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糖类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4.1 糖类 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1-14 19:3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4.1 糖类
一、单选题
1.蒙脱石散(又称肯特令)是一种止泻药,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腹泻。它的主要成分有蒙脱石:,辅助成分有葡萄糖、甘露醇、小苏打、氯化钾和硫酸镁等。下列有关其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属于单糖且具有还原性 B.甘露醇属于有机物且含羟基
C.小苏打属于酸式盐且受热易分解 D.蒙脱石只含短周期元素
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苯和甲苯 将少量溴水滴入分别盛有苯和甲苯的两支试管中观察现象
B 除去己烷中混有的己烯 向混有己烯的己烷中滴加溴水,再分液
C 鉴定中的溴元素 将与NaOH水溶液共热后,滴加溶液
D 水解淀粉并鉴定其水解产物是否含醛基 向盛有淀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冷却至室温后加入NaOH溶液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
A.A B.B C.C D.D
3.下列资源利用中,在给定工艺条件下转化关系正确的是
A.煤煤油 B.石油乙烯 C.油脂甘油 D.淀粉乙醇
4.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证明中含有碳碳双键
B 卤代烃Y与醇溶液共热后,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卤代烃Y中含有氯原子
C 向碳酸钠中加入醋酸溶液,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溶液变浑浊 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
D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再加入少量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未出现银镜 淀粉未水解
A.A B.B C.C D.D
5.下列实验方案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 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液
B 证明蔗糖未发生水解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新制的Cu(OH)2 悬浊液,无砖红色沉淀
C 证明非金属性:Cl>C 将一定量的盐酸加入Na2CO3溶液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的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5%H2O2溶液,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6.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下列关于月饼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月饼中的油脂属于有机高分子
B.月饼包装中有个装有铁粉的小包,是吸氧剂,能防止油脂被氧化
C.某些月饼中加入的木糖醇属于糖类
D.脱氢乙酸钠是保存月饼常用的防腐剂,因其低毒,所以,可以放心的大量添加
7.中国古代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清·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含着自然界中的碳、氮循环
B.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粮食发酵产生的酒精分散在酒糟中,可以通过蒸馏与酒糟分离
C.唐·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中的“丝”和“泪”分别是指纤维素、脂肪
D.清·龚轼:“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烧成
8.依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铜丝灼烧变黑后,迅速插入盛有某有机物的试管中 铜丝变红 该有机物中含有醇羟基
B 将苯酚稀溶液和苯分别滴加到溴水中 前者产生白色沉淀,后者分层且上层呈橙红色 羟基使苯环更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C 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中 溶液分层,上下两层均为无色 产生的气体一定为乙烯
D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脱脂棉,加入几滴浓硫酸加热,加碱中和,再滴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 生成砖红色沉淀 纤维素完全水解
A.A B.B C.C D.D
9.葡萄糖的银镜反应实验如下:
步骤I:向试管中加入1mL2%AgNO3溶液,边振荡边滴加2%氨水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步骤II:再向试管中加入1mL10%葡萄糖溶液,振荡,在60~70℃水浴中加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I后的溶液中大量存在Ag+、、OH-、
B.银镜的产生证明葡萄糖分子中含羟基
C.[Ag(NH3)2]+中Ag+提供空轨道、N原子提供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
D.可用氨水洗涤除去试管壁上残留的银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对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苯中少量苯酚 B.检验1-溴丙烷中的溴原子
C.制备并检验乙炔 D.检验纤维素水解生成了葡萄糖
A.A B.B C.C D.D
11.历史文物本身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文物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A.曾侯乙青铜编钟 B.《千里江山图》所用纸张
C. 青玉交龙钮玉玺 D.秦始皇陵兵马俑
A.A B.B C.C D.D
12.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将通入溶液中,生成淡黄色沉淀 的非金属性比强
