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标要求 教材分析
认识古代各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第一子目重点讲述农耕文明扩展的优势及表现、海洋文明扩展的条件及特征。 第二子目重点讲述古代帝国兴起的原因及代表,尤其是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衰及国家治理特征。 第三子目重点讲述古代文明在技术、文艺、文字和经贸四个方面的交流。 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体现在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各自扩张是前提,帝国的建立是扩张的表现,文明的交流是农耕、海洋文明和帝国扩张的逻辑结果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1.阅读教材第一目,指出农耕文明对外扩展的主要因素及方式分别有哪些?
[提示]主要因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对土地和财富的需求等。主要方式:武力扩张、移民。
2.阅读教材第一目“学思之窗”,概括古希腊人殖民扩张的特点。
[提示]特点:利用移民的方式;利用高超的航海技术。
1.农耕文明的扩展[占领更多的土地与人口]
(1)条件: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2)表现
项目 方向 成就
古代埃及 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 埃及新王国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
古代西亚 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 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②亚述统一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且一度征服埃及
2.海洋文明的扩展[解决人地矛盾,商业发展谋求原料和市场]
条件 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
方式 移民
方向 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
成就 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3.文明扩展的影响: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
[核心概念] 1.埃及新王国时期:古代埃及的历史分期,依照曼涅陀(托)的《埃及通史》记载,从第18王朝到第20王朝(公元前1553—公元前1085年)是埃及新王国时期,由于新王国时期,埃及不断对外用兵,使得埃及的版图扩大一倍,因此这一时期又称为埃及帝国时期。公元前1085年,埃及祭祀赫利霍尔篡位,新王国时期结束,埃及进入后期埃及历史时期。
2.殖民城邦:公元前8至前6世纪,希腊人进行了广泛的海外殖民运动。殖民的范围扩展到地中海大部分地区和整个黑海沿岸。殖民者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赶走或奴役土著居民、分配土地,推行奴隶制生产方式,这些通过殖民建立起的新城邦一般实行母邦的政治制度,但在政治上独立,不依附母邦。
情境 古希腊的殖民扩张
史料 古希腊殖民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的人口增加带来巨大压力,同样还包括各城邦内部的阶级斗争所引发的人口外流。除此之外,工商业的发达也是影响殖民的重要原因,为了寻找更廉价的原材料和更广阔的市场,商人也成为了对外殖民的重要成员。希腊本土的地理缺陷日益明显,资源和市场的贫乏伴随着国内人口的暴增进一步推进了海外殖民,去海外寻找立足空间成为了人民的正当需求。政治家族的权力分配和“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传统思维的影响,也促进了古希腊上层势力主动前往海外拓展的意愿。同时,先进发达的航海技术也为这些出走提供了客观条件上的便利。
——摘编自《从西方人的扩张精神入手,探讨古希腊海外殖民的持续性》
[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海外殖民的原因,并简析其影响。
[提示]原因:人口压力大,被动进行;城邦内部阶级斗争引发的人口流动;工商业发展的推动;资源和市场的贫乏;传统思维的影响;先进的航海技术提供了便利。影响:有利于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希腊文明的扩展和文明之间的交流。
[深化拓展] 古希腊的海外殖民扩张
(1)原因
①希腊山多地瘠,人口增长,耕地不足,加之贵族的土地兼并,导致越来越多的破产者被迫出国进行海外殖民。
②商业的发展促使希腊人进行海外扩张以获得原料和市场。
③城邦内部政治斗争失败的集团到海外重新建立自己的政权。
④自然灾害加剧了希腊人的生存难度。
⑤先进的航海技术客观上提供了便利条件。
(2)影响
①缓解了古希腊城邦发展过程中的内部矛盾,扩大了海外市场,促进了整个希腊世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有助于公民集体的稳定和城邦制度的巩固,加强了平民阶层的力量,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建立。
③促进了文化交流,开阔了希腊人的眼界,从东方吸取先进文化成果,为创造出自己的独特文明提供了条件。
④给殖民地人民造成了灾难。移民城邦与原有母邦是侵略、奴役和剥削的关系。
1.古希腊时期,有人因人口增加、耕地有限而到海外寻找土地,也有人因土地兼并破产失地而到海外另谋生路,还有人因商业发展谋求原料和开辟市场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而被遣送出国等不同类型。这说明古希腊人的海外殖民活动旨在( )
A.解决城邦内部的困难
B.建立直接的民主政治
C.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扩大城邦制度的影响
解析:选A。由“人口增加、耕地有限”“因土地兼并破产失地”“因商业发展谋求原料和开辟市场”“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等原因可知,古希腊人进行海外殖民活动的目的是解决城邦内部面临的经济、政治等困难和问题,故选A项;古希腊人进行海外殖民扩张的目的是解决城邦内部面临的各种问题,不是建立直接的民主政治,排除B项;古希腊正处于奴隶制时代,尚未出现资本主义经济,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关于城邦制度的信息,所以其目的不是扩大城邦制度的影响,排除D项。
2.(2024·四川成都期中)古希腊曾在周边建立了139个殖民城邦,形成了一个包括南欧、西欧、西亚、北非的大希腊世界。在扩张中,子邦往往采用母邦的宪政制度,在经济、宗教、文化上保持联系,但并无隶属关系。据此可知,古希腊的殖民扩张( )
