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童年的水墨画
人文主题:
多彩的童年
语文要素: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习作要素:
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水墨画是由水和墨调配成不同深浅的墨色所作的
画,用简约凝练的笔法勾勒出一幅别有韵味的场景。
任务一:整体感知,初始画面
任务二:走进《溪边》,欣赏其中之美
任务三:扶放结合,走进《江上》《林中》
任务四:比较发现,迁移写法
壹
整体感知
初始画面
1、自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诗歌描写了哪三幅“水墨画”?
3、看着这“三幅画”的名字,你发现了什么?思考共同点。
学习活动一:
染绿
水墨画
mò
rǎn
破碎
suì
学认字
溅起
浪花
lànɡ
jiàn
墨
染
竿
腾
碎
拨
浪
葫
爽
蘑
菇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框架结构
学写字
mò
上半部分笔画多而紧凑,注意“黑”字的四点底要均匀铺开,成为本字最宽的部分。“土”字要写得扁平,最后一横稍长。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rǎn
上半部分三点水与“九”高矮一致。下半部分的“木”字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suì
“卒”字中两个“人”字都要将捺变为点。右下部“十”字的悬针竖长伸,使整个字重心稳定。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shuǎnɡ
注意笔顺。先写左边的两个撇点,然后再写右边的两个,四个撇点要收紧,最后写竖撇和捺。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2、边读边想:诗歌描写了哪三幅“水墨画”?
孩子们都在这些地方干什么?说说你的发现。
溪边( ) 江上( ) 林中( )
钓鱼
戏水
采蘑菇
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菇都是童年快乐生活。
这三首诗都是同一个主题,所以我们称它为“组诗”。
贰
走进《溪边》
欣赏其中之美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溪边》这首小诗,请大家默读这诗。
1、用“~~~”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分享理由。
2、用“____”画出你读不懂的子,跟同学交流讨论,帮助理解。
学习活动二: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溪水为什么能当作镜子?
生活中的镜子是平的,把溪水比作镜子,说明这里的溪水很静,很平,所以才能当镜子。
垂柳怎么能梳妆?
拟人手法,赋予垂柳以人的情感。
联系生活经验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什么是绿玉带?
为什么把山溪比作绿玉带?
绿玉带就是像碧玉
一样的绿色丝带。
此比喻突出了溪水的碧绿与平静
想象画面
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溪水怎么会把人影染绿了呢?
从上一句诗“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知道了溪水很绿,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变成绿色的了。
联系上下文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你觉得这句诗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染”字,把溪水当成人来写,就把溪水写活了,运用了拟人手法。
像画水墨画一样,溪水把人影染绿了,这就是水墨画的美妙之处。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想一想:绿玉带一样的溪水还会把什么染绿呢?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给山溪染绿了。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给山溪染绿了。
天上的白云倒映其中,
云影
两侧的群山倒映其中,
山影
绿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在这个绿色的世界中还有一种颜色,你发现了吗?
蜻蜓的红,醒目而独特,点缀了这个绿色的世界。这就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蜻蜓的红和人影的绿相映成趣,红绿相衬,这样的画面好美啊!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美
红绿相衬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为什么人影碎了?
鱼儿被钓竿和鱼线提拉出水面,尾巴甩来甩去,把溪水的平静打破了,水面上的圆晕一圈圈荡漾开去。
联系生活经验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草地上为什么会“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
孩子们看到鱼儿上钩了,用力一拉竿,鱼被甩到了草地上,这条大鱼在草地上蹦跳起来, 孩子们看见钓到了大鱼,在草地上开心地欢呼雀跃……
想象画面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静态之美
动态之乐
在这简约的诗句中读出了一个完整而且快乐的画面,这就是诗歌给了我们的无限想象,让我们感受到溪边之美、童年之乐。
+
联系生活经验
联系上下文
想象画面
阅读诗歌的方法
叁
扶放结合
走进《江上》《林中》
请同学们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江上》和《林中》两首诗。
1、用“~~~”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分享理由。
2、用“____”画出你读不懂的子,跟同学交流讨论,帮助理解。
学习活动三:
“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我们仿佛看到一群孩子在水里拍水,玩得很开心。
联系生活经验
走进《江上》,感受其中之乐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从哪些词能看出是一群孩子在快乐地玩水呢
作者用了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描绘出孩子们在江上戏水的情景。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什么是“水葫芦”?
