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中等职业学校2024—2025学年
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们的使命绝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动、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
但是,不只是虚荣心能够引起对这种或那种职业突然的热情。也许,我们自己也会用幻想把这种职业美化,把它美化成人生所能提供的致高无上的东西。我们没有仔细分析它,没有衡量它的全部份量,即它让我们承担的重大责任;我们只是从远处观察它,然而从远处观察是靠不住的。
在这里,我们自己的理智不能给我们充当顾问,因为它既不是依靠经验,也不是依靠深入的观察,而是被感情欺骗,受幻想蒙蔽。然而,我们的目光应该投向哪里呢?在我们丧失理智的地方,谁来支持我们呢?是我们的父母, 他们走过了漫长的生活道路, 饱尝辛酸。——我们的心这样提醒我们。
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份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从事。
但是,我们并不能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我们的体质常常威胁我们,可是任何人也不敢( )它的权利。
诚然,我们能够超越体质的限制,但这么一来,我们也就垮得更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是冒险把大厦建筑在松软的废墟上,我们的一生也就变成一场精神原则和肉体原则之间的不幸的斗争。但是,一个不能克服自身相互斗争的因素的人,又怎能( )生活的猛烈冲击,怎能安静地从事活动呢?然而只有从安静中才能产生出伟大壮丽的事业,安静是唯一生长出成熟果实的土壤。
尽管我们由于体质不适合我们的职业,不能持久地工作,而且工作起来也很少能够愉快的工作,但是,为了恪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的思想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工作。如果我们选择了举重若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并对自己说,我们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自卑。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感情吗,还有比这更难于靠外界的赐予来补偿的感情吗?自卑是一条毒蛇,它无尽无休地搅扰、啃啮我们的胸膛,吮吸着我们心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选自《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1.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威胁( xié) 吮( shǔn) 吸 B.血( xuè)液 废墟( xū)
C.啃啮( chǐ) 赐( cì)予 D.搅扰( rǎo) 丧( sànɡ)失
2.语段中的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厌倦 自愧无能 B.炫耀 致高无上
C.衡量 猛烈冲击 D.蒙蔽 仓促从事
3.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蔑视 抗御 B.蔑视 抗拒
C.藐视 抗御 D.藐视 抗拒
4.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恪尽职守 B.举重若轻
C.饱尝辛酸 D.怨天尤人
5.语段中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一项是( )
A.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感情吗,还有比这更难于靠外界的赐予来补偿的感情吗?
B.——我们的心这样提醒我们。
C.我们没有仔细分析它,没有衡量它的全部份量,即它让我们承担的重大责任;我们只是从远处观察它,然而从远处观察是靠不住的。
D.尽管我们由于体质不适合我们的职业,不能持久地工作,而且工作起来也很少能够愉快的工作,但是,为了恪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的思想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工作。
6.画波浪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排比 B.比喻 C.拟人 D.夸张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落花 ①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②连曲陌,迢递③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①这首诗作于会昌五年(846)闲居永乐期间。当时诗人正陷于牛李党争之中,不能见用于世。②参差:指落花纷繁、连绵。③迢递:遥远。
7.这首诗描写的景物属于春天的( )
A.初春时节 B.早春时节
C.仲春时节 D.暮春时节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落花纷飞,渲染气氛,烘托诗人送客时依恋之情。
B.尾联运用双关,“芳心”既指落花,也指诗人惜花之心。
C.全诗借落花抒写诗人惜花、伤春之情,又寄寓身世之慨。
D.全诗运用白描手法,描摹人情物态贴切,物我融合无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清朝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改写自《茶余客话》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予少时读书有五失 失:过失 B.泛观而无所择 泛:广博
C.一未终而更端 端:开头 D.意常退缩而不敢望 望:希望
10.下列选项中,“而”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泛观而无所择 B.其失博而寡要
