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北京的春节
(部编)六年级
上
一
本课目标
目录
新知导入
二
精读课文
三
课外拓展
四
课堂练习
五
课堂总结
六
板书设计
七
本课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感受春节的热闹与隆重,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学习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明确详略安排的表达效果。
品味“京味儿”语言特点,感受作者是如何借助“京味儿”语言突显民俗特色的。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锣鼓喧天辞旧岁
爆竹动地迎新春
春节
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民风民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北京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热情 自傲 饺子 万象更新 鞭炮
眨眼 通宵 间断 万不得已 截然
燃放 小贩 摆摊儿 彼此 贺年
骆驼 恰好 一律 彩绘 分外
认读词语
jiǎo
tān
xiāo
rán
fàn
bǐ
hè
luò tuo
qià
时间跨度大
思考: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热闹
默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6
2
3
4
5
1
7
8
9
10
14
11
12
13
时间顺序
小组合作读课文,找出春节期间人们的活动,填写学习单。
时 间 活 动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所有人为过年作准备
祭灶王、吃糖
贴春联、扫房、预备年货
吃团圆饭、穿新衣、放鞭炮、祭祖、守岁
拜年、逛庙会
赏灯、吃元宵
春节结束
铺户开张、放鞭炮
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
除夕
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节
正月十九
腊八
请借助表格,完整地说一说: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说一说: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
时 间 活 动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所有人为过年做准备
祭灶王、吃糖
贴春联、扫房、预备年货
吃团圆饭、穿新衣、放鞭炮、祭祖、守岁
拜年、逛庙会
赏灯、吃元宵
春节结束
铺户开张、放鞭炮
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
除夕
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节
正月十九
腊八
详
略
默读课文
仔细读课文第1、2自然段,勾画出最能突出腊八节风俗特点的地方,想想作者是如何抓住重点写出风俗特点的。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作批注。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熬腊八粥
特点:食材多
比喻
1
泡腊八蒜
特点:
色味双美
2
腊 八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抓住重点
食材多
色味双美
写出特点
幸福满足
默读文中描写“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的段落,思考作者重点描绘了哪些习俗,勾画相关语句。
找出作者是怎样写出风俗特点的,圈画关键词句,并作简单批注。
合作探究
腊月二十三
6
街上卖糖的景象
吃糖习俗的来历
街上卖糖的人多
糖的形状有特点
有感情地读一读吧,边读边想象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北京街上的热闹景象。
除 夕
请你找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作者是如何写出除夕这一天的热闹场景的?
嗅觉
视觉
听觉
8
除 夕
人们对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习俗的重视。
文中重点写了除夕这一天的哪些习俗?
8
读一读,感受除夕热闹画面中饱含的浓浓亲情和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期盼。
初 一
请你说一说初一这一天的特点。
初一“全城都在休息”,会不会没有节日气氛呢?
9
10
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拜年
逛庙会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活动
作者为什么分类写不同人群的活动,又重点写了小孩子逛庙会的场景?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活动是正月初一最突出的特点,而孩子们的活动最有意思,最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元宵节
读读描写花灯的语句,作者写出了花灯的哪些特点。
数量多
种类多
12
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作家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有的都是玻璃的,有的都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都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比一比:哪种说法好?
元宵节
街上有灯,店铺里有灯,家中也有灯。到处都是灯的世界。
13
快速默读课文写得比较简略的部分,思考:这些部分的写法和“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相比有什么不同?
腊八
除夕
初一
正月初六
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
腊月二十三
元宵节
正月十九
详写:重点交代了人们的活动。
略写:一笔带过,甚至把几天的时间、几天的事情合在一起写,写得比较概括。
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日子写得简略?有详有略的好处是什么?
主要:详写
次要:略写
根据不同 日子在春节中的重要程度
写出特点
抓住重点
一带而过
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浏览课文,在文中画出带有“京味儿”语言特点的语句。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
·····
···
儿化音
亲切、随和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
“秦二爷,您怎么这么闲在,想起下茶馆儿来?”
——老舍《茶馆》
闲适自在
更具有北京话的韵味
找出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包饺子、贴春联
放鞭炮
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
吃团圆饭
逛庙会
广东人还会逛花市
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内容,想一想它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处
老舍:《北京的春节》
描写了老北京春节的一系列热闹场景,展示了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
介绍了闽南老家的春节习俗,通过一家人的忙碌,表现节日的温馨与喜庆,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斯妤:《除夕》
地域、时代、生活经历等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主题、风格、情感。
你在本文了解了哪些充满“京味儿”的语言?说说你了解的有地域特色的语言。
儿化音: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玩意儿……
北京方言:“闲在”是“闲适自在”的意思。
示例:东北方言中“炮仗”是“鞭炮”的意思,“疙不溜脆”是“麻利”的意思。
小练笔: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享受丰盛的年夜饭,请你描述一下一家人吃年夜饭时的热闹场面,一定要注意详略得当。
北京的春节从腊八拉开序幕,到正月十九才宣告结束,历时一个多月,作家老舍却只用了几千字就将它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
开始:忙碌
北京的春节
高潮:热闹
结束:留恋
除夕:喜庆、团圆
正月初一:悠闲、惬意
元宵节:红火、欢乐
热闹喜庆
团圆祥和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