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复习任务单(一)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六章 北方地区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复习任务单(一)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六章 北方地区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1-14 06:16:08

文档简介

大单元复习任务单(一)
体系脉络构建
答案: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考点定向突破
考点一 中国的地理差异
【链接·考点】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及划分的主导因素:
四大地理区域 区域界线 界线划分的 主导因素
北方与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 气候 (或气温、降水)
北方与西北地区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降水
青藏与其他地区 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 (或地形)
【变式·提能】
  (2024·深圳期中)“花开人来,花落人走”,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如图为我国东线放蜂线路图,完成1~3题。
1.从南到北,蜂农“追花夺蜜”的时间逐渐推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2.图中,蜂农没有到达的地区是(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图中①线南北两侧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线以北耕地以水田为主
B.①线以南耕地以旱地为主
C.①线以北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D.①线以南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考点二 东北三省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链接·考点】
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变式·提能】
  (2024·广州期中)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略图,读图完成4~6题。
4.我国东北平原是世界上种植水稻纬度较高的地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河流纵横,水源充足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
D.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5.制约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日益减少
B.发展节能产业
C.提高资源加工水平
D.开发新能源
6.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深水港。造船工业是其主要工业部门之一。大连市发展造船工业的有利条件有( )
①重工业基础雄厚 ②产品结构单一
③港口条件优越 ④科技水平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点三 黄土高原
【链接·考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
【变式·提能】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源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发祥地。现今,当地通过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等措施,推动乡村振兴。读南泥湾位置示意图,完成7、8题。
7.南泥湾位于( )
A.延安市,属于革命纪念地
B.秦岭山区,属于自然风光
C.渭河之滨,属于名胜古迹
D.黄土高原,属于大型城市
8.以下措施符合南泥湾高质量发展方向的是( )
①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优质特色农业
②增加耕地面积,单一发展种植业
③发展红色旅游,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④加强生态建设,守护绿水青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考点四 北京
【链接·考点】
【变式·提能】
9.碧水环绕话北京。
  河流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颁布后,引起了师生们的共同关注。王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了小组探究活动。依据小组活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小组以“北京的历史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查阅到史料记载:元朝建立后迁都至原金中都城所在地,该地两年内人口猛增,只得选择新址建立都城即元大都。图1为金以来北京城区的变迁示意图。
(1)元朝选择新址建都,放弃了莲花池、洗马沟,选取了 河和 河,可以解决因为人口增加而带来的 紧张。
  第二小组以“北京的河流”为主题进行学习,撰写了研究报告。图2为北京市地形图。
(2)下面是某同学的研究报告摘录,其中有些错误表述。请结合图2,从中挑出三处。
  北京市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大多数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其中温榆河流经通州,与京杭运河相连。潮河与白河汇入官厅水库。潮白河先流经河北省再流经北京市。永定河流经北京城区西南,春季和冬季水量较大。
示例:错误:
错误1:
错误2:
  第三小组以“北京的水资源”为主题进行调查,发现北京市供水来源发生了很大变化。图3为2004年与2016年北京市供水总量及来源构成。
(3)与2004年相比,说出2016年北京市供水来源的变化及其对北京的有利影响。
