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1-13 17:38:55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科学试卷
1.(2024五上·深圳月考)小安学校正在举行校园科技节活动,包括表演区、制作区、观赏区、探索区4个活动区域;小安和同学们先来到了表演区,这里灯光闪烁,有皮影戏表演,有让蝴蝶飞、让筷子弯折等科学秀节目。
(1)通过观察舞台光束(图1),小安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
(2)看到舞台上的灯光,小安想到了像灯光这样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   。
(3)用镜子把纸上的半只蝴蝶变成了一只蝴蝶(图2),太神奇了! 能看到整只蝴蝶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
(4)看到透明杯里变弯的筷子,小安知道这是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是光的   现象。
(5)当关掉舞台所有灯光时,我们能听见声音但是看不到舞台上的人,说明   不能绕过障碍物传播。
2.(2024五上·深圳月考) 筷子放入水中一定会被折断。 (  )
3.(2024五上·深圳月考) 光反射到镜面,传播方向会改变,说明光并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  )
4.(2024五上·深圳月考) 这时小文认为即使没有一点光,但是等他们适应黑暗的环境后就可以看见平面镜等物体了。(  )
5.(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认为没有光是看不见物体的,在“黑暗”环境中,夜视仪可以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变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  )
6.(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发现太阳发出的光很强,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直接看太阳。 (  )
7.(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制作潜望镜时,要用直角三角板在纸盒两端距边缘约1cm处各画一条斜线(如下图),斜线与纸板边缘的夹角是(  )。
A.30° B.45° C.65°
8.(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用制作好的潜望镜观察小圆柱体,并用画图方式解释了潜望镜看到小圆柱体的原理,正确的是 (  )。
A. B. C.
9.(2024五上·深圳月考) 下面哪些生活现象,跟潜望镜的原理相同 (  )
①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 ②湖光倒影 ③杯弓蛇影 ④用手电筒照明 ⑤汽车反光镜 ⑥影子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②③⑤
10.(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制作完潜望镜有了自己的一些发现,其中错误的是 (  )。
A.小安认为制作潜望镜至少需要2面镜子
B.小安认为平面镜让光传播路径至少被改变了两次
C.小安认为近视眼镜和老花镜都可以制作潜望镜
11.(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看到材料区的三棱镜,就拿起来调整角度让太阳光通过棱镜(如下图),小安发现 (  )。
A.在白墙上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
B.太阳光通过棱镜进行了两次反射
C.紫光折射角度最大,红光折射角度最小
12.(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的同学制作好了一个彩色轮(如下图),他快速拉动绳子使得彩色轮快速转动,小安将看到(  )。
A.彩色轮颜色变得接近白色
B.彩色轮颜色变成了绿色
C.彩色轮颜色变成了红色
13.(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也制作好了一个彩色轮(如下图),但是没有观察到上面的现象,不可能的原因是 (  )。
A.他没有快速旋转彩色轮
B.红绿蓝三种颜色涂抹不均匀
C.小文选用的是细线,小安选用的是小棒,选材不对
14.(2024五上·深圳月考) 为了弄清楚“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后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小安想了一些方法,可行的是(  )。
A.把红色、蓝色、绿色光手电筒发出的光分别照射在同一个屏上观察
B.把红色、蓝色、绿色光手电筒发出的光合着照射在同一个屏上观察
C.用手电筒照射小安刚制作好的彩色轮
15.(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用装水的喷雾器在太阳光下成功制作出了彩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背对阳光喷水一定不能看到彩虹
B.小水珠起到了三棱镜的作用
C.太阳光是白色的光,是一种复色光
16.(2024五上·深圳月考)小安认为正在发光的花灯是光源,下面物体不是光源的是 (  )。
A.发光鱼
B.燃烧的蜡烛
C.汽车后视镜
17.(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从鱼缸正面观察到鱼缸里有一条小鱼在游上游下(如下图),小安觉得很有趣,他可以看到小鱼是因为 (  )。
A.水是透明的,光可以穿过它沿着容器曲线传播
B.水和鱼缸都是透明的,小鱼反射的光进入小安的眼睛
C.鱼的表面很光滑,可以发光
18.(2024五上·深圳月考) 从小文的视角来看,小文看到鱼缸里有两条鱼(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小文、小安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现象不同
B.小文的观察角度是鱼缸侧边(拐角处)
C.小文没有观察仔细,直接猜的
19.(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文观察到鱼缸里有两条鱼是因为 (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20.(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突然想到在家做过的一个实验跟这个原理类似,他把筷子分别以垂直和倾斜方式插入盛油的玻璃杯中,他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 B. C.
21.(2024五上·深圳月考)小安借助烟雾让光路显形(如右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因为激光笔光线很亮,我们能够看到光柱
B.我们可以看到光沿直线传播
C.烟雾中可以看到光柱是因为烟雾中有一部分固体颗粒被照亮了
22.(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发现了更多可以让“光路显形”的办法,其中不能清晰地看到激光笔光路的是 (  )。
A.搅拌后的淀粉水
B.水里加牛奶搅拌均匀
C.矿泉水
23.(2024五上·深圳月考) 右下图是烟雾弥漫的长方体盒子,小三角形在盒子内侧,其所在的面不透光,用三种不同的方法从圆形入射孔照亮三角形就可以拿到宝盒的钥匙,不可行的方法是 (  )。
A.用激光笔对准小三角形照射
B.在盒子底部放一面镜子,用激光笔照射平面镜
C.用激光笔从三角形所在面的外部照射,让光透过这个面
24.(2024五上·深圳月考) 这个游戏让小安想到了书上“光反射实验”,他在光反射实验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
B.
C.
25.(2024五上·深圳月考)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小安发现,在空气中反射光是(  )传播的。
A.沿直线 B.先沿直线后沿曲线 C.沿折线
26.(2024五上·深圳月考) 实验中,小安尝试着把带标记点的纸屏移动到和激光笔同侧,会有什么现象 (  )
A.反射光照不到标记点
B.光依然可以照到标记点
C.光会照到标记点下方
27.(2024五上·深圳月考) 如果把激光笔换成手电简完成上述“光反射实验”,为了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小安需要在手电筒的光圈上 (  )。
A.固定不透明卡纸(中间划开了一道缝隙)
B.用透明卡纸包裹住
C.不做任何处理
28.(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和同学们还玩了手影游戏(如下图),下面现象跟这原理不同的是(  )。
A.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形成了叶形光斑
B.整齐的队伍中每个人能看到前面人的后脑勺
C.湖水倒影
29.(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想要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小安用矩形不透明卡纸、燕尾夹、手电筒做了以下2个实验,实验①能在屏上观察到光斑,实验②不能在屏上观察到光斑:
(1) 实验中三张卡纸上的小洞离桌面高度的位置是 (  )。
A.相同的
B.不同的
C.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 小安根据实验现象,用画图的方法解释了“光是怎样传播的”,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B.
