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新课导入:
太阳神鸟金饰
太阳图案:十二根齿状光芒顺时针旋转
神鸟图案:四只手足相连的神鸟,逆时针循环飞翔。
这是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时期太阳神鸟金饰,通体圆形,采用铁空方式呈现出内外两层图案。内层图案是一个圆网,周边均匀分布着12条旋转的齿状光芒,整体好像不停旋转的太阳。外层图案由四只相同的飞乌组成,围绕在太阳的周围,这件金饰制作精美,表达了古人对太阳的崇拜。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8课
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天文组
历法组
医学组
三组内容请你任选一组,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以时间轴或表格的形式归纳该组发展历程。
天文、历法和医学
壹
1.天文、历法、医学
为从事农业生产,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①原始社
会末期
②商朝
③西周
④春秋
《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春秋》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诗经》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战国时期甘德、石申《甘石星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天文:
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天文学最早的国家之一
可能有了历法
①夏朝
②商朝
③战国
时期
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甲骨文中已经开始出现干支纪日
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历法:
阴阳历法
十三月
天干地支甲骨文图
中国历法是推算年、月、日的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法则。历法中包含节气,用于指导农事活动,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天文、历法、医学
神农尝百草
①远古
时期
②战国
时期
③战国
时期
名医扁鹊总结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黄帝内经》,
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医学:
《敝昔医论》
经穴髹[xiū]漆人像
1.甲骨文的含义
刻有文字的兽骨
刻有文字的龟甲
刻有文字的兽骨
商朝时期,人们常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对许多事情进行占卜,把占卜情况用文字形式刻在甲骨上。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信史)
辛巳卜,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伐乎[羌]。 [武丁卜辞问:命令妇好征召13000军旅征伐羌方吗?]
贞: 今庚辰夕用献小臣三十小妾三十于妇?九月。 [在这个庚辰日夕时要用献来的30名小臣、30名小妾祭祀“妇”吗 ]
癸卯卜,争,贞:今岁商受年? [癸卯日占卜,贞人争贞问:今年商王朝会有好年成吗?]
妇好使人于湄。 [妇好派人去湄地。]
甲骨文记载内容十分丰富
战争
祭祀
农业
政务
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极其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发现人
王懿荣
出土地点
河南安阳殷墟等
鼠
牛
龙
兔
虎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象形
会意
形声
指事
转注
假借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形声: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的字。
假借: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所想表达的字或意。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甲骨文
文字演变过程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简体
方形的团块被线条所取代,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直,象形程度逐渐降低,即
复杂到简单 形象到抽象
(一脉相承)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北京人、山顶洞人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河姆渡人、半坡人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石器时代
夏商西周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呢?
青铜时代
打制石器
(旧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
青铜器
(青铜时代)
甲
骨
文
与
青
铜
器
青铜文物鉴赏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发达,青铜种类众多,你说说其用途么?
尊
戈
铲
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用途广泛
西周列鼎列簋制度
西周分封等级
司母戊鼎,高133厘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以云雷纹为地,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部周缘饰饕餮纹,柱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需300多人同时工作,采用“泥范铸造法”。
由下可知青铜器的特点:
规模宏大
制作工艺高超
象征身份地位和国家权力
多元一体
观察地图,思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有何特点?
古典诗歌
两大源头
“楚辞”
《诗经》
300多篇
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
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梳理课本内容,找出问题的答案。
数量
组成部分
地位
历史价值
“风”“雅”“颂”
创作时期
创作人
代表作
战国
屈原、宋玉等人
屈原的《离骚》
《诗经》和“楚辞”
叁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社会战乱不休,表现出秦国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英勇杀敌。
阅读上述《诗经》中的诗句,说明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吃粽子、赛龙舟
挂菖蒲、系五彩绳
佩香囊、饮雄黄酒
忠君忧民,爱国主义,坚持真理,虽死不悔。
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么?
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
《诗经》和“楚辞”
叁
1978年,湖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整套战国时期的编钟,这就是闻名中外的曾侯乙编钟。
阅读教材知识拓展部分,结合材料思考曾侯乙编钟在哪些方面具有研究价值?
青铜铸造、音乐艺术、礼乐制度等方面具有研究价值。
《诗经》和“楚辞”
叁
课堂小结:
天文
历法
科技
文化
古蜀文明丰富多彩,与中原王朝关系密切
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诗经》——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春秋》——记载了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青铜器数量多,种类丰富,主要用于祭祀、军事等方面,成为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代表器物有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甲骨文
青铜器
三星堆遗址
《诗经》、“楚辞”
医学
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
神农尝百草;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战国《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