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八校协作体2015年历史同课异构活动人教新课标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32张ppt)+教学设计+导学案+视频及音频素材(小溪塔高中)(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宜昌市八校协作体2015年历史同课异构活动人教新课标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32张ppt)+教学设计+导学案+视频及音频素材(小溪塔高中)(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19 07:25:16

文档简介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导学案
夷陵区小溪塔高中 王春燕
【学习目标】
(1)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自主探究】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①政治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济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思想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概况
1、兴起标志:______________ 2、活动基地:______________
3、主要阵地:______________ 4、指导思想:______________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四提倡四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主、科学、新道德、旧道德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背景及传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前期;后期)
积 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局限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中你的疑惑:
【合作探究】
探究1、阅读教材及补充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帝国主义加紧侵华 袁世凯复辟帝制
材料 一 一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发展很快,仅其一厂、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
材料二 从甲午到“五四”,中国的政治秩序由一个大一统的帝国瓦解为军阀的割据,国家名存实亡。同时……中国被瓜分成殖民地的危险,迫在眉睫。这内外交织的民族危机变成知识分子迫切的关怀:他们急需一套思想和信仰来作为共识和共信的基础,以认识方向,团结意志。
——张灏《重访五四——论“五四”思想的两歧性》
材料三 是时的严复为什么要介绍自由主义于中国?“图自强”。如何“图自强”?……“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这套“利民”、“民自利”、“自由”、“自治”等典型的自由主义主张……,在于告诉国人,西方之“强”……在于“利民、民自利、自由、自治”等。 ——李明海《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政治失败》
材料四 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共和,中国知识分子在寻求富强的道路上经历了由工艺层面到制度层面的认识变化……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包括辛亥革命后形式上已经共和的政治文化都无力挽回民族衰败的情况下,中国知识分子转而认为,关于现代化这个命题应该这样来构造,即通过文化批判的方式来进行政治创造,
——严搏非《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主义思潮》
探究2:比较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待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不同及评价,其实质相同吗?
探究3: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是否适用于今天?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探究4:阅读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影响
材料一 《新青年》是当时影响最大的刊物,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故此种新文化运动,实为最有价值之事”。 这是孙中山在看到五四运动造成的革命影响之后的反思之言。如此的影响,使《新青年》的发行量迅速增加,由最初的1000份,增至最高峰时的16000份,这在当时读书人少之又少的社会环境里,对出版界来说,是个近乎天文的数字。……
虽然新文化运动影响如此巨大,但真正的自由主义精神,也只是被知识界,其中包括部分在读的大中专学生所接受,最广大的农民、工人是不知晓的,也是难于领会的。
——李明海《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政治失败》
材料二 “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终究只能在部分知识分子中流行,却无法成为激励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劳苦大众为正取自身解放的思想旗帜。”
——许纪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
探究5: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影响这一变化的国际因素是什么?
材料 一 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们,除个别人外(如李大钊),大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持彻底否定之态度……这些思想家虽曰过激,但却不能因之就认定其对传统是发自内心的憎恨。他们反传统,口号之激烈,很大程度上乃是一种策略。因为中国旧文化的传统太深厚,而且当时守旧势力亦很强大,不如此便不足以达到思想启蒙之效果。
1918年底至1920年春,梁启超同张君劢(mài)、丁文江等六人一起到西方各国考察。……回国之后,随即写了《欧洲心影录》,向国人发布西方科学万能破产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梁启超不仅认为西方文化已破产,无以效仿,而且还主张用中国文化去救助西方人。梁启超、章士钊、杜亚泉、孙文、陈独秀、鲁迅、张君劢等都没有走出从告别传统到复归的怪圈。
——摘编自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此班大战,使西洋文明,露显著之破绽。此非吾人偏见之言。凡研究现代文明者,殆无不有如是之感想……自受大战之戟刺以后,使吾人憬然于西方文明诸国,所以获富强之原因,与夫因富强而生之结果,无一非人类间最悲惨最痛苦之生活……然信赖西方文明,欲借之以免除悲惨与痛苦之缪想,不能不为之消灭。
——杜亚泉《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
材料三 ……俄国社会道路是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十月革命的胜利亦是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成就。俄国同样是一个专制主义国家,……20世纪初年,并不比中国先进多少……可是,就是在这片既专制又落后的土地上,竟然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一夜之间把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远远抛在后头。
——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
【学以致用】:
材料: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并概括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作用.