C.
(3)实验②不能在屏上观察到光斑,可能的原因是   。
(4)如果实验①在屏上没有看到光斑,可能原因是   。
(5)如果把实验②的2号卡纸向左移动,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 (  )(多选)
A.可能得到与实验①相同的实验现象
B.光斑可能出现在3号卡纸上
C.光斑还是在2 号卡纸上
D.4张卡纸上都不再有光斑出现
(6)小安发现除了改进实验材料还可以采用其他实验方法(如下图),实验   ,可以在白纸上形成光斑,形成的光斑是   形状。
A.① B.② C.③
30.(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还想研究“光的传播会不会被阻碍”,用手电筒,薄纸片,玻璃、杯子做了如下实验:
(1) 小安发现光(    )书本,(    )薄纸片,(    )玻璃。光传播过程中(    )遇到阻碍。
A.能穿过 B.能部分穿过 C.不能穿过 D.不会 E.可能会
(2) 光是否能穿过这些物体,小安判断的依据是 (  )(多选)
A.能否看清前方物体的细节
B.光照射时,纸、玻璃、书本背面是否有光斑
C.可根据现象猜
(3) 小安现在明白了刚才玩的手影游戏的秘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传播过程中手使得光无法穿过,其直线传播被中断,形成影子
B.手将光完全吸收,形成阴影
C.形成的手影在背光的一侧
(4) 为了实验更加科学,实验中哪些条件应保持一致 (  )(多选)
A.光源强度 B.光源到物体的距离 C.不同的物体
(5) 小安也明白了刚才在表演区看到的皮影戏表演,不可以选择(  )作为皮影戏人偶。
A.木棍 B.硬纸板 C.玻璃片
(6) 由此小安想到了日食和月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日食月食的形成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照射地球的太阳光被月球挡住,形成月食
C.照射月球的太阳光被地球挡住,形成日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直线
(2)光源
(3)反射
(4)折射
(5)光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通过观察舞台光束,小安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这一特点,比如舞台上的光束,其能清晰呈现出笔直的光线形状。
(2)像灯光这样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像太阳就是典型的自然光源,它能够自行发光,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光和热;而像舞台上的灯光、蜡烛、电灯等这些通过人为制造,能够发光的物体就属于人造光源。
(3)镜子表面比较光滑,当光线照射到镜子上时会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发生反射,原本纸上的半只蝴蝶发出或反射出的光,经过镜子反射后,改变了传播方向进入人的眼睛,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好像镜子后面有另外半只蝴蝶一样,从而让我们看到了完整的蝴蝶,这与我们日常照镜子能看到自己的像等情况一样,都是光的反射现象在起作用。
(4)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在这个例子中,筷子在水中的部分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人眼沿着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看去,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感觉筷子好像在水面处 “弯折” 了。类似的现象还有比如在岸边看水中的鱼,感觉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浅等,这些都是光的折射导致的。
(5)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透明的障碍物时,光不能绕过去,只能在障碍物后面形成光照不到的黑暗区域,也就是影子区域,所以舞台上没有灯光时就看不到舞台上的人了;而声音的传播与光不同,声音能绕过一些障碍物继续传播,也就是声音具有衍射的特性,使得我们即使看不到舞台上的人,却依然可以听到声音。
2.【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筷子放入水中看上去好像 “折断” 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导致的。实际上筷子本身并没有真正被折断,只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看去,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感觉筷子好像弯折了,而其物质实体依然是完整的,如果是垂直放入水中,则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3.【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反射到镜面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是因为光遇到了镜面这个界面,从而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发生了反射,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是它在遇到界面的情况下发生了另外一种光学现象(反射)而已,在没有遇到类似界面等干扰因素,处于同种均匀介质中时,光依然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4.【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我们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自身发光的物体,如光源)或者反射的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中。而平面镜本身不能发光,在没有一点光的环境下,也就没有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更不会有光线从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即便人适应了黑暗环境,没有光存在的情况下,也是无法看到平面镜等物体的,所以题干中小文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5.【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进入眼睛,物体要么自身发光,要么反射光进入眼睛,在完全没有光的黑暗环境中,人眼通常是看不见物体的。而夜视仪是利用了红外线等技术,红外线属于人眼看不见的光,夜视仪可以探测到这些人眼看不见的光,并将其转变成电子信号,再经过相关处理和转换,最终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让我们在原本黑暗的环境中也能看到物体,所以小安的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6.【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观察太阳时不能直接用眼睛去看太阳,否则有可能会被灼伤,伤害眼睛。
7.【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工作的。在制作潜望镜时,需要让光线经过两次反射后改变传播方向,从而实现从低处观察到高处或者从隐蔽处观察到其他地方等功能,两块镜片与镜筒成45°角。
8.【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工作的。光线从物体发出后,先以一定角度斜射向潜望镜一端的平面镜,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线在这个平面镜上发生反射改变传播方向,然后射向潜望镜另一端的平面镜,再次发生反射,最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好像物体的光线是沿直线传播过来的一样,从而能看到物体。
9.【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光的反射,利用两块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人能看到原本不在视线范围内的物体。①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②湖光倒影、③杯弓蛇影 、⑤汽车反光镜都属于反射现象。
