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1-13 17:38:48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
1.(2024六上·汶上月考)下列情形属于变异的是 (  )。
A.虎父无犬子
B.有其父必有其子
C.鸡窝里飞出个金凤凰
2.(2024六上·汶上月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有细胞,动物也有细胞
B.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
C.同种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是相同的
3.(2024六上·汶上月考)外科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时还要戴上口罩和手套,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 (  )。
A.细菌 B.霉菌 C.真菌
4.(2024六上·汶上月考)蘑菇是依靠 (  )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A.菌褶 B.菌盖 C.地下菌丝
5.(2024六上·汶上月考)下列仪器中,(  )最适合观察病毒。
A.望远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6.(2024六上·汶上月考)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主要依靠 (  )的参与。
A.微生物 B.植物 C.动物
7.(2024六上·汶上月考)以下信息中,(  )的观点能支持微生物也是生物。
A.微生物的个体很小
B.微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C.微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8.(2024六上·汶上月考)在污浊的水中有微生物,在澄清透明的水中不存在微生物。(  )
9.(2024六上·汶上月考)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而微生物不是。(  )
10.(2024六上·汶上月考)有一家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他们的鼻子都特别高而挺,大家说这是他们的家庭标配,属于家庭遗传。(  )
11.(2024六上·汶上月考)生物的进化经历了数万年甚至数十亿年的漫长过程,其主要原因是环境的变化。(  )
12.(2024六上·汶上月考)为了方便观察,我们可以把显微镜倾斜一定的角度。(  )
13.(2024六上·汶上月考)食物如果发霉不是太多,是可以食用的,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
14.(2024六上·汶上月考)金针菇是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食材,这种植物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某些营养物质。(  )
15.(2024六上·汶上月考)同种生物   与   之间,或同代生物   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变异。
16.(2024六上·汶上月考)古代生物的   、   、   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作化石。
17.(2024六上·汶上月考)病毒是一类没有   的特殊生物,由   和   组成。
18.(2024六上·汶上月考)自然界中无数的   会促使动植物遗体腐烂分解。
19.(2024六上·汶上月考)   的形状像耳朵,有脉络状的皱纹,有弹性。
20.(2024六上·汶上月考)发霉是一种因霉菌生长而使食品、衣物等   、   的自然现象。
21.(2024六上·汶上月考)   、   、   等方式可以防止食品、衣物等发霉。
22.(2024六上·汶上月考)选择正确的显微镜部件名称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载物台 目镜 物镜 反光镜 调焦螺旋
(1) 把显微镜移至平坦的桌面上,将低倍   转到镜筒下方;
(2)调节载物台下面的   ,从目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
(3)调节调焦螺旋抬起镜筒,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   上;
(4)从   往下看,调整   将镜筒慢慢抬升至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尽可能地看清标本。
23.(2024六上·汶上月考)科学家借助地层中的猛犸象化石,一点点地复原出猛犸象的样貌、当年的生活环境,并与现代的亚洲象进行比较,如下表:
  相似 不同
猛犸象 体长约5米, 身高约3米,食草, 哺乳动物 体重6--8吨,背部为身体最高点, 有极厚的脂肪层, 身披浓密的毛发,门齿长约1.5米, 卷曲程度较大
亚洲象 体 长 5--6米 , 身高2.1--3.6米, 食草, 哺乳动物 体重3--5吨,头部为身体最高点, 身披稀疏短毛, 门齿长1米多
(1) 从猛犸象和亚洲象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推测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   关系。
(2) 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推测猛犸象生活在   的地区,依据是   。
(3) 写出两例古今相似的生物,比如:猛犸象→亚洲象,   。
24.(2024六上·汶上月考)小明发现家里的馒头发霉了,准备研究霉菌的生长与温度因素是否有关,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探究。
实验器材:四片馒头片、塑料袋、放大镜、滴管、镊子
实验步骤:
①分别给馒头片贴上号码;
②在1、3号馒头片上滴10滴水,2、4号馒头片放在烤箱内烤干;
③将4片馒头片分别装在塑料袋内,1、2号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3、4号放在冰箱里;
