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1(课件+课时训练+单元检测):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1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1(课件+课时训练+单元检测):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1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4-18 19:22:38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7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物质的分类
1.实验室里有4个药品橱,已经存放以下物品:
药品橱
甲橱
乙橱
丙橱
丁橱
药品
盐酸、
硫酸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红磷、硫
铜、锌
实验室新购进一些铁粉,应该将这些铁粉放在(  )
                
A.甲橱 B.乙橱
C.丙橱 D.丁橱
解析:甲橱存放的是酸,乙橱存放的是碱,丙橱存放的是非金属单质,丁橱存放的是金属单质。铁是金属单质,故应放在丁橱中。
答案:D
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NaOH
H2SO4
BaCO3
B
纯碱
H2S
石灰石
C
NaOH
NaHSO4
CaCl2
D
KOH
HNO3
CaO
解析:纯碱(Na2CO3)属于盐,NaHSO4属于酸式盐,CaO属于碱性氧化物。
答案:A
3.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碱
D.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解析: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我们熟悉的高锰酸钾对应的酸——高锰酸的酸酐Mn2O7就是金属氧化物,但它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是不成盐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都能与水直接化合生成相应的碱,如MgO是碱性氧化物,但它不能直接与水发生反应生成Mg(OH)2;酸性氧化物也不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相应的酸,例如SiO2不能与水直接化合生成硅酸。
答案:B
4.以Fe、CuO、CuCl2溶液、盐酸、氢氧化钾溶液为反应物,两两间可发生的反应有(  )
A.6个 B.5个
C.4个 D.3个
解析:反应有Fe分别与CuCl2溶液、盐酸;CuO与盐酸;CuCl2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盐酸与氢氧化钾溶液。
答案:B
5.双氧水(H2O2)是隐形眼镜的洗液成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它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的
C.它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它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的
解析:H2O2是纯净物,不是由H2、O2组成的混合物,A错;元素只有“种类”的概念而没有“个数”的概念,B错;一个H2O2分子是由2个H原子和2个O原子构成的,D错。
答案:C
6.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可直接反应生成盐的是(  )
①金属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非金属 ⑤酸性氧化物 ⑥酸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金属可与非金属、酸、盐反应直接生成盐,碱性氧化物可与酸、酸性氧化物反应直接生成盐,碱可与酸、酸性氧化物、盐等反应直接生成盐,非金属可与金属、碱、盐等反应直接生成盐,酸性氧化物可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直接生成盐,酸可与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等反应直接生成盐。
答案:D
7.Ⅰ.请指出下述说法错误的原因:
(1)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
(2)非金属氧化物肯定是酸性氧化物 ;?
(3)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4)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Ⅱ.现有下列八种物质:①纯碱溶液;②盐酸;③稀硫酸;④氯化钙溶液;⑤烧碱溶液;⑥二氧化硫;⑦氧化铁;⑧氢氧化铁。按照下列要求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无氧酸和钠盐 。?
(2)碱与无氧酸 。?
(3)两种盐溶液 。?
(4)酸性氧化物与可溶性碱 。?
(5)含氧酸与不溶性碱 。?
答案:Ⅰ.(1)金属氧化物并不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属于酸性氧化物
(2)CO、NO、H2O等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但不是酸性氧化物
(3)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但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4)Na2O2也能与酸反应,但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Ⅱ.(1)Na2CO3+2HCl2NaCl+CO2↑+H2O
(2)NaOH+HClNaCl+H2O或Fe(OH)3+3HClFeCl3+3H2O
(3)Na2CO3+CaCl2CaCO3↓+2NaCl
(4)SO2+2NaOHNa2SO3+H2O
(5)3H2SO4+2Fe(OH)3Fe2(SO4)3+6H2O
8.(1)某同学将浓硫酸、NaOH固体、生石灰、P2O5固体等物质划分为一类。该同学的分类依据为    。?
A.酸类 B.碱类
C.氧化物 D.干燥剂
(2)生石灰属于    。?
A.酸 B.碱 C.盐 D.纯净物 E.化合物 F.金属氧化物 G.非金属氧化物 H.碱性氧化物
I.酸性氧化物
(3)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                  。?
(4)生石灰还可以与二氧化碳、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解析:浓硫酸、NaOH固体、生石灰、P2O5固体等物质都是干燥剂;生石灰属于纯净物、化合物、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CaO+H2OCa(OH)2,常作干燥剂;生石灰与二氧化碳及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CaO+CO2CaCO3、CaO+2HClCaCl2+H2O。
答案:(1)D (2)D、E、F、H
(3)CaO+H2OCa(OH)2
(4)CaO+CO2CaCO3
CaO+2HClCaCl2+H2O
9.对牙膏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1)下表列出了两种牙膏中的摩擦剂,请在表中填写两种摩擦剂所属的物质类别。
牙膏
珍珠王防臭牙膏
中华透明牙膏
摩擦剂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摩擦剂的物质类别(指酸、碱、盐、氧化物)
(2)根据你的推测,牙膏摩擦剂的溶解性是    (填“易溶”或“难溶”)。?
(3)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甲同学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图为:
石灰石生石灰石灰水
碳酸钙
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③ 。?
(4)乙同学的实验方案为:
石灰石氯化钙碳酸钙
其优点为 。?
解析:从酸、碱、盐、氧化物的角度来分,CaCO3属于盐,SiO2属于氧化物。对比甲、乙两同学的实验方案可知,乙同学方案中做到了节能减排,即消耗能量少,产生的温室气体较少。
答案:(1)盐 氧化物
(2)难溶
(3)①CaCO3CaO+CO2↑ ②CaO+H2O Ca(OH)2 ③Ca(OH)2+Na2CO3CaCO3↓+2NaOH
(4)消耗能量少,对环境污染小
课件28张PPT。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在物质中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合态。
2.元素与物质的多样性
(1)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单质也可以形成化合物。如氧元素可以形成单质O2和O3;也可以和氢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H2O和H2O2。在单质中元素是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在化合物中元素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的。
(2)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一种或几种单质,如碳元素的单质有石墨、金刚石、C60,这三种物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3)相同的多种元素也可以形成一种或几种不同的化合物,如:碳、氧元素可以形成CO、CO2等化合物。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预习交流1
1.“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的说法正确吗?
答案:不正确,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也只有一种元素。只有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一定是单质。
2.金刚石转变成石墨是什么变化?
答案:金刚石和石墨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所以二者之间的转变是化学变化。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意义
(1)研究同类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有利于我们找到物质的变化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去发现和制备新的物质。
(2)研究不同类别的物质,有利于我们把握物质本身的属性,寻找各类物质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
2.物质分类标准的研究
(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3.物质分类的方法
(1)交叉分类法: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例如: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2)树状分类法:
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再进行分类的方法,例如: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预习交流2
1.CO是酸性氧化物吗?
答案:CO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O不是酸性氧化物。
2.Na2O2是碱性氧化物吗?
答案:Na2O2与酸反应除生成盐和水外,还有氧气生成,所以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问题导学即时检测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的性质
活动与探究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根据以上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并结合所学化学知识思考:金属、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碱和盐分别能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
答案:
(1)金属的化学通性:
问题导学即时检测(2)氧化物的化学通性:问题导学即时检测(3)酸的化学通性:(4)碱的化学通性:问题导学即时检测(5)盐的化学通性:问题导学即时检测2.金属氧化物是否都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是否都是酸性氧化物?
答案:碱性氧化物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部分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如CaO、CuO等,也有的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还有的金属氧化物较特殊,如Na2O2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属于过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SO2、CO2等,也有的非金属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H2O是不成盐氧化物,还有的非金属氧化物较特殊,如H2O2是过氧化物。问题导学即时检测迁移与应用
例题将稀盐酸分别加入各试管进行下列3组实验(如下图所示):
(1)根据实验及现象,分析和归纳而得出的结论有(至少答3条):
① ;?② ;?③ 。?
(2)指出上述实验中有关物质及反应在实验室、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至少答3条):
① ;?② ;?③ 。?问题导学即时检测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答案有多种,题目要求至少答出3条,可在分析、比较和归纳的基础上答出最有把握的3条。在解答(1)时,要特别注意:得出的结论必须与同组实验有关,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或规律性,切忌将某一个具体实验现象或结论作为答案;在问题(2)中,按照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联系实际归纳得出。
答案:(1)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酸能与较活泼金属反应 酸不能与某些不活泼金属反应 酸能跟某些盐反应等(答出3条即可)
(2)稀盐酸可用于除铁锈 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H2 氯化钡溶液可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CO2 用稀盐酸检验碳酸根离子等(答出3条即可)问题导学即时检测迁移训练请在下列空白处填写物质的化学式或物质的颜色:
(1)实验室常用    来检验水的存在,现象是 ? 。?
