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三、【导学过程】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情景导入】
安徽民谣《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有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自主学习】
一、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明朝的建立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导致农民起义, 年初, 以 为都城,改称 ,建立 朝。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①改革行政机构,掌握全国军政大权:
在地方,废除 ,设立直属中央的 ,分管 、 和 。
在中央:废除 ,撤销 ,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 负
责。全国的 大权,都集中到_________手里。
②建立特务机构:
明太祖为了对臣民的 、 建立的特务机构 ,这个机构由________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③“八股取士”选拔官吏:
明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 。答卷的问题必须分成八部分,称为“ ”,许多读书人为了做官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部分人称为皇帝的 。从而加强了皇帝对官员的思想控制。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明太祖的分封藩王
2、建文帝削藩
3、靖难之役
明太祖为了巩固统治,将子孙们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明太祖死后,继位的 实行 。北平的燕王 打出“ ”旗号,起兵反对,史称“ ”。
4、明成祖强化君权
靖难之役” 后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 年,明成祖迁都 。目的是为了加强 。
明成祖为了巩固统治,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执行 政策。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 。由皇帝的亲信宦官统领,加强对臣民的监视。
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合作探究】
1、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2、听说,英国的文官选拔制度就源于中国的科举,你对这一制度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3、靖难之役爆发的原因是什么?靖难之役是一场怎样的斗争?靖难之役最后的结果怎样?你可以在历史上找出一个类似事件么?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地方 废行省 设三司
1、行政机构 中央 废丞相 设六部
明朝强化君权 2、厂卫特务 明太祖 锦衣卫
机构 明成祖 东厂
3、八股取士
4、削藩 迁都北京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明朝时,掌管地方政权的机构是(?? )
A、六部?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三司
2、废除丞相是在下列哪个朝代(?? )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3、明成祖登上帝位的过程,类似于(?? )
A、唐太宗李世民B、宋太祖赵匡胤C、隋文帝杨坚D、明太祖朱元璋
4、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 )
A、设置殿阁大学士B、设六部分理朝政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D、八股取士
二、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厉害”。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八股文”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
(2)?作者的言论主要抨击了这个朝代的什么制度?制定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
?
(3)?实行这一制度的后果如何?
?
?
(4)?作者在抨击这一制度时与什么历史事件进行了对比?这一事件有何危害?
?
?
?
课件19张PPT。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说风阳,道风阳,
风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有了朱皇帝,
十年道有九年荒。 情景导入 明太祖朱元璋
(1368-1398年在位) 自主学习 1、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年
都城:应天(今南京)
皇帝:朱元璋(一)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朱元璋(明太祖) 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我当如何巩固统治,加强君权呢? ⑶ 思想方面:八股取士 2、加强君权的措施⑴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权①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②在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⑵ 司法方面:设立特务机构 锦衣卫印明代锦衣卫科举考试 八股取士说明了科举制到明朝时已趋于僵化,这是明朝在思想文化方面加强君权的重要表现。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顾炎武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1、 “靖难之役”: 明太祖死后,建文帝听取大臣的建议,实行削藩政策。 燕王朱棣先发制人,打着“靖难”的旗号,在1399年起兵下争夺皇位。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靖难之役”。朱棣(明成祖) 明太祖为巩固统治,把他的二十多个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去做藩王。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并威胁中央。明太祖死后,其长孙建文帝即位。为加强君权,建文帝实行削藩政策,引起皇室内部矛盾激化,终于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发。 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南端的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以后经清代改建后,改名为天安门。 2、迁都北京 故 宫 假如你是当朝皇帝朱元璋,你想采取哪些措施让所有的臣民伏首贴耳的听从皇帝的指令呢?明朝前期又是如何加强君主的权力? 合作探究 3、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迁都北京(1421年)
继续执行削藩政策
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皇帝 锦衣卫(明太祖)
东厂(明成祖)八股取士 小结提升 1、明朝时,掌管地方政权的机构是(?? )
A、六部?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三司
2、废除丞相是在下列哪个朝代(?? )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3、明成祖登上帝位的过程,类似于(?? )
A、唐太宗李世民 B、宋太祖赵匡胤
C、隋文帝杨坚 D、明太祖朱元璋
4、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 )
A、设置殿阁大学士 B、设六部分理朝政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巩固练习DCAC5、阅读下列材料: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沉痛地说:“八
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焚书!八股文的败坏
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厉害”。
请回答:(1)材料中的“八股文”最早出现在哪个
朝代?