C.其失懦而无立 D.其失劳而无功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
12.诗文默写。
(1),华佗无奈小虫何。
(2)春风杨柳万千条,。
(3),青山着意化为桥。
(选自《七律二首·送瘟神》)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茶马古道
①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运送茶、马的“古道”。“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以茶易马的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②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注:换取)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名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③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人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是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共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④汉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从唐、宋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之道。
⑤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⑥“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13.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茶马古道”是汉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
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人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C.“茶马古道”到元代已成为一条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
D.“茶马古道”为发展经济、团结人民和国家统一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
14.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为了满足茶马贸易的需要,宋朝在四川一些地方设置了“茶马司”
B.茶叶在藏区可谓物尽其用,除供人饮用外,煮过的茶叶还拿来喂牲畜。
C.历史上,藏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界供给除茶叶以外的东西。
D.“边茶贸易”取代“茶马互市”,促使汉藏民间贸易更加繁荣兴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城里乡下 刘平
①焉瓜两口子有一个梦想:在城里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很多农民工都有这个梦想。他们这个梦想是两年前萌发的,那时他们已经攒了5万元。焉瓜就对老婆翠玉说:“我们都努力挣钱,争取过几年在城里买一套房子。”翠玉说:“嗯。努力。”
②现在,他们有23万元了。
③焉瓜在建筑工地开塔吊,每个月可以挣6000元钱。翠玉在制衣厂上班,每个月有3000多元收入。他们租住在一套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狭小拥挤,但每个月租金要1000元。为了实现梦想,焉瓜和翠玉结婚4年还没有要孩子,他们打算在城里买了房子后再要孩子。他们都认为,只有在城里,孩子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④每个月存5000元钱,雷打不动。焉瓜原来抽8元一盒的烟,3天两盒,后来翠玉说:“不想买房子,你想咋抽就咋抽。”焉瓜一咬牙,就把烟戒了。
⑤焉瓜和翠玉开始往房产中介跑,买不起新房子,他们打算按揭一套二手房。家里老人一直在催他们要孩子,他们觉得该买房子了。
⑥掐算着手里的钱,又想买面积稍微大一点的,焉瓜和翠玉心里很纠结。后来他们终于看中了桂苑小区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6楼,电梯房,房主是姓李的老太太。小区附近有学校、超市,生活、娃娃读书都方便,可首付要32万。焉瓜嘴甜,说:“李阿姨!再少点?”老太太摇摇头:“这个价,已经很低了。”
⑦琢磨了半天,焉瓜和翠玉有了办法,把老家的房子卖了!
⑧老家的房子带个小院子,5间青砖瓦房,篱笆墙上爬满牵牛花,院门口,有一颗大香椿树。每年春天,牵牛花开出白色小花,香椿发出嫩芽。老娘喜欢用香椿芽炒鸡蛋、煮苕菜,好吃。焉瓜和翠玉进城后,老房子就老娘一个人住。焉瓜和翠玉商量,卖了老房子,就把老娘接到城里住,以后有孩子了,也有人带。
⑨焉瓜回去和老娘商量,老娘有些舍不得,但还是顺了焉瓜的想法。
⑩焉瓜用手机拍了一些小院子的照片发到网上,还专门拍了香椿树的照片。焉瓜把照片发到网上,标价15万元。焉瓜想,13万也卖。
隔三差五就有人打电话联系,高的出价八九万,低的,出价6万,因为价钱不合适,都没成。焉瓜知道他们不是真心要买,那个小院子怎么也值13万。
“这些人,巴不得白送给他们。”翠玉说。
焉瓜又接到一个男人的电话,出价11万,还提出明天去看看老房子,再最后定价钱。焉瓜感觉这个人好像是真心要买,约好时间,向工地请了假,第二天就早早回去等着了,3个人,一对中年夫妻,还有一个,竟然是桂苑小区那个房主李老太太。
中年夫妻都喊李老太太“妈”。
他们对小院子很满意,特别喜欢院门口那棵香椿树。一番讨价还价,他们出价13万。
一个月后,焉瓜和翠玉就拿到了桂苑小区那套房子的产权证。他们离开那套狭小拥挤的出租房,带着老娘搬进了繁花似锦的桂苑小区。而乡下那个熟悉的小院子,也成了别人养老的地方。那天晚上焉瓜和翠玉都很高兴,他们心里都有一种新鲜的归属感。焉瓜抚摸着鲜红的产权证,说:“我们是城里人啦?”
