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 史
2025.1
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5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君子(诸侯等贵族)来朝,何锡(赐)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 野庐氏(官名),掌达国道路,至于四畿
1.下列史料体现西周时期
①贵族和百姓出行都依靠马车 ②国家管理交通
③修筑驰道建成全国性道路网 ④实行了分封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下图是敦煌效谷县悬泉置(汉武帝时设立的驿站)遗址出土的一封汉代帛书信件。它是边塞基层官吏“元”写给在悬泉置的好友“子方”的信,其部分内容如下。此信件有助于研究汉代
① 敦煌地区的社会生活状况 ② 私人书信的书法和书风
③ 印刷术与火药的西传情况 ④ 国家对丝绸之路的管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部分律令内容,它们共同反映出此时
政权(或时期) 律令内容
曹魏 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
西晋 峻礼教之防,准五服(血缘亲疏)以制罪也
北魏 居三年之丧而冒哀求仕,五岁刑
礼法结合的立法特色 B. 以尊卑亲疏作为量刑依据
C. 开始尝试“引经注律” D. 理学传播深入到社会基层
4.以下是宁波天一阁藏《天圣令》中有关唐令的部分内容。它说明唐代
① 按资征税 ②令的规定比较细致
③ 重视民生 ④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 为达到“绛帐有执经之讲……知邹鲁之遗风,识父慈子孝之常,习兄友弟恭之懿”的目的,高丽王朝“开置修书院,令诸生抄(宋朝)书史籍而藏之”,设修史机构,掌记时政,“续写亡篇,连书阙典”。上述材料表明
A.高丽王朝的史学受到儒学影响 B.中华文化圈基本形成
C.朝鲜半岛文化传入了中原地区 D.中华文化的包容创新
6.下列史料描述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户籍情况,按照其记述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② 诸色户计各已占籍,其有……规避差役,冒请钱粮者,并行禁止
③ 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
④ 三十七年,停编审造册。时丁银既摊入地粮,而续生人丁又不加赋。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②①④ D. ④③②①
7. 1916年和1919年北洋政府两次举办文官高等考试,但各机关长官以“学识、经验或健康与拟职务不相当”为由,拒绝任用考试人员,而保荐“自己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颁布《考试法》,着手推行公务员制度,但因地方实力派的抵触,最终流于形式。这体现了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改革
①提升官员素质 ②借鉴了近代西方选官制度
③受到较大阻力 ④确保了行政的稳定与连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 下列材料表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
颁布时间 法规名称 有关内容
1951年 《劳动保险条例》 开始构建养老保险制度
1991年 《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模式,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2009年 《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通过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村居民自愿参保
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②参保群体不断扩大,保障制度日趋成熟
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④引入了市场竞争,实现社会的有效分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多双边活动。成功举办中国-中亚峰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这反映了新时代我国外交的特点是
A.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B.同西方大国的关系实现突破
C.巩固发展周边关系为首要任务 D.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10. 下列材料表明古希腊史学
历史记述 史学家的评论
在希波战争中,一个波斯海军成员潜入水中,经过八十斯塔迪昂(约合148公里),来到希腊,投奔了希腊人。 关于这个人的传说是很多的,其中有些是真实的,有些却是未必可信的了。至于这件事,这里我要说一说我自己的意见,我认为他是乘着船去的。 ——希罗多德
特洛伊战争持续了10 年之久,希腊军队人数不足 在战争中,金钱比军备更为重要,因为只有金钱才能使军备发生效力 ,(若希腊人)有充足的给养 他们会很容易地得到胜利的 ——修昔底德