A.加速了希腊半岛统一
B.推广了城邦自治体制
C.消除了公民内部矛盾
D.促成民主政治的形成
解析:选B。材料体现的是希腊早期的海外殖民运动促进了希腊文化的传播,推广了城邦的自治体制,故选B项;当时的希腊半岛处于城邦林立状态,排除A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1.观察教材第二目中的两幅地图,分析亚历山大帝国和2世纪初的罗马帝国的统治中心有何不同。
[提示]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中心在西亚,而罗马帝国的统治中心在欧洲。
2.阅读教材第二目的内容,概括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共同特点。
[提示]都依靠军事征服建立帝国;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都实行君主专制;都依靠官僚体系、军队、行省制和修建道路等措施加强统治。
1.波斯帝国
兴起 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
扩张 征服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统治 ①继承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②地方实行行省制[亚述帝国最早推行行省制]。 ③建立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
2.亚历山大帝国
兴起 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灭亡波斯,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统治 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推动了希腊化世界的出现]
3.罗马帝国
扩张 首先征服意大利,然后征服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海
统治 ①罗马人把大批战俘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卖为奴隶,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 ②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和平; ③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 ④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灭亡 原因 3世纪后,过于庞大的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边境压力逐渐增大,罗马帝国陷入危机
过程 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结束,封建社会开始]
[核心概念] 1.行省制:古代国家设置的一种范围相对较大的地区性行政或管理单位。行省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服从中央政府,主要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并执行中央政府的法律和政令,代表中央政府行使维持秩序、征收赋税等职能。一些领土范围较大的古代国家,如亚述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都相继实行行省制。
2.古罗马的公民:在罗马出生的男性都是罗马公民,奴隶除外。公民有权投票,妇女除外。公民有权立约,有权具备合法的婚姻。公民不能够被判处死刑,除非他们被控叛国罪。被征服地的人民要成为罗马公民最简单的方法是从军。
情境1 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
史料 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并灭亡了波斯帝国,随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建立了70多个城市,定都巴比伦城,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以马其顿人和希腊人作为骨干力量,保证征服者的统治地位;袭用东方的专制政体,并利用宗教进行统治,宣扬君权神授,从而使帝国的统治呈现出东方、马其顿、希腊城邦三种因素的混合现象。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
[探究]据史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亚历山大东征。
[提示]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通过10余年的征战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为巩固统治,他采用希腊文明来统治被征服地区,同时在政治建设、民族和宗教等方面注重东西方的融合。亚历山大远征给各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破坏了当地的文明,但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合,推动了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
情境2 罗马帝国的统治
史料 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帝国前期,意大利和行省的手工业也得到显著的发展。在西部,罗马和高卢商人沿莱茵河、多瑙河到达北海和波罗的海,在不列颠和斯堪的纳维亚进行贸易。东部的希腊和埃及商人则驶出红海,经阿拉伯到达印度和斯里兰卡进行贸易,以金银换取东方的香料、宝石、精致的工艺品和纺织品。在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人开始利用季节风远航印度。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的特点。
[提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工商业发达;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活跃;是世界性宗教的起源地。
[深化拓展] 古代世界性帝国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地理 依靠大河或海洋的有利条件,便利对外贸易和扩张
经济 农耕经济发达,商业和对外贸易发展,增强了实力
政治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统一;较为完备的官僚机构和军事实力
文化 具有发达的文化并向周边地区扩展、渗透
