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6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2课《生命 生命》教学设想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6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2课《生命 生命》教学设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8 10:4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命 生命》创新设计
张国生
一 介绍作者
课本对作者的介绍很简单:“杏林子,本名刘侠,女作家。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病痛,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
  我觉得,如果将杏林子身残志坚,勇于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命挑战的事迹介绍得详细点,则更能理解课文的思想和艺术,也使这一课的感染力更强。所以我在网上搜索资料,写了下面图文并茂的“作者介绍”:
杏林子(1942—2003),本名刘侠,台 ( http: / / www.21cnjy.com )湾作家。她的家乡在陕西省扶风县杏林镇,故以杏林子为笔名。她在12岁时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时手脚肿痛,行动极为不便。
  由于在病床上只有书才能让她忘却疼痛,所以她的母亲总不辞劳苦的替她借书,因此她由“看书人”成为“写书人”。
虽然她自己身体残疾,却还常到“伤残服务中心”等机构为和她一样的残缺人做义工服务,还于1982年发起成立了“伊甸残障基金会”。
  由于杏林子残而不废,勇于向生命挑战,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著作激励社会,她被誉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1969年她当选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1980年她又第二次荣膺这一称号。
杏林子著作
1. 剧作:广播剧、电视剧、舞台剧等五十余出。
2. 散文作品:《喜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年年》《生之歌》《杏林小记》《北极第一家》《生之颂》《另一种爱情》《凯歌集》《我们》《 重入红尘》《行到水穷处》《种种情怀》等等。
3. 传记作品:《牧羊儿于右传》《皓皓长安月》。
4. 小说作品:《遥远的路》《留白的青春》《叛逆的岁月》。
5. 编著:《生命注》《大地注》《读云》《为什么我没有自杀》。
6. 有声书:《生命之歌 》。
杏林子著作封面(多图)

二 理清思路
  本文的结构是先写三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例,再发三点议论。请你用简练的话概括这三个事例。答案:①从小飞蛾的挣扎,认识到生物都有强烈的生之欲望。②从瓜苗的诞生,认识到生命力之强大。③从静听自己心脏的跳动,认识到必须对自己负责,让人生更有意义。
作者又从三个事例引发出对生命的哪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议论?答案:①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废,庸碌一生。一切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②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③ 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可以做“文眼”的句子是——①让有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②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本文题目是“生命 生命”。有同学认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生命”就可以了,何必两个?你的看法是——答案:用两个,是起强调作用:强调生命的意义,强调要珍惜生命,绝不辜负生命——不论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都要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这是“反复”的修辞方法。反复,起强调作用。

三 扩展阅读
  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一”让我们“试就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或引用一两条名言”。
我动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在网上搜索,准备了下面几个事例:
1.张海迪:向天空敞开的轮椅梦(略)
2.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早晨,一个伐木工人照常去森 ( http: / / www.21cnjy.com )林里伐木。他用电锯将一棵粗大的松树锯倒时,树干反弹重重地压在他的右腿上。剧烈的疼痛使他觉得眼前一片漆黑。此时,他知道,自己首先要做的是保持清醒。他试图把腿抽出来,可办不到。于是,他拿起手边的斧子狠命地朝树干砍去,砍了三四下后,斧柄断了。他又拿起电锯开始锯树。但是,他很快发现:倒下的松树呈45度角,巨大的压力随时会把电锯条卡住;如果电锯出了故障,这里又人迹罕至,别无他路。他狠了狠心,拿起电锯,对准自己的右腿,自行截肢…… 伐木工人把腿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决定爬回去。一路上,他忍着剧痛,一寸一寸地爬,一次次地昏迷过去,又一次次地苏醒过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活着回去!
3.狼的选择
狼被猎人的铁夹子夹住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怎么办?据说,它会把自己被夹住的腿生生啃断,用高昂的代价换取一条生路。“动物小说之王”沈石溪的《狼与“狈”的生死爱情》中,就写了一只这样的狼。(点击进入)有同学说,那多疼啊!确实疼,但它保存了最宝贵的生命。只要生命保存下来,他还能生活,还能生儿育女,几年之后,又是一条狼,甚至是一群狼。据说,这样的狼,最难对付。
关于生命的名言,除了大家常选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论生命”之外,我特意选了杏林子的名言:
有时候,活着比死需要更大的勇气,但我们仍坚持地活下去,以示对生命最大的敬意。
我还提示同学们,杏林子的文集中,就有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篇《为什么我没有自杀》。她写道,像她这样的人,应该有无数的自杀理由:学历,因病只能念到小学﹔身份,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健康,一身残疾,一身病痛……她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行,所以很长的一段时间,她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活下去……欢迎你在网上搜索阅读。
这两条资料可能不太“有名”,但用在这一课,感染力肯定强。