(2)作者的言论主要抨击了这个朝代的什么制度?
制定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
(3)实行这一制度的后果如何?
?
(4)作者在抨击这一制度时与什么历史事件进行了
对比?这一事件有何危害?
? “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如初飞之鸟,不可拨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
――明太祖朱元璋结束语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三、【导学过程】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情景导入】
出示东南亚国家有关郑和下西洋的遗迹,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为了加强
2、时间: 年至 年 3、次数:先后 次
4、到达范围:到达 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沿岸和 东海岸。
5、作用: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 ,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 。
6、地位: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 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 。
二、戚继光抗倭
①倭寇指:________,日本的______、______和_____,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②明朝中期,民族英雄 率领的 在 九战九捷,荡平了 的倭患。
③评价: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____ ___ ___,其____ ____永载史册。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________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 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 的居住权。
【合作探究】
1、那时的西洋,是今天的什么地方?郑和为什么要七下西洋?
2、戚家军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明朝前期 明朝中后期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明朝主动友好 被动侵略
中外友好交往 冲突与战争
【巩固练习】
1、郑和远航最远到达(??? )
A、非洲西海岸和地中海沿岸B、非洲东海岸和印度洋沿岸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D、大西洋沿岸和南海沿岸
2、戚家军九战九捷的地点是(?? )
A、台州B、温州C、福州D、泉州
3、葡萄牙占领澳门和中国收复澳门的时间分别是(? ?)
A、1553年,1999年B、1554年,2000年
C、1355年,1999年D、1533年,1997年
4、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明朝时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明朝时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C、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入侵我国沿海
D、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澳门
5、通过刚才我们对郑和下西洋经过的学习了解,你觉得为什么六百年后的今天,郑和仍值得我们纪念?(郑和下西洋对我们的影响与启示。)
6、了解戚继光抗倭的历史背景,简述其抗倭的经过。并明确其抗倭的意义。
7、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居住权的时间,为什么说是“攫取”呢?
课件19张PPT。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情景导入 一、郑和下西洋 自主学习 那时的西洋,是今天的什么地方?郑和为什么要七下西洋?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宣扬明朝的国威
加强与海外的联系郑和下西洋盛况你知道我的远航为什么能成行吗?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造船技术的发达
指南针的运用
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
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船队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乘船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第二年抵达印度西海岸。
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西班牙船队经南美洲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邮票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二、戚继光抗倭戚家军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1、“人心向背”: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符合人民的利益。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 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合作探究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你可知道“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 你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么?明朝前期明朝中后期明朝主动友好被动侵略中外友好交往冲突与战争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郑和
下西洋 小结提升 一、选择题
1、郑和远航最远到达(??? )
A、非洲西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B、非洲东海岸
和印度洋沿岸 C、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大西洋沿岸和南海沿岸
2、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明朝时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明朝时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C、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入侵我国沿海
D、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澳门 巩固练习CB 二、 材料题
“连舰数百,蔽海而至。浙东西,江南北,
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 ---《明史·日本传》
“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
里,河内积货满千船” --- 倭变事略》
上述材料说的是什么事?谁对此进行抵抗?结果怎样?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结束语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
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三、【导学过程】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情景导入】
导入:北京的中心有一处名闻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么?(故宫)它的原名叫什么?(紫禁城)它的用途是什么?(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那么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进行统治的?
【自主学习】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女真是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领_______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________年,他自立为汗,国号_______,史称_________。后迁都_________,改成________。
2、_______改女真族名为满洲,_______年,他在_______称帝,改国号为______。他就是________。_________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的制度,设置________和______,但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讨论,一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
2、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置________________,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__________________的设立,标志着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进一步强化。
3、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格控制知识分子,经常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造了大量的冤狱,这种做法叫做“___________”。
4、文字狱最严重的三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努尔哈赤同宋元时期的几位少数民族首领有哪些共同之处?