【你的收获】: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学设计
课题: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授课人:王春燕 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高中
授课年级:高二年级
【教学设想】以新文化运动为主题,通过提供补充材料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剖析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影响,尤其是后期转为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从而领会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带来的巨大作用,感受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从器物革新到制度革新到思想革新的艰辛历程,通过提供补充材料让学生更真切的了解历史本身。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具体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补充史料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生展示,质疑,师生互动分析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革命先烈救亡图存的艰辛历程。
二、.教师设计的主要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比较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待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不同,应该如何评价?其实质相同吗?
(3)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是否适用于今天?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4)阅读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影响
(5)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影响这一变化的国际因素是什么?
(6)学以致用:分析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并概括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导入】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
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
才会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
[设计意图]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革新,选用大国崛起中的这段文字,让学生领会到先进思想对一个国家发展的特殊意义。
【授新课】
师:请学生齐读大国崛起中的这段文字
师:这段话对中国人的救亡图存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先进的中国人把抵抗西方入侵与向西方学习紧密相联,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先后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制强”的器物革新,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掀起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制度革新,可结果都失败,这让他们认识到只有革新思想,用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来挽救中国政治、经济、思想上的一切问题才能找到新的出路,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师:本课我们将围绕课程标准一起探究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启蒙思想家将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五四前后国人为何转向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如何?近代指引中国社会巨变的指导思想究竟有哪些,具有怎样的作用?
首先请同学们按照预习要求分组讨论探究题,组内互助解决学习疑难,并作好展示和质疑的准备。
探究一、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

帝国主义加紧侵华 袁世凯复辟帝制
材料一:一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发展很快,仅其一厂、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
材料二:从甲午到“五四”,中国的政治秩序由一个大一统的帝国瓦解为军阀的割据,国家名存实亡。同时……中国被瓜分成殖民地的危险,迫在眉睫。这内外交织的民族危机变成知识分子迫切的关怀:他们急需一套思想和信仰来作为共识和共信的基础,以认识方向,团结意志。
——张灏《重访五四——论“五四”思想的两歧性》
材料三: 当时的严复为什么要介绍自由主义于中国?“图自强”。如何“图自强”?……“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这套“利民”、“民自利”、“自由”、“自治”等典型的自由主义主张……,在于告诉国人,西方之“强”……在于“利民、民自利、自由、自治”等。
——李明海《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政治失败》
材料四 :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共和,中国知识分子在寻求富强的道路上经历了由工艺层面到制度层面的认识变化……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包括辛亥革命后形式上已经共和的政治文化都无力挽回民族衰败的情况下,中国知识分子转而认为,关于现代化这个命题应该这样来构造,即通过文化批判的方式来进行政治创造,……
——严搏非《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主义思潮》
生:结合教材第一子目和上述补充材料一、二、三、四的内容,分组讨论并作好展示质疑准备。
教师活动:教师强调阅读要抓关键词、抓信息点,抓结论,并对学生的展示做点评和补充
附: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政治:①国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②国内:民族危机,救亡图存;前期实践失败;袁世凯复辟帝制。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进行思想革命
文化:①国外:自由主义推动西方强大;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②国内:辛亥革命后,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进一步传播;袁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补充材料让学生明确近代先进中国人在经历了从器物革新到制度革新失败之后,进入到文化革新时期,进而理解“自由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契机,拓展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复杂背景。
师:提问检查独立自学情况,兴起标志、主要阵地、活动基地、指导思想,学生齐答。
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生:四提倡四反对,教师重点介绍民主、科学、新道德、旧道德的具体含义。
探究2: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待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不同及评价,其实质相同吗?
