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二)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重庆市期末)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C.香港澳门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 D.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答案】C
【知识点】澳门回归
2.(2024八下·重庆市期中)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下列对史事时间和空间表述不完整的是( )
A.1991年12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
B.2005年4月,胡锦涛在北京会见连战一行
C.2008年11月起,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D.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3.(2023八下·汕尾期末)根据统计数据,通过大力开发旅游、能源和农牧等优势产业,西藏的GDP从2000年的约20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了2020年的近2000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解决了不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B.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C.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发展
D.实现了西藏自治区经济的领先地位
【答案】C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分析】 不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并没有得到解决,A错误;B与题干无关,错误;D题干只反映西藏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不能反映西藏自治区经济处于领先地位,D错误;排除A、B、D后,C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要分析题干提炼有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题。
4.(2023八下·炎陵期末)“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反映了我国实行的( )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一国两制”方针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D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2024八下·玉田期末)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史实和史论,史论就是根据史实得出的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
D.中国于2001年12月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答案】C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2024八下·天桥期末)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于2月8日至17日率团来大陆访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以及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分别会见夏立言副主席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这一国共两党互信和交往的共同政治基础,就当前台海形势及攸关台湾同胞利益福祉的相关议题对话沟通、交换意见,取得积极成果。这里提到的“九二共识”是指( )
A.和平统一方针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7.(2024八下·苏州期中)如下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程简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图1会议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图2宪法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图3蕴含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智慧
D.该组图全面反映了新中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答案】C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2024八下·西岗期末)下表是某同学搜索材料后,制作的新时期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表格,据此可知( )
时间 事件
1987年底 3万名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
1989 年 台湾回祖国大陆探亲、访友、旅游、考察和经商的达40万人次
1990年 两岸民间交往达100万人次, 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2008 年 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
A.汪辜会谈发挥作用 B.两岸交流日益密切
C.外交事业蓬勃发展 D.两岸经济迅速发展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9.(2024八下·西岗期末)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我国在这两个地区分别实行了不同的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共同之处是( )
A.都丰富了“一国两制”内涵 B.都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C.都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制度 D.都从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
【答案】D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澳门回归
10.(2024八下·锡山期末)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意志坚如磐石,绝不为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的空间。我国处理海峡两岸关系的原则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国两制的原则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多边外交的原则
【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11.(2024八下·安顺期末)《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里有这样一段话“自从……之后,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在香港和澳门获得了成功的实践……”请问大陆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是什么( )
A.和平统一 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C.社会主义制度 D.香港澳门回归
【答案】B
【知识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2.(2024八下·自流井期末)下图记录了中英、中葡政权交接的历史时刻。通下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A.标志中国洗雪了百年国耻 B.中国终于完成了国家统一
C.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重大 D.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A
【知识点】澳门回归
13.(2024八下·自流井期末)内蒙古自治区自成立后,全区上下守望相助,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保持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世界上许多国家把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做法称为“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指的是( )
A.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B.落实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C.实施“一国两制”方针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D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2024八下·静乐期末)2023年6月24日,由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书法家协会、新疆文联、广东省文联、福建省文联等共同主办的2023“濠江之春——澳门与内地艺术家大联欢”系列活动正式开幕,本次“濠江之春”活动版块丰富、内容多样,为澳门同胞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各民族艺术特色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受到了澳门民众的热烈欢迎。这一活动的举办( )
A.是对“九二共识”的认同 B.促进了内地与澳门的经贸联系
C.彰显了澳门的高度自治权 D.增强了澳门民众的祖国认同感
【答案】D
【知识点】澳门回归
15.(2024八下·梁溪期末)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每个民族同另一个民族相比都具有某种优点”,应该相互尊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解决民族问题,我国确立的基本政策是( )
A.各民族共同繁荣 B.民族团结互助和谐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商共建共享
【答案】C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6.(2024八下·淮安期末)下图为1999-2019年中国澳门GDP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澳门回归后( )
A.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B.粮食安全得到保障
C.城乡结构明显改善 D.外贸总量名列前茅
【答案】A
【知识点】澳门回归
17.(2024八下·鹿寨期末)当今我国之所以能出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的局面,主要得益于( )
A.民主改革 B.民族区域自治
C.土地改革 D.西部大开发
【答案】B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2024八下·和静期末)2024年3月19日,《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全票通过。特区行政长官在立法会发言表示,审议过程既高质、又高效,体现“爱国者治港”的最高价值。“爱国者治港”践行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一国两制”构想 D.兴边富民行动
