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第二小学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阶段性考试
1.(2023四上·长兴月考)在模拟呼吸器官的实验中,气球代表的器官是( )。
A.气管 B.膈肌 C.肺
2.(2023四上·长兴月考)我们的呼吸器官包括 ( )。
A.鼻腔、口腔、胃、食道
B.鼻腔、气管、支气管、肺
C.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3.(2023四上·长兴月考)呼出和吸入的气体相比,下列对于气体变化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减少
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加
C.氧气无变化,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加
4.(2023四上·长兴月考)下列做法能提升我们的肺活量的是( )。
A.经常吃零食 B.多参加体育运动 C.多睡觉
5.(2023四上·长兴月考)用花生米在白纸上擦一擦,会留下油迹,这说明花生米中含有较多的( )。
A.矿物质 B.脂肪 C.蛋白质
6.(2023四上·长兴月考)下列食物中,含有丰富蛋白质的是 ( )。
A.花生米 B.竹笋 C.鱼肉
7.(2023四上·长兴月考)处于“6~10岁学龄儿童平衡膳食宝塔”最底层的食物是( )。
A.油脂类 B.肉类 C.谷薯类
8.(2023四上·长兴月考)为了保证营养均衡,食物要荤素搭配。下列中餐搭配最合理的是( )。
A.米饭、土豆饼、炒青菜、玉米松子
B.面、红烧肉、清蒸鱼、小白虾
C.米饭、土豆炖牛肉、西红柿炒蛋、炒青菜
9.(2023四上·长兴月考)午餐中的米饭可归类为( )。
①动物类食物 ②植物类食物 ③主食 ④副食 ⑤熟食 ⑥生食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10.(2023四上·长兴月考)为了保护好我们的牙齿,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饭后漱口 B.用牙签剔牙缝 C.不吃很烫的食物
11.(2023四上·长兴月考)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下列刷牙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咬合面要来回刷
B.上牙要顺着牙缝向上刷
C.内侧要顺着牙缝下牙向上刷、上牙向下刷
12.(2023四上·长兴月考)像个袋子一样,能够通过蠕动把食物磨碎、揉烂的器官是( )。
A.胃 B.小肠 C.口腔
13.(2023四上·长兴月考)呼吸量增加说明增大了 ( )。
A.肺活量 B.心脏功能 C.血液流动
14.(2023四上·长兴月考)小英吃西瓜时,将一粒西瓜籽咽了下去。这粒西瓜籽的行进路线是( )。
A.口腔→胃→食道→小肠→大肠→肛门
B.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大肠→胃→食道→小肠→肛门
15.(2023四上·长兴月考)牙齿中起到咀嚼食物作用的是( )。
A.门齿 B.犬齿 C.臼齿
16.(2023四上·长兴月考)吸收食物营养的主要器官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17.(2023四上·长兴月考)灼烧食物时闻到一种烧焦头发或烧焦羽毛的味道,说明食物中含有( )。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18.(2023四上·长兴月考)唾液可以消化食物中的( )。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19.(2023四上·长兴月考)小天和小海两位同学以同样的节奏跳动3分钟后表现出下图所示的状态,根据图示状态,我们可以推测 ( )。
A.小天是一位肺活量较大的同学
B.小海是一位肺活量较大的同学
C.小天和小海都是肺活量较大的同学
20.(2023四上·长兴月考)呼吸一次是指吸入一口气,然后呼出一口气的过程。 ( )
21.(2023四上·长兴月考)口腔对食物的初步消化,是由牙齿单独完成的。 ( )
22.(2023四上·长兴月考)食物只有在胃中被很好地磨碎,才容易被身体吸收。 ( )
23.(2023四上·长兴月考)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出的气体量比平时少。
24.(2023四上·长兴月考)手指脱皮时,需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 )
25.(2023四上·长兴月考)食物的消化主要在胃里进行,所以在消化过程中不需要消耗氧气。
26.(2023四上·长兴月考)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骨骼、肌肉的生长提供养料。 ( )
27.(2023四上·长兴月考)写出牙齿的种类名称。
28.(2023四上·长兴月考)写出呼吸器官的名称。
29.(2023四上·长兴月考)填写消化系统中器官的名称及其作用。
名称 作用
将食物磨碎, 初步消化淀粉
将食物输送到胃里
把食物变成
小肠
吸收食物中的水分, 储存食物残渣
30.(2023四上·长兴月考)一天中,我们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食物为我们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多种营养,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 、 、 、无机盐和水。
(2)往食物上滴碘酒时,发现蓝色的深浅有区别,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与碘酒滴的多少有关
B.与食物含有淀粉的多少有关
C.有些食物本身就是蓝色
(3) 食物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属于 ( )。
A.维生素 B.无机盐 C.脂肪
(4)请把下列食物按照人体所需填入下图所示的“宝塔”中。(填序号)
A.盐、油
B.畜禽肉、水产品、蛋类
C.蔬菜类、水果类
D.谷类、薯类
E.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坚果类
31.(2023四上·长兴月考)我们在学校里会通过跑步、跳绳等运动来增强体质。
(1) 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我们每天所吃的 。
(2)运动时,心跳和呼吸的次数都会 (填“增加”或“减少”)。
(3)呼吸时气体都是在 里进行气体交换的。 (填写器官名称)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 ,使 进入血液,同时排出 。
(5) 下列变化不属于经常锻炼带给我们的好处的是( )。
A.肺活量减小 B.新陈代谢加快 C.肌肉更加发达
