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4年)3年高考2年模拟汇编专题一近代物理学(单选题)
3年真题
1.(2024·浙江·高考真题)玻尔氢原子电子轨道示意图如图所示,处于n =3能级的原子向低能级跃迁,会产生三种频率为、、 的光,下标数字表示相应的能级。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光速为c。正确的是( )
A.频率为的光,其动量为
B.频率为和的两种光分别射入同一光电效应装量,均产生光电子,其最大初动能之差为
C.频率为和的两种光分别射入双缝间距为d,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的干涉装置,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之差为。
D.若原子n=3 跃迁至 n=4 能级,入射光的频率
【答案】B
【解析】A.根据玻尔理论可知
则频率为的光其动量为
选项A错误;
B.频率为和的两种光分别射入同一光电效应装量,均产生光电子,其最大初动能分别为
最大初动能之差为
选项B正确;
C.频率为和的两种光分别射入双缝间距为d,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的干涉装置,根据条纹间距表达式
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之差为
选项C错误;
D.若原子n=3 跃迁至 n=4 能级,则
可得入射光的频率
选项D错误;
故选B。
2.(2024·浙江·高考真题)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为,“玉兔二号”巡视器的核电池中钚 238的衰变方程为型,下列正确的是( )
A.核反应方程中的X为
B.衰变方程中的Y为
C.中子的质量数为零
D.钚238的衰变吸收能量
【答案】A
【解析】AB.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为,Y为,故A正确,B错误;
C.中子的质量数为1,故C错误;
D.衰变过程中质量亏损,释放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3.(2024·海南·高考真题)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闭合单刀双掷开关,用频率为的光照射光电管,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的示数刚好为0,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已知电子电荷量为e,普朗克常量为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光强,电压表示数增大
B.改用比更大频率的光照射,调整电流表的示数为零,此时电压表示数仍为
C.其他条件不变,使开关接,电流表示数仍为零
D.光电管阴极材料的截止频率
【答案】D
【解析】A.当开关S接1时,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故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光强,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故A错误;
B.若改用比更大频率的光照射时,调整电流表的示数为零,而金属的逸出功不变,故遏止电压变大,即此时电压表示数大于,故B错误;
C.其他条件不变时,使开关S接2,此时
可发生光电效应,故电流表示数不为零,故C错误;
D.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其中
联立解得,光电管阴极材料的截止频率为
故D正确。
故选D。
4.(2024·海南·高考真题)人工核反应中的X是( )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α粒子
【答案】A
【解析】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电荷数为0,质量数为1,则X是中子。
故选A。
5.(2024·北京·高考真题)产生阿秒光脉冲的研究工作获得20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阿秒(as)是时间单位,1as = 1 × 10 18s,阿秒光脉冲是发光持续时间在阿秒量级的极短闪光,提供了阿秒量级的超快“光快门”,使探测原子内电子的动态过程成为可能。设有一个持续时间为100as的阿秒光脉冲,持续时间内至少包含一个完整的光波周期。取真空中光速c = 3.0 × 108m/s,普朗克常量h = 6.6 × 10 34J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0.1mm宽的单缝,此阿秒光脉冲比波长为550nm的可见光的衍射现象更明显
B.此阿秒光脉冲和波长为550nm的可见光束总能量相等时,阿秒光脉冲的光子数更多
C.此阿秒光脉冲可以使能量为 13.6eV( 2.2 × 10 18J)的基态氢原子电离
D.为了探测原子内电子的动态过程,阿秒光脉冲的持续时间应大于电子的运动周期
【答案】C
【解析】A.此阿秒光脉冲的波长为
λ = cT = 30nm < 550nm
由障碍物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小时,衍射现象越明显知,波长为550nm的可见光比此阿秒光脉冲的衍射现象更明显,故A错误;
B.由知,阿秒光脉冲的光子能量大,故总能量相等时,阿秒光脉冲的光子数更少,故B错误;
C.阿秒光脉冲的光子能量最小值
故此阿秒光脉冲可以使能量为 13.6eV( 2.2 × 10 18J)的基态氢原子电离,故C正确;
D.为了探测原子内电子的动态过程,阿秒光脉冲的持续时间应小于电子的运动周期,故D错误。
故选C。
6.(2024·北京·高考真题)已知钍234的半衰期是24天。1g钍234经过48天后,剩余钍234的质量为( )
A.0g B.0.25g C.0.5g D.0.75g
【答案】B
【解析】半衰期1g钍234经过48天后,剩余质量
故选B。
7.(2024·甘肃·高考真题)2024年2月,我国科学家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大科学装置上成功合成了新核素,核反应方程如下:该方程中X是(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粒子
【答案】B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得X是。
故选B。
8.(2024·安徽·高考真题)大连相干光源是我国第一台高增益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其激光辐射所应用的玻尔原子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特征。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已知紫外光的光子能量大于,当大量处于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不同频率的紫外光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答案】B
【解析】大量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够辐射出不同频率的种类为
辐射出光子的能量分别为
其中
,,
所以辐射不同频率的紫外光有2种。
故选B。
9.(2024·广东·高考真题)我国正在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其科学目标之一是探寻神秘的“119号”元素,科学家尝试使用核反应产生该元素。关于原子核Y和质量数A,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Y为 B.Y为
C.Y为 D.Y为
【答案】C
【解析】根据核反应方程
根据质子数守恒设Y的质子数为y,则有
可得
即Y为;根据质量数守恒,则有
可得
故选C。
10.(2024·广西·高考真题)近期,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合成了新核素锇()和钨()。若锇经过1次衰变,钨经过1次衰变(放出一个正电子),则上述两新核素衰变后的新核有相同的( )
A.电荷数 B.中子数 C.质量数 D.质子数
【答案】C
【解析】锇经过1次衰变后产生的新核素质量数为156,质子数为74,钨经过1次衰变后质量数为156,质子数为73,可知两新核素衰变后的新核有相同的质量数。
故选C。
11.(2024·江西·高考真题)近年来,江西省科学家发明硅衬底氮化镓基系列发光二极管,开创了国际上第三条技术路线。某氮化镓基材料的简化能级如图所示,若能级差为(约),普朗克常量,则发光频率约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辐射出的光子能量,由光子的能量得
故选C。
12.(2024·河北·高考真题)锂是新能源汽车、储能和信息通信等新兴产业的关键材料.研究表明,锂元素主要来自宇宙线高能粒子与星际物质的原子核产生的散裂反应,其中一种核反应方程为,式中的X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得
,
故式中的X为,故选D。
13.(2024·山东·高考真题)2024年是中国航天大年,神舟十八号、嫦娥六号等已陆续飞天,部分航天器装载了具有抗干扰性强的核电池。已知衰变为的半衰期约为29年;衰变为的半衰期约87年。现用相同数目的和各做一块核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为时产生α粒子
B.衰变为时产生β粒子
C.50年后,剩余的数目大于的数目
D.87年后,剩余的数目小于的数目
【答案】D
【解析】A.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衰变为时产生电子,即β粒子,故A错误;
B.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衰变为时产生,即α粒子,故B错误;
CD.根据题意可知的半衰期大于的半衰期,现用相同数目的和各做一块核电池,经过相同的时间,经过的半衰期的次数多,所以数目小于的数目,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14.(2024·湖南·高考真题)量子技术是当前物理学应用研究的热点,下列关于量子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普朗克认为黑体辐射的能量是连续的
B.光电效应实验中,红光照射可以让电子从某金属表面逸出,若改用紫光照射也可以让电子从该金属表面逸出
C.康普顿研究石墨对X射线散射时,发现散射后仅有波长小于原波长的射线成分
D.德布罗意认为质子具有波动性,而电子不具有波动性
【答案】B
【解析】A.普朗克认为黑体辐射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是量子化的,故A错误;
B.产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紫光的频率大于红光,若红光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可知紫光也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B正确;
C.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过程遵循动量守恒,光子和电子碰撞后,电子获得一定的动量,光子动量变小,根据可知波长变长,故C错误;
