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分桃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分桃子》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1-13 13:1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分桃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能被整除)的笔算方法,准确进行计算。
经历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与交流等活动,提升动手实践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解决问题中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能被整除)的笔算流程。
深刻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步的算理。
难点
清晰把握除法竖式里十位和个位的计算顺序及内在含义,能正确处理余数。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有机融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学习任务单
五、教学过程
趣味引桃境(情境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色彩鲜艳、饱满诱人的桃子图片,同时播放欢快的动物音效,营造生动活泼的森林场景。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猴妈妈收获了一些桃子,她想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给 2 只可爱的小猴子,每只小猴子能分到多少个呢?小朋友们,快来帮猴妈妈分一分吧!”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充满趣味和生活气息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自然流畅地引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的情感和认知基础。
探索分桃法(探究新知)
分发小棒,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小棒模拟桃子进行分配。教师引导学生先将 6 捆小棒(每捆 10 根,代表 60)平均分给 2 只 “小猴子”,观察每只 “小猴子” 得到几捆,即 60÷2 = 30。然后再分剩下的 8 根小棒,8÷2 = 4。最后将两次分得的结果相加,得到每只 “小猴子” 共分到 34 根小棒,也就是 34 个桃子。
教师在黑板上同步展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结合小棒的分配详细讲解:“先看被除数的十位,6 个十除以 2,商 3 个十,所以 3 要写在十位上,表示 30。分掉 6 个十后,没有剩余,再把个位上的 8 落下来,8 个一除以 2,商 4 个一,4 写在个位上。”
改变猴子数量为 3 只,让学生自主尝试用小棒分 68 个桃子,并在学习任务单上尝试列出竖式计算过程。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操作和计算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随后,请一位学生上台展示分小棒和竖式计算过程,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共同总结:68÷3 = 22......2,强调余数 2 要比除数 3 小。
设计意图:借助直观的小棒操作,将抽象的数学计算具象化,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深入理解除法竖式的计算步骤和算理。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积木练桃术(课堂练习)
幼儿园分积木问题:
(1)展示幼儿园积木的图片,创设情境:“幼儿园有 86 块积木,要平均分给 2 个大班,小朋友们想想怎么分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用小棒模拟分积木,再用竖式计算。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分积木的过程,解释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先分 8 捆积木,80÷2 = 40,十位商 4;再分 6 块,6÷2 = 3,个位商 3,所以每班分到 43 块。”
(2)继续提问:“如果把这些积木平均分给 4 个小班呢?”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同桌交流讨论,教师请学生上台展示竖式计算过程,并讲解余数的意义,即 86÷4 = 21......2,表示每班分到 21 块,还剩 2 块。
竖式计算题目
如 67÷6、84÷2、85÷4、96÷3 等,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算,并在小组内互相批改。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集中讲解和分析,强化计算方法。
填一填相关的填空题
如(14)×2 = 28、(11)×3 = 33、(32)×2 = 64、(21)×4 = 84、(11)×8 = 88、(11)×7 = 77 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除法问题,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
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展示淘气的 43 张照片和相册每页能装 4 张照片的情境,提问:“可以装满多少页,还剩几张?” 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出算式 43÷4 = 10......3,并解释算式的含义,即可以装满 10 页,还剩 3 张照片。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余数在这个情境中的具体意义。
设计意图:多样化的练习题从不同角度巩固了学生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应用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总结收桃果(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历程:“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帮猴子分了桃子,还解决了幼儿园积木分配和淘气照片装相册的问题。在这些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教师进行系统总结:“我们学会了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能被整除)的方法,先从十位除起,再除个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而且要记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哦!大家都掌握了吗?”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与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强化记忆,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能力。
课后延桃香(课后作业)
布置富有针对性的填空题,如(12)×3 = 36、(31)×2 = 62、(21)×4 = 84、(11)×6 = 66、(33)×3 = 99、(43)×2 = 86 等,帮助学生巩固乘法与除法的逆运算关系。
安排比较大小的题目,如 28÷2 (>) 48÷4、88÷4 (<) 66÷3、96÷3 (>) 62÷2、80÷4 (>) 42÷2、77÷7 (=) 33÷3、82÷2 (<) 99÷3 等,让学生进一步熟悉除法运算的结果比较,提升运算能力和数感。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这些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六、教学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A、B、C)
知识技能 能迅速且准确地进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能被整除)的竖式计算,过程规范,答案无误 A
计算过程基本正确,但偶尔出现小失误,对算理有一定理解,能在提示下纠正错误 B
竖式计算错误较多,算理理解模糊,难以独立完成计算 C
学习过程 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高度热情,积极主动参与讨论,频繁发表有价值的见解,在小组合作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 A
能参与课堂活动,表现较为积极,在小组合作中能配合完成任务,偶尔提出自己的想法 B
课堂表现被动,很少主动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小组合作时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 C
问题解决 能迅速洞察生活中的除法问题本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答,解题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能举一反三 A
能解决常见问题,但解题方法不够简洁高效,思路解释不够完善,需一定引导才能拓展思维 B
面对问题时思路混乱,无法正确运用知识解决,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七、教学总结
在这堂充满趣味与挑战的《分桃子》数学课中,我们以生动的情境为起点,带领学生踏上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奇妙旅程。通过亲手分小棒、解决幼儿园积木分配和照片分页等实际问题,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更在合作交流中培养了思维能力和团队精神。看着学生们从最初的懵懂到最后的自信满满,数学的智慧之花已在他们心间悄然绽放,我们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数学教学的魅力与价值。
八、教学反思
优点
情境导入极具吸引力,成功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迅速融入课堂氛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后续学习中。
小棒操作环节效果显著,为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搭建了坚实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除法竖式计算的掌握。
课堂练习丰富多样,全面涵盖了各种题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意识,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
不足
小组合作环节存在部分学生 “搭便车” 的现象,参与度不均衡,小组讨论的引导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未能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
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和辅导不够精准,在课堂练习时,未能及时给予他们足够的个性化指导,导致他们的学习困难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改进措施
优化小组合作规则,为每个成员明确具体任务,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动态监控和引导,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确保小组合作的高效性。
建立学习困难学生档案,在课堂练习和课后辅导中,根据他们的具体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设计个性化的练习题目,逐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