(2)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上图中由Cu制取碱(蓝色)的过程 。?问题导学即时检测答案:CuO CuSO4 CuSO4·5H2O Cu2(OH)2CO3
Cu(OH)2 紫红
(1)白色CuSO4粉末 白色粉末变成蓝色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之间的关系:问题导学即时检测(2)不是所有的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如CO、CuO、Fe2O3等不与水反应。
(3)非金属氧化物并不全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金属氧化物也不全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属于酸性氧化物,Na2O2属于特殊的氧化物。
(4)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1.下列物质中,碳元素全部以游离态存在的是(  )
A.碳酸钙、石墨、二氧化碳
B.金刚石、石墨、C60
C.一氧化碳、金刚石、炭黑
D.碳酸氢钠、甲烷、金刚砂(SiC)
解析:A项中碳酸钙、二氧化碳都是碳的化合态;C项中一氧化碳是碳的化合态;D项中三种物质均为碳的化合态。
答案:B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2.在一定条件下,跟酸、碱、盐都能反应的物质是(  )
A.K2O B.CaCO3 C.Na2CO3 D.CO2
答案:C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3.现有下列物质:
①钠(Na) ②氯气(Cl2) ③氯化铁(FeCl3)溶液 ④碳酸钙(CaCO3) ⑤氧化钙(CaO) ⑥氢氧化钠(NaOH)⑦硫酸(H2SO4) ⑧葡萄糖(C6H12O6)
请将上述物质按下列要求分类,并将其序号填入空白处:
按组成分类,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酸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盐的是    。?
答案:①② ⑤ ⑦ ⑥ ④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4.下表有3组物质,每组均有甲、乙、丙三种物质(酸、碱、盐均为溶液)
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
(1)第Ⅲ组中有一种物质能与第    组中的所有物质反应,这种物质是    。?
(2)不能跟第Ⅰ组中任何物质发生反应的第    组物质中的    ;能与第Ⅲ组中的所有物质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 、? 。?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解析:依据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可解此题。
答案:(1)Ⅰ H2SO4
(2)Ⅱ NaOH 课时训练8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1.英国《自然》杂志曾发表过有关纳米的文章,科学家用DNA制造出一种臂长只有7 nm的纳米级镊子,这种镊子能钳起分子或原子,并对它们随意组合。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与纳米级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解析:
答案:D
2.关于分散系,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状态不同(固、液、气),它们之间可有9种组合方式
B.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分散系可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C.溶液是稳定的分散系,放置后不会生成沉淀;而胶体是不稳定的分散系,放置会生成沉淀
D.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光亮“通路”
解析:由于胶体粒子通过吸附带有电荷,同种电荷之间存在静电排斥力,所以胶体具有介稳性,放置时不会生成沉淀,C不正确。
答案:C
3.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
B.胶体微粒带电荷,所以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解析: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时,无丁达尔现象,但照射Fe(OH)3胶体时出现丁达尔现象,故C不正确。
答案:C
4.Fe(OH)3胶体与MgCl2溶液共同的性质是(  )
A.两者都有丁达尔现象
B.都不稳定,温度不变,密闭放置一段时间都可产生沉淀
C.两者都能透过滤纸
D.都很稳定,其中Fe(OH)3胶体比MgCl2溶液更稳定
解析:只有胶体分散系具有丁达尔现象,溶液不具有,A错;溶液和胶体两种分散系都比较稳定,溶液比胶体更稳定,B、D均不对;溶液和胶体均能透过滤纸,C对。
答案:C
5.在水泥、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以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种做法应用的原理是(  )
A.丁达尔现象 B.电泳
C.渗析 D.聚沉
解析:由题给条件可知:该烟尘为气溶胶,在高压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向某一电极运动,减少了大气污染,它应用了电泳原理。
答案:B
6.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现有淀粉和Na2SO4的混合液,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下列说法能证明半透膜袋完好无损的是(  )
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不变蓝
C.加入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碘水变蓝
解析: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若半透膜完好无损,则烧杯中的液体应不含有淀粉,加入碘水不变蓝,故B正确。
答案:B
7.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有关的是(  )
①晨雾中看见叶缝透过光束的通路 
②用明矾净水 
③静电选矿 
④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⑤一支钢笔使用不同牌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⑥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⑦用可见光束可以鉴别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和溴水
A.①②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⑦
C.①②③⑤⑥⑦ D.全部都有关
解析:①⑦为胶体的丁达尔效应;②利用了胶体的吸附性;③利用了胶体粒子带电,能电泳的性质;④发生了复分解反应;⑤为胶体的聚沉;⑥利用渗析提纯血液胶体。
答案:C
8.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5.5~36 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
D.给分散系通直流电时,阳极周围黑色加深
解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A错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Fe2O3为红棕色,而磁流体为黑色,C错误;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胶粒带正电荷,电泳时阴极附近黑色加深,D错误。
答案:B
9.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1)如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氢氧化铁胶体丁达尔效应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    ,原因是        (试从分散系的分类进行讨论说明)。?
(2)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         ,理由是 。?
(3)去树林观察丁达尔效应有诸多不便,聪明的你想出了许多在家里看到丁达尔效应的方法,其中最简单、最环保的方法是 。?
答案:(1)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 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2)清晨 水被太阳加热,形成水雾,可能构成1~100 nm的分散质,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3)打开暖瓶(加热水)让水蒸气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
10.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
A.冷水 B.沸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
(2)现有甲、乙两名同学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
①甲同学的操作是:取一小烧杯,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饱和溶液,用玻璃棒搅拌,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请评价该操作是否正确 。?
②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煮沸10分钟,请评价是否正确 。?
(3)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
(4)怎样检验制备的物质是否为胶体? 。?
(5)取少量你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加入(NH4)2SO4溶液,现象是       ,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    。?
(6)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胶粒直径小于1 nm
B.胶粒带正电荷
C.胶粒做布朗运动
D.胶粒能透过滤纸
答案:(1)B
(2)不正确 不正确
(3)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4)利用丁达尔效应:让一束光线通过制得的物质,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已经制得胶体
(5)产生红褐色沉淀 聚沉
(6)B
课件24张PPT。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预习交流1
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案: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二、胶体的性质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预习交流2
1.如何鉴别溶液与胶体?
答案:利用丁达尔现象进行胶体与溶液的鉴别,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没有丁达尔现象。
2.胶体带电吗?
答案:胶体微粒的比表面积大,通过吸附带电离子而带有电荷,但胶体呈电中性。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一、胶体的性质与制备
活动与探究
1.用激光笔照射下列分散系:
①牛奶 ②食盐水 ③豆浆 ④蔗糖水 ⑤白酒 ⑥胶水 ⑦稀硫酸 ⑧硫酸铜溶液 ⑨果冻 ⑩新鲜的鸡血  浑浊的黄河水
根据你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分散系中哪些能看到光亮的通路?
(2)谈一谈你如何区别溶液与胶体,胶体与浊液?
答案:(1)能产生光亮的通路的有①③⑥⑨⑩。
(2)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与溶液;利用分散系的稳定性来区分胶体与浊液。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2.完成下列四个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方案:
甲:将1~2 mL饱和FeCl3溶液逐滴滴到20 mL 0.5 mol·L-1 NaOH溶液中;
乙:将1~2 mL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20 mL沸水中,并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
丙:将1~2 mL饱和FeCl3溶液逐滴加入到20 mL冷水中,再加热至沸腾;
丁:将1~2 mL沸水加入到1~2 mL FeCl3饱和溶液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上述四个实验方案都能获得成功吗?如何验证哪种方案能够获得成功?
答案:只有乙方案能够获得成功;利用丁达尔效应:让一束光线分别通过制得的分散系,只有乙方案从侧面能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3.制取Fe(OH)3胶体时,能否过度加热,为什么?
答案:不能过度加热,因为过度加热会造成Fe(OH)3胶体的聚沉。
4.制取Fe(OH)3胶体时,能否用玻璃棒搅拌,为什么?
答案:制取Fe(OH)3胶体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因为搅拌容易使Fe(OH)3胶体微粒形成大颗粒沉淀析出。
5.制取Fe(OH)3胶体时,能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制Fe(OH)3胶体吗?
答案:不能,因为自来水中的带电离子会使Fe(OH)3胶体微粒聚沉生成Fe(OH)3沉淀。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迁移与应用
例1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属于物理变化
B.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1 nm=10-9 m),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C.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会产生沉淀而后沉淀逐渐溶解
D.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粒子带电荷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解析:A项鸡蛋清溶液属于胶体,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胶体聚沉,并且属于物理变化;B项胶体属于一种分散系,而纳米材料不是;C项属于胶体的聚沉,即在胶体中加电解质,电解质电离产生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中和了胶粒所带的电荷,消除了胶粒间的相互斥力,从而使胶体发生聚沉,形成大颗粒而沉淀,Fe(OH)3胶体沉淀后又和后续加入的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Fe2(SO4)3,沉淀溶解;D项烟尘粒子形成的分散系为气溶胶,胶粒带电,所以可以利用高压电除尘。
答案:B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迁移训练1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
A.丁达尔现象
B.可以通过滤纸
C.布朗运动
D.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
解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就是胶体微粒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
答案:D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二、胶体的提纯
活动与探究
1.把淀粉和NaCl溶液装入半透膜袋,浸入蒸馏水中进行渗析如图。试完成下列问题:
(1)证明淀粉未透过半透膜而Cl-已透过半透膜的实验方法是 。?
