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科学备考集训11: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维持人体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人们从事生产活动也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最终主要来自( )
A.流水和风
B.太阳辐射能
C.绿色植物的能量
D.深埋在地下的煤和石油
2.湖岭黄林古村是温州现存规模较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小桥流水、老树古街、修竹梯田、石屋土灶构建了静谧田园风貌。下列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古村落中种植的所有水稻
B.古村落中的所有植物
C.古村落中的所有生物
D.整个黄林古村落
3.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 )
①某一个池塘边的一棵柳树
②一片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有翅、成熟后无翅的蚜虫
③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
④某一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⑤某草原的全部生物和无机环境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③⑤
4.西溪湿地景区的柿子树因被介壳虫蛀食,生长受到影响。化学防治以喷洒农药为主,导致抗药性介壳虫的数量增多,所以效果不明显。2023年5月初,园林部门通过释放黑缘红瓢虫(黑缘红是介壳虫的天敌之一)的方法,以虫治虫。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西溪湿地景区内所有的梧桐树构成一个群落
B.介壳虫的抗药性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有关
C.黑缘红瓢虫与介壳虫构成一条食物链:介壳虫→黑缘红瓢虫
D.“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有环保、无污染等优点,为了使治理效果更好释放黑缘红瓢虫越多越好
5.如图为某树林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虫→鸟→细菌
B.若图中加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群落
C.虫的体色与栖息环境相近,这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图中的细菌、真菌能把无机物分解为有机
6.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植物和某种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种类增加一定会使该生态系统不稳定
B.图中食物链表示为:某种植物→某种食草动物
C.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D.图中a 点过后该食草动物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缺少食物
7.下列关于生物圈、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目山的所有植物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B.杭州西湖是一个生态系统
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D.“虾米→小鱼→大鱼”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8.如图一表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全过程,图二表示某海岛生态系统食物网,图三表示某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的直方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图一中,甲、乙、丙、丁里代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的是甲
B.图二所示的食物网中,海藻中的能量通过3条食物链传递给大黄鱼
C.图三中A、B、C构成了图二中含海龟的一条食物链,其中C代表海龟
D.图二中的大黄鱼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胚胎发育方式为卵生
9.各类生态休闲农庄是团建的好去处。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B.作为分解者的微生物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
C.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较弱
D.图中某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杂草→鸭→微生物
10.红树林是全球濒危动物勺嘴鹬迁徙途中的“能量补给站”之一。如图为勺嘴鹬在红树林中的食物网,下列有关该食物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勺嘴鹬是生产者
B.共有5条食物链
C.箭头可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
D.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11.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分解者
B.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
C.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1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个体内的DDT金量最高
②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
③甲是生产者,丁是分解者
④该生态系统不是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
B.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
C.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
D.碳循环是碳元素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往复循环
14.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启动核污水排海,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巨大危机,对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核污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会影响人体正常细胞的功能
B.核污水排海后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将降低
C.核污水排海后将影响全球海域,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D.核污水排海后,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放射性物质的含量越低
15.“嫦娥四号”携带迷你生物圈至月球,迷你生物圈内有马铃薯、拟南芥、油菜、棉花、果蝇、酵母6种生物,还有18毫升水,以及土壤、空气和热控模块(控制温度)。其中有棉花种子发芽(如图),这是月球上首次有生物体生长,下列关于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考虑果蝇、酵母属于消费者
B.建立迷你生物圈需遵循能量循环和物质流动定律
C.迷你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生物群落
D.该迷你生物圈结构单一、稳定性好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6.自然界生物之间以食物连接起来的一条锁链,称为食物链;食物链机互交错连接成网,这种网被称为食物网。以上两者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 流动的渠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一个地区所有的生物叫做 (选填“种群”、“群落”)。
17.楠溪江水域发现中华秋沙鸭栖息觅食,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数量极其稀少,属于比扬子鳄还稀少的国际濒危动物,有鸟类中大熊猫之称。
(1)为了保护中华秋沙鸭,我国建立了黑龙江碧水自然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内所有的中华秋沙鸭属于 (选填种群或群落)。
(2)中华秋沙鸭、扬子鳄、大熊猫三种生物中,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最先在地球上出现的是 。