④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片的变化。
(1)实验现象:   号馒头片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   、   号馒头片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号馒头片发霉时间最晚,发霉面积小。
(2) 实验结论:馒头在   、   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3) 为了预防霉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请写出三种防霉技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鸡窝里飞出个金凤凰”,形象地说明在普通的鸡窝环境中(也就是普通的亲代群体里)出现了与众不同、非常突出的个体(金凤凰指代很特别的情况),这意味着子代个体出现了和亲代不同的性状表现,这种亲代与子代或者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就属于变异现象,说明产生了与原有群体特征不一样的新情况。
2.【答案】C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A、植物和动物都属于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正确。
B、不同物种,无论细胞的结构形态,还是内遗传物质,都不相同,B正确。
C、同一种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表达的基因不同,行使的功能也不同,所以是不相同的,C错误。
3.【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以及人体表面、体内等环境中,其中有很多细菌是致病性的,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如果细菌进入到病人的手术切口等部位,很容易引发感染,导致伤口发炎、化脓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影响手术效果以及病人的术后恢复情况,所以手术前严格消毒、手术时戴口罩和手套等操作,最主要的就是防止细菌进入手术区域,从而保障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4.【答案】C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真菌包含了霉菌以及酵母菌等多种类型,虽然部分真菌也能引起人体感染等疾病,但在外科手术的常规防范中,相比于细菌,真菌不是这类防护措施主要针对的、容易引发手术感染的首要微生物类型。
5.【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病毒的个体极其微小,多数病毒直径处于 10 - 300 纳米的范围,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很难看清它们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而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成像,具有极高的分辨率,能够将极其微小的物体放大到可以被清晰观察的程度,所以电子显微镜是最适合观察病毒这种微小物体的仪器,B选项符合题意。
6.【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病毒的个体极其微小,多数病毒直径处于 10 - 300 纳米的范围,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很难看清它们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而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成像,具有极高的分辨率,能够将极其微小的物体放大到可以被清晰观察的程度,所以电子显微镜是最适合观察病毒这种微小物体的仪器,B选项符合题意。
7.【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能够进行繁殖,产生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微生物能够繁殖后代,这符合生物具备繁殖能力的重要特征,有力地证明了微生物也是生物,B选项可以支持相应观点。
8.【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无论是污浊的水,还是澄清透明的水,都有可能存在微生物。 在污浊的水中,往往含有较多的有机物等营养物质,比较适宜多种微生物生存、繁殖,所以我们相对容易检测到微生物的存在。
9.【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它们具有细胞结构,通过细胞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例如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基本的细胞结构,真菌细胞同样具备相应的细胞结构特征。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是指生物体通过基因将自身的性状传递给后代,使得子代在形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现象。 在这个家庭中,大人和小孩都呈现出鼻子特别高而挺这一相同的外貌特征,说明这种性状通过基因从上一代传递到了下一代,符合亲代与子代之间性状相似的遗传特点,所以可以说这属于家庭遗传,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进化论
