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1-13 17:38:53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
1.(2024五上·汶上月考)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A.照镜子时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
B.阳光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C.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2.(2024五上·汶上月考)下列有关“影”的词语中,体现了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
A.形影不离 B.立竿见影 C.湖光倒影
3.(2024五上·汶上月考)用潜望镜可以从下面的孔看到上面的孔外面的景物,这说明(  )。
A.光可以曲线传播
B.镜子能反射光,通过光的反射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光经过镜面反射后,可以曲线传播
4.(2024五上·汶上月考)天空中的彩虹一般不会在空中出现很长时间,过一段时间就逐渐消失了, 这是因为 (  )。
A.彩虹自动消失了
B.天快黑了
C.空气中的小水滴受热逐渐蒸发了
5.(2024五上·汶上月考)雾和云的不同点是 (  ) 。
A.所处位置 B.形成温度 C.形成条件
6.(2024五上·汶上月考)小红在夏天的早晨走路上学,她不可能看到 (  )。
A.天上的白云 B.叶尖上露水 C.草上的白霜
7.(2024五上·汶上月考)人工降水适合在 (  )的时候进行。
A.万里无云 B.云量较大 C.大雨倾盆
8.(2024五上·汶上月考)金光闪闪的金子是光源。(  )
9.(2024五上·汶上月考)白色的物体可以反射光,黑色的物体不可以反射光。(  )
10.(2024五上·汶上月考)通过潜望镜看到的物体是缩小的。(  )
11.(2024五上·汶上月考)傍晚的彩虹会出现在东边天空。(  )
12.(2024五上·汶上月考)雾遇见太阳会消散得很快,而霾不会。(  )
13.(2024五上·汶上月考)从冰箱拿出的雪糕包装袋的表面会出现水珠,这些水珠和露珠的形成原因类似。(  )
14.(2024五上·汶上月考)冰雹是固体,所以它不属于降水。(  )
15.(2024五上·汶上月考)发光的物体叫作   ,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
16.(2024五上·汶上月考)物体   的光或   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17.(2024五上·汶上月考)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   现象,光的   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
18.(2024五上·汶上月考)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   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   。
19.(2024五上·汶上月考)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   。
20.(2024五上·汶上月考)在温度降到   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   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   ,这就是   。
21.(2024五上·汶上月考)云中的   或   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   。
22.(2024五上·汶上月考)制作潜望镜
(1) 如右图所示,在一个长方体牙膏盒侧面的上端剪开一个方形孔,在孔对面的下端也剪开一个相同的孔。然后在正面与上下边缘成   度角处,沿直线各切开一个斜口,并插入小镜片,要保证两个镜面   (填“相对”或“相反”)。
(2) 制作潜望镜时,用到的是   镜片。
(3) 解释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光线会先进入   (填序号) 镜片发生   ,然后传播到   (填序号)镜片后再次发生   ,最后进入人眼,就看到了物体。
(4)写出2个潜望镜的用途:   。
23.(2024五上·汶上月考)模拟雾的形成原因
实验材料:玻璃杯、温水、冰块、镊子
(1) 实验步骤:
①往玻璃杯里倒入四分之三的温水,用来模拟因蒸发而导致的   聚集的潮湿环境;
②用镊子夹取冰块放在杯口上方约2厘米处,观察杯口周围的变化。这个过程模拟的是   上升遇到   (选填“高温”或“低温”) 环境的现象。
③将冰块移走再放上,反复几次,观察并记录杯口发生的现象。
(2) 实验现象:温水杯上方放冰块之后,产生的现象是:   ;移开冰块之后,现象是:   。
(3)实验结论:空气中的   遇   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漂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   ,在高空的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阳光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照镜子时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是光的反射现象;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
2.【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湖光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形影不离、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潜望镜中的镜子是用来反射光线的,通过两面镜子之间的反射,使得来自上面的景物光线改变方向进入下面的孔,让人可以看到景物。因此正确选项为B。光并不是曲线传播,而是直线传播,镜子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所以A和C不正确。
4.【答案】C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彩虹是阳光经过空气中的小水滴折射、反射而形成的光学现象。当空气中的小水滴受热蒸发,水滴减少时,彩虹的形成条件消失,因此彩虹就逐渐消失了。
5.【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水在太阳光照射下,不断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形成许多小水滴,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雾。雾是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所以其形成需要潮湿和低温条件。
6.【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白霜一般出现在温度较低、湿度较高的夜晚或清晨,夏天早晨温度较高,不容易形成霜,所以小红在夏天的早晨不可能看到草上的白霜。