18.2020年,东非爆发近25年来最严重蝗灾,联合国估计这场蝗灾可能会引发东非国家面临粮食问题。蝗虫的防治主要有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比如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000只鸭子就能把4000亩土地里的蝗虫吃光。保护农田青蛙也能有效的防治蝗害发生。化学防治可以研制出一种只针对蝗虫的药物。但是新杀虫剂可能会使蝗虫产生抗药性,繁殖出抗药性的后代。
(1)根据题中信息,请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
(2)蝗虫的口器为咀嚼式口器,颜色大多为灰褐色,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蝗虫的口器特征是由 所决定的
(3)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引入青蛙、鸭子等物种,可以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 ,使农田生态系统更稳定。
(4)大量杀虫剂可能会使蝗虫产生抗药性,根据自然选择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抗药性是蝗虫为适应环境而变异产生的
B.药物对蝗虫起到了定向的选择作用
C.蝗虫经繁殖后,子代抗药性肯定比亲代强
D.蝗虫为了不被杀死,努力使自身的抗药性增强
19.叶海龙是一种海洋鱼类,以小型甲壳类、浮游生物、海藻为食。它全身覆盖的叶状附肢能使自身完美地融入周围的大型海藻中,因此叶海龙有高超的伪装技能,目前尚未监测到成年叶海龙存在天敌。
(1)海域中的所有叶海龙构成一个 。
(2)叶海龙尚未有天敌,却濒临灭绝,原因可能是 。
(3)叶海龙“叶状附肢”结构的形成,是长期 的结果。
20.“鹅玉鱼”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立体示范生态种养殖模式。鹅进入玉米田间觅食,以玉米田间的杂草、玉米底部叶片、害虫等为食,可减少玉米田农药的使用量,鹅的粪便还可以作为玉米生长的肥料和鱼的饲料。“鹅玉鱼”通过立体、循环、绿色、生态、环保的种养殖模式,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1)请你根据题干中提及的生物,写出一条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
(2)鹅的粪便可以作为玉米生长的肥料,其中的有机物被土壤中的 分解为可供玉米重新利用的物质,这也促进了该生态系统的 循环。
(3)“鹅玉鱼”种养殖模式增加了玉米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进而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 能力,同时也降低了玉米田病虫害的发生。
21.下渚湖湿地风景区将湿地生态景观和田园水乡风情融为一体,今年五一期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如图是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中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
(1)在该生态系统中,黄嘴白鹭获得能量效率最低的一条食物链是 。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中生物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 。
(3)某段时间公园管理处向水体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食草鱼类,短期内黄嘴白鹭的数量会明显增加,但一段时间后其数量又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22.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2)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草属于 者;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应包括 者。
(3)若此生态系统被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则该食物网中 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23.如图为某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与传统稻田管理相比,引鸭入田,实现了稻鸭共育,增加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知,青蛙与鸭的关系是竞争关系,青蛙与昆虫间的关系是 。
(2)看图,图中除光、空气、水、温度外,影响水稻产量的非生物因素还有 。
(3)请写出该稻田生态系统有鸭的一条食物链 。
(4)青蛙的体色与它生活的环境颜色非常接近,是青蛙对环境的适应,属于 (请在警戒色,保护色和拟态中选填一个)。
24.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生物,其中有以植物为食的羊、鼠和昆虫,有吃羊的狼,有吃昆虫的鸟,有以鼠为食的蛇,还有以鼠、蛇和鸟为食的鹰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若乙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狼所在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相对含量,与甲对应的生物是 。
(2)如果甲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图中还需要添加的生物成分是 。
(3)该生态系统中,某一时间羊的数量增多,则接下来该生态系统中狼的数量将 ,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 。
25.如图甲为钱塘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图解。据图回答:
(1)图甲多条食物链中,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 。
(2)①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死亡率等特征,②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那么①,②的特征可能分别属于 。
A.一个麻雀种群,物种的个体
B.种群,一个麻雀种群
C.物种的个体,一只麻雀
D.物种的个体,一个麻雀种群
(3)二图乙为碳元素流经麻雀种群的部分图解。请在“?”位置将碳元素流经麻雀种群的过程补充完整。 。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较弱,原因是 。
2025中考科学备考集训11: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B D B B C A B C D C D
题号 12 13 14 15
答案 C B D C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解答】解:人从食物中获得能量来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食物中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能。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解答】解:AB、古村落中种植的所有水稻和所有植物,只包括生产者,还缺少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AB不符合题意。
C、古村落中的所有生物,只包括生物成分,还缺少非生物成分,C不符合题意。
D、整个黄林古村落,包括村落内的生物和环境,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故选:D。
3.【解答】解:①一棵柳树属于个体;
②幼年有翅、成熟后无翅的蚜虫都是蚜虫,为同种生物,故一片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有翅、成熟后无翅的蚜虫属于种群;
③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
④某一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包含各个种群,属于群落;
⑤某草原的全部生物和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
故选:B。
4.【解答】解:A.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指在一 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因此景区内所有的梧桐树构成一个种群,A错误;
B.介壳虫的抗药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与生物遗传、变异、环境都有关系,B正确;
C.食物链中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故黑缘红瓢虫与介壳虫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C错误;
D.“以虫治虫”属于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但不是释放黑缘红瓢虫越多越好,D错误。
故选:B。
5.【解答】解:A、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因此图中只有1条食物链植物→虫→鸟,A错误;
