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孟子》三章复习练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3.《孟子》三章复习练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3 13:36:5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孟子》三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下面的片段是浩然同学整理的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____________,字子舆。__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____________”,后世常把孔子和他以“____________”并称。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了《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1)请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2)画线句有语病,你的修改意见是:
【答案】(1)轲 战国 亚圣 孔孟
(2)将“了”改为“的”
【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平时应该加强此方面的积累。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划线句结构混乱,后半句的主语应是“《孟子》一书”,所以改为: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的《孟子》一书。
二、综合性学习
2.综合性学习。
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故事大盘点]孔、孟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孔、孟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
(2)[成语大搜集]《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只填序号)
①温故知新 ②舍生取义 ③愚公移山 ④择善而从
⑤任重道远 ⑥诲人不倦 ⑦一鼓作气 ⑧见贤思齐
(3)[观点大讨论] 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答案】(1)示例:孟母断杼、韦编三绝、曾子杀猪、颜回好学等。
(2)③⑦
(3)示例一: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一个人的成长关键在于自己。
示例二:我认为这种做法可取。因为好的环境有利于成才成长。
【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常识的积累。解答时,根据平时的学习和阅读举出两个与孔、孟或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即可。如:孟子休妻、始作俑者、五十步笑百步、两小儿辩日等。
示例一:孟子休妻。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伸开两腿坐着。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对母亲说:“我的妻子不讲礼仪,请允许我休了她。”孟母说:“为什么?”孟子说:“她伸开两腿坐着。”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就是你没礼貌,不是妇人没礼貌。《礼记》上不是说了吗?‘将要进屋的时候,先问屋中有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为的是不让人没准备。现在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进屋没有声响,因而让你看到了她两腿伸开坐着的样子。这是你没礼貌,并非是你妻子没礼貌!”孟子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不敢提休妻的事。
示例二: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示例三:两小儿辩日。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
【小题2】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
解答时,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平时积累作答即可。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 汤问》,“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庄公十年》,故③⑦不是出自《论语》《孟子》。
【小题3】本题考查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感悟及语言的综合表达能力。
解答时,结合孟母三迁的故事,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对当今许多家长争先购买学区房的现象给出自己的意见,亮明观点,言之有理即可。此题答案不唯一,关键在于表述的理由要充分。
如:我认为这种作答可取,但要量力而行。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心愿,学校周边文化气息比较浓重,人文环境比较好,家长希望让孩子在好的环境中受到熏陶,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效仿孟母三迁,想要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学习,希望将来能有一番作为,但是也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内,我一般都会忽视掉孩子,环境固然重要但是过多的给孩子压力就会适得其反。正确的合适的住所加上好的教育就是最好的学区房。
三、作文
3.作文小练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到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请你就此说一说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秦始皇,这个对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统治者为何自己拼了一辈子换来的基业会付之东流,这使我想到了孟子的那句千古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的,多年的沙场征战,使秦始皇成为第一个有能力统治全中国的君主。在战争中,他顽强不屈,有勇有谋,带领秦军战胜一个又一个对手,那时的秦国是坚不可摧的。而统一了中国以后呢?焚书坑儒,就为了一时的美名;征丁无数,就为了生前死后的虚荣;沉溺于声色,更加快了秦朝的堕落。人们心中窝着的火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敲响了秦朝灭亡的丧钟,项羽、刘邦粉碎了秦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美梦。
【详解】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不失“本心”的认识,来阐述观点看法即可,做到言之有理。阅读全文,了解内容,答题时一是要结合选文的主旨,二是要联系现实谈自己的看法,二者缺一不可。可以围绕着“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保持人的本性,去恶扬善,勤俭节约,居安思危”“当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我们要挺身而出,捍卫正义”等方面来回答。
四、文言文阅读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乙】
齐桓公①问管仲②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③,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④之则安,辅之则强,非⑤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齐桓公:春秋诸侯,五霸之一。②管仲:齐桓公的贤相。辅佐桓公成霸业。③君人者:指国君或皇上。④与:亲附,拥护。⑤非:非难,责怪。