2、明朝、清朝为加强皇权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3、文字狱的严重后果有哪些?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女真族的再次崛起---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6年)
2、满洲的壮大(皇太极更改族名和国号1636年)
3、清军入关,迁都北京,后统一全国。(1644年)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军机处的设立(雍正帝)。
2、文字狱的盛行(康熙、雍正、乾隆)。
【巩固练习】
1、清朝的开国皇帝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帝 D、乾隆帝
2、清朝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
A、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置B、设六部 C、军机处的设置 D、内阁的设置
3、满洲前后建立的政权有( )
①元 ②金 ③后金 ④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在我国封建社会里,文字狱最严重的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
5、“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这里的“执政之府”是 ( )
A、市舶司 B、中书省 C、锦衣卫 D、军机处
6、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刘明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求》《论军机处与集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他的想法的是 ( )
A、浅议“焚书坑儒” B、叙说清朝的对外交往
C、简论“闭关锁国” D、略谈清朝的君主专制
7、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8、历史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都是 ( )
A、防止人民反抗 B、压制知识分子 C、巩固封建统治 D、统一思想
9、后金和清朝的关系类似于 ( )
A、隋朝和唐朝 B、北宋和南宋 C、契丹和辽朝 D、蒙古和元朝
课件22张PPT。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情景导入 女真人草原猎狼清朝满八旗盔甲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努尔哈赤皇太极 自主学习 满洲的兴起:
请思考:努尔哈赤的功绩是什么?1、统一女真各部2、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3、起兵反抗明朝的民族
压迫,迁都沈阳(改称盛京) 清朝的建立:
1、皇太极的主要历史活动是什么?(1)、改革内政,重视发展生产(2)、改女真族名为满洲(3)、改国号为清:1636年2、清军入关:1644年
迁都北京 开始统治全国沈阳故宫大政殿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二、君主集权的强化1、军机处的设立A、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B、雍正帝时设立
乾隆帝时,彻底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C、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皇帝内阁和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乾清宫军机处 2、大兴文字狱1)、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残酷2)、文字狱的严重后果:(1)、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2)、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努尔哈赤同宋元时期的几位少数民族首领有哪些共同之处?
2、明朝、清朝为加强皇权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合作探究清朝文字狱事例:
“一把心肠论浊清”——胡中藻案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事件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清朝文字狱朝代史料搜集:文字狱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对巩固国家统一,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镇压,扼杀思想的进步,阻碍科学文化的发展,这些表明封建制度已日益腐朽和渐趋衰落,中国也恰恰是从明清时期开始落后于西方。 小结提升 1、清朝的开国皇帝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帝D、乾隆帝
2、清朝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
是( )
A、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置 B、设六部
C、军机处的设置 D、内阁的设置
3、满洲前后建立的政权有( )
①元 ②金 ③后金 ④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巩固练习BCC4、在我国封建社会里,文字狱最严重的朝代
是( )
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
5、历史上,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取士”
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都是( )
A、防止人民反抗 B、压制知识分子
C、巩固封建统治 D、统一思想
DC6、后金和清朝的关系类似于 ( )
A、隋朝和唐朝 B、北宋和南宋
C、契丹和辽朝 D、蒙古和元朝
7、我国的满族是由唐朝的靺鞨族发展而来
的,以下称为与其演变有关,其先后顺序是
( )
①女真 ②靺鞨 ③满族 ④满洲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8、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哪些? DC 人类的所以能进步,国家的所以能富强,社会的所以能安定,根本就都在于政治。
——郁达夫
结束语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斗争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从而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难点:中俄《尼布楚条约》。
三、【导学过程】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情景导入】
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早在三国时期,孙权就曾派将军卫温等率万人多名官兵,乘船到达夷洲(今台湾)。
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立台湾府管理台湾。
【自主学习】
一、“开辟荆榛逐荷夷”
明朝中后期,_________ 侵占我国宝岛台湾。1661~1662年??_______ 率军收复台湾,他是我国历史上的______________。1683年,_________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_________?,隶属??___________,加强了台湾同?_________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________ 海防。
?
? 二、雅克萨之战
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侵占?_______和?_______。康熙帝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击毙侵略军头目___________。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____________》,从法律上肯定了________
【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开辟荆榛逐荷夷”?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何意义?为什么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
2、《尼布楚条约》的重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说《尼布楚条约》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谈判?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一、开辟荆榛逐荷夷
1、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24年)
2、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
3、清政府设置台湾府(1684年)
二、雅克萨之战
1、沙俄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
2、雅克萨之战
3、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689年)
【巩固练习】
1、“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是张学良先生称赞收复台湾的英雄人物的一首诗。台湾“入版图”后,清政府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是(???)