外交 利用自身优势和军事实力,殖民扩张;吸收和借鉴不同地区文明
(2)影响:建立了世界性的大帝国,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同时传播了先进的文明,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交融。
①波斯帝国: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希腊、小亚细亚和波斯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适应,开始了希腊化的进程;促进了帝国商业的繁荣和东西方文明的传播。
②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帝国的建立及希腊化世界的形成推进了从中亚、印度到东地中海、欧洲之间古代各文明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交往。
③罗马帝国: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罗马帝国统治下有着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各个地区成为一体,客观上维系了罗马帝国的存在,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强盛。
1.(2024·云南昆明期末)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对各行省实行宗教、语言宽容政策,实施双轨钱币和度量衡制度,构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采用适合帝国初创期需要的体系化治理模式。这些举措( )
A.为帝国强盛提供了条件
B.受到罗马帝国制度影响
C.导致了希波战争的发生
D.保证了波斯的长期繁荣
解析:选A。据“采用适合帝国初创期需要的体系化治理模式”可知,这些治理模式适合于帝国初创时期的需要,有利于赢得帝国境内民众的支持,为帝国强盛提供了条件,故选A项;波斯帝国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而罗马帝国形成于公元前27年,排除B项;题干显示的是波斯帝国初创时期的统治措施得力有效,对帝国强盛具有积极意义,但这并不是希波战争发生的原因,排除C项;波斯帝国的这些措施对于波斯帝国当时的强盛具有积极意义,但不一定能保证波斯的长期繁荣,排除D项。
2.(2023·山东实验中学质检)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起兵东征,吞并波斯,入侵印度。他们一边征战,一边收集资料绘制地图,并与当地哲人交往。据此可知,亚历山大东征有利于( )
A.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亚欧古丝绸之路的畅通
C.中西文化交流与传播
D.希腊文化的推广和东移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东征期间除对外征战外,还进行资料收集、地图绘制,并与当地哲人交往,此举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推动了希腊文化的推广和东移,故选D项;亚历山大东征时,罗马尚未兴起,且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排除A项;亚欧古丝绸之路的畅通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亚历山大东征并未到达中国,排除C项。
三、文明的交流
1.阅读教材第三目,将下面西亚文明外传的示意图补充完整。
[提示]①冶铁 ②神话 ③腓尼基
2.阅读教材第三目中的“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从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汉朝和罗马帝国主要通过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进行经济贸易往来。
1.趋势: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
2.表现
方面 表现
技术交流 (1)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 (2)西亚的冶铁技术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文艺交流 (1)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2)希腊最初的雕塑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塑,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文字推广 (1)起源: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 (2)推广 ①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继而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 ②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 ③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
经贸交流 (1)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通过丝绸之路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2)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到达了波斯湾沿岸,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3)2世纪,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
[核心概念] 腓尼基字母:由巴勒斯坦附近的腓尼基人创造。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人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后来罗马人借用希腊字母创造出拉丁字母。今天欧洲的主要字母,基本上来源于希腊字母或是拉丁字母。在东方,又发展出阿拉马字母,继而发展出希伯来、古波斯、安息、亚美尼亚、印度和维吾尔等字母。因此,腓尼基字母堪称东西方绝大多数字母文字的始祖。
情境1 西亚文明的特性
史料 古代西亚文明发源于三大洲十字路口和古代世界体系的枢纽地带……由于民族迁徙流动频繁……在西亚两河流域地区除了最早出现的以乌尔城为核心的苏美尔文明,还依时间轴次第出现了阿卡德文明、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新巴比伦文明……同时在两河流域外,还出现了包括埃兰文明、波斯文明在内的伊朗文明、犹太文明以及伊斯兰文明等文明形态。……通过丝绸之路,西亚的葡萄、石榴等约50种植物以及佛教、景教等多种宗教传入中国;而中国的陶瓷、药剂、服饰以及养蚕缫丝技术、造纸技术、铸铁术等传入西亚……同样,希腊文化也经由西亚文明,传播至东亚地区。
