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 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 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13 21:53:24

文档简介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标要求 教材分析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理解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一子目重点讲述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进行殖民扩张的历程及实行殖民统治的特点。 第二子目重点讲述亚洲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历程。 第三子目重点讲述西方列强侵略非洲的阶段性特征。 第四子目重点讲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时间、内涵、原因及影响。 四个子目按照时空顺序介绍了西方列强在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并最终建立起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历程,总结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阅读教材第一目中的“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纪晚期)”图片,指出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归属概况。
[提示]拉丁美洲绝大部分的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被为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2.阅读教材第一目中的“18世纪秘鲁金银矿的作业场面”和“学思之窗”,思考殖民者的掠夺对美洲和欧洲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对美洲:摧毁了美洲的传统文明,给美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客观上加强了美洲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美洲的开发。对欧洲: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所引发的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1.殖民侵略
15世纪-16世纪中叶 西班牙 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岛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
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葡萄牙 紧随西班牙之后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
18世纪晚期 拉丁美洲绝大部分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2.殖民统治
专制统治 在拉丁美洲设立总督辖区进行管理
掠夺财富 推行农奴制[移植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生产关系],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
迫害土著 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其大量死亡
贩卖黑奴 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发展起黑奴贸易
垄断贸易 宗主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核心概念] 1.总督:一般由西班牙和葡萄牙国王信任的大贵族担任,是国王在殖民地的全权代表,根据国王训令,掌握殖民地的行政、军事、财政和宗教事宜,有权任命管区内的官吏和教会负责人,参与审理重大司法案件。
2.种植园经济:在欧洲对外殖民扩张时期,欧洲国家在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建立的大规模种植园,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要经济活动。它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但使得殖民地成为欧洲国家的经济附庸,影响了殖民地国家的长远发展。
情境 早期殖民扩张中的大国兴衰
史料一 西班牙一开始就对美洲殖民地实行杀鸡取卵的政策……当然,这种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客观条件所决定的:一方面,美洲有大量金银可采;另一方面,西班牙国内的经济发展还没有达到向殖民地提供工业品的水平。
史料二 西班牙国内工业落后,再加上它的航运业落后……结果在对美洲贸易中,荷兰、英国商人排挤了西班牙……西班牙对于美洲的……榨取,使得西班牙的半封建的、以土地为基础的贵族经济和社会的重新改组成为不必要的了。
——以上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探究](1)根据史料一,指出西班牙对美洲的主要掠夺方式,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对美洲的贸易中,荷兰、英国排挤西班牙的原因。
[提示](1)方式:直接劫掠殖民地财富。原因:美洲金银矿产丰富;西班牙经济发展落后,不足以向殖民地输出工业品。
(2)荷兰、英国的工商业发达,又将掠夺的财富转化为资本,用于国内生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西班牙却将财富用于奢侈挥霍,因此,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荷兰、英国排挤西班牙。
[深化拓展] 16—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中的大国兴衰
西班牙 掠夺了大量财富,但并未将这些财富转化为资本,是其最终被荷兰、英国先后打败的原因。封建经济是其衰落的根源
荷兰 17世纪成为最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是商业资本远比工业资本占优势。较弱的工业资本是其在与英国争霸中失败的根源,成为其以后经济发展的弱点
法国 经济发展受到落后封建生产关系的严重阻碍,成为其在与英国的殖民争霸中失败的重要原因
英国 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综合国力强大。英国一贯重视海外扩张,资产阶级革命后更是把争夺海上霸权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发展海军力量,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
1.(2023·内蒙古鄂尔多斯期末)西班牙规定西属殖民地不能擅自与别国有任何的经济往来,西班牙国内的商人想要到殖民地区,必须得到西班牙王室设立的“贸易署”的许可。这表明西班牙政府(  )
A.在殖民地实行贸易垄断政策
B.剥夺了商人的合法权利
C.注重调节殖民地的贸易纠纷
D.重视发展殖民地的经济