学生:展示,质疑
教师:点评,补充、总结
附(1)维新变法
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运动创造历史依据。
评价:策略;软弱性、妥协性
(2)新文化运动
特点:大力宣扬民主、科学,彻底批判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
评价:策略;全盘肯定和否定不妥
实质:都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
[设计意图]: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儒家思想在中国不同境遇的原因以及客观辩证的评价历史事件,并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探究3: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不对?这个口号是否适用于今天?
学生:展示,质疑
教师:点评,补充、总结
(1) “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但是,这个口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2)这个口号不适用于今天。
态度: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改造创新,与时俱进
[设计意图]:全面分析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历史地位,以及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
师:插入视频导入文学革命,播放音频<兰花草>让学生感悟新文学的轻松、自由、活泼。
探究4:阅读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影响
材料一《新青年》是当时影响最大的刊物,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故此种新文化运动,实为最有价值之事”。 这是孙中山在看到五四运动造成的革命影响之后的反思之言。如此的影响,使《新青年》的发行量迅速增加,由最初的1000份,增至最高峰时的16000份,这在当时读书人少之又少的社会环境里,对出版界来说,是个近乎天文的数字。……
虽然新文化运动影响如此巨大,但真正的自由主义精神,也只是被知识界,其中包括部分在读的大中专学生所接受,最广大的农民、工人是不知晓的,也是难于领会的。
——李明海《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政治失败》
材料二“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终究只能在部分知识分子中流行,却无法成为激励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劳苦大众为正取自身解放的思想旗帜。” ——许纪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
学生:展示,质疑
教师:点评,补充、总结
附:积极性(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民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局限性(1)运动忽视了政治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设,更脱离了人民群众,使运动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2)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和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提供补充材料让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前期,西方自由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的历史局限性
探究5: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影响这一变化的国际因素是什么?
材料 一 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们,除个别人外(如李大钊),大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持彻底否定之态度……这些思想家虽曰过激,但却不能因之就认定其对传统是发自内心的憎恨。他们反传统,口号之激烈,很大程度上乃是一种策略。因为中国旧文化的传统太深厚,而且当时守旧势力亦很强大,不如此便不足以达到思想启蒙之效果。
1918年底至1920年春,梁启超同张君劢(mài)、丁文江等六人一起到西方各国考察。……回国之后,随即写了《欧洲心影录》,向国人发布西方科学万能破产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梁启超不仅认为西方文化已破产,无以效仿,而且还主张用中国文化去救助西方人。梁启超、章士钊、杜亚泉、孙文、陈独秀、鲁迅、张君劢等都没有走出从告别传统到复归的怪圈。
——摘编自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此班大战,使西洋文明,露显著之破绽。此非吾人偏见之言。凡研究现代文明者,殆无不有如是之感想……自受大战之戟刺以后,使吾人憬然于西方文明诸国,所以获富强之原因,与夫因富强而生之结果,无一非人类间最悲惨最痛苦之生活……然信赖西方文明,欲借之以免除悲惨与痛苦之缪想,不能不为之消灭。 ——杜亚泉《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
材料三……俄国社会道路是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十月革命的胜利亦是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成就。俄国同样是一个专制主义国家,……20世纪初年,并不比中国先进多少……可是,就是在这片既专制又落后的土地上,竟然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一夜之间把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远远抛在后头。
——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
学生:展示,质疑
教师:点评,补充、总结
附:变化:由向西方学习到像苏俄学习,由发展资本主义到发展社会主义。
国际因素:一战使欧洲生灵涂炭,俄国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专家学者观点,让学生认识真实而全面的历史,梁启超等人虽然表面彻底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但实际上还有更深层次原因,而且在一战后,梁启超等人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也让学生从新的角度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接受、传播,是在中国民族危机,前期救亡图存失败,欧洲自由主义的破产,加十月革命的影响等综合因素的结果。
【学以致用】:材料: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并概括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作用.