变化: 。(列出两点即可)
有利影响: 。(列出两点即可)
  第四小组以“北京的规划与发展”为主题进行探究,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得知,在北京西部、北部山区建立的生态涵养区是首都重要的屏障和水源保护地。
(4)列举生态涵养区对北京平原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作用: 。(列出两条即可)
成果分层评价
【能力提升】
  (2024·渭南一模)陕西的美食数不胜数,有“山”北边的Biángbiáng面、肉夹馍、臊子面,还有“山”南边的汉中热米皮、略阳罐罐茶。读陕西部分名吃图,完成1~3题。
1.据材料推测,“山”北边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玉米 B.小麦 C.水稻 D.高粱
2.材料中的“山”可能是( )
A.南岭 B.祁连山脉
C.阴山山脉 D.秦岭
3.下列关于材料中“山”的南、北两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山”南为温带季风气候
B.“山”北是赛龙舟的起源地
C.“山”北的河流冬季会结冰
D.“山”南的传统民居是窑洞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迄今已有2 000多年的药用历史。下图为黄芪在我国分布的部分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在图中黄芪分布的地区,可能分布的主要农作物有( )
A.茶叶 B.青稞 C.甘蔗 D.小麦
5.黄芪种植对图中分布地区产生的主要生态效益有( )
①蓄洪滞洪 ②防风固沙 
③保持水土 ④减少污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仅从气温角度考虑,黄芪适宜的生长区主要会( )
A.东移 B.南移 C.西移 D.北移
  (2023·青岛学业考)区域在发展过程中,会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地区发生关联。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下图示意京津冀位置及要素关联,完成7、8题。
7.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
A.劳动力输出 B.资源输出
C.产品加工 D.技术引领
8.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天津、河北的影响有( )
A.城镇人口数量减少
B.城镇建设用地变小
C.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D.医疗服务水平降低
  (2024·衡阳一模)黄河壶口瀑布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瀑布。2024年元旦前夕,黄河壶口瀑布河水变清,呈现出“冰桥清瀑”壮美景观,完全看不出平时的“沙色”。读壶口瀑布位置示意图及“冰桥清瀑”“沙瀑飞流”景观图,完成9~11题。
9.欣赏壶口瀑布壮观的“沙瀑飞流”的理想时间和河段分别是( )
A.3—5月,中游
B.6—8月,中游
C.9—11月,下游
D.12月至次年2月,上游
10.能欣赏到“沙瀑飞流”的自然原因是黄土高原( )
A.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B.开发历史悠久,长期过垦过牧
C.修路、采矿等人类活动破坏地表
D.植被破坏严重
11.如今黄河水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冰桥清瀑”的主要原因有( )
①植树种草
②加固堤坝
③修渠灌溉
④水利工程的调控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拓展迁移】
  (2024·黔东南期中)吉林省盛产玉米、小麦等优质农产品,是我国的商品粮大省。下图为吉林省地形及农业区分布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吉林省( )
A.林地多分布在西北部
B.河流众多,无结冰期
C.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D.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13.吉林省成为商品粮大省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处低纬,热量丰富
②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③全年多雨,水源充足
④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图中( )
A.Ⅰ地草场广阔,适宜发展畜牧业
B.Ⅱ地分布最广的糖料作物是甘蔗
C.玉米、小麦是Ⅲ地主要粮食作物
D.人参、鹿茸等林业特产来自Ⅳ地
  (2024·驻马店二模)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丹参种植历史悠久,南朝《本草经集注》记载“生桐柏山川谷及太山……此桐柏山,是淮水源所出之山……”,方城丹参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读方城县所在地理位置示意图及丹参生长资料卡,完成15~17题。
15.由丹参生长习性推测,除方城县外,其还有可能分布在河南省( )
A.南部盆地 B.东北部山地
C.东部平原 D.西部山地、丘陵
16.方城县种植丹参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热带季风气候,分旱、雨两季
B.地形坡度适中,利于排水
C.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充足
D.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17.为促进丹参产业发展,方城县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占用耕地种植,增加丹参产量
②普及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
③深度加工,研发丹参相关产品
④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特色品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24·临沂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五月的淄博,七月的威海,十一月的哈尔滨火遍五湖四海,盘点2023年三个爆火城市关于地理的那些事儿!