(2)证明淀粉与NaCl溶液已分离完全的实验方法是 。?
答案:(1)取渗析后烧杯中的少许液体,滴加少量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Cl-已透过半透膜,再加入少量碘水,若不变蓝,证明淀粉未能透过半透膜
(2)将半透膜袋再浸入另一份蒸馏水中,片刻后取出半透膜袋,向烧杯中滴入AgNO3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淀粉与NaCl已分离完全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2.用什么方法可以将胶体与溶液分离?
答案:用渗析的方法可以分离胶体与溶液,因为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粒子可以通过半透膜。
3.用什么方法可以将胶体与浊液分离?
答案: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分离胶体和浊液,因为胶体粒子可以通过滤纸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迁移与应用
例2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粒不能通过滤纸
C.胶粒能对光产生散射现象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解析:胶体是一种比较稳定、均一的分散系,静置不易产生沉淀,A、D均错;胶粒能够通过滤纸,B错;丁达尔效应是胶粒对光产生的散射现象,C对。
答案:C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迁移训练2如图所示,烧杯内装有蒸馏水,下部封有半透膜的长颈漏斗内装有淀粉和食盐溶液,漏斗颈内的液面略高于烧杯内蒸馏水的液面,过一段时间后用碘水和硝酸银溶液分别检验蒸馏水中的物质,整个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漏斗颈内液面下降
B.漏斗颈内液面上升
C.烧杯内液体遇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
D.烧杯内液体遇碘水变蓝
解析:因Na+、Cl-能透过半透膜而进入蒸馏水中,使蒸馏水中含有Na+、Cl-,故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同时烧杯内液体密度增大,漏斗内液体密度减小,故漏斗颈内液面上升;而淀粉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故烧杯内液体遇碘水不变蓝。
答案:B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1.著名歌手那英在歌中唱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下列有关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是溶液,能永久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B.雾是胶体,一段时间内能稳定存在
C.雾是乳浊液,不能稳定存在
D.雾是悬浊液,在空气中能沉降
解析:雾是胶体,它是较稳定的分散系,但不能在空气中永久存在。
答案:B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②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⑥
解析: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应具有胶体的性质,故选A。
答案:A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3.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向胶体中加蔗糖溶液,产生聚沉现象
B.可见光透过胶体时,发生丁达尔现象
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分子、离子通过
D.胶体微粒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泳现象
解析:向胶体中加入含阴、阳离子的盐或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都可产生聚沉现象。蔗糖溶液不含阴、阳离子,不能使胶体发生聚沉。
答案:A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4.将1 mol·L-1的FeCl3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液体变为     色,得到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用此分散系进行实验:
(1)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棒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颜色    ,这表明    ,这种现象称为    。?
(2)向其中加入饱和的(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
(3)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      ;原因是 。?
(4)提纯此分散系的方法叫 。?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下列事实不能用胶体的知识来解释的是    。?
A.用某些含铝的化合物作净水剂
B.医学上的血液透析
C.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E.水田使用NH4NO3的肥效较差
F.向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解析:(1)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通电时Fe(OH)3胶体粒子会向阴极移动,所以阴极附近颜色变深;(2)硫酸铵是电解质,加入硫酸铵会使Fe(OH)3胶体发生聚沉;(3)向Fe(OH)3胶体中加入稀硫酸时,首先发生胶体的聚沉,然后Fe(OH)3与稀硫酸发生反应使沉淀溶解。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课时训练9 电解质及其电离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石墨均能导电,所以它们均是电解质
B.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
C.液态HCl、固体NaCl均不能导电,所以HCl、NaCl均是非电解质
D.蔗糖、酒精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所以它们均是非电解质
解析:铜和石墨属于单质,A不正确;NH3、CO2溶于水时能和水反应生成电解质,但二者本身不是电解质,B不正确;HCl、NaCl溶于水时可以电离出导电的离子,所以它们是电解质,C不正确。
答案: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B.电解质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
C.氧化物都是电解质
D.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
解析:酸、碱、盐都是电解质,A对;电解质不一定都易溶于水,如BaSO4、CaCO3等,B错;CO2、SO2、SO3等都是非电解质,C错;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都属于电解质,D错。
答案:A
3.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
A
B
C
D
强电解质
Fe
NaCl
CaCO3
HNO3
弱电解质
CH3COOH
NH3
H3PO4
Fe(OH)3
非电解质
C12H22O11
BaSO4
C2H5OH
H2O
解析:A中的Fe属于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又不属于非电解质;B中NH3属于非电解质,BaSO4属于强电解质;D中的H2O属于弱电解质;只有C正确。
答案:C
4.体操运动员比赛前为了防滑,常在手掌上涂抹白色的粉末——碳酸镁,以下有关碳酸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含有3种元素 ②所含元素均处于游离态 ③属于氧化物 ④属于盐 ⑤属于电解质 ⑥属于非电解质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⑥
解析:碳酸镁属于盐类,是电解质,所含元素均以化合态存在。
答案:A
5.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Na2CO32Na++C
B.MgSO4Mg2++S
C.NaHCO3Na++H++C
D.NaHSO4Na++H++S
解析:A项,电解质的电离条件不是通电;C项,HC不能拆;D项,HS在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答案:B
6.向盛有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强度I表示)近似的用下图中的曲线表示是(  )
解析:Ba(OH)2属于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加入稀硫酸时,由于Ba(OH)2和硫酸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弱电解质水,所以溶液的导电能力逐渐减弱,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导电能力最弱;继续加入稀硫酸时,由于硫酸是强电解质,所以溶液的导电性又会不断增强,故选C。
答案:C
7.经实验测得某溶液由Mg2+、Al3+、S、Cl-四种离子组成,其中Mg2+、Al3+、S个数比为3∶3∶1,则可推断出该溶液中Al3+、S、Cl-个数比为(  )
A.1∶3∶13 B.3∶1∶1
C.3∶1∶13 D.1∶3∶4
解析:根据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求解。
答案:C
8.下列物质:a.NaCl b.稀硫酸 c.酒精溶液 d.Fe 
e.NaOH溶液 f.蔗糖溶液 g.KNO3 h.醋酸溶液 
i.石墨 j.CO2 k.NH3 l.BaSO4 m.Cl2
以上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字母代号)    ;属于电解质的有    ;是电解质但不溶于水的有    ;是非电解质的有    ;能够导电的有    ;因自由离子定向移动而导电的有    ;因自由电子定向移动而导电的有    ;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本身也不导电的有    。?
解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混合物和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因为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金属单质导电是因为有自由电子。
答案:b、c、e、f、h a、g、l l j、k b、d、e、h、i b、e、h d、i c、f、m
9.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Ba(OH)2: 。?
H2SO4: 。?
NaHSO4: 。?
KAl(SO4)2: 。?
答案:Ba(OH)2Ba2++2OH- H2SO42H++S NaHSO4Na++H++S KAl(SO4)2K++Al3++2S
10.硫酸氢钠(NaHSO4)通常情况下为晶体,易溶于水。硫酸氢钠溶于水电离出三种不同的离子,溶液显酸性;硫酸氢钠受热熔化后只能电离出两种不同的离子。
(1)硫酸氢钠在水中电离的方程式是                    。?
(2)硫酸氢钠在熔融状态下电离的方程式是                  。?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硫酸氢钠属于酸
B.硫酸氢钠属于盐
C.硫酸氢钠属于电解质
D.硫酸氢钠溶液跟锌单质反应生成氢气
解析:硫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SO4,它溶于水电离出三种不同的离子,且溶液显酸性,硫酸氢钠在水中电离出的离子是Na+、H+和S。硫酸氢钠在熔融状态下只能电离出两种不同的离子,这两种离子是Na+和HS。由硫酸氢钠在水中的电离结果可知,硫酸氢钠既属于盐又属于电解质,不属于酸;硫酸氢钠溶液中存在大量H+,能跟锌单质反应生成氢气。
答案:(1)NaHSO4Na++H++S
(2)NaHSO4Na++HS
(3)A
课件27张PPT。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预习交流1
1.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吗?
答案:不一定。电解质是化合物,而Cu和稀盐酸都可以导电,但是Cu属于单质,盐酸属于混合物。
2.电解质一定能导电吗?
