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一 沙漠和戈壁广布
基础主干落实
[描图填图]
·圈画:塔克拉玛干沙漠。
·填图:在图中填注轮台、库车、喀什、和田。
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新疆南部,A昆仑山脉与B天山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自然环境:
(1)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2)河流:C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3)地表景观:戈壁和沙漠广布,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沙
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3.成因:
4.绿洲:
(1)分布: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2)水源: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3)影响:人口、城镇、交通线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
【质疑判断】
(1)塔里木盆地绿洲分布在盆地边缘原因是该地降水多。(×)
(2)影响塔里木盆地交通线成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水源。(√)
(3)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没有植被生长。(×)
图解知识
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
立德树人—家国情怀
楼兰古国变迁
楼兰古国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西部,楼兰古国消失和气候变化有关,楼兰古国的兴衰反映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交通贸易等因素密切相关的复杂过程,古国的消失变化也为今后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名师点拨
城镇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上,交通线串联起各城镇,沿着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及其影响
探究情境 塔里木盆地图
塔里木盆地,世界第一大内陆盆地,它北靠天山,南依昆仑山,西至帕米尔高原东麓,东抵罗布泊一带,南北最宽距离约520千米,东西最长距离约1 400千米。在这片面积40多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大地上,有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有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以及在河水滋养下于盆地边缘生出的片片绿洲。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自然特征)从位置和地形分析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
答:位置: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地形:塔里木盆地中部低,四周高,高大山脉对暖湿气流有阻挡作用。
2.(能力探究—要素联系)塔里木盆地的城镇分布有何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带;原因是该地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3.(高阶探究—素养提升)分析塔里木盆地沙漠公路两边草方格沙障的作用。
答:草方格沙障的优势在于可以增加地面粗糙度,降低风速,同时还可以截留水分,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图解方法】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读塔里木盆地区域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位于塔里木盆地南侧的山脉是(D)
A.祁连山 B.阿尔泰山
C.天山 D.昆仑山
2.与塔里木盆地城镇分布特点不符的是(C)
A.主要分布在水源丰富的绿洲地区
B.主要分布在沙漠边缘的山麓地带
C.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地区
D.主要沿交通线分布
(2024·苏州学业考)下图为新疆环塔里木盆地铁路(简称“环塔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环塔铁路在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C)
A.纬度高,气候冷湿
B.海拔高,氧气不足
C.多风沙易掩埋铁路
D.光照强,沟壑纵横
4.图中铁路线“画”了一个圈修建,其主要影响因素为(C)
A.河流走向 B.地势起伏
C.城镇分布 D.林地分布
(2024·菏泽模拟)《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精绝国“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精绝都尉、左右将、译长各一人。”据考古学家考证,大约在公元4世纪,精绝国突然神秘地消失。下图为精绝国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精绝国位于(D)
A.天山山脉的北麓地带
B.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
C.塔里木河干流的下游
D.塔里木盆地南部区域
6.下列关于精绝国消失的说法,可信的是(A)
A.流经河流断流,失去赖以生存的水源
B.强降水致使河流水位上涨,洪水淹没
C.地处山谷,被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掩埋
D.被火山喷发的大量岩浆和火山灰掩埋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临沂质检)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某学习小组对影响交通运输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并尝试来解决实际问题。读下列材料,完成第7题。
7.以下对塔里木盆地交通运输线分布及原因的说法,恰当的是(D)
①主要分布在沙漠内部
②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
③受气候影响大
④与城镇和农业分布关系密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3·雅安学业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22年6月和田至若羌的和若铁路正式开通,标志着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环线(图1)建成运行。为抵御风沙侵袭,和若铁路沿线设置了许多栅栏、草方格,还种植了梭梭和红柳等耐旱植物,并在风沙区域以桥代路修建了“过沙桥”(图2)。它的开通结束了且末、民丰等县不通火车的历史,也有利于南疆的棉花、核桃等物产快速外运。
(1)塔里木盆地位于昆仑山以北,天山(山脉)以南;从海陆位置与地形来看,由于深居内陆、山脉阻挡,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气候特征是干旱,河流少,多季节性河流。
(2)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居民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3)为防止风沙侵袭,和若铁路绝大多数路段以桥代路,同时还采取了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4)列举和若铁路开通的意义。(至少2条)
答:可促进南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经济发展;降低物流成本;方便出行,加强对外联系;完善南疆地区铁路网,增加运输能力。
9.跨学科·地理与历史结合楼兰故城遗址位置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的楼兰城坐落在孔雀河冲积平原上,高山冰雪融水曾使当地水足草丰、林木茂盛,形成大大小小的绿洲,小麦、棉花、瓜果等农作物都能生长得很好。楼兰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南北两道的交界点,作为亚洲腹地的交通枢纽,楼兰当时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随着人口增加和农业发展,楼兰需要的耕地越来越多,大范围砍伐森林成为增加耕地的解决方法;恒定的冰雪融水不足以补给自然流淌的水系,最终孔雀河断流,罗布泊干涸;水资源的严重缺乏,迫使居民弃城出走。在肆虐的沙漠风暴中,楼兰城最终被沙丘湮没了。