10.【答案】C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A、潜望镜是通过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人能看到不在直接视线范围内的物体,其基本构造需要利用两块平面镜,让光线经过两次反射来实现这个功能,所以制作潜望镜至少需要2面镜子,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潜望镜中光线先入射到第一面平面镜上发生一次反射改变传播方向,然后再入射到第二面平面镜上又发生一次反射再次改变传播方向,所以平面镜让光传播路径至少被改变了两次,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老花镜是凸透镜,而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对光进行反射来改变光路的原理制作的,凹透镜和凸透镜主要是对光起折射作用,不能用来替代平面镜制作潜望镜,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11.【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太阳光即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由于不同色光在玻璃这种介质中的折射程度不同,会发生色散现象,从而在白墙上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A选项说法正确。
12.【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太阳光(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当把红、绿、蓝等不同颜色按照一定比例组合并快速旋转时,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这些不同颜色的光在人眼中快速混合,就如同这些色光混合在一起一样,会趋近于混合成白色光,所以当快速拉动绳子让彩色轮快速转动时,彩色轮的颜色会变得接近白色,而不是变成单一的绿色或者红色等其他单一颜色。
13.【答案】C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无论是选用细线还是小棒来拉动彩色轮使其旋转,都只是起到一个让彩色轮转动起来的作用,并不会影响到颜色混合后呈现的视觉效果,只要能让彩色轮快速转动起来就行,所以选材不对不是导致不能观察到颜色接近白色现象的原因,C选项符合题意。
14.【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把红色、蓝色、绿色光手电筒发出的光合着照射在同一个屏上,这样就能使三种色光在屏上的同一位置处混合起来,依据色光混合的原理,可以观察到混合后呈现出的颜色情况,比如当红、绿、蓝三种色光按合适比例混合后会趋近于白色光等,B符合题意。
15.【答案】A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制作彩虹时,通常是让太阳光照射到小水珠上发生色散现象形成彩虹,一般是背对太阳喷水,这样太阳光照射到喷出的小水珠上,经过折射、内部反射等光学过程后,不同色光沿不同方向射出,人眼逆着这些光线就能看到彩虹,但其实只要满足光线通过小水珠等类似三棱镜的介质发生色散的条件,即使是背对阳光喷水,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周围存在反射太阳光的物体等,也有可能看到彩虹,所以说背对阳光喷水一定不能看到彩虹这种说法太绝对,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16.【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A、发光鱼自身能够发光,属于生物光源,是光源的一种,不符合题意。
B 、燃烧的蜡烛可以通过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自身能够发光,属于人造光源,是光源,不符合题意。
C、汽车后视镜本身不能发光,它主要是通过反射周围环境中的光线来发挥作用,属于光的反射应用的光学元件,不是光源,符合题意。
17.【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虽然水是透明的,但光并不会沿着容器曲线传播,该说法违背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
B、水和鱼缸都是透明的,小鱼本身不是光源,它是通过反射周围环境中的光,比如灯光等照射到它身上的光,这些反射光能够透过水和鱼缸,然后进入小安的眼睛,这样小安就能看到小鱼了,该说法符合我们看到物体的光学原理,是正确的,符合题意。
C、鱼本身并不能发光,它不是光源,我们看到鱼是因为它反射了其他光源照射到它身上的光,所以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18.【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小文看到两条鱼并不是没有观察仔细或者随便猜测的结果,而是由于光的折射原理,当从鱼缸侧边(拐角处)观察时,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会看到鱼的虚像,与实际鱼的位置有所偏差,从而出现好像看到两条鱼的现象,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19.【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当小文从鱼缸侧边(拐角处)观察鱼缸里的鱼时,鱼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会看到鱼的虚像,这样就会出现好像看到两条鱼的情况,所以小文观察到鱼缸里有两条鱼是因为光的折射现象,A选项符合题意。
20.【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的折射现象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看去,会看到物体的虚像,感觉物体好像弯折了。 当筷子倾斜插入盛油的玻璃杯时,筷子反射的光从油这种介质斜射入空气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会出现折射现象,人眼看到的筷子好像在油面处 “弯折” 了,也就是出现类似在水中插入筷子看起来弯折的视觉效果。而当筷子垂直插入盛油的玻璃杯中时,此时光沿着垂直方向从油进入空气,传播方向是不发生改变的(光垂直入射到另一种介质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所以不会出现看起来像 “折断” 那样的折射现象,也就不会观察到筷子好像弯折了的情况。
21.【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A、激光笔发出的光在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由于空气是透明的,没有介质对光进行散射等作用,我们是看不到光的传播路径的,并不是因为激光笔光线很亮就能直接看到光柱,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在有烟雾的环境中,光在烟雾里传播,能清晰地呈现出一条直线光路,这很好地展示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这里烟雾所在空间可近似看作同种介质环境)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烟雾是由一些微小的固体颗粒等组成的,当光照射到烟雾中时,这些固体颗粒会被光照亮,光在这些颗粒上发生散射等作用,使得光的传播路径能够被我们看到,所以在烟雾中可以看到光柱,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22.【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A、搅拌后的淀粉水,其内部含有一些微小的固体颗粒或者胶体粒子等成分,当激光笔的光照射进去时,光会在这些颗粒或粒子上发生散射等作用,从而使得光的传播路径能够被清晰地呈现出来,可以看到光路,不符合题意。
B、水里加牛奶搅拌均匀后,牛奶中的一些微小的乳浊液颗粒会均匀分布在水中,光照射到水中时,会在这些颗粒上发生散射,进而让激光笔的光路清晰地显现出来,不符合题意。
C、矿泉水是比较纯净、均匀的液体,内部基本没有能够对光产生散射作用的固体颗粒、胶体粒子等物质,光在其中沿直线传播,由于没有介质将光的传播路径显示出来,所以不能清晰地看到激光笔的光路,符合题意。
23.【答案】C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A、用激光笔对准小三角形照射,若激光笔发出的光线能够直接穿过烟雾,沿着直线传播到达小三角形所在位置,就可以照亮小三角形,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不符合题意。
B、在盒子底部放一面镜子,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用激光笔照射平面镜,使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改变传播方向,通过合理调整激光笔照射平面镜的角度等,让反射光线能够穿过烟雾到达小三角形处,从而照亮小三角形,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不符合题意。
C、题目中明确说明小三角形所在的面不透光,那么用激光笔从三角形所在面的外部照射,光线是无法透过这个不透光的面到达三角形位置去照亮它的,所以这种方法不可行,符合题意。
24.【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与物体表面的夹角和入射光与物体表面的夹角度数相同。选项C符合题意。
25.【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光的反射实验中,无论是入射光线在空气中传播,还是经过反射后反射光线在空气中传播,空气都属于同种均匀介质,并没有改变其传播特性,所以反射光在空气中依然是沿直线传播的,不会出现先沿直线后沿曲线或者沿折线这样不符合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规律的情况。