B 向、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C 用计测量醋酸、盐酸的,溶液: 是弱电解质
D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 蔗糖未水解
A.A B.B C.C D.D
1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一小块钠分别投入盛有水和乙醇的小烧杯中,钠与乙醇反应要平缓得多 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B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溶液X中一定含有
C 向浓中加入红热的炭,产生红棕色气体 炭与浓反应生成
D 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20%溶液,加热,冷却后加溶液至中性,再滴加少量碘水,溶液变蓝 淀粉未水解
A.A B.B C.C D.D
1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取铝热反应(Al和反应)后的固体,溶于足量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 说明该固体中不含
B 向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比更容易结合
C 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溶液,再加入足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 原样品已变质
D 向麦芽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滴加NaOH溶液调至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可观察到产生银镜 麦芽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A.A B.B C.C D.D
1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基态铍原子最外层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
B.乙酰胺的结构简式:
C.的 模型:
D.淀粉的分子式:
二、填空题
16.Ⅰ.有A、B、C三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淀粉溶液中的一种,甲同学做实验得出如下结论:
①A遇碘水变蓝色;②B能发生银镜反应。
(1)A是 ,B是 ,C是 。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蔗糖水解: 。
②淀粉水解: 。
Ⅱ.乙同学将蔗糖与淀粉的混合物放入水中,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完全水解。
(3)“一定条件”指的是 。
(4)验证糖类发生水解的方法是 。
17.单糖
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低聚糖和多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生成单糖。
(1)单糖一般就是 或 , 进一步水解。
(2)单糖的分类:
按照分子中所含 的多少,单糖可以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如核糖、脱氧核糖)和己糖(如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等;按照与羰基连接的 或 的情况不同,单糖又可以分为醛糖和酮糖,最简单的醛糖是甘油醛,典型的醛糖是葡萄糖。
18.单糖就是分子组成简单的糖。(_______)
19.在检验蔗糖和淀粉水解产物时,均需在水解液中加NaOH溶液呈碱性,为什么? 。
三、计算题
20.有葡萄糖和麦芽糖的混合物90g,溶于足量的水中,在稀硫酸催化下充分反应后,用NaOH溶液中和水解液,再加入足量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煮沸,测得生成Cu2O沉淀为75.6g,求原混合物中麦芽糖的质量分数。
《2025年1月12日高中化学作业》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B A B C B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A B A
1.D
【详解】A.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且含醛基,具有还原性,A项正确;
B.醇属于有机物,含羟基,B项正确;
C.小苏打主要成分是,属于酸式盐,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C项正确;
D.蒙脱石含钙元素,钙元素属于长周期(第四周期)元素,D项错误。
故选D。
2.D
【详解】A.由于苯和甲苯都与水不互溶,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且密度小于水,故溴水滴入分别盛有苯和甲苯的两支试管中,看到的现象都是分层,上层液体颜色更深,无法鉴别苯和甲苯,A错误;
B.向混有己烯的己烷中滴加溴水,己烯与溴加成得到1,2-二溴己烷,1,2-二溴己烷与己烷互溶,无法分液分离,B错误;
C.将CH3CH2Br与NaOH水溶液共热后,需要先加过量硝酸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生成淡黄色沉淀才可鉴定CH3CH2Br中的溴元素,C错误;
D.向盛有淀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使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水解后冷却至室温,加入NaOH溶液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可以水解淀粉并鉴定其水解产物是否含醛基,D正确;
本题选D。
3.C
【详解】A.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干馏的过程不产生煤油,煤油是石油分馏的产物,A错误;
B.石油分馏是利用其组分中的不同物质的沸点不同将组分彼此分开,石油分馏不能得到乙烯,B错误;
C.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C正确;
D.淀粉是多糖,其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D错误;
故答案选C。
4.B
【详解】A.醛基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从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仅根据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证明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A项错误;