D.德布罗意认为物质都具有波动性,包括质子和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15.(2024·湖北·高考真题)硼中子俘获疗法是目前治疗癌症最先进的手段之一、是该疗法中一种核反应的方程,其中X、Y代表两种不同的原子核,则( )
A.a=7,b=1 B.a=7,b=2 C.a=6,b=1 D.a=6,b=2
【答案】B
【解析】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
,
解得
故选B。
16.(2024·宁夏四川·高考真题)氘核可通过一系列聚变反应释放能量,总的反应效果可用表示,式中x、y的值分别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
解得
,
故选C。
17.(2024·新疆河南·高考真题)三位科学家由于在发现和合成量子点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获了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不同尺寸的量子点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现有两种量子点分别发出蓝光和红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蓝光光子的能量大于红光光子的能量
B.蓝光光子的动量小于红光光子的动量
C.在玻璃中传播时,蓝光的速度大于红光的速度
D.蓝光在玻璃中传播时的频率小于它在空气中传播时的频率
【答案】A
【解析】AB.由于红光的频率小于蓝光的频率,则红光的波长大于蓝光的波长,根据
可知蓝光光子的能量大于红光光子的能量;根据
可知蓝光光子的动量大于红光光子的动量,故A正确,B错误;
C.由于红光的折射率小于蓝光,根据
可知在玻璃中传播时,蓝光的速度小于红光的速度,故C错误;
D.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中频率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18.(2024·江苏·高考真题)在某原子发生的跃迁中,辐射如图所示的4种光子,其中只有一种光子可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是( )
A.λ1 B.λ2 C.λ3 D.λ4
【答案】C
【解析】根据光电方程可知当只有一种光子可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该光子对应的能量最大,根据图中能级图可知跃迁时对应波长为的光子能量最大。
故选C。
19.(2024·江苏·高考真题)用粒子轰击氮核从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该实验的核反应方程式是,粒子X为( )
A.正电子 B.中子
C.氘核 D.氦核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数守恒可知X的质量数为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X的电荷数为
可知X为中子。
故选B。
20.(2024·福建·高考真题)2024 年我国研发出一款安全性高、稳定发电时间长的新微型原子能电池。该电池将衰变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衰变方程为,式中,是质量可忽略不计的中性粒子,则 X 表示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质量数为0,电荷数,则X为。
故选B。
21.(2024·浙江·高考真题)氢原子光谱按频率展开的谱线如图所示,此四条谱线满足巴耳末公式,n=3、4、5、6用和光进行如下实验研究,则( )
A.照射同一单缝衍射装置,光的中央明条纹宽度宽
B.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同一平行玻璃砖,光的侧移量小
C.以相同功率发射的细光束,真空中单位长度上光的平均光子数多
D.相同光强的光分别照射同一光电效应装置,光的饱和光电流小
【答案】C
【解析】A.根据巴耳末公式可知,光的波长较长。波长越长,越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照射同一单缝衍射装置,光的中央明条纹宽度宽,故A错误;
B.光的波长较长,根据
可知光的频率较小,则光的折射率较小,在平行玻璃砖的偏折较小,光的侧移量小,故B错误;
C.光的频率较小,光的光子能量较小,以相同功率发射的细光束,光的光子数较多,真空中单位长度上光的平均光子数多,故C正确;
D.若、光均能发生光电效应,相同光强的光分别照射同一光电效应装置,光的频率较小,光的光子能量较小,光的光子数较多,则光的饱和光电流大,光的饱和光电流小,故D错误。
故选C。
22.(2024·浙江·高考真题)如图所示,金属极板M受到紫外线照射会逸出光电子,最大速率为。正对M放置一金属网N,在M、N之间加恒定电压U。已知M、N间距为d(远小于板长),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则( )
A.M、N间距离增大时电子到达N的动能也增大
B.只有沿x方向逸出的电子到达N时才有最大动能
C.电子从M到N过程中y方向位移大小最大为
D.M、N间加反向电压时电流表示数恰好为零
【答案】C
【解析】AB.根据动能定理,从金属板M上逸出的光电子到到达N板时
则到达N板时的动能为
与两极板间距无关,与电子从金属板中逸出的方向无关,选项AB错误;
C.平行极板M射出的电子到达N板时在y方向的位移最大,则电子从M到N过程中y方向最大位移为
解得
选项C正确;
D.M、N间加反向电压电流表示数恰好为零时,则
解得
选项D错误。
故选C。
23.(2024·浙江·高考真题)已知氘核质量为,氚核质量为,氦核质量为,中子质量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取,氘核摩尔质量为,相当于。关于氘与氚聚变成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反应方程式为
B.氘核的比结合能比氦核的大
C.氘核与氚核的间距达到就能发生核聚变
D.氘完全参与聚变释放出能量的数量级为
【答案】D
【解析】A.核反应方程式为
故A错误;
B.氘核的比结合能比氦核的小,故B错误;
C.氘核与氚核发生核聚变,要使它们间的距离达到以内,故C错误;
D.一个氘核与一个氚核聚变反应质量亏损
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是
氘完全参与聚变释放出能量
数量级为,故D正确。
故选D。
24.(2023·河北·高考真题)2022年8月30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发布了“羲和号”太阳探测卫星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取的太阳谱线精细结构。是氢原子巴耳末系中波长最长的谱线,其对应的能级跃迁过程为( )
A.从跃迁到 B.从跃迁到
C.从跃迁到 D.从跃迁到
【答案】D
【解析】是氢原子巴耳末系中波长最长的谱线,根据
可知是氢原子巴耳末系中频率最小的谱线,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利用玻尔理论中的频率条件
可见能级差越小,频率越低,波长越长。故对应的能级跃迁过程为从跃迁到。
故选D。
25.(2023·重庆·高考真题)原子核可以经过多次α和β衰变成为稳定的原子核,在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β衰变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原子核衰变成为稳定的原子核质量数减小了28,则经过了7次α衰变,中间生成的新核的质量数可能为231,227,223,219,215,211,则发生β衰变的原子核的质量数为上述各数,则BCD都不可能,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选项A反应正确。
故选A。
26.(2023·广东·高考真题)理论认为,大质量恒星塌缩成黑洞的过程,受核反应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是粒子,射线穿透能力比射线强
B.Y是粒子,射线电离能力比射线强
C.Y是粒子,射线穿透能力比射线强
D.Y是粒子,射线电离能力比射线强
【答案】D
【解析】根据受核反应满足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Y是粒子(),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射线最强,射线最弱;三种射线的电离能力,射线最强,射线最弱。
故选D。
27.(2023·天津·高考真题)关于太阳上进行的核聚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聚变需要在高温下进行 B.核聚变中电荷不守恒
C.太阳质量不变 D.太阳核反应方程式:
【答案】A
【解析】A.因为高温时才能使得粒子的热运动剧烈,才有可能克服他们自身相互间的排斥力,使得它们间的距离缩短,才能发生聚变,故A正确;
B.核聚变中电荷是守恒的,故B错误;
C.因为太阳一直在发生核聚变,需要放出大量能量,根据质能方程可知是要消耗一定的质量的,故C错误;
D.核聚变的方程为
题中为核裂变方程,故D错误。
故选A。
28.(2023·北京·高考真题)在发现新的物理现象后,人们往往试图用不同的理论方法来解释,比如,当发现光在地球附近的重力场中传播时其频率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后,科学家分别用两种方法做出了解释。
现象:从地面P点向上发出一束频率为的光,射向离地面高为H(远小于地球半径)的Q点处的接收器上,接收器接收到的光的频率为。
方法一:根据光子能量(式中h为普朗克常量,m为光子的等效质量,c为真空中的光速)和重力场中能量守恒定律,可得接收器接收到的光的频率。
方法二:根据广义相对论,光在有万有引力的空间中运动时,其频率会发生变化,将该理论应用于地球附近,可得接收器接收到的光的频率,式中G为引力常量,M为地球质量,R为地球半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方法一得到,g为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
B.由方法二可知,接收器接收到的光的波长大于发出时光的波长
C.若从Q点发出一束光照射到P点,从以上两种方法均可知,其频率会变小
D.通过类比,可知太阳表面发出的光的频率在传播过程中变大
【答案】B
【解析】A.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解得
选项A错误;
B.由表达式
可知
即接收器接受到的光的波长大于发出的光的波长,选项B正确;
C.若从地面上的P点发出一束光照射到Q点,从以上两种方法均可知,其频率变小,若从Q点发出一束光照射到P点,其频率变大,选项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从地球表面向外辐射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频率变小;通过类比可知,从太阳表面发出的光的频率在传播过程中变小,选项D错误。
故选B。
29.(2023·北京·高考真题)下列核反应方程中括号内的粒子为中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知,核反应方程为
故A符合题意;
B.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知,核反应方程为
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知,核反应方程为