【解析】【分析】生物进化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往往历经数万年甚至数十亿年时间。 环境在不断变化,例如气候可能从温暖湿润变得寒冷干燥,或者栖息地从海洋变为陆地等,而生物需要适应这些变化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原本适应旧环境的生物,其某些性状可能不再利于在新环境中存活、繁衍,此时那些具有更适应新环境性状的个体就有更大的生存优势,更有可能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将这些有利性状传递下去,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选择,生物种群的特征就会逐渐发生改变,从而推动了生物的进化。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一种比较精密的光学仪器,在使用时不能随意将其倾斜一定角度。因为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通常放置着玻片标本,且目镜、物镜等光学部件都经过精细的调试和校准处于特定的位置关系,以保证成像清晰准确。 如果把显微镜倾斜,玻片标本上的液体(比如制作临时装片时用到的染液等)容易流出,可能会污染显微镜的载物台、物镜等部件,进而损坏仪器,影响显微镜正常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食物发霉是因为有霉菌等微生物在上面生长繁殖,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代谢产物,比如黄曲霉毒素等。 即使食物发霉的部分看起来不多,但霉菌的菌丝等可能已经在食物内部蔓延生长,肉眼无法看到的部分可能也已经被污染了,这些毒素一旦随着食物进入人体,会对人体的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引发食物中毒、致癌等严重的健康问题,即使少量摄入也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金针菇不是植物,而是一种真菌。 植物细胞一般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等结构,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而金针菇属于大型真菌,其细胞结构与植物有差异,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依靠分解外界的有机物来获取营养,属于异养型生物。
15.【答案】亲代;子代;个体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强调的就是在具有一定亲缘关系的范畴内,出现的性状等方面的差异情况。一方面存在于亲代和子代之间,比如父母都是单眼皮,孩子却是双眼皮,这体现了亲代与子代间的变异;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同代生物个体之间,像同一窝小猫,毛色有的深有的浅等,反映出同代个体之间的变异。同种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变异。
16.【答案】遗迹;遗体;遗物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化石是研究古代生物非常重要的依据,“遗体” 指的是古代生物死亡后遗留下来的身体部分,比如恐龙的骨骼等,经过漫长时间的地质作用等过程后会形成化石;“遗物” 是古代生物留下来的一些跟其自身相关的物品,例如远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器等,在特定条件下也能变成化石留存下来;“遗迹” 则是古代生物活动留下来的痕迹,像恐龙的脚印等,同样可以在地下经过复杂变化最终形成化石,通过这些化石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17.【答案】细胞;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它活的生物体内.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体的不同,我们把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寄生在动物和人体细胞内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内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18.【答案】腐生细菌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细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一些腐生细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自然界中无数的腐生细菌会促使动植物遗体不断地腐烂、分解。动植物遗体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是植物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原料。可见,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19.【答案】木耳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木耳是一种常见的可食用的真菌,其外观特征非常符合所描述的情况,整体形状类似人耳,表面有着类似脉络一样分布的褶皱,并且质地柔软有弹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木耳的形态特点比较熟悉,所以此处填入 “木耳” 较为合适。
20.【答案】变质;变色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当霉菌在食品或者衣物上生长繁殖时,对于食品来说,霉菌会分解其中的营养成分,使其原本的营养价值降低,口感变差,出现发酸、发臭等情况,也就是发生了变质;对于衣物而言,霉菌在其表面生长会分泌一些色素类物质或者改变衣物原本的色泽,导致衣物出现变色现象,像白色衣物上会长出黑色、绿色等霉斑,使衣物的外观颜色改变。
21.【答案】干燥;低温;真空包装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干燥:霉菌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水分条件,保持食品、衣物所处环境干燥,能使霉菌难以获取生长所需水分,从而抑制其生长,像将粮食放在干燥通风处就不容易发霉。
低温:低温环境会降低霉菌体内酶的活性,使其新陈代谢变得缓慢,生长繁殖能力减弱,例如把一些容易发霉的食品放在冰箱冷藏室或冷冻室,就能延长其保存时间,减少发霉情况的发生。
