不起,南方人吃___多。
3、宋代农村百姓的住房简陋,多为低矮的 。稍微富裕的人家,外建门屋, ___。贵族官僚的宅第相当宏丽。 。
4/宋朝缺马,人们多用 ,也有 。达官贵人出门 已很普遍。士大夫一般骑 、 。那时的交通比较发达,供住宿的 很多。
?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攻演出的圈子,称为“ ”。
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 ,最受重视。
【合作探究】
1、宋代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哪些变化?
2、简述宋代市民的文化生活并说出有哪些节日。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物质生活 住

宋代社会生活

娱乐
精神生活
节日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是在( )
A、北宋初年 B、北宋末年 C、南宋初年 D、南宋末年
2、在宋代,修建园林式建筑是下列哪种人的时尚( )
A、农民 B、城市平民 C、达官贵人 D、富商
3、《水浒传》中又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买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我,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 )
A.、瓦长 B、瓦子 C、早市 D、农贸市场
4、北宋东京城内的肉食店中,卖什么肉的最多( )
A、马肉 B、猪肉 C、羊肉 D、牛肉
5、南宋朱熹说:“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这说明了什么( )
①宋代的服饰明显的受到了少数民族的影响
②长期以来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结果
③反映了统治阶级生活的腐化
④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起到了丰富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作用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二、材料题
材料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材料二 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官放公私僦屋钱三日,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
⑴上述两段材料描述了人们庆祝哪一节日的景象?
?
?
⑵从材料中可看出人们庆祝这一节日的那些活动?
?
?
? ⑶上述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
课件25张PPT。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社会生产的进步促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新的变化。你想了解宋代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生活情况吗?宋代的农村景象和城市风貌又是怎样的? 情景导入 历史发展特点:
崇尚简朴→盛行奢侈1、宋代服饰的变化:民族融合特点:
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陋俗观念特点:
畸形审美—— 缠足(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自主学习 宋代背子宋代官员服饰宋官服颜色与官位:
紫——三品以上
朱——五品以上
绿——七品以上
青——九品以上小知识畸形的审美观念——缠足2、美食的天堂1)南北饮食差异北方:面食、羊肉南方:米饭、鱼肉2)品种丰富多样烹、烧、烤、炒、爆、溜、煮、
炖、卤、蒸、腊、冻、腌……包子、角子(饺子)
索饼(面条)、
焦碱水锥(炸元宵)
浮团子(汤圆)
爆米花、火腿、
豆芽菜、东坡肉 3、宋代的住房地位: 住房:农村百姓 ——茅屋城市平民 ——贵族官僚 ——瓦屋园林建筑茅屋 瓦屋东莞可园佛山梁园富人:轿子、马车
百姓:牛车、驴车陆路内河:轻便的小舟
海上:庞大的海船水路4、行 1、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东京。想一想,你怎样改变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适应当时人的生活?
2、联系课文内容,你能否说说宋代有哪些娱乐活动,直到今天还保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合作探究(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宋代社会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衣食住行娱乐节日 小结提升 1、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是在( )
A、北宋初年 B、北宋末年
C、南宋初年 D、南宋末年
2、水浒传》中又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买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请我,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 )
A、瓦长 B、瓦子 C、早市 D、农贸市场 巩固练习AB材料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
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材料二 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
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官放公私僦屋钱
三日,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
往来拜节……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
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
⑴上述两段材料描述了人们庆祝哪一节日的
景象?
⑵从材料中可看出人们庆祝这一节日的那些
活动?