A、澎湖巡检司?B、奴儿干都司?C、台湾府???D、台湾行省
2、“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所写的挽联。它歌颂的(???)
A、岳飞??? B、戚继光?????C、郑成功?????D、林则徐
3、中俄《尼布楚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中俄双方贸易争端????????B、中俄两国西北部边界问题
C、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问题?????D、蒙古地区的归属问题
4、1684年,设立台湾府的清朝皇帝是(?? )
A、努尔哈赤???A、皇太极???C、顺治皇帝????? D、康熙皇帝
5、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能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共同点是( )
A、外国势力较弱 B、中国军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C、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较强 D、中国军队统帅的正确指挥
6、关于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叙述错误的是( )
A、明朝后期,女真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
B、明朝后期,努尔哈赤于1616年称帝,定都沈阳
C、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为清
D、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7、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 )
A、浙江省 B、广东省 C、福建省 D、台湾省
课件23张PPT。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时间:公元230年人物: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台湾的名称:夷洲意义:使得以后台湾和大陆上的 经济、文化联系逐渐密切起来。帝王:隋炀帝台湾名称:流求意义:大陆人民对台湾的了解越来越清楚,联系越来越密切。 情景导入 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1 从上述史实中,你得出的
最主要的结论是什么?一、开辟荆榛逐荷夷
1、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24年)
2、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
3、清政府设置台湾府(1684年) 自主学习 1、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24)1622年,荷兰侵略者侵略澎湖,遭当地居民的抵抗。2、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荷兰殖民者向郑成功投降图郑成功收复台湾示意图3、清朝设置台湾府(1684年) 如何理解“开辟荆榛逐荷夷”?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何意义?为什么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
合作探究康熙帝二、雅克萨之战1、沙俄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
2、雅克萨之战
3、中俄签订
《尼布楚条约》
(1689年)
1、沙俄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2、雅克萨之战雅克萨之战示意图3、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的重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说《尼布楚条约》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谈判?
合作探究1、“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
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这是张学
良先生称赞收复台湾的英雄人物的一首诗。台
湾“入版图”后,清政府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
构是(???)
A、澎湖巡检司? B、奴儿干都司?
C、台湾府?? ?D、台湾行省
2、“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
英雄。”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所写的挽联。
它歌颂的(???)
A、岳飞??B、戚继光?C、郑成功???D、林则徐 巩固练习CC3、中俄《尼布楚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中俄双方贸易争端?
B、中俄两国西北部边界问题
C、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问题???
D、蒙古地区的归属问题
4、1684年,设立台湾府的清朝皇帝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顺治皇帝????? D、康熙皇帝CD5、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
战能取得胜利的最重要的共同点是( )
A、外国势力较弱
B、中国军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C、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较强
D、中国军队统帅的正确指挥
6、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 )
A、浙江省 B、广东省
C、福建省 D、台湾省BC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
——郑成功结束语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清朝的疆城。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的本质特征和历史脉络的走向,注重把握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等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土尔扈特部千里迢迢回归祖国,是值得我们歌颂的爱国主义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与“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难点:识记或理解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部落名称等。
三、【导学过程】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情景导入】
介绍金瓶掣签的相关知识导入。
【自主学习】
一、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 1、西藏地方普遍信仰___教,首领___和班禅是西藏喇嘛教两个地位最高的领袖。2、___帝赐予五世达赖以“___”封号。3、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以“___”封号。
4、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_____________,代表中央政府同______、_________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1、在西北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居住着维吾尔等族人民,由于他们多数信仰伊斯兰教,清代把这个地区称为“_________”。2、大小和卓的叛乱,对于当地的人民是场灾难,他们的做法最终失去了民心。_______皇帝下令调兵讨伐,最终平定了叛乱。 3、清朝政府设置_________将军,管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军队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三、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1、土尔扈特是_________族的一支,明朝末年西迁到___________下游游牧,后来受到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首领__________的领导下,历经险阻终于回归祖国。后来______皇帝给予了妥善安置。
2、?土尔扈特的回归,有什么历史意义?
