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6 10:59:07

文档简介

  答案及简析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19 分)
  1.B,“成为科学的历史学” 错误,原文是 “只有嵌入了想象的‘构造的历史学’才是科学的历史学”,并非提出就成为了。
  2.B,“在传递过程中若受到干扰,就会造成后世解读者的解读障碍或误读” 错误,文中说的是 “基于经验的描述和记录…… 这些带有价值判断的信息,同样可能会造成后世解读的障碍甚至误读”,不只是传递过程受干扰这一个原因。
  3.A,“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体现了信息传递中不同人对同一信息(哈姆莱特形象)的不同解码,符合信息传递过程原理;B 选项主要说的是传授技术的方式;C 选项强调语言和文化的关系;D 选项说的是玉文化的演变,均不契合信息传递原理。
  4.相同点:都在玉文化的传承与表达中起到作用,都难免存在想象成分,且都能构建和传达一定的意义。不同点:①身体、口传、物象是非文字性的叙事形式,文字是文字性的叙事形式。②前三者在现代科学时间轴上可能同时出现,越后出现的形式越可能具有叠加态的多重意义,而文字相对更具确定性和规范性。③非物态形式(身体、口传)具有流动性、不确定性,源头寻踪较难;物态形式(物象、文字)多呈现为实在可见的物质文化,有可触知的物质形态,且物态和非物态叙事会在不同层面互释。
  5.①通过物态(传世、出土的玉器等)和非物态(仪式、口传、制作等)的叙事对玉文化进行编码。②在编码过程中会融入想象,其历史与意义是编码者和解读者共同创造的。③编码后的信息传递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人们的价值判断、认知经验等,可能会造成解读障碍或误读。④人类用形体、口语、物性、文图等符号表达类型以及身体、口传、物象、文字等叙事形式来实现编码,且不同形式各有特点和相互关系。
  (二)现代文阅读 II(16 分)
  6. D,A 项 “我曾在怒江边遇险” 错误,文中是 “我们在惊慌中逃离,毫发无损”;B 项 “女儿梦见了与‘我’在现实中遇见又在梦中不断看到的河流,她睡着也咯咯地笑了” 因果关系不成立;C 项 “归乡怀旧意识” 文中未体现。
  7. B,“文章以‘梦境’为线索” 错误,文章主要线索是河流,梦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8. ①河流是众多生命的生存环境,许多生命在河流边生活、漫游,河流滋养着生命,如文中提到高黎贡山下的河流边有诗人、僧侣、民间艺人及其他众多生命。②生命的活动赋予河流意义,河流见证了生命的幸福与苦痛,如 “我们的幸福与苦痛都在那河流边发生着”。③河流的流淌不息与生命的旺盛不竭相呼应,都体现出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如 “我也深知很多时候,我们已经无暇顾及它的某些细部…… 至少是一个世界在整体上呈现出的生命力的旺盛与不竭”。
  9. ①内容上,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将视野从河流扩展到高黎贡山中的众多生命,展现了一个更广阔的生态世界,体现了世界的深邃庞杂和生命的多样性。②结构上,与前文写河流对生命的滋养等内容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与生命的紧密联系,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③主题上,深化了文章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世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引发读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20 分)
  10. 若信回邪 / 犹不可以小谋大 / 群臣素无矫伪 / 空使臣下离心
  11. A,“既东封郑,又肆其西封” 的 “肆” 是 “扩张” 的意思,与文中 “肆其谲诈” 的 “肆”(肆意)意思不同。
  12. D,材料二没有运用对比论证,主要是比喻论证。
  13. (1)像房玄龄、张亮这样的人,尚且不能申述自己的冤屈,其余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谁能避免被他们欺侮呢?(2)失去了齐国的庇护,即使把薛地的城墙筑得高耸入云,也还是没有用处的。
  14. 魏征劝说唐太宗时,直陈权万纪、李仁发的小人行径和危害,如 “权万纪、李仁发并是小人…… 徒损圣明”,用事实和道理分析他们对朝廷的不良影响,言辞恳切;门客劝说靖郭君时,采用了比喻的方法,以 “海大鱼” 为喻,生动形象地说明靖郭君与齐国的关系,如 “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 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委婉含蓄地达到劝谏目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15. C,颈联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是直接抒情,不是借景抒情。