【答案】C
【知识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特区行政长官在立法会发言表示,审议过程既高质、又高效,体现‘爱国者治港’的最高价值。”可知,“爱国者治港”践行了“一国两制”方针。“一国两制”即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C项正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与香港无关,排除A项;
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香港无关,排除B项;
兴边富民行动是国家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的认识。
19.(2024八下·南明期末)1984年邓小平曾说:“世界上许多争端用类似这样的办法解决,我认为是可取的。如果不要战争,只能采取我上面讲的这类方式,这样能向人民交代,局势可以稳定,并且长期稳定,也不伤害哪一方。”可见,香港回归的意义是 ( )
A.洗雪了中国百年耻辱
B.为解决世界争端提供了新的范例
C.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促进了香港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答案】B
【知识点】香港回归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的关键词“类似这样的方式”“不要战争”,“稳定”反映的是一国两制的优越性。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上类似的领土纷争提供了借鉴和范例。
A项题干材料的关键词“类似这样的方式”“不要战争”,“稳定”反映的是一国两制的优越性,与洗刷耻辱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为解决世界争端提供了新的范例是香港回归的意义,符合题意;
C项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促进了香港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香港回归的意义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理解并识记香港回归的相关史实。
20.(2024八下·昭平期末)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说明我国重视( )
A.边远山区的脱贫攻坚 B.边疆地区的不断开发
C.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 D.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答案】D
【知识点】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这说明我国重视 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边远山区的脱贫攻坚 , 题干中显示的是我国重视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没有显示边远山区的脱贫攻坚 ,不符合题意;
B. 边疆地区的不断开发 , 题干中显示的是我国重视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没有显示边疆地区的不断开发 ,不符合题意;
C. 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 ,题干中显示的是我国重视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没有显示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4八下·防城期末)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都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有着共 同之处也有着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都是设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 图内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设立的;构成 了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 党解决民族问题基本政策的伟火实践和实行“一国两制”方钋的伟大实践。不同之处在于:依据 的基本法律不同;实施的法律不同;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立法机关和立法权限不同等。
——摘编自衡起园《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比较》
材料二 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掀开了广西发展的历史新篇章。1959-2017年, 广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高于全国同期年均增速0.6个百分点。其中,1959-1978年年均 增长5.2%,1979-2000年年均增长9.2%;进入21世纪,广西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2001-2017 年年均增长11.1%,比全国同期的9.3%高1.8个百分点。
——摘编自《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3年)》
材料三 习近平强调,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来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推动两岸
关系和平发展,关键是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核心是对两岸同属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基本事实有共同的认知。两岸同胞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 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把中华民族的命运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摘编自央视快评《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来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广西快速发展的民族制度名称。并分析该 制度对民族地区发展起到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并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现实障碍。
(4)综合以上材料,说明祖国必定会实现完全统一的理由。
【答案】(1)相同点:都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依法设立;都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都有自治权。不同点:依据的基本法律不同;实施的法律不同;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立法机关和立法权限不同适用地区不同;享有权利不同;自治程度不同。
(2)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用: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3)核心内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现实障碍:“台独”分裂活动;外部势力干涉。
(4)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统一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中华民族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传统。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1)解题时“相同点”可以依据材料一“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都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都是设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 图内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设立的”“构成了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所学可以从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依法设立、自治权、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等归纳;“不同点”可以依据材料一“依据的基本法律不同;实施的法律不同;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立法机关和立法权限不同等”可知,依据的基本法律不同;实施的法律不同;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立法机关和立法权限不同适用地区不同;结合所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的知识可知,享有权利不同,自治程度不同。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掀开了广西发展的历史新篇章”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可知,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据材料二“1959—2017年, 广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比全国同期的9.3%高1.8个百分点”可知,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11月,海协会和海基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两岸同胞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可知,“台独”分裂活动,外部势力干涉。
(4)解题时综合材料信息从共同愿望和发展主流等角度进行叙述,如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统一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中华民族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传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等内容熟悉,再结合史料,综合分析归纳。
22.(2024·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材料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发展,海峡两岸分别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两个团体达成了一个共识,即“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实行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港澳问题能够最终解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港澳回归是哪一构想的成功实践?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推进祖国统一,海峡两岸加强交流合作,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成果说明。指出“九二共识”的内涵是什么?