真空包装:将食品等进行真空包装,能隔绝空气,减少霉菌可利用的氧气,同时也能防止外界的霉菌孢子等进入内部,营造不利于霉菌生长的环境,像一些干货采用真空包装后,发霉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22.【答案】(1)物镜
(2)反光镜
(3)载物台
(4)目镜;粗准焦螺旋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1)在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操作时,第一步通常是安放好显微镜后,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转到镜筒正下方,让其对准通光孔,这样后续才能通过调节光圈等操作让光线通过物镜进入镜筒,为观察标本提供合适的光线条件,便于后续进一步通过调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等步骤进行清晰成像的观察。
(2)反光镜是显微镜的一个重要部件,它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种形式。其作用是把外界的光线反射到镜筒内,通过调节反光镜的角度(比如当光线较暗时使用凹面镜可汇聚更多光线,光线强时使用平面镜),能够改变进入镜筒的光线情况,当我们调节载物台下面的反光镜时,合适的光线经反光镜反射、通过物镜等进入镜筒,从目镜往下看,就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为后续观察标本提供足够且适宜的光线照明。
(3)载物台是显微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来放置玻片标本的平台,其上面通常有压片夹等结构,用于固定玻片标本,确保在观察过程中玻片能够稳定处于合适的位置,方便通过调节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等操作(利用调焦螺旋)来对玻片上的标本进行清晰的观察。
(4)目镜是我们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用眼睛直接看向的部位,在放置好玻片标本后,需要从目镜处观察,然后通过转动粗准焦螺旋来调节镜筒的升降,使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从而让标本逐渐进入视野范围,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需要配合调节反光镜等部件来进一步调整光线情况,以便能更清晰地看到标本,所以第一个空应填入 “目镜”,第二个空应填入 “粗准焦螺旋”。
23.【答案】(1)亲缘
(2)寒冷;身上长有长长的毛
(3)始祖鸟→现代鸟类;恐龙→鳄鱼
【知识点】进化论
【解析】【分析】(1)猛犸象和亚洲象都属于长鼻目象科动物,它们有着一些相似的基本身体特征,比如都有着庞大的身躯、长长的鼻子等,尽管猛犸象已经灭绝,但通过对它们化石以及现存亚洲象的研究对比,能够发现诸多在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方面的关联之处,这些相似特征表明它们有着共同的祖先,在进化上有着一定的联系,也就是存在亲缘关系。
(2)动物的身体特征往往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像猛犸象具备长长的毛,就如同我们冬天穿的厚棉衣一样,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阻挡外界寒冷空气与身体的热量交换,减少热量散失;而厚厚的脂肪层同样也是天然的 “保暖层”,可以储存热量,帮助猛犸象在低温环境中维持体温,使其能更好地生存下去。所以依据其身上这些利于保暖的身体特征,可推测它生活在寒冷的地区。
(3)始祖鸟被认为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过程中的过渡类型,现代鸟类继承和发展了始祖鸟的一些特征,比如有羽毛、具备飞行相关的身体结构等,能看出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进化关联。恐龙是远古时期非常庞大且种类繁多的一类生物,鳄鱼虽然和恐龙存在诸多差异,但它们都属于爬行动物,有着相似的身体结构基础,比如体表都覆盖着角质鳞片,四肢从身体两侧向外伸展等,在进化上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
24.【答案】(1)1;2;3;4
(2)温暖;潮湿
(3)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在这个实验中,想要探究霉菌的生长与温度因素是否有关,那么温度就是自变量,通过把馒头片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来设置不同的温度条件。
(1)1 号馒头片:处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且含有水分,温度相对较高、湿度适宜,这种环境非常有利于霉菌的生长繁殖,所以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 2 号馒头片:虽然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但被烤干了水分,缺少霉菌生长所必需的水分条件,不过窗台处温度相对适宜,相比有水分的情况,霉菌生长会受到抑制,所以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3 号馒头片:放在冰箱里,温度较低,尽管含有水分,但低温环境会使霉菌体内的酶活性降低,新陈代谢减缓,生长繁殖速度变慢,所以发霉时间和面积也居中。 4 号馒头片:既放在温度低的冰箱里,又被烤干了水分,低温和缺水这两个因素都极大地限制了霉菌的生长,所以发霉时间最晚,发霉面积小。
(2)实验结论:馒头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3)食物的变质是由于霉菌的生长繁殖引起的,食物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所以我们要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就应该抑制霉菌的生长。如可以采取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以及太阳暴晒等。