⑶上述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
——别林斯基 结束语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
难点:行省制度
三、【导学过程】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情景导入】
由《敕勒歌》导入: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让学生介绍蒙古族的情况:生活在蒙古高原,从事游牧,住在蒙古包里,吃羊肉、喝奶茶。
【自主学习】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 年, 族召开大会,推举 ?为大汗,尊称他为 ?, 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又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
出示《蒙古帝国形势图》。蒙古帝国形势图,讲解成吉思汗的扩张战争。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建立: ??年, ? 定国号为元, ?年定都 ?。
2、 年,元军占领? ,南宋灭亡。抗战派大臣 继续抗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明他? ?,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3、农业方面:
a、重视发展? ?,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 ?作牧场。
b、治理 ?,推广 的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4、运输方面:
a、令人开凿 ?河和 ?河,粮船可以从 ?直通到 ??;  
b、开辟了规模空前的 ,粮食运输逐步以 为主。  
5、行省制度:目的: ? 。  
措施:元世祖在中央设? ?,地方设 ? ,简称“行省”。  
我国 ?的设立,始于 。元政府加强对 ?的管辖, ? 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 ?的管辖。  
6、元朝商业繁荣, 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 ?。  
7、对外交往:意大利旅行家? ?,在 时来华,他的《????????? 》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三、民族融合的发展
________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 ?人、 人,信仰 ?,他们同 ?、 ?、 ?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意义:元朝境内大规模的 ,促进了? 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
2、元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全国?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3、元朝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文天祥抗元又是值得我们肯定的,难道这不是矛盾吗?为什么?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二、元朝统一全国
三、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四、民族融合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
A、回鹘???? B、藏族???? C、蒙古族?????? D、回族
3、下列人物中,曾经统一蒙古各部的是(???? )
A、铁木真?? B、耶律阿保机? C、忽必烈? D、完颜阿骨打
4、我国历史上的元朝建立于(???? )
A、1206年? B、1227年?????C、1234年?? D、1271年
5、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 )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二、材料题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回答:
⑴上述诗句出自哪一作品?作者是谁?生活在哪一时期?
?
⑵哪一诗句体现了作者的崇高气节?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
三、思维拓展
元朝是北方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王朝,在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你能谈谈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几个阶段吗?民族融合的方式又有哪些?元朝民族融合的
新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课件22张PPT。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情景导入 他是古代历史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毛泽东眼里是一代天骄。
请问:他是谁? 自主学习 ??? ? 铁木真,姓奇渥温,蒙古人。生于1162年,1189年被推为“可汗”,从此开始统一蒙古和漠北的事业。1206年,建立蒙古汗国。 ??? 1218年,征服西辽。1219年,亲征花刺子模(今阿富汗,伊朗)。1222年,进犯干札(今阿塞拜疆)。1223年至里海,咸海北部。1227年灭西夏。1227年,7月,病死于萨里川,在位22年,死时66岁。(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成吉思汗无敌的蒙古骑兵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占领了除日本、东南亚、南印度和西欧以外的整个欧亚大陆,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 忽必烈,姓奇渥温。父拖雷。生于1215年,1260年即位,经过四年的内战,打败他的弟弟阿里不哥,统一内部。次后,开始大举南下攻宋,1271年改国号为“元”。 ? ? 忽必烈在位35年,死于1294年,时年80岁。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元世祖元朝统一全国蒙古(元)元 元朝的统一过程中,南宋各地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抗元斗争,涌现了可歌可泣的事迹,在众多抗元英雄中,有这么一位,他英勇抗元,坚贞不屈,并为后人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请问他是谁?文天祥抗元(西藏)琉球(三)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恢复和发展北方农业,治理黄河, 推广棉花种植。
2、开凿新运河,开辟海运。
3、闻名世界的大都(今北京)。经济通惠河会通河比较元运河与隋运河的区别行省制度和对边疆的管辖中书省行中书省行中书省行中书省 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
澎湖和琉球。 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
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1、汉人开发边疆。2、边疆各族内迁。3、契丹、女真等族汉化。4、回族开始形成。(四)民族融合的发展 1、元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全国?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2、元朝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文天祥抗元又是值得我们肯定的,难道这不是矛盾吗?为什么?
合作探究蒙古
1206金西夏南宋
元畏兀儿
吐蕃
大理行省制度发展经济民族融合127112791227--1276 小结提升 一、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2、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回鹘??B、藏族??C、蒙古族???D、回族
3、下列人物中,曾统一蒙古各部的是( )
A、铁木真?? B、耶律阿保机?
C、忽必烈? D、完颜阿骨打
4、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巩固练习BBDA二、材料题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回答:
⑴上述诗句出自哪一作品?作者是谁?生活
在哪一时期?
?
⑵哪一诗句体现了作者的崇高气节?我们应
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结束语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包括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的有关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概括宋元时朝科技的成就,使学生了解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方面居于
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古代科学
家勤于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导学过程】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情景导入】
由学生介绍四大发明导入。
【自主学习】
?________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有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发明: ???时, ?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方法:将黏土做成? 活字,用来排版。特点: ?。
3、意义:大大促进了 的传播,比欧洲早了约 。
4、传播: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
⑴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 ??。早在? ??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
⑵指南针的发明: ?? 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 ?事业。???????