【气候篇一雪与海的较量】
材料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被称为“冰城”,山东省威海市由于降雪多被称为“雪窝”。哈尔滨最大积雪厚度为41厘米,2023年12月22日,山东各地迎来雨雪天气,威海最大积雪厚度74厘米,破历史极值,与威海纬度相近的淄博最大积雪厚度仅为7厘米。
(1)根据威海的地理位置、冬季的盛行风向,并结合地形特点分析威海成为“雪窝”的原因。
【农业篇一面与米的碰撞】
材料二 淄博烧烤以“小饼卷小葱,烤肉配蘸料”为特色,吸引大批游客,背后隐藏的是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的底气。哈尔滨除了有以玉米、小麦为原料的面食,还有以米、豆为原料的像粘豆包的特色美食,这也体现出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霸气。
(2)淄博和哈尔滨都以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哈尔滨主要种植春小麦,而淄博却种植能越冬的冬小麦,请分析哈尔滨不能种植冬小麦的原因。淄博的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也会遇到挑战,白居易曾在诗中写道“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淄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这种灾害
(3)“大米之王,只选五常,米粒饱满,品质优良。”五常市作为哈尔滨的一个县级市,因五常大米而名扬天下,分析其大米品质优良的原因。
(4)近几年,哈尔滨市粮食产能稳定在300亿斤左右,分析其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篇一工业城市发新枝】
材料三 哈尔滨所在的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这里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淄博作为百年老牌重工业城市,为山东省的工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是两地在发展过程中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目前亟需转型。
(5)《航拍中国》中提到,哈尔滨脚下是一条生机勃勃的东北亚经济走廊,是一个国家对合作共赢的向往。两地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让老牌工业城市焕发新活力,踏上新征程 (至少两条)
【生活篇一特色民居展风采】
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6)哈尔滨与威海冬季降雪较多,所以他们的民居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请描述两地民居共同的特点。大单元复习任务单(一)
体系脉络构建
答案:①秦岭—淮河一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④华北平原 ⑤温带季风 ⑥冷湿 ⑦矿产资源 ⑧夏季 ⑨千沟万壑 ⑩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
考点定向突破
考点一 中国的地理差异
【链接·考点】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及划分的主导因素:
四大地理区域 区域界线 界线划分的 主导因素
北方与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 气候 (或气温、降水)
北方与西北地区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降水
青藏与其他地区 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 (或地形)
【变式·提能】
  (2024·深圳期中)“花开人来,花落人走”,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如图为我国东线放蜂线路图,完成1~3题。
1.从南到北,蜂农“追花夺蜜”的时间逐渐推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2.图中,蜂农没有到达的地区是(D)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图中①线南北两侧地区说法正确的是(D)
A.①线以北耕地以水田为主
B.①线以南耕地以旱地为主
C.①线以北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D.①线以南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考点二 东北三省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链接·考点】
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变式·提能】
  (2024·广州期中)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略图,读图完成4~6题。
4.我国东北平原是世界上种植水稻纬度较高的地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B)
A.河流纵横,水源充足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
D.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5.制约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
A.资源日益减少
B.发展节能产业
C.提高资源加工水平
D.开发新能源
6.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深水港。造船工业是其主要工业部门之一。大连市发展造船工业的有利条件有(C)
①重工业基础雄厚 ②产品结构单一
③港口条件优越 ④科技水平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点三 黄土高原
【链接·考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