答案:不一定。NaCl晶体是电解质,但是NaCl晶体中的Na+和Cl-不能自由移动,所以NaCl晶体不能导电。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二、电解质的电离
1.概念:电解质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2.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3.从电离的角度归纳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活动与探究
分别用相同浓度的①蔗糖溶液、②盐酸、③氢氧化钠溶液、④氯化钠溶液、⑤酒精溶液做导电性对比实验。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迁移与应用
例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固体硝酸钾不导电,所以硝酸钾是非电解质
B.铜丝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C.硫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硫化氢是电解质
D.C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解析:固体硝酸钾虽然不导电,但是溶于水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固体硝酸钾是电解质;铜丝是单质,不是电解质;CO2溶于水能导电,是由于其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导电,所以CO2是非电解质。
答案:C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迁移训练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解质在水中一定能导电
B.纯水的导电性很差,所以水不是电解质
C.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及所带电荷的多少
D.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出Na+与Cl-
解析:电解质在水中不一定导电,如BaSO4,A错;水是电解质,B错;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及所带电荷的多少,C对;NaCl固体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Na+和Cl-,而不是电流的作用,D错。
答案:C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2)判断一种物质是电解质或非电解质的一般思路:
①看物质是否是化合物,若不是化合物,则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若是化合物,再看该物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导电则为电解质,不导电则为非电解质。需要说明的是,SO2、SO3、CO2、NH3等溶于水后形成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是由于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H2SO4、H2CO3、NH3·H2O发生电离而导电,因此它们本身是非电解质。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活动与探究
同浓度盐酸和醋酸的导电性比较: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1.同浓度盐酸和醋酸为什么灯泡亮度不同呢?如何通过化学用语来表示二者的区别?
答案:HCl和CH3COOH都是电解质,所以二者的水溶液都能导电;但是由于氯化氢在水中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而醋酸在水中只是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因此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含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不同,两种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同。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用“ ”连接,而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用“ ”连接。
2.BaSO4、Ca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它们的水溶液几乎不导电,它们是弱电解质吗?
答案:电解质的强弱与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没有关系,尽管BaSO4、CaCO3难溶于水,但由于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因此BaSO4、CaCO3仍然是强电解质。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3.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吗?
答案: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只取决于相同条件下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和其所带电荷的多少,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如CaCO3、AgCl等。
4.如何判断强弱电解质?
答案:一般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去判断电解质的强弱。一般地,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属于强电解质;弱酸、弱碱和水属于弱电解质。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迁移与应用
例2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组合是(  )
①NaHCO3 ②CO2 ③NH3 ④SO3 ⑤CaO
⑥NaOH ⑦BaSO4 ⑧KNO3 ⑨CH3COOH
A.①④⑤⑥⑧⑨ B.①⑤⑥⑦⑧
C.②③④ D.⑨
解析:NaOH是强碱,NaHCO3、BaSO4、KNO3是盐,均为强电解质;CaO属于活泼金属氧化物,也是强电解质;CO2、NH3、SO3均为非电解质;CH3COOH是弱电解质。
答案:B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迁移训练2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导电且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A.固体氯化镁 B.液态氯化镁
C.氯水 D.铁合金
解析:MgCl2属于强电解质,但固体状态下不导电,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故A错,B对;氯水、铁合金均能导电,但都是混合物,故C、D均错。
答案:B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1.关于酸、碱、盐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氢离子的是酸
B.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离子的是碱
C.化合物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是盐
D.NH4Cl不属于盐
解析: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是酸,A错误;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是碱,B错误;化合物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是盐,C正确;NH4Cl是盐,D不正确。
答案:C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2.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硫酸钙固体 ③铜 ④蔗糖 ⑤三氧化硫 ⑥熔融氯化钠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③⑥ D.⑥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但属于混合物;硫酸钙固体属于电解质但不导电;铜虽然能导电但属于单质;蔗糖属于非电解质不导电;三氧化硫属于非电解质不导电;熔融氯化钠属于电解质导电。
答案:D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课时训练10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1.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
                
A.硝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
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
C.硫酸钾溶液和氯化钡溶液混合
D.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钡溶液混合
解析:A项,H+与C反应生成CO2、H2O;B项,Cl-、Ag+反应生成AgCl沉淀;C项,S与Ba2+结合生成BaSO4沉淀,均满足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D项不可能发生离子反应。
答案:D
2.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解析:A中的反应为Mg(OH)2+2H+Mg2++2H2O;B中的反应为Ba2++2OH-+2H++SBaSO4↓+2H2O;C中的反应为H++OH-H2O;D中的反应为Ca2++2OH-+CO2CaCO3↓+H2O。
答案:C
3.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含有大量的Cu2+、Na+、H+、S、C、OH-六种离子。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Cu2+、H+、S B.Na+、OH-、C
C.C、OH-、S D.Na+、H+、S
解析:由“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可知甲烧杯中含有Cu2+,Cu2+与C、OH-都不能大量共存,所以甲烧杯中必须含有S(电荷守恒),C、OH-应在乙烧杯的溶液中存在;而C、OH-与H+又不能大量共存,所以H+在甲烧杯中,Na+应在乙烧杯中。
答案:B
4.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u2++2OH-Cu(OH)2↓
CuCO3+2NaOHCu(OH)2↓+Na2CO3
B.C+2H+CO2↑+H2O
BaCO3+2HClBaCl2+CO2↑+H2O
C.Ca2++CCaCO3↓
Ca(NO3)2+Na2CO3CaCO3↓+2NaNO3
D.H++OH-H2O
2KOH+H2CO3K2CO3+2H2O
解析:A中碳酸铜难溶于水,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写成化学式,不能写成Cu2+;B中碳酸钡难溶于水,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用化学式表示,不能用C;D中碳酸是弱酸,不能用H+表示。
答案:C
5.对四组无色透明溶液进行离子检验,四位同学各鉴定一组,他们实验报告的结论如下,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A.Mn、K+、S2-、Na+
B.Mg2+、N、OH-、Cl-
C.K+、H+、Cl-、C
D.Na+、OH-、Cl-、N
解析:题目中说是无色透明溶液,A中Mn为紫色;B中Mg2+和OH-会形成Mg(OH)2白色沉淀;C中H+和C不共存,会形成CO2气体;只有D项正确。
答案:D
6.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可以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
A.NaOH溶液与HCl溶液反应和Mg(OH)2与HNO3溶液反应
B.Fe与HCl溶液反应和Fe与CH3COOH溶液反应
C.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和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
D.Na2CO3溶液与足量H2SO4溶液反应和K2CO3溶液与足量HCl溶液反应
解析:NaOH能拆但是Mg(OH)2不能拆,A不正确;HCl能拆但是CH3COOH不能拆,B不正确;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会产生不溶于水的Cu(OH)2,所以C不正确;Na2CO3溶液与足量H2SO4溶液反应和K2CO3溶液与足量HCl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均为C+2H+CO2↑+H2O,D正确。
答案:D
7.向100 mL 0.1 mol·L-1H2SO4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 Ba(OH)2溶液至过量,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
解析:向H2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由于H+、S不断与OH-、Ba2+反应,所以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减弱,二者恰好反应时溶液的导电性最差,随后随着Ba(OH)2溶液的继续滴加,溶液的导电性又开始增强,故A正确,B不正确;C中当硫酸反应完全后,沉淀的质量将不再增加,故C不正确;D中溶液的pH随Ba(OH)2溶液的不断加入而不断增大,最后趋于平缓,故D不正确。
答案:A
8.在花瓶中加入“鲜花保鲜剂”,能延长鲜花的寿命。下列是500 mL“鲜花保鲜剂”中含有的成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质量/g
摩尔质量/(g·mol-1)
蔗糖
25.00
342
硫酸钾
0.87
174
阿司匹林
0.17
180
高锰酸钾
0.79
158
硝酸银
0.02
170
(1)下列“鲜花保鲜剂”的成分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填写代号)。?
a.蔗糖 b.硫酸钾
c.高锰酸钾 d.硝酸银
(2)检验硫酸钾中含有的阴离子应该选用的试剂为           。?
解析:(1)蔗糖属于非电解质,K2SO4、KMnO4、AgNO3属于电解质。
(2)S的检验方法:取样品于试管,滴加几滴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
答案:(1)a (2)稀盐酸和BaCl2溶液
9.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法来分离NaCl和C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
根据上述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步骤③的操作是 。?
(2)在上述①②③的操作中都用到了一种仪器,此仪器是    。?
(3)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物质BC转变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用此实验方法分离得到的NaCl固体经分析还含有杂质,所含杂质是(填化学式)    ,为了除去这种杂质可以向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加入适量的    。?
解析:(1)从溶液中得到可溶性固体一般采用蒸发的方法。
(2)溶解、过滤、蒸发的过程中都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搅拌促溶、转移液体时引流、搅拌防溅。
(4)因为加入了过量的Na2CO3溶液,所以一定含有的杂质是Na2CO3,应该加入稀盐酸除去过量的Na2CO3,然后再蒸发。
答案:(1)蒸发(结晶) (2)玻璃棒
(3)Ca2++CCaCO3↓ CaCO3+2H+Ca2++CO2↑+H2O (4)Na2CO3 稀盐酸
课件35张PPT。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一、离子反应
1.定义
在溶液中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2.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或挥发性的物质。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二、离子方程式
1.书写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2.意义
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个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一类化学反应,并揭示了反应的实质。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预习交流2
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氧化铜与硫酸的反应;
(2)氢氧化钡与稀盐酸的反应;
(3)氢氧化钡与稀硫酸的反应;
(4)锌与稀盐酸的反应。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2.酸碱中和反应都可以用“H++OH- H2O”来表示吗?