?四、清朝的疆域 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___,西北达___,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___,东南到___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___,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合作探究】
1、列举所学知识说明西藏为什么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清朝前期采取了哪些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3、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有何历史意义?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顺治 赐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
康熙 赐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雍正 1727年设驻藏大臣
乾隆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伊犁将军
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清设置驻藏大臣开始于(?? )A、1673年???????? B、1727年???????? C、1783年????????? D、1771年2、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 )A、陇西??????????? B、临洮??????????? C、巴尔喀什湖?????? D、葱岭3、清初,接见五世达赖的清朝皇帝是(?? )A、康熙帝????????? B、雍正帝????????? C、顺治帝????????? D、乾隆帝4、居住在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清朝称为(?? )A、满族??????????? B、回部??????????? C、维吾尔族??????? D、蒙古族5、带领土尔扈特重返祖国的是(?? )A、渥巴锡????????? B、大和卓????????? C、小和卓???? D、噶尔丹6、为了加强对西北的管辖,清政府设置了(?? )A、黑龙江将军???? B、伊犁将军 C、吉林将军???????? D、乌里雅苏台将军7、“口给以食,人授之衣,分地安居。”这是哪一位皇帝对待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众的政策(?? )
A、乾隆?????? B、康熙 ?????????? C、雍正 ? D、顺治8、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 ②设置伊犁将军?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赐予“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二、材料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入藏嫁之------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谷物、医书医方、医疗器械,佛教经典,对西藏的社会、生产、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
材料二 元朝,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三 雍正二年------设立驻藏大臣,监督地方政府。乾隆五十七年,清政府大力整顿西藏事务,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共同任命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噶伦以下僧俗官员,事无大小都要禀命驻藏大臣办理。
(1)材料一表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有怎样的影响?
?
?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元朝是如何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有何影响?
?
?
(3)据材料三说明中央政府是怎样强化驻藏大臣权利的?
?
?
(4)通过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能得出什么重要的结论?
?
课件19张PPT。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清朝政府为体现中央权威、维护国家统一,建立起以金瓶掣签为中心环节的较为完整的制度。公元1793年,清朝中央政府颁赐一个金瓶于拉萨大昭寺(后移布达拉宫),专掣达赖、班禅等藏族大活佛。二百多年来,金瓶掣签制度为历代中央政府所坚持,为藏传佛教界所拥护,成为不可更逾的认定达赖、班禅转世灵童的历史定制。金瓶掣签www.jkzyw.com 情景导入 一、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三、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自主学习 一、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1、建立册封制度A、赐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 ( 顺治帝) B、赐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康熙帝) 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2、设置驻藏大臣:1727年(雍正帝)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顺治会见五世达赖历代班禅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历代达赖的驻锡地布达拉宫须弥福寿之庙 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757年,大小和卓诱杀清朝将领,发动叛乱。1758年,乾隆帝派清军进入南疆平叛。起初,清军出师不利。但由于大小和卓残酷地压迫维吾尔族人民,人民不堪其苦,纷纷逃亡,小和卓亲自屠杀逃亡的士卒,也不能禁。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终于粉碎了这次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地区。乾隆皇帝伊犁将军府遗址 18世纪中期,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木的叛乱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政府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这是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军府制的实行,对加强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三、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为摆脱沙俄压迫,维护民族生存,土尔扈特部在杰出首领渥巴锡1771年1月16日,统率全部落,经过周密准备之后发动武装起义,率所部16万余众,历尽艰险,长途跋涉,于同年7月20日回到祖国境内,全部落仅剩6万多人。受到乾隆帝妥善安置。渥巴锡塑像 1、清朝前期采取了哪些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2、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有何历史意义? 合作探究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顺治 康熙雍正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赐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赐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1727年设驻藏大臣 小结提升 巩固练习1、清设置驻藏大臣开始于(?? ) A、1673年 B、1727年?C、1783年? D、1771年2、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 )A、陇西?B、临洮??C、巴尔喀什湖??D、葱岭3、清初,接见五世达赖的清朝皇帝是(?? )A、康熙帝?B、雍正帝?C、顺治帝??D、乾隆帝4、居住在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清朝称为(?? )A、满族?B、回部??C、维吾尔族??D、蒙古族BDCB5、为了加强对西北的管辖,清政府设(??)