——摘编自王健《西亚文明与亚洲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
[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亚文明的特性,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特性: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是世界文明的摇篮;文明形态多元化;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开放性和包容性;成为亚洲其他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中介。原因:地理条件和气候适宜农耕发展,农业起源早;发源于三大洲十字路口,位于世界文明的枢纽地带;民族迁徙交流频繁。
情境2 汉朝与罗马帝国的交往
史料 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曾身穿一身丝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轰动一时。后来,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贵族的风尚。公元166年,罗马皇帝的使节在越南日南(时为汉郡)登陆后,前往洛阳进谒汉桓帝,中国与罗马两国“始乃一通焉”。
[探究]根据史料,概括汉王朝与罗马交往的特点,并阐述历史意义。
[提示]特点:丝绸商贸往来兴盛,实现官方交流。意义:促进了东西方商贸往来和丝绸之路的兴盛,丰富了民众的社会生活。
[深化拓展] 世界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径
(1)经贸往来:和平的经贸往来是世界文明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也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人类文明的交往形式。如古丝绸之路等。
(2)人口迁徙:人口迁徙导致不同种族、文明的族群产生接触,从而形成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世界古代史上,西亚地区的人口迁徙最为复杂,文明之间的交流也最为活跃。
(3)武力扩张,军事征服:征服者的文明占据优势地位,往往能够大大加速文明的传播速度。如亚历山大东征,大大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并拉开了东西方文明大规模交流的序幕。
(4)国家统一: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由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将更加便捷。
1.(2024·福建福州期末)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的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上述史实共同说明( )
A.文明间的相互影响不断扩大
B.西亚是世界文明的起源地
C.交流借鉴有利于文明进步
D.希腊文明的发展得益于西亚文明
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西亚农耕技术、冶铁技术传入了亚洲、非洲和欧洲地区,促进了当地社会生产生活的进步,同时古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模仿了埃及,促进了古希腊雕刻艺术的繁荣,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文明交流借鉴有利于文明的进步,故选C项;材料只体现了西亚文明对亚非欧文明的影响,以及埃及文明对希腊雕塑艺术的影响,属于单向性的文化输出,不符合“互相影响”,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西亚是世界文明的起源地,排除B项;埃及属于北非,排除D项。
2.“赛里斯”是古代罗马对中国的一个称呼,原意指丝绸。“大秦”是汉朝人对罗马帝国的称呼,认为“其人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这两个称呼能够说明( )
A.古代罗马与古代中国相互间认知准确
B.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相互之间有了解
C.赫梯人的迁徙推动东西方文化间交流
D.新航路开辟增强了罗马与汉朝的往来
解析:选B。古代罗马用丝绸称呼中国,汉朝人以罗马人的体貌特征来称呼其国民,说明双方对彼此虽有认知,但并不全面,认知不够准确,故选B项,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赫梯人建立的帝国此时已灭亡,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于15世纪,此时汉朝与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排除D项。
交流互鉴——东西文明的交融与传播
材料 古希腊和东方的埃及、巴比伦等国频繁的贸易交往极大地促进了器物文化方面的交流。希腊移民接触到比自身更为先进的东方文化,不同程度地加以吸收和借鉴,并将它们传回希腊,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进入古典时代之后,旅行者或学者有选择的把东方先进的文化带回希腊本土,进而达到两种文化的相互促进。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开启了更广泛的区域交流和联系。罗马人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把极具进步意义的希腊文明继承下来,并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从此,地中海世界的各地区、各民族由相互闭塞逐步走向对外开放,世界历史开始了更新、更广阔的篇章。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探究]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
[提示]方式:和平友好的经济和文化往来(经济文化往来;人口迁移;学者游历);帝国扩展,武力征服(帝国境内、外的区域交流和武力扩张。)
【思维提升】 世界文明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
经贸往来 是世界文明交流的基本形式,和平的经贸往来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人类文明交往形式
