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文言文(24分)
(一)默写(8分)
1.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2.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饮酒》)
3.________________,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
4.小明画了一幅图,画面中描绘了早春特有的景物,如早莺、新燕等。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作为此画的题词。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9题(16分)
【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节选)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乙】
吾①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②,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③,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④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吾:即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②贾:gǔ做买卖。③穷困:困厄,窘迫。④公子纠:齐国公子,当时与另一位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王位。管仲与后文的“召忽”同为公子纠的辅臣。公子纠死后,管仲由鲍叔举荐为相,辅佐齐桓公。
5.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3分)
A.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国外 B.吾尝为鲍叔谋事 为:做
C.曾益其所不能 益:好处 D.吾尝三战三走 走:逃跑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7.【乙】文中,管夷吾曾面对了家境贫困、____________、被囚受辱等多种“忧患”境遇。(2分)
8.联系【甲】【乙】两文内容,管仲最终能够成为齐国著名政治家的原因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9.将【乙】文画线句内容来论证【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是否合适?请简述理由。(4分)
二、现代文(2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1分)
背影(节选)
……
①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____穿过铁道,____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②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0.联系语境,第①段画线处应填写的字都是______(A需 B须),这个字强调了父亲买橘子时一定要面对的客观条件。(2分)
11.第①段中有两处写到背影,请结合具体内容,完成表格填写:(3分)
父亲背影出现的特定情境 “我”的情感
第一处 父亲攀爬月台为“我”买橘子时 (1)_____
第二处 (2)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舍
12.联系上下文,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_(3分)
A.写出了父亲当年情绪难以控制,向外宣泄是正常的表现。
B.体现了“我”写作此文之时已能够理解父亲当年的处境。
C.表现了当年父亲在失去了工作以后脾气暴躁,喜怒无常。
D.表达了“我”写作此文时对当年无法理解父亲感到愧疚。
3.联系第①段内容,请简析结尾处作者回忆父亲背影时强调“肥胖”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理由。(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2分)
奇异果:学成归来的猕猴桃
史军
①一日赴朋友家做客,看到桌上的猕猴桃,我随口赞了一句:“呦,这猕猴桃不错啊!”“这可不是猕猴桃,这是奇异果!原产新西兰的奇异果!”朋友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浮现的是浓浓的优越感。那么,猕猴桃和奇异果究竟是不是一个东西?我们不妨一起来探究一下猕猴桃的“留学”经历,瞧一瞧这种果子究竟有怎样的中华血统,它们又是如何从默默无闻的野果成长为世界著名的“水果之王”的。
②我国猕猴桃的种类众多,分布极广。这些野生猕猴桃没有一种称得上外表光鲜,它们在成熟的时候,依然披着绿色外套。即便抛除外表的成见,猕猴桃的果肉也无法勾起人的自然欲望——绝大多数正常的猕猴桃果实都是晶莹翠绿的。在人类的本能认识中,红色和黄色才是成熟的标志,而绿色就是生果子的代名词。这些问题累加在一起,猕猴桃不被人喜爱就很容易理解了。
③因此,猕猴桃在中国的地位就一直都是野果。甚至到1978年的时候,我国猕猴桃的栽培总面积都还不足1公顷。在同一时间,新西兰的猕猴桃们已经成为独霸一方的高级水果了!这一切开始于一个新西兰女教师的中国之行。
④1904年,一位新西兰女教师伊莎贝尔来中国,探望她在中国传教的妹妹。就在那一年,伊莎贝尔带着一小包猕猴桃的种子回到新西兰。这包种子发芽长出了三株猕猴桃,并且顺利开花结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三株猕猴桃植株成就了现代猕猴桃产业!目前占世界80%供应量的品种——海沃德也是这三株美味猕猴桃的后代。
⑤与我们国人喜欢脆爽口感的果实不同,西方水果市场对软糯的浆果充满痴迷和狂热,不管是蓝莓,树莓,还是蔓越莓,都是欧美餐桌上的宠儿。猕猴桃正是迎合了欧美消费者的爱好,迅速成长为一代传奇水果。美味猕猴桃的成功,或者说奇异果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它们奇妙的滋味儿,也要归功于勤奋的种植者和聪明的水果商。
⑥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味猕猴桃在新西兰掀起了一场猕猴桃热,越来越多的果园开始种植猕猴桃。1924年,新西兰种植者在实生苗中发现了猕猴桃的传奇品种——海沃德。谁也不曾料到,这个品种竟然统治整个世界猕猴桃市场长达60多年。这种猕猴桃个头大,果型漂亮,酸甜适度,储藏性能优良,简直就是为市场而生的水果。
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美味猕猴桃通常会被西方人称为“中国醋栗”,这名字可无法让消费者联想到美味和高档。为此,水果商们绞尽脑注,终于将新西兰国鸟的名字安到猕法让消费者将其命名为“奇异果”。从此奇异果一炮走红,甚至让我们忘了,这个东西的名字其实是美味猕猴桃,而它们的老家在中国。