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委而去之 去:
(2)亲戚畔之 畔:
(3)王者何贵 贵:
(4)以百姓为天 以: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6.【乙】文中“ ”,印证了【甲】文的主旨“ ”。
7.孟子与管仲在治国思想上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4.(1)离开(2)同“叛”,背叛(3)以为贵(4)把 5.(1)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2)百姓怨恨他们的君主,而最后不灭亡的政权,这是从来就没有过的。 6. 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都有以民为本的思想。孟子认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管仲认为没有百姓的支持政权最终会灭亡。
【解析】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去:离开;
(2)句意为: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 畔:同“叛”,背叛;
(3)句意为: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 贵:以为贵;
(4)句意为:要把百姓当作天。以:把。
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以: 凭借。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封疆:疆界、边境。固:使巩固。国:国防。山溪:山河。险:险要的地理环境。
(2)句重点词语:民:百姓。怨:怨恨。上:君主。不遂亡者:最后不灭亡的政权。未之有:从来就没有。
6.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甲文首句提出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乙文中“君人者,以百姓为天”一句意思是给人民当君主的人,要把百姓当作天。并通过“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的具体论述,阐明了“人和”的重要性,这与甲文观点是一致的。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甲文中,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并通过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主张实行仁政,认识到了百姓的重要性。乙文中“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直接说出了君主要把百姓当做天。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就是都认识到“民”的重要性,即“民本思想”。
【点睛】参考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齐桓公问管仲:“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管仲回答说:“应把天当作最宝贵的。”齐桓公仰起头望着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广阔无边的天空。给人民当君主的人,要把百姓当作天。百姓亲附,国家就可安宁;百姓辅助,国家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国家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国家就要灭亡。《诗经》中说:“统治者如果不贤良,一个地方的人民都会怨恨他。”百姓怨恨他们的君主,而最后不灭亡的政权,这是从来都没有过的。”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戒之曰 必敬必戒
B.妾妇之道也 已而之细柳军
C.居天下之广居 面山而居
D.岂不诚大丈夫哉 帝感其诚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得志,与民由之。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探讨“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对他们持有敬仰、崇拜的态度。
C.孟子善用类比来说理,文中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
D.文中画线句阐释了大丈夫应遵循的道德准则,依次对应着“礼”“仁”“义”。
【答案】8.C 9.(1)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
(2)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10.D
【解析】8.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告诫/谨慎;
B.的/到,往;
C.居住/居住;
D.真正,确实/诚心;
故选C。
9.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1)“是(这)”“焉(怎么,哪里)”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2)“由(遵从)”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10.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
D.“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意思是“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由此可知,这三句话依次对应着“仁”“礼”“义”;
故选D。
【点睛】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各题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水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为诏救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①,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②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阔,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①眉:眉县,今陕西省境内。②旄钺(máo yuè):白旄和黄钺,借指军权。
11.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先主于水安病笃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B.故天将降人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D.休侵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亮 身 率 诸 军 攻 祁 山 戎 陈 整 齐 赏 罚 肃 而 号 令 长 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
14.街亭之战,蜀国战败的自身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答案】11.C 12.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敲而号令长明。 13.诸葛亮派马谡督率爸军前进(在前面行进),和张邰在衡亭大战。 14.(1)马谡违背诸葛亮的命令,举动失当。
(2)诸葛亮不能知人善任,考虑事情不够周到。
(3)诸葛亮不擅长临机应变和用兵的谋略。
【解析】1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例句句意是:刘备在白帝城的永安宫病重。于:介词,在。
A.句意:未尝不叹息,对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而痛恨。于:介词,对于;
B.句意: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给某人。于:动词,给;
C.句意:曾在自家园子里射箭。于:介词,在;
D.句意: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于:介词,从;