应用:南宋 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 ??。
?传播:由 ???传入欧洲。意义:为 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2、火药:
发明:是我国古代 ?家发明的, 朝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应用: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 ???、 ???、 ????等。
传播: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 ? 和 ??。
意义: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重大变革,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
3、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 ??、 ???、 ?、 ?? 。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领先地位,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三、沈括和郭守敬
了解两人的成就与贡献
沈括的的《梦溪笔谈》,郭守敬的《授时历》。
【合作探究】
1、体会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新”在哪里?
2、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这种导航仪器为什么会在北宋末年得到很快的应用?它的广泛应用对中国和世界有何作用?
3、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期科技得到如此巨大的成就?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发明
出现时间
发明者
传播时间
活字印刷术
北 宋
毕 升
13 世 纪
指 南 针
战国出现司南;北宋指南针出现
劳动人民
南 宋
火 药
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
炼丹术士
13、14世纪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内容属于宋元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的是 (? )
A、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B、造纸术的发明C、火药开始用于军事D、发明雕版印刷
2、元朝能成为我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朝代,除了蒙古兵英勇善战外,还得益于下列哪一重要发明(?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3、北宋时,毕升发明了( )
A、 活字印刷品 、B、活字印刷术 C、雕版印刷术
4、我国古代的指南针是在何时经由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
A、北宋?? 阿拉伯人B、南宋? 日本人C、南宋? 阿拉伯人D、元朝 日本人
二、材料题
?材料一: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英国科学家培根
材料二: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则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则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鲁迅《电的利弊》
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学分制手段,变马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
请回答:新课标第一网
1、材料一中的“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是指四大发明中的什么?
2、材料二中鲁迅揭露了当时的中国的什么问题?
?
3、材料二和材料三来看,它们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国用途说明了什么?
课件24张PPT。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情景导入 雕版印刷有哪些不足? 自主学习 活字印刷中的四道工序:刻制单字、排版、印刷、拆版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活字排版 活字印刷术的影响1、指南针的应用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州可谈》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诸藩志》 指南针的应用使人类可以全天候航行,将“原始航海时代推至终年。”由此指南针也被世人誉为“水上之友”。悬浮式指南针 水浮式指南针 罗盘针比司南有哪些进步?它是用什么方法制成的?这种导航仪器为什么会在北宋末年得到很快的应用?它的广泛应用对中国和世界有何作用? 合作探究2、火药的应用1、唐朝中期记载制作配方 3、宋元时期在军事上广泛使用2、唐朝末年用于军事 三、沈括和郭守敬为了纪念沈括的功绩,人们将小行星2027命名为“沈括小行星”。
小结提升 一、选择题
1、 下列内容属于宋元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
技成就的是 (? )
A、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B、造纸术的发明
C、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D、发明雕版印刷
2、元朝能成为我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朝代,
除了蒙古兵英勇善战外,还得益于下列哪一重
要发明(?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巩固练习CD二、材料题
材料一: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则用
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则用
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
吃。---鲁迅《电的利弊》
材材料二: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
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发明。火药把骑士阶
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
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
说变成科学复学分制手段,变马对精神发展创
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请回答:
1、材料一中鲁迅揭露了当时的中国的什么问题?
2、材料二和材料一来看,它们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国用途说明了什么?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英国科学家培根 结束语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记住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
法成就。
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审美感,提高鉴赏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难点: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三、【导学过程】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情景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指出宋元时期文化繁荣,在史学、文学和艺术等许多方面都取了辉煌成就。由此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 》,
一部 的通史巨著。叙述了 的历史。
二、宋词和元曲
1、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唐朝时已出现,经过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 、 、 等。
2、 文学家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词, 。代表作《 》等。
3、女词人 生活在两宋之交。她的词, , ,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4、 的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的词里,经常倾诉对 的悲痛。
5、元曲由 和 组成。元朝剧作家最优秀的是 元代表作有悲剧《 》。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大画家张择端的《 》,描绘了北宋 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2、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 ,当时人称他的画属于“ ”。
3、宋元时期 ,盛行 。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有 、 、 、 。
人称“ ”。元朝 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合作探究】
1、司马光一生完成的最重要的史书是什么?这部史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它?
2、宋元时期文化名人除了以上两位外,你还能写出几位吗?请尝试写出他们的一些著名词句或代表作品?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词繁荣的原因。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类别
名家
名作
体裁、风格
史学
司马光
?
?
宋词
苏 轼
?
?
辛弃疾
?
?
李清照
?
?
元曲
关汉卿
?
?
绘画
张择端
?
