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试题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城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逃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公共考古是查尔斯·麦克基姆西在其同名专著中最早提出的,用以定义考古学家代表公众
并在公众的支持下记录并保存受到开发工程威胁的考古遴存的相关工作。这个观点在美国大
受欢迎,但在世界其他地区却并未得到广泛认同。在我国,同样存在着到底是“公共考古学”抑
或是“公众考古学”的讨论。不过,这种讨论并不影响公共考古是为了让考古学可持续发展以及
考古成果患及更多民众的终极目标。
讨论公共考古的内涵和外延,必然会涉及对这一考古学分支的特征认知。公共性是公共考
古最核心的特征,它强调的是作为全人类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回归“公共领城”,成为具有
社会公共属性并且能够被公开、共有和共享的资源。公共性体现得越充分,就越能促进政府、机
构、专家和民众之间的共赢,也越能实现公共考古实践的初衷。
在当代中国,公众对于考古本身的学科价值没有什么质疑,甚至还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
然而,公共考古各方对于涉及教育性的具体问题的讨论并不热烈。公共考古教育性之所以重
要,部分与公共性相关联,部分则与考古学科本身的专业性及复杂的术语系统有关,再有就是很
多考古发现与现代生活缺乏直接联系,让人们缺乏理解这些物件功能和内涵的具体情境。毫无
疑问,文博机构和考古专家应该是公共考古牧育的主要组织方。然而,他们在这方面的主体贵
任履行却并不乐观。不少考古专家会认为发现古代遗存并进行研究、阐释才是他们的核心任
务,公共考古只是顺手而为或者可为可不为之事。
考古学不可避免地要与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多维联系,绝不仅仅是考古学家的事。变考古
学家的“他们的公共考古学”为公众的“我们的公共考古学”,支持具有一定考古基础知识的媒
体、社会团体和民众开展公共考古活动,才能让考古学获得坚实的公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支持,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
2522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