1 / 1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
1.(2024六上·汶上月考)下列情形属于变异的是 (  )。
A.虎父无犬子
B.有其父必有其子
C.鸡窝里飞出个金凤凰
【答案】C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鸡窝里飞出个金凤凰”,形象地说明在普通的鸡窝环境中(也就是普通的亲代群体里)出现了与众不同、非常突出的个体(金凤凰指代很特别的情况),这意味着子代个体出现了和亲代不同的性状表现,这种亲代与子代或者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就属于变异现象,说明产生了与原有群体特征不一样的新情况。
2.(2024六上·汶上月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有细胞,动物也有细胞
B.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
C.同种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是相同的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A、植物和动物都属于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正确。
B、不同物种,无论细胞的结构形态,还是内遗传物质,都不相同,B正确。
C、同一种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表达的基因不同,行使的功能也不同,所以是不相同的,C错误。
3.(2024六上·汶上月考)外科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时还要戴上口罩和手套,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 (  )。
A.细菌 B.霉菌 C.真菌
【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以及人体表面、体内等环境中,其中有很多细菌是致病性的,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如果细菌进入到病人的手术切口等部位,很容易引发感染,导致伤口发炎、化脓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影响手术效果以及病人的术后恢复情况,所以手术前严格消毒、手术时戴口罩和手套等操作,最主要的就是防止细菌进入手术区域,从而保障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4.(2024六上·汶上月考)蘑菇是依靠 (  )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A.菌褶 B.菌盖 C.地下菌丝
【答案】C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真菌包含了霉菌以及酵母菌等多种类型,虽然部分真菌也能引起人体感染等疾病,但在外科手术的常规防范中,相比于细菌,真菌不是这类防护措施主要针对的、容易引发手术感染的首要微生物类型。
5.(2024六上·汶上月考)下列仪器中,(  )最适合观察病毒。
A.望远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病毒的个体极其微小,多数病毒直径处于 10 - 300 纳米的范围,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很难看清它们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而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成像,具有极高的分辨率,能够将极其微小的物体放大到可以被清晰观察的程度,所以电子显微镜是最适合观察病毒这种微小物体的仪器,B选项符合题意。
6.(2024六上·汶上月考)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主要依靠 (  )的参与。
A.微生物 B.植物 C.动物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病毒的个体极其微小,多数病毒直径处于 10 - 300 纳米的范围,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很难看清它们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而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成像,具有极高的分辨率,能够将极其微小的物体放大到可以被清晰观察的程度,所以电子显微镜是最适合观察病毒这种微小物体的仪器,B选项符合题意。
7.(2024六上·汶上月考)以下信息中,(  )的观点能支持微生物也是生物。
A.微生物的个体很小
B.微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C.微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能够进行繁殖,产生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微生物能够繁殖后代,这符合生物具备繁殖能力的重要特征,有力地证明了微生物也是生物,B选项可以支持相应观点。
8.(2024六上·汶上月考)在污浊的水中有微生物,在澄清透明的水中不存在微生物。(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无论是污浊的水,还是澄清透明的水,都有可能存在微生物。 在污浊的水中,往往含有较多的有机物等营养物质,比较适宜多种微生物生存、繁殖,所以我们相对容易检测到微生物的存在。
9.(2024六上·汶上月考)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而微生物不是。(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它们具有细胞结构,通过细胞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例如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基本的细胞结构,真菌细胞同样具备相应的细胞结构特征。