翠玉说:“当然是城里人啦!”老娘在厨房里做着好吃的。
焉瓜和翠玉也打算要孩子了。
偶尔,焉瓜会想起那个李老太太。他想,城里人咋会喜欢到乡下过日子呢?焉瓜喜欢城里的日子。
只是,焉瓜常常想起老家院门口那棵香椿树。
(选自《小小说选刊》)
15.小说以“城里乡下”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6.简要分析小说中焉瓜的形象特征。
17.请根据小说内容,完成下列表格空缺的部分。
开端 ①
② 为城里买房而努力,决定卖掉乡下小院
高潮 ③
结局 搬入城里房子
18.文中多次出现有关家乡小院香椿树的描写,有何作用?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年龄 美国孩子家务 中国孩子家务
9~24个月 自己扔尿布 认字
2~3岁 扔垃圾、整理玩具、浇花、喂宠物 背唐诗
3~6岁 铺床、摆餐具、擦桌子、收拾房间 各种艺术能力培训
6~12岁 做简单的饭、清理洗手间、使用洗衣机 做作业、艺术培训
13岁以上 换灯泡、做饭、洗衣、修剪草坪 做作业、艺术培训
(1)美国家长认为:
(2)中国家长认为:
20.请根据以下情境,写一封求职信。
情境:李梅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专业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得知某知名互联网公司招聘网络部实习生的消息,对此职位非常感兴趣,决定投递一份求职信。
要求:格式正确,结构完整,语言简练得体。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劳动的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是劳动的收获,“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是劳动的情趣。劳动,是充实而美丽的。
材料二:“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习近平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答案及简析
一、基础知识
1.答案:C
简析:“啃啮(chǐ)” 错误,应读 “啃啮(niè)”。
2.答案:B
简析:“致高无上” 应写作 “至高无上”。
3.答案:A
简析:“蔑视” 侧重于小看、轻视;“藐视” 表示认为某种事物很卑贱、渺小、没有价值或令人厌恶,从而对它加以轻视、嘲笑。这里用 “蔑视” 更合适。“抗御” 着重于抵抗和防御;“抗拒” 侧重于拒绝、抵制。“抗御生活的猛烈冲击” 更符合语境。
4.答案:B
简析:“举重若轻” 指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文段中说选择举重若轻的职业做不好,此处使用该成语不恰当。“恪尽职守” 指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符合语境。“饱尝辛酸” 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符合文意。“怨天尤人” 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也符合语境。
5.答案:A
简析:A 项中两个问句是并列关系,应将逗号改为分号。
6.答案:B
简析:“自卑是一条毒蛇”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卑比作毒蛇。
二、诗歌鉴赏
7.答案:D
简析:诗中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等句描绘出花朵凋零、随风乱飞的暮春景象。
8.答案:A
简析:首联写落花纷飞,主要是烘托诗人自身的身世飘零之感,而非送客时的依恋之情。
三、文言文阅读
9.答案:C
简析:“端” 在这里应解释为 “项目、方面”。
10.答案:A
简析:A 项 “而” 表转折,其他三项 “而” 表并列。
11.答案:喜欢学习写文章,却没能积累学问的根基。
简析:“喜” 为 “喜欢”;“为文” 即 “写文章”;“蓄” 是 “积累”;“本” 指 “根基”。
四、现代文阅读
13.答案:B
简析:文中只是说 “茶马互市” 的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但不是主要来源。
14.答案:C
简析:文中说 “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并非除茶叶外什么都不需要。
15.答案:①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涉及城里和乡下,涵盖了主人公生活的两个重要空间。②暗示了小说中人物在城乡之间的身份转换与情感纠葛等主要内容。③引发读者对城乡生活差异与联系的思考,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6.答案:①勤劳努力,焉瓜在建筑工地开塔吊,翠玉在制衣厂上班,两人努力挣钱攒钱买房。②有家庭责任感,为了孩子能有好的未来,努力在城里买房;打算卖了房子后接老娘来城里住并帮忙带孩子。③节俭自律,为了买房,焉瓜戒掉了烟,并且每月坚持存钱。
17.答案:①焉瓜两口子萌发在城里买房的梦想并为之努力攒钱。②发展③与买主讨价还价后卖掉老家房子成功买房。
18.答案:①香椿树是家乡小院的独特标志,多次描写它强化了家乡的美好形象,承载着主人公对家乡的眷恋之情。②香椿树在情节发展中起到了串联作用,如围绕香椿树展开房子买卖等情节。③香椿树的存在凸显了城乡生活环境的差异,引发读者对城乡生活的思考。
五、语言运用
19.答案:(1)美国家长认为孩子应该从小参与家务劳动,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责任感。(2)中国家长更注重孩子的文化知识学习和艺术才能培养,对家务劳动重视不足。
20.答案
收起
尊敬的[招聘负责人称呼]:
您好!
我叫李梅,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专业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我得知贵公司正在招聘网络部实习生,对此职位非常感兴趣,特向您投递求职信。
在大学期间,我系统学习了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编程语言等专业课程,成绩优异,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我积极参加学校的实践项目,曾参与[项目名称],负责[具体工作内容],在项目中锻炼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熟悉网络搭建、维护及相关软件的使用。
我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高效完成工作任务。我相信自己能够胜任贵公司的网络部实习生岗位,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您抽出时间阅读我的求职信,期待能有机会加入贵公司。
此致
敬礼!
求职人:李梅
[具体日期]
21.写作思路:
立意:可围绕劳动的意义、价值,如劳动创造幸福、培养品德、提升能力等方面立意。
结构: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通过引用材料或生活实例引出劳动的话题;中间部分从不同角度阐述劳动的重要性,如个人成长、家庭幸福、社会发展等;结尾总结升华,呼吁人们重视劳动,积极参与劳动。
内容:可以列举古今中外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的事例,如古代劳动人民修建长城、现代工人建设现代化城市等;也可结合自身经历,讲述劳动给自己带来的收获和感悟。注意语言表达要流畅,论证要充分,字数不少于 700 字。
试卷第10页,共10页
试卷第9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