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二)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广元月考)下表是广元某校“新中国建设成就展”的宣传栏目。据此判断,这一栏目宣传的主题是( )
1956年 第一架歼-5型歼击机仿制成功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 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2012年 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
A.民族解放、祖国统一 B.钢铁长城、保家卫国
C.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D.社会保障、人民幸福
【答案】B
【知识点】“两弹一星”;海、陆、空军的建设
2.(2024八下·内黄期末)下图为《行驶中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它的标准时速为350公里每小时,最高时速可达400公里每小时。比起“和谐号”,它不仅运行时速提高而且更加舒适。以上内容反映了( )
A.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B.交通业的不断发展
C.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D.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3.(2024八下·锡山期末)今年“五一”假期开启“人山人海”模式,各地特色文化活动接连展开,文旅产品不断丰富,进一步结合5G、数字媒体、短视频等新一轮数字的宣传,加上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便利的交通基础,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五一假期热的出现本质上体现了( )
A.经济建设推动生活水平提升 B.消费能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C.生活模式深受西方文明影响 D.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4.(2024八下·张家口期末)下列关于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肉食的比例逐渐增加 B.主食消费比例上升
C.副食品的比例逐渐增加 D.果品的比例逐渐增加
【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5.(2024八下·静乐期末)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里强调“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
A.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B.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C.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答案】C
【知识点】“两弹一星”
6.(2024八下·长春期末)“他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他是( )
A.杨利伟 B.袁隆平 C.邓稼先 D.王进喜
【答案】B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7.(2024八下·江岸期末)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袁隆平身上传递出的精神力量是( )
A.不畏牺牲,英勇斗争 B.依靠群众,实事求是
C.乐于吃苦,善于团结 D.突破创新,勇于探索
【答案】D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8.(2024八下·鹿寨期末)2021年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上述事实说明
A.我国政府大力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方略
B.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取得巨大成就
C.我国成为促进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D.我国国防力量从无到有逐步强大起来
【答案】B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9.(2024八下·郑州期末)以下某报纸刊发的部分报道的标题说明了( )
《交通大动脉创造美好生活》 《打破“学历天花板”搬走就业“绊脚石”》 《越织越密的社保网,兜住百姓“稳稳的幸福”》
A.民众生活理念改变 B.政府完善就业政策
C.国家注重改善民生 D.交通事业成就显著
【答案】C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10.(2024八下·昭平期末)通过手机订外卖,我们可随时随地挑选各种美食;一个小小遥控器,可以打开车库门、打开屋内灯光;通过自助购票机轻松购车票,避免排队节约时间。这些现象反映了( )
A.科技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B.人们的出行方式呈现多样化
C.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D.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发展
【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通过手机订外卖,我们可随时随地挑选各种美食;一个小小遥控器,可以打开车库门、打开屋内灯光;通过自助购票机轻松购车票,避免排队节约时间。这些现象反映了科技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人们的出行方式呈现多样化 , 题干中显示的是科技改变生活方式,没有提及人们的出行方式呈现多样化,不符合题意;
C. 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 题干中显示的是科技改变生活方式,没有提及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不符合题意;
D. 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发展 ,题干中显示的是科技改变生活方式,没有提及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发展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1.(2024八下·玉州期末)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当时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中国载人飞船第一次升入太空
【答案】A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1967年,不符合题意;
C.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1970年,不符合题意;
D. 中国载人飞船第一次升入太空 , 中国载人飞船第一次升入太空是在2003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12.(2024八下·西宁期末)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于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的药学家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屠呦呦 D.孔繁森
【答案】C
【知识点】屠呦呦及青蒿素
13.(2024八下·科尔沁左翼中旗期末)下面是某班制作的“历史展板”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最有可能是( )
教育发展、医疗改善、住房改善、饮食变化、交通方式、服饰演进
A.民族政策 B.社会生活 C.祖国统一 D.廉政建设
【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14.(2024八下·万全期末)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嫦娥六号发射成功与深中通道顺利通车
【答案】D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15.(2024八下·淮阴期末)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飞行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 D.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
【答案】B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16.(2024八下·盐湖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手机)。这主要反映了( )
A.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17.(2024八下·石泉期末)“听一场走心的音乐会,上一堂有趣的付费知识课”;“唯美食与美景不可辜负”;“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这些都成为新一代年轻群体的消费理念。这些理念出现的根源是我国( )
A.传统文化的深厚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交通技术的革新 D.信息技术的进步
【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18.(2024八下·应城期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购物消费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实现了由过去购物凭票证到今日商品任意购买的转变。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B.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
C.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 D.社会消费的增长需求
【答案】C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19.(2024八下·万全期末)下面两幅图片所示人物作出的杰出贡献,都有利于我国( )
A.解决粮食问题 B.提升科技水平
C.更新军事装备 D.改革经济体制
【答案】B