(1)楼兰故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地形区)东北部,地处我国的西北地区,本地区气候的突出特点是干旱,植被稀疏且风沙不断。
(2)请说明历史上楼兰故城兴盛的有利地理条件。
答:地处孔雀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高山冰雪融水和孔雀河为城市发展提供水源,水源充足;地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交通便利(地处亚洲腹地的交通枢纽)。
(3)简述楼兰故城消失的原因。
答:乱砍滥伐森林;过度开发耕地,无计划滥用水源;疏于环境保护,导致环境恶化,楼兰故城消失。
(4)以古鉴今,请说明楼兰故城消失给人类留下的启示。
答:植树造林,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即可)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一 沙漠和戈壁广布
基础主干落实
[描图填图]
·圈画:塔克拉玛干沙漠。
·填图:在图中填注轮台、库车、喀什、和田。
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新疆南部,A 与B 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自然环境:
(1)气候:属于 气候。
(2)河流:C 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3)地表景观:戈壁和沙漠广布,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沙
漠—— 沙漠。
3.成因:
4.绿洲:
(1)分布:塔里木盆地 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2)水源:山地降水和 。
(3)影响:人口、城镇、交通线主要分布在 地区。
【质疑判断】
(1)塔里木盆地绿洲分布在盆地边缘原因是该地降水多。( )
(2)影响塔里木盆地交通线成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水源。( )
(3)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没有植被生长。( )
图解知识
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
立德树人—家国情怀
楼兰古国变迁
楼兰古国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西部,楼兰古国消失和气候变化有关,楼兰古国的兴衰反映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交通贸易等因素密切相关的复杂过程,古国的消失变化也为今后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名师点拨
城镇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上,交通线串联起各城镇,沿着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重点主题探究
主题 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及其影响
探究情境 塔里木盆地图
塔里木盆地,世界第一大内陆盆地,它北靠天山,南依昆仑山,西至帕米尔高原东麓,东抵罗布泊一带,南北最宽距离约520千米,东西最长距离约1 400千米。在这片面积40多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大地上,有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有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以及在河水滋养下于盆地边缘生出的片片绿洲。
概念地图 综合思维
探究式问题链
1.(入门探究—自然特征)从位置和地形分析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
2.(能力探究—要素联系)塔里木盆地的城镇分布有何特点,并分析原因。
3.(高阶探究—素养提升)分析塔里木盆地沙漠公路两边草方格沙障的作用。
【图解方法】
素养分层评价
【必备知识·基础练】
读塔里木盆地区域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位于塔里木盆地南侧的山脉是( )
A.祁连山 B.阿尔泰山
C.天山 D.昆仑山
2.与塔里木盆地城镇分布特点不符的是( )
A.主要分布在水源丰富的绿洲地区
B.主要分布在沙漠边缘的山麓地带
C.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地区
D.主要沿交通线分布
(2024·苏州学业考)下图为新疆环塔里木盆地铁路(简称“环塔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环塔铁路在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A.纬度高,气候冷湿
B.海拔高,氧气不足
C.多风沙易掩埋铁路
D.光照强,沟壑纵横
4.图中铁路线“画”了一个圈修建,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A.河流走向 B.地势起伏
C.城镇分布 D.林地分布
(2024·菏泽模拟)《汉书·西域传》中记载,精绝国“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精绝都尉、左右将、译长各一人。”据考古学家考证,大约在公元4世纪,精绝国突然神秘地消失。下图为精绝国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精绝国位于( )
A.天山山脉的北麓地带
B.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
C.塔里木河干流的下游
D.塔里木盆地南部区域
6.下列关于精绝国消失的说法,可信的是( )
A.流经河流断流,失去赖以生存的水源
B.强降水致使河流水位上涨,洪水淹没
C.地处山谷,被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掩埋
D.被火山喷发的大量岩浆和火山灰掩埋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临沂质检)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某学习小组对影响交通运输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并尝试来解决实际问题。读下列材料,完成第7题。
7.以下对塔里木盆地交通运输线分布及原因的说法,恰当的是( )
①主要分布在沙漠内部
②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
③受气候影响大
④与城镇和农业分布关系密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3·雅安学业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22年6月和田至若羌的和若铁路正式开通,标志着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环线(图1)建成运行。为抵御风沙侵袭,和若铁路沿线设置了许多栅栏、草方格,还种植了梭梭和红柳等耐旱植物,并在风沙区域以桥代路修建了“过沙桥”(图2)。它的开通结束了且末、民丰等县不通火车的历史,也有利于南疆的棉花、核桃等物产快速外运。
(1)塔里木盆地位于昆仑山以北, (山脉)以南;从海陆位置与地形来看,由于 、 ,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气候特征是 ,河流少,多 性河流。
(2)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 ,居民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 。
(3)为防止 侵袭,和若铁路绝大多数路段以桥代路,同时还采取了生物措施 。
(4)列举和若铁路开通的意义。(至少2条)
9.跨学科·地理与历史结合楼兰故城遗址位置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的楼兰城坐落在孔雀河冲积平原上,高山冰雪融水曾使当地水足草丰、林木茂盛,形成大大小小的绿洲,小麦、棉花、瓜果等农作物都能生长得很好。楼兰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南北两道的交界点,作为亚洲腹地的交通枢纽,楼兰当时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随着人口增加和农业发展,楼兰需要的耕地越来越多,大范围砍伐森林成为增加耕地的解决方法;恒定的冰雪融水不足以补给自然流淌的水系,最终孔雀河断流,罗布泊干涸;水资源的严重缺乏,迫使居民弃城出走。在肆虐的沙漠风暴中,楼兰城最终被沙丘湮没了。
(1)楼兰故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地形区)东北部,地处我国的西北地区,本地区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植被稀疏且风沙不断。
(2)请说明历史上楼兰故城兴盛的有利地理条件。
(3)简述楼兰故城消失的原因。
(4)以古鉴今,请说明楼兰故城消失给人类留下的启示。