B.卤代烃与 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卤化钠等物质,加入足量稀硝酸酸化,可排除OH- 等杂质离子的干扰,再滴加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AgCl ,可以证明卤代烃中含有氯原子,B项正确;
C.醋酸具有挥发性,向碳酸钠中加入醋酸溶液,产生的气体中可能混有醋酸,醋酸也能与苯酚钠反应使溶液变浑浊,所以不能得出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的结论,C项错误;
D.淀粉水解后需要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否则稀硫酸会和银氨溶液,导致实验失败,所以未出现银镜不能说明淀粉未水解,D项错误;
答案选B。
5.A
【详解】A.苯酚溶于苯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溶于水的苯酚钠,振荡、静止后分液,可以达到除去苯中少量苯酚的目的,A正确;
B.蔗糖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产物前应该先加碱中和掉硫酸,未中和酸加氢氧化铜,最后无砖红色沉淀,不能证明蔗糖未发生水解,B错误;
C.证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可以通过比较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进行比较。盐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不能作为氯和碳非金属性比较的依据,C错误;
D.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的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5%H2O2溶液,虽然二者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同,但是该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不能进行判断,D正确;
故选A。
6.B
【详解】A.植物油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
B.铁粉具有还原性,可与氧气反应,用于食品抗氧化剂,故月饼包装中装有铁粉的小包,是吸氧剂、能防止油脂被氧化, B正确;
C.木糖醇分子式为C5H12O5 、结构简式为CH2OH(CHOH)3CH2OH,是一种多元醇、不属于糖类,C错误;
D.任何防腐保鲜剂都不能过量添加,要控制用量,D错误;
选B。
7.C
【详解】A.落花中有含氮有机物,可用作肥料增加土壤肥力,蕴含中自然界中碳、氮循环,A正确;
B.粮食发酵产生的酒精分散在酒糟中,二者互溶,沸点差异大,应通过蒸馏方式分离,B正确;
C.“丝”中含有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泪”指的是液态石蜡,液态石蜡的主要成分是烃类,C错误;
D.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它的制作工艺独特, 涉及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 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 最后经过1300度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D正确;
故答案选C。
8.B
【详解】A.若该有机物为乙酸,也会使黑色的CuO变为红色,故A错误;
B.苯萃取浓溴水中的溴,苯酚和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溴苯酚,说明羟基使苯环更容易发生取代反应,故B正确;
C.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且溶液分层,证明产物中有不饱和烃,不一定是乙烯,故C错误;
D.产生砖红色沉淀,证明水解生成还原性糖,但不一定完全水解,故D错误;
故选B。
9.C
【详解】A.由题意可知,步骤I发生的反应为硝酸银溶液与氨水先反应生成氢氧化银沉淀和硝酸铵,后氢氧化银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二氨合银,则反应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为二氨合银离子、硝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A错误;
B.银镜的产生证明葡萄糖分子中含醛基,故B错误;
C.[Ag(NH3)2]+中Ag+提供空轨道,氨分子中氮原子提供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故C正确;
D.银与氨水不反应,与稀硝酸反应,则可用稀硝酸洗涤除去试管壁上残留的银,故D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A.苯酚和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也能溶于苯中,即不能用溴水来除去苯中少了的苯酚,A不合题意;
B.卤代烃水解液呈碱性,未加硝酸酸化,直接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法检验卤素离子,B不合题意;
C.饱和食盐水和电石制备的乙炔中混有还原性气体H2S等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干扰乙炔的检验,C不合题意;
D.纤维素水解后,加NaOH至碱性,滴入硫酸铜溶液,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可知纤维素水解生成了葡萄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B
【详解】A.曾侯乙青铜编钟是青铜,属于合金,A项错误;
B.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有机物,B项正确;
C.青玉交龙钮玉玺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项错误;
D.兵马俑(陶瓷)由陶土烧制而成,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硅酸铝、硅酸钙等),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D项错误;
答案选B。
12.A
【详解】A.将通入溶液中,生成淡黄色沉淀,方程式为+=S↓+2KCl,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则氧化性Cl2>S,则非金属性Cl>S,A正确;
B.由于、的物质的量浓度未知,因此不能得出结论,若两者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才能得出此结论,B错误;