解析:选A。根据材料“西班牙规定西属殖民地不能擅自与别国有任何的经济往来”可知,西班牙政府控制殖民地的贸易经济,在殖民地实行贸易垄断政策,从而维护宗主国的利益,故选A项;西班牙国内的商人如若得到“贸易署”的许可,仍可到殖民地区,不能体现对商人合法权利的剥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调节殖民地贸易纠纷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西班牙在殖民地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限制或禁止殖民地进行对外贸易,这旨在维护宗主国自身的利益,而非重视发展殖民地的经济,排除D项。
2.(2024·广东东莞高一期末)1732年,英国颁布《制帽法令》:“鉴于英国的制帽技术已经非常完善,以及本国内制造帽子的贸易已经大量出口到美洲殖民地……特规定:自1732年9月29日起,任何染色、未染色的成品或半成品帽子不得以任何借口,在任何英属殖民地内的任何地方运载或装船,由任何人外运。”颁布这一法令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持英国本土的技术领先优势
B.排斥其他列强在美洲的扩张
C.强化本土与殖民地的经济联系
D.限制美洲殖民地的工业发展
解析:选D。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英国政府颁布法令保护本国工业发展,其意在限制美洲殖民地的工业发展,故选D项;英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是保护本土工业,并非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排除A项:英国政府颁布这一法令意在防止殖民地制帽业与英国本土竞争,并非防止其他列强在北美的扩张,排除B项;此法令损害了殖民地的经济利益,不利于强化本土与殖民地的经济联系,排除C项。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1.阅读教材第二目中的“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别指出主要列强在亚洲的主要殖民地,进而可得出怎样的结论?
[提示]西班牙占据菲律宾,后被美国夺走;葡萄牙占据中国澳门;荷兰占据印度尼西亚;英国占据印度、缅甸、阿富汗等;法国占据越南、柬埔寨等;日本占据朝鲜。结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绝大多数亚洲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形成。
2.阅读教材第二目,指出英国殖民印度的主要机构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提示]机构:东印度公司。影响:为英国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印度遭到掠夺,人民生活苦难。
1.16世纪的殖民扩张
葡萄牙 主要是建立商站,以控制商路。到16世纪中叶,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西班牙 入侵菲律宾,将其变成了殖民地
2.17世纪以来的殖民扩张
南亚 英国 17世纪初,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掠夺了印度的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对印度的剥夺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挑动印度内部矛盾;直接进行武力侵略,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印度全境
东南亚 荷兰 17世纪初,侵入印度尼西亚
英国 19世纪末,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
法国 侵占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美国 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通过美西战争]
西亚 英国、法国、 俄国等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
俄国、英国 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分别在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东亚 英国、法国等 列强 鸦片战争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日本 1910年,吞并了朝鲜半岛
[核心概念] 东印度公司:英国等欧洲殖民国家为了对印度和东南亚各国进行经营垄断贸易、殖民掠夺而成立的公司。它们和本国政府有着密切联系,不仅享有贸易独占权,还有权代表政府订立通商条约与和约,有权筹建军队、发动战争等。它们拥有武装船队,对殖民地区进行疯狂掠夺,从事奴隶买卖和劫掠活动。它们的商业活动始终与暴力、欺诈、勒索紧密结合在一起,对各自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是欧洲殖民国家推行殖民政策的重要工具。
1.(2024·重庆七校期末)欧洲画家鲁道夫·斯沃博达于1892年在维多利亚女王的资助下前往印度创作了一幅油画《瞥视火车》。画的左下角是一部分铁轨,一家人正在等待火车,背景里有些泥筑的低矮建筑,人们在屋外纺织和晾晒粮食。该作品意在(  )
A.展示殖民地的现代化成就
B.描绘印度农村的生活状况
C.激发印度民众的危机意识
D.宣传美化英国的殖民统治
解析:选D。1892年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油画中的“一部分铁轨”与“泥筑的低矮建筑,人们在屋外纺织和晾晒粮食”形成对比,表达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与印度落后的现实情况,即英国侵略印度促进了印度的近代化进程,冲击了印度传统的落后社会,故该作品旨在强化印度民众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认同,选D项;材料仅涉及英国在印度修筑了铁路的信息,并不能得知殖民地的现代化成就,排除A项;“印度农村的生活状况”属于油画反映的表象,排除B项;此时的印度属于英国的殖民地,油画作品并不是为了激化印度民众的危机意识,排除C项。
2.1850年时,伊朗出口的棉织品是其原棉的23倍,但到1910年,伊朗出口的原棉是棉纺织品的20倍。当时伊朗街上的孩童们曾唱道:“丝累线积难成匹,织布谋生不如死。”导致这一状况的背景是(  )
A.伊朗的棉花种植业较快发展
B.伊朗的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C.亚洲掀起民族独立运动高潮
D.西方列强对亚洲的侵略加深
解析:选D。据材料“1850年时,伊朗出口的棉织品是其原棉的23倍,但到1910年,伊朗出口的原棉是棉纺织品的20倍”可知,受西方列强对亚洲侵略加深的影响,伊朗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故选D项;材料与伊朗的棉花种植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原料出口,与民族工业发展无关,排除B项;亚洲掀起民族独立运动高潮是在一战后,排除C项。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与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阅读教材第三目中的“列强瓜分非洲”地图,结合正文,思考图中非洲国家的国界线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特点:图示中的国界线大多平直,疆域较为规整。问题:这是柏林会议规定的“有效占领”和“地图上作业”的结果,反映了非洲国家和地区与列强之间实力对比悬殊,列强在瓜分非洲时,完全不顾非洲传统,直接在地图上划界。