?
赵孟頫n《秋郊饮马图》
?
书法
“宋四家”
?
?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司马光后来说“臣之精力,尽于此书”。“此书” 应是( )
A、《史记》 B、《宋书》 C、《二十四史》 D、《资治通鉴》
2、在《资治通鉴》中,肯定没有记载哪一历史人物(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元世祖
3.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 )
A、诗歌 B、散文 C、诗 D、戏曲
4、在词中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情,一直胸怀恢复中原壮志的宋代词人是( )
A、李清照 B、关汉卿 C、马致远 D、辛弃疾
5、有一幅著名的风俗画反映了宋代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社会生活丰富等现象,这幅画的作者是( )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赵孟頫n二、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⑴这是哪位文学家哪部作品中的名句?
?
?
⑵他的词有什么特点?
?
?
⑶“三国周郎赤壁”指什么事件?
?
⑷南宋哪位词人和他的词风类似?
课件29张PPT。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4卷,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前后共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近三百卷。该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 情景导入 宋神宗: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书中所记载的历史,好像一面镜子,可以常常对照借鉴,检查自己的得失。 《资治通鉴》资治:帮助统治;
鉴:镜子,引申为警戒和教训。 自主学习 司马光:
(1019~1083)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中进士。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他与司马迁被并称为“两司马”。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你能从历史上找到一两件(个)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事或帝王吗?试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商纣王、秦始皇的暴政;
楚汉之争中,刘邦胜利与项羽失败;
西汉文帝、景帝倡导节俭,“以德化民”;
隋炀帝骄奢淫逸,滥用民力;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等。 合作探究 二、宋词和元曲 苏 轼 多才多艺(烹饪、宋词、书法)的苏轼开创词的豪放风格,给词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对后世影响很大。1、宋词及代表人物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气势雄壮,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 想想在你知道的诗词里,还有这种豪放风格的吗?李白《望庐山瀑布 》
毛泽东《沁园春·雪》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生活在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作品的风格委婉清新、感情真挚。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2、元曲和关汉卿 在宋、金两朝戏曲产生、发展的基础上,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 。元曲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是关汉卿,《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元杂剧的角色旦——女主角 末——男主角
净——大多是权贵、富豪、恶霸、贪官、无赖等形象
丑——刁钻、滑稽的人物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关汉卿用浪漫的艺术手法,
愤怒鞭挞黑暗的恶势力。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窦娥在刑场的唱词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绘画:五代宋元时期,我国古代绘画艺术,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以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最为突出。著名画家有北宋的张择端、郭熙、宋徽宗、李公麟;元代的赵孟畹取? 2、书法:书法是宋元时期人们普遍爱好的一项艺术,著名的书法家有宋朝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四家”)和元代的赵孟睢U旁穸恕肚迕魃虾油肌?
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色。这幅画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书画家赵孟? 赵孟睿???难Ъ遥??遥?榉?摇;婊?仙贸と宋铩?奥怼⒆诮谭鹣瘛⑸剿?⒒?瘛⒗贾窀骺疲?〔墓惴海?记扇?妗4?阑?S小肚锝家?硗肌返炔毓使?┪镌骸K?淖髌繁涣形?吧衿贰? 。苏轼作品黄庭坚作品米芾作品赵孟畹淖髌贰蹲手瓮??? 编年体通史 《念奴娇.赤壁怀古》 豪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豪放《如梦令》 委婉清新、感情真挚《窦娥冤》《清明上河图》 “神品” 小结提升 一、选择题
1、“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广为流传,他说“
臣之精力,尽于此书”。“此书”应是( )
A、《史记》 B、《二十四史》
C、《宋书》 D、《资治通鉴》
2、在《资治通鉴》中,肯定没有记载哪一历史
人物(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元世祖 巩固练习DD3、宋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 )
A、诗歌 B、散文 C、戏曲 D、词
4、在词中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情,一
怀恢复中原壮志的宋代词人是( )
A、李清照 B、关汉卿
C、马致远 D、辛弃疾
5、有一幅著名的风俗画反映了宋代城市繁
荣、商品经济发达、社会生活丰富等现象,
这幅画的作者是( )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赵孟頓DC二、材料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
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
多少豪杰。
⑴这是哪位文学家哪部作品中的名句?
?
⑵他的词有什么特点?
?
⑶“三国周郎赤壁”指什么事件?
?