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知,核反应方程为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0.(2023·山东·高考真题)“梦天号”实验舱携带世界首套可相互比对的冷原子钟组发射升空,对提升我国导航定位、深空探测等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所示为某原子钟工作的四能级体系,原子吸收频率为的光子从基态能级I跃迁至激发态能级Ⅱ,然后自发辐射出频率为的光子,跃迁到钟跃迁的上能级2,并在一定条件下可跃迁到钟跃迁的下能级1,实现受激辐射,发出钟激光,最后辐射出频率为的光子回到基态。该原子钟产生的钟激光的频率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原子吸收频率为的光子从基态能级I跃迁至激发态能级Ⅱ时有
且从激发态能级Ⅱ向下跃迁到基态I的过程有
联立解得
故选D。
31.(2023·浙江·高考真题)“玉兔二号”装有核电池,不惧漫长寒冷的月夜。核电池将衰变释放的核能一部分转换成电能。的衰变方程为,则( )
A.衰变方程中的X等于233 B.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强
C.比的比结合能小 D.月夜的寒冷导致的半衰期变大
【答案】C
【解析】A.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衰变方程为
即衰变方程中的X=234,故A错误;
B.是α粒子,穿透能力比γ射线弱,故B错误;
C.比结合能越大越稳定,由于衰变成为了,故比稳定,即比的比结合能小,故C正确;
D.半衰期由原子核本身决定的,与温度等外部因素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32.(2023·湖北·高考真题)2022年10月,我国自主研发的“夸父一号”太阳探测卫星成功发射。该卫星搭载的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可用于探测波长为的氢原子谱线(对应的光子能量为)。根据如图所示的氢原子能级图,可知此谱线来源于太阳中氢原子( )
A.和能级之间的跃迁 B.和能级之间的跃迁
C.和能级之间的跃迁 D.和能级之间的跃迁
【答案】A
【解析】由图中可知n=2和n=1的能级差之间的能量差值为
与探测器探测到的谱线能量相等,故可知此谱线来源于太阳中氢原子n=2和n=1能级之间的跃迁。
故选A。
33.(2023·辽宁·高考真题)原子处于磁场中,某些能级会发生劈裂。某种原子能级劈裂前后的部分能级图如图所示,相应能级跃迁放出的光子分别设为①②③④。若用①照射某金属表面时能发生光电效应,且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则( )
A.①和③的能量相等
B.②的频率大于④的频率
C.用②照射该金属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D.用④照射该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小于Ek
【答案】A
【解析】A.由图可知①和③对应的跃迁能级差相同,可知①和③的能量相等,选项A正确;
B.因②对应的能级差小于④对应的能级差,可知②的能量小于④的能量,根据可知②的频率小于④的频率,选项B错误;
C.因②对应的能级差小于①对应的能级差,可知②的能量小于①,②的频率小于①,则若用①照射某金属表面时能发生光电效应,用②照射该金属不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选项C错误;
D.因④对应的能级差大于①对应的能级差,可知④的能量大于①,即④的频率大于①,因用①照射某金属表面时能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根据
则用④照射该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于Ek,选项D错误。
故选A。
34.(2023·海南·高考真题)钍元素衰变时会放出β粒子,其中β粒子是( )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光子
【答案】C
【解析】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放出的三种射线α、β、γ分别是氦核流、电子流和光子流。
故选C。
35.(2023·全国·高考真题)铯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发射的光子具有稳定的频率,铯原子钟利用的两能级的能量差量级为10-5eV,跃迁发射的光子的频率量级为(普朗克常量,元电荷)( )
A.103Hz B.106Hz C.109Hz D.1012Hz
【答案】C
【解析】铯原子利用的两能极的能量差量级对应的能量为
由光子能量的表达式可得,跃迁发射的光子的频率量级为
跃迁发射的光子的频率量级为109Hz。
故选C。
36.(2023·湖南·高考真题)2023年4月13日,中国“人造太阳”反应堆中科院环流器装置创下新纪录,实现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为可控核聚变的最终实现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下列关于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质量的核燃料,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更多
B.氘氚核聚变的核反应方程为
C.核聚变的核反应燃料主要是铀235
D.核聚变反应过程中没有质量亏损
【答案】A
【解析】A.相同质量的核燃料,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更多,A正确;
B.根据质量数守恒和核电荷数守恒可知,氘氚核聚变的核反应方程为
B错误;
C.核聚变的核反应燃料主要是氘核和氚核,C错误;
D.核聚变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能量,有质量亏损,D错误。
故选A。
37.(2023·全国·高考真题)2022年10月,全球众多天文设施观测到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其中我国的“慧眼”卫星、“极目”空间望远镜等装置在该事件观测中作出重要贡献。由观测结果推断,该伽马射线暴在1分钟内释放的能量量级为 。假设释放的能量来自于物质质量的减少,则每秒钟平均减少的质量量级为(光速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质能方程可知,则每秒钟平均减少的质量为
则每秒钟平均减少的质量量级为。
故选C。
38.(2023·全国·高考真题)在下列两个核反应方程中、,X和Y代表两种不同的原子核,以Z和A分别表示X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则(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设Y电荷数和质量数分别为m和n,根据核反应方程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第一个核反应方程的核电荷数和质量数满足
,
第二个核反应方程的核电荷数和质量数满足
,
联立解得
,
故选D。
39.(2023·浙江·高考真题)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660余颗新脉冲星,领先世界。天眼对距地球为L的天体进行观测,其接收光子的横截面半径为R。若天体射向天眼的辐射光子中,有倍被天眼接收,天眼每秒接收到该天体发出的频率为v的N个光子。普朗克常量为h,则该天体发射频率为v光子的功率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设天体发射频率为v光子的功率为P,由题意可知
其中t=1s,解得
故选A。
40.(2023·浙江·高考真题)宇宙射线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作用会产生中子,中子与大气中的氮14会产生以下核反应:,产生的能自发进行衰变,其半衰期为5730年,利用碳14的衰变规律可推断古木的年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衰变的产物是
B.衰变辐射出的电子来自于碳原子的核外电子
C.近年来由于地球的温室效应,引起的半衰期发生微小变化
D.若测得一古木样品的含量为活体植物的,则该古木距今约为11460年
【答案】D
【解析】A.根据
即发生衰变的产物是,选项A错误;
B.衰变辐射出的电子来自于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的电子,选项B错误;
C.半衰期是核反应,与外界环境无关,选项C错误;
D.若测得一古木样品的含量为活体植物的,可知经过了2个半衰期,则该古木距今约为5730×2年=11460年,选项D正确。
故选D。
41.(2022·天津·高考真题)从夸父逐日到羲和探日,中华民族对太阳的求知探索从未停歇。2021年10月,我国第一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顺利升空。太阳的能量由核反应提供,其中一种反应序列包含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中子 B.该反应有质量亏损
C.比的质子数多 D.该反应是裂变反应
【答案】B
【解析】A.根据核反应过程满足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1,可知X是质子,故A错误;
BD.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核反应属于聚变反应,反应过程存在质量亏损,释放能量,故B正确,D错误;
C.与的质子数相同,均为2个质子,故C错误。
故选B。
42.(2022·福建·高考真题)2011年3月,日本发生的大地震造成了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在泄露的污染物中含有大量放射性元素,其衰变方程为,半衰期为8天,已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产生的射线来自于原子的核外电子
B.该反应前后质量亏损
C.放射性元素发生的衰变为衰变
D.经过16天,75%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
【答案】D
【解析】A.衰变时,原子核内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子,大量电子从原子核释放出来形成射线,故A错误;
B.该反应前后质量亏损为
故B错误;
C.放射性元素发生的衰变为衰变,故C错误;
D.由于半衰期为8天,可知经过16天,即经过两个半衰期,75%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故D正确。
故选D。
43.(2022·重庆·高考真题)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已知蓝光光子的能量范围为2.53 ~ 2.76eV,紫光光子的能量范围为2.76 ~ 3.10eV。若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蓝光,不辐射紫光,则激发氢原子的光子能量为( )
A.10.20eV B.12.09eV C.12.75eV D.13.06eV
【答案】C