在这句诗中指的是什么呢?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孩子们在水中戏水,将头露在外面,就像水葫芦一样漂在水上。
我仿佛看到孩子们在水里钻来钻去,像在水里捉迷藏一样,玩得很开心很快乐。
想象画面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瞧,一个“水葫芦”就能让我们感受到孩子们游泳的自在和戏水的快乐,读出了童年的乐趣。
这就是诗歌简约、写意不写实的特点。
乐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走进《林中》,感受其中之趣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松树当作人来写,说明下雨后林中很干净。
“清清爽爽、明明亮亮”让我们感受到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蘑菇当作人来写,“戴一顶斗笠”形象生动,富有情趣。
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小蘑菇比作绽放的山花,美丽而富有生气。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作者就是把蘑菇比作斗笠,又把斗笠比作蘑菇,
比喻
互为
两种事物互为比喻,多么有趣啊,这就是诗的语言!
趣
《童年的水墨画》
静
绿
美
乐
趣
肆
比较发现
迁移写法
同学们再读这三首小诗,你发现了哪些相同之处?
④语言都非常简约、想象丰富,就像水墨画一样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孩子们玩乐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的乐趣。
难怪这组诗称为《童年的水墨画》呢!
①诗题都是地点;
②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农村孩子快乐的童年生活;
③都有孩子们的笑声、孩子们的活动、孩子们的心情;
写一写:
雪花宝宝__________,
大地穿上了 ________,
孩子们在雪地里 。
有的_____________,
有的_____________,
每一个角落_________。
雪地里
让我们写一写我们的快乐童年吧。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童年的水墨画
[教学目标]
1.认识“墨、染”等5个生字,会写“墨、染”等11个生字,会写“水墨画、垂柳”等13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边》。
3.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边》。
(重点)
2.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预习要求]完成预习卡,整体感知课文。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墨、染”等5个生字,会写“墨、染”等11个生字;积累“水墨画、垂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3.理解《溪边》诗句中的内容,感受儿童诗的特点,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题目
1. 回忆童年,引出课题。
(1)教师出示有关童年趣事的图片,让学生沉浸于图片所营造的氛围之中,充分激发其对美好童年时光的情感共鸣与回忆。
(2)童年是一幅画,画出我们五彩的生活。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歌中去,感受快乐的童年吧。(板书:童年的水墨画)
2.随题识字,学写“墨”字。
(1)了解“墨”字的意思。
①齐读课题,仔细观察“墨”这个字的字形,猜一猜它是什么意思。
出示图片,启发学生猜想。
②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本义是古人写字用的墨汁,其字形上面是“黑”,下面是“土”,因为墨是用木头燃烧后的灰烬制成的。
(2)观察“墨”字,写好“墨”字。
①出示“墨”字的图片,教师指导书写。
“墨”上半部分笔画多而紧凑,注意“黑”字的四点底要均匀铺开,成为本字最宽的部分。“土”字要写得扁平,最后一横稍长。
②学生练写,评价修改。
3.了解“水墨画”。
(1)引导提问:什么是“水墨画”?
①出示“水墨画”字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②小结:“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用水墨或以水墨为主略施淡彩的绘画。
二、初读全文,学习字词
1.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1)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或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童年的水墨画》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儿童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3)说说这三首儿童诗有什么共同点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
水墨画 染绿 钓竿 扑腾 打碎 拨动
浪花 葫芦 清爽 蘑菇 溅起
(2)学生自读。
(3)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提示:“碎”是平舌音,“爽”是翘舌音,“染、竿、溅”是前鼻音,“腾、浪”是后鼻音。“菇”在这里读轻声。
(4)指名读、开火车读。
(5)去掉拼音读。
3.了解组诗。
提问:《童年的水墨画》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儿童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童年的水墨画》同一诗题下面有几首小诗,我们称这样的诗为“组诗”。
4.把握大意。
(1)提问:轻声朗读课文,说说这三首儿童诗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1:它们都是以某个地点来命名的。
预设2:每一首小诗都只有短短六行。
预设3:每一首小诗里都藏着童年的趣事。
(2)试着在每首小诗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预设:溪边垂钓、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板书:溪边垂钓 江上戏水 林中采蘑菇)
三、想象画面,理解句意
1.过渡: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知道这三首小诗各写了一个场景,让我们先走进第一幅“水墨画”,去欣赏一下在“溪边”发生的趣事。
2.细读《溪边》,思考问题。
(1)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如果让你将《溪边》画下来,你会画些什么?
预设:我会画上垂柳、山溪、钓竿、人影、红蜻蜓、鱼儿、草地……
(2)想象补充:如果让你将景物和人影涂上颜色,你分别会涂上什么颜色?
预设:我会把人影涂上绿色,把蜻蜓涂上红色,一红一绿,形成对比。
3.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1)出示诗歌和图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提问: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预设:垂柳、山溪、钓竿、人影、红蜻蜓、鱼儿、草地……
(2)追问: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美妙画面呢?
学生活动:画出课文中你觉得精彩的句子,反复诵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走进意境,理解句意。
(1)出示语句: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提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溪水比作镜子,生动形象写出溪水很平静、清澈的特点。
(2)出示语句: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①提问: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说什么呢?