⑷南宋哪位词人和他的词风类似?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吉鸿昌结束语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难点: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正确评价岳飞抗金。
三、【导学过程】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情景导入】
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入本课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自主学习】
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1、契丹的兴起: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
?
?
⑴建国
?⑵发展:建国后,势力不断向南发展;辽太宗时,占领了_______,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
2、陈桥兵变:
⑴背景:唐朝灭亡后,出现了割据混乱的的局面。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________。五代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⑵时间:_________ ⑶人物:__________???????? ????⑷地点:陈桥驿
⑸结果:建立________?,取代后周,定都__________,史称北宋。
二、辽、宋、夏的和战
1、北宋建立以后,对辽用兵是失败,只好采取________政策。
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 城下,威胁东京。宰相_____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宋朝给辽_____,史称_______。
?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
1、金、南宋的建立
朝代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民族

????? 世纪初期
?
会宁
?
南宋
?????? 年
赵构
?
汉族
2、抗金名将从金军手中收复________?。后来金军又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在_________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3、________和权臣________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求和。岳飞班师回朝以后,宋金达成和议,_____________________???。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契丹是怎样兴起的?
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有什么意义?
3、怎样正确认识澶渊之盟?
4、宋金议和的内容,对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民族政权
建国时间
民族
杰出首领
都城
与宋重大事件

10世纪初
契丹
阿保机
上京
“澶渊之盟”
北宋
960年

赵匡胤
东京
?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
元昊
兴庆
宋夏和议

?12世纪初期
?女真
?阿骨打
?会宁
?绍兴和议
南宋
? 1127年
?汉
?赵构
?建康
?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宋太祖赵匡胤取得政权的方式是(???? )
A、军阀割据进行叛乱?????? 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C、皇族内部争夺帝位?????? D、身居要职发动兵变
2、下列人物,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 )
A、阿保机?????? B、耶律德光 C、元昊?????????D、阿骨打
3、对于澶渊之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辽与北宋之间达成的和议??????????? B、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C、维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 D、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二、材料题
1、材料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岳飞
材料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飞墓对联
材料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珂《岳佗续编》
材料四:(岳家军)其所揭旗以“岳”为号,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
①、材料一是岳飞的《满江红》。其中的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胡虏”“匈奴”在这里借指(??? )
A、匈奴?????????? B、辽???????????? C、金????????????? D、蒙古
②、材料二“忠骨”“佞臣”分别指的是谁?
?
③、“岳家军”去的了哪些辉煌的战绩?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归纳岳飞抗金取得辉煌战果的原因。
?
④、结合以上材料,说一说,岳飞为什么受到人们的永久怀念?
课件24张PPT。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入本课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情景导入 1、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的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建立了宋朝,以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自主学习 1、契丹的兴起思考:契丹的兴起与逐渐强大的原因是什么?契丹人饮马图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2、北宋的建立宋太祖:赵匡胤
黄袍加身 “杯酒释兵权” 1、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北宋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打退了辽军。后来辽宋议和,史称澶渊之盟。
2、11世纪前期,党项族杰出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 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二)辽、宋、夏的和战 怎样正确认识澶渊之盟?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合作探究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小结: 1、12世纪初期,女真族的杰出首领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2、金先灭了辽,又于1127年灭亡北宋。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赵构,于同年登上皇位,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3、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抗金名将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 金、南宋、西夏形势图 抗 金 名 将 岳 飞 传说,岳飞出世时,有一只大鸟从岳家屋顶飞过,还叫了几声。岳飞的父亲感到几分惊讶,满怀希望地给刚出生的婴儿取名为「飞」,字「鹏举」,寄望他将来像大鹏鸟一样展翅高飞,前程万里。杭州岳王庙 郾城大捷壁画 如何评价岳飞抗金 ?宋金议和的内容,对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 探究二:战和战金(女真)西夏西辽
(西迁新疆、中亚)灭辽南宋
(南迁临安)郾城大捷对峙形成 小结提升 1、宋太祖赵匡胤取得政权的方式是(???? )
A、军阀割据进行叛乱? B、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C、皇族内部争夺帝位??D、身居要职发动兵变
2、下列人物,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
的是(??? )
A、阿保机?B、耶律德光 C、元昊?D、阿骨打 巩固练习DA3、对于澶渊之盟的表述不正确的(???? )
A、是辽与北宋之间达成的和议???
B、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C、维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
D、没有任何积极意义D4、如何看待北宋与少数民族的和与战?
5、从东京保卫战的胜利到“靖康之变”的
发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