【知识点】“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20.(2024八下·宣化期末)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较大起伏,但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农业、工业交通、基本建设、科技、国防、外交等方面在艰难中仍然取得重要进展。如下史实中,不属于材料中“进展”的是( )
A.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C.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D.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答案】C
【知识点】“两弹一星”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4八下·百色期末)中国科技伴随新中国的成长走过了艰辛而又不平凡的75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国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摘编自华夏经纬网《“中国弹”——“两弹一星”建功勋》
材料二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评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国科技实力伴随着经济实力发展同步壮大。我国创新指标在全球排名已经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到2022年的第11位,顺利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据统计,前千分之一的中国科学家发表的热点文章数在全球占比已突破40%,高被引文章数超过1/4。
——摘编自《光明日报》:《打造推动全球开放创新、合作共享的科技盛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党中央作出“两弹一星”战略计划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介绍袁隆平所作的贡献,并分析这一贡献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在十八大以后科技发展呈现出的新态势。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推动新中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背景:国际形势严峻;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
目的: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2)贡献: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影响:解决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3)新态势:科技实力不断壮大;顺利进入创新国家行列。
原因:党和政府的重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刻苦钻研、无私奉献。
【知识点】“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国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和结合所学可知,党中央作出“两弹一星”战略计划的背景是国际形势严峻;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目的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2)根据材料二“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和结合所学可知,1973年袁隆平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被推广到许多国家,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作出重要贡献。
(3)根据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国科技实力伴随着经济实力发展同步壮大。我国创新指标在全球排名已经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到2022年的第11位,顺利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在十八大以后科技发展呈现出的新态势是科技实力不断壮大;顺利进入创新国家行列。结合所学可知,推动新中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党和政府的重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刻苦钻研、无私奉献。
故答案为:
(1)背景:国际形势严峻;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目的: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2)贡献: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影响:解决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3)新态势:科技实力不断壮大;顺利进入创新国家行列。原因:党和政府的重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刻苦钻研、无私奉献。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两弹一星”战略计划的背景和目的、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我国在十八大以后科技发展呈现出的新态势、推动新中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22.(2024八下·阳春期末)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依据,运用可信史料进行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必备素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5年发行的粮票 1955年发行的布票
材料二 1978年以后,物资慢慢丰富起来。城市居民副食增多,主食减少,家家户户的粮票基本都有所盈余,政府部门开始研究是否应取消粮票。从1993年4月1日起,国家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油粮商品敞开供应,伴随城镇居民生活近40年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1994年,全国各地基本取消粮票,票证时代彻底终结。
——摘编自文刃《粮票制度的诞生与取消》
(1)从史料类型角度指出材料一的史料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票证出现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票证取消的原因。
【答案】(1)价值:材料一是发行的票证,属于实物史料,是研究新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变迁的一手史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作用:①保障了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缓解供需矛盾(或缓解物资短缺);②推动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③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④稳定社会秩序;⑤巩固国家政权
(2)①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深入(或改革开放);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③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④物质日益丰富;⑤副食增多,主食减少,粮票盈余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问题,材料一是发行的票证,属于实物史料,是研究新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变迁的一手史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票证的出现是当时特定背景下的产物,是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体现,票证的发行保障了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缓解供需矛盾(或缓解物资短缺)﹔推动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国家政权。
(2)根据材料“1978年以后,物资慢慢丰富起来。城市居民副食增多,主食减少,家家户户的粮票基本都有所盈余,政府部门开始研究是否应该取消粮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深入(或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日益丰富;副食增多,主食减少,粮票盈余。生产力发展逐渐取消了票证。
故答案为:(1)价值:材料一是发行的票证,属于实物史料,是研究新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变迁的一手史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作用:①保障了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缓解供需矛盾(或缓解物资短缺);②推动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③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④稳定社会秩序;⑤巩固国家政权。
(2)①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深入(或改革开放);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③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④物质日益丰富;⑤副食增多,主食减少,粮票盈余。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料类型,票证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史料类型,票证等相关史实。
1 / 1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单元测试(二)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广元月考)下表是广元某校“新中国建设成就展”的宣传栏目。据此判断,这一栏目宣传的主题是( )