7.【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人工降水需要在有一定云量的情况下进行,因为它依靠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以促使云滴增长凝结、最终形成降水。在万里无云的情况下没有云可催化,而大雨倾盆时已经有足够的降水,不需要再进行人工降水。
8.【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金光闪闪的金子是反射的其他光线,自己并不会发光,因此不属于光源。
9.【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是可以被不同物体表面的各个角度反射的。白色物体能够很好地反射光,因为它能够将大部分入射的可见光反射出去。黑色物体虽然反射光的能力不如白色物体,但它并不是完全不反射光的。黑色物体由于吸收了更多的光,因此反射的光较少,但仍然会有一定量的光被反射。所有表面都有反射光的能力,只是反射的效率和程度不同。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潜望镜通过两个平行放置的反射镜将光线转方向,使人在不暴露自身的情况下观察物体。潜望镜的原理是平面镜成像,通过潜望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是下雨时天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而形成的。傍晚的彩虹是出现在东边天空的。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浑浊,能见度降低的天气现象,属于大气污染;雾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属于同一种自然现象。雾是小水珠,霾是固体小颗粒,因此雾遇见太阳会消散得很快,而霾不会。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从冰箱拿出的雪糕包装袋的表面会出现水珠,这些水珠和露珠的形成原因类似,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指从大气中落到地面的固态或液态的水。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如有雨、雪、冰雹等。因此冰雹虽然是固体,但是它也属于降水。
15.【答案】光源;直线
【知识点】光源;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6.【答案】发出;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人能看到物体,主要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才能产生视觉。
17.【答案】反射;传播方向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因此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
18.【答案】三棱镜;彩虹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根据对彩虹形成的认识,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
19.【答案】假设
【知识点】猜想、假设
【解析】【分析】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假设。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测,其依据往往来自己有的经验,但经验并不完全可靠。
20.【答案】0℃;水蒸气;小冰晶;霜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露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的,决定水蒸气形成露和霜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的高低。在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21.【答案】小水滴;小冰晶;下雨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下雨是水循环的一部分,雨来自云。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下雨。
22.【答案】(1)45;相对
(2)平
(3)A;反射;B;反射
(4)科学家用潜望镜在地下室里观察火箭的发射;科研工作者用潜望镜在保护墙内观测有放射性危险的实验。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1)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因此在一个长方体牙膏盒侧面的上端剪开一个方形孔,在孔对面的下端也剪开一个相同的孔。然后在正面与上下边缘成45度角处,沿直线各切开一个斜口,并插入小镜片,要保证两个镜面相对。
(2)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可以做潜望镜。
(3)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光由潜望镜镜筒的上端沿直线传播到A平面镜上,再由A平面镜反射到B平面镜上,最后,光由B平面镜反射到人的眼睛里。
(4)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途很大,比如科学家用潜望镜在地下室里观察火箭的发射;科研工作者用潜望镜在保护墙内观测有放射性危险的实验;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用潜望镜观察海面和空中的情况。
23.【答案】(1)水蒸气;水蒸气;低温
(2)一层像雾一样的白气;白气消失
(3)水蒸气;冷;雾;云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1)实验第①步是在玻璃杯里装入3/4的温水,玻璃杯里装入温水模拟的是自然界中因蒸发而导致的水蒸气聚集的潮湿环境;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实验第②步中,使用冰块是为了模拟水蒸气上升遇低温环境的现象,目的是让水蒸气凝结。
(2)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凝结时,水从气态变成液态。因此放上冰块之后,在冰块周围会产生一层像雾一样的白气,这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珠;移开冰块之后,白气消失,这是因为水蒸气蒸发了。
(3)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形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在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漂浮在低高空中,在低空形成了雾,在高空形成云。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只是所处的位置不同,雾是在低空形成的,接触地面,而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