10.(2024六上·汶上月考)有一家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他们的鼻子都特别高而挺,大家说这是他们的家庭标配,属于家庭遗传。(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遗传是指生物体通过基因将自身的性状传递给后代,使得子代在形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现象。 在这个家庭中,大人和小孩都呈现出鼻子特别高而挺这一相同的外貌特征,说明这种性状通过基因从上一代传递到了下一代,符合亲代与子代之间性状相似的遗传特点,所以可以说这属于家庭遗传,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11.(2024六上·汶上月考)生物的进化经历了数万年甚至数十亿年的漫长过程,其主要原因是环境的变化。(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进化论
【解析】【分析】生物进化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往往历经数万年甚至数十亿年时间。 环境在不断变化,例如气候可能从温暖湿润变得寒冷干燥,或者栖息地从海洋变为陆地等,而生物需要适应这些变化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原本适应旧环境的生物,其某些性状可能不再利于在新环境中存活、繁衍,此时那些具有更适应新环境性状的个体就有更大的生存优势,更有可能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将这些有利性状传递下去,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选择,生物种群的特征就会逐渐发生改变,从而推动了生物的进化。
12.(2024六上·汶上月考)为了方便观察,我们可以把显微镜倾斜一定的角度。(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是一种比较精密的光学仪器,在使用时不能随意将其倾斜一定角度。因为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通常放置着玻片标本,且目镜、物镜等光学部件都经过精细的调试和校准处于特定的位置关系,以保证成像清晰准确。 如果把显微镜倾斜,玻片标本上的液体(比如制作临时装片时用到的染液等)容易流出,可能会污染显微镜的载物台、物镜等部件,进而损坏仪器,影响显微镜正常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
13.(2024六上·汶上月考)食物如果发霉不是太多,是可以食用的,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食物发霉是因为有霉菌等微生物在上面生长繁殖,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代谢产物,比如黄曲霉毒素等。 即使食物发霉的部分看起来不多,但霉菌的菌丝等可能已经在食物内部蔓延生长,肉眼无法看到的部分可能也已经被污染了,这些毒素一旦随着食物进入人体,会对人体的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引发食物中毒、致癌等严重的健康问题,即使少量摄入也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
14.(2024六上·汶上月考)金针菇是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食材,这种植物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某些营养物质。(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金针菇不是植物,而是一种真菌。 植物细胞一般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等结构,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而金针菇属于大型真菌,其细胞结构与植物有差异,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依靠分解外界的有机物来获取营养,属于异养型生物。
15.(2024六上·汶上月考)同种生物   与   之间,或同代生物   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变异。
【答案】亲代;子代;个体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强调的就是在具有一定亲缘关系的范畴内,出现的性状等方面的差异情况。一方面存在于亲代和子代之间,比如父母都是单眼皮,孩子却是双眼皮,这体现了亲代与子代间的变异;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同代生物个体之间,像同一窝小猫,毛色有的深有的浅等,反映出同代个体之间的变异。同种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个体之间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称为变异。
16.(2024六上·汶上月考)古代生物的   、   、   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叫作化石。
【答案】遗迹;遗体;遗物
【知识点】变异;遗传
【解析】【分析】化石是研究古代生物非常重要的依据,“遗体” 指的是古代生物死亡后遗留下来的身体部分,比如恐龙的骨骼等,经过漫长时间的地质作用等过程后会形成化石;“遗物” 是古代生物留下来的一些跟其自身相关的物品,例如远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器等,在特定条件下也能变成化石留存下来;“遗迹” 则是古代生物活动留下来的痕迹,像恐龙的脚印等,同样可以在地下经过复杂变化最终形成化石,通过这些化石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17.(2024六上·汶上月考)病毒是一类没有   的特殊生物,由   和   组成。