人口迁徙 人口迁徙使不同种族、文明的族群产生接触,从而推动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大大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世界古代史上,西亚地区的人口迁徙较复杂,文明之间的交流也相当活跃
军事征服 征服者的文明占据优势地位,往往能够大大加速文明的传播速度。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大大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是东西方文明的一次大规模交流和交往
国家统一 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由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将更加便捷。罗马帝国繁荣时期,亚非欧文明的交流速度加快,奠定了罗马帝国繁荣的基础
知识总结 必备术语
1.农耕民族以武力扩张,海洋民族以殖民形式扩张,共同推动了古代文明的扩展。 2.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促使古代各大帝国兴起,帝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古代文明区和文明的交流交融,但也给被扩张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不同地区文明之间的交往和影响不断加强和扩大,推动了文明由点状分布向片状布局的转换以及文明的交融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标要求 教材分析
认识古代各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第一子目重点讲述农耕文明扩展的优势及表现、海洋文明扩展的条件及特征。 第二子目重点讲述古代帝国兴起的原因及代表,尤其是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衰及国家治理特征。 第三子目重点讲述古代文明在技术、文艺、文字和经贸四个方面的交流。 三个子目之间的逻辑关系体现在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各自扩张是前提,帝国的建立是扩张的表现,文明的交流是农耕、海洋文明和帝国扩张的逻辑结果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1.阅读教材第一目,指出农耕文明对外扩展的主要因素及方式分别有哪些?
[提示]主要因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对土地和财富的需求等。主要方式:武力扩张、移民。
2.阅读教材第一目“学思之窗”,概括古希腊人殖民扩张的特点。
[提示]特点:利用移民的方式;利用高超的航海技术。
1.农耕文明的扩展[占领更多的土地与人口]
(1)条件: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2)表现
项目 方向 成就
古代埃及 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 埃及新王国时期,势力曾达到 ,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
古代西亚 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 ① 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②亚述统一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且一度征服
2.海洋文明的扩展[解决人地矛盾,商业发展谋求原料和市场]
条件 组织能力、 和武器
方式
方向 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
成就 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3.文明扩展的影响: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
[核心概念] 1.埃及新王国时期:古代埃及的历史分期,依照曼涅陀(托)的《埃及通史》记载,从第18王朝到第20王朝(公元前1553—公元前1085年)是埃及新王国时期,由于新王国时期,埃及不断对外用兵,使得埃及的版图扩大一倍,因此这一时期又称为埃及帝国时期。公元前1085年,埃及祭祀赫利霍尔篡位,新王国时期结束,埃及进入后期埃及历史时期。
2.殖民城邦:公元前8至前6世纪,希腊人进行了广泛的海外殖民运动。殖民的范围扩展到地中海大部分地区和整个黑海沿岸。殖民者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赶走或奴役土著居民、分配土地,推行奴隶制生产方式,这些通过殖民建立起的新城邦一般实行母邦的政治制度,但在政治上独立,不依附母邦。
情境 古希腊的殖民扩张
史料 古希腊殖民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的人口增加带来巨大压力,同样还包括各城邦内部的阶级斗争所引发的人口外流。除此之外,工商业的发达也是影响殖民的重要原因,为了寻找更廉价的原材料和更广阔的市场,商人也成为了对外殖民的重要成员。希腊本土的地理缺陷日益明显,资源和市场的贫乏伴随着国内人口的暴增进一步推进了海外殖民,去海外寻找立足空间成为了人民的正当需求。政治家族的权力分配和“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传统思维的影响,也促进了古希腊上层势力主动前往海外拓展的意愿。同时,先进发达的航海技术也为这些出走提供了客观条件上的便利。
——摘编自《从西方人的扩张精神入手,探讨古希腊海外殖民的持续性》
[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海外殖民的原因,并简析其影响。
[提示]原因:人口压力大,被动进行;城邦内部阶级斗争引发的人口流动;工商业发展的推动;资源和市场的贫乏;传统思维的影响;先进的航海技术提供了便利。影响:有利于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希腊文明的扩展和文明之间的交流。
[深化拓展] 古希腊的海外殖民扩张
(1)原因
①希腊山多地瘠,人口增长,耕地不足,加之贵族的土地兼并,导致越来越多的破产者被迫出国进行海外殖民。
②商业的发展促使希腊人进行海外扩张以获得原料和市场。
③城邦内部政治斗争失败的集团到海外重新建立自己的政权。
④自然灾害加剧了希腊人的生存难度。
⑤先进的航海技术客观上提供了便利条件。
(2)影响
①缓解了古希腊城邦发展过程中的内部矛盾,扩大了海外市场,促进了整个希腊世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有助于公民集体的稳定和城邦制度的巩固,加强了平民阶层的力量,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建立。