(4)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该如何作出自己的努力?
【答案】(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尊重了少数民族的自主权,又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
(2)根本原因: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一国两制”。
(3)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九二共识”的内涵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要积极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尊重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积极宣传少数民族地区取得的辉煌成就等。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既尊重了少数民族的自主权,又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二中港澳问题能够最终解决的根本原因是 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港澳回归是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3)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推进祖国统一,海峡两岸加强交流合作,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比如: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的内涵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要积极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尊重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积极宣传少数民族地区取得的辉煌成就等;
故答案为:(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尊重了少数民族的自主权,又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
(2)根本原因: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一国两制”。
(3)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九二共识”的内涵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要积极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尊重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积极宣传少数民族地区取得的辉煌成就等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就是要对基础知识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进行准确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1 / 1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测试(二)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重庆市期末)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C.香港澳门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 D.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2024八下·重庆市期中)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下列对史事时间和空间表述不完整的是( )
A.1991年12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
B.2005年4月,胡锦涛在北京会见连战一行
C.2008年11月起,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D.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3.(2023八下·汕尾期末)根据统计数据,通过大力开发旅游、能源和农牧等优势产业,西藏的GDP从2000年的约20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了2020年的近2000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解决了不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B.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C.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发展
D.实现了西藏自治区经济的领先地位
4.(2023八下·炎陵期末)“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反映了我国实行的( )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一国两制”方针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2024八下·玉田期末)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史实和史论,史论就是根据史实得出的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
D.中国于2001年12月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6.(2024八下·天桥期末)中国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于2月8日至17日率团来大陆访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以及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分别会见夏立言副主席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这一国共两党互信和交往的共同政治基础,就当前台海形势及攸关台湾同胞利益福祉的相关议题对话沟通、交换意见,取得积极成果。这里提到的“九二共识”是指( )
A.和平统一方针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7.(2024八下·苏州期中)如下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程简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图1会议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图2宪法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图3蕴含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智慧
D.该组图全面反映了新中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8.(2024八下·西岗期末)下表是某同学搜索材料后,制作的新时期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表格,据此可知( )
时间 事件
1987年底 3万名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
1989 年 台湾回祖国大陆探亲、访友、旅游、考察和经商的达40万人次
1990年 两岸民间交往达100万人次, 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2008 年 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
A.汪辜会谈发挥作用 B.两岸交流日益密切
C.外交事业蓬勃发展 D.两岸经济迅速发展
9.(2024八下·西岗期末)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我国在这两个地区分别实行了不同的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共同之处是( )
A.都丰富了“一国两制”内涵 B.都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C.都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制度 D.都从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
10.(2024八下·锡山期末)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意志坚如磐石,绝不为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的空间。我国处理海峡两岸关系的原则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国两制的原则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多边外交的原则
