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题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恩施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题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4 10:0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秋季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20分)
1.(2分)纯粹 狭隘 禁(B或“jìn”)锢 干涸(A或“hé” )
2.(1分)录---碌 凡---繁
3.(1分)不求甚解
4.①山入潼关不解平 ;②星汉灿烂 ;③却话巴山夜雨时;④随君直到夜郎西;⑤归雁洛阳边; ⑥回乐烽前沙似雪;⑦夜阑卧听风吹雨;⑧吹面不寒杨柳风
评分说明:一小题1分,错、别、漏一个字不得分。 注意“汉、郎、雁、烽、阑”等字词的书写。
5.(3分)D
【详解】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D .“什么时候”读得慢一些,显出“我”对母亲的提议毫不在意的样子;“就明天”读快一点,语调上升。表示母亲对“我”同意她的决定感到很兴奋,非常期待与“我”一同出去玩。故选D。
(3分)答案:B.“荣幸”是“荣耀而幸运”的意思,不能用来形容别人,可改为“很荣幸地邀请您为本次活动的嘉宾”。
(2分)柳条; 黄莺; 对湖上亭依恋难舍 。
评分说明:意象每空0.5分, 情感1分。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意象情感。
在《移家别湖上亭》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多种意象来传达情感。“柳条藤蔓系离情”一句,首先是“柳条”这一意象。柳条本是柔软之物,在诗人笔下仿佛有了情感,它们似乎想要系住即将离去的人,这里的“系”字将柳条拟人化,生动地表现出诗人与湖上亭之间的不舍之情,就像柳条牵扯着他的心。
由“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可知,其次是 “黄莺”。黄莺长期在此停留,和诗人都已经熟悉了。如今诗人要离开,黄莺频繁啼叫,仿佛是在挽留诗人。黄莺的啼声传递出不舍,也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对湖上亭周边环境的眷恋。
由此可见,诗人通过这些柳条、藤蔓、黄莺等意象,将自己对湖上亭的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无形的情感有了具体可感的寄托,流露出对湖上亭依恋难舍之情。
(2分)写出柳条仿佛有情义,牵系着诗人的衣襟,不让诗人离去,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留恋之情。
评分说明:意近即可。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柳条藤蔓系离情”意为: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诗人即将移家离开湖上亭,这里的柳条和藤蔓不再只是普通的植物。“系”字将它们拟人化,赋予了情感和动作。好像这些柳条藤蔓感知到了离别的氛围,它们用自己的姿态试图挽留诗人,就像用绳索系住一般。这种写法生动形象地把无形的离情具象化,让读者感受到诗人与湖上亭之间深刻的情感羁绊,充分体现出诗人对湖上亭恋恋不舍,不舍这里的一草一木,不舍在这里度过的美好时光。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离开湖上居所时的不舍与眷恋。诗人在春天的湖上亭临别时被柳条和藤蔓缠绕的景象打动,表达出深厚的离情;同时,黄莺与诗人相处已久,也因将别而频频啼叫,切切不舍。全诗通过自然景物映射出诗人告别之情,用拟人化的手法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
9.(4分)(1)约定 (2)舍弃 (3)回头看
(4)我支持小叶的观点。文中提到“马主别得亡马”,根据语境推断法,这里“亡”应是“丢失”的意思,因为后文提到马主找到了丢失的马,所以“亡”解释为“丢失”更合理。
【详解】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离开湖上居所时的不舍与眷恋。诗人在春天的湖上亭临别时被柳条和藤蔓缠绕的景象打动,表达出深厚的离情;同时,黄莺与诗人相处已久,也因将别而频频啼叫,切切不舍。全诗通过自然景物映射出诗人告别之情,用拟人化的手法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
⑴关于“不行期而遇”
从语法角度看,“期”在“陈太丘与友期”中是“约定”的意思,“不期而遇”是一个正确的成语,表示没有约定而遇见。
⑵对于“太丘舍去”和“元方入门不顾”
从语境推断法来看,在《陈太丘与友期》的故事中,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出行,朋友迟到,陈太丘等不到就先走了,这里“舍去”就是“丢下(友人)而离开”的意思。
⑶关于“顾而谓曰”
在《陈太丘与友行》(这里应该是《陈太丘与友期行》)的语境中,“顾”也是“回头”的意思,就是回头然后说。
⑷对于“亡”字释义的分歧
在古文中,“亡”有“丢失”和“死亡”等多种意思。如果文章中有涉及到物品不见之类的语境,那么“亡”可能是“丢失”的意思;如果是在描述人物生命状态,可能是“死亡”的意思。
评分说明: 4分。一小题1分,第四小题,言之有理即可。
10.(2分)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详解】首先理解整句话的意思,“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的意思是后来,马主人从别处寻到了自己丢失的马,就到丞相府归还马,叩头道歉。