26.【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也就是说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其传播方向是按照一定规律改变的,反射光线会出现在法线另一侧的空间区域内。 当把带标记点的纸屏移动到和激光笔同侧时,按照正常的光反射规律,反射光线并不会出现在这个同侧的位置,所以反射光照不到标记点。
27.【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在手电筒的光圈上固定不透明卡纸(中间划开了一道缝隙),这样可以使手电筒原本发散的光线通过缝隙后变成一束比较细且方向较为集中的光线,类似于激光笔发出的光线,便于清晰地观察光线的入射方向、反射方向等情况,更有利于准确地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能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A符合题意。
28.【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手影游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当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后面会形成光照不到的黑暗区域,也就是影子,比如手影就是手挡住了光形成的。
A、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形成了叶形光斑,这是小孔成像现象,小孔成像的本质也是光的直线传播,光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后,在地面上形成倒立的实像,和手影游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是相同的,不符合题意。
B、整齐的队伍中每个人能看到前面人的后脑勺,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前面的人挡住了后面人看向更远处的视线,所以只能看到前面人的后脑勺,同样体现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不符合题意。
C、湖水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岸边物体反射的光照射到湖面上发生反射,从而形成倒影,和手影游戏基于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不一样,符合题意。
29.【答案】(1)A
(2)A
(3)2号和和其他没有在一条直线
(4)光没有从小孔正着射入
(5)A
(6)C;圆形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1)在探究 “光是怎样传播的” 这个实验中,要保证光能够沿直线依次通过三张卡纸上的小洞最终到达光屏上形成光斑,以此来证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三张卡纸上的小洞离桌面高度的位置不同,那么光就很难按照直线的路径依次穿过这些小洞,只有当小洞离桌面高度的位置相同,也就是在同一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才能够沿直线依次穿过这些小洞,进而在屏上观察到光斑,所以实验中三张卡纸上的小洞离桌面高度的位置是相同的。
(2)光沿直线传播,如果小孔都在一条线上,则光斑会出现在最后屏上。
(3)实验②不能在屏上观察到光斑,可能的原因是2号和和其他没有在一条直线。
(4)如果实验①在屏上没有看到光斑,可能原因是光没有从小孔正着射入。
(5)如果把实验②的2号卡纸向左移动,可能会出现:可能得到与实验①相同的实验现象,也可能光斑还在2号卡纸上。
(6)小安发现除了改进实验材料还可以采用其他实验方法(如下图),实验③,可以在白纸上形成光斑,形成的光斑是圆形形状。
30.【答案】(1)C;B;A;E
(2)B
(3)B
(4)B
(5)C
(6)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1)书本是不透明的物体,光照射到书本上时,不能穿过书本继续传播,会在书本后面形成影子等,所以光不能穿过书本,对应选项C。薄纸片通常比较薄,光照射上去时,有一部分光可以透过它继续传播,一部分光会被反射、吸收等,也就是光能部分穿过薄纸片,对应选项B。玻璃是透明的物体,光可以顺利地穿过玻璃继续传播,对应选项A。
(2)A、能否看清前方物体的细节可以作为判断光能否穿过物体的依据之一。比如对于透明的玻璃,我们可以透过它清楚地看清玻璃另一侧物体的细节,说明光能够穿过玻璃进行传播;而对于书本,我们无法透过它看清书本另一侧物体的细节,意味着光不能穿过书本,所以该选项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符合题意。
B、光照射时,观察纸、玻璃、书本背面是否有光斑也是合理的判断方法。像玻璃,光照射上去后,在其背面能看到光斑,表明光可以穿过玻璃;薄纸片,可能会看到不太明亮清晰的光斑,说明光部分穿过;书本照射后背面基本看不到光斑,体现光不能穿过书本,该选项能够作为判断依据,符合题意。
C、根据现象猜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做法,科学判断需要通过合理的观察、对比有逻辑性的现象等来得出结论,而不是随意猜测,所以该选项不能作为判断光是否能穿过这些物体的依据,不符合题意。
(3)A、能否看清前方物体的细节可以作为判断光能否穿过物体的依据之一。比如对于透明的玻璃,我们可以透过它清楚地看清玻璃另一侧物体的细节,说明光能够穿过玻璃进行传播;而对于书本,我们无法透过它看清书本另一侧物体的细节,意味着光不能穿过书本,所以该选项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符合题意。
B、光照射时,观察纸、玻璃、书本背面是否有光斑也是合理的判断方法。像玻璃,光照射上去后,在其背面能看到光斑,表明光可以穿过玻璃;薄纸片,可能会看到不太明亮清晰的光斑,说明光部分穿过;书本照射后背面基本看不到光斑,体现光不能穿过书本,该选项能够作为判断依据,符合题意。 C、根据现象猜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做法,科学判断需要通过合理的观察、对比有逻辑性的现象等来得出结论,而不是随意猜测,所以该选项不能作为判断光是否能穿过这些物体的依据,不符合题意。
(4)A、在玩手影游戏时,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手这个不透明的物体时,光无法穿过手继续传播,光的直线传播路径被中断了,在手的后面就会形成光照不到的黑暗区域,也就是影子,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手并不是将光完全吸收而形成阴影的,手是不透明物体,光传播到手上时,因为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手,所以就在手的后面形成了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以及手的遮挡导致光无法到达手后面的区域形成的,并非是手把光完全吸收了,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影子是在光照射物体时,物体背光的一侧形成的,在手影游戏中,手挡住了光源射来的光,影子自然就出现在手的背光那一侧,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5)A、木棍通常可作为皮影戏人偶的骨架部分,用于支撑人偶的形状、连接各个部位,方便艺人在幕后操控人偶做出各种动作,是皮影戏人偶制作中常用的材料之一,所以可以选择木棍来辅助制作皮影戏人偶,不符合题意。
B、硬纸板材质相对较硬又便于裁剪、塑形,艺人可以根据需要在硬纸板上绘制各种人物、动物等形象并裁剪下来,利用其不透光的特性,在灯光照射下能在幕布上形成清晰的影子轮廓,很适合制作皮影戏人偶,不符合题意。
C、玻璃片是透明的物体,光能够穿过玻璃片继续传播,在进行皮影戏表演时,需要人偶能挡住光形成影子投射到幕布上,而玻璃片无法起到这样阻挡光形成影子的作用,所以不可以选择玻璃片作为皮影戏人偶,符合题意。
(6)A、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是基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日食是在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处在月影区域内的人们就看到了日食现象;月食则是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使得月球进入了地球的影子区域,从而出现月食现象,所以该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月食是由于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区域才形成月食,而不是照射地球的太阳光被月球挡住,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日食是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使得地球上部分地区的人们看不到太阳的全部或部分,而不是照射月球的太阳光被地球挡住形成日食,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1 / 1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科学试卷