(6)小金为了减肥,经常不吃早饭,但她反而长胖了,对此,下列解释比较恰当的是( )。
A.三餐不按时吃,导致吃很多高能量的小零食
B.食物减少量太少,应该中饭也不吃
C.应该只吃蔬菜水果,不要吃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在模拟呼吸器官的实验中,通常用塑料瓶模拟胸廓,瓶底的橡胶膜模拟膈肌,而气球是用来模拟肺的。当拉动橡胶膜(相当于膈肌收缩)时,瓶内空间变大,气压变小,外界空气就会进入气球(模拟吸气时肺扩张吸入空气);当放松橡胶膜(相当于膈肌舒张)时,瓶内空间变小,气压增大,气球内的气体排出(模拟呼气时肺回缩排出气体)。所以气球代表的器官是肺,选择C选项。
2.【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无时无刻都在进行呼吸。我们的呼吸器官主要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以及肺。
3.【答案】B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在呼吸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气体主要含有较多的氧气,还有少量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了变化。 当吸入空气后,空气顺着呼吸道进入肺,在肺泡处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周围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会摄取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扩散进入肺泡,随着呼气排出体外,所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
4.【答案】B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多参加体育运动,像跑步、游泳、打篮球等有氧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人体需要大量的氧气参与能量代谢,呼吸肌会不断地收缩和舒张来增加通气量,久而久之,呼吸肌力量增强,胸廓的活动范围增大,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得到提升,进而肺活量就会增大,所以多参加体育运动能够有效提升肺活量,B选项正确。
5.【答案】B
【知识点】脂肪的检验
【解析】【分析】脂肪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具有疏水性,当用花生米在白纸上擦一擦时,花生米中的脂肪会附着在白纸上,从而留下油迹,这是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的一种常用的简单方法,所以该现象说明花生米中含有较多的脂肪,B选项正确。
6.【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鱼肉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的组成与人体的需求较为接近,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其蛋白质含量丰富,是补充蛋白质的理想食物之一。
7.【答案】C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谷薯类包括谷类(如大米、小麦、玉米等)和薯类(如红薯、土豆等),它们富含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而且在膳食结构中应该占比较大的比例,所以处于 “6 - 10 岁学龄儿童平衡膳食宝塔” 的最底层,这体现了谷薯类食物在学龄儿童日常饮食中的基础性地位。
8.【答案】C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米饭是主食,提供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土豆炖牛肉中有牛肉提供优质蛋白质以及铁等矿物质,土豆含有碳水化合物、部分维生素等;西红柿炒蛋包含了鸡蛋提供的优质蛋白质、西红柿富含的维生素等;炒青菜能补充膳食纤维以及各类维生素,整体来看,有主食、有荤菜提供蛋白质等营养,又搭配了素菜保证维生素、膳食纤维的摄入,荤素搭配合理,能够较好地保证营养均衡。
9.【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①动物类食物指的是来源于动物的可食用部分,比如肉类、奶类、蛋类等,而米饭是由水稻加工而成的,水稻属于植物,所以米饭不属于动物类食物。 ②植物类食物是来源于植物的可食用部分,米饭是由水稻的种子稻谷经过脱壳、蒸煮等工序制成的,稻谷属于植物,所以米饭可归类为植物类食物。 ③主食一般是指碳水化合物特别是淀粉含量较高,能够为人体提供主要能量来源的食物,米饭中富含淀粉,是人们日常饮食中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所以可归为主食。④副食通常是相对主食而言,主要是指用于下饭的、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食物,像各类蔬菜、肉类、蛋类等,米饭不属于副食。 ⑤熟食是经过烹饪加工做熟了的食物,米饭一般是经过蒸煮等方式加工后才食用的,属于熟食。 ⑥生食是指未经烹饪加工直接食用的食物,米饭需要经过煮熟才能食用,不属于生食。
10.【答案】B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养成正确的咀嚼习惯,平时注意口腔牙齿卫生,多吃蔬菜和含钙多的食物都有利于保护牙齿, 吃完东西不要经常剔牙,觉得不舒服可刷牙,经常剔牙会使牙齿间的缝隙增大,食物残留物就会堆积,加快细菌滋生,不利于牙齿健康。
11.【答案】B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对于上牙来说,正确的刷牙方法应该是顺着牙缝向下刷,这样可以顺着牙齿的生长方向,更好地清除牙缝里以及牙齿表面的脏东西,如果顺着牙缝向上刷,不符合牙齿的生理结构特点,不利于有效清洁牙齿,还可能损伤牙龈等,所以该选项中描述的刷牙方法不正确。
12.【答案】A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胃是消化道中一个重要的器官,它的形状就像一个袋子,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当食物进入胃后,胃壁的肌肉会通过蠕动的方式对食物进行机械性消化,也就是把食物进一步磨碎、揉烂,使其变成食糜,便于后续在小肠中更好地进行消化和吸收,所以胃符合题目中所描述的特点。
13.【答案】A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后尽力呼气的气量。当呼吸量增加时,意味着人体一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增多了,也就是在尽力吸气、呼气时所能达到的气体量范围有所扩大,这体现的就是肺活量增大了。比如通过长期的体育锻炼,呼吸肌力量增强,胸廓活动度增大,呼吸量会随之增加,相应的肺活量也会增大,所以呼吸量增加说明增大了肺活量。