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断句,“马主别得亡马”是一个完整的事件,表示马的主人找到了丢失的马,这里可以断一处;“乃诣府送马”表示然后到府里送马,这是一个新的动作,可以再断一处;最后的“叩头谢之”是送马之后的动作。
评分说明: 2分,画对一处得1分,画对2处得1.5分,画对3处得2分。
11.(2分)如果不是您的马,希望(您)到丞相府(把马)还给我。
【详解】“若”是“如果”;“公”在古文中可表示对人的尊称,这里可译为“您”;“幸”“希望”;“至”表示“到”;“归”是“归还”;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不是您的马,希望(您)到丞相府把马归还给我。
评分说明:2分,一句1分,第一句“委”“去”“期”,第二句“若”“幸”“归”的翻译对就可得满分1分。其他酌情扣分。
12. (2分)答案参考:
示例一:如果选择卓茂:卓茂宽容大度、善良温和,和他做朋友会在自己犯错时得到包容,相处舒服。
示例二:如果选择马主:马主直率、通情达理,和他做朋友交流坦诚,不用担心复杂的心机。
【详解】 卓茂:在发现马被误认后,没有生气,而是很温和地让马主到丞相府归还,如果不是自己的马就归还,他表现出宽容、大度、善良的品质。如果和他做朋友,他可能会在朋友犯错时很包容,并且以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相处起来会很舒服,不用担心因为小失误而被苛责。
马主:虽然误认了马,但他敢于去认马,说明他比较直率。当卓茂提出如果不是他的马就到丞相府归还时,他也能接受这种合理的解决方式,说明他也是通情达理的。和他做朋友,他的直率可能会让朋友之间的交流很坦诚,没有太多的心机。
评分说明: 2分,选择1分,理由1分,言之有理即可。
13.(4分)友人应该用“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进行反思。因为友人在与陈太丘约定日中同行后,却没有按时到达,这是不守信的行为,而这句话强调了与朋友交往要讲诚信。
【详解】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友人”先是无信(日中不至),后是无礼(对子骂父)。
在《〈论语〉十二章》中“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句话比较适合友人进行反思。因为友人的行为违背了与朋友交往要讲诚信的原则,他和陈太丘约定日中同行,却没有按时到达,这就是不守信的表现,所以用这句话反思很合适。
翻译:卓茂,是南阳宛县人。有一次他出门,有人误认了他的马。卓茂问道:“您丢失马多长时间了?”那人回答说:“一个多月了。”卓茂拥有这匹马已经好几年了,心里知道那人弄错了,但还是默默地解开马缰绳把马给了他,自己则拉着车离开。将要离开时,他回头对那人说:“如果不是先生的马,希望您到丞相府把这匹马还给我。”后来马的主人找到了丢失的马,于是到丞相府送马,并磕头向卓茂道歉。
评分说明:4分,写出“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得2分,选择理由充分得2分。
(2分)A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B.根据第⑤段“为了减少遭遇袭击的危险,高原鼠兔在选择栖居之地时会优先考虑放牧的草场,而不是草长叶高、植物丰茂的地带”可知,草长叶高、植物丰茂的地带视线被遮挡,无法有效发现发动偷袭的猎手。本项“为了减少遭遇袭击的危险,高原鼠兔常选择草长叶高、植物丰茂的地带作为栖居之地”有误;
C.根据第⑥段“为了降低葬身敌腹的可能,除怀孕的雌鼠兔需要较多的食物而在一些时候不得不到离洞穴较远的地方觅食外,鼠兔一般都优先选择家门口附近的青草”可知,鼠兔为降低葬身敌腹的可能,一般会优先选择家门口附近的青草,因为这样距离洞穴近,相对更安全。本项“鼠兔都不会到离洞穴较远的地方觅食”有误;
D.根据第⑧段“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窘况,高原鼠兔宁愿去一些草量较少、草质较差但有安全保障的地方觅食,即使肚子无法填饱也不轻易到那些危险指数颇高的水草肥美之处大快朵颐”可知,高原鼠兔不会轻易去危险指数高的水草肥美之处。本项“高原鼠兔在肚子无法填饱时,也常会去那些危险指数颇高的水草肥美之处觅食”有误;
故选A。
(2分)表现在觅食方式和觅食顺序上。在觅食方式上,会优先考虑放牧的草场以及家附近的青草;宁愿去一些草量较少、草质较差但有安全保障的地方,也不轻易去水草肥美但危险指数颇高的地方。在觅食顺序上,首先咬断直立型青草,在此种草数量不足时才选择低矮的青草。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⑤段“为了减少遭遇袭击的危险,高原鼠兔在选择栖居之地时会优先考虑放牧的草场,而不是草长叶高、植物丰茂的地带”,第⑥段“为了降低葬身敌腹的可能,除怀孕的雌鼠兔需要较多的食物而在一些时候不得不到离洞穴较远的地方觅食外,鼠兔一般都优先选择家门口附近的青草”可知,在觅食方式上,会优先考虑放牧的草场以及家附近的青草;
根据第⑧段“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窘况,高原鼠兔宁愿去一些草量较少、草质较差但有安全保障的地方觅食,即使肚子无法填饱也不轻易到那些危险指数颇高的水草肥美之处大快朵颐”可知,高原鼠兔宁愿去一些草量较少、草质较差但有安全保障的地方,也不轻易去水草肥美但危险指数颇高的地方;
根据第⑨段“高原鼠兔首先会咬断直立型青草,这些草不仅方便收割和运输、短时间内收获量大,而且在这些高度适中的草里开展‘工作’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此期间,只有当活动范围内直立型的草数量不足时,高原鼠兔才会选择较为低矮的青草”可知,在觅食顺序上,首先咬断直立型青草,在此种草数量不足时才选择低矮的青草。
16.(3分)示例:为了达成目标,发展自己,人要学会理性调控自己的行为,不可任性而为。