2.阅读教材第四目中的“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分析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占领存在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后果?
[提示]问题:欧洲列强占有的殖民地与其自身的经济实力不平衡。后果:使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冲突不断,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为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战争埋下祸根。
1.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1)特点
工业革命前 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占领重要的港口和城镇,进行奴隶贸易
工业革命后 进行全面的殖民入侵
(2)瓜分非洲
北非 英法重点争夺埃及,两国控制苏伊士运河[1869年正式开通]与埃及的经济政治大权
1882年,英国发动侵埃战争,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英国以埃及为基地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
19世纪30年代,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 英国 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2K计划”],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
法国 把它的非洲殖民地从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东非的索马里[“2S计划”]
德国 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柏林会议 背景 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
目的 解决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
召开 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
内容 ①“有效占领”: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 ②“地图上作业”: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
影响 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殖民国家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2.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形成
①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②表现: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3)影响
对殖民者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扩张与争夺的加剧,也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对世界 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对殖民地 ①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②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核心概念] 1.柏林会议:帝国主义列强瓜分非洲的一次会议。此次会议通过了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准则,大大加速了列强在非洲的殖民步伐。欧洲列强在非洲的冲突成为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2.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包括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体现了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情境 西方列强对非洲的侵略
史料 早在近代早期,西方殖民者就已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进入19世纪后,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加强,但主要在沿海地区。……(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探究]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70年前后西方列强对非洲殖民侵略的主要变化。并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提示]变化:由建立据点、侵占沿海地区到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加紧进行对外的殖民扩张和争夺;随着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贵重矿产资源的发现和经济作物种植的成功,非洲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提高,成为列强争夺的重要目标。
[深化拓展] 近代殖民者侵略非洲各阶段的特点
1.资本原始积累阶段(15世纪初至18世纪末)
(1)殖民者在非洲沿海地区建立了一些分散的殖民据点,设置商站,但没有开拓大片殖民地。
(2)掠夺方式以赤裸裸的暴力掠夺为主,不仅掠夺非洲的天然资源,更大肆掠夺非洲的人力资源,进行奴隶贸易。
2.自由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初至19世纪70年代)
(1)殖民者开始将非洲作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侵略和掠夺方式逐渐从奴隶贸易转向领土占领和殖民奴役,开始把原有的沿海地区分散的殖民据点扩充成小块或大块的殖民地,同时对社会发展先进的北非地区进行大规模的领土占领和殖民奴役。
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1)殖民者开始将非洲作为资本输出场所。
(2)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纷纷在非洲抢占殖民地,以便直接剥削非洲人民。
1.(2023·天津部分区期末)19世纪70年代以前,欧洲殖民国家只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这表明当时欧洲列强(  )
A.掠夺土地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B.扩大非洲的奴隶贸易