四 与思想品德课结合
语文课与其他课的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课题。语文这一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处处都能学语文,不仅能在课本和课堂上学习,也可以在生活中学习,在一切有语言文字的地方学习,包括其他各科的课堂上。所以新课标也要求我们树立这样的观念: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当年北师大语文教学论教授张锐先生就说过:“生活处处有语文,要做备课有心人。”(《“大语文教育”是符合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的成功的实验》,见《大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笔者也曾提出一个主张,叫做“各科语文学习”,主要观点就是要利用其他各科的学习机会来学习语文,具体的内容方法包括:①从其他各科课本中选参读教材,作为例子,指导从中学习语文的方法。②从各科课本中选编语文练习题。③把各科的表述性作业吸收为说写教学内容。④把各科上课听讲答问吸收为听说训练内容。⑤通过其他各科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丰富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以为语文所用(因为各科的道理、定义、定理、定律、法则、中外历史上的人物、事件无不可用作说写的素材)。⑥比较异同,促进正迁移,避免负迁移。⑦为起促进作用,在考试中加入此类内容。(见笔者《语文教学的一种突破——“大语文教育”的思想和模式》,《大语文教育论集》)现在看来还可以再加一种:用其他各科的内容印证语文课所学内容,强化语文课所学内容。
人教社“思想品德”课本本学期第三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珍爱生命》,这一课有三节:①世界因生命而精彩,②人的生命的独特性,③珍爱我们的生命(如下图)。其思想和《生命 生命》是一致的,而且编写得很好,上文提到的那个伐木工的故事就出自这里。所以本课带有点创新的设计之一就是让学生打开思想品德课本,重读该课,目的是强化这一课的内容,丰富这一课的内容。


五 联系现实,激烈交锋
  两块石头相击,能击打出火花,两种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锋,也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且这种思想交锋,也是在学语文和用语文,还属于探究性语文学习,是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最好的语文学习。这一课,我就安排了这样一次思想的交锋:
《南方周末》4月9日《“致命”的晚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习》报道:今年3月26日,江苏盐城一中高中生宋锬(tán)因违反学校晚自习纪律,在连续42天被禁止进入教室晚自习之后,选择了从自家阳台向下一跳,几秒钟之后,这个家庭16年的努力化为泡影。
  你怎样看待宋锬的轻生?
附:同学们意见
1.学校对宋锬的处理肯定不当,应当谴责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宋锬轻生的选择更是极大的错误。一边是学校的惩罚,一边是父母和你本人16年的辛劳,哪个轻,哪个重?一边是老师给你的羞辱,一边是自己的前途——未来的大学生,将有的人生价值,给家庭的荣耀,对国家的贡献……哪个大,哪个小?他竟然辨别不清!
2.他是“一死了之”了,却把更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重的痛苦留给了深爱他的父母。更重要的是,他不但没有让自己的生命像杏林子那样“发挥出无限的价值”,没有使自己“活得更为光彩”,反而丧失了生命的意义,向世人宣称自己是一个脆弱的、缺乏心理承受能力的懦夫……
从实际效果看,这样交锋,学生所受到的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育、感染,要比单纯的课本学习强烈得多,深刻得多,而且他们的语文能力、他们的口才也在交锋中提高。这样安排的更大意义,还在于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小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大课堂,是之谓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