成为欧洲史学的源头 B.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解释历史
C. 带有中西交流的印记 D.以神话作为史学研究的对象
11. 观察下图,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大月氏人迁入恒河流域过程中逐渐形成种姓制度
②匈奴、鲜卑等的内迁,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
③日耳曼人各支的不断南迁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④斯拉夫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了拜占庭帝国
A.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 ②④
12. 观察《中古西欧封建领地示意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封建王权高度集中 B.领主兼有经济和行政权
C.实行货币地租形式 D.家庭式劳作方式大普及
13. 20世纪上半期,英、美、法等国签署某外交文件,主张“彼此相互关系的任何变更只可用于和平方法及和平合法途径使其实现”,宣布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该文件是
A.《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B.《万国公法》
C.《非战公约》 D.《联合国宪章》
14. 1760年—1774年间英国议会通过了452项关于道路修筑和保养的法令,1772年—1790年,默西河、特伦特河和泰晤士河之间运河开通,使得伦敦和伯明翰、利物浦和赫尔港之间实现了内陆航运。上述举措
A.形成了全球贸易网 B. 进一步完善君主立宪制度
C.推动现代科技进步 D. 为工业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15. 下表中的历史现象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历史现象 结论
A. 那尔调色板上刻了象形文字,图中那尔迈头戴王冠,正击打敌人,代表鹰神荷鲁斯的鹰脚下的莎草表示被打败的尼罗河三角洲居民 古代埃及文化融合了罗马和波斯的文化特征
B. 吉尔伽美什“仰看森林,止步停留,……看到杉树山、神祇和伊尔尼尼的宝座,山前,杉高遮蔽山头,令人舒畅的是树阴清幽,草丛盖地,也漫无尽头” 反映了阿拉伯人对生命和生活的态度
C. 西非人在9世纪掌握了铁器和青铜冶炼的技术,能够铸造青铜人像和工具 中国的金属冶炼技术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到西非
D. 西班牙、葡萄牙语成为拉丁美洲语言的主体,多神信仰、图腾崇拜则在偏远地区流行 形成了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拉丁美洲文化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55分)
本部分共5题,共55分
16. (12分)古代监察
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度的部分史料
时期 内容
秦 “御史大夫……掌副丞相”
西汉 御史中丞“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东汉 御史台“专任弹劾,始不居主章奏事之事”
唐 御史“奉制巡按”,“持有制命”,“掌分察巡按郡县”“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到底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
宋 “今御史台中丞厅之南,有谏官御史厅,盖御史得兼谏职也”
明 “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遣(都察)御史分巡天下为定制”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作用。(6分)
材料二 监察官员“事任尤重”,国家对其选任非常重视。历朝监察官员多“忠君”、“勤廉秉公”。东汉有“明经史,善律令,举高第,拜侍御史”者。隋唐起,御史多出身进士,唐代“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宋代要求谏官“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三则晓知治体”。 明代强调新授御史需曾出任知县三年,考满且任内“钱粮全完”“无参罚者”。清代凡有过降级、革职纪录者,不得选任科道官。“凡父兄现任三品京堂,外任督抚,子弟均不准考选科道”,都察院“按省分道,专司稽察该省事务,则本省之人,自应回避本省”。
——整理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等
(2)依据材料二,概述中国古代注重从哪些方面选任监察官员。(6分)
17.(12分)地方治理
材料一
图1 唐前期地方行政区划示意图 图2 北宋地方行政区划示意图
注:唐初把全国划分为十道,后增至十五道;北宋初年设十七路,后发展为二十四路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管辖范围和地方行政区划的角度,分析唐到北宋的变迁。(4分)