14.【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当小英咽下西瓜籽后,西瓜籽首先进入口腔,经过咀嚼等初步处理(虽然西瓜籽一般不会被嚼碎)后,通过咽部进入食道,食道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它能够依靠自身的蠕动将食物推送至胃;接着西瓜籽到达胃,胃会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不过西瓜籽通常难以被消化);然后从胃进入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在这里会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充分的消化和吸收;之后未被消化吸收的物质进入大肠,大肠主要是吸收水分等,最后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15.【答案】C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门齿切割食物,犬齿撕碎食物,臼齿咀嚼食物。
16.【答案】C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一般成年人的小肠长度可达 5 - 6 米,它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这些结构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使得小肠能够充分地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相接触;同时小肠内有胰液、胆汁以及肠液等多种消化液参与消化过程,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便于吸收,绝大部分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都是在小肠中被吸收的,所以小肠是吸收食物营养的主要器官。
17.【答案】A
【知识点】蛋白质的检验
【解析】【分析】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复杂有机化合物,当对含有蛋白质的食物进行灼烧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烧焦头发或烧焦羽毛的气味,这是鉴别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的一种典型特征性气味,所以如果灼烧食物时闻到这种烧焦头发或烧焦羽毛的味道,说明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18.【答案】A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其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够作用于食物中的淀粉,将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等小分子糖类,从而开启了对淀粉的消化过程,所以唾液可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19.【答案】A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后尽力呼气的气量,肺活量越大,意味着人体能够储备和交换的气体量相对更多,在进行同样强度的运动后,呼吸功能相对更好,呼吸会更平稳,不容易出现气喘吁吁等较为急促的状态。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
【解析】【分析】呼吸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完整的一次呼吸就包含了先从外界吸入空气(吸入一口气),让氧气进入体内,然后再将体内经过气体交换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呼出体外(呼出一口气),这样一个先吸入再呼出的完整过程被称作呼吸一次,所以题干的表述是正确的。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口腔对食物的初步消化是通过多个结构协同作用来完成的,并非仅靠牙齿单独作用。 在口腔中,牙齿通过咀嚼运动可以将食物磨碎、切断,实现对食物的机械性破碎,使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便于后续的消化过程。
22.【答案】错误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胃确实能对食物进行机械性消化,胃壁肌肉通过蠕动的方式可以将食物进一步磨碎、揉烂,使食物变成食糜,这有助于后续在小肠中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3.【答案】错误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解答】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出的气体量比平时多。
【分析】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气,所以呼吸和心跳次数会增多,以便输送更多的血液。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手指脱皮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原因就是缺乏维生素,比如缺乏维生素 A、B 族维生素等都有可能导致皮肤出现干燥、脱皮等情况。
25.【答案】错误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人类的任何一个活动都需要能量,而人类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人类的呼吸作用。
【分析】呼吸作用为人类活动提供能量。
26.【答案】正确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负责对摄入的食物进行消化,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通过牙齿咀嚼、胃肠蠕动等机械作用以及消化液中各种酶参与的化学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比如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等。
27.【答案】门齿;犬齿;臼齿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门齿起到切割的作用,犬齿起到撕裂的作用,臼齿起到咀嚼的作用。