预设:把山溪比作绿玉带,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碧绿的特点。
②引导理解,分析填空。(提示:想象画面理解句子。)
山溪,就是(小溪)两边都是(山),山是(青翠)的,溪水如镜,(青翠的山倒映在平静的小溪里,山溪就如“绿玉带”了,所以才有“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3)出示语句:人影给溪水染绿了。(提示: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提问:为什么说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1:人影倒映在绿色的溪水中,被溪水染绿了。
预设2:“染”更凸显了溪水绿的特点。
(4)出示语句: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这句话,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1:“钓竿”说明有人在溪边钓鱼。
预设2:前面写溪水和人影是绿色的,这里写的蜻蜓是红色的。
预设3:蜻蜓能立在钓竿上,突出了环境的安静。
(5)出示语句: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①启发:《溪边》不但有美景,还有动人的笑声。
②提问: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预设:说明有鱼上钩了。
③追问: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
预设:钓鱼人把鱼放在草地上,笑声和鱼儿的蹦跳声一起传开来。
④教师总结:这句话由听觉转为视觉,画面由“静”变“动”,动静结合。
四、完成填空,背诵指导。
(1)听读感受,完成填空。
听老师朗读一下这首诗。同学们闭眼想象当时的场景。感受一下,这首诗前四行和后两行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预设:前四行,小溪、垂柳、红蜻蜓,应该读得(安静舒缓),后两行,扑腾,碎了,蹦跳着,应该读得(活泼欢快)。
(2)背诵指导,抓关键词。
垂柳: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
山溪: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鱼儿: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五、指导书写
1. 教师依次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观察字形。
2. 教师指导:“墨、染、竿、葫、蘑、菇”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墨”字上长下短,“染”字上下等长,竿、葫、蘑、菇都是上窄下宽的字。“腾、碎、拨、浪 、”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只有“爽”比较特殊,是镶嵌结构。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范写强调“染、碎、爽、蘑”等容易写错的字。
“染”上半部分三点水与“九”高矮一致。下半部分的“木”字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碎”“卒”字中两个“人”字都要将捺变为点。右下部“十”字的悬针竖长伸,使整个字重心稳定。
“爽”注意笔顺“横、撇、点、撇、点、撇、点、撇、点、竖撇、捺。先写左边的两个撇点,然后再写右边的两个,四个撇点要收紧,最后写竖撇和捺。
“蘑”上面的“艹”,横画要长,两竖往内收。中间部分,“广”横不宜长,“林”左小右大,最后“石”要写稳,“口”要扁,横画托住上面部分。
4.学生练写,评价修改。
六、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1.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一幅童年水墨画,一起品读了诗中有趣的语言。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第二、三幅画。
2.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溪边》。
(2)背诵《溪边》。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展开想象,说出诗歌中描绘的江上、林中的画面。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引出下文
1.引导背诵《溪边》: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首小诗,并要求同学们背诵了《溪边》。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
2.引出《江上》:我们跟随作者来到溪边,感受到了乡村孩子垂钓的快乐,在江上也藏着快乐呢,我们去找一找吧。
二、想象画面,理解句意
1.过渡:溪边钓鱼是快乐的,江上也藏着快乐呢,你能找一找吗
2.细读《江上》,感受画面。
(1)出示要求:画出孩子们戏水快乐的动作
预设:拍水、拨动、你拨我溅、钻入
教师总结:我们在学习课文时抓住关键词“拍水”“拨动”“你拨我溅”“钻入”,就能体会到小朋友的快乐。
(2)重现情境。
同学们演一演一群小朋友在江中玩耍,不停地拨动浪花,十分快乐的情景;再指导朗读,读出一群人在水中嬉戏的欢乐情景。
3.想象画面,走进意境。
(1)出示语句: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①提问:这里的“戏耍”是什么意思?
预设:“戏耍”不仅指游戏、玩耍,还有戏弄的意思。
②追问: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说什么呢?
预设:一群小孩比作“鸭群”,小孩的胳膊比作“翅膀”,写出了孩子们戏水玩耍时的调皮、可爱。
(2)出示语句:一双双小手扇动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①提问:读到这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预设1: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的手在水中不停地挥动,溅起一片片浪花。
预设2: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水中互相追逐,互相泼水。
预设3:我仿佛听到了水花和水花撞击在一起的声音。
预设4:我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清脆的笑声。
(3)出示语句: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①提问:“水葫芦”是什么,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提示: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句子。
预设:“水葫芦”本意是指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而诗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引号,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在水中嬉戏将头露在水面像水葫芦一样的孩子。
②提问:“两排银牙”实际上写的是什么?
预设:“两排银牙”代指刚从水中钻出来的孩子,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又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银牙。
4. 感受画面,方法总结。
(1)引导提问:说一说“江上”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预设1: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像一群小鸭子,在水中嬉戏的快乐。
预设2:读了这首小诗,我感受到这些孩子的游泳本领可真高啊!