1 / 1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题
1.(2024五上·汶上月考)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A.照镜子时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
B.阳光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C.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阳光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照镜子时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是光的反射现象;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
2.(2024五上·汶上月考)下列有关“影”的词语中,体现了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
A.形影不离 B.立竿见影 C.湖光倒影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湖光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形影不离、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2024五上·汶上月考)用潜望镜可以从下面的孔看到上面的孔外面的景物,这说明(  )。
A.光可以曲线传播
B.镜子能反射光,通过光的反射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光经过镜面反射后,可以曲线传播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潜望镜中的镜子是用来反射光线的,通过两面镜子之间的反射,使得来自上面的景物光线改变方向进入下面的孔,让人可以看到景物。因此正确选项为B。光并不是曲线传播,而是直线传播,镜子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所以A和C不正确。
4.(2024五上·汶上月考)天空中的彩虹一般不会在空中出现很长时间,过一段时间就逐渐消失了, 这是因为 (  )。
A.彩虹自动消失了
B.天快黑了
C.空气中的小水滴受热逐渐蒸发了
【答案】C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彩虹是阳光经过空气中的小水滴折射、反射而形成的光学现象。当空气中的小水滴受热蒸发,水滴减少时,彩虹的形成条件消失,因此彩虹就逐渐消失了。
5.(2024五上·汶上月考)雾和云的不同点是 (  ) 。
A.所处位置 B.形成温度 C.形成条件
【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地球上的水在太阳光照射下,不断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形成许多小水滴,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雾。雾是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所以其形成需要潮湿和低温条件。
6.(2024五上·汶上月考)小红在夏天的早晨走路上学,她不可能看到 (  )。
A.天上的白云 B.叶尖上露水 C.草上的白霜
【答案】C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白霜一般出现在温度较低、湿度较高的夜晚或清晨,夏天早晨温度较高,不容易形成霜,所以小红在夏天的早晨不可能看到草上的白霜。
7.(2024五上·汶上月考)人工降水适合在 (  )的时候进行。
A.万里无云 B.云量较大 C.大雨倾盆
【答案】B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人工降水需要在有一定云量的情况下进行,因为它依靠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以促使云滴增长凝结、最终形成降水。在万里无云的情况下没有云可催化,而大雨倾盆时已经有足够的降水,不需要再进行人工降水。
8.(2024五上·汶上月考)金光闪闪的金子是光源。(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金光闪闪的金子是反射的其他光线,自己并不会发光,因此不属于光源。
9.(2024五上·汶上月考)白色的物体可以反射光,黑色的物体不可以反射光。(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是可以被不同物体表面的各个角度反射的。白色物体能够很好地反射光,因为它能够将大部分入射的可见光反射出去。黑色物体虽然反射光的能力不如白色物体,但它并不是完全不反射光的。黑色物体由于吸收了更多的光,因此反射的光较少,但仍然会有一定量的光被反射。所有表面都有反射光的能力,只是反射的效率和程度不同。
10.(2024五上·汶上月考)通过潜望镜看到的物体是缩小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潜望镜通过两个平行放置的反射镜将光线转方向,使人在不暴露自身的情况下观察物体。潜望镜的原理是平面镜成像,通过潜望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11.(2024五上·汶上月考)傍晚的彩虹会出现在东边天空。(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彩虹是下雨时天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而形成的。傍晚的彩虹是出现在东边天空的。
12.(2024五上·汶上月考)雾遇见太阳会消散得很快,而霾不会。(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浑浊,能见度降低的天气现象,属于大气污染;雾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属于同一种自然现象。雾是小水珠,霾是固体小颗粒,因此雾遇见太阳会消散得很快,而霾不会。
13.(2024五上·汶上月考)从冰箱拿出的雪糕包装袋的表面会出现水珠,这些水珠和露珠的形成原因类似。(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从冰箱拿出的雪糕包装袋的表面会出现水珠,这些水珠和露珠的形成原因类似,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
14.(2024五上·汶上月考)冰雹是固体,所以它不属于降水。(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指从大气中落到地面的固态或液态的水。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如有雨、雪、冰雹等。因此冰雹虽然是固体,但是它也属于降水。
15.(2024五上·汶上月考)发光的物体叫作   ,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
【答案】光源;直线
【知识点】光源;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6.(2024五上·汶上月考)物体   的光或   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答案】发出;反射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人能看到物体,主要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才能产生视觉。