【变式·提能】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源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发祥地。现今,当地通过开展多种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等措施,推动乡村振兴。读南泥湾位置示意图,完成7、8题。
7.南泥湾位于(A)
A.延安市,属于革命纪念地
B.秦岭山区,属于自然风光
C.渭河之滨,属于名胜古迹
D.黄土高原,属于大型城市
8.以下措施符合南泥湾高质量发展方向的是(B)
①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优质特色农业
②增加耕地面积,单一发展种植业
③发展红色旅游,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④加强生态建设,守护绿水青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考点四 北京
【链接·考点】
【变式·提能】
9.碧水环绕话北京。
  河流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颁布后,引起了师生们的共同关注。王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了小组探究活动。依据小组活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小组以“北京的历史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查阅到史料记载:元朝建立后迁都至原金中都城所在地,该地两年内人口猛增,只得选择新址建立都城即元大都。图1为金以来北京城区的变迁示意图。
(1)元朝选择新址建都,放弃了莲花池、洗马沟,选取了高梁河和金水河,可以解决因为人口增加而带来的供水紧张。
  第二小组以“北京的河流”为主题进行学习,撰写了研究报告。图2为北京市地形图。
(2)下面是某同学的研究报告摘录,其中有些错误表述。请结合图2,从中挑出三处。
  北京市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大多数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其中温榆河流经通州,与京杭运河相连。潮河与白河汇入官厅水库。潮白河先流经河北省再流经北京市。永定河流经北京城区西南,春季和冬季水量较大。
示例:错误:东高西低
错误1:大多数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
错误2:潮河与白河汇入官厅水库。
  第三小组以“北京的水资源”为主题进行调查,发现北京市供水来源发生了很大变化。图3为2004年与2016年北京市供水总量及来源构成。
(3)与2004年相比,说出2016年北京市供水来源的变化及其对北京的有利影响。
变化:再生水比例增加,地下水和地表水减少。(列出两点即可)
有利影响:缓解用水紧张;保障用水安全。(列出两点即可)
  第四小组以“北京的规划与发展”为主题进行探究,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得知,在北京西部、北部山区建立的生态涵养区是首都重要的屏障和水源保护地。
(4)列举生态涵养区对北京平原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作用:防风沙、保持水土。(列出两条即可)
成果分层评价
【能力提升】
  (2024·渭南一模)陕西的美食数不胜数,有“山”北边的Biángbiáng面、肉夹馍、臊子面,还有“山”南边的汉中热米皮、略阳罐罐茶。读陕西部分名吃图,完成1~3题。
1.据材料推测,“山”北边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B)
A.玉米 B.小麦 C.水稻 D.高粱
2.材料中的“山”可能是(D)
A.南岭 B.祁连山脉
C.阴山山脉 D.秦岭
3.下列关于材料中“山”的南、北两侧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山”南为温带季风气候
B.“山”北是赛龙舟的起源地
C.“山”北的河流冬季会结冰
D.“山”南的传统民居是窑洞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迄今已有2 000多年的药用历史。下图为黄芪在我国分布的部分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在图中黄芪分布的地区,可能分布的主要农作物有(D)
A.茶叶 B.青稞 C.甘蔗 D.小麦
5.黄芪种植对图中分布地区产生的主要生态效益有(C)
①蓄洪滞洪 ②防风固沙 
③保持水土 ④减少污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仅从气温角度考虑,黄芪适宜的生长区主要会(D)
A.东移 B.南移 C.西移 D.北移
  (2023·青岛学业考)区域在发展过程中,会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地区发生关联。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下图示意京津冀位置及要素关联,完成7、8题。
7.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发挥的主要作用是(D)
A.劳动力输出 B.资源输出
C.产品加工 D.技术引领
8.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天津、河北的影响有(C)
A.城镇人口数量减少
B.城镇建设用地变小
C.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D.医疗服务水平降低
  (2024·衡阳一模)黄河壶口瀑布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瀑布。2024年元旦前夕,黄河壶口瀑布河水变清,呈现出“冰桥清瀑”壮美景观,完全看不出平时的“沙色”。读壶口瀑布位置示意图及“冰桥清瀑”“沙瀑飞流”景观图,完成9~11题。
9.欣赏壶口瀑布壮观的“沙瀑飞流”的理想时间和河段分别是(B)
A.3—5月,中游
B.6—8月,中游
C.9—11月,下游
D.12月至次年2月,上游
10.能欣赏到“沙瀑飞流”的自然原因是黄土高原(A)
A.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B.开发历史悠久,长期过垦过牧
C.修路、采矿等人类活动破坏地表
D.植被破坏严重
11.如今黄河水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冰桥清瀑”的主要原因有(C)
①植树种草
②加固堤坝
③修渠灌溉
④水利工程的调控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拓展迁移】
