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高邮市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18 19:49: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
(满分5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序号填在相应的答题栏内。每题1分,合计25分。)
1.隋朝的统治类似下列哪个朝代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2.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局面的时间和关键人物是
A.581年 杨坚 B.605年 隋文帝 C.589年 杨坚 D. 611年 隋文帝
3.“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B.有千里之长 C.起到防洪作用 D.发挥灌溉作用
4.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话中的“人”指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5.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隋律》 B.《唐律疏议》 C.《秦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负责替皇帝起草政令的是
A.尚书省 B.门下省 C.中书省 D.礼部
7.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契丹萧太后 B.慈禧太后 C.武则天 D.吕后
8.8世纪初,唐朝和吐蕃已“和同为一家”。吐蕃是今天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A.回族 B.藏族 C.吾尔族 D.蒙古族
9.“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这一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唐玄宗时期 B.唐高祖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武则天统治时期
10.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11.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是
A.天竺 B.韩国 C.欧洲 D.日本
12.为“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是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一休
13.李丽准备于暑假期间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她应该去
A.山西大同 B.河南洛阳 C.甘肃敦煌 D.陕西西安
14.生活在隋唐时期的人能感受到这个时期社会最主要的特点是
A. 繁荣与开放 B. 倒退与闭塞 C. 贫穷与黑暗 D. 愚昧与排外
15.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 他们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
海外华人自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A.喜欢唐朝的服装      B.唐朝在世界历史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唐朝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16.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诗经》   B.《易经》   C.《道德经》 D.《金刚经》
17.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唐朝时期出现的
A.造纸术、印刷术 B.印刷术、火药 C.指南针、火药 D.造纸术、火药
18.“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中的“李杜”指
A.李杜是唐朝的一个著名诗人 B.李龟年和杜牧 C.李白和杜牧 D.李白和杜甫
19.宋朝是个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下列政权与民族搭配不正确的是
A.辽——契丹族 B.北宋——汉族 C.金——藏族 D.西夏——党项族
20.澶渊之盟中,订立和议的两个政权是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21.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的是
A.西夏的建立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朝建立
22.岳飞受到人们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A.岳飞抗金维护了南宋的统治 B.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C.金军攻宋使人民受到很大灾难 D.岳飞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23.《满江红》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指的
A.女真统治者 B.匈奴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24.当你去购买商品的时候,你一定会体会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币(纸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北宋时期。请你指出它是
A.会子 B.交子 C.关子 D.瓦子
2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26题9分,27题10分,28题6分,共25分)
26.(9分)历史事件总是和历史人物紧密联系的。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图一 图二 唐太宗 图三
请回答:
(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暴君,请问他是谁?
在他统治期间,开凿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经过扬州的这段叫什么名称?该水利工程的实施是隋的灭亡的根本原因,对吗?为什么?(4分)
(2)图二中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被后世誉为什么?
请写出促成这一局面出现的一个原因。(2分)
(3)图三中历史人物在他统治期间唐朝达到全盛,请问他是哪位皇帝?后世把这一全盛时期称为什么?(2分)新 课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分)
27.(10分)阅读材料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人教版历史教材(七下)第4课(第17页)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
材料三: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仁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太宗皇帝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什么“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的 你知道这种“长策”最早开始于哪一朝代吗 “长策”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又是什么?统治者改革选拔官员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制度中常设科目有哪些?(6分)
(3)材料三中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2分)
(4)结合所学知识对谈谈这种“长策”的积极影响。(1分)
(5)今天,高考和公务员考试仍然是选拔人才和官员的一个重要手段,你认为今天的考试制度合理吗?请你对目前的考试制度改革提出你的建议。(1分)
28.(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1分)
朝 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 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 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 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2)材料二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谚语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什么时期?(3分)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4)通过阅读上面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归纳出能够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1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序号填在相应的答题栏内。每题1分,合计2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A C B C C B C D A A C A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D C A C B A B B
二、非选择题(26题9分,27题10分,28题6分,共25分)
26.(9分)
(1)隋炀帝或杨广(1分);邗沟(1分);不对(1分);因为隋朝的暴政是灭亡的根本原
因,大运河的开凿加速了它的灭亡(1分)
(2)贞观之治(1分);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知人善任、善于纳谏、实行“贞观新政”或具体写出贞观新政的内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1分)
(3)唐玄宗(1分);开元盛世(1分)
(4)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或阻碍作用等(言之有理即可给1分)
27.(10分)
(1)根据出身门第进行选拔(1分);
(2)科举考试(1分); 隋朝(1分);才能(1分);巩固统治(1分);明经和进士(2分)
(3)现象:西方国家学习科举制。(言之有理即可,1分)原因:科举制为西方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了借鉴。(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分)
(4)科举制度有利于统治者笼络选拔人才。(1分)
(5)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分)
28.(6分)
(1)生产落后,生活贫穷(1分)
(2)苏州;湖州;宋代(3分)
(3)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和增加劳动人手(1分)
(4)根据实际制定恰当政策(或引进人才;引进先进技术;维持地区和平稳定等)(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