C.严厉镇压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D.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
解析:选D。据材料“它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把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变成了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故选D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列强进行资本输出的时期,并不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排除A项;19世纪初期,英国、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相继宣布禁止奴隶贸易,排除B项;材料“它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强调的是列强瓜分非洲,并不涉及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排除C项。
2.(2024·安徽滁州期中)1878年,探险家斯坦利从刚果回来后出版了《穿过黑暗大陆》,并在欧洲商会发表演说,提到刚果河流域的居民众多,只要稍微改善一下他们的穿衣习惯,曼彻斯特纺织机器昼夜开动也将供应不上。这一言论在欧洲引发强烈反响。斯坦利的演说(  )
A.促成列强召开柏林会议
B.引发非洲人民的强烈反抗
C.刺激列强加速瓜分非洲
D.意在变革非洲的生产方式
解析:选C。根据材料“曼彻斯特纺织机器昼夜开动也将供应不上”可知,探险家斯坦利认为刚果河流域居民众多,市场广阔,这刺激了列强对非洲进行商品输出,加速瓜分非洲,故选C项;柏林会议召开是在1884年,柏林会议的召开与斯坦利的演说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据材料无法得知非洲人民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强调欧洲列强加强对非洲的商品输出,与变革非洲的生产方式无关,排除D项。
罪恶渊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材料 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和进行全球侵略扩张的过程。19世纪末的第三次殖民高潮,通过瓜分全球的方式把广大地区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据1914年的统计,11个帝国主义国家共拥有各类殖民地的面积将近5个欧洲大小,其中英国发展成最大的殖民帝国。从总体上讲,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列强全球扩张基础上的,其目的是掠夺。就其性质来说,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从而在世界格局的演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资本主义列强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只是为了把这些地区变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变成自己的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地,而绝非要在这些地区发展资本主义,改变其原有面貌。
——摘编自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殖民主义与全球化进程及其消极影响》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提示]原因: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促使世界各地联系加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列强要求扩大各自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还要求向海外输出剩余资本,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影响: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越来越连为一体;列强之间的政治经济的平衡性被打破,孕育着更大的冲突;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伴随着殖民统治的逐渐深入,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思维提升】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1.形成过程
(1)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西欧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开始进行殖民活动,亚洲、非洲、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逐渐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2)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
(3)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评价
(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2)世界由此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客观上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世界贸易额的增加。
(3)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以及输出资本的场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命脉,对它们进行了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掠夺,使它们陷入更加落后的状态。
知识总结 必备术语
1.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最先开始了在拉丁美洲的扩张,攫取了巨额的财富。 2.17世纪后,荷兰、英国、法国加强了在亚洲的扩张,亚洲一些地方逐步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特别是柏林会议之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 4.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不合理状态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标要求 教材分析