  16. 感慨:①人生漂泊不定,世事无常,如 “世事波上舟”,把世事比作水上的舟,说明其难以把握;②命运难以自主,如 “沿洄安得住”,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无奈。表达方法: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世事比作波上舟,形象地传达出人生的飘摇;②以问句结尾,强化了感慨的深沉,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7.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或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等)(2)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3)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11 分)
  18. 文中两处 “仿佛” 都不是比喻修辞手法。示例:站在山顶眺望远方,那云雾缭绕的山谷仿佛仙境一般。
  19. (1)蒸煮炖烩蕴育美风情(2)辣系美食充满诱惑(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20. 中国人常常把 “吃” 推向哲学、美学高度,甚至当作衡量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标准。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9 分)
  21. B,文中 “结实” 是 “牢固” 的意思。A 选项 “结实” 指坚固耐用;B 选项 “结实” 指牢固,与文中意思相同;C 选项 “结实” 指身体健壮;D 选项 “结实” 指坚定地。
  22. 第一个 “一” 表示 “一旦”,起强调作用,突出风一吹树叶就容易脱落的情况;第二个 “一” 表示 “全部、整个”,说明梧桐叶大批地、整体性地脱落;第三个 “一” 表示 “完全、一点儿”,强调树上的叶子一片都不剩的程度。
  四、写作(60 分)
  略。攀枝花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2024.12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并用2B铅笔将答
题卡考号对应数字标号涂黑。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
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小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人们怎样将真实存在过的玉文化不断编码为自古至今我们获知的历史信息一传世、出
土的玉器以及大量与玉有关的文图记载、传说和经验表述?这些信息所构筑的玉文化神殿,对
于后世后知者可能是“想象性”的,因为许多原境当中的“真实”面貌、意义和作用已无法重现。
不过,人类能够“想象”,这一能力尤其“真实”。通过物态和非物态的叙事,我们可以观察并推
想世代玉文化的生产者(直接或间接的文化生产者)在与自我、与他人(社会)、与人造物、与自
然的关系中,构建并穿梭于“真实”的此在和丰富的“想象”世界。
那么,历史进程中那些可触摸的、可见的具有物象的“玉”,作为文字记载和文学创造的
“玉”,甚至不可触摸的仪式、口传、制作,以及被使用、改造和再利用时,怎样不断地转换叙
事呢?
20世纪30年代,历史学家柯林武德提出“构造的历史学”(亦作“建构的历史”理解),以与
“批判的历史学”和“常识理论的历史学”形成历史学性质的区分。他认为,只有嵌入了想象的
“构造的历史学”才是科学的历史学。
一般而言,想象性历史叙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麦考菜与屈维廉为代表,追求历史叙述
表现力的“装饰性”类型;另一种就是“结构性”类型。屈维廉认为,存在科学的、想象的(或思辨
的)、文学的三类历史学,对历史研究者来说,必须谨慎地运用和处理想象与推论、假说与事实
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装饰性”的叙事。一定程度上,历史学可视为再现的艺术,这种再现是一
种理解的叙事,因而就有感性的、解释性的、分析性的描述。那么,如何认识和对待“事实证
据”?这个问题使研究者进一步对真实性和客观性展开辨析。的确,真实性不等同于客观性。
研究需要的前提和假设,所使用的概念模式、知识体系甚至信念,都是权衡真实性的构成因素,
而叙事是否客观,总是与人们的价值判断联系在一起,即柯林武德所说的“没有价值判断,就没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