1956年 第一架歼-5型歼击机仿制成功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 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2012年 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
A.民族解放、祖国统一 B.钢铁长城、保家卫国
C.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D.社会保障、人民幸福
2.(2024八下·内黄期末)下图为《行驶中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它的标准时速为350公里每小时,最高时速可达400公里每小时。比起“和谐号”,它不仅运行时速提高而且更加舒适。以上内容反映了( )
A.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B.交通业的不断发展
C.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D.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3.(2024八下·锡山期末)今年“五一”假期开启“人山人海”模式,各地特色文化活动接连展开,文旅产品不断丰富,进一步结合5G、数字媒体、短视频等新一轮数字的宣传,加上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便利的交通基础,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五一假期热的出现本质上体现了( )
A.经济建设推动生活水平提升 B.消费能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C.生活模式深受西方文明影响 D.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4.(2024八下·张家口期末)下列关于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肉食的比例逐渐增加 B.主食消费比例上升
C.副食品的比例逐渐增加 D.果品的比例逐渐增加
5.(2024八下·静乐期末)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里强调“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
A.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B.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C.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6.(2024八下·长春期末)“他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他是( )
A.杨利伟 B.袁隆平 C.邓稼先 D.王进喜
7.(2024八下·江岸期末)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袁隆平身上传递出的精神力量是( )
A.不畏牺牲,英勇斗争 B.依靠群众,实事求是
C.乐于吃苦,善于团结 D.突破创新,勇于探索
8.(2024八下·鹿寨期末)2021年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上述事实说明
A.我国政府大力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方略
B.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取得巨大成就
C.我国成为促进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D.我国国防力量从无到有逐步强大起来
9.(2024八下·郑州期末)以下某报纸刊发的部分报道的标题说明了( )
《交通大动脉创造美好生活》 《打破“学历天花板”搬走就业“绊脚石”》 《越织越密的社保网,兜住百姓“稳稳的幸福”》
A.民众生活理念改变 B.政府完善就业政策
C.国家注重改善民生 D.交通事业成就显著
10.(2024八下·昭平期末)通过手机订外卖,我们可随时随地挑选各种美食;一个小小遥控器,可以打开车库门、打开屋内灯光;通过自助购票机轻松购车票,避免排队节约时间。这些现象反映了( )
A.科技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B.人们的出行方式呈现多样化
C.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D.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发展
11.(2024八下·玉州期末)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当时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中国载人飞船第一次升入太空
12.(2024八下·西宁期末)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于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的药学家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屠呦呦 D.孔繁森
13.(2024八下·科尔沁左翼中旗期末)下面是某班制作的“历史展板”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最有可能是( )
教育发展、医疗改善、住房改善、饮食变化、交通方式、服饰演进
A.民族政策 B.社会生活 C.祖国统一 D.廉政建设
14.(2024八下·万全期末)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
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嫦娥六号发射成功与深中通道顺利通车
15.(2024八下·淮阴期末)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飞行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 D.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
16.(2024八下·盐湖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手机)。这主要反映了( )
A.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17.(2024八下·石泉期末)“听一场走心的音乐会,上一堂有趣的付费知识课”;“唯美食与美景不可辜负”;“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这些都成为新一代年轻群体的消费理念。这些理念出现的根源是我国( )
A.传统文化的深厚 B.社会经济的发展
C.交通技术的革新 D.信息技术的进步
18.(2024八下·应城期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购物消费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实现了由过去购物凭票证到今日商品任意购买的转变。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B.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
C.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 D.社会消费的增长需求
19.(2024八下·万全期末)下面两幅图片所示人物作出的杰出贡献,都有利于我国( )
A.解决粮食问题 B.提升科技水平
C.更新军事装备 D.改革经济体制
20.(2024八下·宣化期末)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较大起伏,但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农业、工业交通、基本建设、科技、国防、外交等方面在艰难中仍然取得重要进展。如下史实中,不属于材料中“进展”的是( )
A.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C.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D.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4八下·百色期末)中国科技伴随新中国的成长走过了艰辛而又不平凡的75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国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摘编自华夏经纬网《“中国弹”——“两弹一星”建功勋》
材料二 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评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国科技实力伴随着经济实力发展同步壮大。我国创新指标在全球排名已经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到2022年的第11位,顺利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据统计,前千分之一的中国科学家发表的热点文章数在全球占比已突破40%,高被引文章数超过1/4。
——摘编自《光明日报》:《打造推动全球开放创新、合作共享的科技盛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党中央作出“两弹一星”战略计划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介绍袁隆平所作的贡献,并分析这一贡献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在十八大以后科技发展呈现出的新态势。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推动新中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2.(2024八下·阳春期末)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依据,运用可信史料进行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的必备素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5年发行的粮票 1955年发行的布票
材料二 1978年以后,物资慢慢丰富起来。城市居民副食增多,主食减少,家家户户的粮票基本都有所盈余,政府部门开始研究是否应取消粮票。从1993年4月1日起,国家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油粮商品敞开供应,伴随城镇居民生活近40年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1994年,全国各地基本取消粮票,票证时代彻底终结。