答案:不一定。有弱酸、弱碱参加的中和反应都不能用该离子方程式表示,H2SO4与Ba(OH)2的反应也不能用该离子方程式表示。一般地,稀的强酸溶液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可用“H++OH- H2O”来表示。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一、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活动与探究
向碱式滴定管和烧杯中分别注入0.2 mol·L-1Ba(OH)2溶液和0.1 mol·L-1稀硫酸各50 mL,并向稀硫酸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按如图装置连接好。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1)按下开关接通电路,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
现象: 。?
结论: 。?
(2)挤压碱式滴定管胶管里的玻璃珠,向烧杯中滴加Ba(OH)2溶液,观察溶液中的现象和电流计指针的变化情况。
现象: 。?
结论: 。?
答案:(1)现象:电流计指针明显偏转
结论:硫酸是电解质,它溶于水时会发生电离
(2)现象:电流计指针偏转先逐渐减小至接近0刻度,后来又逐渐增大;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紫色,后来又由紫色逐渐变为蓝色;有沉淀生成
结论: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发生了离子反应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2.离子方程式书写需要注意的几点
(1)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若是悬浊液写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化学式(标↓号)。
(2)氨水作反应物写NH3·H2O;作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可写NH3(标↑号)。
(3)固体之间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浓硫酸与固体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4)多元弱酸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迁移训练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
(2)锌与稀硫酸的反应;
(3)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2)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七看”:
一看:反应条件是否是自由离子间的反应;
二看:反应能否发生;
三看:是否符合反应规律;
四看:是否符合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五看:反应物、生成物中有无微溶物;
六看:是否符合两守恒,即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七看:离子配比数是否正确。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与离子共存
活动与探究
为了确认电解质溶液中部分离子相互间能否发生反应,及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如下四组实验。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三、离子的检验——离子反应的应用
活动与探究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迁移训练3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Mg2+、Cu2+中的几种离子。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      。?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的离子是    ,有关的离子反应式为            。?
(3)取(2)的滤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
解析:(1)因为铜离子是蓝色的,所以不做实验就能确定不存在铜离子。
(2)若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说明溶液中含有Ag+,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g++Cl- AgCl↓。
(3)取(2)的滤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白色沉淀是Mg(OH)2,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Mg2+。
答案:(1)Cu2+ (2)Ag+ Ag++Cl- AgCl↓ (3)Mg2+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1.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解析:稀硫酸滴在铜片上不反应,A不符合反应事实;C选项,H2CO3易分解,应写成CO2↑和H2O的形式;D选项,氧化铜应写成化学式,正确的写法为CuO+2H+ Cu2++H2O。
答案:B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解析:A选项,碳酸氢钙为可溶性盐,写成离子形式,硝酸为强酸,也写成离子形式,正确;B选项,Ca(OH)2虽为微溶物,但在饱和石灰水中,仍以离子形式存在,故应写成离子形式,错误;C选项,没有配平,错误;D选项,醋酸为弱电解质,应写成分子形式。
答案:A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5.将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为两个不同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时,离子一定要改写成强酸、强碱或可溶性盐,改写完成后一定要将改写的化学方程式再写出离子方程式,看是否符合题意。课时训练11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和还原剂
1.把苹果切开后不久,果肉上便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其原因是果肉里的酚在空气中被氧化为有色物质,这些有色物质很快聚合成为咖啡色的聚合物。空气中常见的氧化剂是(  )
                
A.N2 B.O2
C.H2O D.CO2
解析:由生活常识可知,空气中常见的氧化剂是氧气。
答案:B
2.在泡沫橡胶的制造中,要利用下列反应放出氧气:2H2O22H2O+O2↑,其中H2O2(  )
A.是氧化剂
B.是还原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解析:H2O2中氧的化合价为-1价,H2O、O2中氧的化合价分别为-2价、0价,H的化合价未变,故H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应选C。
答案:C
3.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失去电子的反应为还原反应
B.氧化剂必定含有氧元素
C.还原剂中必定有某种(或几种)元素被氧化
D.氧化剂和还原剂不可能是同一种物质
解析:失去电子的反应为氧化反应,A不正确;氧化剂是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不一定含有氧元素,B不正确;氧化剂和还原剂可能是同一种物质,如Cl2和H2O的反应中,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不正确。
答案:C
4.已知钯的化合物氯化钯可用来检测有毒气体C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PdCl2+H2OCO2+Pd↓+2HC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PdCl2被氧化
B.生成约22.4 L CO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 mol
C.上述反应中PdCl2是氧化剂,CO2是氧化产物
D.CO气体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表现还原性
解析:对于反应:CO+PdCl2+H2OCO2+Pd↓+2HCl来说,CO中的碳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变成CO2中的+4价,化合价升高,CO是还原剂,对应的CO2是氧化产物;PdCl2中的Pd的化合价从+2价变成0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以A不正确,C正确;B中未注明标准状况,无法计算反应转移的电子数,B不正确;此反应在常温下进行,说明CO气体在常温下也可以表现还原性,D不正确。
答案:C
5.单质X和Y相互反应生成,现有下列叙述: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X具有氧化性;④Y2-是还原产物;⑤Y2-具有还原性;⑥X2+具有氧化性;⑦Y的氧化性比X2+的氧化性强。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⑥⑦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解析: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有氧化性)→还原剂表现还原性;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有还原性)→氧化剂表现氧化性。
答案:B
6.有相同条件下的三个反应:
①2A-+B22B-+A2
②2C-+A22A-+C2
③2B-+D22D-+B2
由此得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氧化性:A2>B2>C2>D2
B.还原性:C->A->B->D-
C.2A-+D22D-+A2该反应可以进行
D.2C-+B22B-+C2该反应也能进行
解析: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得,氧化性:D2>B2>A2>C2,还原性:C->A->B->D-,故A不正确,B、C、D项正确。
答案:A
7.小美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连环”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和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个数分别为(  )
稀盐酸
A.复分解反应、1个
B.分解反应、2个
C.化合反应、3个
D.置换反应、2个
答案:B
8.周杰伦在歌曲《青花瓷》中唱道“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其中的“铜绿”即铜锈,它的化学成分是Cu2(OH)2CO3(碱式碳酸铜)。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反应为2Cu+O2+CO2+H2OCu2(OH)2CO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B.该反应中氧元素和碳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C.该反应中铜得电子,O2失电子,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D.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变价的只有两种元素
解析:在2Cu+O2+CO2+H2OCu2(OH)2CO3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所以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变价的元素只有两种。
答案:D
9.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可用集合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解析:化学反应的分类应按照一定的标准。除分为四种基本类型以外,还可根据有无离子参加分为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根据有无电子得失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无交集。
答案:A
10.对于反应Cu2S+2Cu2O6Cu+S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成1 mol Cu,转移2 mol电子
B.Cu是氧化产物
C.氧化剂只有Cu2O
D.Cu2S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解析:在Cu2S+2Cu2O6Cu+SO2↑反应中,Cu2S和Cu2O中Cu元素的化合价由+1降低到0,Cu2S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2升高到+4,所以该反应中Cu2S和Cu2O是氧化剂,Cu2S是还原剂,Cu是还原产物,SO2是氧化产物,生成1 mol Cu,转移1 mol电子。
答案:D
11.(1)试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析Fe3+、Fe2+、H+、S2-、Zn、SO2、S、Cl-等粒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表现出的性质:只有氧化性的是    ;只有还原性的是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2)下列反应:①置换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 ③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 ④只有一种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 ⑤离子反应,其中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1)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表现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表现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可表现氧化性又可表现还原性。(2)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1)Fe3+、H+ S2-、Zn、Cl- Fe2+、SO2、S
(2)A
12.某同学写出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未配平):
①NO+HNO3N2O3+H2O
②NH3+NOHNO2+H2O
③N2O4+H2OHNO3+HNO2
在②、③反应中一定不可能实现的是    ;在反应①中氧化剂是    ,还原性最强的是    ,若该物质消耗30 g,转移电子     mol。?
解析:当含有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两种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生成物中该元素的价态应介于两种反应物价态之间。②式反应物中的氮元素为-3价和+2价,生成物中为+3价,-3与+2之间的价态应为0价或+1价,不可能出现+3价的氮,所以②式不能实现。在反应①O+HO3O3+H2O中,据化合价变化可知HNO3为氧化剂,NO为还原剂(还原性最强),当有30 g NO(即1 mol)消耗时,转移电子数为1 mol×1=1 mol。
答案:② HNO3 NO 1
13.(1)在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反应中。
①    元素被氧化,    是氧化剂,氧化产物是    ;?
②此反应若转移了12 mol的电子,则生成氯气    L(标准状况)。?