【解析】由题知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蓝光,不辐射紫光,则由蓝光光子能量范围可知从氢原子从n = 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可辐射蓝光,不辐射紫光(即从n = 4,跃迁到n = 2辐射蓝光),则需激发氢原子到n = 4能级,则激发氢原子的光子能量为
E = E4-E1= 12.75eV
故选C。
44.(2022·北京·高考真题)2021年5月,中国科学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取得新突破,成功实现了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创造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运行新的世界纪录,向核聚变能源应用迈出重要一步。等离子体状态不同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状态,被认为是物质的第四态。当物质处于气态时,如果温度进一步升高,几乎全部分子或原子由于激烈的相互碰撞而离解为电子和正离子,此时物质称为等离子体。在自然界里,火焰、闪电、极光中都会形成等离子体,太阳和所有恒星都是等离子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源于等离子体中离子的动能
B.可以用磁场来约束等离子体
C.尽管等离子体整体是电中性的,但它是电的良导体
D.提高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运行温度有利于克服等离子体中正离子间的库仑斥力
【答案】A
【解析】A.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源于来自于原子核的质量亏损,A错误;
B.带电粒子运动时,在匀强磁场中会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而不飞散,故可以用磁场来约束等离子体,B正确;
C.等离子体是各种粒子的混合体,整体是电中性的,但有大量的自由粒子,故它是电的良导体,C正确;
D.提高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运行温度,增大了等离子体的内能,使它们具有足够的动能来克服库仑斥力,有利于克服等离子体中正离子间的库仑斥力,D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A。
45.(2022·北京·高考真题)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与电子质量相同、带等量正电荷。在云室中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从P点发出两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三个粒子运动轨迹如图中1、2、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B.轨迹1对应的粒子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C.轨迹2对应的粒子初速度比轨迹3的大 D.轨迹3对应的粒子是正电子
【答案】A
【解析】AD.根据题图可知,1和3粒子绕转动方向一致,则1和3粒子为电子,2为正电子,电子带负电且顺时针转动,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A正确,D错误;
B.电子在云室中运行,洛伦兹力不做功,而粒子受到云室内填充物质的阻力作用,粒子速度越来越小,B错误;
C.带电粒子若仅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解得粒子运动的半径为
根据题图可知轨迹3对应的粒子运动的半径更大,速度更大,粒子运动过程中受到云室内物质的阻力的情况下,此结论也成立,C错误。
故选A。
46.(2022·北京·高考真题)氢原子从某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则该氢原子( )
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 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 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
【答案】B
【解析】氢原子从某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则该氢原子放出光子,且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两能级之差,能量减少。
故选B。
47.(2022·江苏·高考真题)上海光源通过电子-光子散射使光子能量增加,光子能量增加后( )
A.频率减小 B.波长减小 C.动量减小 D.速度减小
【答案】B
【解析】AB.根据可知光子的能量增加后,光子的频率增加,又根据
可知光子波长减小,故A错误,B正确;
CD.根据
可知光子的动量增加;又因为光子质量不变,根据可知光子速度增加,故C错误,D错误。
故选B。
48.(2022·海南·高考真题)下列属于衰变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该反应属于衰变,放出了氦核(),A错误;
B.该反应是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B错误;
C.该反应属于衰变,放出了电子(),C正确;
D.该反应是重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D错误。
故选C。
49.(2022·河北·高考真题)如图是密立根于1916年发表的钠金属光电效应的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的实验曲线,该实验直接证明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并且第一次利用光电效应实验测定了普朗克常量h。由图像可知( )
A.钠的逸出功为 B.钠的截止频率为
C.图中直线的斜率为普朗克常量h D.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成正比
【答案】A
【解析】A.根据遏止电压与最大初动能的关系有
根据电效应方程有
当结合图像可知,当为0时,解得
A正确;
B.钠的截止频率为,根据图像可知,截止频率小于,B错误;
C.结合遏止电压与光电效应方程可解得
可知,图中直线的斜率表示,C错误;
D.根据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关系式可知,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成线性关系,不是成正比,D错误。
故选A。
50.(2022·辽宁·高考真题)2022年1月,中国锦屏深地实验室发表了首个核天体物理研究实验成果。表明我国核天体物理研究已经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实验中所用核反应方程为,已知、、的质量分别为,真空中的光速为c,该反应中释放的核能为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为氘核 B.X为氚核
C. D.
【答案】D
【解析】AB.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的质量数为1,电荷数为1,为氕核,AB错误;
CD.根据质能方程可知,由于质量亏损核反应放出的核能为
C错误、D正确。
故选D。
51.(2022·湖北·高考真题)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我国科学家王淦昌先生首先提出证明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如果静止原子核俘获核外K层电子e,可生成一个新原子核X,并放出中微子νe,即 。根据核反应后原子核X的动能和动量,可以间接测量中微子的能量和动量,进而确定中微子的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X是 B.核反应前后的总质子数不变
C.核反应前后总质量数不同 D.中微子的电荷量与电子的相同
【答案】A
【解析】AC.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有,X的质量数为7,电荷数为3,可知原子核X是,A正确、C错误;
B.由选项A可知,原子核X是,则核反应方程为 + → + ,则反应前的总质子数为4,反应后的总质子数为3,B错误;
D.中微子不带电,则中微子的电荷量与电子的不相同,D错误。
故选A。
52.(2022·浙江·高考真题)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用这些光子照射逸出功为2.29eV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0.80eV
B.n=3跃迁到n=1放出的光子动量最大
C.有3种频率的光子能使金属钠产生光电效应
D.用0.85eV的光子照射,氢原子跃迁到n=4激发态
【答案】B
【解析】A.从n=3跃迁到n=1放出的光电子能量最大,根据
可得此时最大初动能为
故A错误;
B.根据
又因为从n=3跃迁到n=1放出的光子能量最大,故可知动量最大,故B正确;
C.大量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跃迁基态能放出种频率的光子,其中从n=3跃迁到n=2放出的光子能量为
不能使金属钠产生光电效应,其他两种均可以,故C错误;
D.由于从n=3跃迁到n=4能级需要吸收的光子能量为
所以用0.85eV的光子照射,不能使氢原子跃迁到n=4激发态,故D错误。
故选B。
53.(2022·广东·高考真题)目前科学家已经能够制备出能量量子数n较大的氢原子。氢原子第n能级的能量为,其中。图是按能量排列的电磁波谱,要使的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后,恰好失去一个电子变成氢离子,被吸收的光子是( )
A.红外线波段的光子 B.可见光波段的光子
C.紫外线波段的光子 D.X射线波段的光子
【答案】A
【解析】要使处于n=20的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后恰好失去一个电子变成氢离子,则需要吸收光子的能量为
因为
则被吸收的光子是红外线波段的光子。
故选A。
54.(2022·湖南·高考真题)关于原子结构和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解释了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B.玻尔的原子理论完全揭示了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
C.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D.电子束穿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揭示了电子的粒子性
【答案】C
【解析】A.波尔的量子化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A错误;
B.玻尔的原子理论成功的解释了氢原子的分立光谱,但不足之处,是它保留了经典理论中的一些观点,如电子轨道的概念,还不成完全揭示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B错误;
C.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C正确;