B、图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若图中加入阳光、空气等非生物部分,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而不是一个群落,B错误;
C、虫的体色与栖息环境相近,这体现出生物适应环境,C正确;
D、图中的营腐生的细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细菌、真菌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D错误。
故选:C。
6.【解答】解:A、通常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结构越稳定。可见,生物种类增加通常会使该生态系统更稳定,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图中食物链表示为:某种植物→某种食草动物,B正确;
C、在生态系统中,虽然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结合题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植物、某种食草动物的数量相对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C正确;
D、食物是影响动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因素。图中a点过后该食草动物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缺少食物,D正确。
故选:A。
7.【解答】解: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等。天目山的所有植物只是一部分生产者,还缺少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构成生态系统,A错误;
B、杭州西湖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属于湿地生态系统,B正确;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C错误;
D、虾米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D错误。
故选:B。
8.【解答】解:A、在图一中,甲、乙、丙、丁里代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的是丁,A错误。
B、图二所示的食物网中,海藻中的能量通过海藻→小型鱼类→大黄鱼、海藻→虾类→大黄鱼、海藻→底栖动物→小型鱼类→大黄鱼、海藻→底栖动物→虾类→大黄鱼,4条食物链传递给大黄鱼,B错误。
C、图三中的食物链是B→A→C,则对应图二中含海龟的食物链海藻→底栖动物→海龟,则C代表海龟,C正确。
D、大黄鱼属于鱼类动物,故大黄鱼生殖方式是体外受精,胚胎发育方式为卵生,D错误。
故选:C。
9.【解答】解: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和杂草,水稻和杂草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于水稻和杂草固定的太阳能,A正确。
B.分解者一般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它们能够通过呼吸作用,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粪便,B正确。
C.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调节能力较弱,C正确。
D.食物链必须以生产者开头,只能出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杂草→鸭→微生物,所以这条食物链错误,D错误。
故选:D。
10.【解答】解:A、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勺嘴鹬是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A错误。
B、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表中食物链有:藻类→钩虾→勺嘴鹬,藻类→浮游动物→钩虾→勺嘴鹬,藻类→浮游动物→招潮蟹→勺嘴鹬,藻类→招潮蟹→勺嘴鹬,共4条,B错误。
C、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箭头可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该食物网中缺少生物部分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C。
11.【解答】解:A、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乙是最高级消费者,A错误。
B、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丙是生产者,体内有毒物质最少,乙是最高级消费者,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生产者所含的有机物最多,图中丙为生产者,乙为最高级消费者。所以,图中食物链为丙→丁→甲→乙,C错误。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会因食物的增多而数量增加;同时甲以丁为食,甲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会减少,丙因缺少天敌数量可能增加,D正确。
故选:D。
12.【解答】解:①②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丁个体内的DDT金量最高,故①错误;②正确。
③甲是生产者,丁是消费者,故③错误
④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因此,该生态系统不是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还在有分解者,故④正确。
故选:C。
13.【解答】解: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除了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之外,主要来自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A错误。
B、大气中的碳元素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满足自身的需求,B正确。
C、植物体的有机物除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外,也可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C错误。
D、碳循环是碳元素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无机环境之间的往复循环,D错误。
故选:B。
14.【解答】解:A、核污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最终会到人的体内,影响人体正常细胞的功能,A正确。
B、核污水排海后,经过海水的稀释,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将降低,B正确。
C、核污水排海后,会随着海洋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在海洋生物间传递,故将影响全球海域,破坏海洋生态环境,C正确。
D、核污水排海后,放射性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放射性物质的含量越高,D错误。
故选:D。
15.【解答】解:A、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考虑果蝇属于消费者,酵母属于分解者,A错误;
B、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主要表现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错误;
C、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迷你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生物群落,C正确;
D、该迷你生物圈结构单一、稳定性差,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6.【解答】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故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故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故一个地区所有的生物叫做群落。
故答案为:能量;生物圈;群落。
17.【解答】解:(1)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以,自然保护区内所有的中华秋沙鸭属于种群。
(2)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中华秋沙鸭是鸟类,扬子鳄是爬行类,大熊猫是哺乳类,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最先在地球上出现的是爬行类扬子鳄。
故答案为:(1)种群。
(2)扬子鳄。
18.【解答】解:(1)食物链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根据题中信息,其中的食物链是:水稻→蝗虫→鸭子(水稻→蝗虫→青蛙)。
(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基因决定性状。