③促进了文化交流,开阔了希腊人的眼界,从东方吸取先进文化成果,为创造出自己的独特文明提供了条件。
④给殖民地人民造成了灾难。移民城邦与原有母邦是侵略、奴役和剥削的关系。
1.古希腊时期,有人因人口增加、耕地有限而到海外寻找土地,也有人因土地兼并破产失地而到海外另谋生路,还有人因商业发展谋求原料和开辟市场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而被遣送出国等不同类型。这说明古希腊人的海外殖民活动旨在( )
A.解决城邦内部的困难
B.建立直接的民主政治
C.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D.扩大城邦制度的影响
2.(2024·四川成都期中)古希腊曾在周边建立了139个殖民城邦,形成了一个包括南欧、西欧、西亚、北非的大希腊世界。在扩张中,子邦往往采用母邦的宪政制度,在经济、宗教、文化上保持联系,但并无隶属关系。据此可知,古希腊的殖民扩张( )
A.加速了希腊半岛统一
B.推广了城邦自治体制
C.消除了公民内部矛盾
D.促成民主政治的形成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1.观察教材第二目中的两幅地图,分析亚历山大帝国和2世纪初的罗马帝国的统治中心有何不同。
[提示]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中心在西亚,而罗马帝国的统治中心在欧洲。
2.阅读教材第二目的内容,概括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共同特点。
[提示]都依靠军事征服建立帝国;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都实行君主专制;都依靠官僚体系、军队、行省制和修建道路等措施加强统治。
1.波斯帝国
兴起 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
扩张 征服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统治 ①继承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②地方实行 制[亚述帝国最早推行行省制]。 ③建立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
2.亚历山大帝国
兴起 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 灭亡波斯,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统治 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 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推动了希腊化世界的出现]
3.罗马帝国
扩张 首先征服意大利,然后征服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海
统治 ①罗马人把大批战俘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卖为奴隶, 迅速发展起来; ②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和平; ③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 ④1世纪, 产生于巴勒斯坦,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灭亡 原因 3世纪后,过于庞大的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边境压力逐渐增大,罗马帝国陷入危机
过程 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结束,封建社会开始]
[核心概念] 1.行省制:古代国家设置的一种范围相对较大的地区性行政或管理单位。行省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服从中央政府,主要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并执行中央政府的法律和政令,代表中央政府行使维持秩序、征收赋税等职能。一些领土范围较大的古代国家,如亚述帝国、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都相继实行行省制。
2.古罗马的公民:在罗马出生的男性都是罗马公民,奴隶除外。公民有权投票,妇女除外。公民有权立约,有权具备合法的婚姻。公民不能够被判处死刑,除非他们被控叛国罪。被征服地的人民要成为罗马公民最简单的方法是从军。
情境1 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
史料 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并灭亡了波斯帝国,随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建立了70多个城市,定都巴比伦城,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以马其顿人和希腊人作为骨干力量,保证征服者的统治地位;袭用东方的专制政体,并利用宗教进行统治,宣扬君权神授,从而使帝国的统治呈现出东方、马其顿、希腊城邦三种因素的混合现象。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
[探究]据史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亚历山大东征。
[提示]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通过10余年的征战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为巩固统治,他采用希腊文明来统治被征服地区,同时在政治建设、民族和宗教等方面注重东西方的融合。亚历山大远征给各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破坏了当地的文明,但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合,推动了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
情境2 罗马帝国的统治
史料 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帝国前期,意大利和行省的手工业也得到显著的发展。在西部,罗马和高卢商人沿莱茵河、多瑙河到达北海和波罗的海,在不列颠和斯堪的纳维亚进行贸易。东部的希腊和埃及商人则驶出红海,经阿拉伯到达印度和斯里兰卡进行贸易,以金银换取东方的香料、宝石、精致的工艺品和纺织品。在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人开始利用季节风远航印度。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的特点。