D.电子束穿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质子、中子及原子、分子均具有波动性,D错误。
故选C。
55.(2022·山东·高考真题)碘125衰变时产生射线,医学上利用此特性可治疗某些疾病。碘125的半衰期为60天,若将一定质量的碘125植入患者病灶组织,经过180天剩余碘125的质量为刚植入时的(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设刚植入时碘的质量为,经过180天后的质量为m,根据
代入数据解得
故选B。
56.(2022·全国·高考真题)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分别为和,在时刻这两种元素的原子核总数为N,在时刻,尚未衰变的原子核总数为,则在时刻,尚未衰变的原子核总数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设半衰期为t0的元素原子核数为x,另一种元素原子核数为y,依题意有
经历2t0后有
联立可得
,
在时,原子核数为x的元素经历了4个半衰期,原子核数为y的元素经历了2个半衰期,则此时未衰变的原子核总数为
故选C。
57.(2022·全国·高考真题)一点光源以113W的功率向周围所有方向均匀地辐射波长约为6 × 10 - 7m的光,在离点光源距离为R处每秒垂直通过每平方米的光子数为3 × 1014个。普朗克常量为h = 6.63 × 10 - 34Js。R约为( )
A.1 × 102m B.3 × 102m C.6 × 102m D.9 × 102m
【答案】B
【解析】一个光子的能量为
E = hνν为光的频率,光的波长与频率有以下关系
c = λν
光源每秒发出的光子的个数为
P为光源的功率,光子以球面波的形式传播,那么以光源为原点的球面上的光子数相同,此时距光源的距离为R处,每秒垂直通过每平方米的光子数为3 × 1014个,那么此处的球面的表面积为
S = 4πR2
则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R ≈ 3 × 102m
故选B。
2年模拟
58.(2024·全国·模拟预测)太阳能电池发电的原理主要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太阳能硅晶片中,P型半导体中含有较多的空穴(可视为正电荷),而N型半导体中含有较多的电子。当能量等于、波长为的光子打在太阳能硅晶片上时,太阳能硅晶片吸收一个光子恰好产生一对自由电子和空穴,电子—空穴对从太阳能硅晶片表面向内迅速扩散,在结电场的作用下,最后建立一个与光照强度有关的电动势,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太阳光照强度越大,太阳能硅晶片单位时间内释放的电子越多,若光速为,则( )
A.可以得出普朗克常量
B.太阳能硅晶片内部电流方向从下极板流向上极板
C.继续增大太阳光照强度,上下电极间的电势差不会变化
D.用能量为的光子照射太阳能硅晶片,电子和空穴的最大初动能为零
【答案】D
【解析】A.根据
可以得出普朗克常量
A错误;
B.由题图可知发生光电效应时,太阳能硅晶片中电子向上极板移动,空穴向下极板移动,所以太阳能硅晶片内部电流方向从上极板流向下极板,B错误;
C.继续增大太阳光照强度,太阳能硅晶片单位时间内释放的电子越多,上下电极间电势差越大,C错误;
D.用能量为的光子照射太阳能硅晶片,恰好发生光电效应,即为逸出功,电子和空穴的最大初动能为零,D正确。
故选D。
59.(2024·河南·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原子不能自发地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
B.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要放出能量
C.一个氢原子从n=5能级跃迁最多能发出4种频率的光子
D.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所产生的光谱是红外线
【答案】C
【解析】A.氢原子能自发地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故A错误;
B.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要吸收能量,故B错误;
C.一个氢原子从5能级跃迁最多能发出
n-1=4种
频率的光子,故C正确;
D.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所产生的光谱属于赖曼系,光谱的波长在紫外线区域内,所以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所产生的光谱是紫外线,故D错误。
故选C。
60.(2024·四川成都·三模)近年来,我国核电技术快速发展,“中国核能”已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目前,核电主要是通过铀核裂变产生,在慢中子的轰击下发生核反应:。关于核反应方程式中的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得
解得
故选C。
61.(2024·河北·模拟预测)2024年6月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六号搭载的氡气测量仪主要探测月壤中氡222和氡220同位素及其衰变产物。已知静止的氡原子核自发衰变为钋原子核同时放出一个粒子X,且氡的半衰期为3.8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核反应在月球上进行,经过3.8天后剩余个数一定多于原来的一半
B.该核反应属于衰变
C.反应过程中释放射线和另一种射线,射线穿透能力最强,另一种射线电离能力最强
D.反应前、后的质量守恒,电荷数也守恒
【答案】C
【解析】A.半衰期是一种统计规律,半衰期的大小由原子核内部自身因素决定,与所处的物理环境和化学状态无关,故A错误;
B.核反应方程满足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所以X的质量数为,电荷数为,可知X为氦原子核,所以该反应属于衰变,故B错误;
C.衰变同时伴随射线的产生,射线与射线相比,射线电离能力最强,穿透能力最弱,射线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故C正确;
D.核反应前后的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但质量有亏损,因为核反应过程伴随有能量产生,亏损的质量以能量形式释放,故D错误。
故选C。
62.(2024·浙江台州·一模)如图为我国研制的一种全新微型核能电池,可以实现五十年稳定安全自发电。它利用镍核同位素衰变成铜核同位素,释放的能量被半导体转换器吸收并转化为电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镍核衰变产生的射线是粒子流 B.镍核衰变产生的射线是粒子流
C.镍核的结合能比产生的铜核结合能大 D.衰变中伴随产生的射线是由镍核跃迁发出的
【答案】B
【解析】AB.依题意,镍核衰变方程
可知镍核衰变产生的射线是粒子流。故A错误;B正确;
C.核反应后释放核能,反应朝着比结合能增大的方向进行,所以镍核的结合能比铜核结合能小。故C错误;
D.射线是铜原子核跃迁发出的。故D错误。
故选B。
63.(2024·广东韶关·模拟预测)钍基熔盐堆是第四代核能反应堆,具有更安全、更清洁的特点,该反应堆以钍为核燃料。再生层钍俘获一个中子后会变成钍,钍不稳定,经过多次衰变转化成易裂变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钍232和铀233的半衰期不相同
B.衰变中的电子是来源于原子核外的电子
C.钍232有90个中子,142个质子
D.铀233的裂变方程可能为
【答案】A
【解析】A.不同原子核的半衰期不同,A正确;
B.衰变释放电子,来源于原子核,B错误;
C.钍的质子数为90,中子数为142,C错误;
D.裂变方程应满足质子数和质量数守恒,该方程不满足,D错误。
故选A。
64.(2024·浙江·一模)考古中常利用14C的半衰期鉴定文物年份,14C的衰变方程为,其衰变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粒子是正电子
B.该反应是裂变反应,满足质量数守恒
C.14N的比结合能大于14C的比结合能
D.100个14C经过5700年一定有50个发生了衰变
【答案】C
【解析】A.根据衰变过程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Z粒子的电荷数为-1,质量数为0,所以Z粒子是电子,故A错误;
B.该反应是β衰变反应,满足质量数守恒,故B错误;
C.新核比反应核更稳定,则新核的比结合能大于反应核的比结合能,即14N的比结合能大于14C的比结合能,故C正确;
D.半衰期是统计规律,只对大量的放射性原子核才成立,故D错误。
故选C。
65.(2024·浙江·一模)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释放的能量大于两者能级差
B.原子从不同高能级向同一低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属于同一谱线系
C.赖曼系是原子从较高能级向量子数为3的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谱线
D.若巴耳末系的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帕邢系也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答案】B
【解析】A.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释放的能量等于两者能级差,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原子从不同高能级向同一低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属于同一谱线系,故B正确;
C.赖曼系是原子从较高能级向量子数为1的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谱线,故C错误;
D.结合玻尔理论可知,帕邢系的光子的能量值小于巴耳末系光子的能量值,所以若巴尔末系的某种光能使一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帕邢系不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D错误。
故选B。
66.(2023·湖北武汉·模拟预测)电影《流浪地球2》中太阳核心聚变加速,导致内核温度高达一亿度,足以点燃太阳,产生氦闪。如图所示,现实中太阳内层的氢发生聚变,每4个会聚变成1个,即质子—质子链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个合成的过程中产生一个正电子
B.比少一个中子
C.和聚合成,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
D.的比结合能小于的比结合能
【答案】D
【解析】A.根据
即两个合成的过程中产生一个正电子,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中子数为0,中子数为1,则比少一个中子,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和聚合成,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选项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
