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西北地区单元质量测评(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章 西北地区单元质量测评(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1-13 17:21:13

文档简介

单元质量测评(三)第八章 西北地区
(40分钟 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我国西北地区草场广布。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传统民居是( )
A.茅草屋   B.冰屋 C.蒙古包 D.窑洞
2.该地区居民主要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
A.放牧牛羊 B.开采矿产
C.淡水养殖 D.种植橡胶
3.冬春季节,该地区易遭受的气象灾害是( )
A.泥石流 B.寒潮
C.台风 D.地震
  (2023·北京八十中期中)新疆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区域内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差异显著。位于北疆牧区的和布克赛尔,传统美食“纳仁”的主要原材料是牛羊肉;位于南部的吐鲁番,人们用坎儿井引高山冰雪融水灌溉葡萄。阅读图文资料,回答4~6题。
4.对于新疆图标的设计,表述不恰当的是( )
A.“羊肉串”是当地的特色美食
B.牦牛是新疆的代表性畜种
C.新疆瓜果飘香,有著名的葡萄沟
D.构成“新”字的彩带体现了维吾尔族民族风情
5.下列自然景观中,符合和布克赛尔的是( )
6.关于和布克赛尔和吐鲁番的自然环境特征,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和布克赛尔纬度更高,气温较低,适宜发展畜牧业
B.和布克赛尔海拔更高,气温较低,适宜发展河谷农业
C.吐鲁番降水较少,适合牧草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
D.吐鲁番位于天山北麓,四面环山,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我国在某沙漠(左图)建起了大规模太阳能光伏电站(右图)。据此完成7、8题。
7.该沙漠的主体位于( )
A.甘肃省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陕西省
8.与北京相比,该沙漠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的原因是( )
①纬度较低 ②海拔较高
③白昼较长 ④晴天较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被称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每年玉米收获后,戈壁滩成为天然晾晒场,晾晒使玉米种子在短时间内快速脱水干燥。读河西走廊示意图,完成9~11题。
9.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有利条件是( )
A.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B.气候干燥、光照充足
C.经济发达、科技先进
D.交通便利、离市场近
10.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 )
A.祁连山的冰雪融水
B.内蒙古高原的地下水
C.大气降水
D.引黄河水
11.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不断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其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节水技术改进 B.机械化水平提高
C.土壤肥力下降 D.市场需求改变
  (2022·苏州学业考)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贯穿流动沙漠区的高等级公路,连通了新疆资源勘探开发的主要油气田。图1为塔里木盆地交通线分布图,图2为沙漠公路景观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图中沙漠广布的原因是( )
①纬度较低 ②深居内陆
③距海遥远 ④山脉阻挡水汽进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沙漠公路面临的最大威胁是( )
A.气候干旱,路面易塌陷 
B.冻土深厚,路基易变形
C.流沙侵入,路面被掩埋 
D.景色单一,易迷失方向
14.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的开通( )
①提高了塔中地区油气资源开发的成本
②缩短了轮南与塔中的运输距离
③促进了边疆稳定与民族团结
④成为油、气向外输出的主要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的生命之泉。目前坎儿井已经从最多时的1 780条,减少到600多条,照此计算,20年后坎儿井即将消失,因此对坎儿井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读图,回答15~17题。
15.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 )
A.雨水 B.湖泊水
C.河流水 D.冰雪融水
16.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 )
A.夏季降水多,蒸发量小 B.黑土土壤肥沃
C.昼夜温差大 D.夏季气温高
17.这种水利工程( )
A.减少水的蒸发 B.解决水短缺问题
C.节约大量的土地 D.避免土地荒漠化
  新疆伊犁河谷素有“西域湿岛”“薰衣草之乡”之美称。图1为伊犁河谷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图2为伊宁气候资料图和薰衣草的资料卡片。读图,完成18~20题。
18.伊犁河谷成为“西域湿岛”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呈喇叭口向西敞开
②夏季高山冰雪融水量大
③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进入