28.【答案】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体的呼吸器官由呼吸道和肺二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为下呼吸道。
29.【答案】口腔;食道;胃;食糜;吸收营养;大肠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口腔:将食物磨碎, 初步消化淀粉,通过牙齿咀嚼将食物破碎变小,利用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对淀粉进行初步化学性消化,将其分解为麦芽糖等。
食道:将食物输送到胃里,依靠自身的蠕动将食物从咽部推送至胃中。
胃:把食物变成食糜,胃壁肌肉通过蠕动对食物进行机械性消化,磨碎、揉烂食物,同时胃液能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比如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多种消化液(胰液、胆汁、肠液等)参与化学性消化,能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充分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同时通过小肠绒毛等结构吸收绝大部分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
大肠:吸收食物中的水分, 储存食物残渣,可将食物残渣中的部分水分进一步吸收,使食物残渣逐渐成形,最后储存起来等待排出体外。
30.【答案】(1)脂肪;糖类;维生素
(2)B
(3)B
(4)A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1)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2)碘酒中的碘遇淀粉会变蓝,食物中如果含有淀粉,当往食物上滴碘酒时就会出现蓝色,而且食物中含淀粉量多的话,与碘酒反应的淀粉量也就多,呈现出的蓝色就会相对深一些;若食物中含淀粉量少,参与反应的淀粉量少,呈现出的蓝色就会相对浅一些,所以蓝色深浅与食物含有淀粉的多少有关,B选项解释合理。
(3)无机盐即无机化合物中的盐类,在人体中虽然含量不多,但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参与酸碱平衡调节等,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在人体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属于无机盐的范畴,像氯化钠(食盐)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含钠的化合物,所以食物营养成分表中的 “钠” 属于无机盐。
(4)底层谷类食物是我国传统膳食的主体,可为人体提供碳水化合物等大量能量,薯类也富含淀粉等营养成分,是日常饮食中占比较大、需要多吃的食物类别,所以放在最底层。第二层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坚果类。这类食物能为人体提供优质蛋白质、钙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等重要营养成分,其摄入量应仅次于谷类、薯类,在日常饮食结构中处于较重要的位置,位于第二层比较合适。第三层蔬菜类、水果类。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等,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肠道健康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每天也需要有一定量的摄入,所以放在第三层。第四层畜禽肉、水产品、蛋类。这些食物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同时还含有一定的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但相较于谷类等,其摄入量应相对少一些,所以处于第四层。第五层盐、油。盐和油是烹饪过程中常用的调味品,虽然是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过量摄入容易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等健康问题,所以在日常饮食中需要严格控制摄入量,放在宝塔的最顶层。 这样的膳食结构有助于保证人体摄入全面且均衡的营养,维持身体健康。
31.【答案】(1)糖类
(2)增加
(3)中转站
(4)气体交换;氧气;二氧化碳
(5)A
(6)A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测量肺活量;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的化学能,主要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等。
(1)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运动时,人体的肌肉活动量增大,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而能量的产生需要氧气参与细胞呼吸作用来释放。为了能够给身体各个组织器官及时输送足够的氧气以及运走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呼吸系统需要加快工作,通过增加呼吸的次数,吸入更多的空气,让氧气进入体内,同时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同时,心脏也需要加快跳动,通过增强泵血功能,使血液更快地流动,从而将氧气、营养物质等更迅速地运输到运动的肌肉等组织处,以满足其代谢需求,所以运动时心跳和呼吸的次数都会增加。
(3)肺是气体交换的中转站,呼吸时气体都是在肺里进行气体交换的。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氮气不变,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加了。
(5)经常锻炼对呼吸系统有着积极的影响,比如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使胸廓的活动范围扩大,进而增大肺活量,而不是肺活量减小,所以该选项不属于经常锻炼带给我们的好处。
(6)经常不吃早饭这种三餐不按时吃的做法,会使得身体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到了上午或者后续时间里,身体就会发出需要补充能量的信号,往往就容易让人去吃很多高能量的小零食来缓解饥饿感。而且这些小零食大多含有较多的糖类、脂肪等高热量成分,摄入后如果不能及时通过运动等方式消耗掉,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从而导致体重增加,反而长胖了,A解释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1 / 1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第二小学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阶段性考试