材料二 西南边疆长时期是中央王朝的“化外”区域,清朝对西南边疆“深入经略”。清军进入云南之初,当地土司不听清朝号令,“专劫杀为生,边民世其茶毒”。雍正年间鄂尔泰上疏建议“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清命其“慎重办理”。在“蛮悉改流,苗亦归化”的过程中,有被革除的土司发动叛乱,清军“深入数千里,无险不搜”,彻底击溃了土司势力。清政府令地方民众“三户一甲”,边民“各有家室,安于田里,可以供赋役”。官员设立生祠、书院、义学和私塾,宣讲《圣谕广训》,告诫百姓安心务农,遵守礼法,奉行忠义。
天柱苗族侗族地区改属贵州镇远府后,政府多次疏浚清水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以木材为主的大量商品贸易随河运到来。许多汉族大姓迁入天柱,设立族产、编写族谱、修建祠堂、举行祭祀。以银矿著名的顺宁地区“商贾云集”“比屋列肆”,人群混杂,“难以区分汉夷”。
——摘编自尹建东等《清前期滇西南地区的政治生态与边疆治理》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评述清朝经略西南的举措。(8分)
18. (12分)城墙变迁
材料 中世纪,巴黎成为法国首都,城市范围不断扩大。12世纪腓力二世统治时期,在塞纳河附近修建了卢浮宫城堡,城堡内有坚固的主楼和十座防御塔,四周环绕着六至八米高的城墙,并建立了宽而深的壕沟保护。14世纪,查理五世及后代国王陆续扩建了城墙包围的范围。17世纪,路易十四希望“将巴黎改造成法国最美丽的城市”,“全面打造世界第一名城”,并要求各地贵族迁入巴黎。他宣称,法国在军事上是如此强势,巴黎不再需要包围在层层防御之中,于是下令拆除了原来的城堡要塞及城墙,代之以宽阔的林荫大道。1784年,为遏制商品走私,收取更多城市关税以应对参与海外战争带来的债务,路易十六同意在周围重新修建一道城墙。由于当时的巴黎关税由国家特许的包税公司代为收取,这道城墙也被称为“包税者城墙”。城墙高5米,共设有60个入市税征收处。“包税者城墙”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法国大革命中,该城墙遭到许多市民的攻击,但很快得以修缮。19世纪中期,巴黎市的人口超过了100万,人口拥挤、环境恶劣成为城市中的问题。城墙外便宜的土地吸引了许多劳动力和工业,那里的人口也随之迅速增长起来。1859年,在包税区边界外,共有11个社区。在巴黎城市改造工程中,路易·拿破仑下令拆除了“包税者城墙”,将巴黎的郊区直接纳入了城市之中,城市的范围进一步扩展。
巴黎历代城墙的建设
1.早期巴黎城郭; 2.腓力二世时期城墙; 3.查理五世时期城墙;
4.包税者城墙; 5.现在的城区界限
——改编自【英】科林·琼斯《巴黎传:法兰西的缩影》
依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解读12-19世纪中期巴黎城墙的变迁。(12分)
19. (9分)红色货币
材料 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原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为陕甘宁边区银行。最初边区银行主动放弃发币权,边区成为以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发行的法币为本位币的地区。抗战初期南京国民政府拨给陕甘宁边区的军费补助多是大面额的法币,找零困难,导致边区“商人因无辅币之找换,货物不易出售;农民则因需用品之不易购到,宁愿物物交换,不肯收受法币”,为解决法币流通的困难,1938年边区银行发行小面额的“光华商店代价券”(简称“光华券”)作为法币的辅币。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变本加厉。党中央制定了“自力更生,自己动手,生产自给”的方针,1941年边区“停止行使法币”,收回“光华券”,开始发行边区唯一的通货本位币——边币。边币用于发放农业贷款、打击农村的高利贷行业、投资、扶持陇东纺织厂、毛口袋厂等工厂,边区一度经济发展快、物价稳定。但复杂的时局下,由于缺乏有力的保证金、对货币发行认识不足等问题导致边币发行过量,远远超过了市场可以承受的底线,1944年边币结束发行。后边区政府发行“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流通券”(简称“流通券”)为本位币,逐步收回边币,稳定市场。其他根据地也有各自的货币发行。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统一发行人民币。
——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编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史》
红色货币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发行的各种货币的统称。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陕甘宁边区红色货币的认识。(9分)
20. (10分)文化交流
材料 人类历史的前进,离不开文化的交流。文化的交流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并总是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不同地域上生存的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多样性文化,各地域的文化既有历时性的传承与发展,也有异域文化共时性的交往与互鉴。彼此的借鉴与调适方式有人群迁徙、商业往来、民间交流、政府推动和使人类文化几近面临断裂危机的暴力性战争碰撞。在人类文化交互的影响下,地域性民族文化逐步丰富和成熟。
——改编自李军《认识视角、叙事结构与教育价值》等
阅读材料,指出文化交流的方式。任选两种方式,结合所学,论述“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历史的前进”。