11.(2024八下·安顺期末)《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里有这样一段话“自从……之后,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在香港和澳门获得了成功的实践……”请问大陆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是什么( )
A.和平统一 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C.社会主义制度 D.香港澳门回归
12.(2024八下·自流井期末)下图记录了中英、中葡政权交接的历史时刻。通下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A.标志中国洗雪了百年国耻 B.中国终于完成了国家统一
C.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重大 D.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3.(2024八下·自流井期末)内蒙古自治区自成立后,全区上下守望相助,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保持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世界上许多国家把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做法称为“中国经验”。这里的“中国经验”指的是( )
A.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B.落实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C.实施“一国两制”方针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2024八下·静乐期末)2023年6月24日,由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书法家协会、新疆文联、广东省文联、福建省文联等共同主办的2023“濠江之春——澳门与内地艺术家大联欢”系列活动正式开幕,本次“濠江之春”活动版块丰富、内容多样,为澳门同胞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各民族艺术特色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受到了澳门民众的热烈欢迎。这一活动的举办( )
A.是对“九二共识”的认同 B.促进了内地与澳门的经贸联系
C.彰显了澳门的高度自治权 D.增强了澳门民众的祖国认同感
15.(2024八下·梁溪期末)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每个民族同另一个民族相比都具有某种优点”,应该相互尊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解决民族问题,我国确立的基本政策是( )
A.各民族共同繁荣 B.民族团结互助和谐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商共建共享
16.(2024八下·淮安期末)下图为1999-2019年中国澳门GDP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澳门回归后( )
A.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B.粮食安全得到保障
C.城乡结构明显改善 D.外贸总量名列前茅
17.(2024八下·鹿寨期末)当今我国之所以能出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的局面,主要得益于( )
A.民主改革 B.民族区域自治
C.土地改革 D.西部大开发
18.(2024八下·和静期末)2024年3月19日,《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全票通过。特区行政长官在立法会发言表示,审议过程既高质、又高效,体现“爱国者治港”的最高价值。“爱国者治港”践行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一国两制”构想 D.兴边富民行动
19.(2024八下·南明期末)1984年邓小平曾说:“世界上许多争端用类似这样的办法解决,我认为是可取的。如果不要战争,只能采取我上面讲的这类方式,这样能向人民交代,局势可以稳定,并且长期稳定,也不伤害哪一方。”可见,香港回归的意义是 ( )
A.洗雪了中国百年耻辱
B.为解决世界争端提供了新的范例
C.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促进了香港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20.(2024八下·昭平期末)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说明我国重视( )
A.边远山区的脱贫攻坚 B.边疆地区的不断开发
C.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 D.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4八下·防城期末)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都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有着共 同之处也有着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都是设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 图内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设立的;构成 了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 党解决民族问题基本政策的伟火实践和实行“一国两制”方钋的伟大实践。不同之处在于:依据 的基本法律不同;实施的法律不同;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立法机关和立法权限不同等。
——摘编自衡起园《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比较》
材料二 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掀开了广西发展的历史新篇章。1959-2017年, 广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高于全国同期年均增速0.6个百分点。其中,1959-1978年年均 增长5.2%,1979-2000年年均增长9.2%;进入21世纪,广西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2001-2017 年年均增长11.1%,比全国同期的9.3%高1.8个百分点。
——摘编自《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3年)》
材料三 习近平强调,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来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推动两岸
关系和平发展,关键是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核心是对两岸同属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基本事实有共同的认知。两岸同胞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 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把中华民族的命运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摘编自央视快评《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来把握两岸关系大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广西快速发展的民族制度名称。并分析该 制度对民族地区发展起到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并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现实障碍。
(4)综合以上材料,说明祖国必定会实现完全统一的理由。
22.(2024·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材料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发展,海峡两岸分别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两个团体达成了一个共识,即“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实行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港澳问题能够最终解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港澳回归是哪一构想的成功实践?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推进祖国统一,海峡两岸加强交流合作,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成果说明。指出“九二共识”的内涵是什么?