学生:展示,质疑
教师:点评,总结补充
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作用:思想解放;救亡图存;近代化;社会转型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此材料,让学生认识到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理解思想进步不仅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而且推动了救亡图存的历程,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思想对政治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四、课堂小结(微课)
课件32张PPT。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
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
才会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启蒙运动[衡阳] 谭燕忠衡阳县第三中学The Enlightenment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小溪塔高中 王春燕【学习目标】
(1)分析新文化运动背景,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结合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待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不同及评价,其实质相同吗?
(3)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是否适用于今天?
(4)阅读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影响
(5)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影响这一变化的国际因素是什么?
(6)学以致用:分析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并概括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作用.
合作探究1915年5月9日 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进入山东的日军 政治:(国外)帝国主
义加紧侵略中国1915年袁世凯到天坛行祭天礼袁世凯称帝标准像政治:(国内)袁世凯倒
行逆施,复辟帝制一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发展很快,仅其一厂、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











思想:西方启蒙思想
进一步传入中国 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修佛……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做夜思,恢复孔教,立国之根本。”
——1914年《大总统祭圣告令》
思想:袁世凯尊孔复古
材料一 从甲午到“五四”,中国的政治秩序由一个大一统的帝国瓦解为军阀的割据,国家名存实亡。同时……中国被瓜分成殖民地的危险,迫在眉睫。这内外交织的民族危机变成知识分子迫切的关怀:他们急需一套思想和信仰来作为共识和共信的基础,以认识方向,团结意志。
——张灏《重访五四——论“五四”思想的两歧性》
材料二 是时的严复为什么要介绍自由主义于中国?“图自强”。如何“图自强”?……“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这套“利民”、“民自利”、“自由”、“自治”等典型的自由主义主张……,在于告诉国人,西方之“强”……在于“利民、民自利、自由、自治”等。
——李明海《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政治失败》

材料三 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共和,中国知识分子在寻求富强的道路上经历了由工艺层面到制度层面的认识变化……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包括辛亥革命后形式上已经共和的政治文化都无力挽回民族衰败的情况下,中国知识分子转而认为,关于现代化这个命题应该这样来构造,即通过文化批判的方式来进行政治创造,……
——严搏非《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主义思潮》
补充材料: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政治国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国内:民族危机;前期救亡图存实践失败;袁世凯复辟帝制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进行思想革命国外:自由主义推动西方强大;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
国内:袁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原因)经济思想探究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历史背景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思想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结果。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潮流所致,
思想上的改变是渐进缓慢的过程。 新文化运动的出现兴起
标志 主要
阵地活动
基地指导
思想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北京大学民主

科学独立自
学检测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概况3、活动基地:蔡元培 北京大学1、“德先生”与“赛先生”DemocracyScience科学: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科学世界观
民主: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民主、平等和自由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自由、平等、独立封建纲常伦理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探究二: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待孔子
和儒家思想的不同及评价,其实质相同吗?1、维新变法
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运动创造历史依据
评价:策略;软弱性、妥协性2、新文化运动
特点:大力宣扬民主、科学,彻底批判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
评价:策略;全盘肯定和否定不妥
实质:都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陈独秀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孝”——“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
顺民的大工厂。” ——吴虞《说孝》
思考: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据南方网讯报道: 成都市青少年宫国学班近百名四五岁的小娃娃能一字不差地背出《论语》、《孟子》、《大学》、 《三字经》等文章;河北行唐县出现一家私塾,以教授“读经”为主。学生年龄6--10岁不等,主要背诵《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大学》等。北大武大等国内高校相继开办国学班。 2015年12月6日在上海举办第十届孔子学院大会,截至目前,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今后孔子学院建设将突出本土化,注重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 2015年9月28日上午,纪念孔子诞辰2566年祭孔大典在孔庙大成殿隆重举行。 今天我们学习儒家传统文化,这与前者是否矛盾?为什么?难点分解思考:“打倒孔家店”是要打倒孔子吗?