C.醋酸、盐酸的浓度未知,无法判断的酸性强弱,若醋酸、盐酸的浓度相同,则可以得出是弱电解质的结论,C错误;
D.银镜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该实验中加入银氨溶液前没有加入NaOH溶液中和未反应的稀硫酸,所以实验不成功,则实验操作及结论错误,D错误;
故选A。
13.A
【详解】A.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将一小块钠分别投入盛有水和乙醇的小烧杯中,钠与乙醇反应要平缓得多,故A正确;
B.若溶液本身含有Fe3+,加入少量KSCN溶液也会使溶液变为红色,不能说明一定含有,故B错误;
C.产生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浓硝酸受热分解生成,也有可能是C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由实验操作和现象,不能证明C可与浓HNO3反应生成NO2,故C错误;
D.加入碘水后,溶液呈蓝色,只能说明溶液中含有淀粉,并不能说明淀粉是否发生了水解反应,故D错误;
选A。
14.B
【详解】A.该固体中的Fe与铁离子反应,干扰了检验结果,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无法判断是否含有Fe2O3,A项错误;
B.向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Al(OH)3沉淀,符合较强酸制较弱酸的特点,说明比更容易结合,B项正确;
C.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的硝酸根离子会将亚硫酸氢根离子氧化为能与钡离子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的硫酸根离子,则向亚硫酸氢铵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原样品已变质,C项错误;
D.向麦芽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滴加NaOH溶液调至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可观察到产生银镜,不能说明麦芽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因为麦芽糖含有醛基,本身就具有还原性,D项错误;
故选B。
15.A
【详解】
A.基态铍原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s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是球形的,A错误;
B.乙酸和氨气发生脱水反应生成乙酰胺,乙酰胺的结构简式:,B正确;
C.分子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2+=4,模型为四面体形,且含有2个孤电子对,模型:,C正确;
D.淀粉是一个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由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分子式为,D正确;
故选A。
16. 淀粉溶液 葡萄糖溶液 蔗糖溶液 酸或酶作催化剂 加碱使水解液呈碱性后,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即可证明糖类发生水解
【详解】Ⅰ.(1)①淀粉遇碘水变蓝色,A是淀粉;②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羟基,能发生银镜反应,B为葡萄糖;则C为蔗糖;故答案为: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
(2)①蔗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②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
Ⅱ.(3)蔗糖和与淀粉在酸或酶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水解;故答案为:酸或酶作催化剂;
(4)糖类水解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可以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故答案为:加碱使水解液呈碱性后,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即可证明糖类发生水解。
【点睛】此题易错点在于葡萄糖的检验,注意在检验之前应该调整溶液呈中性或弱酸性,用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检验。
17. 水解 多羟基醛 多羟基酮 不能 碳原子数 原子 原子团
【详解】(1)糖类一般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低聚糖和多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水解生成单糖。单糖一般就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不能再水解;
(2)按照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的多少,单糖可以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如核糖、脱氧核
糖)和己糖(如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等;按照所含官能团的不同,单糖又可以分为醛糖和酮糖,最简单的醛糖是甘油醛,典型的醛糖是葡萄糖。
18.错误
【详解】二糖也是单分子,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故错误。
19.中和之前加入的酸,否则Cu(OH)2与酸反应,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详解】在检验蔗糖和淀粉水解产物时,均需在水解液中加NaOH使溶液呈碱性,避免Cu(OH)2与酸反应,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0.95%
【详解】麦芽糖是二糖,1mol麦芽糖水解后产生2mol葡萄糖,1mol葡萄糖含有1mol醛基,而1mol醛基与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1molCu2O,即C6H12O6~Cu2O, ,设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是x,麦芽糖的物质的量是y,
解得y=0.25mol, ,其质量分数是 。
【点睛】二糖中,1mol蔗糖水解生成1mol葡萄糖和1mol果糖;1mol麦芽糖水解生成1mol葡萄糖。多糖中,淀粉、纤维素完全水解所得产物均为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