⑧今天,中国已经成为猕猴桃种植大国,但遗憾的是,我们用6倍于新西兰的种植面积,生产总量足比新西兰猕猴桃总产量多40%而而已。与此同时,我们依然缺乏自主选育的优秀品,诸多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如何用我们的猕猴桃来迎战留学归来的奇异果?仍将是一道充满挑战的试题。
(有删改)
14.联系全文内容,标题中“学成归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对第②—⑦段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2分)
A.交代了猕猴桃不被中国人喜欢的原因。
B.讲述了新西兰女教师难忘的中国之行。
C.分析了奇异果在欧美获得成功的原因。
D.说明了奇异果是具有中华血统的猕猴桃。
16.下列内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___(2分)
A.所有人都认为红色和黄色才是果实成熟的标志。
B.到1978年,我国猕猴桃的栽培总面积还不足1公顷。
C.美味猕猴桃的成功在于欧美消费者喜欢它奇妙的滋味。
D.海沃德是新西兰种植者自主培育的猕猴桃新品种。
17.下面这段文字放入哪两段之间比较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
在唐代岑参的诗中就有“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的诗句,这是猕猴桃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典籍中。其实,早在《诗经》里就有对猕猴桃的记载。当时,古人称猕猴桃为 “苌(cháng) 楚”。但不管在《诗经》中, 还是在岑参的诗句中都没有把猕猴桃当果品。想来那个时候,猕猴桃的果实对人们并没有什么吸引力。这也难怪,因为猕猴桃的外表太丑了。
18.联系加点词语,分析第⑧段画线句的作用。(3分)
三、综合运用(13分)
小明在大自然中寻找野趣,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小昆虫,于是他想在微信朋友圈发一组“野外昆虫”照,希望朋友们可以来探寻这些小生命的奥秘,请你与小明一起完成朋友圈的互动。
19.为了向朋友们准确地介绍发现的小昆虫,小明需要通过网络和书查找资料。以下选项中,小明不需要的两项资料是______和______(2分)
A.昆虫的名称及种类 B.昆虫的外形特点
C.昆虫的生活习性 D.昆虫的发现过程
E.昆虫标本的制作 F.昆虫的本领
20.搜集相关资料后,小明想要运用修辞手法来表现昆虫的特点,为昆虫照片配上文字。如蝉——为自己吟唱的歌手、蟋蟀——田园中的提琴家等。但他还有一张照片未完成,请根据资料帮助他一起完成。
【资料】
萤火虫不管是雌性还是雄性,不管处在发育时期的什么阶段,其尾部均可发光,这就是整个萤火虫大家族的一大特点。而且,这个发光点从背部或腹部都可以看见,但只有雌性萤火虫才有的那两条宽带,才在腹部下面发光。
——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
请为照片配上合适的文字:萤火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1.经过这一学习过程,小明发现野外的小生命给自己带来不少思考,他想在朋友圈发“野外昆虫”照的同时,发表一段文字,但他不知道围绕怎样的话题来写。
请结合你的学习体验和阅读思考,替小明从不同角度拟写两个话题。(4分)
话题示例:再小的生命也是大自然的恩赐。
话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话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在朋友圈看到了小明所发的“野外昆虫”照片,还看到了他关于“再小的生命也是大自然的恩赐”这一话题的思考。在点赞的同时,请你在他的朋友圈写几句评论。(不超过50字)(4分)
四、写作(40分)
23.题目:奔跑的少年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
答案
1.大漠孤烟直
2.欲辨已忘言
3.一曲新词酒一杯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每题各2分)
5.D(3分)
6.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任给这个人(得分点:故、于、句意通顺)(3分)
7.被君驱逐(多次被逐、时机不利)(2分)
8.(1)自己有忧患意识(或自己经历了磨难,增加了才能)
(2)鲍叔的理解和支持(举荐)。(从两段文字内容进行思考,各2分,如果两个原因出自一段文字,只能给2分)
9.不合适,画线句强调了鲍叔对管仲“被君王多次驱逐”的理解,认为是时机不对而非能力不够,体现了鲍叔的知人善用(2分),用来论证“要善于发现和欣赏别人的优点”这一观点比较合适(1分),不能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1分)。
合适,画线句前半句中写了管仲多次被君王驱逐,遭受打击,但他最终成为了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所以可以用来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如果仅从句子前半部分内容来理解,认为“合适”最多给2分)
10.须(2分)
11.(1)感动或心酸、心疼(1分);(2)父亲与“我”告别后(混入人群时)(2分)
12.C(3分)
13.这两个词写出了当年父亲的体形衣着留给“我”印象之深(1分),从而感受到父亲的不易(1分),以至于多年后“我”读信忆起父亲时感动(愧疚)落泪。(1分)
14.(原产中国的)猕猴桃被带到新西兰,经过选育种植(1分)后重新销售回中国(1分)
16.B(2分)
15.B(2分)
17.放在第①②段之间,本段写了猕猴桃名字在中国典籍中的出处,与首段中的“血统问题”对应;本段还写到猕猴桃自古以来就因为外表太丑导致在中国不受欢迎,与第②段“猕猴桃不受国人喜欢”段意相符。(放入位置正确1分,联系第①②段内容分析各1分)
18.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说明我国猕猴桃的生产能力不如新西兰(说明我国猕猴桃虽然种植面积广,但产量不高),表达了作者对我国猕猴桃的生产现状(生产能力不强)感到惋惜(无奈、担忧等)。(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析2分,作者的情感态度1分)
19.DE(两个选项各1分)
20.示例:提着灯笼的小精灵;夜晚闪亮的小天使等(3分)
21.我们要珍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仔细观察也许会有新的发现;等(各2分)
22.联系小明所发的朋友圈内容(“野外昆虫”照片、思考话题、发现昆虫的过程等)1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或评价2分;语句通顺1分示例:小明,这些小昆虫真有趣。它们是大自然的一员,也是大自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小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