【详解】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高原鼠兔生活在青藏高原,面临着重重威胁,既有陆地凶兽又有空中猛禽。然而,它在选择栖居之地、觅食地点和觅食顺序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理性。如第⑤段“为了减少遭遇袭击的危险,高原鼠兔在选择栖居之地时会优先考虑放牧的草场,而不是草长叶高、植物丰茂的地带。前者视野开阔,有利于观察敌情”,这启示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权衡利弊,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不能仅仅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而忽略了潜在的风险。
高原鼠兔为了确保自身安全,在觅食上有诸多谨慎的做法。如第⑥段“为了降低葬身敌腹的可能,除怀孕的雌鼠兔需要较多的食物而在一些时候不得不到离洞穴较远的地方觅食外,鼠兔一般都优先选择家门口附近的青草”以及第⑧段“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窘况,高原鼠兔宁愿去一些草量较少、草质较差但有安全保障的地方觅食”,这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不能忽视安全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自己。
高原鼠兔在觅食顺序上也体现了取舍的智慧。如第⑨段“高原鼠兔首先会咬断直立型青草”“只有当活动范围内直立型的草数量不足时,高原鼠兔才会选择较为低矮的青草”,它不会因为有更美味的草而轻易冒险,而是选择相对安全且容易获取的食物。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取舍,不能贪得无厌,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放弃一些不必要的追求,以确保自己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人应像高原鼠兔一样,优先考虑安全因素,不盲目追求利益,谨慎做出选择,以确保自身的稳定发展。
(3分)闲云(秋云)、秋风、秋水。(答《秋院》也可)
评分说明:每空1分。
(3分)突出表现秋水明澈的特点,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之美。
评分说明:意近即可。
19.(3分)答案不唯一,可从用词、修辞、句式、哲理、内容等方面进行赏析。
示例1:我喜欢第②段中的句子“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因这它写出了秋叶的美丽不仅表现在颜色上,更体现在“那临风的飒爽”上。这是一种风度,是秋的风度。这种风度透露出来的是一种自信。
示例2:我喜欢第 段中的句子“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因为这个句子运用排比,烘托出秋季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热爱秋天、赞颂秋天的思想感情。
评分说明:选点1分;理由2分。
(3分)《秋颂》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对不追名逐利人的赞美。《天净沙·秋思》则表现了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
评分说明:两者分析各1.5分,符合文意,意近即可。
21. (2分)C
【详解】C.有误,藤野先生是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人物。
22.(2分)《阿长与<山海经>》主要批判的是阿长的封建迷信思想,表达了鲁迅对封建迷信思想的反感和厌恶。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名著内容。
《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中,作者既表达了对童年天真无邪的生活的向往,也展示了对当时生活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在文中,作者说她一肚子繁文缛节,生活上不拘小节,用较多的篇幅批判了阿长的愚昧迷信,但在背后却隐藏了作者对阿长纯朴、善良的品格的赞美,这种赞美在文末被渲染到了极点,化成了对阿长的怀念与祝福。阿长作为黑暗社会底层老百姓,是社会上的封建迷信思想盛行导致她有这种思想,因此作者真正批判的不是阿长,而是表达对封建迷信思想的反感和厌恶。
(2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或“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识记。写出带“三”的情节即可。如尸魔三戏唐三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探无底洞、黑松林三众寻师、三僧大战青龙山等。这些“三”的设计使得情节更加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24.(2分)示例:你这胆小鬼,关键时候总是想溜!看我的,我去救师傅了!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结合原著可知在各种难关前孙悟空总是会站出来,唐僧被妖怪抓了,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是孙悟空跑到玉帝或观音等菩萨那里求助,也是孙悟空甘愿忍受被唐僧念咒的疼痛,一次次承受痛苦,却没有拂袖离去。因此当猪八戒说“师傅都被抓走了,要不,咱们散了吧”必定会遭到孙悟空的责骂,当然最重要的是孙悟空定然会想办法救出师傅。因此这里可以填:你这胆小鬼,关键时候总是想溜!看我的,我去救师傅了!