1.(2024五上·深圳月考)小安学校正在举行校园科技节活动,包括表演区、制作区、观赏区、探索区4个活动区域;小安和同学们先来到了表演区,这里灯光闪烁,有皮影戏表演,有让蝴蝶飞、让筷子弯折等科学秀节目。
(1)通过观察舞台光束(图1),小安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   传播的。
(2)看到舞台上的灯光,小安想到了像灯光这样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   。
(3)用镜子把纸上的半只蝴蝶变成了一只蝴蝶(图2),太神奇了! 能看到整只蝴蝶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
(4)看到透明杯里变弯的筷子,小安知道这是光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是光的   现象。
(5)当关掉舞台所有灯光时,我们能听见声音但是看不到舞台上的人,说明   不能绕过障碍物传播。
【答案】(1)直线
(2)光源
(3)反射
(4)折射
(5)光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通过观察舞台光束,小安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这一特点,比如舞台上的光束,其能清晰呈现出笔直的光线形状。
(2)像灯光这样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像太阳就是典型的自然光源,它能够自行发光,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光和热;而像舞台上的灯光、蜡烛、电灯等这些通过人为制造,能够发光的物体就属于人造光源。
(3)镜子表面比较光滑,当光线照射到镜子上时会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发生反射,原本纸上的半只蝴蝶发出或反射出的光,经过镜子反射后,改变了传播方向进入人的眼睛,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好像镜子后面有另外半只蝴蝶一样,从而让我们看到了完整的蝴蝶,这与我们日常照镜子能看到自己的像等情况一样,都是光的反射现象在起作用。
(4)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在这个例子中,筷子在水中的部分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人眼沿着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看去,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感觉筷子好像在水面处 “弯折” 了。类似的现象还有比如在岸边看水中的鱼,感觉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浅等,这些都是光的折射导致的。
(5)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透明的障碍物时,光不能绕过去,只能在障碍物后面形成光照不到的黑暗区域,也就是影子区域,所以舞台上没有灯光时就看不到舞台上的人了;而声音的传播与光不同,声音能绕过一些障碍物继续传播,也就是声音具有衍射的特性,使得我们即使看不到舞台上的人,却依然可以听到声音。
2.(2024五上·深圳月考) 筷子放入水中一定会被折断。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筷子放入水中看上去好像 “折断” 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导致的。实际上筷子本身并没有真正被折断,只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看去,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感觉筷子好像弯折了,而其物质实体依然是完整的,如果是垂直放入水中,则不会发生这种现象。
3.(2024五上·深圳月考) 光反射到镜面,传播方向会改变,说明光并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反射到镜面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是因为光遇到了镜面这个界面,从而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发生了反射,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是它在遇到界面的情况下发生了另外一种光学现象(反射)而已,在没有遇到类似界面等干扰因素,处于同种均匀介质中时,光依然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4.(2024五上·深圳月考) 这时小文认为即使没有一点光,但是等他们适应黑暗的环境后就可以看见平面镜等物体了。(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我们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自身发光的物体,如光源)或者反射的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中。而平面镜本身不能发光,在没有一点光的环境下,也就没有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更不会有光线从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即便人适应了黑暗环境,没有光存在的情况下,也是无法看到平面镜等物体的,所以题干中小文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5.(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认为没有光是看不见物体的,在“黑暗”环境中,夜视仪可以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变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进入眼睛,物体要么自身发光,要么反射光进入眼睛,在完全没有光的黑暗环境中,人眼通常是看不见物体的。而夜视仪是利用了红外线等技术,红外线属于人眼看不见的光,夜视仪可以探测到这些人眼看不见的光,并将其转变成电子信号,再经过相关处理和转换,最终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让我们在原本黑暗的环境中也能看到物体,所以小安的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6.(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发现太阳发出的光很强,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直接看太阳。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观察太阳时不能直接用眼睛去看太阳,否则有可能会被灼伤,伤害眼睛。
7.(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制作潜望镜时,要用直角三角板在纸盒两端距边缘约1cm处各画一条斜线(如下图),斜线与纸板边缘的夹角是(  )。
A.30° B.45° C.65°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工作的。在制作潜望镜时,需要让光线经过两次反射后改变传播方向,从而实现从低处观察到高处或者从隐蔽处观察到其他地方等功能,两块镜片与镜筒成45°角。
8.(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用制作好的潜望镜观察小圆柱体,并用画图方式解释了潜望镜看到小圆柱体的原理,正确的是 (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工作的。光线从物体发出后,先以一定角度斜射向潜望镜一端的平面镜,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线在这个平面镜上发生反射改变传播方向,然后射向潜望镜另一端的平面镜,再次发生反射,最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好像物体的光线是沿直线传播过来的一样,从而能看到物体。
9.(2024五上·深圳月考) 下面哪些生活现象,跟潜望镜的原理相同 (  )
①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 ②湖光倒影 ③杯弓蛇影 ④用手电筒照明 ⑤汽车反光镜 ⑥影子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②③⑤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光的反射,利用两块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人能看到原本不在视线范围内的物体。①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②湖光倒影、③杯弓蛇影 、⑤汽车反光镜都属于反射现象。
10.(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制作完潜望镜有了自己的一些发现,其中错误的是 (  )。
