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少年闰土(共2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少年闰土(共2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8 20:34:58

文档简介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
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本文条理清晰,结构完美。课文首先通过优美生动的画面描绘印象中的闰土,说明“我”对闰土印象非常深刻;接着描述了“我”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与友谊,在一句“但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无尽思念中悄然结束。
本文在人物刻画上很有特色。闰土是个聪明能干、见识丰富、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作者一是通过刻画闰土的外貌、动作、神态,闰土为“我”讲述的四件稀奇有趣的典型事例,以及“我’和闰土相处时的感受,使少年闰土的形象不仅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设计,力求根据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闰土讲述的四件稀奇事入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领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味、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并在读中拓展阅读,从而完成对人物的整体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写7个生字。
2.学习四件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深入体会少年闰土的形象。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体以及“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的情谊。
教学重点:
学习四件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深入体会少年闰土见多识广、聪明能干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ppt课件,学生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直奔主题。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和闰土的3件事。分别是(记忆中的闰土、相识与相处、分别与友谊)在相处过程中,闰土又为我讲述了四件稀奇的事。(出示ppt3,生齐读)
2.作者记忆中的闰土是一名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的?(外貌描写)。同学们,回忆一下,人物刻画还有哪些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这节课,我们就从四件稀奇事入手,来细细地品味闰土的语言与动作,看看在相处过程中,闰土又留给我怎样的印象?“我”和闰土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情谊?
二、默读课文,批文入情。
1.师: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这四件稀奇的事,把你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把自己的理解写在书本旁边。
2.学生默读课文,写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扎扎实实地引领学生通过主要问题,自读课文,圈画批注,逐渐走进课文的深处,享受阅读的乐趣,享受文字的快感。
三、品味语言, 再识闰土。
(一)交流奇事:看瓜刺猹
1.你从“看瓜刺猹”这件事了解到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先简单地谈自己的理解)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看瓜刺猹”?(8—13自然段)(出示ppt4)
3.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几段话,看看闰土的哪些语言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4.交流反馈:
①抓“管贼吗?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来体会夜间管瓜是管猹不管贼
②抓“啦啦、捏、轻轻地”等动作体会刺猹的有趣,
③抓“伶俐、奔来、窜了”体会猹的狡猾,以及刺猹的惊险、刺激
5.朗读对话,读出看瓜刺猹的惊险、刺激。
①师生对读
②同桌对读
③指名学生读。
6.小结:是啊,读着读着,听着听着,我们的眼前就仿佛浮现出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的少年闰土?(随机板书:机智勇敢、聪明能干)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品读闰土和“我”的对话,抓闰土的语言来深入感受“看瓜刺猹”的惊险刺激以及闰土的机智勇敢。
(二)交流奇事:雪地捕鸟
1.导:看瓜刺猹是多么紧张惊险,这样的生活是多么神秘动人。“雪地捕鸟”时,闰土又留给我们怎样的印象呢?(闰土是个见多识广的孩子。)你从哪些体会到?(出示ppt5)
2.交流:
(1)理解捕鸟过程。
①找动词:快速默读这一节,把表示捕鸟动作的词圈出来。(出示ppt6)
②说顺序:我会按捕鸟的先后顺序来说一说。(出示ppt7)
( ) ( ) ( ) ( ) ( )
理解省略号所表示的意思。
①交流:这些鸟你捕到过或见到过哪几种?
②赏图片:稻鸡、角鸡、鹁鸪、蓝背(出示ppt8)
3. 朗读体会。
4.小结:是啊!这么多稀奇的鸟,闰土不仅全捕到过,还一一叫出它们的名字。从捕鸟的过程以及这省略号,我们又仿佛看到了一个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闰土。
(三)交流奇事: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1.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出示ppt9)
2.这二件事,作者只是很简略地写。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读这两件事,把你喜欢的一件事找同桌来说一说,或者自己加上动作来说一说,看能不能说得更具体、生动?
3.自由说。
4.指名学生说,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小结:看来,闰土的少年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
设计意图:四件事情,作者写得有详有略,并且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表现闰土的特点。捕鸟,表现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看瓜刺猹,反映闰土的机智勇敢;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表现闰土的生活丰富多彩。因此,教学时也有所侧重,注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深入地了解闰土的形象。
(四)对比阅读,升华认识
1.跟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闰土相比,“我”又是个怎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生活经历?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体会到。
2.研读第14小节。
(1)自由读读这段话,边读边理解,完成练习。
①我会解词(出示ppt12):
素: 素不知道: 如许: 先前: 单知道:
②我会解句(出示ppt13):
“新鲜事”是指 “我”向来不知道这许多新鲜事,是因为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的 。
(2)有感情朗读
3.研读第16小节(出示ppt15)
(1)朗读感悟:让我感叹的是什么呢?追问:闰土的心里还会有哪些稀奇的事呢?