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10分)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共 15 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B A C A B C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C B C D D
第二部分共 5 题,共 55 分。
16.(12分)
(1)特点:历史悠久;监察官员权重;监察方式多样;监察机构逐渐从行政机构独立;代表皇权,从中央到地方形成较为完整体系;逐渐发展完善。
作用: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减少了决策失误;有利于整肃吏治;完善了国家治理体系。(6分)
(2) 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监察官员应熟悉儒家经典,拥有进士出身等;对任职能力要求严格,担任监察官员需通晓国家律令,具有一定的地方从政经验且政绩优秀;具有较高的道德要求,监察官员应忠于皇帝,维护封建统治,遵守儒家道德,正直廉洁,执法奉公;有严格的选任限制,如防止徇私的亲属回避、家乡回避要求,受过处罚的官员不得成为监察官员。(6 分)
17.(12分)
(1)从唐到北宋直接管辖区域缩小。相比于唐代,辽和西夏兴起,北宋中央政权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大大缩小,幽云十六州、西北、东北地区均未在北宋中央政权管辖范围内。
从唐到北宋一级行政区划数量增多。北宋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一级行政区划数量较唐代有所增加,辖区面积逐渐变小。
从唐到北宋南方行政区划愈加密集。伴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展,相比于唐代的道,北宋的路在南方地区的设置更为密集。(4分)
(2)(8分)参考答案示例:
清政府将西南地区纳入统治范围后,镇压土司叛乱,政治上进行“改土归流”,实行保甲制、宗族制,加强基层管理,经济上征收赋税、发展交通和贸易、开采银矿,思想上传播儒家文化,大力推行教化。
通过以上措施,清朝得以直接管辖西南边疆,保证了西南地区局势的稳定;推动了西南边疆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加强西南地区与中原的经济联系;增强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
清朝经略西南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8.(12分)参考答案示例:
12—14世纪,法国是封建制国家,巴黎作为首都地位重要,城墙得以扩建,配套城堡和防御塔,并有壕沟保护,主要发挥军事防御功能。
17世纪,法国王权达到顶峰,民族国家逐渐形成,国力不断增强,形成对封建贵族势力的绝对优势,城墙和城堡的军事防御功能降低,城墙被拆除。
18世纪,巴黎成为商品流通的中心,商业关税地位重要;海外殖民扩张的竞争加重了法国的财政压力,为了强化对税收的管理,修建了“包税者城墙”,这一举措一定程度损害了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的利益,加剧了矛盾,但也体现了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和城市范围的扩大。
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巴黎的人口和产业日益集中,同时人口拥挤和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出现要求对城市进行进一步规划调整,“包税者城墙”被拆除,郊区与主城区融为一体,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发展呈现新趋向。
综上,12—19世纪中期巴黎城墙的变迁,是中古到近代城市发展的缩影,反映了法国的经济发展、城市近代化以及政治斗争等状况。
19.(9分)参考答案示例:
陕甘宁边区红色货币的发行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而进行的金融活动,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光华券”作为法币辅币发行,维护了法币的信誉与主币地位,是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货币制度上的具体表现。边币的发行则粉碎了国民党封锁边区的企图,流通券维护了根据地的稳定与发展。
陕甘宁边区红色货币的发行是中国共产党应对抗战时期经济需求,实现自力更生的积极努力。红色货币的发行打击了农村高利贷,保障农民的利益,促进边区工业、手工业发展,保障了边区经济的稳定和抗日军民的需求,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经济支持。
陕甘宁边区红色货币的发行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发行过程曾遭遇困难和波折,但发行红色货币的丰富实践为统一发行人民币奠定基础并提供经验积累,是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在金融领域的不断尝试。
20.(10分)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