1.(2023四上·长兴月考)在模拟呼吸器官的实验中,气球代表的器官是( )。
A.气管 B.膈肌 C.肺
【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在模拟呼吸器官的实验中,通常用塑料瓶模拟胸廓,瓶底的橡胶膜模拟膈肌,而气球是用来模拟肺的。当拉动橡胶膜(相当于膈肌收缩)时,瓶内空间变大,气压变小,外界空气就会进入气球(模拟吸气时肺扩张吸入空气);当放松橡胶膜(相当于膈肌舒张)时,瓶内空间变小,气压增大,气球内的气体排出(模拟呼气时肺回缩排出气体)。所以气球代表的器官是肺,选择C选项。
2.(2023四上·长兴月考)我们的呼吸器官包括 ( )。
A.鼻腔、口腔、胃、食道
B.鼻腔、气管、支气管、肺
C.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答案】B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人无时无刻都在进行呼吸。我们的呼吸器官主要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以及肺。
3.(2023四上·长兴月考)呼出和吸入的气体相比,下列对于气体变化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减少
B.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加
C.氧气无变化,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加
【答案】B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在呼吸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气体主要含有较多的氧气,还有少量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了变化。 当吸入空气后,空气顺着呼吸道进入肺,在肺泡处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周围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会摄取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扩散进入肺泡,随着呼气排出体外,所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
4.(2023四上·长兴月考)下列做法能提升我们的肺活量的是( )。
A.经常吃零食 B.多参加体育运动 C.多睡觉
【答案】B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多参加体育运动,像跑步、游泳、打篮球等有氧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人体需要大量的氧气参与能量代谢,呼吸肌会不断地收缩和舒张来增加通气量,久而久之,呼吸肌力量增强,胸廓的活动范围增大,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得到提升,进而肺活量就会增大,所以多参加体育运动能够有效提升肺活量,B选项正确。
5.(2023四上·长兴月考)用花生米在白纸上擦一擦,会留下油迹,这说明花生米中含有较多的( )。
A.矿物质 B.脂肪 C.蛋白质
【答案】B
【知识点】脂肪的检验
【解析】【分析】脂肪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具有疏水性,当用花生米在白纸上擦一擦时,花生米中的脂肪会附着在白纸上,从而留下油迹,这是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的一种常用的简单方法,所以该现象说明花生米中含有较多的脂肪,B选项正确。
6.(2023四上·长兴月考)下列食物中,含有丰富蛋白质的是 ( )。
A.花生米 B.竹笋 C.鱼肉
【答案】C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鱼肉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的组成与人体的需求较为接近,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其蛋白质含量丰富,是补充蛋白质的理想食物之一。
7.(2023四上·长兴月考)处于“6~10岁学龄儿童平衡膳食宝塔”最底层的食物是( )。
A.油脂类 B.肉类 C.谷薯类
【答案】C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谷薯类包括谷类(如大米、小麦、玉米等)和薯类(如红薯、土豆等),它们富含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而且在膳食结构中应该占比较大的比例,所以处于 “6 - 10 岁学龄儿童平衡膳食宝塔” 的最底层,这体现了谷薯类食物在学龄儿童日常饮食中的基础性地位。
8.(2023四上·长兴月考)为了保证营养均衡,食物要荤素搭配。下列中餐搭配最合理的是( )。
A.米饭、土豆饼、炒青菜、玉米松子
B.面、红烧肉、清蒸鱼、小白虾
C.米饭、土豆炖牛肉、西红柿炒蛋、炒青菜
【答案】C
【知识点】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米饭是主食,提供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土豆炖牛肉中有牛肉提供优质蛋白质以及铁等矿物质,土豆含有碳水化合物、部分维生素等;西红柿炒蛋包含了鸡蛋提供的优质蛋白质、西红柿富含的维生素等;炒青菜能补充膳食纤维以及各类维生素,整体来看,有主食、有荤菜提供蛋白质等营养,又搭配了素菜保证维生素、膳食纤维的摄入,荤素搭配合理,能够较好地保证营养均衡。
9.(2023四上·长兴月考)午餐中的米饭可归类为( )。
①动物类食物 ②植物类食物 ③主食 ④副食 ⑤熟食 ⑥生食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①动物类食物指的是来源于动物的可食用部分,比如肉类、奶类、蛋类等,而米饭是由水稻加工而成的,水稻属于植物,所以米饭不属于动物类食物。 ②植物类食物是来源于植物的可食用部分,米饭是由水稻的种子稻谷经过脱壳、蒸煮等工序制成的,稻谷属于植物,所以米饭可归类为植物类食物。 ③主食一般是指碳水化合物特别是淀粉含量较高,能够为人体提供主要能量来源的食物,米饭中富含淀粉,是人们日常饮食中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所以可归为主食。④副食通常是相对主食而言,主要是指用于下饭的、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食物,像各类蔬菜、肉类、蛋类等,米饭不属于副食。 ⑤熟食是经过烹饪加工做熟了的食物,米饭一般是经过蒸煮等方式加工后才食用的,属于熟食。 ⑥生食是指未经烹饪加工直接食用的食物,米饭需要经过煮熟才能食用,不属于生食。