[提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工商业发达;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活跃;是世界性宗教的起源地。
[深化拓展] 古代世界性帝国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地理 依靠大河或海洋的有利条件,便利对外贸易和扩张
经济 农耕经济发达,商业和对外贸易发展,增强了实力
政治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统一;较为完备的官僚机构和军事实力
文化 具有发达的文化并向周边地区扩展、渗透
外交 利用自身优势和军事实力,殖民扩张;吸收和借鉴不同地区文明
(2)影响:建立了世界性的大帝国,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同时传播了先进的文明,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交融。
①波斯帝国: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希腊、小亚细亚和波斯多种文化间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适应,开始了希腊化的进程;促进了帝国商业的繁荣和东西方文明的传播。
②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帝国的建立及希腊化世界的形成推进了从中亚、印度到东地中海、欧洲之间古代各文明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交往。
③罗马帝国: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罗马帝国统治下有着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各个地区成为一体,客观上维系了罗马帝国的存在,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强盛。
1.(2024·云南昆明期末)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对各行省实行宗教、语言宽容政策,实施双轨钱币和度量衡制度,构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采用适合帝国初创期需要的体系化治理模式。这些举措( )
A.为帝国强盛提供了条件
B.受到罗马帝国制度影响
C.导致了希波战争的发生
D.保证了波斯的长期繁荣
2.(2023·山东实验中学质检)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起兵东征,吞并波斯,入侵印度。他们一边征战,一边收集资料绘制地图,并与当地哲人交往。据此可知,亚历山大东征有利于( )
A.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亚欧古丝绸之路的畅通
C.中西文化交流与传播
D.希腊文化的推广和东移
三、文明的交流
1.阅读教材第三目,将下面西亚文明外传的示意图补充完整。
[提示]①冶铁 ②神话 ③腓尼基
2.阅读教材第三目中的“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从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汉朝和罗马帝国主要通过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进行经济贸易往来。
1.趋势: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
2.表现
方面 表现
技术交流 (1)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 (2)西亚的 技术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文艺交流 (1)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2)希腊最初的雕塑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塑,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文字推广 (1)起源: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 。 (2)推广 ①在东方演化为 字母,继而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 ②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 字母。 ③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
经贸交流 (1)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通过丝绸之路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2)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 出使大秦[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到达了波斯湾沿岸,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3)2世纪,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
[核心概念] 腓尼基字母:由巴勒斯坦附近的腓尼基人创造。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人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后来罗马人借用希腊字母创造出拉丁字母。今天欧洲的主要字母,基本上来源于希腊字母或是拉丁字母。在东方,又发展出阿拉马字母,继而发展出希伯来、古波斯、安息、亚美尼亚、印度和维吾尔等字母。因此,腓尼基字母堪称东西方绝大多数字母文字的始祖。
情境1 西亚文明的特性
史料 古代西亚文明发源于三大洲十字路口和古代世界体系的枢纽地带……由于民族迁徙流动频繁……在西亚两河流域地区除了最早出现的以乌尔城为核心的苏美尔文明,还依时间轴次第出现了阿卡德文明、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新巴比伦文明……同时在两河流域外,还出现了包括埃兰文明、波斯文明在内的伊朗文明、犹太文明以及伊斯兰文明等文明形态。……通过丝绸之路,西亚的葡萄、石榴等约50种植物以及佛教、景教等多种宗教传入中国;而中国的陶瓷、药剂、服饰以及养蚕缫丝技术、造纸技术、铸铁术等传入西亚……同样,希腊文化也经由西亚文明,传播至东亚地区。
——摘编自王健《西亚文明与亚洲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