【答案】细胞;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它活的生物体内.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体的不同,我们把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寄生在动物和人体细胞内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内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18.(2024六上·汶上月考)自然界中无数的   会促使动植物遗体腐烂分解。
【答案】腐生细菌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细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一些腐生细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自然界中无数的腐生细菌会促使动植物遗体不断地腐烂、分解。动植物遗体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是植物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原料。可见,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19.(2024六上·汶上月考)   的形状像耳朵,有脉络状的皱纹,有弹性。
【答案】木耳
【知识点】真菌
【解析】【分析】木耳是一种常见的可食用的真菌,其外观特征非常符合所描述的情况,整体形状类似人耳,表面有着类似脉络一样分布的褶皱,并且质地柔软有弹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木耳的形态特点比较熟悉,所以此处填入 “木耳” 较为合适。
20.(2024六上·汶上月考)发霉是一种因霉菌生长而使食品、衣物等   、   的自然现象。
【答案】变质;变色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当霉菌在食品或者衣物上生长繁殖时,对于食品来说,霉菌会分解其中的营养成分,使其原本的营养价值降低,口感变差,出现发酸、发臭等情况,也就是发生了变质;对于衣物而言,霉菌在其表面生长会分泌一些色素类物质或者改变衣物原本的色泽,导致衣物出现变色现象,像白色衣物上会长出黑色、绿色等霉斑,使衣物的外观颜色改变。
21.(2024六上·汶上月考)   、   、   等方式可以防止食品、衣物等发霉。
【答案】干燥;低温;真空包装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干燥:霉菌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水分条件,保持食品、衣物所处环境干燥,能使霉菌难以获取生长所需水分,从而抑制其生长,像将粮食放在干燥通风处就不容易发霉。
低温:低温环境会降低霉菌体内酶的活性,使其新陈代谢变得缓慢,生长繁殖能力减弱,例如把一些容易发霉的食品放在冰箱冷藏室或冷冻室,就能延长其保存时间,减少发霉情况的发生。
真空包装:将食品等进行真空包装,能隔绝空气,减少霉菌可利用的氧气,同时也能防止外界的霉菌孢子等进入内部,营造不利于霉菌生长的环境,像一些干货采用真空包装后,发霉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22.(2024六上·汶上月考)选择正确的显微镜部件名称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载物台 目镜 物镜 反光镜 调焦螺旋
(1) 把显微镜移至平坦的桌面上,将低倍   转到镜筒下方;
(2)调节载物台下面的   ,从目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
(3)调节调焦螺旋抬起镜筒,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   上;
(4)从   往下看,调整   将镜筒慢慢抬升至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尽可能地看清标本。
【答案】(1)物镜
(2)反光镜
(3)载物台
(4)目镜;粗准焦螺旋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1)在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操作时,第一步通常是安放好显微镜后,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转到镜筒正下方,让其对准通光孔,这样后续才能通过调节光圈等操作让光线通过物镜进入镜筒,为观察标本提供合适的光线条件,便于后续进一步通过调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等步骤进行清晰成像的观察。
(2)反光镜是显微镜的一个重要部件,它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种形式。其作用是把外界的光线反射到镜筒内,通过调节反光镜的角度(比如当光线较暗时使用凹面镜可汇聚更多光线,光线强时使用平面镜),能够改变进入镜筒的光线情况,当我们调节载物台下面的反光镜时,合适的光线经反光镜反射、通过物镜等进入镜筒,从目镜往下看,就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为后续观察标本提供足够且适宜的光线照明。
(3)载物台是显微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来放置玻片标本的平台,其上面通常有压片夹等结构,用于固定玻片标本,确保在观察过程中玻片能够稳定处于合适的位置,方便通过调节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等操作(利用调焦螺旋)来对玻片上的标本进行清晰的观察。
(4)目镜是我们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用眼睛直接看向的部位,在放置好玻片标本后,需要从目镜处观察,然后通过转动粗准焦螺旋来调节镜筒的升降,使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从而让标本逐渐进入视野范围,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需要配合调节反光镜等部件来进一步调整光线情况,以便能更清晰地看到标本,所以第一个空应填入 “目镜”,第二个空应填入 “粗准焦螺旋”。
