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通化一中 史岩农业大国粮食短缺 危机 培育农作物新品种是一种解决方法野猪家
猪古人驯化野生动物-家禽、家畜野鸡驯养成家鸡 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15世纪传入欧洲,16世纪经葡萄牙传入中国,现在遍布全世界。
远在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就选择和培育了许多穗大粒饱的玉米。他们把玉米奉为神灵,用作祭祀的玉米是在隔离条件下种植的,经过精心管理和认真选育,不仅果穗硕大、颗粒饱满,而且品质优良,无任何杂粒,这样就选育出了具有优良性状的玉米品种。 古印第安人是最早选择和培育玉米的,最突出的贡献是选育了果穗硕大、淀粉含量高的玉米。请分析古印第安人培育玉米的方法所隐含的遗传学原理及其优缺点。
(1)上述培育玉米的方法称为 。
(2)原理: 。
(3)该育种方法
优点: ,
缺点: 。
选择育种技术简单、容易操作选择范围有限,育种周期长自然变异人工选择 自主探究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为显性,现有纯合的高秆抗锈病的小麦(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的小麦(ddtt),你用什么方法能把矮秆抗病(ddTT)这两个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
试写出育种方案(遗传图解)若从播种到收获种子需要一年,则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的品种至少需要几年?选育出需要的矮抗品种矮抗杂交育种ddT_选 择连续 自交矮抗单倍体育种↓(二)动物杂交育种的方法长毛立耳 短毛折耳BBEEbbee长立 长折 短立 短折杂交F1间交配选优 PF1 F21、概念: 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2、依据原理:基因重组3、常用方法(过程):二、杂交育种结合上述两个实例,小结如下:一些杂交育种的例子ⅹ4.杂交育种与杂种优势
①杂交育种是在杂交后代众多类型中选留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进一步培育,直至获得稳定遗传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②杂种优势主要是利用杂种F1的优良性状,并不要求遗传上的稳定。
② 杂种优势 指杂交子代在生长活力、育性和种子产量等方面都优于双亲均值的现象。不同育种目的的杂交育种的基本步骤
1.培育杂合子品种
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将杂种子一代作为种子直接利用,如水稻、玉米等。
(1)基本步骤:选取双亲P(♀、♂)→杂交→F1。
(2)特点:高产、优质、抗性强。但种子只能用一年,必需年年制种。 2.培育纯合子品种
(1)培育隐性纯合子品种的基本步骤
选取双亲P(♀、♂)→杂交→F1→自交→F2→选出表现型符合要求的个体种植推广。
(2)培育双显性纯合子或单显性纯合子品种的基本步骤。
选取双亲P(♀、♂)→杂交→F1→自交→F2→选出表现型符合要求的个体自交→F3→……→选出稳定遗传个体推广种植。 (3)特点:操作简单,但需要的时间较长。
①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重新组合,按需选择,并不产生新的基因。
②进行杂交育种的个体一定是进行有性生殖的个体,只进行无性生殖的个体无法通过杂交育种培育新品种。5、杂交育种与选择育种相比有什么优点? 杂交育种可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生物体上 6、缺点(1)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育种进程缓慢,过程复杂 ;
(2)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因此只能利用已有基因重新组合,按需选择,一般不能创造出原来没有的新基因。
1、杂交育种不能创造新基因,产生新的性状。哪种变异可以创造新的基因 ?基因突变 2、怎样做才能使生物产更多可供选择的新基因呢? 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诱发基因突变 三、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1、定义:2、原理:3、方法: 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如“黑农五号”大豆,产量提高了16%,含油量比原来提高了2.5%。 4、应用: ①培育农作物新品种,新品种具有抗病力强、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拓展视野:太空育种太空育种主要是利用返回式卫星和高空气球能达到的高空环境,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条件使植物种子的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作物育种新技术。②用于微生物育种:例如高产青霉菌的选育。
原来的青霉菌青霉素产量只有20单位/mL;
对青霉菌多次进行X射线、紫外线照射及综合处理,培育成了青霉素高产菌株,产量已达到50000~60000单位/mL。5、与杂交育种相比,诱变育种有什么优点?
①创造新的基因,可能出现新的优良性状;
②提高突变频率,加速育种过程;
③适用于所有生物。6、联系基因突变的特点,谈谈诱变育种的局限性。
① 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导致诱变育种的 方向难以掌握,具有盲目性;
②大多数基因突变是有害的,有利变异少;
要克服这些局限性,可以采取什么办法?
处理大量的实验材料,增加选择的机会。
小结:两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基因重组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亲本杂交使不同品种的优良性
状集中于一个品种上不能创造新基因
育种时间长培育高产抗病小麦基因突变激光、射线或化学药品处理生物创造新基因
加速育种进程突变方向难以掌握
有利变异少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缺点实例优点常用方法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