A.小安认为制作潜望镜至少需要2面镜子
B.小安认为平面镜让光传播路径至少被改变了两次
C.小安认为近视眼镜和老花镜都可以制作潜望镜
【答案】C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A、潜望镜是通过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人能看到不在直接视线范围内的物体,其基本构造需要利用两块平面镜,让光线经过两次反射来实现这个功能,所以制作潜望镜至少需要2面镜子,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潜望镜中光线先入射到第一面平面镜上发生一次反射改变传播方向,然后再入射到第二面平面镜上又发生一次反射再次改变传播方向,所以平面镜让光传播路径至少被改变了两次,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老花镜是凸透镜,而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对光进行反射来改变光路的原理制作的,凹透镜和凸透镜主要是对光起折射作用,不能用来替代平面镜制作潜望镜,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11.(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看到材料区的三棱镜,就拿起来调整角度让太阳光通过棱镜(如下图),小安发现 (  )。
A.在白墙上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
B.太阳光通过棱镜进行了两次反射
C.紫光折射角度最大,红光折射角度最小
【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太阳光即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由于不同色光在玻璃这种介质中的折射程度不同,会发生色散现象,从而在白墙上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A选项说法正确。
12.(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的同学制作好了一个彩色轮(如下图),他快速拉动绳子使得彩色轮快速转动,小安将看到(  )。
A.彩色轮颜色变得接近白色
B.彩色轮颜色变成了绿色
C.彩色轮颜色变成了红色
【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太阳光(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当把红、绿、蓝等不同颜色按照一定比例组合并快速旋转时,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这些不同颜色的光在人眼中快速混合,就如同这些色光混合在一起一样,会趋近于混合成白色光,所以当快速拉动绳子让彩色轮快速转动时,彩色轮的颜色会变得接近白色,而不是变成单一的绿色或者红色等其他单一颜色。
13.(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也制作好了一个彩色轮(如下图),但是没有观察到上面的现象,不可能的原因是 (  )。
A.他没有快速旋转彩色轮
B.红绿蓝三种颜色涂抹不均匀
C.小文选用的是细线,小安选用的是小棒,选材不对
【答案】C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无论是选用细线还是小棒来拉动彩色轮使其旋转,都只是起到一个让彩色轮转动起来的作用,并不会影响到颜色混合后呈现的视觉效果,只要能让彩色轮快速转动起来就行,所以选材不对不是导致不能观察到颜色接近白色现象的原因,C选项符合题意。
14.(2024五上·深圳月考) 为了弄清楚“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后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小安想了一些方法,可行的是(  )。
A.把红色、蓝色、绿色光手电筒发出的光分别照射在同一个屏上观察
B.把红色、蓝色、绿色光手电筒发出的光合着照射在同一个屏上观察
C.用手电筒照射小安刚制作好的彩色轮
【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把红色、蓝色、绿色光手电筒发出的光合着照射在同一个屏上,这样就能使三种色光在屏上的同一位置处混合起来,依据色光混合的原理,可以观察到混合后呈现出的颜色情况,比如当红、绿、蓝三种色光按合适比例混合后会趋近于白色光等,B符合题意。
15.(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用装水的喷雾器在太阳光下成功制作出了彩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背对阳光喷水一定不能看到彩虹
B.小水珠起到了三棱镜的作用
C.太阳光是白色的光,是一种复色光
【答案】A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制作彩虹时,通常是让太阳光照射到小水珠上发生色散现象形成彩虹,一般是背对太阳喷水,这样太阳光照射到喷出的小水珠上,经过折射、内部反射等光学过程后,不同色光沿不同方向射出,人眼逆着这些光线就能看到彩虹,但其实只要满足光线通过小水珠等类似三棱镜的介质发生色散的条件,即使是背对阳光喷水,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周围存在反射太阳光的物体等,也有可能看到彩虹,所以说背对阳光喷水一定不能看到彩虹这种说法太绝对,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16.(2024五上·深圳月考)小安认为正在发光的花灯是光源,下面物体不是光源的是 (  )。
A.发光鱼
B.燃烧的蜡烛
C.汽车后视镜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A、发光鱼自身能够发光,属于生物光源,是光源的一种,不符合题意。
B 、燃烧的蜡烛可以通过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自身能够发光,属于人造光源,是光源,不符合题意。
C、汽车后视镜本身不能发光,它主要是通过反射周围环境中的光线来发挥作用,属于光的反射应用的光学元件,不是光源,符合题意。
17.(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从鱼缸正面观察到鱼缸里有一条小鱼在游上游下(如下图),小安觉得很有趣,他可以看到小鱼是因为 (  )。
A.水是透明的,光可以穿过它沿着容器曲线传播
B.水和鱼缸都是透明的,小鱼反射的光进入小安的眼睛
C.鱼的表面很光滑,可以发光
【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虽然水是透明的,但光并不会沿着容器曲线传播,该说法违背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
B、水和鱼缸都是透明的,小鱼本身不是光源,它是通过反射周围环境中的光,比如灯光等照射到它身上的光,这些反射光能够透过水和鱼缸,然后进入小安的眼睛,这样小安就能看到小鱼了,该说法符合我们看到物体的光学原理,是正确的,符合题意。
C、鱼本身并不能发光,它不是光源,我们看到鱼是因为它反射了其他光源照射到它身上的光,所以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18.(2024五上·深圳月考) 从小文的视角来看,小文看到鱼缸里有两条鱼(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小文、小安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现象不同
B.小文的观察角度是鱼缸侧边(拐角处)
C.小文没有观察仔细,直接猜的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小文看到两条鱼并不是没有观察仔细或者随便猜测的结果,而是由于光的折射原理,当从鱼缸侧边(拐角处)观察时,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会看到鱼的虚像,与实际鱼的位置有所偏差,从而出现好像看到两条鱼的现象,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19.(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文观察到鱼缸里有两条鱼是因为 (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A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当小文从鱼缸侧边(拐角处)观察鱼缸里的鱼时,鱼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会看到鱼的虚像,这样就会出现好像看到两条鱼的情况,所以小文观察到鱼缸里有两条鱼是因为光的折射现象,A选项符合题意。