——摘编自文刃《粮票制度的诞生与取消》
(1)从史料类型角度指出材料一的史料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票证出现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票证取消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两弹一星”;海、陆、空军的建设
2.【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3.【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4.【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5.【答案】C
【知识点】“两弹一星”
6.【答案】B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7.【答案】D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8.【答案】B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9.【答案】C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10.【答案】A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通过手机订外卖,我们可随时随地挑选各种美食;一个小小遥控器,可以打开车库门、打开屋内灯光;通过自助购票机轻松购车票,避免排队节约时间。这些现象反映了科技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人们的出行方式呈现多样化 , 题干中显示的是科技改变生活方式,没有提及人们的出行方式呈现多样化,不符合题意;
C. 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 题干中显示的是科技改变生活方式,没有提及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不符合题意;
D. 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发展 ,题干中显示的是科技改变生活方式,没有提及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发展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1.【答案】A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是在1967年,不符合题意;
C.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1970年,不符合题意;
D. 中国载人飞船第一次升入太空 , 中国载人飞船第一次升入太空是在2003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C
【知识点】屠呦呦及青蒿素
13.【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14.【答案】D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15.【答案】B
【知识点】航天事业的发展
16.【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17.【答案】B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18.【答案】C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19.【答案】B
【知识点】“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20.【答案】C
【知识点】“两弹一星”
21.【答案】(1)背景:国际形势严峻;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
目的: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2)贡献: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影响:解决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3)新态势:科技实力不断壮大;顺利进入创新国家行列。
原因:党和政府的重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刻苦钻研、无私奉献。
【知识点】“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国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和结合所学可知,党中央作出“两弹一星”战略计划的背景是国际形势严峻;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目的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2)根据材料二“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和结合所学可知,1973年袁隆平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被推广到许多国家,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作出重要贡献。
(3)根据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国科技实力伴随着经济实力发展同步壮大。我国创新指标在全球排名已经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到2022年的第11位,顺利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在十八大以后科技发展呈现出的新态势是科技实力不断壮大;顺利进入创新国家行列。结合所学可知,推动新中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党和政府的重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刻苦钻研、无私奉献。
故答案为:
(1)背景:国际形势严峻;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目的: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2)贡献: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影响:解决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3)新态势:科技实力不断壮大;顺利进入创新国家行列。原因:党和政府的重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刻苦钻研、无私奉献。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两弹一星”战略计划的背景和目的、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我国在十八大以后科技发展呈现出的新态势、推动新中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22.【答案】(1)价值:材料一是发行的票证,属于实物史料,是研究新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变迁的一手史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作用:①保障了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缓解供需矛盾(或缓解物资短缺);②推动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③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④稳定社会秩序;⑤巩固国家政权
(2)①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深入(或改革开放);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③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④物质日益丰富;⑤副食增多,主食减少,粮票盈余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问题,材料一是发行的票证,属于实物史料,是研究新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变迁的一手史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票证的出现是当时特定背景下的产物,是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体现,票证的发行保障了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缓解供需矛盾(或缓解物资短缺)﹔推动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国家政权。
(2)根据材料“1978年以后,物资慢慢丰富起来。城市居民副食增多,主食减少,家家户户的粮票基本都有所盈余,政府部门开始研究是否应该取消粮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深入(或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日益丰富;副食增多,主食减少,粮票盈余。生产力发展逐渐取消了票证。
故答案为:(1)价值:材料一是发行的票证,属于实物史料,是研究新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变迁的一手史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作用:①保障了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缓解供需矛盾(或缓解物资短缺);②推动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③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④稳定社会秩序;⑤巩固国家政权。
(2)①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深入(或改革开放);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③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④物质日益丰富;⑤副食增多,主食减少,粮票盈余。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史料类型,票证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史料类型,票证等相关史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