(2)在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反应中,氧化剂是    ,氧化产物是    ;若有1 mol KMnO4参加反应时,该反应转移电子的个数是     ;若反应生成11.2 L Cl2(标准状况),则被氧化的氯化氢为    mol;请在下面方框中用“单线桥法”表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解析:(1)①反应物K2Cr2O7中Cr的化合价是+6,产物中Cr的化合价是+3,反应过程Cr的化合价降低,K2Cr2O7是氧化剂;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的元素为Cl,氧化后的生成物是氯气。
②由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得
3Cl2~6e-
3 6
n 12 mol
,解得n=6 mol,故V(Cl2)=6 mol×22.4 L·mol-1=134.4 L。
(2)反应物KMnO4中Mn的化合价是+7,产物中Mn的化合价是+2,反应过程Mn的化合价降低,KMnO4是氧化剂;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的元素为Cl,所以氧化产物是氯气。
根据可知有1 mol KMnO4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5NA或3.01×1024,反应生成11.2 L Cl2(标准状况)则被氧化的氯化氢为1 mol。
答案:(1)①Cl K2Cr2O7 Cl2 ②134.4
(2)KMnO4 Cl2 5NA(或3.01×1024) 1 
课件40张PPT。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氧化还原反应
1.失去氧的反应叫还原反应,得到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如:CuO+H2 Cu+H2O,其中CuO发生的是还原反应,H2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2.
3.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4.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中有电子的转移。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预习交流1
1.如何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只要看反应前后有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即可,元素化合价有变化的化学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无变化的化学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2.如何用电子转移的观点认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答案: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是由于电子的转移而引起的。所以,氧化反应是指元素失去电子的反应;还原反应是指元素得到电子的反应。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3.请你利用两种方法来表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中电子转移和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情况。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氧化剂表现氧化性。
2.还原剂: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还原剂表现还原性。
3.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氧气、氯气等。
②含有较高价态元素的含氧酸,如硝酸、浓硫酸等。
③含有较高价态元素的盐,如高锰酸钾、氯酸钾、氯化铁等。
(2)常见的还原剂:
①活泼的金属单质,如Na、Mg、Al等。
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C等。
③含有较低价态元素的氧化物和盐,如CO、SO2、KI、Na2SO3、FeSO4等。 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预习交流2
1.非金属单质只能作氧化剂,金属单质只能作还原剂吗?
答案: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失去电子而不能得到电子,故只作还原剂;而非金属单质则既可以得到电子又可以失去电子,故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如S+O2 SO2中S作还原剂,在Fe+S FeS中S作氧化剂;在3S+6NaOH 2Na2S+Na2SO3+3H2O的反应中S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2.氧化剂、还原剂与电子转移是怎样的关系?
答案:氧化剂是得到电子的反应物;还原剂是失去电子的反应物。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活动与探究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1.Zn和CuSO4溶液的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在该反应中,Zn的化合价由0升高到+2,CuSO4中Cu的化合价由+2降低到0,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所以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在Zn和CuSO4的反应中,电子转移与化合价升降的关系如何?你能从该实验中发现什么规律?
答案:当Zn和CuSO4反应时,1个Zn原子失去2个电子,Zn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到+2;CuSO4溶液中的1个Cu2+得到2个电子,Cu元素的化合价由+2降低到0。通过该实验可以发现:装置中既发生了Zn+CuSO4 ZnSO4+Cu的氧化还原反应,又有电子的转移,这说明Zn和CuSO4的氧化还原反应是通过电子转移实现的,即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3.如何从得失电子的角度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凡是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①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的化学反应;
②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的化学反应。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迁移与应用
例1(双选)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肯定有电子转移
B.肯定是有关氧元素的反应
C.肯定有化合价的变化
D.肯定有单质参加反应或生成
解析:从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来看,不一定有氧元素参加,B项错误;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特征,C项正确;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或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不一定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都有单质参加或生成,D项错误。
答案:BD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特别提示:(1)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3O2 2O3。
(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被氧化或被还原的元素可能不止一种,如
FeS+4HNO3(稀) Fe(NO3)3+S↓+NO↑+2H2O,该反应中Fe、S两种元素均失电子被氧化。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迁移训练1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解析:A、C选项中各元素化合价均无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B、D均为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D中反应不是离子反应。
答案:B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1)氧化还原反应各种概念的关系: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两种表示方法:
①双线桥法。
表示反应前后同一元素原子电子转移情况,反映了化学反应的本质及参加反应的各物质间的氧化还原关系。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基本步骤如下:
注意事项:
a.箭头、箭尾必须对应化合价变化的同种元素;
b.箭头方向不代表电子转移的方向,仅表示电子转移前后粒子的变化。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②单线桥法。
表示反应物中元素原子间电子转移情况。
基本步骤如下:
注意事项:
a.单线桥必须画在反应物中;
b.箭头指向得电子的元素,箭尾指向失电子的元素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二、元素化合价与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
活动与探究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1.在上述实验中,KMnO4和KI分别体现了什么性质?氧化性、还原性与元素化合价的高低有关系吗?
答案:在上述实验中,KI中I元素的化合价由-1升高到0,发生氧化反应,体现KI的还原性;KMnO4中Mn元素的化合价由+7降低到+2,发生还原反应,体现KMnO4的氧化性。
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时表现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表现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可表现氧化性,又可表现还原性。
2.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H2SO4、SO2、H2S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以表现什么性质?
答案: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H2SO4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6,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化合价只能降低,从而表现氧化性;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化合价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故既可表现氧化性,又可表现还原性;H2S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化合价只能升高,从而表现还原性。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3.在化合物中,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一定表现强氧化性,你认为这一说法正确吗?
答案: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可以表现氧化性,但不一定表现强氧化性,如Na2CO3、H3PO4中C、P元素都是最高价态,但二者的氧化性不强。
4.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HCl的性质。
答案:HCl中H元素的化合价为+1,处于最高价态,所以HCl可以表现氧化性;Cl元素的化合价为-1,处于最低价态,所以HCl可以表现还原性。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迁移与应用
例2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A.KMnO4、K、HCl
B.Cl2、Al、H2
C.NO2、Na、Br2
D.O2、SO2、H2O
解析:选项A,KMnO4中Mn为+7价,是Mn的最高价,KMnO4在反应中只能获得电子而只具有氧化性,K在任何反应中都只能失去电子而只具有还原性,HCl中-1价氯体现出还原性,+1价氢体现出氧化性,所以HCl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选项B,Cl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选项C,NO2、Br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选项D,O2只有氧化性,而SO2、H2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答案:A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迁移训练2在下列反应中,HCl作还原剂的是(  )
解析:A和D两项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可排除;B项中HCl中的H转化生成H2,H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以HCl作氧化剂,B不正确;C项中HCl中的Cl转化生成Cl2,Cl的化合价升高,所以HCl作还原剂,故C项正确。
答案:C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价态规律
(1)化合物中的某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一般作氧化剂,表现氧化性;
(2)化合物中的某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一般作还原剂,表现还原性;
(3)化合物中的某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可以表现氧化性又可以表现还原性。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三、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
活动与探究
1.为什么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答案:因为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就越容易失去电子,所以还原性就越强。
2.一种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反应时,哪一种还原剂先反应,为什么?
答案:先与还原性强的还原剂反应。因为还原性越强,越容易失去电子,所以就越容易与氧化剂发生反应。
3.原子得电子数越多,氧化性越强,失电子数越多,还原性越强,对吗?
答案:不对。氧化剂的氧化性的强弱与得电子数的多少无关;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数的多少无关。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与得、失电子的难易有关,得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失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迁移与应用
例3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Ⅱ.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Ⅳ.……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5Cl2↑+8H2O,则氧化性KMnO4    Cl2(填“>”“<”或“=”)。?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
(3)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
(5)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团的作用是 。?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解析:本题既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又考查了对化学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1)根据“强氧化剂+强还原 剂弱氧化产物+弱还原产物”可以判断KMnO4的氧化性强于Cl2的氧化性。(2)氯气遇湿润的淀粉KI试纸时,发生反应:Cl2+2KI I2+2KCl,淀粉遇产生的I2变蓝,可以证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3)B中Cl2与NaBr发生置换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2Br- 2Cl-+Br2。(4)C中NaBr与氯气反应生成NaCl和Br2,将C中溶液滴入D中,振荡,发生反应:Br2+2KI I2+2KBr,静置后D中溶液分层,下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显紫红色,可以说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5)氯气是一种污染环境的有毒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所以要用NaOH溶液吸收。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答案:(1)> (2)淀粉KI试纸变蓝
(3)Cl2+2Br- Br2+2Cl-
(4)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b,取下D振荡。静置后CCl4层变为紫红色
(5)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解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如下规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根据上述规律,分别找出以上四个反应的氧化剂、氧化产物,就可进行比较。
答案:A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的依据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
(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判断: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三(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化合价发生变化
C.还原剂就是反应中被还原的物质
D.氧化剂是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解析: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A不正确;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B不正确;还原剂是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C不正确。
答案:D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2.下列变化中,加入还原剂能实现的转化是(  )
A.Na2CO3→CO2
B.H2SO4→H2
C.CuO→CuSO4
D.Mg→MgO
解析:加入还原剂能实现转化,说明反应物在化学反应中作氧化剂,含有化合价降低的元素,A、C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D中Mg的化合价升高,故B正确。
答案:B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3.(1)已知反应:①2FeCl3+2KI 2FeCl2+2KCl+I2;②2FeCl2+Cl2 2FeCl3;③I2+SO2+2H2O H2SO4+2HI
下列物质的还原能力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I->Fe2+>Cl->SO2
B.Cl->Fe2+>SO2>I-
C.Fe2+>I->Cl->SO2
D.SO2>I->Fe2+>Cl-
(2)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W2>Z2>X2>Y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的是(  )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解析:(1)根据反应方程式“前”大于“后”,可以判断还原能力的强弱。由反应①可知:I->Fe2+,反应②可知:Fe2+>Cl-,反应③可知:SO2>I-。综合可得物质的还原能力:SO2>I->Fe2+>Cl-。(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W2>Z2>X2>Y2,氧化能力强的单质可以氧化其后的阴离子成单质,即W2+2Z- 2W-+Z2能实现。以此判断W2可氧化Y-,Z2可氧化X-,所以B、C为正确选项。
答案:(1)D (2)BC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4.在Fe2O3+3CO 2Fe+3CO2的反应中,
(1)氧化剂    ,还原剂    ;?