故选C。
1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时可结合句意以及语法结构来分析。
“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是完整的主谓宾结构,其后应断开;“戎陈整齐”是述补结构,其后应断开;再结合本句的意思“诸葛亮亲自率领各路军队攻打祁山,军队阵容整齐,赏罚严肃而号令明白”可知,断句应为: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敲而号令长明。
13.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句式以及字词的意思:
使:派。督:督促。与:和。于:在。“与郃战于街亭”是状语后置句,正确的语序应是“与郃于街亭战”。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原文“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可知,马谡因违背诸葛亮的约束规定,举动失当,被张郃打得大败,这是蜀国战败的一个原因;
再根据原文“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阔,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可知,因为诸葛亮不能训导规章,严明法度,面临大事几乎无措,也即诸葛亮不擅长临机应变和用兵的谋略导致蜀国战败;
根据“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可知,诸葛亮不能知人善任,考虑事情不够周到也是导致蜀国战败的原因之一。
【参考译文】章武三年春天,刘备在白帝城的永安宫病重,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把身后事情嘱托给他。诸葛亮流着眼泪说:“臣一定会竭尽所有辅佐的力量,献上忠贞的节操,坚持到死为止!”刘备又下诏告诫刘禅说:“你和丞相共掌国事,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他!”建兴六年春天,诸葛亮发出消息说要从斜谷道去攻打郿县,派赵云、邓芝故作疑兵,占据箕谷。魏国大将军曹真率所有的兵力来对抗。诸葛亮亲自率领各路军队攻打祁山,军队阵容整齐,赏罚严肃而号令明白。南安,天水,安定三个郡都背叛魏国而响应诸葛亮,关中大为震惊。魏明帝西迁坐镇长安,命令张郃抵抗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督率各军前进,和张郃在街亭大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约束规定,举动失当,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将西县百姓一千多户迁回汉中,斩杀马谡向大家谢罪。诸葛亮上奏疏说:“臣凭着微弱的才能,窃居着不该占据的高位,亲率军队掌握大权,总是严格地训练三军,但是不能训导规章,严明法度,面临大事几乎无措,致使有马谡在街亭违背命令,作战失败的过错,这都是我用人不当而造成的。臣不能知人善任,考虑事情多有不智,依照《春秋》军事失利责罚主帅的原则,过错应由臣来承当。我自请降职三级,来督责我的过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孟子》三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下面的片段是浩然同学整理的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____________,字子舆。__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____________”,后世常把孔子和他以“____________”并称。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了《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1)请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2)画线句有语病,你的修改意见是:
二、综合性学习
2.综合性学习。
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故事大盘点]孔、孟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孔、孟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
(2)[成语大搜集]《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只填序号)
①温故知新 ②舍生取义 ③愚公移山 ④择善而从
⑤任重道远 ⑥诲人不倦 ⑦一鼓作气 ⑧见贤思齐
(3)[观点大讨论] 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三、作文
3.作文小练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到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请你就此说一说你的看法。
四、文言文阅读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乙】
齐桓公①问管仲②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③,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④之则安,辅之则强,非⑤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齐桓公:春秋诸侯,五霸之一。②管仲:齐桓公的贤相。辅佐桓公成霸业。③君人者:指国君或皇上。④与:亲附,拥护。⑤非:非难,责怪。
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委而去之 去:
(2)亲戚畔之 畔:
(3)王者何贵 贵:
(4)以百姓为天 以: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6.【乙】文中“ ”,印证了【甲】文的主旨“ ”。
7.孟子与管仲在治国思想上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戒之曰 必敬必戒
B.妾妇之道也 已而之细柳军
C.居天下之广居 面山而居
D.岂不诚大丈夫哉 帝感其诚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得志,与民由之。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探讨“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对他们持有敬仰、崇拜的态度。
C.孟子善用类比来说理,文中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
D.文中画线句阐释了大丈夫应遵循的道德准则,依次对应着“礼”“仁”“义”。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各题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水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为诏救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①,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②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阔,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①眉:眉县,今陕西省境内。②旄钺(máo yuè):白旄和黄钺,借指军权。
11.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先主于水安病笃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B.故天将降人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D.休侵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亮 身 率 诸 军 攻 祁 山 戎 陈 整 齐 赏 罚 肃 而 号 令 长 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
14.街亭之战,蜀国战败的自身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