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北京的春节》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3 12:16:38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歌谣: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说说你家乡的春节习俗。
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你最喜欢的是哪天?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和大家交流交流。

春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里,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
庙会是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
初旬 熬夜 米醋 蒜瓣
饺子 翡翠 杂拌 榛子
栗子 风筝 鞭炮 寺院
麦芽糖 逛庙会
读读写写
轻声: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        
   规矩 掺和 红火
儿化: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多音:万象更新 正月 间断
分外
1、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思考1: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的?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
(腊月——元宵节)
2. 通读课文,说说北京的春节整体上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热闹、喜庆、祥和、团圆
时 间   风    俗    习    惯
2、合作完成下表
时 间   风    俗    习    惯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
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
初六
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按时间顺序
小年的麦芽糖和江米糖
初一热闹的庙会
元宵节的花灯会
北京春节欢庆图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6节):腊月初旬开始到除夕之前,人们为过年做准备。
第二部分(7节):介绍除夕这天的热闹景象。
第三部分(8--10节):介绍初一至十五之间人们过年的一些活动。
第四部分(11--12节):介绍元宵节人们观灯、放鞭炮、吃元宵的习俗。
第五部分(13节):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默读思考 :
1、文中哪些部分详写?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腊月初八
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这些时间最能集中体现春节的节日特点。
正月初一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十五
研读《北京的春节》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腊八粥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北京春节民俗的骄傲自豪。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这两个词,我们能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xiāo),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 ,都要守岁。
A、从“香味、色彩、声音”上体会到除夕真热闹。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
B、从人们的活动中体会到除夕热闹。
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守岁等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思考:
1.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除夕:热闹 初一:安静
2.活动:店铺关门,男人拜年,
女人待客,逛庙会。
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xián)熟技能。
这句话反映中华民族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的优秀品质。
思考:“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体现在哪里?
此句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上文,表达了作者对元宵节的喜爱之情。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同时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表达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