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和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理解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一子目重点讲述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进行殖民扩张的历程及实行殖民统治的特点。 第二子目重点讲述亚洲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历程。 第三子目重点讲述西方列强侵略非洲的阶段性特征。 第四子目重点讲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时间、内涵、原因及影响。 四个子目按照时空顺序介绍了西方列强在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并最终建立起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历程,总结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阅读教材第一目中的“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纪晚期)”图片,指出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归属概况。
[提示]拉丁美洲绝大部分的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被为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2.阅读教材第一目中的“18世纪秘鲁金银矿的作业场面”和“学思之窗”,思考殖民者的掠夺对美洲和欧洲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对美洲:摧毁了美洲的传统文明,给美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客观上加强了美洲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美洲的开发。对欧洲: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所引发的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1.殖民侵略
15世纪-16世纪中叶 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岛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
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葡萄牙 紧随西班牙之后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 殖民地
18世纪晚期 拉丁美洲绝大部分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 、英国和法国占据
2.殖民统治
专制统治 在拉丁美洲设立 辖区进行管理
掠夺财富 推行农奴制[移植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生产关系],发展 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
迫害土著 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其大量死亡
贩卖黑奴 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发展起
垄断贸易 宗主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核心概念] 1.总督:一般由西班牙和葡萄牙国王信任的大贵族担任,是国王在殖民地的全权代表,根据国王训令,掌握殖民地的行政、军事、财政和宗教事宜,有权任命管区内的官吏和教会负责人,参与审理重大司法案件。
2.种植园经济:在欧洲对外殖民扩张时期,欧洲国家在亚洲、非洲、美洲等地建立的大规模种植园,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要经济活动。它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但使得殖民地成为欧洲国家的经济附庸,影响了殖民地国家的长远发展。
情境 早期殖民扩张中的大国兴衰
史料一 西班牙一开始就对美洲殖民地实行杀鸡取卵的政策……当然,这种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客观条件所决定的:一方面,美洲有大量金银可采;另一方面,西班牙国内的经济发展还没有达到向殖民地提供工业品的水平。
史料二 西班牙国内工业落后,再加上它的航运业落后……结果在对美洲贸易中,荷兰、英国商人排挤了西班牙……西班牙对于美洲的……榨取,使得西班牙的半封建的、以土地为基础的贵族经济和社会的重新改组成为不必要的了。
——以上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探究](1)根据史料一,指出西班牙对美洲的主要掠夺方式,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对美洲的贸易中,荷兰、英国排挤西班牙的原因。
[提示](1)方式:直接劫掠殖民地财富。原因:美洲金银矿产丰富;西班牙经济发展落后,不足以向殖民地输出工业品。
(2)荷兰、英国的工商业发达,又将掠夺的财富转化为资本,用于国内生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西班牙却将财富用于奢侈挥霍,因此,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荷兰、英国排挤西班牙。
[深化拓展] 16—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中的大国兴衰
西班牙 掠夺了大量财富,但并未将这些财富转化为资本,是其最终被荷兰、英国先后打败的原因。封建经济是其衰落的根源
荷兰 17世纪成为最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是商业资本远比工业资本占优势。较弱的工业资本是其在与英国争霸中失败的根源,成为其以后经济发展的弱点
法国 经济发展受到落后封建生产关系的严重阻碍,成为其在与英国的殖民争霸中失败的重要原因
英国 资本主义经济发达,综合国力强大。英国一贯重视海外扩张,资产阶级革命后更是把争夺海上霸权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发展海军力量,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
1.(2023·内蒙古鄂尔多斯期末)西班牙规定西属殖民地不能擅自与别国有任何的经济往来,西班牙国内的商人想要到殖民地区,必须得到西班牙王室设立的“贸易署”的许可。这表明西班牙政府(  )
A.在殖民地实行贸易垄断政策
B.剥夺了商人的合法权利
C.注重调节殖民地的贸易纠纷
D.重视发展殖民地的经济
2.(2024·广东东莞高一期末)1732年,英国颁布《制帽法令》:“鉴于英国的制帽技术已经非常完善,以及本国内制造帽子的贸易已经大量出口到美洲殖民地……特规定:自1732年9月29日起,任何染色、未染色的成品或半成品帽子不得以任何借口,在任何英属殖民地内的任何地方运载或装船,由任何人外运。”颁布这一法令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持英国本土的技术领先优势
B.排斥其他列强在美洲的扩张
C.强化本土与殖民地的经济联系
D.限制美洲殖民地的工业发展
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1.阅读教材第二目中的“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别指出主要列强在亚洲的主要殖民地,进而可得出怎样的结论?