A、黑龙江将军??? B、伊犁将军
C、吉林将军???????? D、乌里雅苏台将军
6、“口给以食,人授之衣,分地安居。”这
是哪一位皇帝对待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众的
政策(??)
A、乾隆???B、康熙 ??C、雍正 ?D、顺治
7、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而采取的措施
有(??)
①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②设置伊犁将军?
③设置驻藏大臣?④赐予“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BAA 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
——邓小平
结束语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
三、【导学过程】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情景导入】
出示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的图片,让学生讲出其名称。
【自主学习】
一、明朝经济的发展
1、明代,从国外引进的五种农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棉纺织业在______代已经从南方推向北方,我国丝织业中心,明代是_______、_____的丝织业后来居上。制瓷中心是__________。
3、明清时期,_________和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明朝中期以后,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产方式,______与______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
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
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____________政策
②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______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______和出海船只的____________做出严格的限制。
③清政府下令只开___________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_____________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
?3、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①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②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③中国由于落后,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小结: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汲取教训;②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合作探究】
1、明朝时,我国广泛引种了哪些外来高产农作物?
2、明清手工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4、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有何影响?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农业 2、手工业 3、商品经济的活跃4、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
原因 表现 影响
【巩固练习】
1、传入我国的原产美洲的农作物是( )①马铃薯②甘薯③玉米④花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明朝丝织业的中心是( )
A、 苏州 B、杭州 C、湖州 D、松江
3、明朝的制瓷中心是( )
A、 杭州 B、苏州 C、松江 D、景德镇
4、明朝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出现于( )
A、 纺织业 B、制瓷业 C、造纸业 D、冶矿业
5、小明家有一件明代瓷器珍品,那么它应当是( )
A、白瓷 B、青瓷 C、青花瓷 D、冰裂纹瓷器
6、“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历史现象表明了( )
A、 资本主义开始 B、封建自然经济不占主要地位
C、资本主义生产萌芽 D、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7、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哪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苏州
?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明朝中后期,仅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些地方 、一些行业稀疏的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
材料2:清朝前期,云南的采矿业、四川的制盐业、台湾的制糖业、陕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矿业,都出现了雇佣生产关系 。
材料3:“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乔治三世的信
请回答:①材料3反映出乾隆皇帝 怎样的思想?
②材料1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
③清朝前期这种生产关系的萌芽比明朝中后期有哪些发展?
④从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前期历时近二百年,这种生产关系一直处于萌芽状态。阻碍其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课件25张PPT。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 与 “闭关锁国” 情景导入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农业 2、手工业 3、商品经济的活跃
4、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
原因 表现 影响 自主学习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农业:新农作物的引进
手工业:纺织业 制瓷业
商业:商业城市 商人1、明朝时,我国广泛引种了哪些外来高产农作物?
2、明清手工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合作探究 16世纪广东、福建等地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高产的农作物:玉米、甘薯。
明朝时我国还引进了新的蔬菜品种:花生、马铃薯、向日葵、番茄、辣椒、洋白菜、四季豆等 。
16世纪晚期,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烟草。(1)明朝的棉纺织业:棉花的种植遍布南北;明朝人的衣料,以棉布为主;河北、河南、山东成为新的植棉中心。 (2)明朝的丝织业:苏州是中心;南京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3)明朝的制瓷业:进入以青花瓷为主的时期,景德镇的瓷品制造居全国之首,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矾红彩藏草瓶 祭蓝釉锥把瓶 粉彩镂空六角套瓶 黄釉刻云龙纹碗 (3)明朝中后期,商品种类增多:投入市场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多达200多种。(1)商业城市的繁荣: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2)许多富人积极从事商贸活动,推动商业的发展。乾隆年间的广州十三行《皇都积胜图卷》局部南都繁会图..1、故事说明当时出现了何种生产关系的萌芽? 2、这种关系何时产生?产生于什么地区?明朝小说《醒世恒言》载:苏州有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有一张织机,养几筐蚕,缫丝织绸,生活过得还可以,他们织得绸缎光彩润泽,在市场上人们争相加价购买,他们赚了很多钱,不到十年,他们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 合作探究二、 “闭关锁国”政策乾隆帝接见英国使者 1、乾隆帝给英王的赦谕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2、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撮尔小国些微货物哉?”(1)、此话反映了清统治者怎样的思想?