10.(2023四上·长兴月考)为了保护好我们的牙齿,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饭后漱口 B.用牙签剔牙缝 C.不吃很烫的食物
【答案】B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养成正确的咀嚼习惯,平时注意口腔牙齿卫生,多吃蔬菜和含钙多的食物都有利于保护牙齿, 吃完东西不要经常剔牙,觉得不舒服可刷牙,经常剔牙会使牙齿间的缝隙增大,食物残留物就会堆积,加快细菌滋生,不利于牙齿健康。
11.(2023四上·长兴月考)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下列刷牙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咬合面要来回刷
B.上牙要顺着牙缝向上刷
C.内侧要顺着牙缝下牙向上刷、上牙向下刷
【答案】B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对于上牙来说,正确的刷牙方法应该是顺着牙缝向下刷,这样可以顺着牙齿的生长方向,更好地清除牙缝里以及牙齿表面的脏东西,如果顺着牙缝向上刷,不符合牙齿的生理结构特点,不利于有效清洁牙齿,还可能损伤牙龈等,所以该选项中描述的刷牙方法不正确。
12.(2023四上·长兴月考)像个袋子一样,能够通过蠕动把食物磨碎、揉烂的器官是( )。
A.胃 B.小肠 C.口腔
【答案】A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胃是消化道中一个重要的器官,它的形状就像一个袋子,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当食物进入胃后,胃壁的肌肉会通过蠕动的方式对食物进行机械性消化,也就是把食物进一步磨碎、揉烂,使其变成食糜,便于后续在小肠中更好地进行消化和吸收,所以胃符合题目中所描述的特点。
13.(2023四上·长兴月考)呼吸量增加说明增大了 ( )。
A.肺活量 B.心脏功能 C.血液流动
【答案】A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后尽力呼气的气量。当呼吸量增加时,意味着人体一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增多了,也就是在尽力吸气、呼气时所能达到的气体量范围有所扩大,这体现的就是肺活量增大了。比如通过长期的体育锻炼,呼吸肌力量增强,胸廓活动度增大,呼吸量会随之增加,相应的肺活量也会增大,所以呼吸量增加说明增大了肺活量。
14.(2023四上·长兴月考)小英吃西瓜时,将一粒西瓜籽咽了下去。这粒西瓜籽的行进路线是( )。
A.口腔→胃→食道→小肠→大肠→肛门
B.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大肠→胃→食道→小肠→肛门
【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当小英咽下西瓜籽后,西瓜籽首先进入口腔,经过咀嚼等初步处理(虽然西瓜籽一般不会被嚼碎)后,通过咽部进入食道,食道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它能够依靠自身的蠕动将食物推送至胃;接着西瓜籽到达胃,胃会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不过西瓜籽通常难以被消化);然后从胃进入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在这里会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充分的消化和吸收;之后未被消化吸收的物质进入大肠,大肠主要是吸收水分等,最后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15.(2023四上·长兴月考)牙齿中起到咀嚼食物作用的是( )。
A.门齿 B.犬齿 C.臼齿
【答案】C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我们的牙齿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类,门齿切割食物,犬齿撕碎食物,臼齿咀嚼食物。
16.(2023四上·长兴月考)吸收食物营养的主要器官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答案】C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一般成年人的小肠长度可达 5 - 6 米,它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这些结构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使得小肠能够充分地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相接触;同时小肠内有胰液、胆汁以及肠液等多种消化液参与消化过程,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便于吸收,绝大部分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都是在小肠中被吸收的,所以小肠是吸收食物营养的主要器官。
17.(2023四上·长兴月考)灼烧食物时闻到一种烧焦头发或烧焦羽毛的味道,说明食物中含有( )。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答案】A
【知识点】蛋白质的检验
【解析】【分析】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复杂有机化合物,当对含有蛋白质的食物进行灼烧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烧焦头发或烧焦羽毛的气味,这是鉴别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的一种典型特征性气味,所以如果灼烧食物时闻到这种烧焦头发或烧焦羽毛的味道,说明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18.(2023四上·长兴月考)唾液可以消化食物中的( )。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答案】A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其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够作用于食物中的淀粉,将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等小分子糖类,从而开启了对淀粉的消化过程,所以唾液可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19.(2023四上·长兴月考)小天和小海两位同学以同样的节奏跳动3分钟后表现出下图所示的状态,根据图示状态,我们可以推测 ( )。