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打倒孔子
“打倒孔家店”的实际上是反对什么?
反对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旧道德
你认为什么是旧道德,什么是新道德?
旧道德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
新道德是: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你觉得这个口号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积极:解放思想、推动反封建斗争
消极:易导致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全盘 否定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精华
崇尚刚健自强、刻苦勤劳的精神
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提倡“民本”与“德治”
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
优秀的文学、艺术、科技成果 糟粕
维护专制的纲常礼教
宣传等级、愚忠愚孝
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
扼杀创造力的“八股取士”
宣扬迷信思想、培养奴才意识(1) “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但是,这个口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2)这个口号不适用于今天。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的继承、改造创新,与时俱进探究三:新文化运动时提出“打倒
孔家店”的口号是否适用于今天?
我们要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一、要有话说,才说话;二、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四、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1)新文学的特点:
①有内容 ②形式自由 ③通俗易懂(2)文学革命的意义便于新道德的广泛传播,
有利于文化普及与繁荣   兰花草
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草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德先生”
“赛先生”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内容结构
材料一 《新青年》是当时影响最大的刊物,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故此种新文化运动,实为最有价值之事”。 这是孙中山在看到五四运动造成的革命影响之后的反思之言。如此的影响,使《新青年》的发行量迅速增加,由最初的1000份,增至最高峰时的16000份,这在当时读书人少之又少的社会环境里,对出版界来说,是个近乎天文的数字。……
虽然新文化运动影响如此巨大,但真正的自由主义精神,也只是被知识界,其中包括部分在读的大中专学生所接受,最广大的农民、工人是不知晓的,也是难于领会的。
——李明海《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政治失败》
材料二 “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终究只能在部分知识分子中流行,却无法成为激励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劳苦大众为正取自身解放的思想旗帜。”
——许纪霖《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 探究四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影响动摇了传统封建思想统治地位;使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促进了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觉醒(民主与科学),是一次彻底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局限在知识界,没有与工农运动相结合,缺少群众基础。
对东西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局限性:积极作用:探究四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影响材料 一 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们,除个别人外(如李大钊),大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持彻底否定之态度……这些思想家虽曰过激,但却不能因之就认定其对传统是发自内心的憎恨。他们反传统,口号之激烈,很大程度上乃是一种策略。因为中国旧文化的传统太深厚,而且当时守旧势力亦很强大,不如此便不足以达到思想启蒙之效果······一战后梁启超不仅认为西方文化已破产,无以效仿,而且还主张用中国文化去救助西方人。 ——摘编自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此班大战,使西洋文明,露显著之破绽。此非吾人偏见之言。凡研究现代文明者,殆无不有如是之感想……自受大战之戟刺以后,使吾人憬然于西方文明诸国,所以获富强之原因,与夫因富强而生之结果,无一非人类间最悲惨最痛苦之生活……然信赖西方文明,欲借之以免除悲惨与痛苦之缪想,不能不为之消灭。 ——杜亚泉《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
材料三……俄国社会道路是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十月革命的胜利亦是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成就。俄国同样是一个专制主义国家,……20世纪初年,并不比中国先进多少……可是,就是在这片既专制又落后的土地上,竟然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一夜之间把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远远抛在后头。 ——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探究五: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国际背景是什么?由向西方学习--------
向苏俄学习
由学习资本主义--------
学习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十月革命以后
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兴起前期后期资产阶级的
思想文化运动无产阶级的
思想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材料: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学以致用: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并概括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作用.指导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 思想(实行君主立宪);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作用:思想解放推动中国先进分子进行救亡图存运动;推动近代化进程;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