  (2024·黔东南期中)吉林省盛产玉米、小麦等优质农产品,是我国的商品粮大省。下图为吉林省地形及农业区分布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吉林省(D)
A.林地多分布在西北部
B.河流众多,无结冰期
C.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D.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13.吉林省成为商品粮大省的主要原因是(C)
①地处低纬,热量丰富
②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③全年多雨,水源充足
④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图中(C)
A.Ⅰ地草场广阔,适宜发展畜牧业
B.Ⅱ地分布最广的糖料作物是甘蔗
C.玉米、小麦是Ⅲ地主要粮食作物
D.人参、鹿茸等林业特产来自Ⅳ地
  (2024·驻马店二模)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丹参种植历史悠久,南朝《本草经集注》记载“生桐柏山川谷及太山……此桐柏山,是淮水源所出之山……”,方城丹参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读方城县所在地理位置示意图及丹参生长资料卡,完成15~17题。
15.由丹参生长习性推测,除方城县外,其还有可能分布在河南省(D)
A.南部盆地 B.东北部山地
C.东部平原 D.西部山地、丘陵
16.方城县种植丹参的优势自然条件是(B)
A.热带季风气候,分旱、雨两季
B.地形坡度适中,利于排水
C.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充足
D.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17.为促进丹参产业发展,方城县可采取的措施有(D)
①占用耕地种植,增加丹参产量
②普及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
③深度加工,研发丹参相关产品
④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特色品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24·临沂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五月的淄博,七月的威海,十一月的哈尔滨火遍五湖四海,盘点2023年三个爆火城市关于地理的那些事儿!
【气候篇一雪与海的较量】
材料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被称为“冰城”,山东省威海市由于降雪多被称为“雪窝”。哈尔滨最大积雪厚度为41厘米,2023年12月22日,山东各地迎来雨雪天气,威海最大积雪厚度74厘米,破历史极值,与威海纬度相近的淄博最大积雪厚度仅为7厘米。
(1)根据威海的地理位置、冬季的盛行风向,并结合地形特点分析威海成为“雪窝”的原因。
答:冬季寒冷干燥的偏北风经过渤海后,挟带大量水汽;在胶东半岛受地形抬升作用,冬天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
【农业篇一面与米的碰撞】
材料二 淄博烧烤以“小饼卷小葱,烤肉配蘸料”为特色,吸引大批游客,背后隐藏的是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的底气。哈尔滨除了有以玉米、小麦为原料的面食,还有以米、豆为原料的像粘豆包的特色美食,这也体现出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霸气。
(2)淄博和哈尔滨都以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哈尔滨主要种植春小麦,而淄博却种植能越冬的冬小麦,请分析哈尔滨不能种植冬小麦的原因。淄博的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也会遇到挑战,白居易曾在诗中写道“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淄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这种灾害
答:冬季寒冷而漫长。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及时灌溉。
(3)“大米之王,只选五常,米粒饱满,品质优良。”五常市作为哈尔滨的一个县级市,因五常大米而名扬天下,分析其大米品质优良的原因。
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
(4)近几年,哈尔滨市粮食产能稳定在300亿斤左右,分析其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社会经济条件。
答: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等。
【工业篇一工业城市发新枝】
材料三 哈尔滨所在的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这里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淄博作为百年老牌重工业城市,为山东省的工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是两地在发展过程中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目前亟需转型。
(5)《航拍中国》中提到,哈尔滨脚下是一条生机勃勃的东北亚经济走廊,是一个国家对合作共赢的向往。两地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让老牌工业城市焕发新活力,踏上新征程 (至少两条)
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更新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等。
【生活篇一特色民居展风采】
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6)哈尔滨与威海冬季降雪较多,所以他们的民居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请描述两地民居共同的特点。
答:尖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