示例:你这呆子,光想开溜,想过师傅没有,等着吧,我去救师傅了!
本题为小作文写作,
首先是审题:要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要聚焦于如何选取一个具体而富有象征意义的自然物象,如灯塔、大树、细雨、春风等自然物象作为载体,这些物体都蕴含着保护、指引或滋养的意象,与母爱的特质相契合。
其次在立意时,我们要深入挖掘所选物体与母爱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其形态、功能或特性的描绘,来映射出母亲的形象和品质,从而实现对母爱的深情表达。然后是语言表达:我们要注重情感的真挚与细腻,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恰当的比喻,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源自心底的,对母亲深深的敬爱与感激。最后要注意字数要求。
示例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天下母亲的爱,其实都在一针一线之类的小事之中。母爱是温暖的外衣,时时关爱着你的身体——无论你远隔千山万水,还是在天涯海角,母爱都在你身上紧紧缠绕。
示例2:母爱像一杯咖啡,苦中带甜,甜中带涩,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爱。这种爱表现在母亲的一言一行中:无论是关怀的话语,平常的举动,还是严厉的责备,拎你耳朵的手,都是母爱的体现。
示例3:灯塔,你在茫茫大海中屹立不倒,为远航的船只指引方向,正如母亲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迷茫时给予的鼓励、在我们遇到困难时伸出的援手,你始终坚韧而无私地守护着我们。
26.作文评分标准(评分细则)
项 目卷 类 内容 结构 表达 评分细则
一类卷(45~50分) 切合题意内容充实中心突出情感真挚观点鲜明 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段落分明 文体规范语言流畅书写工整 以47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具备A、B两项条件,余项达到二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有一项突出的得满分);具备A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二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二类卷(40~44分) 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观点明确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分段恰当 文体规范语言通顺字迹清晰 以42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具备A、B两项条件,余项达到三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A项突出的得本类最高分);具备A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三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三类卷(35~39分) 基本符合题意内容较为具体中心较为明确情感基本真实观点较为明确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分段基本恰当 文体基本规范语言基本通顺字迹比较清晰 以37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具备A、B两项条件,C项没有达标的,获得基准分;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A项稍好的得本类最高分);具备A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四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四类卷(30~34分) 有些偏离题意内容不够具体中心不够明确情感不够真实观点不够明确 结构不够完整条理不够清楚分段不够恰当 文体不够规范语言不够通顺字迹不够清晰 以32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具备A、B两项条件,C项没有达标的,获得基准分;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A项稍好的得本类最高分);具备A项条件,而另两项稍差的,酌情减分。
五类卷(29分以下) 文不对题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情感不真实观点不明确或错误 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分段不恰当 文体不合规范语言很不通顺字迹潦草模糊 以25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凡属上述情况之一但基本完篇的,评为五类卷,获得基准分;其他两项尚可的,酌情加分;文不对题或兼有其他两项情况的,酌情减分。
评分说明:
评卷时先定类再评分。
作文无标题扣3分。
篇幅不得少于600字,每少50字在相应类别评分中扣1分,最多扣2分。
离题但结构与表达尚好的作文归入四类卷评分,其他离题作文归入五类卷评分。
抄袭作文一般在10~20分内给分。
书写好可酌情加减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