(2)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
(3)被氧化元素    ,被还原元素    ;?
(4)生成1 mol Fe转移电子    mol。?
解析:(1)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2)发生氧化反应所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发生还原反应所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3)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被氧化的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被还原的元素。
答案:(1)Fe2O3 CO (2)CO2 Fe (3)C Fe (4)3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5.图甲表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这种关系也可表示为图乙。(1) 、 分别表示的反应类型是   、   。?
(2)试各举一例为 、 所示类型的反应: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解析: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复分解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活泼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答案:(1)复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课时训练12 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铁能被磁铁吸引,但纯铁易被腐蚀 ②在人体内的血红蛋白中含铁元素 ③Fe在纯氧中燃烧可得Fe2O3
④Fe2O3不可与水反应生成Fe(OH)3 ⑤Fe(OH)2在空气中加热,可得FeO
A.②
B.②④
C.②③④⑤
D.①⑤
解析:纯铁不易被腐蚀,①错;Fe在纯O2中燃烧生成Fe3O4,③错;Fe(OH)2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4Fe(OH)2+O2+2H2O4Fe(OH)3,2Fe(OH)3Fe2O3+3H2O,故Fe(OH)2在空气中加热得到Fe2O3,⑤错。
答案:B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与稀氯化铁溶液反应:Fe+Fe3+2Fe2+
B.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C.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Fe2++Cl2Fe3++2Cl-
D.Fe(OH)3与盐酸反应:Fe(OH)3+3H+Fe3++3H2O
解析:A项电荷不守恒;B项反应不正确,应该生成Fe2+和H2;C项电荷不守恒。
答案:D
3.某溶液中有Cu2+、Mg2+、Fe2+、Fe3+四种,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微热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
A.Cu2+ B.Mg2+
C.Fe2+ D.Fe3+
解析: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会生成Cu(OH)2、Mg(OH)2、Fe(OH)2、Fe(OH)3沉淀,但Fe(OH)2会被空气中的O2氧化生成Fe(OH)3,所以加入过量盐酸后,沉淀溶解生成Cu2+、Mg2+、Fe3+,故溶液中Fe2+大量减少。
答案:C
4.将1.12 g铁粉加入25 mL 2 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结果是(  )
A.溶质为氯化亚铁,铁粉有剩余
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Fe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为6∶1
D.往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
解析:根据离子方程式Fe+2Fe3+3Fe2+可知:0.02 mol Fe与0.04 mol Fe3+反应生成0.06 mol Fe2+,剩余0.01 mol Fe3+,故选项C正确。
答案:C
5.在CuO和Fe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微热,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并向滤液中插入一枚铁钉,发现铁钉并无任何变化。根据上述现象,确定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不溶物一定是Cu
B.溶液中一定含有Fe2+,但不一定含有Cu2+
C.不溶物一定是Fe
D.不溶物一定含铜,但不一定含铁
解析:向滤液中插入铁钉无任何变化,说明滤液中一定不含Cu2+,则固体中一定含有Cu,但不一定含铁,故D项正确。
答案:D
6.某溶液中可能存在Mg2+、Fe2+、Fe3+,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有Fe2+,一定没有Fe3+、Mg2+
B.一定有Fe3+,一定没有Fe2+、Mg2+
C.一定有Fe3+,可能有Fe2+,一定没有Mg2+
D.一定有Fe2+,可能有Mg2+,一定没有Fe3+
解析: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现象是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的特性,若有Fe3+,则产生氢氧化铁的红褐色沉淀会掩盖Fe(OH)2的白色,所以不可能存在,而Mg(OH)2是白色沉淀,有可能存在。
答案:D
7.将适量铁粉放入FeCl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2+和Fe3+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2∶3 B.3∶2
C.1∶2 D.1∶1
解析:设参加反应的Fe的物质的量为x。
Fe+2Fe3+3Fe2+
x 2x 3x
由于溶液中Fe2+和Fe3+物质的量相等,故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x∶3x=2∶3。
答案:A
8.a 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a 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7∶1 B.1∶7
C.7∶8 D.8∶7
解析:设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
Fe+Cu2+Fe2++Cu
x x x
Fe+ 2H+Fe2++ H2↑
y 2y
由题意得:56(x+y)=64x
解得:x∶y=7∶1
答案:A
9.化学是很美的,化学物质呈现五颜六色,化学变化色彩纷呈,以下变化就涉及许多的颜色变化:
工业盐酸显黄色,当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就变为浅绿色①,然后加入NaOH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②,再加入盐酸又变为浅绿色③,通入Cl2后变为黄色④,当加入铜后,黄色消失,溶液带有蓝色⑤,插入一根锌棒,首先看到亮红色物质生成⑥,后又被黑色物质覆盖⑦,最后溶液变为无色。
(1)题中每个标号前都有一个化学反应,请写出反应①~⑦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2)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其中,铁元素被氧化的有           ,铁元素被还原的有     。?
解析:工业盐酸显黄色的主要原因是在工业盐酸中含有Fe3+,所以当加入过量铁粉之后铁粉会将Fe3+还原为Fe2+,溶液会变为绿色;当加入NaOH溶液时,对应的Fe2+会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Fe(OH)2沉淀,然后Fe(OH)2再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浅绿色的FeCl2溶液,通入氯气后FeCl2被氧化成Fe3+,加入铜后,对应的Fe3+会与其反应生成Cu2+,溶液会显蓝色,插入锌棒后,将铜、铁置换出来。
答案:(1)①2FeCl3+Fe3FeCl2
②FeCl2+2NaOHFe(OH)2↓+2NaCl
③Fe(OH)2+2HClFeCl2+2H2O
④2FeCl2+Cl22FeCl3
⑤2FeCl3+Cu2FeCl2+CuCl2
⑥CuCl2+ZnZnCl2+Cu
⑦FeCl2+ZnZnCl2+Fe
(2)①④⑤⑥⑦ ①④ ①⑤⑦
10.已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根据下图所示的关系:
(1)确定A、B的化学式,A为    ,B为    。?
(2)C和D可相互转化,描述CD溶液的颜色变化:
 。?
④的离子方程式: 。?
⑤的离子方程式: 。?
(3)由EF的实验现象为 。?
解析:由框图中的颜色可以确定F为Fe(OH)3,B为Fe3O4,结合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可以确定A为Fe,C为FeCl2,D为FeCl3,E为Fe(OH)2。
答案:(1)Fe Fe3O4
(2)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2Fe2++Cl22Fe3++2Cl- 2Fe3++Fe3Fe2+
(3)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沉淀
11.电子工业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箔,制造印刷电路板。
(1)写出FeCl3溶液与铜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反应过程中有2 mol电子发生转移,会有    g Cu溶解。?
(2)某工程师为了从使用过的腐蚀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纯净的FeCl3溶液,准备采用下列步骤:
请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②③⑤的化学式:
②     ,③     ,⑤     。?
请写出①⑥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解析:2FeCl3+Cu2FeCl2+CuCl2,为了从FeCl2、CuCl2的混合液中回收铜并重新获得FeCl3溶液,应首先加入过量Fe置换出Cu,然后过滤,滤液通入Cl2,氧化Fe2+从而生成FeCl3;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以溶解掉过量的Fe,从而得到Cu。
答案:(1)2FeCl3+Cu2FeCl2+CuCl2 64
(2)FeCl2 Fe、Cu FeCl2 Fe+Cu2+Cu+Fe2+ 2Fe2++Cl22Fe3++2Cl-
课件30张PPT。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一、铁的存在形式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预习交流1
1.如何鉴别FeSO4、FeCl3、CuSO4、KMnO4、NaOH五种物质的溶液?
答案: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即可鉴别,浅绿色溶液为FeSO4溶液;棕黄色溶液为FeCl3溶液;蓝色溶液为CuSO4溶液;紫色(或紫红色)溶液为KMnO4溶液;无色溶液为NaOH溶液。
2.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将Fe、Cu的混合物分离?
答案:可以用磁铁吸引,因为Fe能被磁铁吸引而Cu不能。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预习交流2
1.铁的氧化物与氧化铁相同吗?
