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表里的生物》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表里的生物》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9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3 13:0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和谐 柔和 呈现
蝎子 蟋蟀 蝈蝈 蜇你 钵子
请用和谐说一句话。
请用柔和说一句话。

(zhē)蜇人 蜇伤;
(zhé)海蜇

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小时候,“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爸爸。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我”和父亲的语言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9):“我”对父亲怀表中发出的声音很好奇。
第二部分(10~11):“我”被表里的世界迷住了。
第三部分(12~19):“我”猜测表里有生物。
第四部分(20~21):“我”逢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个小蝎子。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紧接着列举了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钟声、琴声
等一系列事实,印证了“我”的看法,为下文故事的
发展作了铺垫。
以反问句加以肯定,尽管这种看法让人觉
得幼稚,却表现了小时候的“我”是一个很
善于思考的孩子。
第1自然段∶写小时候“我”认
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转动,并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一天,我对父亲说: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
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小孩儿不许动表。”
用“可是”一转,提出父亲的表根本不是活的生物,可是“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转动”,并且“会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明显与“我”的结论不相符合。
他这么一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父亲的阻止不仅没有让“我”打消念头,反
而觉得更加“神秘”。对表的好奇也与日俱
增。
这个推断在“我”看来是合情合理的。
“我”有着强烈的
好奇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展现了出来。
“可怜”说明“我”的好奇心、求知欲打动了父亲,
主动让“我”看“是什么在响”。从“只许听”到“只
许看”,“我”内心的渴望终于要成为现实了。
没有请求,父亲就主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第11自然段写:父亲把表打开,“我”看
到了表里面美丽的世界,十分激动。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却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 小蝎(xiē)子的尾巴, 一动就要蜇〔zhē〕你。”
父亲关于“有个小蝎子”的说法,一是为了阻止“我”随便
动,二是因为对这样小的孩子无法讲清楚这样精密东
西的构造原理。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
与一般的不同。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xī shuài)在钵(bō)子里,蝈(guō)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听到父亲的回答,“我”感到震惊。因为蝎子的
“丑恶而恐怖”和表里的“美丽”很不相称!
写“我”对父亲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说法深信
不疑,并感到愉快、自豪,因为它证实了“我”
的猜测。
回顾“我”在探索过程中有哪些心理变化?
有痛苦、有遗憾、有震惊、有高兴、有惊喜、有好奇
这些心理变化凸显了“我”对未知世界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表达对童真、童趣的怀念。
主题
本文写的是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表达了“我”对童真、童趣的怀念。
学习一种写法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围绕客观事物而产生的看法、感触、联想等内心活动的描写。作文需要以情感人,而感情又产生于内心,因此要想写活人物,必须着力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怎样恰当地进行心理描写
1、直接刻画,交代人物心理。
2、通过动作、表情反映人物的心理。
3、通过想象描写,揭示人物心理。
从本文的学习中,你感受到文中人物的个性了吗?
这篇课文的作者叫什么?
冯至
小冯至长大了是怎样的呢?
冯至(1905-1993), 河北涿县人,原名冯承植,字君培。 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0年赴德国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同济大学、北京大学任教授。
主要作品: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十年诗抄》等,散放集《山水》《东欧杂记》等,历史小说《伍子胥》,传记《杜甫传》,译著有《海涅诗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
他人评价: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