(3)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我)调节能力越强。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引入青蛙、鸭子等物种,可以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我)调节能力。
(4)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首先蝗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蝗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蝗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蝗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杀虫剂时,又把抗药性弱的蝗虫杀死,抗药性强的蝗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蝗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在使用同等剂量的杀虫剂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杀虫剂的杀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蝗虫的抗药性增强,这是药物对蝗虫起到了定向的选择作用。
故答案为:
(1)水稻→蝗虫→鸭子(水稻→蝗虫→青蛙)。
(2)基因。
(3)自动(我)调节。
(4)B。
19.【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如一片森林里的所有喜鹊。海域中的所有叶海龙构成一个种群。
(2)人类活动导致环境被污染,生物栖息地被破坏,可以使得动物数量锐减,濒临灭绝。
(3)生物的形态结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故答案为:(1)种群;
(2)海洋环境被污染;
(3)自然选择。
20.【解答】解:(1)根据题干信息,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有:玉米→鹅、杂草→鹅、杂草→害虫→鹅、玉米→害虫→鹅。
(2)鹅的粪便可以作为玉米生长的肥料,其中的有机物被土壤中的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可供玉米重新利用,这也促进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鹅玉鱼”种养殖模式增加了玉米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进而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同时也降低了玉米田病虫害的发生。
故答案为:(1)玉米→鹅(或杂草→鹅或杂草→害虫→鹅或玉米→害虫→鹅);
(2)细菌和真菌(或分解者);物质;
(3)自动调节。
21.【解答】解:(1)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传递的效率是10%﹣20%,故在该生态系统中,黄嘴白鹭获得能量效率最低的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黄嘴白鹭。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植物)、消费者(主要动物)和分解者(主要细菌、真菌)组成,故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中的生产者(浮游植物)和消费者(食草鱼类、浮游动物i、河虾、黄嘴白鹭),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故某段时间公园管理处向水体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食草鱼类,短期内黄嘴白鹭的数量会明显增加,但一段时间后其数量又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河虾→黄嘴白鹭;
(2)分解者;
(3)自动(自我)调节。
22.【解答】解:(1)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2)生态系统中,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给了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题干中草属于植物,是生产者;题干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还缺少分解者。
(3)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鹰的营养级最高,因此“若此生态系统被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鹰。
故答案为:(1)5;草→鼠→蛇→鹰
(2)生产;分解
(3)鹰
23.【解答】解:(1)从图中可知,青蛙与鸭的关系是竞争关系,青蛙又以昆虫为食,从生物的种间关系来看,青蛙与昆虫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2)除光、空气、水、温度外,影响水稻产量的非生物因素还有土壤。
(3)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鱼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3条食物链:水稻→昆虫→青蛙;水稻→昆虫→鸭,杂草→鸭。含有鸭的食物链为:水稻→昆虫→鸭(杂草→鸭)。
(4)青蛙的体色与其周围环境的颜色极为接近,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防御敌害,保护自己,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属于保护色。
故答案为:
(1)捕食。
(2)土壤。
(3)水稻→昆虫→鸭(杂草→鸭)。
(4)保护色。
24.【解答】解:(1)若乙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狼所在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相对含量,该食物链为:乙→甲→丙,图甲中含有狼且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植物→羊→狼。所以与甲对应的生物是图甲中的羊。
(2)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如果甲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图中还需要添加的生物成分是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3)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就能更长时间地维持相对的稳定。该生态系统中,某一时间羊的数量增多,狼先会因为食物丰富而数量增加;随着狼数量的增加,羊的数量会减少,狼又会因为食物缺乏数量减少;最后狼和羊的数量就会维持在相对平衡状态。所以该生态系统中,某一时间羊的数量增多,则接下来该生态系统中狼的数量将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平衡,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1)羊
(2)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3)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平衡;自动调节能力
25.【解答】解:(1)能量沿食物链单向传递,逐级递减。营养级越少的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图甲多条食物链中,蛇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稻→麻雀→蛇。
(2)种群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生活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故①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死亡率等特征属于种群特征;种群中单个物种的个体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会对①种群特征产生影响,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3)碳元素随着捕食输入麻雀种群,麻雀种群中的一部分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大气,一部分碳元素随着捕食输入下一级消费者,还有一部分碳元素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因此图乙中“?”表示麻雀自身呼吸作用。
(4)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也更强,因此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较弱,原因是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故答案为:(1)水稻→麻雀→蛇
(2)A
(3)麻雀自身呼吸作用
(4)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