④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伊犁河谷种植薰衣草的优势条件是( )
A.全年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
B.气温年较差小,利于农作物生长
C.靠近河流,有灌溉水源
D.年日照时数约1 000小时,光照充足
20.发展伊犁河谷薰衣草产业,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延长薰衣草产业链,推出精深加工产品
B.发展旅游业,开展薰衣草主题旅游
C.提高科技投入,培育新品种
D.不断扩大种植区域,实现规模化生产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1.(2024·遂宁学业考)兰新高铁东起兰州,西至乌鲁木齐,全长1 776km,是我国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它穿越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沿途风景独特,令人流连忘返。暑假,小宇从兰州出发,乘兰新高铁一路向西,来了一场别样的旅行。图1为兰新高铁分布示意图,图2、图3、图4为小宇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旅行攻略篇】
(1)出行前,小宇做了以下攻略:
查地图:新疆的地形以山地和 为主;
定行程:制定了“兰州—西宁—张掖—酒泉—哈密—乌鲁木齐”的旅行路线。
带装备:防晒霜、墨镜、遮阳伞、氧气袋、羽绒服等。途中在 城市最有可能会用到氧气袋和羽绒服。(2分)
【旅行猎奇篇】
(2)图2是小宇在湟水谷地拍摄的照片,该区域种植青稞主要的优势条件是 充足;此外小宇在西宁附近参观了光伏牧场(图3),请分析当地太阳能丰富的原因: 。(3分)
【旅行美食篇】
(3)在西宁,小宇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牛肉干,其食材来源于被誉为“高原之舟”的 ;在哈密,小宇尝到当地的哈密瓜特别甜,请分析其原因: 。(3分)
【旅行收获篇】
(4)图4是小宇在新疆拍摄的照片,在地面上修建隧道,在铁路旁修建防护墙,其目的是 ,照片中反映出当地土地荒漠化严重,请你提出一条有效的治理措施。 。(2分)
22.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西北地区人们的服装面料由毛、丝、棉到聚酯纤维,种类不断丰富。图1为西北地区图,图2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图3为主要石油产品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话题1:溯皮毛 在古代的农耕时期,受地理环境影响,西北地区人们的服装面料多取材于动物皮毛。
(1)结合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特征,说明这里的农业生产类型。(5分)
话题2:寻丝绸 丝绸作为一种昂贵的纺织品,广受古代贵族的喜爱。在新疆和田地区尼雅遗址出土的蜀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就是其中的代表。
(2)尼雅遗址所在地的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不利于植桑养蚕,因此不是织锦护臂原材料的原产地,蜀锦原产于今 省,通过丝绸之路运抵新疆。(1分)
话题3:访棉田 棉花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因其种植广泛、棉纺织技术成熟,棉织品逐渐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制作衣物的主要材料。
(3)新疆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夏季 充足,不利自然条件是生长期 条件不足。因此,棉区主要分布在 及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3分)
话题4:衍纤维 聚酯纤维来自石油和天然气加工的衍生物,是当今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由于有较好的抗皱性和保形性,是现在服装加工的主要原料之一。
(4)西北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有人建议在西北地区大规模建设石油冶炼、加工和纺织基地,你认同这个做法吗 请从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角度说明理由。(3分)
23.(2024 铜陵期中)西北地区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显著。既有“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美丽画卷,又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苍凉悲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1)西北地区东部地表植被以 为主,贺兰山以东地区主要发展 (农业部门)。(2分)
  天山北坡经济区(图乙所示)位于天山北麓,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面向中亚和欧洲的重要纽带,是新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要一环,该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指导北疆发展有重要意义。
(2)结合图乙,归纳天山北坡经济区发展的有利社会条件。(任答一点)(2分)
(3)读图丙,比较黄河干流ab、cd两河段的水文特征,其中结冰期较长的是 段,水量较大的是 段。(2分)
  (原)毛乌素沙地(图丙所示)曾经是我国第四大沙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当地政府和人民积极治沙,实现了“绿进沙退”的生态奇迹,主要种植了玉米、马铃薯、优质牧草等作物。
(4)说出毛乌素沙地成功恢复植被对黄河的生态意义。(2分)单元质量测评(三)第八章 西北地区
(40分钟 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我国西北地区草场广布。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传统民居是(C)