可知生成物更加稳定,比结合能更大,即的比结合能大于的比结合能,选项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7.(2023·浙江绍兴·二模)如图所示,波长为λ的光子照射逸出功为W的金属表面,由正极板中央P点逸出的光电子(电荷量为e)经由电压为U的平行电极板作用后,最后经由负极板上方的小孔Q飞出。已知正负极板相距L,小孔Q与负极板中心相距D。假设小孔不影响电场的分布和电子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逸出的光电子初动能一定为
B.从Q点飞出的电子动能最大值为
C.从Q点飞出的电子动能一定大于
D.若正负极互换但电压大小不变,则从Q点飞出的电子动能一定等于
【答案】B
【解析】A.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有
式中为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而P点逸出的光电子初动能不一定最大,故A错误;
B.初动能最大的光电子从P点到Q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结合光电效应方程可得,从Q点飞出的电子动能最大值为
故B正确;
C.由于从P点逸出的光电子的动能大小不确定,而从Q点飞出的电子的最大动能为
因此可知,从Q点飞出的电子的动能并不确定,应满足
故C错误;
D.若正负极互换但电压大小不变,则从Q点飞出的电子动能的最大值一定等于
而从P点逸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不一定最大,故D错误。
故选B。
68.(2024·广东广州·模拟)如图所示,图甲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时,发出频率不同的大量光子,其中频率最高的光子照射到图乙电路中光电管阴极K上时,电路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电管阴极K金属材料的逸出功为5.75eV
B.这些氢原子跃迁时最多发出6种频率的光
C.若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能使光电流为零,则可判断图乙中电源右侧为正极
D.氢原子从能级跃迁到能级时,氢原子能量减小,核外电子动能增加
【答案】C
【解析】A.大量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时,频率最高的光子是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至激发态时辐射出的,则
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且
解得光电管阴极K金属材料的逸出功为
故A正确;
B.大量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时,发出的光子频率种类有
故B正确;
C.若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能使光电流为零,光电管应接反向电压,则可判断图乙中电源右侧为负极,故C错误;
D.氢原子从能级跃迁到能级时,氢原子能量减小,轨道半径减小,库仑力做正功,核外电子动能增加,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4年)3年高考2年模拟汇编专题一近代物理学(单选题)
3年真题
1.(2024·浙江·高考真题)玻尔氢原子电子轨道示意图如图所示,处于n =3能级的原子向低能级跃迁,会产生三种频率为、、 的光,下标数字表示相应的能级。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光速为c。正确的是( )
A.频率为的光,其动量为
B.频率为和的两种光分别射入同一光电效应装量,均产生光电子,其最大初动能之差为
C.频率为和的两种光分别射入双缝间距为d,双缝到屏的距离为L的干涉装置,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之差为。
D.若原子n=3 跃迁至 n=4 能级,入射光的频率
2.(2024·浙江·高考真题)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为,“玉兔二号”巡视器的核电池中钚 238的衰变方程为型,下列正确的是( )
A.核反应方程中的X为
B.衰变方程中的Y为
C.中子的质量数为零
D.钚238的衰变吸收能量
3.(2024·海南·高考真题)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闭合单刀双掷开关,用频率为的光照射光电管,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的示数刚好为0,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已知电子电荷量为e,普朗克常量为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光强,电压表示数增大
B.改用比更大频率的光照射,调整电流表的示数为零,此时电压表示数仍为
C.其他条件不变,使开关接,电流表示数仍为零
D.光电管阴极材料的截止频率
4.(2024·海南·高考真题)人工核反应中的X是( )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α粒子
5.(2024·北京·高考真题)产生阿秒光脉冲的研究工作获得20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阿秒(as)是时间单位,1as = 1 × 10 18s,阿秒光脉冲是发光持续时间在阿秒量级的极短闪光,提供了阿秒量级的超快“光快门”,使探测原子内电子的动态过程成为可能。设有一个持续时间为100as的阿秒光脉冲,持续时间内至少包含一个完整的光波周期。取真空中光速c = 3.0 × 108m/s,普朗克常量h = 6.6 × 10 34J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0.1mm宽的单缝,此阿秒光脉冲比波长为550nm的可见光的衍射现象更明显
B.此阿秒光脉冲和波长为550nm的可见光束总能量相等时,阿秒光脉冲的光子数更多
C.此阿秒光脉冲可以使能量为 13.6eV( 2.2 × 10 18J)的基态氢原子电离
D.为了探测原子内电子的动态过程,阿秒光脉冲的持续时间应大于电子的运动周期
6.(2024·北京·高考真题)已知钍234的半衰期是24天。1g钍234经过48天后,剩余钍234的质量为( )
A.0g B.0.25g C.0.5g D.0.75g
7.(2024·甘肃·高考真题)2024年2月,我国科学家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大科学装置上成功合成了新核素,核反应方程如下:该方程中X是(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粒子
8.(2024·安徽·高考真题)大连相干光源是我国第一台高增益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其激光辐射所应用的玻尔原子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特征。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已知紫外光的光子能量大于,当大量处于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不同频率的紫外光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9.(2024·广东·高考真题)我国正在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强流重离子加速器”。其科学目标之一是探寻神秘的“119号”元素,科学家尝试使用核反应产生该元素。关于原子核Y和质量数A,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Y为 B.Y为
C.Y为 D.Y为
10.(2024·广西·高考真题)近期,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合成了新核素锇()和钨()。若锇经过1次衰变,钨经过1次衰变(放出一个正电子),则上述两新核素衰变后的新核有相同的( )
A.电荷数 B.中子数 C.质量数 D.质子数
11.(2024·江西·高考真题)近年来,江西省科学家发明硅衬底氮化镓基系列发光二极管,开创了国际上第三条技术路线。某氮化镓基材料的简化能级如图所示,若能级差为(约),普朗克常量,则发光频率约为( )
A. B. C. D.
12.(2024·河北·高考真题)锂是新能源汽车、储能和信息通信等新兴产业的关键材料.研究表明,锂元素主要来自宇宙线高能粒子与星际物质的原子核产生的散裂反应,其中一种核反应方程为,式中的X为( )
A. B. C. D.
13.(2024·山东·高考真题)2024年是中国航天大年,神舟十八号、嫦娥六号等已陆续飞天,部分航天器装载了具有抗干扰性强的核电池。已知衰变为的半衰期约为29年;衰变为的半衰期约87年。现用相同数目的和各做一块核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为时产生α粒子
B.衰变为时产生β粒子
C.50年后,剩余的数目大于的数目
D.87年后,剩余的数目小于的数目
14.(2024·湖南·高考真题)量子技术是当前物理学应用研究的热点,下列关于量子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普朗克认为黑体辐射的能量是连续的
B.光电效应实验中,红光照射可以让电子从某金属表面逸出,若改用紫光照射也可以让电子从该金属表面逸出
C.康普顿研究石墨对X射线散射时,发现散射后仅有波长小于原波长的射线成分
D.德布罗意认为质子具有波动性,而电子不具有波动性
15.(2024·湖北·高考真题)硼中子俘获疗法是目前治疗癌症最先进的手段之一、是该疗法中一种核反应的方程,其中X、Y代表两种不同的原子核,则( )
A.a=7,b=1 B.a=7,b=2 C.a=6,b=1 D.a=6,b=2
16.(2024·宁夏四川·高考真题)氘核可通过一系列聚变反应释放能量,总的反应效果可用表示,式中x、y的值分别为( )
A., B., C., D.,
17.(2024·新疆河南·高考真题)三位科学家由于在发现和合成量子点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获了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不同尺寸的量子点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现有两种量子点分别发出蓝光和红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蓝光光子的能量大于红光光子的能量
B.蓝光光子的动量小于红光光子的动量
C.在玻璃中传播时,蓝光的速度大于红光的速度
D.蓝光在玻璃中传播时的频率小于它在空气中传播时的频率
18.(2024·江苏·高考真题)在某原子发生的跃迁中,辐射如图所示的4种光子,其中只有一种光子可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是( )
A.λ1 B.λ2 C.λ3 D.λ4
19.(2024·江苏·高考真题)用粒子轰击氮核从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该实验的核反应方程式是,粒子X为( )
A.正电子 B.中子
C.氘核 D.氦核
20.(2024·福建·高考真题)2024 年我国研发出一款安全性高、稳定发电时间长的新微型原子能电池。该电池将衰变释放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衰变方程为,式中,是质量可忽略不计的中性粒子,则 X 表示的是( )
