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及简析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19 分)
1.D,材料二用诗句的不同排列方式,说明非线性结构能体现汉字的对仗美和词性对应,彰显汉字的独特神韵,而不是线性读出诗句能感受韵律美。
2.A,“决定了汉字的词义发展必须紧密围绕日月变化和农事物候展开” 说法过于绝对,汉字的词义发展虽与日月变化和农事物候有关,但不是必须紧密围绕其展开。
3.B,材料二将中国与使用表音文字的国家对比,是为了突出汉字表意的特点使其在朝代更迭后能保持文化连续,而不是强调汉字具有表意且更能表音的优势,汉字主要是表意文字。
4.依据:许多汉字本身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透过这些汉字能感受到先人的生活及心理状态。例如 “年” 字,甲骨文从 “禾” 从 “人”,以人负载谷物表示收成,谷物一年收获一次,所以 “年” 由 “收成” 义引申指 “一年时间”,体现了农业生产与时间的关联,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蕴藏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5.①汉字具有延续性,超越传统与现代的界限一直使用至今,保证了文化传承的连贯性。如秦始皇 “书同文字”、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等,虽朝代更替,但汉字作为通用文字的传统未动摇。②汉字具有超语言功能,不是直接表达语音,而是通过表意记录汉语,能准确记录语言且超越方言,使意义历史连续且社会共知,便于不同时代、地域的人们交流和文化传承。③汉字能完整记录、保存和传承中华文化,如甲骨文、金文分别记录了商朝和周代的诸多方面,前后识读无障碍,使文明历史记载不间断。
(二)现代文阅读 II(16 分)
6. A,B 项 “她识大体,总是无条件支持丈夫的选择” 错误,从文中可知是家庭经济原因导致她希望丈夫寒假不回家;C 项 “青年知识分子的软弱和健忘” 错误,这里是突出他对家庭的牵挂;D 项 “李先生是一个值得信赖的议员” 错误,文中并未体现李先生值得信赖。
7. B,“父亲对儿子倾其所有,对自己吝啬至极” 表述不准确,父亲主要是在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优先满足儿子的需求,并非倾其所有。
8. 画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车夫”“警察” 这两个声音比作火焰,把藏在他内心深处的对社会不公的愤怒比作燃料,形象地写出了朋友们的谈话引发了他内心深处对警察、车夫等欺压学生行为的强烈愤怒,这种愤怒在他心中迅速蔓延,表现出他内心的激动与不平。
9. 相同点:都体现了青年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都反映了青年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本文中的青年因请愿事件而愤怒,又因家庭困境和求人的艰难而纠结;《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也体现了青年对社会变革的激情与思索。不同点:①情感基调不同,本文情感较为压抑、无奈,充满了生活的苦涩;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情感激昂、振奋,充满了磅礴的力量。②表现手法不同,本文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活场景叙述来展现青年的精神世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则运用夸张、抒情等手法,以宏大的宇宙景象为背景抒发情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文言文阅读(22 分)
10. 然则大夫 A 犯罪 B 不可以 C 加刑 D 庶人 E 行事 F 不可以 G 治于 H 礼乎
11. D,“非我莫能为” 中的 “非” 是 “不是” 的意思,与文中 “非,通‘诽’,诽谤、诋毁” 意思不同;“非不能也” 中的 “非” 是 “不是” 的意思,与 “非我莫能为” 中的 “非” 意思相同。
12. C,“刑不上于大夫,礼不下于庶人” 的意思是对大夫用礼来约束其心,对庶人不苛求完备的礼仪,而不是大夫犯罪可以不加刑,平民行事可以不用礼来约束。
13. (1)按照他说的做,众人跟随着他。军队攻入齐军,齐军逃跑了。(2)那些犯有大罪的人,听到命令就面向北拜两拜,然后跪着自杀。
14. 孔子回答说自己有四位好友,分别是颜回、子贡、颛孙师、仲由。颜回使门人更加亲近,如同王者的附臣;子贡使远方之士前来,如同王者的奔臣;颛孙师使前后有光辉,如同王者的先后之臣;仲由使恶言不至,如同王者的御侮之臣,他们就像自己的四邻一样。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15. D,尾联意思是新月自然有其情致,不一定要像满月那样光彩照人,并非说弯月才是最美的,只是强调新月有其独特韵味。