23.(2024六上·汶上月考)科学家借助地层中的猛犸象化石,一点点地复原出猛犸象的样貌、当年的生活环境,并与现代的亚洲象进行比较,如下表:
  相似 不同
猛犸象 体长约5米, 身高约3米,食草, 哺乳动物 体重6--8吨,背部为身体最高点, 有极厚的脂肪层, 身披浓密的毛发,门齿长约1.5米, 卷曲程度较大
亚洲象 体 长 5--6米 , 身高2.1--3.6米, 食草, 哺乳动物 体重3--5吨,头部为身体最高点, 身披稀疏短毛, 门齿长1米多
(1) 从猛犸象和亚洲象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推测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   关系。
(2) 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推测猛犸象生活在   的地区,依据是   。
(3) 写出两例古今相似的生物,比如:猛犸象→亚洲象,   。
【答案】(1)亲缘
(2)寒冷;身上长有长长的毛
(3)始祖鸟→现代鸟类;恐龙→鳄鱼
【知识点】进化论
【解析】【分析】(1)猛犸象和亚洲象都属于长鼻目象科动物,它们有着一些相似的基本身体特征,比如都有着庞大的身躯、长长的鼻子等,尽管猛犸象已经灭绝,但通过对它们化石以及现存亚洲象的研究对比,能够发现诸多在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方面的关联之处,这些相似特征表明它们有着共同的祖先,在进化上有着一定的联系,也就是存在亲缘关系。
(2)动物的身体特征往往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像猛犸象具备长长的毛,就如同我们冬天穿的厚棉衣一样,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阻挡外界寒冷空气与身体的热量交换,减少热量散失;而厚厚的脂肪层同样也是天然的 “保暖层”,可以储存热量,帮助猛犸象在低温环境中维持体温,使其能更好地生存下去。所以依据其身上这些利于保暖的身体特征,可推测它生活在寒冷的地区。
(3)始祖鸟被认为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过程中的过渡类型,现代鸟类继承和发展了始祖鸟的一些特征,比如有羽毛、具备飞行相关的身体结构等,能看出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进化关联。恐龙是远古时期非常庞大且种类繁多的一类生物,鳄鱼虽然和恐龙存在诸多差异,但它们都属于爬行动物,有着相似的身体结构基础,比如体表都覆盖着角质鳞片,四肢从身体两侧向外伸展等,在进化上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
24.(2024六上·汶上月考)小明发现家里的馒头发霉了,准备研究霉菌的生长与温度因素是否有关,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探究。
实验器材:四片馒头片、塑料袋、放大镜、滴管、镊子
实验步骤:
①分别给馒头片贴上号码;
②在1、3号馒头片上滴10滴水,2、4号馒头片放在烤箱内烤干;
③将4片馒头片分别装在塑料袋内,1、2号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3、4号放在冰箱里;
④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片的变化。
(1)实验现象:   号馒头片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   、   号馒头片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号馒头片发霉时间最晚,发霉面积小。
(2) 实验结论:馒头在   、   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3) 为了预防霉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请写出三种防霉技术:   。
【答案】(1)1;2;3;4
(2)温暖;潮湿
(3)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在这个实验中,想要探究霉菌的生长与温度因素是否有关,那么温度就是自变量,通过把馒头片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来设置不同的温度条件。
(1)1 号馒头片:处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且含有水分,温度相对较高、湿度适宜,这种环境非常有利于霉菌的生长繁殖,所以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 2 号馒头片:虽然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但被烤干了水分,缺少霉菌生长所必需的水分条件,不过窗台处温度相对适宜,相比有水分的情况,霉菌生长会受到抑制,所以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3 号馒头片:放在冰箱里,温度较低,尽管含有水分,但低温环境会使霉菌体内的酶活性降低,新陈代谢减缓,生长繁殖速度变慢,所以发霉时间和面积也居中。 4 号馒头片:既放在温度低的冰箱里,又被烤干了水分,低温和缺水这两个因素都极大地限制了霉菌的生长,所以发霉时间最晚,发霉面积小。
(2)实验结论:馒头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3)食物的变质是由于霉菌的生长繁殖引起的,食物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所以我们要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就应该抑制霉菌的生长。如可以采取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以及太阳暴晒等。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