A. B. C. D.
21.(2024·浙江·高考真题)氢原子光谱按频率展开的谱线如图所示,此四条谱线满足巴耳末公式,n=3、4、5、6用和光进行如下实验研究,则( )
A.照射同一单缝衍射装置,光的中央明条纹宽度宽
B.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同一平行玻璃砖,光的侧移量小
C.以相同功率发射的细光束,真空中单位长度上光的平均光子数多
D.相同光强的光分别照射同一光电效应装置,光的饱和光电流小
22.(2024·浙江·高考真题)如图所示,金属极板M受到紫外线照射会逸出光电子,最大速率为。正对M放置一金属网N,在M、N之间加恒定电压U。已知M、N间距为d(远小于板长),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则( )
A.M、N间距离增大时电子到达N的动能也增大
B.只有沿x方向逸出的电子到达N时才有最大动能
C.电子从M到N过程中y方向位移大小最大为
D.M、N间加反向电压时电流表示数恰好为零
23.(2024·浙江·高考真题)已知氘核质量为,氚核质量为,氦核质量为,中子质量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取,氘核摩尔质量为,相当于。关于氘与氚聚变成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反应方程式为
B.氘核的比结合能比氦核的大
C.氘核与氚核的间距达到就能发生核聚变
D.氘完全参与聚变释放出能量的数量级为
24.(2023·河北·高考真题)2022年8月30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发布了“羲和号”太阳探测卫星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取的太阳谱线精细结构。是氢原子巴耳末系中波长最长的谱线,其对应的能级跃迁过程为( )
A.从跃迁到 B.从跃迁到
C.从跃迁到 D.从跃迁到
25.(2023·重庆·高考真题)原子核可以经过多次α和β衰变成为稳定的原子核,在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β衰变是( )
A.
B.
C.
D.
26.(2023·广东·高考真题)理论认为,大质量恒星塌缩成黑洞的过程,受核反应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是粒子,射线穿透能力比射线强
B.Y是粒子,射线电离能力比射线强
C.Y是粒子,射线穿透能力比射线强
D.Y是粒子,射线电离能力比射线强
27.(2023·天津·高考真题)关于太阳上进行的核聚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聚变需要在高温下进行 B.核聚变中电荷不守恒
C.太阳质量不变 D.太阳核反应方程式:
28.(2023·北京·高考真题)在发现新的物理现象后,人们往往试图用不同的理论方法来解释,比如,当发现光在地球附近的重力场中传播时其频率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后,科学家分别用两种方法做出了解释。
现象:从地面P点向上发出一束频率为的光,射向离地面高为H(远小于地球半径)的Q点处的接收器上,接收器接收到的光的频率为。
方法一:根据光子能量(式中h为普朗克常量,m为光子的等效质量,c为真空中的光速)和重力场中能量守恒定律,可得接收器接收到的光的频率。
方法二:根据广义相对论,光在有万有引力的空间中运动时,其频率会发生变化,将该理论应用于地球附近,可得接收器接收到的光的频率,式中G为引力常量,M为地球质量,R为地球半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方法一得到,g为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
B.由方法二可知,接收器接收到的光的波长大于发出时光的波长
C.若从Q点发出一束光照射到P点,从以上两种方法均可知,其频率会变小
D.通过类比,可知太阳表面发出的光的频率在传播过程中变大
29.(2023·北京·高考真题)下列核反应方程中括号内的粒子为中子的是( )
A. B.
C. D.
30.(2023·山东·高考真题)“梦天号”实验舱携带世界首套可相互比对的冷原子钟组发射升空,对提升我国导航定位、深空探测等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所示为某原子钟工作的四能级体系,原子吸收频率为的光子从基态能级I跃迁至激发态能级Ⅱ,然后自发辐射出频率为的光子,跃迁到钟跃迁的上能级2,并在一定条件下可跃迁到钟跃迁的下能级1,实现受激辐射,发出钟激光,最后辐射出频率为的光子回到基态。该原子钟产生的钟激光的频率为( )
A. B. C. D.
31.(2023·浙江·高考真题)“玉兔二号”装有核电池,不惧漫长寒冷的月夜。核电池将衰变释放的核能一部分转换成电能。的衰变方程为,则( )
A.衰变方程中的X等于233 B.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强
C.比的比结合能小 D.月夜的寒冷导致的半衰期变大
32.(2023·湖北·高考真题)2022年10月,我国自主研发的“夸父一号”太阳探测卫星成功发射。该卫星搭载的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可用于探测波长为的氢原子谱线(对应的光子能量为)。根据如图所示的氢原子能级图,可知此谱线来源于太阳中氢原子( )
A.和能级之间的跃迁 B.和能级之间的跃迁
C.和能级之间的跃迁 D.和能级之间的跃迁
33.(2023·辽宁·高考真题)原子处于磁场中,某些能级会发生劈裂。某种原子能级劈裂前后的部分能级图如图所示,相应能级跃迁放出的光子分别设为①②③④。若用①照射某金属表面时能发生光电效应,且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则( )
A.①和③的能量相等
B.②的频率大于④的频率
C.用②照射该金属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D.用④照射该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小于Ek
34.(2023·海南·高考真题)钍元素衰变时会放出β粒子,其中β粒子是( )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光子
35.(2023·全国·高考真题)铯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发射的光子具有稳定的频率,铯原子钟利用的两能级的能量差量级为10-5eV,跃迁发射的光子的频率量级为(普朗克常量,元电荷)( )
A.103Hz B.106Hz C.109Hz D.1012Hz
36.(2023·湖南·高考真题)2023年4月13日,中国“人造太阳”反应堆中科院环流器装置创下新纪录,实现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为可控核聚变的最终实现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下列关于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质量的核燃料,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更多
B.氘氚核聚变的核反应方程为
C.核聚变的核反应燃料主要是铀235
D.核聚变反应过程中没有质量亏损
37.(2023·全国·高考真题)2022年10月,全球众多天文设施观测到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其中我国的“慧眼”卫星、“极目”空间望远镜等装置在该事件观测中作出重要贡献。由观测结果推断,该伽马射线暴在1分钟内释放的能量量级为 。假设释放的能量来自于物质质量的减少,则每秒钟平均减少的质量量级为(光速为)
A. B. C. D.
38.(2023·全国·高考真题)在下列两个核反应方程中、,X和Y代表两种不同的原子核,以Z和A分别表示X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则( )
A., B., C., D.,
39.(2023·浙江·高考真题)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660余颗新脉冲星,领先世界。天眼对距地球为L的天体进行观测,其接收光子的横截面半径为R。若天体射向天眼的辐射光子中,有倍被天眼接收,天眼每秒接收到该天体发出的频率为v的N个光子。普朗克常量为h,则该天体发射频率为v光子的功率为( )
A. B. C. D.
40.(2023·浙江·高考真题)宇宙射线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作用会产生中子,中子与大气中的氮14会产生以下核反应:,产生的能自发进行衰变,其半衰期为5730年,利用碳14的衰变规律可推断古木的年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衰变的产物是
B.衰变辐射出的电子来自于碳原子的核外电子
C.近年来由于地球的温室效应,引起的半衰期发生微小变化
D.若测得一古木样品的含量为活体植物的,则该古木距今约为11460年
41.(2022·天津·高考真题)从夸父逐日到羲和探日,中华民族对太阳的求知探索从未停歇。2021年10月,我国第一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顺利升空。太阳的能量由核反应提供,其中一种反应序列包含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中子 B.该反应有质量亏损
C.比的质子数多 D.该反应是裂变反应
42.(2022·福建·高考真题)2011年3月,日本发生的大地震造成了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在泄露的污染物中含有大量放射性元素,其衰变方程为,半衰期为8天,已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产生的射线来自于原子的核外电子
B.该反应前后质量亏损
C.放射性元素发生的衰变为衰变
D.经过16天,75%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
43.(2022·重庆·高考真题)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已知蓝光光子的能量范围为2.53 ~ 2.76eV,紫光光子的能量范围为2.76 ~ 3.10eV。若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蓝光,不辐射紫光,则激发氢原子的光子能量为( )
A.10.20eV B.12.09eV C.12.75eV D.13.06eV
44.(2022·北京·高考真题)2021年5月,中国科学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取得新突破,成功实现了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创造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运行新的世界纪录,向核聚变能源应用迈出重要一步。等离子体状态不同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状态,被认为是物质的第四态。当物质处于气态时,如果温度进一步升高,几乎全部分子或原子由于激烈的相互碰撞而离解为电子和正离子,此时物质称为等离子体。在自然界里,火焰、闪电、极光中都会形成等离子体,太阳和所有恒星都是等离子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源于等离子体中离子的动能
B.可以用磁场来约束等离子体
C.尽管等离子体整体是电中性的,但它是电的良导体
D.提高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运行温度有利于克服等离子体中正离子间的库仑斥力
45.(2022·北京·高考真题)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与电子质量相同、带等量正电荷。在云室中有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从P点发出两个电子和一个正电子,三个粒子运动轨迹如图中1、2、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B.轨迹1对应的粒子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C.轨迹2对应的粒子初速度比轨迹3的大 D.轨迹3对应的粒子是正电子
46.(2022·北京·高考真题)氢原子从某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则该氢原子( )
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 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 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
47.(2022·江苏·高考真题)上海光源通过电子-光子散射使光子能量增加,光子能量增加后( )
A.频率减小 B.波长减小 C.动量减小 D.速度减小
48.(2022·海南·高考真题)下列属于衰变的是( )