17.(2024五上·汶上月考)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   现象,光的   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
【答案】反射;传播方向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因此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
18.(2024五上·汶上月考)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   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   。
【答案】三棱镜;彩虹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根据对彩虹形成的认识,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彩虹。
19.(2024五上·汶上月考)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   。
【答案】假设
【知识点】猜想、假设
【解析】【分析】根据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测性论断或假定性解释,就是在假设。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测,其依据往往来自己有的经验,但经验并不完全可靠。
20.(2024五上·汶上月考)在温度降到   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   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   ,这就是   。
【答案】0℃;水蒸气;小冰晶;霜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露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的,决定水蒸气形成露和霜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的高低。在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21.(2024五上·汶上月考)云中的   或   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   。
【答案】小水滴;小冰晶;下雨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凝结;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下雨是水循环的一部分,雨来自云。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落下来。如果降落下来的是水滴,就是下雨。
22.(2024五上·汶上月考)制作潜望镜
(1) 如右图所示,在一个长方体牙膏盒侧面的上端剪开一个方形孔,在孔对面的下端也剪开一个相同的孔。然后在正面与上下边缘成   度角处,沿直线各切开一个斜口,并插入小镜片,要保证两个镜面   (填“相对”或“相反”)。
(2) 制作潜望镜时,用到的是   镜片。
(3) 解释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光线会先进入   (填序号) 镜片发生   ,然后传播到   (填序号)镜片后再次发生   ,最后进入人眼,就看到了物体。
(4)写出2个潜望镜的用途:   。
【答案】(1)45;相对
(2)平
(3)A;反射;B;反射
(4)科学家用潜望镜在地下室里观察火箭的发射;科研工作者用潜望镜在保护墙内观测有放射性危险的实验。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1)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因此在一个长方体牙膏盒侧面的上端剪开一个方形孔,在孔对面的下端也剪开一个相同的孔。然后在正面与上下边缘成45度角处,沿直线各切开一个斜口,并插入小镜片,要保证两个镜面相对。
(2)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可以做潜望镜。
(3)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光由潜望镜镜筒的上端沿直线传播到A平面镜上,再由A平面镜反射到B平面镜上,最后,光由B平面镜反射到人的眼睛里。
(4)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途很大,比如科学家用潜望镜在地下室里观察火箭的发射;科研工作者用潜望镜在保护墙内观测有放射性危险的实验;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用潜望镜观察海面和空中的情况。
23.(2024五上·汶上月考)模拟雾的形成原因
实验材料:玻璃杯、温水、冰块、镊子
(1) 实验步骤:
①往玻璃杯里倒入四分之三的温水,用来模拟因蒸发而导致的   聚集的潮湿环境;
②用镊子夹取冰块放在杯口上方约2厘米处,观察杯口周围的变化。这个过程模拟的是   上升遇到   (选填“高温”或“低温”) 环境的现象。
③将冰块移走再放上,反复几次,观察并记录杯口发生的现象。
(2) 实验现象:温水杯上方放冰块之后,产生的现象是:   ;移开冰块之后,现象是:   。
(3)实验结论:空气中的   遇   会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漂浮在空中。离地面较近的是   ,在高空的是   。
【答案】(1)水蒸气;水蒸气;低温
(2)一层像雾一样的白气;白气消失
(3)水蒸气;冷;雾;云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1)实验第①步是在玻璃杯里装入3/4的温水,玻璃杯里装入温水模拟的是自然界中因蒸发而导致的水蒸气聚集的潮湿环境;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实验第②步中,使用冰块是为了模拟水蒸气上升遇低温环境的现象,目的是让水蒸气凝结。
(2)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凝结时,水从气态变成液态。因此放上冰块之后,在冰块周围会产生一层像雾一样的白气,这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小水珠;移开冰块之后,白气消失,这是因为水蒸气蒸发了。
(3)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结形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在自然界中,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漂浮在低高空中,在低空形成了雾,在高空形成云。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只是所处的位置不同,雾是在低空形成的,接触地面,而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