[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亚文明的特性,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特性: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文明,是世界文明的摇篮;文明形态多元化;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开放性和包容性;成为亚洲其他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中介。原因:地理条件和气候适宜农耕发展,农业起源早;发源于三大洲十字路口,位于世界文明的枢纽地带;民族迁徙交流频繁。
情境2 汉朝与罗马帝国的交往
史料 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曾身穿一身丝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轰动一时。后来,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贵族的风尚。公元166年,罗马皇帝的使节在越南日南(时为汉郡)登陆后,前往洛阳进谒汉桓帝,中国与罗马两国“始乃一通焉”。
[探究]根据史料,概括汉王朝与罗马交往的特点,并阐述历史意义。
[提示]特点:丝绸商贸往来兴盛,实现官方交流。意义:促进了东西方商贸往来和丝绸之路的兴盛,丰富了民众的社会生活。
[深化拓展] 世界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径
(1)经贸往来:和平的经贸往来是世界文明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也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人类文明的交往形式。如古丝绸之路等。
(2)人口迁徙:人口迁徙导致不同种族、文明的族群产生接触,从而形成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世界古代史上,西亚地区的人口迁徙最为复杂,文明之间的交流也最为活跃。
(3)武力扩张,军事征服:征服者的文明占据优势地位,往往能够大大加速文明的传播速度。如亚历山大东征,大大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并拉开了东西方文明大规模交流的序幕。
(4)国家统一: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由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将更加便捷。
1.(2024·福建福州期末)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的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上述史实共同说明( )
A.文明间的相互影响不断扩大
B.西亚是世界文明的起源地
C.交流借鉴有利于文明进步
D.希腊文明的发展得益于西亚文明
2.“赛里斯”是古代罗马对中国的一个称呼,原意指丝绸。“大秦”是汉朝人对罗马帝国的称呼,认为“其人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这两个称呼能够说明( )
A.古代罗马与古代中国相互间认知准确
B.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相互之间有了解
C.赫梯人的迁徙推动东西方文化间交流
D.新航路开辟增强了罗马与汉朝的往来
交流互鉴——东西文明的交融与传播
材料 古希腊和东方的埃及、巴比伦等国频繁的贸易交往极大地促进了器物文化方面的交流。希腊移民接触到比自身更为先进的东方文化,不同程度地加以吸收和借鉴,并将它们传回希腊,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进入古典时代之后,旅行者或学者有选择的把东方先进的文化带回希腊本土,进而达到两种文化的相互促进。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开启了更广泛的区域交流和联系。罗马人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把极具进步意义的希腊文明继承下来,并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从此,地中海世界的各地区、各民族由相互闭塞逐步走向对外开放,世界历史开始了更新、更广阔的篇章。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探究]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
[提示]方式:和平友好的经济和文化往来(经济文化往来;人口迁移;学者游历);帝国扩展,武力征服(帝国境内、外的区域交流和武力扩张。)
【思维提升】 世界文明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
经贸往来 是世界文明交流的基本形式,和平的经贸往来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人类文明交往形式
人口迁徙 人口迁徙使不同种族、文明的族群产生接触,从而推动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大大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世界古代史上,西亚地区的人口迁徙较复杂,文明之间的交流也相当活跃
军事征服 征服者的文明占据优势地位,往往能够大大加速文明的传播速度。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大大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是东西方文明的一次大规模交流和交往
国家统一 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由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将更加便捷。罗马帝国繁荣时期,亚非欧文明的交流速度加快,奠定了罗马帝国繁荣的基础
知识总结 必备术语
1.农耕民族以武力扩张,海洋民族以殖民形式扩张,共同推动了古代文明的扩展。 2.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促使古代各大帝国兴起,帝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古代文明区和文明的交流交融,但也给被扩张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不同地区文明之间的交往和影响不断加强和扩大,推动了文明由点状分布向片状布局的转换以及文明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