A.茅草屋   B.冰屋 C.蒙古包 D.窑洞
2.该地区居民主要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是(A)
A.放牧牛羊 B.开采矿产
C.淡水养殖 D.种植橡胶
3.冬春季节,该地区易遭受的气象灾害是(B)
A.泥石流 B.寒潮
C.台风 D.地震
  (2023·北京八十中期中)新疆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区域内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差异显著。位于北疆牧区的和布克赛尔,传统美食“纳仁”的主要原材料是牛羊肉;位于南部的吐鲁番,人们用坎儿井引高山冰雪融水灌溉葡萄。阅读图文资料,回答4~6题。
4.对于新疆图标的设计,表述不恰当的是(B)
A.“羊肉串”是当地的特色美食
B.牦牛是新疆的代表性畜种
C.新疆瓜果飘香,有著名的葡萄沟
D.构成“新”字的彩带体现了维吾尔族民族风情
5.下列自然景观中,符合和布克赛尔的是(A)
6.关于和布克赛尔和吐鲁番的自然环境特征,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
A.和布克赛尔纬度更高,气温较低,适宜发展畜牧业
B.和布克赛尔海拔更高,气温较低,适宜发展河谷农业
C.吐鲁番降水较少,适合牧草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
D.吐鲁番位于天山北麓,四面环山,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我国在某沙漠(左图)建起了大规模太阳能光伏电站(右图)。据此完成7、8题。
7.该沙漠的主体位于(C)
A.甘肃省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陕西省
8.与北京相比,该沙漠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的原因是(D)
①纬度较低 ②海拔较高
③白昼较长 ④晴天较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被称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每年玉米收获后,戈壁滩成为天然晾晒场,晾晒使玉米种子在短时间内快速脱水干燥。读河西走廊示意图,完成9~11题。
9.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有利条件是(B)
A.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B.气候干燥、光照充足
C.经济发达、科技先进
D.交通便利、离市场近
10.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A)
A.祁连山的冰雪融水
B.内蒙古高原的地下水
C.大气降水
D.引黄河水
11.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不断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其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D)
A.节水技术改进 B.机械化水平提高
C.土壤肥力下降 D.市场需求改变
  (2022·苏州学业考)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贯穿流动沙漠区的高等级公路,连通了新疆资源勘探开发的主要油气田。图1为塔里木盆地交通线分布图,图2为沙漠公路景观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图中沙漠广布的原因是(D)
①纬度较低 ②深居内陆
③距海遥远 ④山脉阻挡水汽进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沙漠公路面临的最大威胁是(C)
A.气候干旱,路面易塌陷 
B.冻土深厚,路基易变形
C.流沙侵入,路面被掩埋 
D.景色单一,易迷失方向
14.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的开通(B)
①提高了塔中地区油气资源开发的成本
②缩短了轮南与塔中的运输距离
③促进了边疆稳定与民族团结
④成为油、气向外输出的主要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的生命之泉。目前坎儿井已经从最多时的1 780条,减少到600多条,照此计算,20年后坎儿井即将消失,因此对坎儿井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读图,回答15~17题。
15.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D)
A.雨水 B.湖泊水
C.河流水 D.冰雪融水
16.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C)
A.夏季降水多,蒸发量小 B.黑土土壤肥沃
C.昼夜温差大 D.夏季气温高
17.这种水利工程(A)
A.减少水的蒸发 B.解决水短缺问题
C.节约大量的土地 D.避免土地荒漠化
  新疆伊犁河谷素有“西域湿岛”“薰衣草之乡”之美称。图1为伊犁河谷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图2为伊宁气候资料图和薰衣草的资料卡片。读图,完成18~20题。
18.伊犁河谷成为“西域湿岛”的主要原因是(A)
①地形呈喇叭口向西敞开
②夏季高山冰雪融水量大
③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进入
④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伊犁河谷种植薰衣草的优势条件是(C)
A.全年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
B.气温年较差小,利于农作物生长
C.靠近河流,有灌溉水源
D.年日照时数约1 000小时,光照充足
20.发展伊犁河谷薰衣草产业,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D)
A.延长薰衣草产业链,推出精深加工产品
B.发展旅游业,开展薰衣草主题旅游
C.提高科技投入,培育新品种