(2)、清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有何影响?
(3)、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谈谈自己的看法? 合作探究明清经济的发展引种高产农作物(农业)技艺先进(手工业)商品经济活跃(商业)资本主义的萌芽时间:明朝中后期区域:江南一些地区典型表现:机房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手工工场) 小结提升 一、材料题
1、传入我国的原产美洲的农作物是( )
①马铃薯②甘薯③玉米④花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明朝丝织业的中心是( )
A、 苏州 B、杭州 C、湖州 D、松江
3、明朝的制瓷中心是( )
A、 杭州 B、苏州 C、松江 D、景德镇 巩固练习BAD4、明朝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出现于( )
A、 纺织业 B、制瓷业 C、造纸业 D、冶矿业
5、“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历史现象表明了
( )
A、 资本主义开始 B、封建自然经济不占主要地位
C、资本主义生产萌芽 D、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6、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哪一处作为
对外通商口岸?( )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苏州
ACC二、材料题:
材料1:明朝中后期,仅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
一些地方 一些行业稀疏的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生
产关系。
材料2:“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
物以通有无。”──清乾隆帝致英国乔治三世的信
请回答:
①材料2反映出乾隆皇帝 怎样的思想?
②材料1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是一种什么性
质的生产关系?
③从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前期近二百年,这种关系一直
处于萌芽状态。阻碍其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
结束语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难点:对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的分析和理解。
三、【导学过程】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情景导入】
导入:出示明北京城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自主学习】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北京城:从里到外分为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_________,西至________,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1、李时珍:《______》,是______的药物学巨著,后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的重要文献。
2、宋应星:《______》,总结了______和_______生产技术,强调——要协调发展。被称为“_________”。
3、徐光启:《_______》,农业百科全书。
【合作探究】
1、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2、明代三大科技巨著体现了哪些时代特色?从这三位科学家身上我们应学习哪些精神??
3、你能说出长城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象征意义吗?联系现实,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1、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北京城
2、世界奇迹之一——长城
二、科学巨匠和古典科技巨著
1、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2、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3、科学家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当人们到北京去旅游时,都会到故宫去看看,故宫在明朝时称作(? )
A、紫禁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2、某中学中国建筑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考察明长城最西端的情况,他们应到(? )
?A、阳关遗址??? B、山海关遗址???? C、嘉峪关遗址???? D、玉门关遗址
3、若想了解著名的杭州张小泉剪刀的工艺技术情况,可以查阅(?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4、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的科学家是(? )
??A、贾思勰?????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5、《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不同点是(? )
??A、作者朝代不同?? B、图文并茂?? C、被译成多国文字???? D、吸收外国的科学知识
二、材料题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天地之间物以万计, 因此人类要做的事情也就很多,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生产出种类齐全的物品,这并不单是靠人工的力量,也有自然力的作用在内。)
? 请回答:
(1)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段话的主要观点吗?
?
(2)你觉得这段话对我们今天有什麽指导意义?
?
课件23张PPT。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紫禁城
又名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她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 情景导入 明承天门(今天安门)二、科学巨匠和古典科技巨著1、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2、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3、科学家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北京城2、世界奇迹之一——长城一、建筑业: 自主学习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故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故宫“三大殿”之首,建立在五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着雕龙石柱。这是宫殿群中最大的建筑。明清两代皇帝即位、诞辰以及春节、冬至等庆典,均在此举行。
故宫中和殿故宫保和殿乾清宫乾清宫是内廷正殿,殿中设宝座,上有“正大光明”匾,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寝宫及平日处理政事的地方,雍正以后搬出。北京天坛 长城,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工程艰巨,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长 城????山海关坐落河北省秦皇岛东北,是中国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的关隘。1381年大将徐达在此修筑长城,建关城设卫,因此得名。关城有城门四座,东门最为壮观,内悬“天下第一关”匾额。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戈壁滩上嘉峪关镇西南隅,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建于1372年但是早在汉隋两代已建有墩台,由于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自古以来称为“天下雄关”,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也是古代丝路必经之地。
明长城秦长城嘉峪关山海关鸭绿江临洮辽东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1、医药学家李时珍和《本草纲目》2、科学家宋应星和《天工开物》3、科学家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明代三大科技巨著体现了哪些时代特色?从这三位科学家身上我们应学习哪些精神?? 合作探究建筑成就
科技成就自然科学成就北京城
明长城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小结提升
1、明长城东起__________,西到__________,蜿蜒
6000多公里,气势磅礴,是世界________之一。
2、_______时,在________的基础上营建了北京城。
城中心的_________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3、人物与成就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 《天工开物》 农业百科全书
宋应星 《农政全书》 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鸭绿江嘉峪关奇迹明成祖元大都紫禁城 巩固练习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结束语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知道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 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过程与方法
简述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成就, 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培养? 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难点:多方面地了解四大文学名著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三、【导学过程】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情景导入】
出示四大名著的图片并简介导入。
【自主学习】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
1、特点:__________的成熟阶段。
2、内容:反映当时的__________,表达人民__________的意愿。
3、代表作:
(1)《三国演义》:作者__________,是最早的__________.