20.(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突然想到在家做过的一个实验跟这个原理类似,他把筷子分别以垂直和倾斜方式插入盛油的玻璃杯中,他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光的折射现象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看去,会看到物体的虚像,感觉物体好像弯折了。 当筷子倾斜插入盛油的玻璃杯时,筷子反射的光从油这种介质斜射入空气中,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会出现折射现象,人眼看到的筷子好像在油面处 “弯折” 了,也就是出现类似在水中插入筷子看起来弯折的视觉效果。而当筷子垂直插入盛油的玻璃杯中时,此时光沿着垂直方向从油进入空气,传播方向是不发生改变的(光垂直入射到另一种介质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所以不会出现看起来像 “折断” 那样的折射现象,也就不会观察到筷子好像弯折了的情况。
21.(2024五上·深圳月考)小安借助烟雾让光路显形(如右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因为激光笔光线很亮,我们能够看到光柱
B.我们可以看到光沿直线传播
C.烟雾中可以看到光柱是因为烟雾中有一部分固体颗粒被照亮了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A、激光笔发出的光在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由于空气是透明的,没有介质对光进行散射等作用,我们是看不到光的传播路径的,并不是因为激光笔光线很亮就能直接看到光柱,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在有烟雾的环境中,光在烟雾里传播,能清晰地呈现出一条直线光路,这很好地展示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这里烟雾所在空间可近似看作同种介质环境)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烟雾是由一些微小的固体颗粒等组成的,当光照射到烟雾中时,这些固体颗粒会被光照亮,光在这些颗粒上发生散射等作用,使得光的传播路径能够被我们看到,所以在烟雾中可以看到光柱,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22.(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发现了更多可以让“光路显形”的办法,其中不能清晰地看到激光笔光路的是 (  )。
A.搅拌后的淀粉水
B.水里加牛奶搅拌均匀
C.矿泉水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A、搅拌后的淀粉水,其内部含有一些微小的固体颗粒或者胶体粒子等成分,当激光笔的光照射进去时,光会在这些颗粒或粒子上发生散射等作用,从而使得光的传播路径能够被清晰地呈现出来,可以看到光路,不符合题意。
B、水里加牛奶搅拌均匀后,牛奶中的一些微小的乳浊液颗粒会均匀分布在水中,光照射到水中时,会在这些颗粒上发生散射,进而让激光笔的光路清晰地显现出来,不符合题意。
C、矿泉水是比较纯净、均匀的液体,内部基本没有能够对光产生散射作用的固体颗粒、胶体粒子等物质,光在其中沿直线传播,由于没有介质将光的传播路径显示出来,所以不能清晰地看到激光笔的光路,符合题意。
23.(2024五上·深圳月考) 右下图是烟雾弥漫的长方体盒子,小三角形在盒子内侧,其所在的面不透光,用三种不同的方法从圆形入射孔照亮三角形就可以拿到宝盒的钥匙,不可行的方法是 (  )。
A.用激光笔对准小三角形照射
B.在盒子底部放一面镜子,用激光笔照射平面镜
C.用激光笔从三角形所在面的外部照射,让光透过这个面
【答案】C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A、用激光笔对准小三角形照射,若激光笔发出的光线能够直接穿过烟雾,沿着直线传播到达小三角形所在位置,就可以照亮小三角形,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不符合题意。
B、在盒子底部放一面镜子,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用激光笔照射平面镜,使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改变传播方向,通过合理调整激光笔照射平面镜的角度等,让反射光线能够穿过烟雾到达小三角形处,从而照亮小三角形,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不符合题意。
C、题目中明确说明小三角形所在的面不透光,那么用激光笔从三角形所在面的外部照射,光线是无法透过这个不透光的面到达三角形位置去照亮它的,所以这种方法不可行,符合题意。
24.(2024五上·深圳月考) 这个游戏让小安想到了书上“光反射实验”,他在光反射实验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与物体表面的夹角和入射光与物体表面的夹角度数相同。选项C符合题意。
25.(2024五上·深圳月考)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小安发现,在空气中反射光是(  )传播的。
A.沿直线 B.先沿直线后沿曲线 C.沿折线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光的反射实验中,无论是入射光线在空气中传播,还是经过反射后反射光线在空气中传播,空气都属于同种均匀介质,并没有改变其传播特性,所以反射光在空气中依然是沿直线传播的,不会出现先沿直线后沿曲线或者沿折线这样不符合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规律的情况。
26.(2024五上·深圳月考) 实验中,小安尝试着把带标记点的纸屏移动到和激光笔同侧,会有什么现象 (  )
A.反射光照不到标记点
B.光依然可以照到标记点
C.光会照到标记点下方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也就是说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其传播方向是按照一定规律改变的,反射光线会出现在法线另一侧的空间区域内。 当把带标记点的纸屏移动到和激光笔同侧时,按照正常的光反射规律,反射光线并不会出现在这个同侧的位置,所以反射光照不到标记点。
27.(2024五上·深圳月考) 如果把激光笔换成手电简完成上述“光反射实验”,为了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小安需要在手电筒的光圈上 (  )。
A.固定不透明卡纸(中间划开了一道缝隙)
B.用透明卡纸包裹住
C.不做任何处理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在手电筒的光圈上固定不透明卡纸(中间划开了一道缝隙),这样可以使手电筒原本发散的光线通过缝隙后变成一束比较细且方向较为集中的光线,类似于激光笔发出的光线,便于清晰地观察光线的入射方向、反射方向等情况,更有利于准确地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能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A符合题意。
28.(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和同学们还玩了手影游戏(如下图),下面现象跟这原理不同的是(  )。
A.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形成了叶形光斑
B.整齐的队伍中每个人能看到前面人的后脑勺
C.湖水倒影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手影游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当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后面会形成光照不到的黑暗区域,也就是影子,比如手影就是手挡住了光形成的。
A、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形成了叶形光斑,这是小孔成像现象,小孔成像的本质也是光的直线传播,光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后,在地面上形成倒立的实像,和手影游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是相同的,不符合题意。
B、整齐的队伍中每个人能看到前面人的后脑勺,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前面的人挡住了后面人看向更远处的视线,所以只能看到前面人的后脑勺,同样体现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不符合题意。
C、湖水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岸边物体反射的光照射到湖面上发生反射,从而形成倒影,和手影游戏基于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不一样,符合题意。
29.(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想要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小安用矩形不透明卡纸、燕尾夹、手电筒做了以下2个实验,实验①能在屏上观察到光斑,实验②不能在屏上观察到光斑:
(1) 实验中三张卡纸上的小洞离桌面高度的位置是 (  )。
A.相同的
B.不同的
C.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 小安根据实验现象,用画图的方法解释了“光是怎样传播的”,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B.
C.