[提示]西班牙占据菲律宾,后被美国夺走;葡萄牙占据中国澳门;荷兰占据印度尼西亚;英国占据印度、缅甸、阿富汗等;法国占据越南、柬埔寨等;日本占据朝鲜。结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绝大多数亚洲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形成。
2.阅读教材第二目,指出英国殖民印度的主要机构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提示]机构:东印度公司。影响:为英国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印度遭到掠夺,人民生活苦难。
1.16世纪的殖民扩张
葡萄牙 主要是建立商站,以控制商路。到16世纪中叶,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西班牙 入侵 ,将其变成了殖民地
2.17世纪以来的殖民扩张
南亚 英国 17世纪初,英国通过 公司,掠夺了印度的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对印度的剥夺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挑动印度内部矛盾;直接进行武力侵略,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印度全境
东南亚 荷兰 17世纪初,侵入印度尼西亚
英国 19世纪末,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
法国 侵占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美国 从 手里夺得菲律宾[通过美西战争]
西亚 英国、法国、 俄国等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
俄国、英国 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分别在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东亚 英国、法国等 列强 鸦片战争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日本 1910年,吞并了
[核心概念] 东印度公司:英国等欧洲殖民国家为了对印度和东南亚各国进行经营垄断贸易、殖民掠夺而成立的公司。它们和本国政府有着密切联系,不仅享有贸易独占权,还有权代表政府订立通商条约与和约,有权筹建军队、发动战争等。它们拥有武装船队,对殖民地区进行疯狂掠夺,从事奴隶买卖和劫掠活动。它们的商业活动始终与暴力、欺诈、勒索紧密结合在一起,对各自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是欧洲殖民国家推行殖民政策的重要工具。
1.(2024·重庆七校期末)欧洲画家鲁道夫·斯沃博达于1892年在维多利亚女王的资助下前往印度创作了一幅油画《瞥视火车》。画的左下角是一部分铁轨,一家人正在等待火车,背景里有些泥筑的低矮建筑,人们在屋外纺织和晾晒粮食。该作品意在(  )
A.展示殖民地的现代化成就
B.描绘印度农村的生活状况
C.激发印度民众的危机意识
D.宣传美化英国的殖民统治
2.1850年时,伊朗出口的棉织品是其原棉的23倍,但到1910年,伊朗出口的原棉是棉纺织品的20倍。当时伊朗街上的孩童们曾唱道:“丝累线积难成匹,织布谋生不如死。”导致这一状况的背景是(  )
A.伊朗的棉花种植业较快发展
B.伊朗的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C.亚洲掀起民族独立运动高潮
D.西方列强对亚洲的侵略加深
三、西方列强瓜分非洲与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阅读教材第三目中的“列强瓜分非洲”地图,结合正文,思考图中非洲国家的国界线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特点:图示中的国界线大多平直,疆域较为规整。问题:这是柏林会议规定的“有效占领”和“地图上作业”的结果,反映了非洲国家和地区与列强之间实力对比悬殊,列强在瓜分非洲时,完全不顾非洲传统,直接在地图上划界。
2.阅读教材第四目中的“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分析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占领存在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后果?