A. B.
C. D.
49.(2022·河北·高考真题)如图是密立根于1916年发表的钠金属光电效应的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的实验曲线,该实验直接证明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并且第一次利用光电效应实验测定了普朗克常量h。由图像可知( )
A.钠的逸出功为 B.钠的截止频率为
C.图中直线的斜率为普朗克常量h D.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成正比
50.(2022·辽宁·高考真题)2022年1月,中国锦屏深地实验室发表了首个核天体物理研究实验成果。表明我国核天体物理研究已经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实验中所用核反应方程为,已知、、的质量分别为,真空中的光速为c,该反应中释放的核能为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为氘核 B.X为氚核
C. D.
51.(2022·湖北·高考真题)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我国科学家王淦昌先生首先提出证明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如果静止原子核俘获核外K层电子e,可生成一个新原子核X,并放出中微子νe,即 。根据核反应后原子核X的动能和动量,可以间接测量中微子的能量和动量,进而确定中微子的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X是 B.核反应前后的总质子数不变
C.核反应前后总质量数不同 D.中微子的电荷量与电子的相同
52.(2022·浙江·高考真题)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氢原子处于n=3的激发态,在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用这些光子照射逸出功为2.29eV的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0.80eV
B.n=3跃迁到n=1放出的光子动量最大
C.有3种频率的光子能使金属钠产生光电效应
D.用0.85eV的光子照射,氢原子跃迁到n=4激发态
53.(2022·广东·高考真题)目前科学家已经能够制备出能量量子数n较大的氢原子。氢原子第n能级的能量为,其中。图是按能量排列的电磁波谱,要使的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后,恰好失去一个电子变成氢离子,被吸收的光子是( )
A.红外线波段的光子 B.可见光波段的光子
C.紫外线波段的光子 D.X射线波段的光子
54.(2022·湖南·高考真题)关于原子结构和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解释了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B.玻尔的原子理论完全揭示了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
C.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D.电子束穿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揭示了电子的粒子性
55.(2022·山东·高考真题)碘125衰变时产生射线,医学上利用此特性可治疗某些疾病。碘125的半衰期为60天,若将一定质量的碘125植入患者病灶组织,经过180天剩余碘125的质量为刚植入时的( )
A. B. C. D.
56.(2022·全国·高考真题)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分别为和,在时刻这两种元素的原子核总数为N,在时刻,尚未衰变的原子核总数为,则在时刻,尚未衰变的原子核总数为( )
A. B. C. D.
57.(2022·全国·高考真题)一点光源以113W的功率向周围所有方向均匀地辐射波长约为6 × 10 - 7m的光,在离点光源距离为R处每秒垂直通过每平方米的光子数为3 × 1014个。普朗克常量为h = 6.63 × 10 - 34Js。R约为( )
A.1 × 102m B.3 × 102m C.6 × 102m D.9 × 102m
2年模拟
58.(2024·全国·模拟预测)太阳能电池发电的原理主要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太阳能硅晶片中,P型半导体中含有较多的空穴(可视为正电荷),而N型半导体中含有较多的电子。当能量等于、波长为的光子打在太阳能硅晶片上时,太阳能硅晶片吸收一个光子恰好产生一对自由电子和空穴,电子—空穴对从太阳能硅晶片表面向内迅速扩散,在结电场的作用下,最后建立一个与光照强度有关的电动势,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太阳光照强度越大,太阳能硅晶片单位时间内释放的电子越多,若光速为,则( )
A.可以得出普朗克常量
B.太阳能硅晶片内部电流方向从下极板流向上极板
C.继续增大太阳光照强度,上下电极间的电势差不会变化
D.用能量为的光子照射太阳能硅晶片,电子和空穴的最大初动能为零
59.(2024·河南·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原子不能自发地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
B.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要放出能量
C.一个氢原子从n=5能级跃迁最多能发出4种频率的光子
D.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所产生的光谱是红外线
60.(2024·四川成都·三模)近年来,我国核电技术快速发展,“中国核能”已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目前,核电主要是通过铀核裂变产生,在慢中子的轰击下发生核反应:。关于核反应方程式中的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1.(2024·河北·模拟预测)2024年6月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六号搭载的氡气测量仪主要探测月壤中氡222和氡220同位素及其衰变产物。已知静止的氡原子核自发衰变为钋原子核同时放出一个粒子X,且氡的半衰期为3.8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核反应在月球上进行,经过3.8天后剩余个数一定多于原来的一半
B.该核反应属于衰变
C.反应过程中释放射线和另一种射线,射线穿透能力最强,另一种射线电离能力最强
D.反应前、后的质量守恒,电荷数也守恒
62.(2024·浙江台州·一模)如图为我国研制的一种全新微型核能电池,可以实现五十年稳定安全自发电。它利用镍核同位素衰变成铜核同位素,释放的能量被半导体转换器吸收并转化为电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镍核衰变产生的射线是粒子流 B.镍核衰变产生的射线是粒子流
C.镍核的结合能比产生的铜核结合能大 D.衰变中伴随产生的射线是由镍核跃迁发出的
63.(2024·广东韶关·模拟预测)钍基熔盐堆是第四代核能反应堆,具有更安全、更清洁的特点,该反应堆以钍为核燃料。再生层钍俘获一个中子后会变成钍,钍不稳定,经过多次衰变转化成易裂变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钍232和铀233的半衰期不相同
B.衰变中的电子是来源于原子核外的电子
C.钍232有90个中子,142个质子
D.铀233的裂变方程可能为
64.(2024·浙江·一模)考古中常利用14C的半衰期鉴定文物年份,14C的衰变方程为,其衰变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粒子是正电子
B.该反应是裂变反应,满足质量数守恒
C.14N的比结合能大于14C的比结合能
D.100个14C经过5700年一定有50个发生了衰变
65.(2024·浙江·一模)氢原子能级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释放的能量大于两者能级差
B.原子从不同高能级向同一低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属于同一谱线系
C.赖曼系是原子从较高能级向量子数为3的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谱线
D.若巴耳末系的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帕邢系也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66.(2023·湖北武汉·模拟预测)电影《流浪地球2》中太阳核心聚变加速,导致内核温度高达一亿度,足以点燃太阳,产生氦闪。如图所示,现实中太阳内层的氢发生聚变,每4个会聚变成1个,即质子—质子链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个合成的过程中产生一个正电子
B.比少一个中子
C.和聚合成,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
D.的比结合能小于的比结合能
67.(2023·浙江绍兴·二模)如图所示,波长为λ的光子照射逸出功为W的金属表面,由正极板中央P点逸出的光电子(电荷量为e)经由电压为U的平行电极板作用后,最后经由负极板上方的小孔Q飞出。已知正负极板相距L,小孔Q与负极板中心相距D。假设小孔不影响电场的分布和电子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点逸出的光电子初动能一定为
B.从Q点飞出的电子动能最大值为
C.从Q点飞出的电子动能一定大于
D.若正负极互换但电压大小不变,则从Q点飞出的电子动能一定等于
68.(2024·广东广州·模拟)如图所示,图甲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时,发出频率不同的大量光子,其中频率最高的光子照射到图乙电路中光电管阴极K上时,电路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电管阴极K金属材料的逸出功为5.75eV
B.这些氢原子跃迁时最多发出6种频率的光
C.若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能使光电流为零,则可判断图乙中电源右侧为正极
D.氢原子从能级跃迁到能级时,氢原子能量减小,核外电子动能增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