A.小天是一位肺活量较大的同学
B.小海是一位肺活量较大的同学
C.小天和小海都是肺活量较大的同学
【答案】A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后尽力呼气的气量,肺活量越大,意味着人体能够储备和交换的气体量相对更多,在进行同样强度的运动后,呼吸功能相对更好,呼吸会更平稳,不容易出现气喘吁吁等较为急促的状态。
20.(2023四上·长兴月考)呼吸一次是指吸入一口气,然后呼出一口气的过程。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
【解析】【分析】呼吸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完整的一次呼吸就包含了先从外界吸入空气(吸入一口气),让氧气进入体内,然后再将体内经过气体交换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呼出体外(呼出一口气),这样一个先吸入再呼出的完整过程被称作呼吸一次,所以题干的表述是正确的。
21.(2023四上·长兴月考)口腔对食物的初步消化,是由牙齿单独完成的。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口腔对食物的初步消化是通过多个结构协同作用来完成的,并非仅靠牙齿单独作用。 在口腔中,牙齿通过咀嚼运动可以将食物磨碎、切断,实现对食物的机械性破碎,使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便于后续的消化过程。
22.(2023四上·长兴月考)食物只有在胃中被很好地磨碎,才容易被身体吸收。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胃确实能对食物进行机械性消化,胃壁肌肉通过蠕动的方式可以将食物进一步磨碎、揉烂,使食物变成食糜,这有助于后续在小肠中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3.(2023四上·长兴月考)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出的气体量比平时少。
【答案】错误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解答】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出的气体量比平时多。
【分析】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气,所以呼吸和心跳次数会增多,以便输送更多的血液。
24.(2023四上·长兴月考)手指脱皮时,需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手指脱皮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原因就是缺乏维生素,比如缺乏维生素 A、B 族维生素等都有可能导致皮肤出现干燥、脱皮等情况。
25.(2023四上·长兴月考)食物的消化主要在胃里进行,所以在消化过程中不需要消耗氧气。
【答案】错误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人类的任何一个活动都需要能量,而人类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人类的呼吸作用。
【分析】呼吸作用为人类活动提供能量。
26.(2023四上·长兴月考)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骨骼、肌肉的生长提供养料。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负责对摄入的食物进行消化,消化过程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通过牙齿咀嚼、胃肠蠕动等机械作用以及消化液中各种酶参与的化学作用,将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比如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等。
27.(2023四上·长兴月考)写出牙齿的种类名称。
【答案】门齿;犬齿;臼齿
【知识点】牙齿
【解析】【分析】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门齿起到切割的作用,犬齿起到撕裂的作用,臼齿起到咀嚼的作用。
28.(2023四上·长兴月考)写出呼吸器官的名称。
【答案】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体的呼吸器官由呼吸道和肺二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为下呼吸道。
29.(2023四上·长兴月考)填写消化系统中器官的名称及其作用。
名称 作用
将食物磨碎, 初步消化淀粉
将食物输送到胃里
把食物变成
小肠
吸收食物中的水分, 储存食物残渣
【答案】口腔;食道;胃;食糜;吸收营养;大肠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口腔:将食物磨碎, 初步消化淀粉,通过牙齿咀嚼将食物破碎变小,利用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对淀粉进行初步化学性消化,将其分解为麦芽糖等。
食道:将食物输送到胃里,依靠自身的蠕动将食物从咽部推送至胃中。
胃:把食物变成食糜,胃壁肌肉通过蠕动对食物进行机械性消化,磨碎、揉烂食物,同时胃液能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比如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多种消化液(胰液、胆汁、肠液等)参与化学性消化,能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充分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同时通过小肠绒毛等结构吸收绝大部分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
大肠:吸收食物中的水分, 储存食物残渣,可将食物残渣中的部分水分进一步吸收,使食物残渣逐渐成形,最后储存起来等待排出体外。
30.(2023四上·长兴月考)一天中,我们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食物为我们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多种营养,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 、 、 、无机盐和水。
