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学习目标
1.掌握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了解“非洲年”和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史实;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2.分析战后亚非拉人民为了赢得民族独立所做的努力,能正确的理解万隆会议的精神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力量,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3.认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运动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亚非拉各国在独立后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才是摆脱殖民统治,真正实现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增强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课题释义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1)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们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2)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水平上看,它们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正在奋起,正在发展,所以也称作“发展中国家”。或称“第三世界”。
1.“亚非拉国家”的含义
美、苏
欧洲、日、澳、加
亚、非、拉国家(“发展中国家”)
第一世界(国家)
第二世界(国家)
第三世界(国家)
16-18世纪
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20世纪上半期
20世纪中后期
新航路开辟后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一战后
二战后
早期殖民掠夺
沦为殖民地和掠夺对象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印度民族大起义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埃及华夫脱运动
知识过渡
亚非拉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
一、万隆会议
1.背景(原因)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他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冷战冲突。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阅读材料一,归纳出万隆会议召开的原因和目的。
原因:(1)二战后,殖民帝国瓦解,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
(2)独立起来的亚非国家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发展经济。
一、万隆会议
2.概括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时间 1955年4月
地点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参与国 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
特点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与的国际会议
中国代表 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参加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现场
一、万隆会议
3.会议精神
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中国代表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亚非会议会场
一、万隆会议
4.会议影响
①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②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③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亚非会议圆满结束合影
周恩来总理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交谈
二、非洲年
1.背景
欧洲人在非洲的势力(1913年)
二战前的非洲一共就三个国家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和埃及独立。其他的地方都是欧洲的殖民地。战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实力下降,非洲各国纷纷独立起来。
战后开始独立的国家主要在非洲北部,所以,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最先在北非展开。
二战前独立的三个国家
二、非洲年
2.非洲各国独立的过程
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埃及爆发革命,次年,纳赛尔建立埃及共和国
利比亚宣布独立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
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1951
1952
1960
1962
1990
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
纳赛尔受到热烈欢迎的情形
1960 年——“非洲年”
出任纳米比亚第一任总统的努乔马发表就职演说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背景:古巴在政治和经济上长期被美国控制。
古巴在16世纪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898年美西战争,美国战胜西班牙后,古巴名义上独立,但政治、经济实际被美国控制。
原为西班牙殖民地
美西战争后
由美国控制
1.古巴革命
拉丁美洲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在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古巴革命
(2)过程:
西半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卡斯特罗
古巴国旗
古巴国徽
古巴游击队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2)背景(原因):巴拿马运河开通后,美国一直控制着运河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
(1)地理位置: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
美国不仅拥有巴拿马运河区的永久租借权,还可以驻军,俨然是一幅“国中国”的状
态 ,升美国国旗,实行美国法
律,由美国总统任命运河区政
府总督,还建有14个军事基地。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3)过程:
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署《巴拿马运河条约》,规定美国将逐步归还运河主权,并于1999年底以前正式移交运河的主权与管辖权。
1977 美巴条约签订场景
1999.12.14. 巴拿马运河主权交接仪式
四、知识延伸
材料一:二战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英国损失1500亿美元,德国损失3000亿美元,日本损失1000亿美元。
材料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斗争;二战使亚非拉的民主力量不断增长,各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使各殖民地纷纷独立,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运动兴起的原因,获得什么启示?
(1)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
(2)亚非拉人民的觉醒与民族意识的增强;
(3)殖民地半殖民地长期坚持不懈的斗争;
(4)社会主义国家力量的发展与鼓舞。
启示:
(1)国家独立、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政治前提;
(2)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课堂小结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亚洲
拉美
非洲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古巴:挫败美国,走上发展社会主义道路
1960年“非洲年”
万隆会议: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与的国际会议
万隆精神:团结合作、和平友谊
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概况
影响
非洲独立运动最终胜利—纳米比亚独立
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课堂练习
1.伯纳德·戴迪的诗“非洲,擦干你的眼泪……从狂风暴雨中走出”。非洲完成“从狂风暴用中走出”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埃及独立 B.“非洲独立年” C.印度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2.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专题——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下列各项可以放进专题资源包的是( )
①论文:《民族认同与德国的重新统一》 ②图片:《纳米比亚独立》
③地图:《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④视频:《苏联的改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3.一位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具体是指周恩来提出了( )
A.全方位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互不干涉内政方针
4.同学们开展研究性活动,研究内容有:南美的“解放者”、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非洲年”。据此推断,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 )
A.两极格局的形成 B.“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C.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 D.一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