[提示]问题:欧洲列强占有的殖民地与其自身的经济实力不平衡。后果:使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冲突不断,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为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战争埋下祸根。
1.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1)特点
工业革命前 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占领重要的港口和城镇,进行
工业革命后 进行全面的殖民入侵
(2)瓜分非洲
北非 英法重点争夺埃及,两国控制苏伊士运河[1869年正式开通]与埃及的经济政治大权
1882年,英国发动侵埃战争,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英国以埃及为基地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
19世纪30年代,法国入侵 ,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 英国 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2K计划”],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
法国 把它的非洲殖民地从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东非的索马里[“2S计划”]
德国 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柏林会议 背景 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
目的 解决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
召开 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
内容 ①“ ”: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 ②“地图上作业”: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
影响 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殖民国家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2.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形成
①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②表现: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3)影响
对殖民者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扩张与争夺的加剧,也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对世界 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 ,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对殖民地 ①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②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核心概念] 1.柏林会议:帝国主义列强瓜分非洲的一次会议。此次会议通过了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准则,大大加速了列强在非洲的殖民步伐。欧洲列强在非洲的冲突成为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2.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包括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体现了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情境 西方列强对非洲的侵略
史料 早在近代早期,西方殖民者就已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进入19世纪后,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加强,但主要在沿海地区。……(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探究]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70年前后西方列强对非洲殖民侵略的主要变化。并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提示]变化:由建立据点、侵占沿海地区到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加紧进行对外的殖民扩张和争夺;随着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贵重矿产资源的发现和经济作物种植的成功,非洲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提高,成为列强争夺的重要目标。
[深化拓展] 近代殖民者侵略非洲各阶段的特点
1.资本原始积累阶段(15世纪初至18世纪末)
(1)殖民者在非洲沿海地区建立了一些分散的殖民据点,设置商站,但没有开拓大片殖民地。
(2)掠夺方式以赤裸裸的暴力掠夺为主,不仅掠夺非洲的天然资源,更大肆掠夺非洲的人力资源,进行奴隶贸易。
2.自由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初至19世纪70年代)
(1)殖民者开始将非洲作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侵略和掠夺方式逐渐从奴隶贸易转向领土占领和殖民奴役,开始把原有的沿海地区分散的殖民据点扩充成小块或大块的殖民地,同时对社会发展先进的北非地区进行大规模的领土占领和殖民奴役。
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1)殖民者开始将非洲作为资本输出场所。
(2)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纷纷在非洲抢占殖民地,以便直接剥削非洲人民。
1.(2023·天津部分区期末)19世纪70年代以前,欧洲殖民国家只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这表明当时欧洲列强(  )
A.掠夺土地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B.扩大非洲的奴隶贸易
C.严厉镇压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D.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
2.(2024·安徽滁州期中)1878年,探险家斯坦利从刚果回来后出版了《穿过黑暗大陆》,并在欧洲商会发表演说,提到刚果河流域的居民众多,只要稍微改善一下他们的穿衣习惯,曼彻斯特纺织机器昼夜开动也将供应不上。这一言论在欧洲引发强烈反响。斯坦利的演说(  )
A.促成列强召开柏林会议
B.引发非洲人民的强烈反抗
C.刺激列强加速瓜分非洲
D.意在变革非洲的生产方式
罪恶渊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材料 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和进行全球侵略扩张的过程。19世纪末的第三次殖民高潮,通过瓜分全球的方式把广大地区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据1914年的统计,11个帝国主义国家共拥有各类殖民地的面积将近5个欧洲大小,其中英国发展成最大的殖民帝国。从总体上讲,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列强全球扩张基础上的,其目的是掠夺。就其性质来说,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从而在世界格局的演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资本主义列强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只是为了把这些地区变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变成自己的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地,而绝非要在这些地区发展资本主义,改变其原有面貌。
——摘编自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殖民主义与全球化进程及其消极影响》
[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提示]原因: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促使世界各地联系加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列强要求扩大各自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还要求向海外输出剩余资本,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影响: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越来越连为一体;列强之间的政治经济的平衡性被打破,孕育着更大的冲突;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伴随着殖民统治的逐渐深入,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思维提升】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1.形成过程
(1)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西欧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开始进行殖民活动,亚洲、非洲、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逐渐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2)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
(3)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评价
(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2)世界由此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客观上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世界贸易额的增加。
(3)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以及输出资本的场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命脉,对它们进行了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掠夺,使它们陷入更加落后的状态。
知识总结 必备术语
1.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最先开始了在拉丁美洲的扩张,攫取了巨额的财富。 2.17世纪后,荷兰、英国、法国加强了在亚洲的扩张,亚洲一些地方逐步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特别是柏林会议之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 4.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不合理状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