D.不断扩大种植区域,实现规模化生产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21.(2024·遂宁学业考)兰新高铁东起兰州,西至乌鲁木齐,全长1 776km,是我国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它穿越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沿途风景独特,令人流连忘返。暑假,小宇从兰州出发,乘兰新高铁一路向西,来了一场别样的旅行。图1为兰新高铁分布示意图,图2、图3、图4为小宇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旅行攻略篇】
(1)出行前,小宇做了以下攻略:
查地图:新疆的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
定行程:制定了“兰州—西宁—张掖—酒泉—哈密—乌鲁木齐”的旅行路线。
带装备:防晒霜、墨镜、遮阳伞、氧气袋、羽绒服等。途中在西宁城市最有可能会用到氧气袋和羽绒服。(2分)
【旅行猎奇篇】
(2)图2是小宇在湟水谷地拍摄的照片,该区域种植青稞主要的优势条件是光照充足;此外小宇在西宁附近参观了光伏牧场(图3),请分析当地太阳能丰富的原因:西宁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使地面能够接收到更多的太阳辐射。(3分)
【旅行美食篇】
(3)在西宁,小宇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牛肉干,其食材来源于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牦牛;在哈密,小宇尝到当地的哈密瓜特别甜,请分析其原因:哈密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积累。(3分)
【旅行收获篇】
(4)图4是小宇在新疆拍摄的照片,在地面上修建隧道,在铁路旁修建防护墙,其目的是防风,照片中反映出当地土地荒漠化严重,请你提出一条有效的治理措施。植树造林。(2分)
22.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西北地区人们的服装面料由毛、丝、棉到聚酯纤维,种类不断丰富。图1为西北地区图,图2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图3为主要石油产品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话题1:溯皮毛 在古代的农耕时期,受地理环境影响,西北地区人们的服装面料多取材于动物皮毛。
(1)结合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特征,说明这里的农业生产类型。(5分)
话题2:寻丝绸 丝绸作为一种昂贵的纺织品,广受古代贵族的喜爱。在新疆和田地区尼雅遗址出土的蜀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就是其中的代表。
(2)尼雅遗址所在地的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不利于植桑养蚕,因此不是织锦护臂原材料的原产地,蜀锦原产于今四川省,通过丝绸之路运抵新疆。(1分)
话题3:访棉田 棉花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因其种植广泛、棉纺织技术成熟,棉织品逐渐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制作衣物的主要材料。
(3)新疆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夏季热量、光照充足,不利自然条件是生长期水分条件不足。因此,棉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3分)
话题4:衍纤维 聚酯纤维来自石油和天然气加工的衍生物,是当今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由于有较好的抗皱性和保形性,是现在服装加工的主要原料之一。
(4)西北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有人建议在西北地区大规模建设石油冶炼、加工和纺织基地,你认同这个做法吗 请从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角度说明理由。(3分)
答:认同/不认同。 认同理由:可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机会等。不认同理由:该地区生态脆弱,气候干旱,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23.(2024 铜陵期中)西北地区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显著。既有“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美丽画卷,又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苍凉悲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1)西北地区东部地表植被以草原为主,贺兰山以东地区主要发展畜牧业(农业部门)。(2分)
  天山北坡经济区(图乙所示)位于天山北麓,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面向中亚和欧洲的重要纽带,是新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要一环,该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指导北疆发展有重要意义。
(2)结合图乙,归纳天山北坡经济区发展的有利社会条件。(任答一点)(2分)
答: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发达;铁路交通便利;是面向中亚、欧洲的重要纽带,便于对外贸易;国家政策支持。
(3)读图丙,比较黄河干流ab、cd两河段的水文特征,其中结冰期较长的是ab段,水量较大的是cd段。(2分)
  (原)毛乌素沙地(图丙所示)曾经是我国第四大沙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当地政府和人民积极治沙,实现了“绿进沙退”的生态奇迹,主要种植了玉米、马铃薯、优质牧草等作物。
(4)说出毛乌素沙地成功恢复植被对黄河的生态意义。(2分)
答:减少了汇入黄河的泥沙,降低了黄河的含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