(2) 交流理解(出示ppt16) :
“他们”指 。“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 。这句话表达了“我” ,流露了 。(随机板书:笼中之鸟 向往自由)
(3)想象说话(出示ppt17) :
当闰土在雪地上捕鸟的时候,“我们” 。
当闰土在 的时候,“我们” 。
当闰土在 的时候,“我们” 。
当闰土在 的时候,“我们” 。
设计意图:用填空的形式把鲁迅与闰土的生活作比较,加深学生理解:环境不同、生活不同,没有让“我”感到快乐,反而引起“我”对自己所处的地位和环境的不满,流露出“我”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啊”的读法)。
(5)小结,齐读。
师:同学们,鲁迅的文章,看似表达他自己,实际上表达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情感,仿佛在说我们的事,所以,我们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齐读第16小节)
四、深情话别,体会情谊。
1. 正因为闰土知道得这么多,所以和他在一起,“我”感到很快乐,很开心。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我和“闰土”有着怎样的心情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ppt18),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么?请同学们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再说一说。
2.交流反馈。
3. 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ppt19)
4.交流:我哭是因为?闰土哭又是因为什么?
5.小结:尽管是那样的不舍,但闰土还是被他的父亲带走了。我们在泪水中分别了。这一别,别了将近30年。30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那作家笔下三十年后的闰土又是怎样的?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这段话。(出示ppt20)
6.交流感受。
五、课文总结,拓展阅读。
师: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少年时的闰土是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少年。然而,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实在是太大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请大家课后完整地读一读《故乡》。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找找《祝福》、《阿Q正传》等作品来阅读。(出示ppt21)我们下次再来交流体会。
设计意图: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将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走向自主的阅读之路。
六、指导书写(出示ppt22)
重点落实“套”的写法。
七、布置作业(出示ppt23)
1.写一写本课生字。
2.读一读鲁迅作品。
八、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看瓜刺猹
机智勇敢
雪地捕鸟
聪明能干
海边拾贝
见多识广
看跳鱼儿
教学后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根据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闰土讲述的四件稀奇事入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深思,在深思中体味,从而完成对人物的整体认识,取得了教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
1.读中思考——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了解人物形象。
复习导入后,让学生认真地读一读这四件稀奇的事,把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把自己的理解写在书本旁边。开放的要求激发学生的读文兴趣;开放的问题给予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学生通过主要问题,自读课文,圈画批注,逐渐走进课文的深处,在主动的情感活动中,了解闰土的形象。
2.读中交流——引领学生品味语言,感悟人物形象。
学生自读课文后,我从四件稀奇的事入手,引领学生品味闰土的语言、动作,来感悟人物形象。四件事情,作者写得有详有略,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表现闰土的特点。捕鸟,表现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看瓜刺猹,反映闰土的机智勇敢;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表现闰土的生活丰富多彩。因此,在教学时,我也有所侧重,注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深入地感悟闰土的形象。
3.读中拓展——引领学生边读边思,丰满人物形象。
学习了全篇后,我特意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少年时的闰土是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少年。然而,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实在是太大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建议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完整地读一读《故乡》。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找找《祝福》、《阿Q正传》等作品来阅读。这样,将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走向自主的阅读之路。《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7课第一课时
教材简析:
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本文条理清晰,结构完美。课文首先通过优美生动的画面描绘印象中的闰土,说明“我”对闰土印象非常深刻;接着描述了“我”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与友谊,在一句“但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无尽思念中悄然结束。
本文在人物刻画上很有特色。作者通过刻画闰土的外貌、动作、神态,闰土为“我”讲述的四件稀奇有趣的典型事例,以及“我’和闰土相处时的感受,使少年闰土的形象不仅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本课时设计,力求以“读”为主线,引领学生在问题中走进课文,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整体感知内容,理清课文思路,初识闰土形象,同时又在问题中,走出课堂,启发思考,从而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
2.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并能背诵第1自然段。
3.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初步感受少年闰土的形象,了解闰土是个年少健康、 天真活泼的农村少年。
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鲁迅生平及写作背景。
教学流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猜人物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ppt3)。
2.简介作者:
师:对于鲁迅你了解多少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作适当补充。
