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
姓名
准考证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上。
3.答卷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本试卷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形式外传,翻印!如若发现,必追究法律责任!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
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十一国庆放假期间,小华去参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在遗址中看到
A.出土的炭化稻粒
B.灰烬、烧石、烧骨等
C.使用的装饰品等
D.使用的人面鱼纹陶盆
2.良褚遗址和陶寺遗址,均发现了表明阶级分化的宫殿、象征权力的玉器或者象征尊贵的礼
器。这些现象表明
A.生产力水平进入青铜时代
B.中国最早奴隶制王朝诞生
C.中国已形成君主专制国家
D.中华文明的起源多元一体
3.观察下面的朝代更替示意图,图中所示①②依次为
东周
王朝更替:(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社会形态:
①
…>②
A.①原始社会②奴隶社会
B.①奴隶社会②封建社会
C.①史前时期②奴隶社会
D.①原始社会②封建社会
4.按照周礼规定,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而郑国国君使用九鼎八簋。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周王室权威强化
B.诸侯间纷争不断C.分封制走向崩溃
D.严格的等级结构
5.右图是某学者描绘的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他意在说明
墨子
孔子
A.百家争鸣中会有共鸣之处
十公元前400年
B.百家争鸣对后世影响深远
C.儒学走向了正统的必然性
师徒关系
公元前300年
一熟识关系
D.百家争鸣促进文化的繁荣
孟子著名思想家
·其他忍想家
韩非
+公元前200年
6.谚语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其中“小满芝麻,芒种谷;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科
麦正当时;苞米下种谷雨天。”反映了
A,农作物品种丰富
B.种植技术推陈出新
C.耕地面积的扩大
D.农历节气指导农耕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7.阅读下面“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因力量的对比图”。其反映的社会问题最终得以傩决的揹施是
A.“削藩”建议的采用
1000
850
50
单位:万人800
单位:个
39
40
B.“七国之乱”的平定
中央人口600
450
目中央辖那
0
C.“推恩令”的实施
400
20
15
封因人口200
皿封国转斯
10
D.“大一统”思想的形成
0
0
8.某同学制作了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年代尺,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
公元9年
25年
220年
①
②
③
④
⑤
A,①秦朝建立于公元前3世纪前期
B.③王猛代替汉,国号“新”
C.④东汉建立,距西汉建立已过去226年
D.⑤东汉灭亡,曹操建立魏国
9.1757年,乾隆皇帝下令将“西域”改名为“新疆”,意思是“故土新归”。三国时期,魏国设置管
理今新疆地区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府
B.西域长史府
C.北庭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
10.汉代开通的丝绸之路将欧亚大陆上的几大文明连接了起来,促进几大文明的汇集与交流。
下面是“丝绸之路手绘图”,图中①处应填写
A.洛阳
大宛
B.西安
敦煌
大
玉门
C.长安
安息
②
D.阳关
①
11.某班同学为体验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以下实践活动。这项发明
②洗涤
③浸灰水
①切咏
⑤春捣
⑥打浆即⑦捞纸
⑧晒
⑨揭纸
④旅者
A.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发展了中医学的治疗理论
C.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D.推动了教育文化的发展
1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列示意图
中符合公元222年中国局势的是
曹丕
曹操
袁绍
司马炎
刘备
孙权
刘备
孙权
曹操孙权
刘禅孙权
C
七年级历史
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