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1月期末模拟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8分。
1.年月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搭载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奔向太空。下列情况中神舟十三号一定可视为质点的是( )
A. 估算飞船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的时间 B. 使用推进器使飞船转弯时
C. 飞船与空间站进行对接时 D. 宇航员进入飞船时
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采用实验方法产生阿秒脉冲光的技术”,阿秒脉冲光是一种非常短的光脉冲,其持续时间在阿秒的量级,即,则( )
A. 阿秒是导出单位 B. 阿秒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C. 阿秒对应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量 D. 阿秒对应的物理量是矢量
3.一物体以初速度为做匀减速运动,第内通过的位移为,第内通过的位移为,又经过位移物体的速度减小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初速度的大小为 B. 加速度的大小为
C. 位移的大小为 D. 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年春节联欢晚会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如图所示,书法家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白纸,为防打滑,他在白纸的左侧靠近边缘处用镇纸压住。书写“龙”字“一”这一笔画时,在向右行笔的过程中镇纸和白纸都保持静止,则( )
A. 毛笔对白纸的摩擦力向左
B. 白纸对镇纸的摩擦力向右
C. 桌面对白纸的摩擦力向左
D. 桌面对白纸的摩擦力小于毛笔对白纸的摩擦力
5.我国高铁技术全球领先,高铁使人们出行更加便捷,速度快,安全性高。小明同学在高铁上发现列车启动过程中杯中水面的形状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6.如图所示为一同学在网上发现的一幅新能源汽车的漫画,有关这幅漫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磁铁对铁块的作用力大于铁块对磁铁的作用力
B. 磁铁对铁块的作用力大小等于铁块对磁铁的作用力
C.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种设计能使汽车向前运动
D. 只要磁铁的磁性足够强,汽车就可以一直运动下去
7.杭州复兴号亚运会动车组由节车厢组成,为动拖的分散型车组,其中第、、、节车厢带动力,其余节车厢不带动力。若每节车厢的质量均相同,在平直轨道上运行时、每节动力车厢的牵引力均相同,每节车厢受到的阻力均相同。已知动车组在平直轨道上匀加速运行时,、节车厢之间的作用力为。则、节车厢之间的作用力和、节车厢之间的作用力分别为( )
A. , B. ,
C. , D. ,
8.如图所示为建筑工地上搬运石板用的“夹钳车”,工人用夹钳夹住石板并吊离地面,然后推动夹钳车沿直线匀速前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石板受到个力的作用
B. 夹钳夹的越紧,石板受的摩擦力越大
C. 石板被吊离地面的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
D. 匀速前进过程中,夹钳对石板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9.如图、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两点,滑轮下方用细线悬挂一物体,物体最初静止在最低处,现对物体施加适当的拉力,使它在竖直面内缓慢向右上方移动,若悬挂物体的细线拉力大小始终不变,不计一切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拉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 拉力的大小逐渐增大
C. 轻绳中的张力逐渐减小 D. 轻绳中的张力逐渐增大
10.如图所示,正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的车厢底部有一质量为的箱子,箱子与车厢底部的动摩擦因数为。在车厢的顶部用细线悬挂一质量为的小球,某段时间内,乘客发现细线与竖直方向成角保持不变,而箱子则始终相对于车厢静止。则( )
A. 车厢可能向左行驶 B. 车厢加速度的大小为
C. 箱子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 D. 箱子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
11.为了备战年东京奥运会,我国羽毛球运动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原地纵跳摸高训练。已知质量的运动员原地静止站立不起跳摸高为,比赛过程中,该运动员先下蹲,重心下降,经过充分调整后,发力跳起摸到了的高度。若运动员起跳过程视为匀加速运动,忽略空气阻力影响,取。则( )
A. 运动员起跳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B. 起跳过程的平均速度比离地上升到最高点过程的平均速度大
C. 起跳过程中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为
D. 从开始起跳到双脚落地需要
12.如图,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以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则图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运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7分。
13.“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和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图乙中的与两力中,方向一定沿方向的是______。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有______。
A.弹簧秤的中心轴线必须要沿着细线方向
B.两个分力、间夹角要尽量大些
C.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D.间距离要适当,将橡皮筋拉至结点时,拉力要适当大些
14.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请思考并完成相关内容:
实验时,为平衡摩擦力,以下操作正确的是______。
A.连着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
B.连着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缓慢沿木板做直线运动
C.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
D.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缓慢沿木板做直线运动
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由此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一组同学在保持木板水平时,研究小车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得到如图丙中所示的图线。则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______,小车质量______。若该小组完成实验后,得到的图线如图丙中所示,则原因可能是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
15.如图所示,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乙车在甲车前方处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甲车此时速度为,做加速度大小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甲、乙车上安装有信号发射与接收装置,当甲、乙两车距离超过时,甲、乙车不能接受到彼此通讯信号。求:
在甲车追上乙车之前,甲、乙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为多少?