(2)《水浒传》:? 作者__________,是第一部__________。
(3)《西游记》:? 作者__________,是充满__________。
(4)《红楼梦》:? 作者__________,具有高度的__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__的高峰。
二、戏剧的繁荣
1、汤显祖:代表作__________。
2、京剧:__________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基础。
三、书画的成就
1、明朝的书法以________、______见长,书法家________,兼有“_________”之美。
2、绘画特点:以__________、__________居统治地位。代表:明末的__________,清初的“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根据《三国演义》这部作品,说明历史著作和历史小说的不同所在。
2、明清时期的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有何共同之处?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巩固练习】
1、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章节标题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
???A、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B、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C、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D、曹操煮酒论英雄
2、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3、明清小说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
? A、都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塑造人物??????? B、都具有反封建的思想内容
???C、都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D、都揭示了封建社会崩溃的必然性
?4、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你知道它是什麽时候形成的吗?(? )
????A、18世纪末????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5、《红楼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学的重要文献,作此评价的最主要依据是(? )
????A、它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B、它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C、它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 D、他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6、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 )
???? A、关汉卿????? B、汤显祖?????? C、马致远?????? D、王实甫
?7、作品有“颜骨赵姿”之美的明代书法家是(? )
???? A、柳公权????? B、董其昌?????? C、徐渭?????? D、颜真卿
?
8、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 请回答:
??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什麽时候创作的?
?
?? (2)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麽?
?
???(3)《红楼梦》在文学史上有何价值?
?
课件23张PPT。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阶段 情景导入 罗贯中一、古典小说的高峰 自主学习 《水浒传》人物 施耐庵吴承恩齐天大圣战神兵《红楼梦》插图黛玉葬花二、戏剧的繁荣1、戏剧表演——明清时期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2、汤显祖——《牡丹亭》3、京剧形成——以徽调、汉调为基础
(19世纪中期)
汤显祖《牡丹亭》插图西厢记图片京剧脸谱 1、根据《三国演义》这部作品,说明历史著作和历史小说的不同所在。
2、明清时期的小说和戏剧在思想上有何共同之处? 合作探究三、书画的成就1、书法
2、绘画
徐渭(明末)扬州八怪(清朝)——董其昌董其昌 《赠稼轩山水》清 郑燮 《兰竹图》清 金农 《墨梅图》徐渭 《石榴图》朱耷 《孔雀图》 小结提升 1、下列中国古典小说标题中,出自《三国演义》
的是(? )
A、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B、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C、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D、曹操煮酒论英雄
2、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
A、《三国演义》?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3、明清小说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
A、都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塑造人物?
B、都具有反封建的思想内容
C、都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D、都揭示了封建社会崩溃的必然性 巩固练习DAA4、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什麽时候形成的(? )
A、18世纪末????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
5、《红楼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学的重要文献,
作此评价的最主要依据是(? )
A、它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 ??
B、它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C、它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
D、他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6、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是(? )
A、关汉卿 B、汤显祖??C、马致远???D、王实甫
7、作品有“颜骨赵姿”之美的明代书法家是(? )
A、柳公权? B、董其昌??C、徐渭????D、颜真卿BDBB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清·曹雪芹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