(出示ppt4)。
3.揭示课题:
师:让我们跟随本组课文的学习来认识、了解鲁迅吧。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鲁迅笔下的人物——少年闰土,(板书课题),这篇课文选自《故乡》
齐读课题。
二、初课课文,整体感知。
1.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2.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出示ppt5)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遇到读懂的词语,请用——划出,并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来理解。
(2)边读边想:课文记叙了“我”和闰土的哪几件事?闰土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3.学生自读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初读要求(1),扫清字词障碍
(1)正音(出示ppt6)
重点指导“祀、弶、匾、獾、秕”等字的读音
(2)理解词语意思(出示ppt6)
其中一、二两行的词语可借助图片来理解。
(3)古词今解连一连(出示ppt7)
其间 熟悉
无端 差不多
家景 如此
如许 家境
仿佛 其中
熟识 无缘无故
(4)正确区分多音字的读音:空、正、行、圈、供、佛(出示ppt8)
5.交流初读要求(2),理清文章思路
(1)课文记叙了“我”和闰土的哪几件事?(出示ppt9)
(2)在相识相处的过程中,闰土又为我讲述了哪些新鲜的事?(出示ppt10)
(3)初步交流: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ppt11)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从读入手,让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因为只有学生有了兴趣读,在读中去感知,在读中去思考,在读中去感悟,才会提高自我读书的能力。
三、学习外貌,初识闰土。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他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出示ppt12)
2. 自由读读这一段话,思考: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引导学生抓住“戴小毡帽”体会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抓“紫色的圆脸”体会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说明外貌描写得传神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板书:年少 健康 天真 活泼)
4.朗读指导,读出闰土可爱的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找外貌——读句子——说特点——谈感受”这些环节,既引领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闰土这位农村少年的性格特点,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人物这些特点的,体会作者以寥寥几笔勾勒人物外貌的精巧。
四、想象画面,指导背诵。
是啊,闰土是个多么健康、可爱的少年。所以,作者跟闰土相处的时间虽然不长,但闰土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提到闰土,作者脑海立即浮现出这样一副精彩刺激的画面。(出示ppt13)
1.多美的画面!同学们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
2.指名学生描述。
3.课文哪一自然段描述了这幅画的内容,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ppt14)。
5.边读边思考:作者的描述和同学们刚才的描述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景色描写烘托气氛、动词的恰当使用使画面动了起来)
6. 指导朗读(出示ppt15)
7.引导背诵
师:这一幅画面深深地留在“我”的心中,少年闰土的形象也久久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们美美地背一背这一段话。
学生配乐朗诵(出示ppt16)
设计意图:此环节运用体验性学习,让学生得到美的体验。首先是课件出示,让学生欣赏月下看瓜刺猹的美景;接着让学生把自己脑海中美丽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通过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这样既加强了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又使学生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
五、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和闰土的3件事,分别是(指板书,学生读:记忆中的闰土、相识与相处、分别与友谊)。我们还从闰土的外貌了解到作者记忆中的少年闰土是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那闰土身上还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来学习。
六、布置作业,迁移写法。(出示ppt18):
1.背诵第1自然段
2.仿照课文写法,就老师或同学的外貌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从读到写,是语文教学的本真。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践行于实践,长此以往,他们的语文水平一定能提高的。
板书设计:
记忆中的闰土 健康可爱

少 看瓜刺猹
年 相处与相识 雪地捕鸟
闰 海边拾贝
土 看跳鱼儿
分别与友谊
教学后记:
本课条理清晰,结构完美。在设计本课时,我强调从整体入手,力求以“读”为主线,引领学生在问题中走进课文,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去整体感知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初识闰土形象,同时又在问题中,走出课堂,启发思考。学生形成了强烈的阅读期待,收到满意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一、在问题中走进课文,读通课文。
课文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应强调从整体入手。因此,本课一开始,我便让学生在了解鲁迅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并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本形成粗略的整体印象。
二、在交流中理清思路,初识闰土。
我们都知道,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思路的体现。抓住了这条路,文章的精彩语句、写作方法、思想感情就都会一一串起来。因此,本课教学第二环节,我首先引领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接着引领学生通过闰土外貌,了解闰土这位农村少年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以寥寥几笔勾勒人物外貌的精巧。这样,从整体把握到局部品味,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促进了课堂生成。
三、在问题中走出课堂,启发思考
在学生读通课文、理清思路、初识闰土后,我特意抛下话题,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本节课,我们从闰土的外貌描写,了解到作者记忆中的少年闰土是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闰土身上还有哪些特点?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走出课堂,激活了学生探究的内驱,形成了强烈的阅读期待,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