(3)实验②不能在屏上观察到光斑,可能的原因是   。
(4)如果实验①在屏上没有看到光斑,可能原因是   。
(5)如果把实验②的2号卡纸向左移动,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 (  )(多选)
A.可能得到与实验①相同的实验现象
B.光斑可能出现在3号卡纸上
C.光斑还是在2 号卡纸上
D.4张卡纸上都不再有光斑出现
(6)小安发现除了改进实验材料还可以采用其他实验方法(如下图),实验   ,可以在白纸上形成光斑,形成的光斑是   形状。
A.① B.② C.③
【答案】(1)A
(2)A
(3)2号和和其他没有在一条直线
(4)光没有从小孔正着射入
(5)A
(6)C;圆形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1)在探究 “光是怎样传播的” 这个实验中,要保证光能够沿直线依次通过三张卡纸上的小洞最终到达光屏上形成光斑,以此来证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三张卡纸上的小洞离桌面高度的位置不同,那么光就很难按照直线的路径依次穿过这些小洞,只有当小洞离桌面高度的位置相同,也就是在同一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才能够沿直线依次穿过这些小洞,进而在屏上观察到光斑,所以实验中三张卡纸上的小洞离桌面高度的位置是相同的。
(2)光沿直线传播,如果小孔都在一条线上,则光斑会出现在最后屏上。
(3)实验②不能在屏上观察到光斑,可能的原因是2号和和其他没有在一条直线。
(4)如果实验①在屏上没有看到光斑,可能原因是光没有从小孔正着射入。
(5)如果把实验②的2号卡纸向左移动,可能会出现:可能得到与实验①相同的实验现象,也可能光斑还在2号卡纸上。
(6)小安发现除了改进实验材料还可以采用其他实验方法(如下图),实验③,可以在白纸上形成光斑,形成的光斑是圆形形状。
30.(2024五上·深圳月考) 小安还想研究“光的传播会不会被阻碍”,用手电筒,薄纸片,玻璃、杯子做了如下实验:
(1) 小安发现光(    )书本,(    )薄纸片,(    )玻璃。光传播过程中(    )遇到阻碍。
A.能穿过 B.能部分穿过 C.不能穿过 D.不会 E.可能会
(2) 光是否能穿过这些物体,小安判断的依据是 (  )(多选)
A.能否看清前方物体的细节
B.光照射时,纸、玻璃、书本背面是否有光斑
C.可根据现象猜
(3) 小安现在明白了刚才玩的手影游戏的秘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传播过程中手使得光无法穿过,其直线传播被中断,形成影子
B.手将光完全吸收,形成阴影
C.形成的手影在背光的一侧
(4) 为了实验更加科学,实验中哪些条件应保持一致 (  )(多选)
A.光源强度 B.光源到物体的距离 C.不同的物体
(5) 小安也明白了刚才在表演区看到的皮影戏表演,不可以选择(  )作为皮影戏人偶。
A.木棍 B.硬纸板 C.玻璃片
(6) 由此小安想到了日食和月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日食月食的形成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照射地球的太阳光被月球挡住,形成月食
C.照射月球的太阳光被地球挡住,形成日食
【答案】(1)C;B;A;E
(2)B
(3)B
(4)B
(5)C
(6)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1)书本是不透明的物体,光照射到书本上时,不能穿过书本继续传播,会在书本后面形成影子等,所以光不能穿过书本,对应选项C。薄纸片通常比较薄,光照射上去时,有一部分光可以透过它继续传播,一部分光会被反射、吸收等,也就是光能部分穿过薄纸片,对应选项B。玻璃是透明的物体,光可以顺利地穿过玻璃继续传播,对应选项A。
(2)A、能否看清前方物体的细节可以作为判断光能否穿过物体的依据之一。比如对于透明的玻璃,我们可以透过它清楚地看清玻璃另一侧物体的细节,说明光能够穿过玻璃进行传播;而对于书本,我们无法透过它看清书本另一侧物体的细节,意味着光不能穿过书本,所以该选项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符合题意。
B、光照射时,观察纸、玻璃、书本背面是否有光斑也是合理的判断方法。像玻璃,光照射上去后,在其背面能看到光斑,表明光可以穿过玻璃;薄纸片,可能会看到不太明亮清晰的光斑,说明光部分穿过;书本照射后背面基本看不到光斑,体现光不能穿过书本,该选项能够作为判断依据,符合题意。
C、根据现象猜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做法,科学判断需要通过合理的观察、对比有逻辑性的现象等来得出结论,而不是随意猜测,所以该选项不能作为判断光是否能穿过这些物体的依据,不符合题意。
(3)A、能否看清前方物体的细节可以作为判断光能否穿过物体的依据之一。比如对于透明的玻璃,我们可以透过它清楚地看清玻璃另一侧物体的细节,说明光能够穿过玻璃进行传播;而对于书本,我们无法透过它看清书本另一侧物体的细节,意味着光不能穿过书本,所以该选项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符合题意。
B、光照射时,观察纸、玻璃、书本背面是否有光斑也是合理的判断方法。像玻璃,光照射上去后,在其背面能看到光斑,表明光可以穿过玻璃;薄纸片,可能会看到不太明亮清晰的光斑,说明光部分穿过;书本照射后背面基本看不到光斑,体现光不能穿过书本,该选项能够作为判断依据,符合题意。 C、根据现象猜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做法,科学判断需要通过合理的观察、对比有逻辑性的现象等来得出结论,而不是随意猜测,所以该选项不能作为判断光是否能穿过这些物体的依据,不符合题意。
(4)A、在玩手影游戏时,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手这个不透明的物体时,光无法穿过手继续传播,光的直线传播路径被中断了,在手的后面就会形成光照不到的黑暗区域,也就是影子,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手并不是将光完全吸收而形成阴影的,手是不透明物体,光传播到手上时,因为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手,所以就在手的后面形成了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以及手的遮挡导致光无法到达手后面的区域形成的,并非是手把光完全吸收了,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影子是在光照射物体时,物体背光的一侧形成的,在手影游戏中,手挡住了光源射来的光,影子自然就出现在手的背光那一侧,该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5)A、木棍通常可作为皮影戏人偶的骨架部分,用于支撑人偶的形状、连接各个部位,方便艺人在幕后操控人偶做出各种动作,是皮影戏人偶制作中常用的材料之一,所以可以选择木棍来辅助制作皮影戏人偶,不符合题意。
B、硬纸板材质相对较硬又便于裁剪、塑形,艺人可以根据需要在硬纸板上绘制各种人物、动物等形象并裁剪下来,利用其不透光的特性,在灯光照射下能在幕布上形成清晰的影子轮廓,很适合制作皮影戏人偶,不符合题意。
C、玻璃片是透明的物体,光能够穿过玻璃片继续传播,在进行皮影戏表演时,需要人偶能挡住光形成影子投射到幕布上,而玻璃片无法起到这样阻挡光形成影子的作用,所以不可以选择玻璃片作为皮影戏人偶,符合题意。
(6)A、日食和月食的形成都是基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日食是在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处在月影区域内的人们就看到了日食现象;月食则是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使得月球进入了地球的影子区域,从而出现月食现象,所以该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月食是由于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区域才形成月食,而不是照射地球的太阳光被月球挡住,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日食是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使得地球上部分地区的人们看不到太阳的全部或部分,而不是照射月球的太阳光被地球挡住形成日食,该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