(4)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维护民族团结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该如何作出自己的努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澳门回归
2.【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3.【答案】C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分析】 不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并没有得到解决,A错误;B与题干无关,错误;D题干只反映西藏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不能反映西藏自治区经济处于领先地位,D错误;排除A、B、D后,C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要分析题干提炼有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题。
4.【答案】D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答案】C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7.【答案】C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9.【答案】D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澳门回归
10.【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11.【答案】B
【知识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2.【答案】A
【知识点】澳门回归
13.【答案】D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答案】D
【知识点】澳门回归
15.【答案】C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6.【答案】A
【知识点】澳门回归
17.【答案】B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答案】C
【知识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特区行政长官在立法会发言表示,审议过程既高质、又高效,体现‘爱国者治港’的最高价值。”可知,“爱国者治港”践行了“一国两制”方针。“一国两制”即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C项正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与香港无关,排除A项;
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香港无关,排除B项;
兴边富民行动是国家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的认识。
19.【答案】B
【知识点】香港回归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的关键词“类似这样的方式”“不要战争”,“稳定”反映的是一国两制的优越性。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上类似的领土纷争提供了借鉴和范例。
A项题干材料的关键词“类似这样的方式”“不要战争”,“稳定”反映的是一国两制的优越性,与洗刷耻辱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为解决世界争端提供了新的范例是香港回归的意义,符合题意;
C项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促进了香港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香港回归的意义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理解并识记香港回归的相关史实。
20.【答案】D
【知识点】共同繁荣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这说明我国重视 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边远山区的脱贫攻坚 , 题干中显示的是我国重视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没有显示边远山区的脱贫攻坚 ,不符合题意;
B. 边疆地区的不断开发 , 题干中显示的是我国重视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没有显示边疆地区的不断开发 ,不符合题意;
C. 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 ,题干中显示的是我国重视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没有显示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1.【答案】(1)相同点:都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依法设立;都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都有自治权。不同点:依据的基本法律不同;实施的法律不同;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立法机关和立法权限不同适用地区不同;享有权利不同;自治程度不同。
(2)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用: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3)核心内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现实障碍:“台独”分裂活动;外部势力干涉。
(4)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统一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中华民族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传统。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1)解题时“相同点”可以依据材料一“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都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都是设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 图内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设立的”“构成了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所学可以从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依法设立、自治权、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等归纳;“不同点”可以依据材料一“依据的基本法律不同;实施的法律不同;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立法机关和立法权限不同等”可知,依据的基本法律不同;实施的法律不同;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立法机关和立法权限不同适用地区不同;结合所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的知识可知,享有权利不同,自治程度不同。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掀开了广西发展的历史新篇章”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可知,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据材料二“1959—2017年, 广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比全国同期的9.3%高1.8个百分点”可知,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11月,海协会和海基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两岸同胞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可知,“台独”分裂活动,外部势力干涉。
(4)解题时综合材料信息从共同愿望和发展主流等角度进行叙述,如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统一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中华民族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传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等内容熟悉,再结合史料,综合分析归纳。
22.【答案】(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尊重了少数民族的自主权,又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
(2)根本原因: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一国两制”。
(3)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九二共识”的内涵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要积极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尊重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积极宣传少数民族地区取得的辉煌成就等。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既尊重了少数民族的自主权,又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二中港澳问题能够最终解决的根本原因是 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港澳回归是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3)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推进祖国统一,海峡两岸加强交流合作,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比如: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的内涵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要积极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尊重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积极宣传少数民族地区取得的辉煌成就等;
故答案为:(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尊重了少数民族的自主权,又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
(2)根本原因: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一国两制”。
(3)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九二共识”的内涵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要积极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尊重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积极宣传少数民族地区取得的辉煌成就等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这就是要对基础知识理解识记,不要死记硬背;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进行准确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