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数学广角 《沏茶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8 数学广角 《沏茶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1-12 11:2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沏茶问题》教学设计
设计摘要
教学题目 《沏茶问题》
课 程 数学 学时安排 1课时 年 级 四年级
所选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数学》四年级上册
一、学习目标与内容
1.学习目标
明确做事情的先后顺序,能同时做的事情同时做,并能结合具体事例安排做事情的过程。 (2)经历从优化的角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3)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2.学习内容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本课以“沏茶”生活素材为背景,介绍沏茶需要做的事情及所需要的时间,并提出“怎样安排可以节省时间”的问题。通过3个问题引导学生能从“合理”、“省时”两个方面优化沏茶的各程序,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为后续学习烙饼等相关“优化”问题打下基础。 (2)学习形式: 体验式教学法;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 (3)学习结果:利用认识合理安排时间这一知识点,借助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对合理时间的初步认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优化思想,提高合作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习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体会优化思想。 教学难点:在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策略。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对生活熟悉的事物有一定认识,清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但是由于生活中“沏茶问题”程序简化,多数学生经历是只是倒水泡茶、端茶,亲手沏茶的经历比较少,对沏茶程序和顺序模糊,需要加强小组之间合作交流,老师的适时点拨、引导,在理清沏茶程序中探究优化策略。
三.学习资源类型(打√)
(1)课 件 √ (2)工 具√ (3)专题学习网站
(4)多媒体资源库√ (5)案例库 (6)题 库
(7)网络课程 (8)仿真软件 其 他
四、学习情境创设
虚拟情境 (1)采用多媒体课件、计算机、投影仪及幕布等教学用具,创设诗中意境。 问题性情境: (2)在教学环节中,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有序地启发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提升。 操作性情境: (3)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总结知识点。
五、教法学法设计
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地表达,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自主探究法: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给定条件,让学生去合作探索,完成作品。
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课件展示 师生互动 教法学法 设计意图 媒体资源
一、情境导入 出示淘气的日记:“清晨,我从闹钟声中醒来,一看闹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哇!7时整了!我赶紧先穿好鞋子,再穿好衣服,最后穿好袜子。哇!好香啊!妈妈做了我最爱的鸡腿!我一边刷牙一边吃鸡腿,高高兴兴上学去了。” 师: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跟大家分享一篇小明的日记。请看。 师:看了日记,你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1:小明把床衣服鞋帽的顺序弄反了,应该是先穿衣服、再穿袜子,最后穿鞋子。 预设2:不能一边刷牙一边吃鸡腿,应该先刷牙,再吃鸡腿。 师:嗯!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做事情要考虑先后顺序,有的事情可以同时做,有的却不可以。我们要学会合理安排顺序。 【设计意图】 通过这样的设计,结合图文并茂的课件和诙谐搞笑的语言,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兴趣,并从中找到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学习新知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呈现问题。 师:小明放学回家后,看到家里来客人了,妈妈让他给阿姨沏茶。小明在转身的那一刻,他思考了什么问题 进一步提问,明确要做哪些事情? 师:“沏茶”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沏茶的步骤) 1.生: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 师:你怎样理解“尽快”这个词 预设1:就是很快。 预设2:用的时间很短。 师:看来,这个问题和用的时间有关。今天,我们就通过沏茶问题来学习怎样合理安排时间。(板书课题:沏茶问题) 2.生1:沏茶就是泡茶的意思。 师:还有补充吗? 生2:沏茶的意思是说把茶叶放进水里。 师:你们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沏茶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有趣的情境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还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和积极地思考,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同题的能力。在这里,通过情境,引导学生提取出沏茶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的生活经验。把课堂教学和生活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三、实践交流,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淘气至少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完成沏茶任务呢? 师:我看到有些同学已经有想法了,请看活动要求。(课件出示) 说一说: 沏茶的工序中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安排比较合理,用的时间最短。 摆一摆: 拿出准备好的工序卡,将你们讨论的结果摆出来。 算一算: 算出需要多长时间,将算式和结果列在学习纸上。 (看学生的完成情况,提醒同桌交流。) 2.比较分析,方法优化(汇报) 1.学生小组合作,自由交流想法。 2.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小组的想法摆在黑板上 (贴卡片) 生1: 老师:这个顺序可以吗 一共用时: 1+1+8+2+1+1=14(分钟) 老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 师:列式计算为13分钟。这个方法和上一个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2:我们在烧水的同时找了茶叶,节省了1分钟。 师:不错,你们找到了节约时间的方法,了解了有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还有更快的方法吗 生3: 师:你真会思考!那这个方法可以吗? 生:可以(请作者解说) 生:老师,我在烧水的同时洗茶杯和找茶叶,用时1+1+8+1=11(分)。(学生说到“同时”,及时板书在黑板上) 师引导,回顾探究的整个过程。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汇报等活动,在实践中充分体会优化的思想,逐步内化所学知识,从而突破难点。
四.课堂总结,回顾新知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我们的学习过程,思考在生活中做事的时候,怎样安排可以节省时间。 1.先观察做事情的顺序。 2.再考虑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写出流程图。 3.最后计算出所需时间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预设1:先合理安排顺序 预设2:再找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教师板书:一定顺序 二找同时 三算时间 师:嗯,我们通过这些方法(指黑板),优化了沏茶的时间。(板书:优化)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是一节课必备的环节,既是对本节课重要知识点的回顾,也是培知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四.实践运用,巩顾新知 1.小红应如何合理安排下面的事情 请写出流程图,并求出所用时间。 找杯子倒开水1分钟,等开水变温6分钟,找感冒药1分钟,量体温5分钟。 2.小亮要做完这些事情,最少要多长时间 应该怎样安排这些事情的顺序呢 洗碗5分钟,收拾客厅10分钟,拖地10分钟,洗衣机洗衣服30分钟,晾衣服3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进一步体会优化思想,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八、板书设计及教学后记
1.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