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3 21:4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永 遇 乐 京 口 北 固 亭 怀

辛弃疾
学习目标
1: 利用 “情境建构法”赏析全词,建构词人的世界, 体会词人的情感;
2 .利用“四步解构法”解析全诗,学会规范答题。
文本逻辑
逻辑
生活逻辑
何人
何地
何为
情境建构
依据文本 关注细节 合理推断 大胆补白
注释
1.本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
2.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刘裕的祖 先移居京口,他在这里起事,晚年推翻东晋
做了皇帝。
2.元嘉草草: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 草:轻率。南朝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 伐,遭受重创。
3.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 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
而 还 。
4.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 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兵锋南下,从长江 北岸瓜不山上建立行宫,后称“佛狸祠”
5..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被免职后, 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 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 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 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
“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 三遗矢(通假字,即屎)矣。”赵王以为廉 颇已老,遂不用。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如 虎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 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 扬 州 路 。 可 堪 回 首 , 佛 狸 祠 下 , 一 片 神 鸦 社 鼓 。 凭 谁 问 : 廉 颇 老 矣 ,
尚能饭否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①主要题材:
山水田园诗:王维《山居秋瞑》、
咏物诗:贺知章《咏柳》、
边塞诗:王昌龄《从军行》
怀古咏史:杜甫《蜀相》
送别诗:李白《赠汪伦》、
羁旅行役诗:杜甫《登高》
说理诗:苏轼《题西林壁》、
即事抒情诗: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酬赠应和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次要题材:
题画诗:《题许道宁画》 (2019年全国I 卷 )
闺怨诗:王昌龄《闺怨》
1、明 题材
(1)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
(2)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感悟昔盛 今衰;
(3)感慨个人遭遇;
(4)抨击统治者昏庸,针砭社会时弊。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 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 境。
(1)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建功立业 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2)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
(3)长年征战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惨 烈 ;
(4)征人思乡;
(5)对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 功的讽刺。
(1)战乱离散的痛苦。
(2)同情人民的疾苦。
(3)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
(4)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5)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
(1)依依不舍的留恋;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心志的告白。
(1)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
(2)思亲念友;
(3)思乡。
(1)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 自得 ;
(2)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3)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
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 情怀。
(1)怀才不遇;
(2)爱国情怀不得重用;
(3)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
(4)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 闷 ;
(5)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 境 界 ;
(6)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
(7)伤春悲秋。
送别诗 怀古咏史诗
羁旅行役诗 咏物诗
感情或态度--主旨
山水田园诗 边塞诗
人生感慨诗 忧国忧民诗
(即事抒情诗) (即事抒情诗)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 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 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并擒杀叛徒张 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但未被朝廷采纳。先后 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曾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 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 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作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 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被辛弃疾推辞。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 年六十八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 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 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 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 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4][68]有《稼轩长短 句》等传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66]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歌舞楼台,流风余韵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而去了
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 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 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 侵的战火烽烟。
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读 文 本
四步解诗句
形象
① 表 达 方 式 + ② 解 句 ( 先 概 括 , 后 分 析 语言) + ③ 技 巧 ( 分 析 ) + ④ 感 情 ( 主 旨 )
首联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写(解句) … . …,技巧(点明技巧+分析效果) … . …,表 达了 … ..感情(观点)。
颔联描写(记叙、议论、抒情),写(解句) … . …,技巧(点明技巧+分析效果) … . …,表 达了 … ..感情(观点)。
颈联抒情(记叙、描写、议论),写(解句) … . …,技巧(点明技巧+分析效果) … . …,表 达了 … ..感情(观点)。
尾联议论(记叙、描写、抒情),写(解句) … . … ,技巧(点明技巧+分析效果) … . ., 表达了……感情(观点)。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表达方式
议 论 抒 情
解句
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感慨再也找不到孙权
这样的英雄。“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 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北固亭”。
技巧
即景抒情(触景生情,即王国维所谓无我之境)
感情、主旨
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暗讽 南宋统治者无心北伐复国,一味苟且偷安。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表达方式
描 写 议 论
解句
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他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 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
了。一个“总”字,表明英雄业绩的葬送并非个别现象。(孙仲 谋以字称人,表达对英雄的敬仰)
技巧
感情、主旨
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表达方式
描写
解句
由描写刘裕的故居遗迹,引出对这个人物的缅怀之情。“斜阳草 树,寻常巷陌”,说明英雄出身低微,但这并不妨碍其建功立业。
“人道寄奴曾住”可以读出 当地百姓对于刘裕的亲切自 豪之感
技巧
感情、主旨
写出了对豪杰的倾慕。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表达方式
记 叙描 写 议 论
解句
精炼形象地写出刘裕率军北伐的气概和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事迹。
技巧
对比:刘裕的英雄事迹和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忍气吞声的 怯懦形成鲜明的对比
感情、主旨
对英雄业绩的歌颂,表达了词人对其由衷的倾慕之情,寄寓了词 人希望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同时暗含对南宋统治者的批判。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表达方式
记 叙描 写 议 论
解句
陈述史实,讲述了刘义隆北伐遭受重创这一典故。
技巧
用典。用历史典故,暗示当权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出 站,而必须做好准备再采取行动。
感情、主旨
对当权者告诫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表达方式
记 叙 描 写
解句
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径扬州时所见的惨状。
技巧
感情、主旨
表达了词人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对耻辱现状
的哀痛,含蓄地表明自己不会忘记耻辱,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表达方式
抒 情 描 写
解句
回忆往昔转入写眼前实景,表达了自己的隐忧
技巧
对比。和之前“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形成对比,,但
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
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痛心的事,借此表达对朝廷的不满。
感情、主旨
对于现状感到痛心,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
也表达了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凭 谁 问 : 廉 颇 老 矣 , 尚 能 饭 否 表达方式
抒情
解句
用廉颇的典故来表达个人情感。
技巧
用典。用廉颇当时的状态,表现自己渴望如廉颇一样,老骥伏枥,
报效祖国。用廉颇不被任用的状况,表现自己英雄迟暮、壮志难
酬的苍凉感。
感 情 、 主 旨
报国的热情,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沉郁悲愤之情
豪放派
壮志难酬
壮志豪情 失意之时的旷达之情
英雄豪杰
个人的境遇
壮阔之景
气势雄浑 英雄豪杰
意境沉郁
豪放派
报国的壮志豪情 失落不满和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