(2)往食物上滴碘酒时,发现蓝色的深浅有区别,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与碘酒滴的多少有关
B.与食物含有淀粉的多少有关
C.有些食物本身就是蓝色
(3) 食物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属于 ( )。
A.维生素 B.无机盐 C.脂肪
(4)请把下列食物按照人体所需填入下图所示的“宝塔”中。(填序号)
A.盐、油
B.畜禽肉、水产品、蛋类
C.蔬菜类、水果类
D.谷类、薯类
E.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坚果类
【答案】(1)脂肪;糖类;维生素
(2)B
(3)B
(4)A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1)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2)碘酒中的碘遇淀粉会变蓝,食物中如果含有淀粉,当往食物上滴碘酒时就会出现蓝色,而且食物中含淀粉量多的话,与碘酒反应的淀粉量也就多,呈现出的蓝色就会相对深一些;若食物中含淀粉量少,参与反应的淀粉量少,呈现出的蓝色就会相对浅一些,所以蓝色深浅与食物含有淀粉的多少有关,B选项解释合理。
(3)无机盐即无机化合物中的盐类,在人体中虽然含量不多,但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参与酸碱平衡调节等,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在人体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属于无机盐的范畴,像氯化钠(食盐)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含钠的化合物,所以食物营养成分表中的 “钠” 属于无机盐。
(4)底层谷类食物是我国传统膳食的主体,可为人体提供碳水化合物等大量能量,薯类也富含淀粉等营养成分,是日常饮食中占比较大、需要多吃的食物类别,所以放在最底层。第二层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坚果类。这类食物能为人体提供优质蛋白质、钙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等重要营养成分,其摄入量应仅次于谷类、薯类,在日常饮食结构中处于较重要的位置,位于第二层比较合适。第三层蔬菜类、水果类。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等,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肠道健康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每天也需要有一定量的摄入,所以放在第三层。第四层畜禽肉、水产品、蛋类。这些食物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同时还含有一定的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但相较于谷类等,其摄入量应相对少一些,所以处于第四层。第五层盐、油。盐和油是烹饪过程中常用的调味品,虽然是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过量摄入容易引发高血压、高血脂等健康问题,所以在日常饮食中需要严格控制摄入量,放在宝塔的最顶层。 这样的膳食结构有助于保证人体摄入全面且均衡的营养,维持身体健康。
31.(2023四上·长兴月考)我们在学校里会通过跑步、跳绳等运动来增强体质。
(1) 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我们每天所吃的 。
(2)运动时,心跳和呼吸的次数都会 (填“增加”或“减少”)。
(3)呼吸时气体都是在 里进行气体交换的。 (填写器官名称)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 ,使 进入血液,同时排出 。
(5) 下列变化不属于经常锻炼带给我们的好处的是( )。
A.肺活量减小 B.新陈代谢加快 C.肌肉更加发达
(6)小金为了减肥,经常不吃早饭,但她反而长胖了,对此,下列解释比较恰当的是( )。
A.三餐不按时吃,导致吃很多高能量的小零食
B.食物减少量太少,应该中饭也不吃
C.应该只吃蔬菜水果,不要吃肉
【答案】(1)糖类
(2)增加
(3)中转站
(4)气体交换;氧气;二氧化碳
(5)A
(6)A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测量肺活量;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的化学能,主要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等。
(1)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运动时,人体的肌肉活动量增大,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而能量的产生需要氧气参与细胞呼吸作用来释放。为了能够给身体各个组织器官及时输送足够的氧气以及运走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呼吸系统需要加快工作,通过增加呼吸的次数,吸入更多的空气,让氧气进入体内,同时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同时,心脏也需要加快跳动,通过增强泵血功能,使血液更快地流动,从而将氧气、营养物质等更迅速地运输到运动的肌肉等组织处,以满足其代谢需求,所以运动时心跳和呼吸的次数都会增加。
(3)肺是气体交换的中转站,呼吸时气体都是在肺里进行气体交换的。
(4)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氮气不变,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增加了。
(5)经常锻炼对呼吸系统有着积极的影响,比如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使胸廓的活动范围扩大,进而增大肺活量,而不是肺活量减小,所以该选项不属于经常锻炼带给我们的好处。
(6)经常不吃早饭这种三餐不按时吃的做法,会使得身体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到了上午或者后续时间里,身体就会发出需要补充能量的信号,往往就容易让人去吃很多高能量的小零食来缓解饥饿感。而且这些小零食大多含有较多的糖类、脂肪等高热量成分,摄入后如果不能及时通过运动等方式消耗掉,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从而导致体重增加,反而长胖了,A解释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