答案:铁的氧化物是FeO、Fe2O3、Fe3O4的总称,而氧化铁是指Fe2O3。
2.高炉炼铁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答案:高炉炼铁的反应原理为Fe2O3+3CO 2Fe+3CO2。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预习交流3
1.能否用FeO、Fe2O3与水反应来制取Fe(OH)2、Fe(OH)3?
答案:不能。因为FeO、Fe2O3都不溶于水,也不能与水发生反应,应用可溶性亚铁盐、铁盐与碱液反应来制取Fe(OH)2、Fe(OH)3。
2.利用FeSO4和NaOH溶液制Fe(OH)2过程中出现什么现象?
答案:产生白色沉淀,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一、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活动与探究
1.预测与假设
(1)只有氧化性的微粒:Fe3+。
(2)只有还原性的微粒:Fe。
(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微粒:Fe2+。
2.实验方案
可供选择的试剂:铁粉、FeCl3溶液、FeCl2溶液、氯水、稀硝酸、KSCN溶液、锌片、铜片。
(1)证明Fe3+只有氧化性,需加入还原剂,如Zn、Fe、Cu等。
(2)证明Fe只有还原性,需加入氧化剂,如FeCl3溶液、稀硝酸等。
(3)证明Fe2+有氧化性,需加入还原剂,如锌;证明其有还原性,需加入氧化剂,如氯水、稀硝酸等。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3.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1)Fe3+的性质探究: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问题1:如何检验Fe3+?
答案:①加KSCN溶液法:取待测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KSCN(或其他可溶性硫氰化物)溶液,若溶液呈红色,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3+。
②加碱液法:取待测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碱液(如NaOH溶液、氨水等),若生成红褐色沉淀,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3+。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问题2:如何检验Fe2+?
答案:①加碱液法:取待测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该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②加SCN-法:取待测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新制氯水,溶液立即变为红色,则说明原溶液中有Fe2+存在。
问题3:为什么保存FeSO4溶液时常常加入铁钉或铁粉?
答案:FeSO4溶液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加入少量的还原性铁粉或铁钉,能与Fe3+发生反应:2Fe3++Fe 3Fe2+,从而防止FeSO4的氧化。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迁移与应用
例1下列关于Fe2+和Fe3+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Fe2+的水溶液为浅绿色
B.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Fe3+的水溶液为棕黄色
D.Fe3+溶液中滴入SCN-,立即出现红色沉淀
解析:Fe2+为浅绿色,Fe3+为棕黄色,A、C均正确;由于Fe2+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正确;Fe3+溶液中滴入SCN-,溶液变红色而非生成红色沉淀,D错误。
答案:D特别提示:某溶液中同时存在Fe2+、Fe3+,要检验Fe2+的存在,其实验方案为:
溶液 退色 证明含有Fe2+。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迁移训练1下列能证明Fe3+具有氧化性的微粒是 (  )
①SCN- ②Fe ③Fe2+ ④Cu ⑤I- ⑥OH-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①③⑥
解析:能证明Fe3+具有氧化性的应该是能将Fe3+还原的微粒,这些微粒应具备一定的还原性,在所给6种微粒中符合题意的是Fe、Cu、I-。
答案:B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1)铁的还原性: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二、Fe、Fe2+、Fe3+的转化
活动与探究
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列①~⑥发生了什么反应?需要加入氧化剂还是还原剂?并且写出其中的一个典型反应: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答案:①Fe Fe2+发生了氧化反应:可通过Fe与弱氧化剂反应实现这种转化,常见的弱氧化剂有:S、I2、H+(非氧化性酸)、Cu2+、Fe3+等,如Fe+Cu2+ Fe2++Cu。
②Fe2+ Fe发生了还原反应:可通过Fe2+与较强的还原剂反应实现这种转化,常见的较强的还原剂有:H2、C、CO、Al、Zn等,如FeCl2+Zn ZnCl2+Fe。
③Fe Fe3+发生了氧化反应:可通过Fe与强氧化剂反应实现这种转化,常见的强氧化剂有Cl2、Br2、O2、HNO3、浓硫酸、KMnO4等,如2Fe+3Cl2 2FeCl3。
④Fe3+ Fe发生了还原反应:可通过Fe3+与H2、CO、活泼金属(K、Na、Ca除外)反应实现这种转化,如Fe2O3+3CO 2Fe+3CO2。
⑤Fe2+Fe3+发生了氧化反应:可通过Fe2+与强氧化剂反应实现这种转化,常见的强氧化剂有Cl2、Br2、O2、HNO3、浓硫酸、KMnO4等,如2Fe2++Cl2 2Fe3++2Cl-。
⑥Fe3+ Fe2+发生了还原反应:在溶液中可通过Fe3+与Fe、Cu、I-、S2-等反应实现这种转化。如Cu+2Fe3+ Cu2++2Fe2+。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迁移与应用
例2将铁粉、铜粉、FeCl3溶液和CuCl2溶液混合于某容器中充分反应(假定容器不参与反应)。试判断下列情况下,溶液中存在的金属离子和金属单质。
(1)若铁粉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的离子是    ,铜单质    (填“一定”或“可能”)存在。?
(2)若CuCl2有剩余,则容器中还可能有的离子为    ,铜单质    (填“一定”或“可能”)存在。?
(3)若FeCl3和CuCl2都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的单质是    ,Fe2+    (填“一定”或“可能”)存在。?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解析:本题涉及的反应有:①Fe+2FeCl3 3FeCl2;②Fe+CuCl2 Cu+FeCl2;③Cu+2FeCl3 2FeCl2+CuCl2。
(1)若铁粉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Fe3+、Cu2+,因为它们能发生上述①②反应。
(2)若CuCl2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Fe,一定含Fe2+,可能有Fe3+。
(3)若FeCl3和CuCl2均有剩余,则容器中一定没有Fe、Cu,一定有Fe2+。
答案:(1)Fe3+、Cu2+ 一定
(2)Fe3+ 可能
(3)Fe、Cu 一定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迁移训练2下列物质反应后一定有+3价铁生成的是(  )
①过量的Fe与Cl2反应
②Fe与过量稀硫酸反应后再向其中加入H2O2溶液
③Fe和Fe2O3的混合物溶于盐酸中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
C.只有①② D.②③
解析:Fe与Cl2反应,不论Fe是否过量,产物都只有FeCl3;Fe与H2SO4反应生成Fe2+,但加入H2O2溶液后,会发生如下反应:2Fe2++H2O2+2H+ 2Fe3++2H2O;Fe、Fe2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Fe+2HCl FeCl2+H2↑,Fe2O3+6HCl 2FeCl3+3H2O,但当Fe过量时,Fe与FeCl3发生反应:Fe+2FeCl3 3FeCl2,故一定有Fe3+生成的为①②。
答案:C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1)Fe、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铁三角”: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一二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1.制备金属氯化物时常常采用两种方法:①用金属与盐酸反应制得;②用金属与氯气直接化合制得。用以上两种方法都能制得的氯化物是(  )
A.AlCl3 B.FeCl2
C.FeCl3 D.CuCl2
答案:A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2.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B.溶液中一定含Fe2+
C.溶液中一定含Cu2+
D.剩余固体中一定含Cu
解析: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该固体可能为Cu或Fe、Cu的混合物,剩余固体不可能只有铁,因为Fe与Cu2+可以发生反应,溶液中不可能有Fe3+(因Fe3+与Cu、Fe都发生反应),溶液中一定含有Fe2+,溶液中可能含有Cu2+,故选项C不正确。
答案:C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3.向某溶液中加入含Fe2+的溶液后,无明显变化,当再滴加几滴新制的氯水后,混合液变成红色,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CN-
B.氧化性:Fe3+>Cl2
C.Fe2+与SCN-不能形成红色物质
D.Fe2+被氯水氧化成Fe3+
解析:当加入Fe2+后溶液不变色,再滴加氯水后变为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SCN-,同时也说明Fe2+与SCN-不能形成红色物质,滴入氯水后发生了反应Cl2+2Fe2+ 2Fe3++2Cl-,Fe3+与SCN-结合生成红色物质,上述反应也说明了氧化性Cl2>Fe3+,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B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4.在Fe2(SO4)3溶液中,加入a g铜,完全溶解后,再加b g铁,充分反应后得到c g残余固体,且a>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残余固体是铜和铁
B.最后得到的溶液中一定含有Cu2+
C.将残余固体加入到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D.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可能含有Fe3+
解析:Fe2(SO4)3溶液中,加入铜、铁,充分反应后残余固体有可能是铜或者是铜和铁都有,无论哪种情况溶液中一定没有Fe3+,根据a>c知,残余固体全是铜且溶液中一定含有Cu2+,固体加入到稀硫酸中,不会有气泡产生。
答案:B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5.(1)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可加入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除去FeCl3溶液中的少量FeCl2,可加入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可加入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实验操作的顺序是     。?
①加入足量氯水 ②加入足量高锰酸钾溶液 ③加入少量KSCN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