甲车追上乙车的时间为多少?
在第问条件下,当甲、乙两车距离最大时,乙车立即刹车,加速度大小为,甲车继续以加速度匀加速运动,求在甲车追上乙车之前两车能维持通信的时间。
16.如图所示,质量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另一个质量的小滑块,以的初速度滑上木板,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取
若木板固定,求小滑块在木板上滑动的时间.
若木板不固定,求小滑块自滑上木板到相对木板处于静止的过程中,小滑块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
若木板不固定,求木板相对地面运动位移的最大值.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7.如图所示,机动车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是城市文明和交通规范的体现。司机小明驾驶汽车以约为的速度,在平直的城市道路上沿直线行驶,他看到斑马线有行人后立即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刹车,车停住时车头刚好碰到斑马线,等待行人后人已走过,又用了时间匀加速至原来的速度。设开始刹车时为计时起点即,求:
汽车第末的瞬时速度大小;
汽车前内的位移大小;
从开始刹车到恢复原速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
18.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运动项目,通过雪地输送带将滑雪者送到山坡雪道顶端,如图所示。如图所示,为一简化的雪道模型,段为长、倾角的山坡雪道,段为水平雪道,与平滑相连。一位质量含装备的滑雪者从山坡雪道顶端处从静止开始自由滑下,到达底端后进入水平雪道已知雪橇与水平雪道和山坡雪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忽略空气阻力,取,,。
如果滑雪者没有任何助力动作。求滑雪者在山坡雪道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
为了使滑雪者利用雪橇与雪道间的摩擦停下来,水平雪道的长度至少为多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平衡摩擦力过度
15.解:当甲、乙车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设经过时间,两车共速,则
解得
最大距离为
代入数据得
设甲追上乙的时间为,则:
乙的位移:
又:
解得
在甲、乙车共速之前,在时刻两车第一次相距,依题意有
解得
能保持通信的时间为
在甲、乙车共速之后,再经过时间,两车第二次相距,依题意有
解得
设再经过时间,甲车追上乙车
解得
此时乙车速度未减至零,符合题意此阶段,两车能保持通信的时间为
故在乙车停止运动之前,两车能够维持通信的时间为
解得:
答:在甲车追上乙车之前,甲、乙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为;
甲车追上乙车的时间为;
在甲车追上乙车之前两车能维持通信的时间是。
16.解:设滑块在木板上滑动时的加速度为,滑动的时间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由两式得:
设滑块与木板相对静止达共同速度时的速度为,所需的时间为,木板滑动时的加速度为,滑块相对于地面的位移为.
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由式得:,.
设滑块与木板达共同速度时,木板相对地面的位移为,达共同速度后的加速度为发生的位移为,则有:
由式及代入有关数据得:,
木板相对于地面位移的最大值
答:小滑块在木板上滑动的时间为.
小滑块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为.
木板相对地面运动位移的最大值为.
17.解: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有:
制动至速度为零的时间为:
所以由得内的位移为:;
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为:
得:
平均速度为:;
答:求小明与车末的瞬时速度为;
求小明与车内的位移为;
求从开始制动到恢复原速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8.解:滑雪者在山坡雪道下滑时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三个力作用,如图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解得;
设滑雪者滑到在点时的速度为,则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可得:
滑雪者在水平雪道上滑行的合外力大小为,故滑雪者在水平雪道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在水平雪道上,由运动学公式有
联立解得;即水平雪道的长度至少为。
答:
滑雪者在山坡雪道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为了使滑雪者利用雪橇与雪道间的摩擦停下来,水平雪道的长度至少为。
第1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