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兰亭集序》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1《兰亭集序》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3 21:4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永和年藏在暮查初
于 含 稽 陰 之 關 亭 倩 换 事
章资平至少长成集此地
領茂储有清邀
兰 亭 集 序
王羲之
雕 圈 空
王羲之,字逸 少,善书法,
有“书圣”之称,曾任右军将 军,世称“ 王右军”。东晋琅 琊临沂人,世居会稽山阴。
长于诗文,字、文任意而行, 得自然之妙,风格潇洒放脱。 后世将王羲之与钟繇并称为 “钟王”。王羲之曾经一度 做官,他关怀国事,在政治 上曾有积极用世的一面,后 辞官归田,以山水为娱,好 服食养性,胸怀旷达,为时 人敬重。
东床快婿: 东晋太尉郗鉴要为自己女儿找女婿,就
派一位门客到时任丞相的王导家选女婿。门客回来
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好,但是听到有人去选女 婿,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在东边床上敞开衣襟, 好像没有听到似的。”郗鉴说:“这正是一位好女 婿。”这个人就是王羲之。于是把女儿嫁给他。
“东床快婿”原本指王羲之。
∵入木三分: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 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 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解 题
1、《兰亭集》:见注释
修楔是古已有之的消灾祈福仪式,后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 雅聚的经典范式,他们在修楔后常“曲水流觞”,即大家分坐河 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取 杯饮酒。这种游戏非常古老,逸诗有云“羽觞随波泛”。
2、序:即“叙”“绪”“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 言”。一般说明书籍著述意旨、编写体例和作者情况。也有对作 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本文既属此类。“序” 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 序”。可以记叙、 议论、说明。这种“序”也叫“书 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 面的序,叫“诗 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 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 慢》。按撰写者的不同分为 “ 自 序”和 “代 序”。
后来又有了宴集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赠 序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清代典籍《古文观止》编写者之一吴楚材评价本文 “此文于苍凉慨叹之中,亦有无穷逸趣”,请找出 对应这两者情感的文字和关键字。
*1、乐
*2、痛
*3、悲
整体感知
第一段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 阴之兰亭,修楔事也。群贤毕 至 ,少长咸集。此地 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明确:抬头仰望广大无边的宇宙,低首俯视兴盛繁茂 的万物,借以纵目观赏,舒展胸怀,完全能够极尽视 听的欢乐,实在值得快乐啊!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
修楔事也
∵乃重修岳阳楼
∵修守战之具
∵乃修文德以来之
∵修身洁行
∵孙子膑脚,《兵法》修

高,长
举行
修理
修造
修整
使……有修养
、著、写
实词积累——修
列/修书一封
良辰:暮春之初
美景:淡雅美丽
赏心:天朗气清游目骋怀,
乐事:群贤觞咏畅叙幽情

夫人之相 与 ,俯 仰一世。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或因 寄所 托 ,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 万 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 遇 ,暂 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 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矣 。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 矣。岂不痛哉!
第二段
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终期于尽
死生亦大矣
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趣舍万殊
痛 静躁不同
修短随化
人生短促
乐境易逝
人生无常
终期于尽
写作背景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
“天下名士,少有全者”,因此保全性命成了 他们的生存前提。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追求 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 学盛行,清谈 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
为此有的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如竹 林七贤(嵇康,阮籍,向秀,刘伶,阮咸,山 涛,王戎);有的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
外”,如陶渊明。甚至有的佯狂而避世,在清 醒与沉醉里优游,在痛苦和癫狂里迷失。于是 就有了所谓的“魏晋风流”,例如《世说新语》 中记载的刘伶。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
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
诞 ,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 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 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 将有感于斯文!
第三段
Ω
时人:一死生、齐彭殇

后人:亦将有感
沧 桑 、
厚重
千古同悲
昔人:若合一契临文嗟悼
悲夫
第三段:阐明作序目的——悲
由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人生
世事的深入抒写。并对当时士大夫阶层崇尚
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思想进
行抨击,说明阐述生死观的必要。
乐 痛 悲
作序目的
千古同悲
代背景
死 生 无 常
录赏
事 雅
作者的悲哀之情是否消极悲观
虽然生死是人无法驾驭的自然规律,但是作者认为“一 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怎样生活才有意义,作者没有直面回答,但表示要
“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以期在暗淡的人世间留下会稽山 的一叶苍翠,在混浊的人事长河中溅进兰亭曲水的一脉清波。
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的体验都是
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才如此深
深地打动了我们。历史上大凡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
价值的人。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
才如此悲叹。这一写法也正是王羲之“消极其表,执着其里” 的体现 。
知其不可而为之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斗争是他生命第一要素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孔子曰“不知生,鸟 知死 ”王羲之对生命的 珍视,对精神自由的追
求,同样来自于对死亡的 超越。这也启迪我们要把 握当下,善待人生。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在1600多年的一个春天,三月三日,由 40多人组成的名流雅士团在浙江绍兴的兰亭 聚会。宴会热闹非凡,文人们争相赋诗,
王羲之即兴抒怀挥毫拨墨笔走龙蛇为诗 集作序,全文300多个字,20个之字各具情 态,各有特色,令人叹为观止。虽然他也多 次重写,但都无法与这次的相提并论。后来 为自己的7个儿子取名都带一个之字,王献 之王凝之王玄之王涣之王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