16. ①语言优美凝练,“亭亭”“隐隐” 两个叠词的使用,使诗句音韵和谐,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同时生动地描绘出新月在朱楼之上、银汉之旁的优美姿态。②用词精准,“朱楼”“银汉” 色彩鲜明,一个 “上” 字和一个 “旁” 字,准确地勾勒出新月的位置,营造出一种高远、清幽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7. (1)郭橐驼,不知始何名(2)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3)示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或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等,只要与水有关的古诗文即可)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10 分)
18. ①小心翼翼 ②欢声笑语 ③流连忘返
19. C,文中 “特别” 表示 “尤其” 的意思。A 选项 “特别” 表示 “非常”;B 选项 “特别” 表示 “与众不同”;C 选项 “特别” 表示 “尤其”,与文中用法相同;D 选项 “特别” 表示 “特地”。
20. 不好。第一个逗号若删掉,“烟在风中飘舞” 与 “特别下雪的时候” 语义衔接不紧密,会使句子读起来不通顺;第二个逗号若删掉,“那烟,就像一条围巾” 变成 “那烟就像一条围巾”,会使句子的停顿和节奏发生变化,影响对句子的理解和表达效果,也削弱了语言的美感。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8 分)
21. A:既然反式脂肪酸有害 B:可能会导致腹部肥胖
22. ①删去 “根据” 或 “显示”;④“远低于” 前加 “这一比例”;⑤删去 “的心理”
四、写作(60 分)
略。绝密★启用前
2024一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四调
语文学科试题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
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贴条形码区”。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
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
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今人用时钟观察时间,古人也有“时钟”:以天空为钟面,以日月为指针,月往日来,是空间的
位移,也是时间的流动。《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先民造字,通过太阳的方位、月相的
盈亏,转喻循环往复的时间。
时间字取象于日和月。一天之内的时间字,我们可以看到日月交错的印记。以“风”字为例
来看,本义是“早”,甲骨文作(见图1),上边是月亮,下边是张开的双手,以残月未尽就开始劳作,
表示时间早。成语“夙兴夜寐”说的就是早起晚睡,形容非常勤奋,
一月之内的时间字,主要取象于“月”。“朔”是初一,月亮复苏;“融”是初三,新月生辉:“望”
是月圆之日,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月盈则亏,“望日”之后,月光渐次暗淡。到了最后一天,看不
到月亮,这一天叫“晦”。由“晦”而“朔”,就进入了下一个月缺月圆的循环,中间仅一日之隔,因
此“晦”“朔”连用,表示时间短。《庄子》中“朝菌不知晦朔”,说的就是朝生养死的菌类,生命连一
天都无法跨越。
一日之内,日升日落:一月之内,月圆月缺:日月交替,周而复始。人们以日月的空间变化为
参照,创造了一系列表示时间的字。
时间字取象于农事和物候。中国是一个农耕社会,二十四节气代表了农耕与时间协同的智
慧结晶。先民为时间造字,也把农耕生活和物候变化封存在字形当中,
一年之内的时间字,主要是“春”“夏”“秋”“冬”和“年”。人们能将连续的时间划分出时节,
来源于物候的变化和农时的节奏,因此,与时节有关的字取象于物候和农事。
以“年”字为例,甲骨文作(见图2),从“禾”从“人”,以人负我谷物表示收成。谷物一年收获
一次,收获是一个农事周期节点,因此“年”由“收成”义引中指“一年时间”。尽管“年”不是为“一
年时间”义造的专字,但也可从词义发展看出时间义与农业生产的关联。今天的“年”还有另外
一个时间义,就是春节,中国人把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叫“过年”,也和农业社会庆祝谷物收成并
语文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