(2)刚刚大家是用什么方法学习前两个小节中不理解的诗句的?
预设:读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可以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可以联系学过的知识理解,还可以利用插图等来理解。
5.教师过渡:我们跟随作者来到溪边,感受到乡村孩子垂钓的乐趣,在江上看到了一群水乡孩子在江中嬉戏的欢乐画面,那漫步雨后的林中,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呢?
(1)学生自由朗读《林中》。
(2)提问:同作者一起漫步林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预设1:林中有松树、松针、小蘑菇。
预设2:这首诗中描写了孩子们在林中采蘑菇的欢乐情景。
6.想象画面,走进意境。
(1)出示语句: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①提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预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大雨淋湿松树的样子,十分生动、有趣。
②感受叠词的表达效果。
引导提问:这句话有两个词很有特点,你发现了吗
预设:清清爽爽、明明亮亮
③引导学生比较“清清爽爽”与“清爽”,“明明亮亮”和“明亮”。
女生读“清清爽爽”“明明亮亮”,男生读“清爽”“明亮”,发现叠词的作用。
④小结:句子里用上叠词后更有节奏感,更有童趣了。
(2)出示语句: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①提问: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预设1:句子把蘑菇当做人来写,“戴着斗笠”写出了蘑菇的形状。
预设2:“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这是个被比喻句,把蘑菇比作山花,写出了蘑菇的形状。
②出示蘑菇和戴斗笠的孩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斗笠”和“蘑菇”的相似之处。
③教师总结:第二句话写了树下的小蘑菇。雨后,蘑菇从地下长出来,外形犹如一把张开的伞,也很像一顶斗笠,所以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蘑菇顶着菌盖比作头戴斗笠,将蘑菇比作山花,形象、贴切。
(3)出示语句: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①提问:轻声读一读这句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引导理解:一阵清清爽爽的雨过后,小蘑菇钻出地面,吸引了山里的孩子们上山采摘。他们呼朋引伴,洒下一路欢声笑语。一个个头戴斗笠的孩子不正像雨后钻出泥土的蘑菇吗?
②追问:这里写到的“斗笠”和第一次出现的斗笠意思一样吗?
预设:不一样。第一次出现的斗笠指的是小蘑菇,这里指的是一个个戴着斗笠的孩子。
7.指导朗读,入情入境。
这真的是一幅色彩艳丽、有动有静、充满快乐的水墨画啊!下面我们边读边想象,体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将这种感受融入我们的朗读中去,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读出诗歌的情感美、画面美,开始读吧!
三、拓展阅读,感受趣味
1.拓展阅读《童年的水墨画》其他三首一《街头》《花前》《树下》。
(1)明确要求:这三首诗歌又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景、怎样的事呢?给每首诗拟个小标题,写在小诗的旁边。
(2)指名读诗。
(3)交流,相机概括:街头看书、花前作画、树下阳光
2.小结:读了《童年的水墨画》,我们发现作者用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几个有趣的场景,用朴实自然、灵动鲜活的语言,多角度地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无穷趣味。
[教学板书]
18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林中采菇
快乐 幸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 童年的水墨画
读一读 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不懂或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查一查 3.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书,了解作家。张继楼,笔名( )1926年出生,江苏宜兴人,著有《彩色的童年》《张继楼儿歌》等作品。张继楼发表和整理出版了十多本唱词(包括传统相声)。后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儿童文学集(包括儿歌、儿童诗、民间故事等)20多种。主编儿童文学读物30多种。
音形义 4.我能将句子读正确,并给加点字正确读音处打“√”。(1)垂柳把溪水当(dānɡ dànɡ)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2)像刚下水的鸭群,扇(shān shàn)动翅膀拍水戏耍。(3)小蘑菇钻(zuān zuàn)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5.读准字音,观察字形,把下列词语写在田字格里。 6.“爽”的读音是( ),共( )画,第十笔是( )。7.认真读课文,我能借助课文插图和注解,为下面的词语选择正确的含义。清清爽爽( ) 平静( ) 戏耍( ) 水墨画( ) 水葫芦( )A.玩耍。 B.(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或动荡。 C.整洁干净,清凉。D.本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文中用来比喻水性极好的孩子。E.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图画。
整体感知 8.根据课文内容,给每节诗歌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动词,将孩子们“在哪里干什么”补充完整,概括出三幅多彩的童年生活画面。溪边 江上 林中 9.每一首儿童诗都是一幅生动的图画,请说说你在溪边、在江上、在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并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积累句子 10.文中有很多优美生动的句子,找出一句摘抄下来,并说出你觉得好的原因吧。
思考质疑 11.把你认为难懂的句子写在下面吧。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3.能说出在三首小诗里分别看到的画面。
4.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预习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